1 ) 對照史料看刺馬電影中幾個呼應的點
今天孔網(wǎng)竟然推送刺馬案探軼→O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始末 對比著電影情節(jié)來看還挺有意思的。如果說,張徹和倪匡《刺馬》的本子還有一些和史料呼應的點,后面再翻拍的《投名狀》就更進一步“戲說”到?jīng)]影了,難怪馬氏后人要抗議,不得不換掉角色名字。
從資料看,馬大人實慘,幾乎是孤身入湘軍,虎狼環(huán)視,難怪電影設定他當上兩江總督后要把自己心腹隊伍(黃二張三和山寨弟兄)拉起來,“一步也不能錯”的氛圍也很還原了。
馬新貽死時四十多歲,張汶祥比他小十歲,于是張老師給26歲的狄龍加上胡子,帥出了新高度。
而且張汶祥還真是“發(fā)匪”出身,不過他可不是未婚青年,已經(jīng)有一對兒女了(?ω?)~這里提到一些關于張的資料挺有意思,馬自陳不認識張,但張的態(tài)度卻很曖昧,只說“將軍知之”,就像是“你懂的”……
記得以前央視播過的清末奇案紀錄片,對此案的推論也是湘軍幕后主導了刺馬事件。
注意,關于行刺細節(jié),這里提到馬新貽是腹部中刀,而張汶祥“并不急于逃走,他好像不是來行刺,而是來行刑,他把閱兵場當做他的刑場,向那些來抓他的士兵,宣告他就是殺人兇手?!?嗯,不提刺馬原因為何,這個畫面簡直跟電影一模一樣了。
2 ) 從刺馬到昆汀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作亂,清廷無能,不得不依重曾國藩麾下的湘軍。后太平軍被湘軍“蕩平”,慈禧太后為了防止曾國藩獨大,于是她把曾國藩調離江寧,任命馬新貽為兩江總督,并迅速裁撤湘軍。上任沒多久后馬新貽被刺身亡,慈禧于是又趕緊調回曾國藩至江寧,任命為兩江總督,自此,兩江總督寶座長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問津。
與此同時,馬新貽被刺案疑點重重,在民間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一場預謀已久的政治謀殺,有人說這是另有別情。這就是清末著名的四大奇案之一,張文祥刺馬案?!?br>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邵氏電影就將這一故事改編成了電影《刺馬》,導演張徹,編劇倪匡,主演狄龍、姜大衛(wèi)和井莉。這在當時的香港算是超華麗陣容了。再后來,香港導演陳可辛根據(jù)張徹的《刺馬》又改編了同題材的電影《投名狀》。這兩部影片都采用了當時民間的馬新貽奪兄弟之妻后為兄弟所殺的說法。這種題材因為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而且更有戲劇性,所以更為普通老百姓所接收。至于歷史真相到底如何,那就無所知曉了。張徹的《刺馬》據(jù)傳當時編劇倪匡只用了三天就搞定了劇本(倪匡是一個寫作速度驚人的作家每小時八千字)。但是不難想象,即便如此神速,這樣的劇本肯定也有著這樣那樣的漏洞。好在張徹駕馭武俠片輕車熟路。
老港片的所有打斗戲份有著很明顯的拆招的痕跡,演員的每一式都像是擺拍好后然后再人為的一幀幀的拼湊到一塊。那時的武術指導只能做到這樣了,預先設定好演員之間的每一個動作,然后連成一長串打斗。我相信看慣了徐克武俠片的人,現(xiàn)在倘回頭看張徹肯定特別沒耐性,我差不多就這樣,全程快進看完。這部電影最讓我受不了的倒不是那打斗,而是拖沓的鏡頭,電影時長近兩個小時,實際上真正的戲份估計只有一個小時,很多鏡頭都浪費在了一些無謂的場景上,比如遠處看到一人騎著一匹馬,鏡頭非得讓你看清楚這匹馬是如何從遠處一步步走過來,生怕你盯錯了人似的。主角們的臺詞也有待考究,反正你只要愿意回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真心有夠粗糙,不過外行如我者,只能看到粗糙面了。還有就是當時的電影剪輯水平其實是最最大的限制。電影的劇本和題材這是在任何年代都沒有限制的,它之于每一代電影人都是無比公平,不會因為早一些就有更好更多題材,晚一些就只能吃剩下的。這部電影里面演員的塑造也有問題,比如姜大衛(wèi)飾演的張文祥在劇中始終嬉皮笑臉渾身痞氣,但是導演硬是給這個人物塑造成一個悲劇英雄,有違和感,不過好在姜大衛(wèi)演技不錯,片中的每一個壞笑都好的沒話說。昆汀·塔蘭蒂諾特別喜歡張徹的電影,他的《殺死比爾》系列就是像張徹致敬之作。我唯一能找到一點張徹痕跡的就是,我記得在《被解放的姜戈》里面,萊昂納多第一次出場時,從他扭頭攝像立馬給了一個由遠及近的快移的特寫鏡頭。這種快移鏡頭在這部電影里簡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恕我外行,只能牽強的找到這么一點“模仿”痕跡。
像我這樣的外行只能挑這么一堆無關大雅的刺了,再深刻的東西我就自恨眼拙了。但是我知道這樣看電影的態(tài)度很可取,這就夠了。
3 ) 黃粱一夢拿不住
刺馬是悲到極處了的,張徹的狄姜片三悲,報仇、新獨臂刀、刺馬,一部更勝一部。
片子一開頭,小姜飾演的張汶祥一出來,明明是笑著的,可是比哭還叫人心里覺得悲傷,大概是因為他總在莫名其妙的時候一咧嘴,竟連得逞的味道都沒了,看來看去全是一句句憋在臉上囧紋里的“哀莫大于心死”。
緊接著,便是倒敘,小姜用纖細美麗的手指和手腕一字字憶從前,九年前,與君相遇道旁,彼時小賊,豈料如今……
泰哥飾的黃縱一身硬扎扎的好功夫,卻不及小姜三腳貓的幾下子伶俐討喜,不過兩人在“初見”這一幕里頭,全是狄龍的玉樹臨風白衣少年郎的陪襯。
而自打馬新貽一出場,張汶祥的心就像師父張大手一般,偏到腰子上去了。
身為小毛賊,耍什么盜亦有道,還作興個單打獨斗?而且是顯然黃縱勝不過馬新貽的情況下。這笑得神魂飄蕩的三弟啊,就是不肯出手助拳。
不但不幫結義兄長,還三番四次胳膊肘朝外拐,擋住義兄雙刀的是他,提醒馬哥哥用佩劍的是他,見義兄雙刀凌厲便換自己以無鋒無刃的三節(jié)棍同馬哥哥喂招的也是他……你是那會子就想好了要同馬大哥結義了么?這伏筆埋的……
馬新貽追到黃張二人住處去時,二嫂的那一句臺詞很妙:“有銀子還不高興,什么時候才高興?”后想來,二嫂真真正正最高興的一刻,只怕是此時。而后便是與馬新貽的奸情得偕,凄楚、絕望、折墮、甜蜜、幸?!傥都m纏,卻就是沒有了“高興”二字。
當白衣銀扇的馬大張揚了年少的意氣之后,可以明顯地瞧見張三肯定而崇拜的目光,從這一刻起,張三對馬大的感情,從初見的惺惺相惜,不知該說是陷落,還是升華,成了帶著崇敬與憧憬的傾慕。他的感情,比米蘭更早。
更何況,一同打天下的漢子間,那種過命的交情,不是背后的女人可以比擬的。所以張汶祥寫供詞到三人攻取山寨時,面色忽然發(fā)狠,一拳便砸向桌面。
得了山寨,黃縱很滿足,張汶祥只要與結義兄長在一處其他的也挺無所謂,惟有米蘭,開始得隴望蜀起來。她本來就是個有英氣的女人,這樣的女人,泰半也是有野心的。她的野心化不到拳腳、事業(yè)上,只好落在男人上頭。米蘭對馬新貽的動心,從此節(jié)伊始。
狄龍的馬新貽在夜幕火把下,帶了山寨小賊們赤著上身操練的那一段,修長而精悍的身形,美若一匹暗夜里黃金色的豹子,一招一式,打得觀者的心門洞開,全然關閉不上。如果不管劇情發(fā)展,那么倚門微笑旁觀的,是三弟就好了。
其實不必等到有了胡子陰惻惻的馬新貽殺黃縱的那一段,只看還是溫文爾雅美人兒臉的馬新貽如何處置不服操練的手下小賊,就可瞧出他的手段之辣、心氣之高。他是要做將軍的,跟了他又不聽號令的,便只有死路一條。從頭到尾,明知道可能會對他有害卻又放過的,只有一個張三。
喜歡馬大救了黃張,回寨子拔刀,中間插播小姜寫供狀時的一個抬頭特寫,那一臉的糾結悲苦,像是凌遲已經(jīng)開始了一般。供狀上寫著將馬新貽“敬為天人”,末了他將自己的“天人”一刀刺落到泥塵中。
馬新貽逃避米蘭,夜離山寨一節(jié),張汶祥一眼就瞧出兩人有奸情,這樣洞若觀火,已經(jīng)不能用心細如發(fā)來解釋了。馬新貽或者米蘭,他定必對其中一人有別樣的關注。
幾年后馬大派人來接黃張時,張三露了“馬腳”,對著大哥總是笑顏如花的他,得意地說了句“你不讓二嫂一起來,她差點沒哭出來”。反正看小姜演來,張三是真的在歡喜,是勝了情敵一籌的那種,而非試探。劇情推進,他對米蘭的稱呼一路從二嫂、婆娘到了“賤淫婦”。
有一處虐心細節(jié),張三到馬大書房尋他,不見人,卻見一張畫攤在桌上,畫的是山寨的小溪,張三很是開心,覺得馬大記得他們從前的時光……其實,馬大懷念的,是溪邊BG旖旎春光……
刺馬打斗一段,已被各路英雄說得通通透透了,包括那句著名的“我拿住你”,種種解讀幾乎可以另出一本書。其實這一段好生奇怪,張汶祥執(zhí)著于親手殺馬大,可以解釋成為義兄復仇、也可以解釋為要親手殺死破滅的偶像。
可是馬大為何執(zhí)著于親手拿住張三,你肚子上有把刀啊大人,及時救治,說不定不會死,跟人痛打一場,那就死定了。馬大的人設不是致力仕途往上爬的嗎?
如果不是張大手腦洞大得合不攏,就是在馬大真實內心正確排位是:張三>仕途>米蘭>其他……
馬大臨死時,滿臉塵土砂石,一身斑斑血跡,痛苦掙扎,眼睛卻始終望定張三。拿住了或者沒拿住,也許不是那么重要,要他陪自己一起死或者留他獨生,也不由得自己了。黃粱一夢到醒時,什么封疆裂土、光宗耀祖,什么真的不真的相愛,都留不住,便在撒手的那一刻,在眼瞳深處,留一個你的身影吧。
而張三,雖然一臉笑容,實則心喪若死的他,哪里真的在乎什么天下人知不知道馬新貽的惡行。官場是什么模樣,他又不是沒有浸淫過,豈會不知真相必然湮沒。
不得好死,三兄弟都是如此。
曾經(jīng)傾心相對的少年,被命運的車輪、人性的私欲、險惡的世情,零落成泥碾作塵。
P.S. 有人說狄姜的《雙俠》之所以對原著《鐵蝙蝠》改動很大,是張導不愿他的一對英雄少年心懷隔膜死去,這一部張導就告訴你他只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所謂悲劇,是將戲里戲外、前情后事你能聯(lián)想到的一切美好,統(tǒng)統(tǒng)摧毀給你看。
——————————狄姜分割線——————————
1. 刺馬一直被視作是狄龍在雙生戲里同姜大衛(wèi)開始平分秋色,甚至后來居上的一部電影。里面有句臺詞,總覺得像是在說狄龍自己:“有這樣的志氣,才有這樣的將來”。
與疏懶隨性的天才型的姜大衛(wèi)不同,狄龍一直都是兢兢業(yè)業(yè)的凡人派。師太就很討厭他將勤補拙的認真,說他俗不可耐,但是也無奈地肯定過他,特別是刺馬一角。
狄龍應該算得是志存高遠、孜孜以求的那一種演員。雖然同為張徹弟子,又向來以雙生并推,但他素來是弱一些的那一個。角色魅力弱一些、演繹技藝弱一些、聲名榮譽弱一些……
可是明明,他的外形、功夫和努力,都要強很多。
大概在人前人后,狄龍都是咬緊了牙關,懷抱著理想與志氣,打落牙齒和血吞地拼殺著一個能與大衛(wèi)一般強,甚或勝于他的將來吧。
多年以后,在電影這個圈子里頭,不得不說,狄龍的成就是高于姜大衛(wèi)的。這樣的結果,或者是因為兩個人,一開始的志向與追求就是不同的。
2. 刺馬是狄姜繞不過去的一個結(劫?),兩人先后飾演過馬新貽這個角色,也是頭一次在電影之中敵對。
以這一部片子為分割線的話,可以慢慢見到狄姜二人情誼從起高樓到樓塌了的華麗凄涼。
姜大衛(wèi)在演馬新貽時,狄龍若偶爾能看到大衛(wèi)的馬新貽時,二人各自會想到什么呢?
3. 在狄姜經(jīng)典MV“牡丹亭外”里頭,隨著黃梅調“女駙馬”的唱詞“為救李郎”那幾句登場的,就是白衣翩翩的馬新貽。這畫面選得極妙,馬新貽那會兒剛剛中了舉人,雖不至中狀元般光宗耀祖,也是大大的喜事,正合曲中深意。
4.“牡丹亭外”一曲中三個典故,女駙馬、黃粱夢、牡丹亭,同狄姜雙生映照得絲絲入扣,叫人不寒而栗。打頭的女駙馬,講了人生兩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描繪的是少年人最為春風得意的好時光。
姜大衛(wèi)年少成名,23歲封影帝,27歲已經(jīng)是有妻有女,狄龍27歲時也憑刺馬備受肯定,翌年大登科復小登科。兩人都如這一曲般,方一開頭,就是滿堂彩,一時風光無兩。
可接下來,便是黃粱夢碎,二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各自沉寂,雖有復起,與年少全盛時比,無論是聲勢還是容貌,都是江河日下。而雙生情斷義絕,也不知是這夢醒時分的因、還是果。
然而貫穿始終的,是牡丹亭。牡丹亭里一句“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思之銷魂。
整個牡丹亭半點不天然好不好?鬼氣森森的可以被放進聊齋里去了。夢里傾心相愛、死后再生還魂什么的,到底哪里天然了?可是細細想來,偏是這樣的行事、這樣的情節(jié)、這樣的結局才是杜柳二人最天然的一段癡愛。
雙生的牡丹亭不在夢里,在戲里戲外,他們之間曾經(jīng)是那樣天然。若多年旁人夢不斷,總為你二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
4 ) 野心家的兒女情長
這部劇里,若說馬新貽的出場還算像個懷揣夢想的英雄,當他跟蹤兩兄弟到了他們住處,又說出大丈夫當怎樣怎樣,并對兩兄弟投以鄙視的時候,就徹底暴露了他野心家的本質。(我當時的內心獨白就是,尼瑪當然不去,當兵多容易死,什么叫一將功成萬骨枯,哪里有當小賊過得自由活得長!這倆兄弟估計是沒見過這樣講大話的人,被他這大丈夫如何如何醉于功名的言論給勾了魂啊……)
這一點在片子中不斷地得到印證——馬新貽確實是一個為了目標心狠手辣的人。不論何人,若不巧阻了他的道兒,只會是死路一條。
對于野心家,其野心便是一切,其野心也不會停留于一個官職,一點權勢,他的野心只會不斷增高增大。若是他官到高處,發(fā)覺了篡位奪天下的可能,那恐怕也是毫不含糊的。
所以剛看了個開頭,我便在心里猜了個結局:本想打劫他的兩個剪徑小賊,一個魯莽義氣得過且過的長兄黃縱,一個聰明瀟灑重情重義的小弟張紋祥,若是跟了他混,皆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更何況,這里還摻和進了一個因為年幼無知嫁給黃縱,事實上卻心氣很高的女人!
這黃夫人見了氣宇軒昂,目標遠大的男子漢馬新貽,就和他丈夫和小弟一樣,立刻生了仰慕之情。而相處日久,仰慕就變成了愛慕。
天可憐見,醉心于功名的馬新貽,見到美色當前,竟未能把持住……動心愛上了她。
這個故事從此便變了味,本應是大哥帶兩小弟打天下的官場戲,變成了圍繞婚外情的家庭倫理劇。
起初他還是心智明朗的,他想盡了辦法克制自己對弟妹的感情。(這確實是個太過麻煩難以處理的感情)然而,當她喜歡的那個女人,主動來找他時,他沒有推諉。
于是他的目標不再僅僅是位高權重,他還想要愛情。(他想要的委實有點多了?。。└星檫@種事從來都是一頂一的復雜,被復雜的事情糾纏,最快的解決辦法是:“快刀斬亂麻”。
于是當他的屬下告知他,他的二弟終日流連煙花之地,惹得多有非議,怕會影響他前程,他第一個念頭不是勸誡二弟,而是動了殺心。因為殺是解決前途和女人兩個問題的最快辦法——如果這人沒什么良心的話,這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辦法。
但他忌憚他的三弟,他知他的三弟是可用之才,所以他想瞞著三弟殺二弟??上芘既婚g聽到點消息,那般心如明鏡的人兒,立刻便猜度到了馬新貽的心思。
然而當他與馬新貽對質的時候,馬新貽和二嫂竟異口同聲地說兩人是真的相愛,而這三弟竟接受了這段感情!他只求大哥馬新貽,撤回殺人令,放過二哥。而馬新貽,此時卻是狠了心要殺那二弟的。
二弟若死,三弟豈會放過他。但他竟沒有擒住這個三弟,而是放他走了。他或許是太欣賞這個三弟,舍不得下手。又或許是,沒想到這個接納了他的愛情的三弟會再回來尋仇??傊?,他犯了個天大的錯誤,這個錯誤他這個在官場浸泡了兩年又一心向上爬的人本不該犯。然而,他竟是犯了。
于是,三弟刺馬,一招得手。
或許馬新貽對三弟終是欣賞有佳的,他沒有令手下上前圍困,竟要以帶傷之軀親自拿他——我依然無法理解這心狠手辣的漢子為何作此決定——這簡直就是在送死。
這個時候,他全然不似那個醉心權勢,一心升官的馬新貽,倒像是個棋逢對手,甘愿酣戰(zhàn)至死的江湖人。
而那個等他的女人,在彼時彼刻,于他而言,似乎壓根未存在過。
這是馬新貽的矛盾……權勢,愛情,兄弟,他似乎都曾放到過心里,但似乎占主導的那個并不能占據(jù)絕對的主導。愛情與兄弟情哪怕任一個鉆出頭那么一會兒,他所有的苦心經(jīng)營便全部白費。
馬新貽啊馬新貽,你既是野心家,又何必如此兒女情長呢。
5 ) 我們曾經(jīng)是兄弟
陳可辛的《刺馬》開機發(fā)布不久,pplive上就有了張徹的版本,反應很快,贊一個。若能將長尾理論發(fā)揚光大,開個邵氏老片頻道,或是香港金像獎和十大中文金曲的歷年頒獎禮,則善莫大焉。
對于百余年前的一樁奇案,張徹以純爺們的方式展現(xiàn)了三兄弟的恩怨情仇。 狄龍,姜大衛(wèi),陳觀泰,加上倪匡,劉家良,唐佳,絕對是三十年前的最強陣容了。雖然倪匡的劇本大多三天趕完,漏洞百出,劉家班的風格也遠不如成龍八爺更受人歡迎,但并不妨礙我欣賞這部老片,欣賞張徹狄龍姜大衛(wèi)的巔峰之作。
影片的整體結構和重要段落的節(jié)奏控制的極好,這是張徹的功力所在。兄弟三人年輕時的意氣飛揚,馬新貽的野心勃勃,黃縱的粗豪魯莽,張汶祥的跳脫靈動,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要拜演員功力所賜。狄龍是非常古典的帥哥,氣宇軒昂,俊美無匹。他對人物的復雜性格基本把握到位,憑此片封帝成功,得以與姜大衛(wèi)平起平坐。新版中馬新貽的角色對李連杰的演技實在是個巨大的考驗。同樣還有劉德華所飾的黃縱,劉天王精明干練又敬業(yè)的形象多年來早已深入人心,實在很難把他和陳觀泰的草莽形象聯(lián)系起來,不過難度要比李連杰小得多了。
姜大衛(wèi)在片中的扮相不算非常英俊,但渾身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又隱隱有一種獨特的慵懶和瀟灑,眉眼嘴角間始終帶著陣陣壞笑,別有一番魅力,在與白衣翩翩美少年狄龍的對抗中絲毫不落下風。姜大衛(wèi)被認為是香港影視圈第一個酷哥,當年把亦舒李碧華們迷的死去活來。他的這種亦正亦邪的笑容,在十余年后被周潤發(fā)發(fā)揚光大,抽象成了玩世不恭的浪子情懷和重情義敢擔當?shù)哪腥诵蜗笸昝澜Y合的logo,進而塑造了一系列經(jīng)典的銀幕人物,開創(chuàng)了香港電影最后一個王朝。繼承這一衣缽的還有梁家輝和萬梓良,之后似乎就已經(jīng)失傳了,我們如今能看到的壞笑只有謝霆鋒式的抽風和陳冠希式的浮滑。
作為故事情節(jié)的樞紐,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米蘭的作用尤其重要,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為影片的陽剛血性色彩起著微妙的平衡,同時也使得三位男主人公的性格更加豐富而立體。 在對名利的追求方面米蘭其實和馬新貽是同一類人,與只知花天酒地的黃縱相比,馬新貽的抱負與氣魄對她實在具有無可抗拒的誘惑。劫了馬新貽的銀兩后,米蘭的反應是開心的摟著黃縱的脖子:“再也不用待在這個窮山溝里了!”直接點明了她的性格特征。后面的一步步表現(xiàn)更加突出:“我可不想我的丈夫當一個山大王!”“大丈夫要成偉業(yè),像大哥那樣……”古往今來相似的話不知曾有多少女人說過,不知曾讓多少好漢氣短。
完全可以理解陳可辛所言選角標準“女主演不能有一點情欲氣息”,實在是抓住了米蘭這個角色的精髓所在。井莉所飾演的米蘭,其戲份的鋪陳就有不少欲望的色彩。張徹喜歡讓男主角赤膊,山寨水池旁狄龍完美的身材讓女主角怦然心動,濕身肌膚相觸間意亂情迷。雖然從人性的角度看其實也無可指責,但在塑造人物方面就很容易引領觀眾到道德評判的視角,使得對米蘭在一開始很難產生同情和理解的感覺,還要靠馬新貽的表白來幫忙:誰能相信我們是真的相愛呢?老謀深算的奸人偶爾的內心流露,充滿了無盡的苦澀與無奈,才讓人體會到這段由錯位婚姻引發(fā)的孽緣給局中人帶來的傷害與悲哀。張徹在表現(xiàn)男女之情方面并不擅長,刺馬應該算是表現(xiàn)不錯的了,相信最擅愛情戲的陳可辛在這方面能有所突破。
影片的動作場面實在乏善可陳,畢竟我們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不可能回頭去體會到當年的觀眾的感覺。但仍可看出張徹的暴力美學的鮮明風格。尤其黃縱死的那場戲,其暴烈剛猛恐怕只有其一脈相傳的弟子吳宇森能與之相媲美。馬新貽之死,張汶祥受刑,均極盡慘烈。畫面的構圖頗有古典美,藍天白云,大漠風沙,如山水畫一般醉人。血腥的暴力美學,就在這樣的語境下闡釋,強烈的對比格外具有震撼效果。
影片的服裝,布景等很多細節(jié)方面都有毛病可挑。但反過來想一想,和三十年前的邵氏老片相比,如今這些動輒上億的大制作,除了純技術性方面有了較大突破外,別的還有什么可稱道的呢。正如李翰祥所評,張徹的片子,制作的嚴謹程度不夠,但故事的完整性,情節(jié)的感染力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雖然張徹在很多地方不拘小節(jié),在某些細節(jié)處卻又頗費心思。米蘭初出場時一身碎花布衣,與馬新貽欲火漸升時打扮也越來越艷麗起來,聞知黃縱的死訊時她穿的是一件黑袍,待到最后張汶祥被凌遲時她一身素服,枯坐垂淚,交織著兄弟三人去挑敵人山寨時飛揚的身影,馬新貽的話語擲地有聲。
“大丈夫當求封疆裂土,光宗耀祖!”
“有這樣的志氣,才有這樣的將來!”
誰能想到,這樣的志氣,換來這樣的結局。雁行折翼,兄弟反目,美人凄楚,令人嗟嘆。
看邵氏老片,一大樂趣就是在片頭片尾的字幕中找香港影壇骨灰級的名字,或是在一群配角和群眾演員中辨認老戲骨或者影帝們年輕時的樣子,進而遙想當年諸多八卦軼聞。像這部片子里的張徹與劉家良的恩怨,姜大衛(wèi)與狄龍的嫌隙,都是被八卦爛了的。女主角井莉是邵氏拍片最多的女星,據(jù)狄龍稱當時追求她的都是香港巨富。其父井淼也在片尾名單里,他拿過兩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當年姜大衛(wèi)初入行時就是為井淼當替身時被張徹認出是故人之子的。馬新貽的心腹之一就是楊澤霖,83射雕里的歐陽鋒。還有樊梅生,樊少皇的老爸。 吳宇森當張徹的助手,他跟了師傅好多年,后來英雄本色的故事還依稀看得到刺馬的影子。片尾還有李修賢作為客串的名字,可我怎么也沒找到在哪里露臉的。
兩位主演間的關系總是繞不開的話題。狄龍與姜大衛(wèi)當年一起主演的片子中似乎總要打上一架,不管是朋友還是對頭。電影情節(jié)有時就像讖語一樣,演員身在局中,不能自控。馬新貽腰上插著刀,血染紅了半邊身子,搖搖欲倒卻還勉力斥退眾人,抬頭望去,眼前已有些模糊。那個曾經(jīng)對自己無比崇拜的小兄弟,與自己多少次同生共死的老三,正一臉決絕的殺氣向自己步步逼近,在山寨中一起度過的友情歲月,水池旁玉蘭嬌羞的情態(tài),連同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功名,都在漸漸遠去。
少年時總以為朋友能交一輩子的,卻不想世事變幻,即便沒有反目,更多的也是各自為生活奔忙而疏遠,在人海中湮沒了音信。多好玩的東西,早晚會放低,從前并肩的好兄弟,可會撐到底?
6 ) 勾引二嫂不如勾引二弟
首先這個電影的馬術部分我很喜歡,我腦子里香港都是的士自然不會有好的馬師,妻子搶白說你別忘記香港最多的就是跑馬啊。里面的馬腿長而瘦,以前講矍鑠總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覺這些馬都比較矍鑠。
井莉這樣看比其他女星明顯好看很多,目前和她可以比的好像只有一個何莉莉,不過何莉莉是乳房派的,井莉則是非乳房派的。就是說前者會讓別人最后只看某些部分,而后者最后才想到:哦,天使也有乳房。
這個片子說實話bl的確厲害:你們兩個一起上吧,你給我過來,我們兩個去瞞住里嫂子
諸如此類的話分開聽沒有什么,但彼此裸著上身滿頭大汗的的確奇怪。
奇怪的根源就是老三為什么要幫老二。
這個電影和歷史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刺馬一案無論如何傳說,慈禧要削湘軍勢力,湘軍殺馬而立威是個大的前提,而這個里面就是勾引二嫂然后兄弟出頭,雖然情感糾葛但畢竟是家務事。
百度知道新浪知道百度還知道
老大心懷大志,而且的確除了二嫂沒有找別的女人(連別的男人也沒有找),前前后后,算是和兩個山賊兄弟共富貴,現(xiàn)在的辦法大概最好就是老二離婚,但兩江總督要入軍機處其實還是身不由主的。狄龍大喊:誰能相信我們是真心相愛。相愛又如何呢?
井莉就是一句話:我跟你二哥的時候不知道要找什么樣的男人,只知道他最好,連性格暴躁也當是男子氣概,可后來見到你大哥。這個里面我覺得如果都是沒有結婚,選擇老大還是選擇老二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問題,但時間地點都不對,不對之后又硬扳,自然什么都來不及了。電影沒有寫井莉的下場,其實前后左右她還是最苦。
姜大衛(wèi)演的老三其實心機不可謂不深沉,他知道老大都是對的,但問題老大是外人,老二則是發(fā)小,這里又有多少人事的無奈,最后奮然刺馬,表面上是兄弟的義氣,和眾好漢的鮮血染紅了他的頂戴,可不說他第一次有頂戴的興奮,就是問一句:他對二嫂喜歡嗎?這個悲劇的一部分就是老二覺得老三平時也是有這個心的,是沒有得手才誣陷儀表堂堂的狄龍,說實話,狄龍和姜大衛(wèi)站在一起,誰勾引二嫂的摸樣更像呢?
陳觀泰有一種非常質樸的味道,所謂野性的呼喚,這種單線條的人物雖然第一個被宰掉,其實總覺得是最幸福的。“你嫂子喜歡我就是喜歡我……”說出這樣話的人一般都留不住嫂子。
這個電影有個很重要的情況就是剿滅長毛,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歷史變成了沒有強盜土匪只有農民起義的歷史,記得寫林則徐在趕赴剿匪的途中病亡還說他避免了人生一大污點云云,岳飛這樣的也不免說在對付太湖起義領袖楊幺的過程中充當走狗云云,那怎么樣:有土匪上門,獻上自己的妻子金銀,然后說農民兄弟好嗎?
李修賢在演員表上標明是友情出演,我很耐心的在找,姜大衛(wèi)帶人攻城(第一次看到繩梯卷起來的樣子,說實話當時的道具真是一絲不茍),有個長毛——發(fā)匪(我很喜歡狄龍的這個說話)一路滾下來,我想這個鏡頭未免過長,想不到一路滾下來后,仰面一躺:李修賢???,張徹大叔啊,李修賢那個時候還沒有他演金蛇郎君的時候那么胖啊。
電影的音樂還是亂七八糟,真叫人撓頭。布景里有坐橋,在雙俠和水滸傳里都出現(xiàn)過,這才知道我們大陸真正的叫做地大物博。
這個里面兵器還是很有講究:
姜大衛(wèi)是三節(jié)棍,可放可收,會拐彎。最后刺殺用了攮子,極刺,拔出馬的身體時候刀刃卷成了麻花,可見刺殺的決心有多么狠絕。
陳觀泰是雁翎刀,鋒利易折。
而狄龍用的是寶劍,配上身形駿馬,縱然殺人好像也是堂堂正正。
最后姜大衛(wèi)刺殺狄龍從刁斗一躍而下,我想到《神雕俠侶》里面楊過和黃藥師從刁斗上一躍而下了,姜大衛(wèi)演楊過,狄龍演郭靖撇開年齡倒也登對:
只聽得左邊旗斗中一個蒼老的聲音哈哈大笑,說道:“楊過小友,咱們一起下去罷!”右邊旗斗中一人應聲:“是!”兩邊旗斗之中各自躍下一人。
星月光之下,兩個人衣衫飄飄,同時向高臺躍落,一人白須青袍,一人獨臂藍衫,正是黃藥師和楊過。兩人都是是斜斜下墜,落到離臺數(shù)丈之處已然靠近,黃藥師伸右手拉住了楊過的左手,在半空中攜手而下。眾人若不是先已聽到了兩人說話之聲,真如陡然見到飛將軍從天而降一般。郭芙生怕父親要自己相謝楊過救命之恩,搶著向黃藥師道:“外公,幸好你老人家的彈指神通功夫,免得我受那奸人雙掌的一擊。”
楊過躍下高臺,走到郭襄身前,笑道:“小妹子,我來得遲了?!?br> 郭襄一顆心怦怦亂跳,臉頰緋紅,低聲道:“你費神給我備了三件大禮,當真……當真辛苦你啦?!睏钸^笑道:“只是乘著小妹子的生日,大伙兒圖個熱鬧,那算得甚么?”說著左手一揮。
左手一揮的時候楊過心里該是快樂的吧。
狄龍倍兒起范兒 大衛(wèi)式淫笑也很正
當年邵氏的草臺班子,人物關系粗暴直接,不如陳可辛版的細膩浪漫。不過大哥在軍營里的威勢壓迫還是相當?shù)轿?,人情炎涼瞬間爆表。狄龍的殺氣重而霸氣,姜大衛(wèi)很帥很帥。。。
客觀說,陳可辛的翻拍是超越前作的。其實我真的一直認為張徹的武俠不太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太生硬,人物單薄,而且過于迷戀男性肌肉和血漿
別的都不說了,就說說演員吧:天啊,兩大男主那可真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啊,那氣質,那魅力,還真想不出現(xiàn)在的青年男演員有幾個能拿得出手?一個玉樹臨風,英俊瀟灑,一個狂放不羈,豪情萬丈,使人難舍難棄,欲罷不能,哎,不說了,我一個大男人都快花癡了...還有女主,那叫一個中國味兒啊...
都說溫柔鄉(xiāng)是英雄冢,其實名利鄉(xiāng)才是。美人是英雄欲兼顧的魚或熊掌。二哥不聽三弟勸,有一點命運的味道。姜大衛(wèi)一副憊懶模樣,狄龍氣度不凡,兩人難道沒演過小魚兒和花無缺?當以為自己志氣未變時,曾經(jīng)的遠大前程已變成了狹隘格局。
二十年后老姜又演了龍哥演過的馬新貽。張老師這部運鏡敘事很好看,而且男女之情欲也不差。龍哥的顏值身段造型演技還有和小姜雙人舞時各種愛的假摔值(張)百萬顆五星!有位說看這部截了800張圖,當年看投名狀完完全全理解不了徐靜蕾李連杰,然而龍哥一出場我就秒懂了。1.15@國立アーカブ大屏幕龍龍肉體真美好。這張老師讓死者在坡上多滾一會的動作安排全場笑瘋了
狄龍姜大衛(wèi)是何奇俊悄啊陰功!
舊時的觀念,如武松殺西門慶,與他和潘金蓮是不是真愛沒有關系。
20100412:自然是有老片子的瑕疵和不習慣,但姜大衛(wèi)真是絕了!原來周杰倫長得真的好像他啊……// 20171128:7年后重看,評分沒變,但想把所有星都給狄龍,給他不再毫無自覺的美和突破自我的演技。佳人難再得。
這絕對是純爺們兒影兒,3位都是。姑娘也是找最男人的那位。狄龍是真正的帥哥,而且這次演的真是不錯。姜杰倫年輕時候青春活力可愛!說回故事,純粹從當時來說,這個故事分明是難得的好。當然沖著狄龍那張臉,怎么能演壞人呢?順便說女人,其實選大哥有錯嗎?其實最慘也最自私又最不忘情的還是女人啊~
全片始終從略高于狄龍視線的角度拍攝他的面部特寫,所以片中馬新貽多是垂首抬眼看人,更顯陰狠之氣。狄龍的造型突破了張徹電影素以黑白分割人物正邪、處境的慣例,其剛出場時一派正面小生打扮,但細端詳下,化妝師已刻意將其雙眉畫得斜飛入鬢,更添一折紙扇耍帥,已然與《保鏢》中的白衣形象有了區(qū)別。
黑澤明《羅生門》、張藝謀《英雄》敘事結構與此類似,陳可辛《投名狀》翻拍自此,狄龍因此片扮演反面角色而榮獲第11屆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洞恬R》情節(jié)雖仍顯細節(jié)不足,但比早期的張徹復雜性增加了。狄龍內斂到位的演技,更是立起了整部電影,像是京戲里的鼓師,掌握著節(jié)奏和調性?!按笳煞驊摲饨油痢羞@樣的志氣,才有這樣的將來?!睆幕谌值懿焕喂逃颜x的結拜,到內部相殘,再到三弟張汶祥(姜大衛(wèi)扮演)在眾官員的笑聲中被剖心挖肺死掉,宣告了三個人的全部落幕,可以解讀到官場和欲望之吞噬人性、變異人性的可怕性,導演雖并不著力刻畫這部分,但這部分仍能使有心人脊背一涼。
果然是前輩,暴力美學已經(jīng)初見雛型。人物中刀中劍后用高速攝影表現(xiàn)身體痛苦扭曲,像跳舞一樣。全片充斥著大量的現(xiàn)在槽鄙視的變焦距推拉鏡頭,用來改變景別,烘托氣氛,很有時代特點。真是會調教演員,狄龍在《傾國傾城》中那么懦弱,在這里就真的有幾分陰唳,姜大衛(wèi)看上去有點老,要看他們最青春的樣子,《新獨臂刀》比較好。里面大量的武戲看上去很假,比如一倒地就自動在地面上不停的滾,還有打斗時的音效,就像一個個小炸彈爆了。
刺馬案這種奇事,歷史上穿鑿附會的東西很多,要出彩實在很難。狄龍的反派倒是不錯,狄龍和陳觀泰都偏弱,張文祥也搞來幾乎只有一個表情,就是咧著嘴笑。最后的刺馬和剜心段落過于拖沓,大大喪失了力度。此外要說看點,幾乎都在狄龍和井莉的戲份上。
三兄弟本不是一路人,翻臉分裂只是遲早的事有沒有女人的介入結局都會一樣。馬新貽臨死前那句“張文祥我拿住你了”真是要多色氣有多色氣,ps張老師總算讓小姜總算露了那么一秒鐘
1,米雪在本片扮演一個妓女。2,李修賢是太平軍守門的武將。3,本片可以叫《翻滾吧,刺馬》,好幾個長鏡頭的刻意在地上翻滾,最夸張的是李修賢,滾的我看不下去了。4,狄龍的肌肉實在太帥,演技也好。5,姜大衛(wèi)明顯的雞胸,太瘦。沒看見他赤裸上身過。6,女主井莉,身材好,77年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扮演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7,真實案件是唐朝到近代史第一個刺客案,真相撲朔迷離。官方2個說法,本片采用是民間說法。8,陳觀泰在《義膽群英》中頂替?zhèn)〉牡引?,表現(xiàn)非常好,近期參演了《師父》。9,武術指導是當時金牌武指唐佳和劉家良10,1990年,張徹的2個弟子翻拍了《刺馬》,吳宇森《喋血街頭》午馬《西環(huán)的故事》。11,兩江總督歷任:曾國藩(湘軍)-馬新貽(慈溪委派)-曾國藩(湘軍),所以有湘軍下手之說,是個權力的游戲。
放在今天看也不失為一個好劇本。張徹難得將男女感情拍得這么好。狄龍的馬新貽可能是他演過的最有深度的角色,前期白衣翩翩的公子到后期欲望寫在臉上的野心家都演繹得非常好。馬和張若不是狄姜來演的話肯定不會有這么多遐想,其實片中三弟明顯對大哥比較疏離,張是個聰明人,其城府不輸馬,只是他沒有馬那樣的權力欲。最后一班小人在馬的靈前彈冠相慶,無疑是對所謂英雄與權力的最大嘲諷。
7/10。導演太偏愛張汶祥了,先拍衙門匾牌再搖到內堂門外兩排侍衛(wèi),奠定完莊嚴的環(huán)境氣氛才亮相關鍵人物:仰拍張汶祥面對法官輕蔑的笑,其對兄弟隱情的明察秋毫沒金城武殺嫂那么思想幼稚,其余二人均臉譜化甚至不及單騎順走銀兩的嫂子有個性,武打場面發(fā)力點配合全景到特寫的變焦缺乏動作速度和緊湊感。
大哥、三弟、二嫂的價值觀都是極為曖昧復雜糾纏矛盾的,唯一沒想法的二哥最早死去。故事其實蠻奇怪的,建功立業(yè)官場斗爭這些都沒顯露出來,只是以紅顏禍水來組織悲劇,有點弗洛伊德的意思。
看完看了一圈短評,幾乎都在說三件事,第一,本片里龍叔的美貌簡直是巔峰了,絕代公子;第二,贊嘆井莉的嫵媚風情,對了,還不忘記踩一腳徐靜蕾;第三,導演,人死了為什么要在地上滾啊滾啊滾啊,好累的啊喂。哈哈。我都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