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讓人感動的一部電影
今天看了以前買的《Ed Wood》。
因為眼前充斥的繽紛色彩太多,所以在剛看的時候,也覺得挺不習慣的,但是直到看完電影的花絮,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拍出一部好的黑白的電影,比彩色的更難呢~黑白的電影,就對對比度有很高的要求。也許彩色的圖看著很好,但是一成了黑白的效果很可能就是灰蒙蒙的一片了~所以布景的人員要花費很大的功夫呢~~~~
嗯,對黑白電影的肅然起敬就先到這里了~
關于電影中的故事,我想是不太會說的,因為我實在不是個會講故事和寫讀后感的人,只想重現(xiàn)片中一些讓我感動的臺詞。
喜歡里面為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的Ed Wood:一個好萊塢的二流導演,即使被拒絕了100次,仍然熱愛著電影,仍要做第101次的努力。
他也曾經(jīng)動搖過。當他滿臉失落,輕聲說:“I made the worst movie of all time”時,我心中也一陣酸澀。
他是一個天生的導演:即使看到一段小小的紀錄片,眼睛中也帶著熾熱的光彩:”If I had half the chance,I could make an entire movie using this stock footage.”
為此,他要身兼數(shù)職:當編劇,導演,制片和演員。為了導電影的一次機會,他揭露了自己埋藏的最深的秘密,他要拉著所有的朋友接受洗禮;為了投資的機會,他放下自尊,屈膝于一個女明星,他失去了女友;為了完成電影的拍攝,他沒有執(zhí)照躲著警察慌慌張張的趕拍一個個街頭場景,他只能深夜跑去偷道具悄悄的拍攝,他要忍受別人對他一次又一次的質疑……
喜歡老去卻仍煥發(fā)著表演光芒的Bela Lugosi:他那保守嚴肅的外表下,是一顆對電影充滿熱愛的心。每一個人,都會有暮暮老矣的時候,而對于這樣一個曾經(jīng)輝煌過的電影明星,幾十年后得到的,不過是人們的一句:“Isn’t he dead?”這種孤苦一人,無人問津,只能依靠政府救濟金和嗎啡的生活,真是一種悲哀。當他在Ed Wood的電影中那爆發(fā)的表演熱情,激動地喊道:“Home?I have no home.hunted ,despised,living like an animal.The jungle is my home.But I shall show the world that I can be its master!”,當他坐在病床上,看著被趕走的狗仔隊記者,落寞的說:“Eddie,why did you chase them?After all these years,the press is finally interested again in Bela Lugosi”,當他顫巍巍的拄著拐杖對Ed說:“Eddie,I want to make another picture.When are we going to make another picture?”當他終于平靜的躺在棺材中,繼續(xù)夢想中吸血鬼角色的輝煌時,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動了。
最難以忘記的一幕,是拍完了與章魚搏斗的那場戲后,Eddie和Bela二人在街頭的對話:
“Bela,I wanna thank you again for last night.”
“That’s fine,Eddie.All in the line of duty.”
“No,no,I want you to know how much I appreciate all you’ve done for me.A great man like yourself shouldn’t have to be wandering through the muck at 4 a.m..”
“Well,there are not a lot of fellas I’d do it for.”
最后,Ed Wood終于站在了觀眾的掌聲中,他的身邊,是每一個與他一起、為了電影而并肩奮斗的同伴,是寬容忍受他怪癖、給他以極大支持的女友;他身后,是熒幕上那個永遠經(jīng)典的Bela Lugosi。Eddie動情的說:“I just wanna say that this film is for Bela.”
心中的夢想,永遠不要輕言放棄。
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里面的人物,喜歡Johnny Depp和Martin Lamdau,也喜歡這部片子的導演——Tim Burton。
2 ) 一個光影的游戲者——評電影《艾德?伍德》
一個完美主義者。世界上有兩種完美主義者。一種認為,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他們努力在不完美中追求和創(chuàng)造完美。另一種相反,他們認為,這已經(jīng)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而艾德·伍德顯然是后一種。每次拍完一個場景,他就會用一只不是喇叭的喇叭喊一聲:“Cut! It’s perfect!”我相信,艾德心中的完美不全是出于膠片成本的考慮,更多是因為他就是這樣一個完美主義者。
一個樂觀主義者。劇組成員在酒吧里看報紙對他們演出的劇評。整篇文章除了提到演員的服裝很“真實”之外,沒有一句好話。艾德對沮喪的眾人說:還從來沒有人提到過我們的服裝呢。他的制片人看完他的影片之后,在電話里告訴艾德,這是他所看過的最糟糕的電影。而艾德的回答是:下一部一定會拍得更好。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的區(qū)別,只不過是前者看到的只是烏云,而后者看到了烏云的金邊。
一個游戲者。他自編自導自演,自己做制片人,全情投入。他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幻想家,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讓演員抱著不會動的章魚道具搏斗;他的天性中有著永不磨滅的童真,他可以把倒吊著的碟子點燃,冒充UFO一頭撞向比弗利山;他是一個冒險者,情節(jié)、演員可以隨時更改,影片開拍卻不知道投資方在哪里;他是一個英雄主義者,勝利可以造就一個英雄,屢敗屢戰(zhàn)同樣可以成就一個英雄,或許更加悲壯。以及他的活力,他的真誠。這一切,都是一個游戲者不可或缺的可貴品質。
對埃德·伍德的電影惡評如潮,他本人也被評為史上最差導演。而最差導演的資格是什么?拍了多少爛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應該是一個為電影而生的人,一個可以為電影付出一切的人。如果一個再差再爛的導演,能在一部充斥外星人、吸血鬼、盜墓者的電影里,拍出Lugosi去世前在自家門前摘花那令人動容的一幕,那么,他就可以是一個足以被人銘記的導演。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藏著被這個世界所不容的、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艾德感動我們的地方,就在于盡管他不是一個成功的導演,在他人眼里,也沒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他的夢想,始終活在他的夢想中,并且活出了他的夢想。這是甚至讓我們有些妒忌他的地方。
誰會在乎成功呢,如果那不是你想要的成功?
誰會在乎結果呢,如果你已經(jīng)享受了過程?
3 ) 銀河偽勵志童話
“集導演,編劇,制片,主演于一身,這世界上只有兩個人能做到,奧森?威爾斯(《公民凱恩》導演)和我?!?br>還有誰敢如此出言狂妄?乍看此話,愛德華?伍德似乎是與奧森?威爾斯平起平坐的大導演,而實際上他變得廣為人知卻是因為被公開譽為“史上最爛導演”。1994年,這位導演的死忠蒂姆?伯頓將他的生平搬上熒幕,導出同名電影《艾德?伍德》,為人津津樂道。生前郁郁不得志的艾德?伍德反被奉為“邪典電影宗師(cult film)”,并以這樣一種耐人尋味的方式繼續(xù)他在影史上的傳奇地位。
一個人能這樣身兼多職,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另類天才。不幸的是,愛德華?伍德顯然屬于后者。1953年,身無長物的艾德?伍德找到制片方懇求做一部變性主題電影的導演。當對方詢問他的資質時,飾演艾德?伍德的約翰尼?德普露出耐人尋味的笑容,然后將自己的異裝癖傾向和盤托出。天真的艾德?伍德以為自己能憑借獨特的代入經(jīng)驗拍出力作,打動觀眾。不料制片方卻根本不買他的賬,向他坦言制作這部電影的唯一目的是賺錢,他必須證明自己能拍一部賣座的電影。
為了找到一位明星出演,艾德?伍德費盡心機,結識了過氣恐怖片明星貝拉?盧戈西并與之成為好友。貝拉答應出演他的電影,使他獲得被制片方認可的機會。艾德?伍德干勁十足,三天之內寫完劇本,一周之內完成拍攝。而他的劇本完全脫胎于他個人的故事——他的異裝癖,他的女友,他的朋友們。除了貝拉外,影片全部采用非專業(yè)演員出演,而這恰恰是艾德的本意:他要讓觀眾見證生活。而直到這時,電影都沒有找到真正的投資人。
電影人都是造夢家。而艾德?伍德的夢更是充滿了沒落的理想主義乃至英雄主義情懷,這些夢在好萊塢的工業(yè)背景下顯得如此荒誕不經(jīng)。艾德?伍德的第一部電影《忽男忽女》借電影之名向觀眾解釋異裝癖和變性之間的區(qū)別,并呼吁大眾寬容這些邊緣人。之后的影史爛片之最《外太空九號計劃》則講述了一個外星人拯救地球的故事。艾德?伍德的電影充斥著一種情懷,一種高度的自覺。如果說處女作《忽男忽女》還只是單純地展現(xiàn)異質景觀,《外太空九號計劃》就是主動將這種景觀強化為一種風格的嘗試,少有人問為何艾德?伍德的第三部電影會比他的第一部還要糟糕,我個人的看法是:他是有意為之。艾德?伍德不認為他的電影由非專業(yè)演員組成,影片中出現(xiàn)工作人員是可笑的。相反,他認為這些元素可以構成他獨樹一幟的影片特質。他站在一個異裝癖者,一個邊緣人的立場上無所畏懼地將他的恐懼與欲望,失落與想象呈現(xiàn)給觀眾看,就如他的科幻電影幻想著外星人拯救人類一樣。誠然,他只是自我陶醉。然而縱觀他的私人史,他成功打動的人并不止他自己。
貝拉?盧戈西名義上是他的恩人,但實際上后期還靠他的接濟生活。當這位曾經(jīng)的恐怖片明星淪為癮君子時,艾德?伍德不但是他的導演,還是以他影迷和監(jiān)護人的身份在他身邊陪伴他,甚至為自己不能導片子給貝拉發(fā)薪水而自責。他邀請拳擊冠軍出演電影。他多次懇求恐怖秀女明星參演自己的電影被拒絕,而在得知對方被解聘后第一時間伸出了援助之手。無怪乎在整部傳記電影中,盡管爛片不斷,卻不見演員和他發(fā)生任何沖突。事實上,拍過多部經(jīng)典電影,垂垂老矣的盧戈西還以近乎崇拜的口氣贊嘆他“一天就能拍幾十幕”。
然而他畢竟從未成功過。反諷的是,艾德的拍片效率之高其實得益于他對鏡頭沒有概念。他有理念,有無盡的表現(xiàn)欲,卻沒有章法和技法。他的拍攝計劃一次次在高級酒會上人們的漠然嘲弄中流產(chǎn),他的新作一次次在首映式上被攻擊。艾德一生對電影的堅持源自他對自己理念的堅守。他敢于在投資方面前穿著全副女人的行頭揚言不要受他們的控制。終于自我,終于藝術,做自己想做的電影。而他的定位從未改變,公正也從未青睞過他。他一生的故事不過做了他人的嫁衣,逝世多年后他人信手涂抹的一曲挽歌。艾德的真誠是罕見的,他不但終于自我,而且敢于表達自我。盡管他的方式是徹頭徹尾的失敗。正如開頭的那句自白,奧森威爾斯的身兼多職被稱為全才,而艾德則是出于無奈。他游離于平庸與偉大之間,一生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他是異裝癖,也是異性戀。一個人對自己身份的認知(性別的認知)即是所謂的“元認知”。從挑破這一層偽裝起他就發(fā)起屬于他自己的拍攝之道。而影片最讓我感動的是當他與后來的戀人被困鬼屋時,在短暫的黑暗中他的自我獨白。一個懂得如何與這黑暗相處的人必定恐懼這黑暗,因為愛人,也因為渴望被愛。而戀人簡單真誠的答復過后,死境豁然開朗。如被上帝之光引領著穿過死蔭的幽谷。
蒂姆伯頓為他杜撰了一個場景。《外太空九號計劃》上映后他沖出掌聲雷動的首映禮禮堂,在大雨滂沱中與戀人盟誓婚約。而歷史上真實得首映禮是怎樣一番光景,知者自知。
這不是一部勵志電影。憑著邊緣題材獲得主流認可的導演并非沒有,然而他們不是艾德伍德。他的人生是苦笑的詩歌。你看到的造夢家們只是所有人中的十億分之一。很多人以夢為馬,很多人以夢為生。然而從虛無中咀嚼出意義需要超人的勇氣和毅力,以及機遇,策略。蒂姆伯頓懷著虔敬在影片結尾交代了每一個人的命運。這是一部電影。個體的命運無從修改,我們只能選擇觀看的方式。
借用羅啟銳《給電影人的情書》結尾:人間不過是你寄身之處,銀河里才是你靈魂的徜徉地。以身外身,做銀亮色的夢。
4 ) 像Ed Wood一樣活著
確實,去看《Ed Wood》這部電影是因為Johnny Depp。但看完之后,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Ed Wood讓我感慨。
Edward D. Wood Jr.1924年10月10日出生,1978年12月10日逝世。著名的美國B級片導演,封號為“有史以來最爛的導演”,代表作《Plan 9 from outer space》在IMDB上雄霸“得分最低影片”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一生中編寫過數(shù)部劇本,導過數(shù)部電影,無一成功。對電影執(zhí)著追求但成果慘淡,死于酗酒成疾和窮困潦倒之后,他因為獲得這個頗具諷刺意味的封號而得的名聲比他活著時還大。
這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是怎樣的一種人生?
如果電影只是他的職業(yè),只是他謀生的手段,這也罷了??蛇@偏偏還是他的理想,是他的精神追求。但在這個行業(yè)里,他就是做得最差的那一個。如果上帝給了他對電影的熱情,為什么不給他哪怕一點點天賦?讓他擁有至少一次成功,擁有至少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如果上帝不愿給他電影上的天賦,為什么要給他那樣強烈的熱情?讓他失敗一次兩次后就退出,不要堅持到底輸?shù)降住?
《Ed Wood》這部紀錄片里面,Ed Wood導演的前幾部電影首映時,有人扔雞蛋,叫罵連天。本片結尾是電影院放映《Plan 9 from outer space》,Ed Wood幸福地沉浸在自己的電影里,跟著演員念臺詞,神采奕奕,無限向往,背景音樂中有掌聲。于是,我以為《Plan 9 from outer space》這部電影最終成功了。再到網(wǎng)上一查才知道這部電影其實是多么失敗。紀錄片的導演Tim Burton要這樣處理結尾,或許是因為尊重Ed Wood,同情Ed Wood,希望他有一個好結果。這是一種善良的情感?,F(xiàn)在仍有不少人和Tim Burton一樣敬佩他的精神,可即使如此,誰也無法改變他的電影爛這一事實。他的電影之爛是貨真價實的,不是曲高和寡或知音難求。百折不撓最后成功的人成為大眾的榜樣,百折不撓最后還是失敗的人怎么辦?注定悲哀罷了。
人們喜歡“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但不喜歡“屢戰(zhàn)屢敗”的結果。甚至,人們鼓勵這種精神,只是為了通過最終的成功來結束這種結果??墒牵绻麤]有成功呢?等待是漫長的,當Ed Wood的心臟終于停止跳動,人們終于可以不再等待,可以蓋棺定論:哦,他這一生確確實實沒有成功過。像Ed Wood一樣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失敗,等待下一次失敗。
在《Ed Wood》的一篇影評中看到作者引用了一段話,抱歉掠美了:“我常以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這是像Ed Wood一樣活著的另一種意義。
但是Ed Wood仍然在自己醉心的領域中活著,盡管卑微,盡管不值,盡管失敗......只是卑微存在于旁人眼中,價值唯有自己能衡量。至于失敗......誰知道呢?或許Ed Wood擁有自己的幸福,或許讓Ed Wood再選一次他依然無悔于自己的人生,那也是一種成功吧,對他自己而言的苦澀的成功。我不禁好奇,支持著Ed Wood不斷追求的到底是多么強大的一種精神?擁有這種精神,到底是幸運抑或不幸?
或許,Ed Wood,真的可以成為某一類人的代名詞。一個人在寬闊的平原上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但他的風箏永遠飛不高。無風時,他欣賞地望著別人的風箏,對自己充滿信心。風起了,他豪情滿懷地仰望藍天,期待自己的風箏飛入自己的視線,可風箏落在了地上。下一次風再起時,他仍豪情不減地仰望藍天,待風箏跌落后繼續(xù)等待那無盡的“下一次”......這個人就是Ed Wood,就是Ed Wood所能代表的那一類人。
是的,我欽佩Ed Wood,我贊美Ed Wood,我向Ed Wood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墒悄銌栁遥敢庀馝d Wood一樣活著嗎?我不愿意。
誰愿意呢?
所以Ed Wood才是Ed Wood。
5 ) 失意人
所謂世間的規(guī)則,是什么呢。
很多人自縛雙手,仍埋怨著“枷鎖!枷鎖!”。似乎命運天然不公,要為難他這無辜一個。
而在許多其他人的生活里,我們看見夢境中自我渴望的倒影:“那該是我!”睜大了眼,卻又漸漸黯淡:“那本該是我!”
于是愛極了艾德在聽完奧森威爾斯的那一句“夢想值得奮斗,為什么要浪費你的生命來拍別人的夢想呢?”或許這話實在說教,也確實略有好為人師之嫌疑??墒怯腥齻€字,恐怕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刺激,那便是“不甘心”。
如若我們能夠輕易放棄,便不可能有今天的自己,在人生路上,不管怎樣自認為糟糕透頂,你總不會始終一無是處。世界提供更多的,總是可能性而不是束縛。只要有一個觀眾,你就有希望在明天聽到滿堂歡呼。
必須要有一種標桿來丈量人生的長寬高么,我恨透了那些拼命拓寬人生二維三維四維的理論,似乎每個人都應該放進同一個模具,駛入同一條軌道。選擇是豐富多彩的,有些人只愛呆在自己的宇宙中,收不到他們的信號是我們不夠頻道而不是他們微不足道。
深深愛德普,其實更多是因為他塑造的那些失意人。是的,他從來不做好萊塢式的個人主義英雄,他永遠是角落一卒,卻總自得其樂,以獨特的角度和這個世界對話游戲,為什么不呢,快樂本身就是一切追求的終極。
像《浪蕩子》的結尾一樣,《艾德伍德》的劇終讓我淚眼滂沱。我們被《2012》恐嚇,被《變形金剛》震動,被《哈利波特》迷惑,卻也需要向一個“史上最糟糕的爛片導演”致敬。他的作品確實糟糕透頂,他不追求畫面的精致,不苛刻表演的羸弱,甚至有錢沒錢都可以湊合,卻始終追求友誼,苛刻愛情,堅決不湊合夢想。一個人,窮畢生,又能完美幾多。而那些丟了良知信仰的普遍成功,就真心值得歌頌?
6 ) 《艾德?伍德》:記住這個人
這個艾德?伍德我惦記了很多年,故事已經(jīng)模糊不清,就記得艾德?伍德那充滿活力的樣子。再看,好像是看見了一個久違的老友,不需多話,依然相熟,就又重溫了一遍這個故事。
今天來看,大概這個算是一部很cute的電影,有點戲謔,有嘲諷精神,以及想象力??纯窗碌闹鹘牵际瞧嫘喂譅畹娜?,吸血鬼、盜墓者、異裝癖,等等,他也不在乎電影的真實,漏洞百出也不管,他自認為每部都是大制作,所以不必理會小節(jié),而他又跟奧遜?威爾斯一樣,身兼數(shù)職,將制、編、導、演集于一身,他的狂妄令我們認定,他不是天才就是白癡。而畢竟沒看過他的電影,我到底不知道他是天才還是白癡。
艾德感動我們的是他對夢想的熱誠。他的熱情、他的從不會疲倦的眼睛,都讓我們不能不深深記住他。
也許艾德跟很多人一樣,是從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開始,把電影作為實現(xiàn)夢想的舞臺。在他被人干涉、懷疑自己、堅持不住的時候,電影里安排了威爾斯和他的相遇,威爾斯也在為找投資發(fā)愁,他對艾德說,記得,電影值得你為它付出這一切。艾德又精力百倍的投入了他的工作。
有人說,成功是一直堅持,沒能堅持下去的就成不了了。艾德對于別人的冷眼惡語,觀眾的爛番茄,都不理不睬,他力圖堅持,屢敗屢戰(zhàn),潦倒而死,身后兩年,卻換來了最差導演的稱號。這就是他的堅持的結果嗎?其實還有個結果,就是蒂姆?波頓是他的影迷,他后來當了導演,并且把偶像的故事搬上了銀幕,這個大概是艾德想不到的。他作品的題材的另類、古怪被大多數(shù)人反胃,他的漏洞百出被人們噓聲一片,可是還是有人,會從這些不夠圓熟卻充滿想象力、也充滿生命力的圖像里,找到了靈感,獲得了啟發(fā),并沿著這個路走得更遠,而人們也接受了。所以他還是成功了,不是生前,也不是他以為的方式,他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能夠理解他做的一切。這是我們應為之慶幸的。孤獨嗎?不,沒那么孤獨。
作為導演,艾德是不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個人,他一直抱緊夢想,他的不屈的生命力、不肯被打敗的精神,卻像極了西西弗斯,無可奈何地感動著我們。也許是對電影的熱愛,不斷激勵著他,才令他一直堅持下來,而他的處境以及他的堅持,非凡人能忍受吧,他一定得被紀念著,這就是這電影這么多年了,還被我念念不忘的緣故。
電影起初的那個鏡頭,棺材里的預言者睡下,鏡頭搖向鐵絲網(wǎng)的窗子,再伸向窗外,那種場景,以及肅穆與緩慢的搖鏡,像極了《公民凱恩》的開頭,它帶著我們,穿過那扇窗,去看另一個世界,這之前,就像鏡頭傳達給我們的,是不安的,是充滿好奇的,是未知的旅程。
電影,是值得你為之付出的。
有的人,用作品被人們記住,有的人被記住,只因他這個人。艾德?伍德。
“電影值得你為之奮斗,為什么不在你一生中拍一個人的夢想呢?”一部具有哥特味的奮斗勵志片,其實非常喜歡艾德·伍德那永不放棄的精神,即使全世界都否定他,仍有勇氣做喜歡的事;Johnny Depp易裝相很美,Bela lugosi雖則老矣,神秘而孤獨的形象為影片增添幾分蒂姆·伯頓最擅長的黑暗色彩。
藝術的確需要天賦,但是藝術的不確定仍舊能夠懇誠努力,“電影值得你為它奮斗”,艾德·伍德堅信這句話并投以執(zhí)著,他相信的,是自己的才華,盡管被評為"史上最爛的導演",但他的真誠也在他死后為他迎來了贊譽。depp的荒唐和不倫在形式上讓本片的意義得以驗證。
這部片的意義遠大于其內容和形式。又是關于理想破滅,而且還這么爛,途中幾次想刪。而最悲劇的恐怕是這竟然是真人真事!號稱“史上最爛導演”,ED兄大概是ENFJ,但其實他的人生不能算是完全失敗,最起碼他始終堅持了他的理想。拍電影這行恐怕更多的是辛酸,要不是真愛,誰費這勁啊!
很好笑但其實更多是心酸,好萊塢何嘗不是一個定義失敗的地方,好在現(xiàn)在他也重新定義了“成功”。最后他竟然就那樣遇見了奧森威爾斯。。
德普的臉譜化表演之一,膩歪透了
德普對電影事業(yè)的熱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管生活如何,永遠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不改變,陽光便會追隨于你。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堂吉訶德。史上最爛導演艾德·伍德就是蒂姆·波頓的堂吉訶德,讓人憐憫又嫉妒……Lugosi去世前在自家門前摘花那一幕令人無比動容。
這是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
只有波頓,才會給這樣一位“爛"導演樹碑立傳,電影雖說是紀實題材,但看得出保留了他自己電影中的哥特風格。從某種方面來講:他和波頓是同樣偉大的導演,甚至強于波頓。因為他那種對電影的熱情,無人能比,和如今大陸的爛片導演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所以,再也不要拿”艾德伍德“來形容他們了,好嗎?
艾德·伍德是個具備妥協(xié)和投機力的理想主義者,而托米·韋素是個有錢的理想主義者,先天暴發(fā)的后者比白手起家的前者低能了多少,《艾德·伍德》就比《災難藝術家》優(yōu)秀了多少。付蘭蘭應該把這片拉上十遍,看看什么才是真正可敬的“向下致敬”。和奧遜·威爾斯的相逢提升全片,天才蠢材,同此涼熱。
被波頓一拍,史上最爛導演成了世上最可愛的人;多次笑噴,以淚收場。
縱不能光芒萬丈,也要倒在追逐夢想的路上。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關于史上最爛導演的傳記片,而是一部講述全世界電影人辛酸史的自傳電影。結尾處波頓將這位公認最傻叉的伍德和公認最牛叉的奧遜威爾斯拉平了距離,足見一個導演要實現(xiàn)理想,無論是天才還是蠢蛋都要經(jīng)受同樣的折磨與苦悶。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藏著被這個世界所不容的、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
我們的艾德雖然自此住進了醫(yī)院一陣子,但他還沒有放棄自己的追夢之旅:還是到處跑著找投資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員加入自己的劇組,在電影院里被觀眾的臭雞蛋爛番茄打得抱頭鼠竄。場面熱鬧而搞笑
B級片導演--伍迪艾倫。知道這片子是因為第十放映室。
“他是史上最爛導演,卻在死后為無數(shù)B級粉所擁躉。他有稀奇古怪的異裝癖,喜歡穿著女裝招搖過市。他是極具天才的演說家,僅憑三寸不爛之舌便能撬動投資人的錢袋。他是奧森·威爾斯的粉絲,蒂姆·波頓的偶像??尚τ止虉?zhí),熱血又有趣,一個一生追求夢想的失敗者——他是艾德·伍德,電影史上的堂吉可德
何其悲壯,何其蒼涼。幾乎哭到難以自持,因為在每一個非虛構的角色里看見自己的影子,在快要堅持不下去時,看見發(fā)光熾熱的夢想,滾燙。
無數(shù)個像ED一樣的小導演,成就了HOLLYWOOD。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好萊塢之王,小人物有喜有淚的奮斗史也能成就cult片之王。打動不了別人,也能被自己感動。在這點上電影爛片之王伍德和公認最牛叉的奧遜·威爾斯沒有區(qū)別。向艾德·伍德致敬,也向無數(shù)電影中的小人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