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以為會是無惡不作又有手段,可以逃之夭夭的那種大壞蛋……然而,抓住以后啥也不行,別說什么政治博弈了,什么多方周旋,看到1小時20多分就看不下去了。2顆星是給開頭的,其他的就算了。。。。多么牛逼的開頭跟主角背景,結(jié)果好像什么都沒用上,黑了幾個國家,也沒干什么啊,虎頭蛇尾。。。。。。
購物等消費時,VIP就是貴賓,可以享受優(yōu)惠和特權(quán)的人。在這部電影里,VIP指的是金光日利用身份背景和權(quán)利享有的殺人特權(quán),專制體制下肆無忌憚的變態(tài)畸形怪物。看完后不禁深思,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擁有這樣特權(quán)的人嗎?想到這里渾身起雞皮疙瘩。
南北題材一直是韓國電影中一個獨特的類型,在國土分裂期待統(tǒng)一的大背景下,表現(xiàn)最多的是情濃于水的兄弟情,從《共同警備區(qū)》、《義兄弟》、《西部戰(zhàn)線》、《高地戰(zhàn)》,再到今年的《共助》等等;還有像《生死諜變》、《嫌疑人》、《隱秘而偉大》等類型的諜戰(zhàn)片。
像《V.I.P》這樣的罪案片倒是少數(shù)。
這部電影分為五段式進行講述,序曲嫌疑人攻防……還有尾聲。敘述方式有倒敘插敘,現(xiàn)在、三年前、一年前……時間軸有點兒亂,開始于香港,結(jié)束于香港。主要政治背景是因為朝鮮的政壇更迭,金正恩張成澤的政治斗爭,波及到追隨者的命運改變;還有只為了利益其他都不管的美方;為了政局穩(wěn)定,被動接受不惜包容犯罪的韓方,甚至還有他們的鄰居我們。
不同的國家紛紛以大局為重,忽視受害者及家屬的慘痛遭遇,對李鐘碩飾演的變態(tài)惡魔--來自朝鮮的貴賓金光日一再加以保護,正義與打擊犯罪被特權(quán)擠壓到讓觀者看不到一絲希望。
張東健金明民樸熙順分別代表不同的階層,三個大男人被看似柔弱的金光日牽著鼻子走,在特權(quán)和利益面前,站對隊的人對令人發(fā)怵的犯罪無動于衷,而代表正義卻遭到多方打擊的李大范、蔡易道是那些站錯隊的人,不同的國籍,相同的身份與同樣下場悲慘的命運。
就像電影中金明民自嘲的那樣,每個人都是塞翁之馬,有時好事變壞事,也有時壞事最終會變成好事。正所謂,預(yù)料不到事情最終的對與錯,猜的中開頭卻猜不中結(jié)尾。
電影就那樣一直壓抑重口的講下去,以為到最后金光日也能逍遙法外毫發(fā)無損地好好活著,繼續(xù)著他的犯罪。沒想到5分鐘的尾聲竟然有了反轉(zhuǎn),伸張正義的大boss會是張東健,簡直帥爆了,左右搖擺內(nèi)心不堅定軟弱近2個小時的他壓抑到爆發(fā)才是最狠的那一個吧。
不舒服的人設(shè)有兩處,一是金明民不停地抽煙,二是那個美國人嚼口香糖,都讓人有很強的焦慮和不適感。恨不得說著“還抽?想抽死啊”上去搶過他的煙;用槍指著美國佬的腦袋逼他吐掉口香糖,然后罵句“???,? ??! ”再扣動扳機爆他的頭!
在政治博弈中,我們是否該相信國家
故事背景其實很簡單,一個朝鮮官二代,嗜殺成性,但卻逍遙法外,負責(zé)這個案件的朝鮮警官也被肅清,留下一位成為脫北者(樸熙順)。故事轉(zhuǎn)移到韓國,接連的韓國少女奸殺事件引起當局重視,決定徹查。張東健代表的國安局,攝于美國的壓力,一定要將之移交美國(個中緣由,因其掌握的政治資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家利益面前,沒有個人,亦沒有自由民主。面對殺人魔,美國一方考慮的只是如何獲取對本國有利的政治資源。負責(zé)此案的韓國警察(金明民)在高架橋上眾目睽睽之下被槍殺,張東健憤怒,追擊,最終被脫北者帶走,他最后沒有開槍制止,因為他知道此時正如脫北者所說,這件事韓國解決不了。第一次見韓國電影中這么深刻直接的表現(xiàn)出韓國在政治博弈中的無力(韓國可以解決不了問題,但問題決不能讓朝鮮解決)。南北韓問題基本上成為韓國犯罪題材電影的一個母體了,同時只要涉及南北韓問題,總會或多或少涉獵美國勢力。但這么多電影中,在韓國、朝鮮、美國三方勢力中,美國一般扮演背景、幕后操縱者,很少直接表現(xiàn),因為這多少會觸動韓國民眾的敏感的政治傷痛。但這次不一樣,美國勢力直接出現(xiàn)在影像中,且直接介入,剛開始還是通過張東健的國安局,后來在最后一場追逐戲中,美國勢力想直接挾人離開,金明民其實代表的是韓國警方一方,當他被槍殺后,本來傾向于美國走狗形象的張東健成為韓國一方的新的化身。車禍現(xiàn)場,殺人犯最終卻被朝鮮脫北者帶走,這樣一來,三方勢力,朝鮮成了最大贏家,且成了問題的最終解決者。在通往朝鮮的漁船上,故事反轉(zhuǎn),殺人犯因為其父政治斗爭中在此上臺而重獲新生,樸熙順被槍殺,其手中的照片在空中飄散,此一刻,整部電影可以值四星半。最終為了照顧觀眾情緒,或者為了維護韓國的政治尊嚴,張東健違背了美國人的命令,槍殺了殺人犯,故事最終走向我們熟悉的結(jié)局。韓國人自己手動懲戒了殺人犯,且以一種行動抗爭了美國人的政治管束。
其實故事可以有三中解決。1.樸熙順押解殺人犯成功返回且殺人犯最終伏法;2.樸熙順押解殺人犯返回但殺人犯政治得勢后槍殺了樸熙順;3.電影選擇的結(jié)局。如果故事結(jié)束在樸熙順押解犯人北上的漁船,這部電影將是歷史性的,因為此刻,我一度意識到了朝鮮政治制度優(yōu)于韓國,國家的政治獨立似乎比依賴美國而獲得經(jīng)濟發(fā)展更重要了。最后,不管故事是停留在110分鐘還是多了10分鐘后的政治正確,這部電影對朝韓美的政治背景的嵌入都是極其深刻的。在國家的政治博弈中,個體顯得多么的微不足道,當國家機器在用一套說辭讓我們愛國的時候,虛假的共同體經(jīng)不起考驗。
尋常的犯罪題材都是找兇手,依據(jù)線索,順藤摸瓜,直到最后的真相水落石出,我將之稱為犯罪片的第一種可能,個中代表有《大偵探福爾摩斯》、《尼羅河上的慘案》;還有一種犯罪題材的影片,影片伊始就知道了兇手是誰,這類型的片子的看點則在于,查明兇手的犯罪動機是什么?我將之稱為犯罪片的第二種可能。個中代表有《踏血尋梅》。而本片則游離于這兩種可能之外,既不屬于第一種可能,也不屬于第二種可能,而是屬于第三種可能,因為早已明確了兇手金光日,也早已知道其殺人動機就是變態(tài)想殺人,那本片還有什么可以看的呢?那就是如何將明確動機緝拿歸案的兇手繩之以法,這就是看點所在,也是所謂的第三種可能所在。興許你會覺得要繩之這樣一個罪犯還不容易,那如果他的腦海里存著一個大國感興趣的賬戶呢?或許一切的定論又會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吧~
故事講述的是朝鮮的一個官二代金光日,在朝鮮韓國香港俄羅斯都犯下了連環(huán)殺人案,樸熙順飾演的朝鮮保安局的同伴被官二代割喉,自己中彈險些死亡,但是為了心中的正義依舊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脫北者,誓要將其捉拿歸案。而金明民飾演的韓國警官也是一心想將金光日捉拿歸案。此時,樸熙順就斷言了,在韓國,是無法將金光日繩之以法的,因為有保安局的張東健和美國勢力的存在。為了金光日腦中的高官平壤賬戶,也可以稱之為小金庫吧,這赤裸裸的利益,保安局以及金明民的上司是會阻擾金眀民的,而事實也是阻擾成功了。于是樸熙順就說,金光日只能回去朝鮮繩之以法,因為他的父親已經(jīng)下臺了,再也沒人庇護他了,可惜樸熙順的消息過時了,金光日的父親下臺又上臺了,結(jié)果樸熙順因為信息不及時,慘送自己的性命。而金眀民也被金光日槍殺。最后只剩張東健飾演的保安局人員,在正義的感召下,他重新化身為獨立韓國的形象,將金光日處決。
如果說樸熙順飾演的脫北者代表著朝鮮本身,金明民飾演的警察代表獨立的韓國,而張東健飾演的保安局人員代表親美的韓國,那么本片就可以上升到一個政治的高度。
如果影片在結(jié)尾十分鐘前結(jié)束,我可以給它打5星,因為那樣的結(jié)束存在隱喻,就是國家再怎么富強,如果不獨立,連一個連環(huán)殺人犯都繩之不了法,如果影片在結(jié)尾五分鐘前結(jié)束,我可以給它打4.5星,因為那樣的結(jié)束是黑暗的,同時也是將壓抑進行到底的,而本片的結(jié)束,只能給它打4星,因為最后5分鐘純粹為了那所謂的韓國政治正確哈?。?!
故事背景其實很簡單,一個朝鮮官二代,嗜殺成性,但卻逍遙法外,負責(zé)這個案件的朝鮮警官也被肅清,留下一位成為脫北者(樸熙順)。故事轉(zhuǎn)移到韓國,接連的韓國少女奸殺事件引起當局重視,決定徹查。張東健代表的國安局,攝于美國的壓力,一定要將之移交美國(個中緣由,因其掌握的政治資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家利益面前,沒有個人,亦沒有自由民主。面對殺人魔,美國一方考慮的只是如何獲取對本國有利的政治資源。負責(zé)此案的韓國警察(金明民)在高架橋上眾目睽睽之下被槍殺,張東健憤怒,追擊,最終被脫北者帶走,他最后沒有開槍制止,因為他知道此時正如脫北者所說,這件事韓國解決不了。第一次見韓國電影中這么深刻直接的表現(xiàn)出韓國在政治博弈中的無力(韓國可以解決不了問題,但問題決不能讓朝鮮解決)
整部影片的敘事手法很有趣,給予這樣一部黑色暴力犯罪片一種懸疑驚悚片的質(zhì)感。 影片敘事分為五個章節(jié),開場與尾聲遙相呼應(yīng),中間則用插敘的方式,為觀眾解釋了開頭與結(jié)尾,給觀眾心里發(fā)送“正義必將得到伸張”的信號。 而劇情方面,不得不吐槽,與韓國的同類型片一樣,但凡涉及到時局政治,必將提到朝鮮及“脫北者”,而這個時候又總會多多少少“坑”一把我大天朝,而且必定會出現(xiàn)香港,這里我就想問一句,難道“Hong Kong”是“三不管”地帶?是全世界罪犯逃避懲治的天堂?(此處針對所有同類型片)這個時候就要夸了一句TVB了,香港也是有警察的,而且很負責(zé)很累的好嘛?再就是美國大佬,在韓國同類型片里,美國人真的是大佬,在韓國大街上飆車槍戰(zhàn)沒人管,在中國香港追捕罪犯沒人管,這些美國佬的CIA、FBI的真的是太強了,難不成是充了會員?
整部影片,圍繞這三方勢力與一方罪犯展開,金明民與樸熙順的表演不相上下,一北一南,對待罪犯的態(tài)度以及最終的結(jié)局,不得不說是整部影片最吸引人也是最能帶動觀眾情緒的部分,而張東健飾演的角色則更像一個敘事者,他走過一段復(fù)雜的心路歷程,整個人物從開始到結(jié)局逐漸豐滿,隨著張東健的演技,角色逐漸變成了觀眾想要的模樣,代替觀眾伸張了正義。作為劇中的大反派,李鐘碩伴隨著一片花田的出場給人一種斯斯文文的感覺,而后續(xù)的發(fā)展,二碩也在從斯文敗類逐步往瘋狂變態(tài)的路上走,雖然是四大男主里年輕的后輩,但本次出演是他出道至今首次扮演反派,有些表演方面拿捏不當也值得理解,不過講真,看了這部戲,二碩確實讓人恨的牙根兒癢。
拋開影片中的政治觀念,整體來看,整部片子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完整的緊張的刺激的故事,演員們各自詮釋了自己的角色,作為喜歡此類型片的觀眾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男人片。
李鐘碩的演技比我預(yù)期的要好很多。雖然有些鏡頭比較惡心,但是李鐘碩的臉還是好看。劇情稍弱。
這個片子水平很高啊,才6.5分你瓣可真是不食人間煙火。李鐘碩這次演技夠破格,印象非常深刻,青龍不給李鐘碩個最佳男配都說不過去。金明民和張東健更不必說。這次這個電影腦洞夠大,夠浮夸,夠玄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看的我真是不知道說什么好。而且好像是近幾年少有的黑朝鮮黑得這么徹底的。
盡管棒子電影一慣鬼扯yy賣苦煽情,但是還是十足表達了韓國人對周邊幾國的情緒。唯一遺憾是最后變態(tài)的死法我還以為也是被慢慢勒死呢
美國人的口香糖嚼得讓人煩死,李鐘碩還是演技跟不上,口紅是什么鬼
金金有味~
7.5分,在眾多涉及朝鮮脫北者的韓國電影中,這部絕對比較出色的,聯(lián)系近幾年朝鮮國內(nèi)撲朔迷離的政治形勢,故事講圓了基本可以說到天衣無縫。不敢說李鐘碩的演技有多大突破,不得不失比較中肯,但是敢于選擇這一角色,不斷的特寫鏡頭被各位大佬踩在腳下,本身就是一種突破,敢于面對這種挑戰(zhàn)值得稱贊。
這電影真敢拍,一黑黑了四個國家,這應(yīng)該是朝鮮被黑得最徹底的一次了。其實不覺得演員演技有多好劇情有多好,最大的感受就是化妝師太厲害了,灑血的效果也非常有藝術(shù)感。張東健好帥哦,第一次看李鐘碩演反派,還可以。
這才是真正的官二代,什么都治不了,只有自我意識覺醒后,對他進行正義審判。
突然的死亡、莫名的暴力……很出人意料啊,夠黑色
一部電影黑四個國家,也算不容易。
好看
作為中國人都覺得很壓抑絕望,如果我是韓國人大概會在電影院憋屈地吐血而亡吧……深切感覺到小國夾縫求生喪失話語權(quán)的無奈。再一次為韓國電影獻上膝蓋,敢拍有想法,大概深刻都來自于骨子里的居安思危。
題材大膽已成棒國特色,我相信朝鮮就有那么屁兒黑。前有電影學(xué)生切手指逼改審查制度,又有樸景惠被逼下崗,國家雖小,有其流行文化泛濫腐敗的一面,也有兇狠的一面。
韓國人拍了太多復(fù)仇電影了,多到讓我突然意識到,他們是在吹牛逼。張東健依然很帥。
張東健可以,導(dǎo)演不太行,李鐘碩很不行。笑得像個智障,大家一定是對變態(tài)殺手有什么誤解。
還是相當扎眼的,R級鏡頭略感不適,李鐘碩的變態(tài)殺人狂讓人恨得牙癢癢。分段式敘述,牽扯出朝韓美三者關(guān)系,最后還是韓式意淫,也很提氣,故事銜接上還是差了點,中間有點拖沓,不過轉(zhuǎn)折的幾個點都還不錯。情緒方面除了最后的解氣外全程都比較壓抑,還是期待《新世界2》吧,東健哥還是比不了政民哥啊
李鐘碩這么一副天使的臉龐演變態(tài)殺人狂真是一種罪孽啊,他摸著被害女孩時候著迷的樣子仿佛下一秒不是要割斷她的脖子而是要親吻她的嘴唇
最后才像張東健大叔啊……這里讓我第一次認識到,不了解時政要聞(秘聞),這么危險,可憐的獨行俠李大范。
朝鮮高管之子成為變態(tài)殺人犯,由于政治,金錢,外交各種原因沒辦法繩之以法,韓國警察半死不活,朝鮮間諜命喪大海,最后以暴制暴,一直幫助他逃跑的安全局人員親自出手殺了他。二碩演技稍嫩,張東健越老越帥~
韓版繡春刀2。無限的惡人需要性無能,性無能的“好人”們也需要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