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集中在一個具有傳奇經(jīng)歷的民間醫(yī)生身上,如果用波瀾壯闊來形容他的行醫(yī)生涯,那么他和助手的禁忌之戀就是幽暗沉靜。
兩個人的深入理解發(fā)生在幾段戲里:一次是因為德國人的入侵,診所沒有了病人,助手難得享受自由愜意的時光,但醫(yī)生卻因為無法看病而憤怒到用拳頭砸碎玻璃,讓自己傷痕累累,助手理解行醫(yī)對于醫(yī)生意味著什么;蓋世太保到診所來抓醫(yī)生,醫(yī)生用自己護住助手,助手躲在閣樓上聽到醫(yī)生被毒打時,理解醫(yī)生說的“我愛你”意味著什么;醫(yī)生和助手愜意地依偎在車里,醫(yī)生用自己的手掐住助手的脖子,他說:“要是我把你掐死了,我就能洗凈我全部的罪行了?!睂τ卺t(yī)生來說,他需要面對的是上帝的接納與否,而他自己認為最不能饒恕自己的地方,就是對助手的禁忌之愛。
當法庭審判來臨之際,面對莫虛有的謀殺指控,醫(yī)生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卸給助手,他讓助手恨他,同時也割裂了外人對他和助手之間有不清白關系的猜測。但面對栽贓,助手平靜接受,他把所有的罪名都承擔下來,就像回應醫(yī)生,我也拯救你,不僅是在法庭這里,也是在上帝那里。
醫(yī)生轉嫁罪名為的是寧肯讓助手承擔殺人的罪名,也不讓他沾染上禁忌之戀的丑聞;而助手承擔罪名,為的是讓醫(yī)生了解自己的心意,這份禁忌之愛超越了生命。
影片最讓人動容的一刻,是影片最后一個鏡頭,助手悄悄伸出手,握住醫(yī)生的手,這一握,用無聲的語言,道出了兩個人幾十年的感情……
(原載于“QAF中文站”公眾號)
《江湖醫(yī)生》鐵青著臉走入視野時,我突然意識到,似乎很久沒有看過這么厚重剛硬的同性戀電影了。
這電影一開篇,安托寧·薩波托斯基就死了。那是1957年11月13日,前捷克斯洛伐克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tǒng)兼全國武裝力量總司令命懸一線,但是回天乏術。在他身旁的醫(yī)師揚·米科拉謝克,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
不少達官貴人都曾領受過他的恩惠,而平日里,手握尿樣的平頭百姓就在院外排成長龍,等待他的獨門診治。慕名而至的患者傳頌著他的回春妙手,敵對勢力則在報紙上大張旗鼓地唱衰。宅邸外面,國安部門密切監(jiān)視,他也只是繼續(xù)把生活過得云淡風輕。
可是這個以為秉持一顆醫(yī)者仁心就能安然處世的人,顯然錯估了當時世道的兇險。而透過“極權主義”背景來打量米科拉謝克,這傳記片就有了被歷史裹挾的風力。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他對患者一視同仁,而且為了行醫(yī)方便,并不介意在車頭掛上納粹標志??稍跇O權環(huán)境中,最不缺的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以及混淆視聽、指鹿為馬,今日通過治病獲得的免死令,隔天可能就是催命符。更何況,隱私權被踐踏,法律體系被玩弄,要在這種情況下明哲保身,絕對難上加難。
大背景已是風雨欲來,可米科拉謝克身上的“污點”仍在不斷發(fā)酵。其中相當致命的一個就是同性禁戀,畢竟他們身處一個風氣數(shù)十年裹足不前的環(huán)境,當初為了學醫(yī)獨自住進寡婦老師家中也能惹來閑言碎語,如今兩個已婚男人背對社會搞在一起,幾乎可以掀翻倫理的屋頂。
這種情況下,電影并不著急大寫他們的相戀。我們只能在跳躍的時間線里,看到米科拉謝克身邊伴隨著助手弗蘭提謝克·帕爾可。他給醫(yī)生打印診斷書,幫忙跑腿,開汽車,也在對方想到郊外草地歇息時陪在一側,需要披外套時在臥室搭一把手,渾然一個必不可少的影子,卻很難嗅準戀情的氣息。
這也正合他意。在那樣的年代,他們只能用盡工作的幌子,寄居在危如累卵的情感防空洞里。彼此差了年份與身份,米科拉謝克墜入對帕爾可的迷戀時,這個年輕人燒起了怒火,怒火卻不知源于冒犯還是怯懦,再定睛一看,欲火顯出了本質。
這場火,二十年也熄滅不了。周遭永遠是陰陰沉沉的,唯獨他跟他的相處,有過圍爐取暖的溫煦。
電影最美好的片段,就是二人幕天席地的日辰,天色正好,裸露的身體在金黃植株間泛著光,手指柔和地騷動,嘴唇則讓位給山高海深的目光,突然不識趣的蟲子擾了清凈,彼此都笑出了風月。
這場從無親朋印證的戀情,被電影,也被忙碌的日子壓縮到了極小的篇幅,但是縱然人神不容,卻也一眼萬年。
愛意是最難遮掩的,在彼時,捅不捅破這張紙全憑利益關系。越是勢利,就越是現(xiàn)實,萬一樹倒猢猻散,大概誰也不會感到驚詫。那在如此強烈的歷史諷喻中,二人名不正言不順的感情線就冒出了兩側拉扯的角力,一方面,這遭到世風與家眷不齒,另一方面,越難越愛的事實天生具有純粹與本真。
對觀眾來說,如何共情,特別是在道德邊界上共情,可就是電影敘述的難點了,畢竟泡在雷池中的米科拉謝克,早已把一切禁忌犯透。
這就不得不嘆一句,不愧是《心之全蝕》的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這個出生于波蘭華沙的導演,在“布拉格之春”后留在捷克,還曾因為政治問題被抓到監(jiān)獄,她在展現(xiàn)米科拉謝克被極權傾軋的狀況時,再冷靜也有暗涌。
暗涌把活生生的人從大是大非中凸顯出來。禁錮越狠,追求光明的意愿就越強,而當人性之惡被巨細無遺地呈現(xiàn)出來,成全醫(yī)道的義舉就是反攻的利刃。電影本來就無需背負過多世俗道德的捆綁,而人在里外亂局中端正自己,就有了超越單薄個體的魅力。
蟄伏在這種環(huán)境下的情感線,著墨再少,也見金貴。在相對罕見的這類感情故事中,江湖醫(yī)生與他的戀人在最后一刻牽手的風起云涌,總有一種磅礴能在心底經(jīng)久不散。
六零年代,自然災害加上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一時餓殍遍野。 雪上加霜的是,一種不知名的疫病又開始流行,連某重要老首長也未能幸免。 幾方醫(yī)生合力也束手無策,這時一位與會者想起了記憶中妙手回春但彼時在農(nóng)場改造的老郎中。 老郎中兩大絕學:把脈和砒霜。 于是,一場一面圍繞老郎中給老首長看病并攻克疫情;一面老郎中接受審查,回顧自己出身杏林世家,年輕留學西洋中西結合,經(jīng)歷軍閥混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為無數(shù)人懸壺濟世的故事展開了。 最為人動容的是,老郎中還曾有過一段斷袖之情…… 你覺得我是在根據(jù)本片編故事,其實我身邊有原型,世界說大真大,說小太小……
六零年代,自然災害加上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一時餓殍遍野。 雪上加霜的是,一種不知名的疫病又開始流行,連某重要老首長也未能幸免。 幾方醫(yī)生合力也束手無策,這時一位與會者想起了記憶中妙手回春但彼時在農(nóng)場改造的老郎中。 老郎中兩大絕學:把脈和砒霜。 于是,一場一面圍繞老郎中給老首長看病并攻克疫情;一面老郎中接受審查,回顧自己出身杏林世家,年輕留學西洋中西結合,經(jīng)歷軍閥混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為無數(shù)人懸壺濟世的故事展開了。 最為人動容的是,老郎中還曾有過一段斷袖之情…… 你覺得我是在根據(jù)本片編故事,其實我身邊有原型,世界說大真大,說小太小……
雖然我的內心偏向不一樣的結局,但理性告訴我男主不是完美的人,如果男主想保男二,完全可以自己跳出來,我看到后面以為他想這么做,但他沒有,他完全可以說是自己瞞著助手下了毒,這樣不就自己承擔了,雖然不想承認,但男主似乎就是那么殘酷,呼應那些小貓,我個人認為,有點呼應前面男二說的絕對忠誠,他知道男二無論如何都會對自己忠誠,看著電影時一直不懂那是錢還是愛,男二最后告訴了男主,i love you too,至少一個人的死刑是不可避免的,可能男主選擇的是保全自己,兩種解讀,看男主錘窗戶我發(fā)現(xiàn)的,他表面說著自己想治病人(呼應結局的一種可能,就是犧牲男二,自己繼續(xù)行醫(yī)),他也可能就是像男二媽媽說的那樣,他就是想占有男二,他看到狗狗跟男二很開心,心里吃醋了,我知道以常規(guī)思想這不合理,但是男主的偏激,以及讓男二老婆流產(chǎn)所看出的占有欲,再加上男二忠誠這個點,可能有些過度解讀,他想試試男二到底對他多忠誠,是不是愛他,這個人就是自私的,偏激的,極端時候有些殘忍的(殺了小貓),我覺得導演是這樣刻畫這個人物的,他是不完美的。(個人偏向第二種猜測)
壓抑的愛情和被迫害的經(jīng)歷是很多東歐電影敘事中都避不開的元素,在這部電影中,這些元素變奏成為兩個男人禁忌之戀。他有多需要愛呢?戰(zhàn)爭撕裂了他原本的純真,把槍口抵在下顎,命運卻沒讓子彈穿過他的頭顱。戰(zhàn)爭中那些輕易被奪去的生命讓他背負著沉重的創(chuàng)傷,他會跪在尖利粗糙的巖石上,在耶穌面前用最真實最直接的生理痛苦反復確認自己仍在被那些痛苦追趕。養(yǎng)護花草使他獲得平靜,跟著穆爾巴赫夫人學習病理讓他找到了拯救自己的途徑—治病救人。
然而一個江湖郎中并不是他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做著無人理解之事,他的選擇只關乎自己,他想要救人,因為一條生命曾經(jīng)在他槍口下消散。再一次,他選擇了獨行。
帕爾克的出現(xiàn)讓他有了依靠,讓他想要擁有。從未抓住過任何美好的東西,把所有歡愉和欣喜都留給了這個男人。生命本就該是明媚的樣子,遇見對的人就會如此。小半生的陪伴里,他也曾用鋒利的占有欲刺傷過自己的愛人,但故事的最后,卻是帕爾克為他擋下了足以殺死他的審判。
“最糟糕的懲罰是必須去抉擇”,而我永遠選擇你。
作為一個醫(yī)生,Mikolasek無可指摘;作為一個遭受過兩個極權政權迫害的受害者,他的一生值得被銘記;但作為一個愛人,這難道不是職場和情感的雙重PUA?在直男助手的竭力抗拒中,以“離開我你就沒飯吃”為由強行掰彎;在兩人情濃時,為了獨占情人,讓Palko下藥給妻子墮胎;以及最后在法庭上把一切“罪責”推給Palko,而此時的Palko已經(jīng)心甘情愿為愛人擔下這一切,并且在最后離別時,戴著手銬偷偷去牽Mikolasek的手,眼里藏著無盡的深情。太特么牛逼了!
看得很舒服。去看看這個導演其他作品吧。(該死居然才認識霍蘭奶奶,火線謀殺心之全蝕等等都是他)
#2020AFI歐盟電影展 他不愿被稱作醫(yī)生,在他眼中,自己只是一個盡其所能挽救他人的草藥術士。這部傳記片不僅聚焦于他的救人之事,也記錄他和助手的相愛之情。在那個年代,想要繼續(xù)這份感情注定要舍棄許多,或許有些選擇迫不得已,但看見他們的堅持,看見他們在一起時的幸福,看見最后庭外的牽手,依舊感動。“If I have prolonged the life of one in a hundred people by a single year, then it would seem I have saved 40000 years of life... And I am happy, for I see what a remarkable life I have lived.”
動保人士慎看|沖著霍蘭+同性題材看的,但感覺同性元素并不算很重點……只是“恰好傳記主角喜歡同性”,而且倆人關系蠻toxic|前段時間出源了但沒速度,又后知后覺錯過了AFI的歐盟影展放映,最后感謝微博旁友搭救提供了英字源|一開始條目標題譯成江湖郎中是沒問題的,因為主角在片中被污名化時取的就是這個意思|包含的元素太多太雜了,反而最后重點不清晰,神醫(yī),受到不公對待,參加過戰(zhàn)爭有PTSD,同性戀,性格中矛盾點和缺陷很多,作為傳記主體顯然可以拍得更好
導演層面上,霍蘭依然是拍美劇拍慣了,劇作結構也有些偷懶,但比《瓊斯先生》好些。政權病入膏肓,然而“威權”的毒是傳染性的,它的毒性體現(xiàn)在醫(yī)生的所有情感關系之中。
霍蘭導演的劇作切入點一直很冒險,好不好,高不高級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喜歡后半部分的愛情戲也只是我的私心。前后兩部分有點割裂,被迫害的后半部分也是東歐電影里常見的,能提神的亮點可能就是男二了。
一個被渣基老板誘奸和PUA了一輩子后為他去死的可憐帥哥…看得人想掀桌!
以為就是個白景琦拒絕公私合營段小樓拍磚的故事,沒想到在拍攝中鏡頭語言下了大功夫,還多處用玻璃折射制造鏡頭畫面變形,庭審現(xiàn)場的戲四角精度下降也沒查到拍攝電影用的什么鏡頭,庫克?海利亞?痞子閥?只有對那些光學鏡頭熟悉的人才會想起來怎么用那種光線結構缺陷去表達特定的畫面和情感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志業(yè)、牢房與愛。
上哪兒找這種把命給你的傻小子啊
#70th Berlinale#官方展映。7分?;籼m奶奶這部新作仍然是主競賽水準。前一個小時以為是個捷克斯洛伐克GCD壓迫民間傳統(tǒng)自然療法,把醫(yī)學問題政治化的迫害片;結果一個小時時候畫風突轉,變成了一部面對極權政府的同志愛情片……影片把家傳植物學技能、神秘的天賦、宗教信仰、治病救人的激情、占有欲極強的同性愛情、與頑固的性格集于主角一身,寫得還是相當豐滿,也能讀出十分明確的捷克民族寓言寫作的構思。不過被政府迫害這個方面拍得就比較典型東歐片套路,加上著實前后半畫風不太統(tǒng)一,導致影片還是割裂感很強。不過結尾還是很感人的,想起了[霸王別姬]的某幾場戲……
部分攝影很出彩,敘事稍弱,但男二太好看了吧,這同性線索居然是主線,悲泣加到四星。
“我能給您毫無保留的忠誠”
兩句讖語——“我能給你毫無保留的忠誠?!薄白钤愀獾膽土P是做選擇?!币粋€郎中一生面對上百萬病人,愛人只是他遇過的無數(shù)人中的一個,愛情只是傳奇一生中的一部分,但他和它是最有生命力的所在,源源不斷供養(yǎng)余者。生死關頭,“助手”最后一次為“老板”助力,不論自己被如何對待。那一握,是將全部生命與真心交付。愛情的千般模樣,每一種都讓我啞然。7/10
醫(yī)生有點像德國電影《男極圈》的性學家,兩人的共通點都是為了世俗生命燃燒畢生的光與熱,且都背叛了為自己做出犧牲的愛人。一個熱愛蕓蕓眾生的人也必然熱愛世俗的價值取向吧,有沒有可能因此覺得個人的同性情欲也是一種可恥的罪呢(同性愛人是可以被犧牲的呢)。這里只是提出一種可能,答案各位看官見仁見智吧。也推薦觀看《男極圈》(引發(fā)的反思層面更豐富)。兩部電影的男二都有一種動人心魄的俊美
其實故事的背景及變化像極了瓦伊達的《下水道》,大概也只有同時遭遇過兩種鐵蹄無縫蹂躪的東歐國家,才能對極左極右兩種看似南轅北轍,實則一脈相承的主義同時保持警惕。沒覺得絲毫感動,反而是感到后背發(fā)涼,就是一次毫不遮掩的職場PUA,他能讓你打掉孩子,有一天就能讓你付出生命,所以他到底是英雄還是魔鬼?那個恐怖的年代所造成的普通民眾之間的互害,特別是被逼出來的人性中最丑陋的東西,至今看起來依然覺得恐懼,不幸的是,七十年之后這些東西換了一層外衣,依然在全世界到處重登舞臺并大行其道,然而大多數(shù)人卻被所謂公平正義蒙蔽而毫無知覺,悲哀啊。
用草藥偏方治病救人,卻從來不是醫(yī)生。從金黃尿液中窺探生命秘密,卻看不懂詭譎的政治清洗。極權主義下的愛是自私的、暴烈的、扭曲的,是千言萬語化一默的悲哀:東西方不會有任何差異,不信請看批斗大會上的“霸王別姬”?!欢兄饕彩切疫\的,因為有人愛他赴湯蹈火、至死不渝。
泡在雷池中,把一切禁忌犯透,但就憑一顆純粹的醫(yī)者仁心,硬是撐起了超越條框的偉岸形象。可人又終歸是人,精神騰云駕霧都可以,肉身還是在人間,這人間最不缺的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以及混淆視聽指鹿為馬,走到今時今日的我們,看到那些專橫與野蠻就這樣烏云壓陣,還是覺得窒息。錯了那么多那么久,光看他們不發(fā)一言地牽手,就覺瞬間磅礴。(尤拉伊·婁伊太好看了,但一下子想不起像誰。)三星半。
7分。草藥醫(yī)生的傳奇一生,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編的。看尿液就能知道得了什么病,開草藥方子就能藥到病除。在二戰(zhàn)和戰(zhàn)后的蘇聯(lián)治愈了上百萬的病人,最后卻因為無中生有的控告成為階下囚。本來這醫(yī)生的人生還是值得贊頌的,但他的自私讓人憤怒。他先是掰彎了下屬,然后霸占了下屬的整個人生。最后在審判時,他居然把罪責全部推給了下屬,而下屬也甘愿認罪。最后的畫面里,下屬拉著醫(yī)生的手,依然深情且不舍地看著他,仿佛這一生還沒有愛夠。我覺得片名不應該叫《江湖醫(yī)生》,應該叫《渣男憑什么有這么好的愛人》。
拿《模仿游戲》里對圖靈的刻劃打比方,至少圖靈傳記有側重點,講的是一個技術天才、時代變革的標記,卻被狹隘的性取向歧視和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性誤判,人類文明隨之降速,觀眾有一個明確的憤恨的指向,會認為將同性戀視為罪行是大錯特錯。本片的缺陷是沒有抓住重點,是準備去突顯醫(yī)生和助手兩個人同性戀情的忠貞度,還是一條偉大的舍生取義的靈魂的泯滅,有點含糊其辭。鏡頭和時長的調配太均衡,讓人有點不知所云,到底是該替愛情惋惜好,替人類惋惜好,還是替抽象的普適價值惋惜好。情緒分流太多是其一,而其二則是對“江湖醫(yī)生”使用草藥的神奇與西方醫(yī)學的嚴謹性、因果關系構成一個大的不嵌套,跟華語文化中的“中西醫(yī)論辯”差不多,前置的對“煉金術士”的認同則是對現(xiàn)代科學的挑戰(zhàn),而信奉現(xiàn)代科學的觀眾顯然對其中的神秘主義成份并不會買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