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會自愿給一部爛到家的電影寫一些感想,雖然我也只是一個爛到家的鍵盤俠。包貝爾確實不太適合做導演,做演員時候演戲尬,做導演矯情,放不開。
《陽光姐妹淘》的韓國原版是我大學時期喜歡到難以自拔的一部電影,重復看了很多遍,畢業(yè)后也還是很喜歡重看,很難數(shù)清楚自己到底看過幾遍。年紀一大,對過去的事沒有多少精力去掰扯了。一過三十歲,家庭和工作的各種糟爛事把我的精力和回憶也蠶食得差不多了。
畫橫線,我是男性。
或許看到這,你會很奇怪,似乎《陽光姐妹淘》這樣的電影,不該有正常的男性粉絲?;蛟S,我不正常。
除了生物學上有一個姐姐之外,我沒有兄弟,沒有姐妹。大學時期看完《陽光姐妹淘》,覺得那份友誼真好,可以在時間和生活侵蝕過后,依然堅強。很希望自己當時所在的那個大學宿舍里的六個人,也能變成那個樣子。當然,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健康地活到自然死亡,我渴望的是那份友誼的純潔和真誠。
可是十幾年過去了,卻發(fā)現(xiàn),生活成了一鍋粥,在內卷的波濤和競爭的世界里,我漸漸變成了末位淘汰者,而另外的人,也都幾乎沒了什么明確的消息,只知道他們大概活在哪座城市,其余的也只有朋友圈里的零星生活碎片。而有的人,哪怕是朋友圈,也再也見不到了。
見不到的那個人是我們6個人里面年紀最大的,傳說他是87年的,而我們那一屆大多是90或者91年,零星的幾個復習生是89年的,所以我們在日漸熟悉后,稱呼他叫“老大”,他也自然成了舍長,一個被推來推去的光榮職位。長得瘦瘦的,留著郭富城那般港帥的發(fā)型,走路的時候頭會微微低一些,似乎害怕對面走過來的人看到他的帥氣容顏。五官很秀氣,臉很小,在他那頭蓬松的秀發(fā)之下,羞澀的容易讓人憐愛。但是年紀這種東西在人身上的痕跡是藏不住的,他笑起來總是有一些邪氣,不像我們那個時代的單純,眼睛里透露著些許精明,有著我總是學不會的盤算。很快他就在大學找到女朋友了,然后每天貓在樓道里打電話打到半夜才會回來。
目前混的最好的是最高的一個,那時候有192,人漲的也很帥氣,看朋友圈,最近好像又長高了。人有能力,真的是在哪都不會混的差,到哪都吃得開。他是非常會交際的人,大學沒開學之前就利用貼吧和校園網等各種渠道跟校友們聯(lián)系,認識了很多人。一到學校,就和很多學長學姐打成了一片,全身上下都是Nike,是我大學四年都沒穿過,現(xiàn)在哪怕我有錢了,依然不舍得買的牌子,不是我穿不起,而是覺得沒有穿的欲望了。后來他就一步步爬上了校學生會主席的位子,在各種晚會中大放異彩。畢業(yè)的時候參加了一個比賽或者培訓,進入一家非常有名的大公司,在北京混的風生水起,做到了公司宣傳部副部長的位子,比公司很多老前輩都牛掰。朋友圈主要就是到處出差,各種五星級酒店和有意無意露出的奢侈品照片,看著讓人直羨慕。我們上一次微信有聯(lián)系,好像還是在2016年吧,那一次,我知道了他是同性戀。
住在我下鋪的那個,一直是讓我覺得很矯情的一個,可是人也很真誠。剛上大學的時候也是一個很入流的人,一般潮,屬于美邦和森馬系,現(xiàn)在應該叫HM或者優(yōu)衣庫系。說實話,我到現(xiàn)在都覺得自己不怎么了解這一個人。平時也會一起玩一玩,但是總覺得隔著什么,也總是覺得他從始至終都沒把我放在眼里。后來他的朋友越來越不是我們,更多的是和其他系的人一起玩了。再后來他考上了八大名校的研究生,成了某省級衛(wèi)視的記者,也是經常天南海北的去。2016年和17年我路過他工作的城市,都有去看他。2016年,他還帶著我在南京轉了一圈,17年請我吃了一頓工作餐就去上班了。我也沒給他帶什么好東西,16年帶了一桶義烏的麻花,看起來很廉價,不知道他是否會扔進垃圾桶。17年帶了一本書,阿斯塔菲耶夫的《樹號》,還套了當?shù)匾患液苡忻臅甑拇?。他說自己曾經在我們上大學的那座城市見到過老大,他當時站在路邊等公交車,而他也沒有下車。
最不愛去上課的一個,是來自南部某省份的游戲王。剛上大學的時候,特別愛裝逼。東北同學媽媽請他吃飯,他總愛點評每一個菜,說北方的做法不如他們南方的做法好吃,把同學媽媽氣得夠嗆。一開始他也是上課的,后來就不去了,每天都在宿舍打游戲,打的宿舍經常斷電。我們也不會主動去充錢,都是他自己一次10塊錢的充。他高中時候就有女朋友了,女朋友來看他,他還從學校門口超市買了山竹,說是他女朋友從老家?guī)斫o我們吃的。那是我第一次吃那個水果,當時也不知道叫什么,很久以后小山竹火了,我才知道山竹是什么。再后來,我也就不怎么關注這個人了,因為他肯定在宿舍,人販子都抓不走。后來看另一個同學的朋友圈,他結婚了,遠在新疆的同學,還去給他當了伴郎。
還有一個,是和我最好的,因為我們都是村里來的,一看就是窮人家的兩個孩子,穿得土,曬得黑,頭發(fā)短,沒有發(fā)型。手機都是500元以下的,現(xiàn)在叫老年機。他是家里的老三,哥哥姐姐都結婚早,父親好像是個農村教師,日子過的緊一些。剛上大學都快過去一個學期了,他還沒有買手機,也是宿舍最晚一個買電腦的,更是宿舍里打工最勤快的,在肯德基做鐘點工,做到很晚才回來。后來他真的跟餐飲行業(yè)結了緣,去了浙江一個地方,干了一段時間的餐飲經理,后來自己開了一家鴨血粉絲湯館。疫情期間遭了打擊,問我借了一些錢。借錢之后我們的聯(lián)系就更少了,我怕傷他自尊心,也不敢聯(lián)系他,怕他擔心是要錢。他也怕我擔心不還了,每次收到我的節(jié)日祝福,都會回復“一切都記得”??吹竭@句話我都不知道說什么好,那點錢我還是不缺的,你拿著用就好,不用還。后來看他的朋友圈,好像是開始干夜班的西餐,好像也開始送外賣了。后來我結婚的時候,他又找我借錢,可是我真的拿不出來,手頭是用錢的時候,就不好意思地回絕了他,再后來,就真的不怎么聯(lián)系了。
最后說說我吧。
剛上大學的時候,天性解放,做了很多愚蠢出格的傻事,努力地融入一個又一個圈子,卻又被放在一邊。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培養(yǎng)長大的,天生就很娘氣,好聽的說我秀氣,難聽的就直接用上了當時超女里流行出來的詞匯“偽娘”,這些年又陸續(xù)誕生了“娘炮”等詞,我也是服了自己了。大三做視頻的時候,我還在同學的一個視頻里,真的演了一把娘炮。在尋找陽剛這條路上,我也沒少努力,大學畢業(yè)后甚至進了全國最陽剛的一個行業(yè),試圖扭轉和改變自己的狀態(tài),喚醒身體里某個剛性基因。
應該是失敗了。
在這個全國最陽剛的行業(yè),十年,我漸漸活成了末位淘汰者。任職時間最長,職位最低,看著一個又一個起跑線上的朋友甩開自己,漸漸也就沒了朋友,有的變成了領導,有的也只能是同事。中間也有過很要好的人,后來或許是我混的太差,沒臉見他們,也就不再見了。
漸漸活成了隱藏角落。
雖然娘,但是我還是結婚了。見了不到5次,就領了結婚證了,然后努力生了一個孩子。女兒很可愛,肉乎乎的。
我是一個不會社交的人,但是性格很好,很多人愿意和我交往,但是我不會請別人吃飯,不是怕花錢,只是不知道怎么開口;不會給領導送禮,哪怕在飯桌上敬酒都會感到不好意思;不會和領導交流,除了一些官方的聊天和談話,從沒敲過領導的門。身邊有些人看到我傻不拉幾的,都替我著急,有人給我獻策,告訴我該怎么提升,還有人幫我去找領導推薦,可是后來都沒有什么結果。
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是笨,是缺少世俗的精明的一種蠢。
我是愛看書或者愛看小說的人,臉上總是掛著一副不高興的表情,因為嘴唇自然朝下,總讓人覺得我時時刻刻都在不開心。后來了解我的人,祝福我的時候,竟然還是說,開心一點。我本來是一個樂觀的人,可能后來看小說看多了,被一種悲傷主義給侵蝕了,對這個世界多了幾層悲傷濾鏡,于是傷世感懷多了,成了一種沒有能力還無病呻吟的狀態(tài)。漸漸地,我承認自己的平庸,承認自己的失敗,承認別人的努力和優(yōu)秀,也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和自大。讀書不是一種階級劃分,更不是你和世俗之間的鴻溝,或許是你和成功之間的鴻溝。因為,成功,就意味著你要和很多你看不上的東西同流合污,而你卻又不想踏進那條河流。
我不會去阿諛奉承,更不會去推杯換盞,我也知道,個人的獨自勤奮在政治圈子里,或許是換不來好的結局的。情傷大于智商的工作,在我這里,成了生存的基本,我成了一個領工資的機器。
還努力攢下剩余的情感。
我現(xiàn)在開始復習法考了,希望能離開這個圈子??墒钱斅蓭熞膊皇俏蚁胱龅?,只是想給生活找點努力的填充物,過與不過,看命,我只是想讓命,有些味道。
其實,我想當個作家,可是我都不敢告訴別人。
三十一歲,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乜从颜x,身后一片廢墟。我沒給自己留下什么,沒有可以肆無忌憚打電話訴苦的人,沒有可以尋求幫助的人,更沒有可以隨時去見又聊得來的人。
今天,無法想明白,我們是怎么拋下彼此的。
張麗君是好的,過得很說的過去,還有勇氣去找回那些過去。而我,連面對過去的人的勇氣都沒有,真想把自己埋起來。讀書多的人,心里或許都有幾分傲氣,覺得自己有點東西,哪怕在現(xiàn)實面前被碰的粉碎,也依然表面直立,哪怕內心已經一片狼藉。
我站著,就是在努力。
不知道該怎么寫大結局了,不想寫一些鼓勵自己的話,因為毫無用處;不想表現(xiàn)得積極樂觀,因為我真的很喪,文字的自我催眠已經沒了意義。
人生,或許才剛開始,而我想躺平了。希望看到這片文章結尾的人,能留下一些鼓勵我前進的話,或許哪句能夠點醒我呢?
你試試。
包貝爾說他付出了心血,不應該拿金掃帚獎,但是付出心血的就是好東西么?
不見得,好比一個人便秘蹲在廁所里兩個小時,正努力的時候痔瘡還爆了,他付出了眾多心血和時間努力的生產了一坨屎,可見不是所有付出心血的都是好東西,現(xiàn)在我們一致認為這東西是坨屎,可見導演應該是便秘,現(xiàn)在他又說他付出了心血,我們有理由懷疑拍這部片子的人有痔瘡
到底是什么時候,我們的青春一定要有帥哥美女、打架斗毆又或者是莫名其妙的歌舞呢?到底是誰規(guī)定了我們的青春呢?
拍得什么玩意兒啊,學生非得去學生禁入的地方?
跳大神?但凡一個經歷過真實校園欺凌的人都知道這種事情對一個人人生的影響,用來做喜?。空液妙}材好嗎?
喜劇,所謂喜劇,是將生活中那些細微的喜樂擴大化,又或是給出一些個自創(chuàng)的笑話。校園霸凌?建議息影。
有些地方確實還行,值得一看。(譬如鬧事打架那段)
所謂高中,有喜有樂,自然是不少陽光微風的。但更多的,應該是一份對高考的奮斗,對未來的希冀,請不要用這種東西荼毒人們的審美觀。
所謂喜歡,是對一個人喜歡的小心翼翼,會因為自己的著裝看起來土而感到自卑,會因為自己的不優(yōu)秀而想要上進的。
我想這是喜劇,不應該認真,但我真心看不到有什么可笑的。我們的笑點,到底是什么?
導演想把那份包含青春理想以及現(xiàn)實的無奈立意拍出來,但實在是沒能做到,臺詞、場景設計、畫面渲染都不過關。
林青、李悠然人物性格角色都沒立起來,幾個角色之間的沖突也十分突兀,劇情推動全靠歌舞,尤其主角這個人物壓根就立不起來。
嗯,真垃圾。
誰家的青春美顏濾鏡八十層?誰家的男神女神面容姣好卻造型動作做作?籃球,汗水,試卷,不時的違紀,才是青春的常態(tài)。
嗯,真垃圾。
垃圾就垃圾在它選錯了題材,拍錯了故事,造錯了角色??偠灾粦摮霈F(xiàn)在熒幕上。
以上,我認為理性評分5.9分。
驚呆了,成年麗君跟林青在醫(yī)院的見面讓我感覺她們倆根本不認識….這小賣部認真的嗎….幾十年前有這個嗎….翻拍可以,修改的部分沒必要,沒修改的部分沒演好….小女主的哥哥長得比爹都老…這東北話好生硬…
那個年代的服裝…這么韓范兒嗎…對罵部分翻拍韓版的沒事,衣服也抄…不太對吧
林青這性格單身到老不應該還是很颯,怎么能說出我后悔沒結婚這種話呢…
演技最好的是小女主的奶奶犯糊涂那段…
文/夢里詩書
如若《陽光姐妹淘》在最初便是這樣一出鬧劇,那它不能在韓國電影中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包貝爾對這樣一部現(xiàn)象級韓國電影的本土化改編,縱然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劇情的主線框架,但從過猶不及的情緒,到自以為是的包袱,再到欠缺時代內涵的年代追溯,都使電影變得畫虎不成反類犬。
真摯動人的友情是韓版《陽光姐妹淘》,跨越語言地域最為打動人心的所在,而想要嫁接重塑這樣的情感,那么這部改編電影最為關鍵的要素便是導演對兩個不同時代,十幾個人物角色嫻熟的駕馭力。從成片來看,縱然包貝爾手拿原作成片,盡力臨摹復制,也加入了一些本 土化的元素,但電影仍舊沒能重塑一如原片中那純粹質樸的人物群像,而那群在原版里曾一起瘋鬧的最佳損友,也在缺陷了細膩的人物刻畫后變成了觀感生硬,情感做作的塑料姐妹花。
新版《陽光姐妹淘》一個最為明顯的問題,便是作為導演,包貝爾在駕馭這種群像電影的能力上是欠缺的,即便是對照前作,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用細節(jié)鋪墊人物之間的情感遞增,這直接導致的后果便是原作中那些本用來突顯姐妹情深的橋段,變得虛假生硬,這就例如一起打架在原作里既是一個高潮看點,也促進著女孩們彼此間的友情,但在新版里,她們的打架則變得尤為虛假刻意,同樣的一個橋段,包貝爾與與原作導演姜炯哲便以能盡顯云泥之別。
這種生硬,并不僅僅只是體現(xiàn)在角色塑造上,更體現(xiàn)在電影的方方面面,這就同樣例如在時代背景上,電影生怕別人區(qū)別不了這是一部已經嫁接到本土的改編電影,在過去的時代里拼命的堆砌各種中國的懷舊時代元素,還濫用黃色濾鏡來達到自以為的懷舊效果,但這種胡亂刻意的堆砌真是觀眾想要的嗎?時代元素的體現(xiàn)更應該是一種融入到主人公生活細節(jié)上的方方面面,讓人在不經意間重溫于過往的記憶中, 產生時代共鳴,而這樣濫用時代元素一股腦的堆砌,適得其反。
在這樣一種生硬造作的觀感中,不合時宜的搞笑成為了對原作經典的致命一擊??v觀全片作為導演的包貝爾想為這部電影融入更多的笑點, 使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留下他自己的印記,但正如同他在《胖子行動隊》中的失利,包貝爾仍舊沒有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其實并不善于去制造包袱,在《陽光姐妹淘》中雖然沒有多少讓人生理不適的笑點,但依靠裝傻充愣所抖出的包袱,哪里還有一星半點的青春正好?又從何得見姐妹之間美好的情誼?其只給人帶來了如坐針氈的尷尬。
誰都曾有過自己的青春年華,展現(xiàn)閨蜜友情的方式也不只有一種,屬于中國自己的《陽光姐妹淘》其實完全可以只是借鑒原作的主體框架, 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又何必執(zhí)意去照葫蘆畫瓢?借不來的陽光姐妹背后,還是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貧瘠。
張紹剛曾評價過包貝爾:
“他有一個能力,叫取其精華,變成糟粕?!?/span>
我不能證明這世界有時空穿越者,但必須承認張紹剛的眼界有一定的前瞻性。
《陽光姐妹淘》講述的是家庭婦女張麗君在醫(yī)院中見到罹患癌癥的高中好友林青,為了完成林青的愿望,張麗君開始搜尋當年朝夕常伴的“陽光姐妹”七人組,現(xiàn)實中的姐妹一一出現(xiàn),埋在少女期的塵封往事也被風吹開了面紗..
電影采用當下與過去兩條時間線并行,在主角中年與少女時期交叉剪輯,隨著故事的推進,主角以及其他6位陽光姐妹的故事一一被補足完善。
有的雷厲風行,有的仗義憨厚,有的口吐蓮花,有的愛美有的貪學,還有一個更是人人艷羨的大美女模特。
無論原版還是后續(xù)中的翻拍,七位主角的人設均為此。
在觀看電影之前,我最怕的一點是包貝爾將原版如數(shù)復刻,無論分鏡、調度、敘事節(jié)奏等等來一個大型“換湯不換藥”,畢竟包貝爾的導演作品只有一部4.2分的《胖子行動隊》,實力擺在那。
可當電影開始,我才發(fā)現(xiàn)我想多了——
還不如照搬。
首先我要承認,從影像角度來看,包貝爾并沒有比著原版臨摹照抄,在場景、服裝、分鏡等角度均有個人化與本土化的改編。
然而,在劇本上,包貝爾這般跟原版幾乎沒有任何改動。
從角色的每一個動作再到故事發(fā)展的每一步走向,甚至是一個專場,一個包袱,一種情緒甚至連臺詞都形同餅印,如果你看過原版,這就會給人一種很強烈的重復感。
我甚至認為將原版與包貝爾版一起放,原版放到哪包貝爾這般肯定到哪。
也難怪不少網友看完大呼:
這不就是漢化版嗎?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要開扛了:
翻拍可不就是照樣重拍嗎?
其實不然,拿19年《誤殺》舉例,陳思誠與柯汶利在拿到劇本后第一個先是進行大幅度修改,比如電影中的“摔跤場”,“羊的意象”,還有“警察挖墳”等情節(jié)均為全新原創(chuàng),陳思誠在開機前甚至拍著胸脯保證:
“我忘了那個版本了?!?/p>
這便是《誤殺》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即便看過原版依然被全新的敘事手法和剪輯折服。
同樣的還有翻拍自《盜鑰匙的方法》的《人潮洶涌》,一樣是翻拍,但除了故事核心之外,整個敘事節(jié)奏也發(fā)生了變化,視點完全不同,儼然變成一部雙雄電影。
翻拍并不是“讓你抄作業(yè)”,而是“這道題給你,你該怎么解”。
你不能換支筆、修改個字體,然后將解題思路照抄一遍,也要試著用自己的手法重新演繹這個故事,所謂老歌新唱的要領,莫過于此。
再者,包貝爾葫蘆依樣也就罷了,畢竟這種被托付任務的翻拍,其目的也昭然若揭,做個漢化圈一波錢就是。
可偏偏,不知是能力受限還是有意為之,很多細枝末節(jié)被刪了不少。
拿開頭一場戲舉例,原版中主角進醫(yī)院慰問母親,母親聒噪市儈人設鮮明,更有一群病友在旁邊吐槽電視劇鼓噪,整場戲下來不僅輕松幽默,還讓電影立即渲染一種喜劇氛圍,后續(xù)更是有callback作為回應。
然而包貝爾這版,刪了。
就主角母親甩了倆包袱,就立即切下一場戲,不疼不癢,淺嘗輒止。
相似的還有很多,再比如“臟話皇后”那一段。
劇情中是回憶完“后巷大戰(zhàn)”緊接著主角就開始尋找“臟話皇后”,但在尋找之前,原版給了臟話皇后非常多的戲份用以加深記憶。
準備打架之前,導演用一個長鏡頭用臟話皇后的正臉大特寫開始,讓她與整個團隊通過臺詞發(fā)生聯(lián)系,鞏固中心位。
然后,大戰(zhàn)第一個名場面也是她貢獻的。
其次,大戰(zhàn)完畢,她還有非常多的調侃戲份。
這一來二去,導演只是在告訴你:
“她”究竟是誰,“她”的特點是如何以及“接下來我們要講她了”
當記憶通過接連幾場戲根深蒂固,這才派女主去找中年的她,從而襯托出后續(xù)的包袱。
可包貝爾這版,除了大戰(zhàn)的亮相之外,根本沒有著重戲份,幾場戲走馬觀花交代完,下一個鏡頭就派女主去找。
說實話,我十分懷疑銀幕前的觀眾能不能對上號。
明明很像,但那里又少了點,這就是包貝爾版第一個缺點:
趕。
沒有鋪墊,沒有解釋,沒有留白,整個電影像是在完成任務,讓人物完成動作卻不會鋪設動機,完全不在乎觀眾的心理感受,邯鄲學步版模仿原版,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言以蔽之:抄都沒抄全。
第二個缺點就是:嫁接沖突。
說到這,我十分懷疑包貝爾看沒看懂原版,為了配合受限與本土化進行大段刪減整改,末了又掐一段原版照搬,蛇頭虎尾、似是而非。
別著急噴我,我們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原版中主角與女兒有相當占比的戲份,意在交代母女之間的隔閡,從而引申出女兒被霸凌,媽媽帶著老閨蜜們在公園與之血并。
這不僅向女兒證明母愛的無謂,也加固了閨蜜間的感情,像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救贖,新仇舊愛一同解決。
包貝爾版:母女戲被刪除,直接開干。
那這場架打著還有什么勁呢?
怎么說呢,包貝爾用華麗的技巧把主角描繪成了一個撒潑的老娘們。
第二個,眾所周知,原版的高能段落有一個就是“戴耳機”,致敬蘇菲瑪索。
而國產版男女主相會時,為了符合國內歷史,把原版中的酒吧改成了旱冰場,這無可厚非,經典的“戴耳機”一幕也一并去除,改成“摸后腰”。
可最后,國產版又是維持原版,讓男主給“模特女”戴上了耳機,從而表示愛情的幻滅。
但是大哥,國產版就沒有戴耳機這一動作啊。
你戴耳機有啥意義嗎?這個動作出現(xiàn)過嗎?女主憑什么就認為這個為背叛?
他的意義已然被你剝奪,你還用它作甚?
第三個,原版結局中眼看主角被霸凌,模特女抽著煙霸氣登場,用一手陰招三兩下將反派恫嚇逃走。
從造型再到出招,均是刻畫她的“陰狠”,為結局的背離鋪下草蛇灰線。
而后老師經過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一顆煙頭,進班呵斥激化矛盾,反派徹底黑化。
而國產版,模特女竟然上去就是一頓天降飛腿,純用武力壓制了反派,這也就罷了。
關鍵是她含著棒棒糖出現(xiàn),打完后,老師還是舉著個煙頭進班找人。
這煙頭哪來的?
我是中了伊邪那岐了嗎?
這你自己看能解釋通嗎?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故事是講究邏輯的,人物是講究動機的,當編劇下筆撥動起首,而后的故事走向多多少少也會引起蝴蝶效應,最起碼也要遵循基本邏輯。
然而令人錯愕的是,包貝爾顧頭不顧尾,儼然一個“渣男”,改了開頭就灰溜溜地逃走,發(fā)現(xiàn)不能負責后又拿來原版擦屁股。
最后,電影里還有包貝爾夾帶的私貨,比如原版中沒有的“哥哥去學搖滾”這段,包貝爾思慮再三還是加了進去,理由就是借臺詞想告訴自己:
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
我????
你自己買個鏡子對著自己說好嗎?憑什么讓觀眾承載你的理想?
整個電影很像你在韓國旅游時看到一位絕世美女,回國后你茶飯不思、朝思暮想,每每夜深人靜月光下總會映襯出她的倩影,10年后突然有一天,她宣布來到中國,你以為是月老下凡,成全了你這曠世眷戀。
可當你舉著愛的接機牌在機場苦守半夜,終于等到佳人出現(xiàn)時卻發(fā)現(xiàn):她的身材走樣了、臉垮了、連衣品都變得城鄉(xiāng)結合部了。轉眼一看,她挽著臂彎的男人,竟然是包貝爾。
同樣的一個人,咋被糟踐成這樣呢?
你要改,你就大刀闊斧的改,別整體上完全復刻,又偷偷摸摸的缺斤少兩夾帶私貨,畫虎不成,東施效顰。
哎。
如果說你沒有看過原版,那么這部電影尚且能看。
畢竟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如果你看過原版,那就不要作踐自己了。
由奢入儉,太難。
事實上,這不是包貝爾第一次玩“翻拍”了。
2019年翻拍自韓國的《‘大’人物》取得空前好評之后,受寵若驚的包貝爾仿佛看到了職業(yè)希望,一頭扎進了翻拍坑。
結果2020年翻拍日本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撲了,3.7分。
年初自己翻拍自己的《大紅包》也撲了,4.8分。
如今,即使包貝爾親自拿起導筒,仍然扭轉不了撲街的命運,首日票房只有1127萬,到今天《熱帶往事》《超越》的上線直接將其送出前排。
貓眼預測只給了1億,創(chuàng)下包貝爾近幾年來之最。
口碑方面由于人數(shù)參與過少尚未結算。
但打開最新評論,一二星的吐槽聲不絕于耳。
他用實力證明了一件事:
即使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也能讓他栽個跟頭。
倪虹潔真是個頂好的演員,角色詮釋超越原版。跳舞那個微笑含光的鏡頭真是沒話說。絕對的divine feminine energy。音樂和細節(jié)都不錯。看看邁克爾·哈內克逐鏡翻拍自己片子的《趣味游戲》。翻拍是原罪嗎?鏡頭不變是原罪嗎?是導演叫包貝爾吧。正視一下自己人格角落的陰暗,陽光一點并不會掉塊肉。
幾乎是一部漢化了,原版本子太好,所以片子本身說不上差,但絕對不怎么好。沒有屬于包貝爾的東西,也沒有屬于我們的東西,沒有新意也不落地到本土。原版的集體上街不能拍,可就連抽煙接吻也不能拍,就這還能指望拍出什么感動來呢?
逐幀翻拍,感覺幾乎不需要導演(包貝爾的主要貢獻),以及塞了一大堆懷舊金曲,有點鬧不住。
什么人都能當導演系列
這部片子其實在放在國內翻拍是不現(xiàn)實的,為什么韓國原版會很成功?因為它是結合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很著名的光州事件,不知道可以去查一下,所以在光州事件這個影響下,韓國學生愛打架上街游行是合理的行為,你放在國內高中的學生高考都來不及,哪有這個閑時間???→_→而且,如果是為了向像倪虹潔等這樣的老戲骨去看的話,注意,老戲骨的戲份完全沒有這些年輕人的戲份多。
好的部分都是原版有的,差的部分都是導演改的。
包貝爾是原罪,意外的比想象中好,因為原本故事的底子在,包貝爾還是很露怯,不斷用歌曲來填充渲染情感??瓷弦话姹救瞻娴臅r候,最后覺得大姐拯救了所有人,但是沒拯救女主的無性婚姻,而在這一版,感覺在找姐妹們的過程中,就讓女主找到自己了。
演員選的很好,韓國那部電影當時就沒覺得有多好,沒看出什么卓越之處,所以中國這般也就中規(guī)中距吧,但是中女們演技真的YYDS!里面有很嚴重的時代脫節(jié),都97年了,不是87年,怎么可能街上還有從右往左寫的招牌?怎么可能在聽瀟灑走一回,小虎隊?那個時候都是張信哲張惠妹好么!以為看電影的都是00后不知道這些么
不是加個鉛黃濾鏡就等于回憶殺,也不是等于復制“請回答”系列。眾籌包貝爾不做導演!
社會主義姐妹情:先富幫后富,共奔富裕路。
倪虹潔是個寶啊
包貝爾拍女性就已經足夠好笑了
建議包貝爾以后去拍漫改電影,你在片場把漫畫放在手邊,逐個畫面100%還原出來,只要制作水準跟得上,說不定你就是中國的扎克·施奈德,從此成為視覺效果最牛逼的漫改大導。
建議大家看看復旦沈奕斐教授的評價,比電影精彩多了
我覺得還可以
為了確保沒有任何差錯、就專心還原所有的無腦型翻拍【當然原片也用的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加了王若琳和Lauryn Hill的版本,wuli 梅婷/曾黎合照拉感動,謝謝你哦】;閃回戲基本就是鬧劇,貼合到具體的語境和年代氛圍里,全然無法看;倒是蔣小涵和倪虹潔都有亮點【瓊姐是串起這里和原版的“鑰匙”,但感覺費霞演起來大概更slay(:】。想起了Fey姐剛剛在上個月完結的《妹子再成團》,里面幾個角色在年輕/成長的角色境遇和身份反差沒有那么讓人“添堵”;翻拍的作用可以是做出更加充滿意義的更新,這個每人都一地雞毛的設計也就無效和陳舊罷了- -包貝爾躺平挨打。
包貝爾拍女性故事就離譜,理解的平凡等于丑化,幾次表現(xiàn)女孩兒們邊吃飯邊說話噴食物殘渣、喝酒從嘴角露出來、和男神打招呼牙齒上有菜葉……這種梗真的太沒品了,導致年輕線全員擠眉弄眼大喊大叫變丑角。成年線則是緊繃和懸浮,結尾連靈堂都不布置,就在酒店套房里拍了,把投機和敷衍寫在臉上。整部電影幾乎照著原版復制,但處處都差一點,整體空洞平庸,毫無節(jié)奏感,人物彼此之間說話都不留氣口的,一句接著一句,像打卡一樣把每個情節(jié)點拍到了就算完。配樂更是毫無節(jié)制,時代金曲此起彼伏,刷抖音都沒這么吵。
翻拍不應該是照搬全抄,尤其是這種生活片,因為國情不一樣,情節(jié)原封不動照搬,就會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尷尬。包貝爾這次作為導演,運鏡,轉場,剪輯,甚至配樂都可以,拍電影的技術算是有了,可惜電影最重要的內核約等于零。原本真的挺期待能把女性成長困境好好說一說,結果著力點全在講閨蜜情上,最后那個瓜分遺產更是完全脫離實際的好笑。
我們國家的電影就沒有創(chuàng)新嗎?包貝爾拍了日本的《我的機器人女友》現(xiàn)在又來拍韓國的《陽光姐妹淘》?真呵呵了,別人吃的剩飯這么香?
真的從選角到場景幾乎就是把韓國版刻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