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雜燴”的青春剩宴
文/夢里詩書
曾幾何時一曲憶往昔青春的歌謠《同桌的你》風靡大江南北,成為令人難忘的經(jīng)典名曲,時隔近二十載,一部同名電影,不求故事多么的完美,期許的只是一段純美憶往昔的愛情,但在一個全民至娛的年代,這些許的期待卻已然成為一種奢求。
緣何對于這部電影這般的失望?誰不曾擁有過往的青蔥歲月,似乎每個人都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些許的影子,但問題的根源便在于此,整部電影的成片給我的感受電影一直在奉行拿來主義,對于諸多經(jīng)典電影元素的復刻和對時下網(wǎng)絡(luò)惡搞元素的借鑒,讓《同桌的你》更像一盤一鍋攪的大雜燴,什么都有但同樣什么味也品不出來,這樣對青春的惡搞或許能博人一笑,可這般的電影卻近乎沒有絲毫獨立的觀點和風格,如同速食的洋快餐般毫無養(yǎng)分,例如電影將諸多時代事件融入于這部橫跨二十年的電影中,可惜導演郭帆與高曉松不是羅伯特·澤米吉斯,《同桌的你》同樣不是《阿甘正傳》,電影中大事件的融入本是一種讓電影更具時代感經(jīng)典表現(xiàn)手法,但作為一部青春愛情電影,《同桌的你》過多的將不恰當且牽強的時代大事件強切在電影之中,不但無法使觀眾找到這種時代的代入感,更使整部電影顯得尤為的做作弄人。
由《那些年》起,一股青春懷舊的電影熱潮如同多年熱情不減的抗日神劇般開始泛濫起來,這其中不乏例如《中國合伙人》般較為成功的作品,但更多的電影為了達到電影賣點的噱頭開始胡亂的往電影里添油加醋的制造所謂的看點,早孕,開房,舞弊等一系列狗血的看點,生硬的植入到電影作品之中,《同桌的你》將近乎所有的青春典型事件照搬照套的復刻,二個小時二十年時間的跨恒,使得整部電影不僅欠缺階段性真摯細膩的情感描繪,更給人一種電影在不斷的趕片,每一個看點都想要做到,但每一看點卻又都是淺嘗輒止,浮于表象,缺乏對人物心靈的刻畫,這樣的趕片造噱頭不外呼就是博取不同觀眾同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共鳴,但個人拙見這樣密集的做法適得其反,不僅讓觀眾從整體成片上找不到認同感,更使電影整體的劇情完成度上遭到了破壞,令人不禁想問這樣“大雜燴”式的青春又是誰的過往?
一部真正的青春愛情電影在我眼中因當如同《怦然心動》《側(cè)耳傾聽》那般,雖有著現(xiàn)實的無奈,但卻能讓人心中涌動一股暖流,一個真摯感人的故事遠比一堆狗血噱頭的拼湊更能動人心弦。這是我期望一同那首帶著青澀與甜蜜的歌在這部同名電影所能做到的,而并非一場“大雜燴”的青春剩宴。(轉(zhuǎn)載須注明:原作者夢里詩書)
2 ) 如果我伸出手,你愿意跟我走嗎?
就像《致青春》里說的那樣,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
7點50分走進影廳,黑暗中看見密密麻麻的手機亮光,大滿場,無論內(nèi)容如何,作為青春題材的又一部影片,至少是贏在了懷念上。
不是專業(yè)的影評人,不會從燈光攝像結(jié)構(gòu)等等內(nèi)行的角度來看一部電影,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能感受的只有影片的內(nèi)容,影片本身是歡樂是憂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帶著看的人一起進入你的情緒里?!锻赖哪恪反_實不能給我完完全全的情緒帶入,有一點感傷的情懷卻又沒有十分飽滿的人物情感,兩個主角雖是十分的干凈明亮,卻總讓人覺得缺點什么,很難入戲,直白點說看點都在預(yù)告里。加上很多情節(jié)讓我覺得不那么實際,比如男生不顧老師家長的阻撓搬著桌子賴在文科班,比如男生從文科考不到60到進廈大,比如女生申請斯坦福失利男生輕松拿到offer,比如女生最后竟選擇那么一個淺薄自大的人結(jié)婚,又比如男生一向視女生為終點,疼著寵著,卻在得知女生懷孕時給了我們意料之外的反應(yīng)。這些在現(xiàn)實中當然也會存在,只是同時出現(xiàn)在一起總會覺得怪??赐耆剡^頭倒覺得像是輕喜劇,特別是滿場的觀眾同時被刺到笑點一起嬉罵大笑時。
整部影片以男生的視角為主線,從第一次見到女生,為她打架,再到高中男生死乞白賴拼死拼活跟女生進到一個班,最后女生放棄北大來到男生在的大學,才開始了真正戀愛。比起大學里所謂的修成正果,我更愛小時候懵懵懂懂不顧一切的疼愛與追求,不管你回不回應(yīng),我都要對你好,你被人欺負我就揍他,你腳崴了我就扛你,你要拍照我就去借相機,別人不借搶我也要搶來,你去哪我也要跟你一起走到哪,我只想你開心,哪怕生氣吃醋我也只是想跟你在一起。真是簡單粗暴呵,卻不經(jīng)意讓我們看到最真的溫柔。
拼盡全力又小心翼翼。
年輕的美好往往伴著傷害而來,兩情相悅,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給對方,誰都沒想過會懷孕,女生問男生怎么辦,男生沉默,也許因為緊張也許因為害怕,他竟反問女生應(yīng)該怎么辦。女生往往是感性的,戀愛中的女生更甚,她愛你她就愿意為你做一切,哪怕是給你生下孩子。男生跟女生本來就是兩個星球的生物,事后女生問男生,如果當初生下孩子,你愿意嗎。男生認為這已經(jīng)過去的事情再提又有什么意義。對啊,本來就是已經(jīng)過去并且也無法改變的事情,而你有沒有想過女生為什么要問這沒有意義的事情,或許就像周曉梔說的她已經(jīng)不確定了。只要你說個愿意,她就會相信你的在乎,會相信不管發(fā)生什么你都會陪在她身邊。男生無意識的回避讓本來身體就受到巨大傷害的女生開始懷疑。
非典隔離救了這感情。很多時候,看起來不好的事情真不一定就有多糟。就像片中倆人鬧的別扭也抵不過對對方生命的掛念。本來已經(jīng)鬧脾氣分手,女生擔心男生為了不讓他受到潛在病毒的感染,爬著梯子到男生的病房窗外,要帶他離開醫(yī)院,男生怕女生被感染不肯開窗,女生操起手電筒就砸破了玻璃。
向男生伸出手。
年輕的愛情真好,什么都不去算計,不會去想你有沒有錢、車和房子,只要我喜歡你,我的命都交在你手里。
倆人和好如初,為了女生的夢想一起努力。無奈倆人猜中開頭卻猜不中結(jié)尾,一向優(yōu)秀的女生被拒,男生倒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帶著期待努力,等著女生的到來。女生一次又一次的申簽,一次又一次的被拒。我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女生最后選擇了放棄,可能就像她說的吧,能試的她都試了,她到不了男生身在的遠方,又不能自私地叫男生回來,除了記下男生走過的每一條街道,愛吃的每一道菜,幻想男生住著的帶向南窗子的房里他們共同生活的幸福場景外,她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不是不愛了,真的只是不確定了。
直到女生婚禮,男生上前的一句我不同意,接著便是同未婚夫兩隊人的喧鬧廝打,一如十年前在醫(yī)院里他們的奮不顧身。一如十年前,女生對他伸出手那般,他向女孩伸出了手,當女孩緊握住的一剎,影廳里傳來的一陣掌聲??上д坡曃绰洌R頭再一次把我們拉回現(xiàn)實,幸福的畫面只是幻想,任憑男生心里如何翻騰激蕩,他都只能坐在親友席上祝他最愛的女孩幸福,都只能在看著夢中的婚禮變?yōu)楝F(xiàn)實,看著另一個男人搶走他所有的戲份,女孩卻不變地說著我愿意。
回頭看自己抑或身邊的朋友,陪你走上夢中婚禮的依舊是你最初最愛最珍惜的他嗎。
男生想著,如果我伸出手,你愿意跟我走嗎。
女生笑了,如果我跟你走,你愿意伸出手嗎。
只可惜時間讓我們都不再是曾經(jīng)的我們,不再年輕不再偏執(zhí)不再奮不顧身不再有愛有夠。
時間讓我們學會控制,學會逼迫自己,逼迫自己微笑看最愛的你,對別人講出,我愿意。
3 ) 就這,還敢叫懷念青春!你丫也配!
還好,我的青春沒有這么無聊。
《同桌的你》以浮光掠影的方式把80前的過去20年籠統(tǒng)的講述了一遍,同桌,初戀、打架、小虎隊、鐵皮玩具、畫著李雷和韓梅梅的英語課本、大白兔奶糖、高考、游行、非典、911、開房、墮胎、兄弟、女人、情敵、出國、分手、結(jié)婚、懷念青春……
沒錯,這些確實都是我們過的日子,電影里有的這些,和沒有的那些,確實能夠讓我們想起那些逝去的時光。但是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個擠得滿滿當當?shù)募b箱,根本沒有留給觀眾感同身受的空間,當導演和編劇指著這些老舊的玩意兒,告訴觀眾,你瞧,這就是80后們曾經(jīng)的生活??矗菚r的他們竟然還干過這樣的事情。
抱歉,我們真的不需要你來提醒,沒錯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不是活在一百年之后的新新人類,更不是外星人,真的不需要你來告訴我們,80后的青春曾經(jīng)是什么樣的。
也許我們是到了可以懷舊的年紀,這些東西,和那些標志性的事件確實值得懷念,但這些東西之所以值得去追憶,是因為它們和一些人有關(guān),那些人對我們來說無比的重要,他們是伙伴、是戀人、是老師、是偶像、亦或是某個擦肩而過的臉龐,他們才是我們青春記憶中最為珍貴的部分。
曾經(jīng)的那些過往,事件、物品,只有和他們相互關(guān)聯(lián)時才值得我們?nèi)褢佟N覀兊那啻菏怯膳c這些人的相聚和離別而組成的。不是鐵皮青蛙、不是非典、不是911、更不是某些感懷過往慨嘆和重溫舊夢的煽情。
道別等于死去一點點!對于我們來說,青春是告別,而不是煽情。
《同桌的你》這部特別容易讓人出戲,影片中,事件與事件之間毫無關(guān)聯(lián),前一秒中還處于墮胎手術(shù)的生死時刻,下一秒立刻煙消云散。電影中所發(fā)生的各種事件對于人物和人物關(guān)系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就好像是得了失憶癥,根本不記得前一秒發(fā)生了什么。前一晚剛剛邁過了禁忌的界限,第二天卻依然還在討論每天能當幾分鐘的男女朋友。這種單純甚至透漏著那么一點兒詩意。前面剛剛因墮胎而大出血,女孩指責男孩不負責,轉(zhuǎn)過天來兩個人就開始商量著要一起奮發(fā)努力奔向大美利堅。
每當遇到這種出戲的時刻,腦海中總會想起《心動》這部電影的結(jié)尾,張艾嘉從盒子里拿出那些天空的照片,照片的背面都寫著許久之前的某個日期,一張小小的卡片上寫著;“這就是我想你的日子,把它全送給你。” 影片的這一刻讓觀眾的所有情緒都得到了釋放。而在《同桌的你》中始終等不到任何情緒的累積和釋放,劇情一次又一次的從半山腰跌倒谷底,讓人無所適從。
當然,《同桌的你》中也有一場機場告別的苦情戲,這也是這部電影中唯一一點兒能夠讓人有那么點兒感覺的戲份,只不過就連這么一點點兒的情緒,也都被后來的久別重逢,大吐苦水,給毀掉了。
在人家婚禮的和新娘子互述衷腸,真是史上最奇葩的劇情。
能夠看得出,導演和編劇的著力點是這20年中的事件,并想通過這些事件來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而并非扎扎實實的敘事而塑造人物形象。不得承認,在電影中看到那些熟悉的過往,如非典、美國大使館前面的游行、911等事件,這些事件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起觀眾的某些情緒,但是因為缺少故事的支撐,這些情緒在總是讓人無所適從,不知道應(yīng)該把其投像何處,于是只能是一片茫然。
這部電影之所以無法讓人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是人物根本立不起來。要說《同桌的你》中的男女主角,要個性沒個性,要長相沒長相,可能有點兒偏激。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女主角如此羸弱,根本不具備女神的任何一種特征,影片中從頭到尾都是小學生的扮相,哪怕稍微投入一點兒立刻就會有一種欺負未成年少女的錯覺,尤其是那個背部全裸的鏡頭,真是讓人不忍直視。
男主角既不是學霸也不是學渣,除了僅有的那么點兒土氣,沒有任何個性。這樣的角色設(shè)置到是平易近人,可惜你平易近人給誰看呢。好好不起來,壞也壞不起來,這男主角實在是沒啥看頭。
男女主角之間的關(guān)系更是馬馬虎虎。就這,有什么可相互喜歡呢,有什么可懷戀的呢,最最平常的戀愛故事都有比電影里演的這些精彩的段落。你們兩個在一起,沒有任何的障礙,家長不反對、情敵也同意。那就好好在一起唄,就一個簽證沒辦成,最后分手了,這有什么可惜的呢。去美國的方法多了,要么是不想去,要么是根本就不想在一起,兩種都不值得可憐,這有什么好哭訴的呢?誰能對這種事情感同身受。
別說臺灣小清新了,趙薇的《致青春》都能甩這部電影10條街。
如果男生的女神都是這么容易就能搞定,那么女神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
該辦都辦了,你丫還懷念個屁呀!
對于一部青春片來說,最大的失敗就是沒辦法引起觀眾的共鳴。不管是累積情緒,還是堆積事件,最重要的你得把故事講好。
沒有故事的青春怎么能算是青春呢。
把這么蒼白的青春拍成電影。您留著在家自己欣賞吧!
4 ) 滿滿的回憶
同桌的妳~就這四個字都充滿了回憶~都不行了,不怕你們笑話,我都哭完了,都泣不成聲了,因為劇情讓我想起了我們的青春,因為同桌在身邊時候是我們最風華正茂的時候,可是現(xiàn)在的我們不再懵懂,不再那么年少輕狂了,青春其實已經(jīng)走過了我們的身旁~我們長大了~~~其實讓我們真正感觸的是我們也許好久未見我們的老同學、許久未聯(lián)系我們的同桌,老同學/同桌,你還好嗎?好久不見
5 ) 不成功的愛情片
同桌的你講述的是所謂的愛情故事,看這電原本是沖著愛情來的,結(jié)果愛情部分反而泛泛,苦情的局做的太大,末了有點圓不上,不接地氣,影片男女主角的愛情缺乏真實與自然,故事的發(fā)展缺乏邏輯與說服力,結(jié)尾不僅沒有給人一種愛情或三觀上的振奮,反而用一個狗血劇情帶來一個不知悲喜的結(jié)局。盡管影片在表現(xiàn)校園生活方面的確充滿了趣味和懷舊感,但最基本的故事沒有講好,再華麗的回憶,也難免不夠給力,不成功的懷舊片。
6 ) 我的同桌不這樣
這部電影,是從那首著名的《同桌的你》引申出去的,類似的,還有《梔子花開》《外婆的澎湖灣》,一首流傳已久的歌曲,似乎一定有什么故事,也似乎一定要把它拍成電影,才算圓滿。
于是我開始期待李春波的《小芳》,鄭智化的《水手》,李琛的《窗外》。
翻看最近幾年關(guān)于青春的電影,大都串聯(lián)了95年至今的所有大事件:千禧年、大使館被炸、911、申奧、非典,真是換幾個主角,就能拼一部青春回憶影片;同時還有的就是不變的橋段:單車、高考、打架、流產(chǎn)、出國、父母棒打鴛鴦,我連說“俗”的興趣都沒有了。
可我們的青春真的就是這樣嗎?
高中時,同桌的你,
每天放晚自習之后,騎著單車,遠遠的跟著我回家
圣誕節(jié)那天,在我的抽屜里放一張帶圣誕老人的賀卡(沒署名)
我生日那天,在我的抽屜里放一張張信哲的專輯(沒留言,除了畫了一個傻丫頭在傻笑)
情人節(jié)那天,在我的抽屜里放一盒金帝巧克力(依然沒署名)
文理分科的時候,通過我的閨蜜(那個年代叫好朋友)打聽我讀什么
高三每一次放榜的時候,站在文科班的榜單前,數(shù)著我的排名
但一直到高考前,我才知道你是誰
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漫不經(jīng)心的問我準備報考哪所學校
上大學之后
一起上課、一起圖書館自習、一起吃飯、一起吵架
一起那啥啥,也沒見過有幾個真的去流產(chǎn)的
也有人想來插一杠子,有想當?shù)谌叩?,也有想棒打鴛鴦的
日子吵吵鬧鬧,哭哭笑笑而過
找工作的時候,已經(jīng)不包分配了
多半有一個去考了研究生,另一個工作供著
都工作的也不管好賴工作,兩個人也還是往一起湊的
要出國的,也只能揮淚再見,再也不見
在一起了
一起租房、一起買房、還貸、買車、結(jié)婚、生子
我們的青春,再次回憶起來,也真的是平淡
故事永遠是別人的精彩,鞋子合不合腳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同桌的你,只是在同學聚會的時候
那個讓女生會想去精心打扮的借口
那個讓男生想多喝2杯起哄自嘲的噱頭
誰的人生里,沒有那個借了一塊橡皮的同桌的你呢。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
昨天你寫的日記
明天你是否還惦記
曾經(jīng)最愛哭的你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問題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誰看了你的日記
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
誰給你做的嫁衣
你從前總是很小心
問我借半塊橡皮
你也曾無意中說起
喜歡跟我在一起
那時候天總是很藍
日子總過得太慢
你總說畢業(yè)遙遙無期
轉(zhuǎn)眼就各奔東西
誰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誰安慰愛哭的你
誰看了我給你寫的信
誰把它丟在風里
從前的日子都遠去
我也會有我的妻
我也會給她看相片
給她講同桌的你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誰安慰愛哭的你
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
誰給你做的嫁衣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誰安慰愛哭的你
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
誰給你做的嫁衣
盡管被光線叫去看免費場,但還是值不回地鐵費啊。
果然是"只有長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
能換個像樣點的女主角么。三星全都給林更新。
還是那點事,還是那些年一樣的拍法,每年都會有這么幾部類名片,但拍再多遍也總是能戳到你,原因只是因為感情。這些場景,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只要你年輕過,就一定無處遁形。但歷史的串聯(lián)缺乏驚喜,過多的幻想場景是雙刃劍,最后結(jié)局之后的當頭一棒非常不爽。林更新帥到出水,周冬雨只能演嫩無法成熟。
好想帶著你,去看看從前的我……
我以為男主會搶婚,結(jié)果敗給了現(xiàn)實
被狠狠戳中,于是不要臉的強推!
本來以為是爛片!沒想到被驚喜到了!雖然前半部分有的地方編劇設(shè)置的太生硬了。后半部分很喜歡!大家還是多支持下吧!國產(chǎn)小清新的良心制作。
新導演們能多學習下導演技法嗎?
不要以為每秒24幀就比小時代好了
內(nèi)地版《那些年》,沒想到兩主演外形氣質(zhì)這么搭。
橙天嘉禾的超前點映,周冬雨最后一句臺詞講完,全場異口同聲的“唉”,頓時在這個雨天感到一絲溫暖
我就說一句,周小梔沒去美國是因為21分鐘減去洗澡時間后太短
付出那么多之后分開像拉稀一樣隨意?貌似拍青春疼痛的這些人永遠只敢講開始的喜悅和結(jié)局的慘淡,卻不敢面對一個為什么。淚點倒是很多,但是逼出來的。
提前放映場,基于兩位主演的演技,去之前沒抱太大希望,結(jié)果它卻以真實地復制了那段青蔥歲月而感動得我淚流滿面,現(xiàn)實而殘酷的青春,對于結(jié)尾電影院里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嘆息聲,我卻略感心安,這才是初戀應(yīng)有的情懷。
《致青春》《那些年》《青春派》《80‘后》《老男孩》《合伙人》……中國式校園青春到《同桌的你》該完結(jié)了吧。
換個女主,片子應(yīng)該就好一點了
申請斯坦福失敗簽證兩次被拒就“我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就”我們終究還是敗給了現(xiàn)實“。你這不是敗給了現(xiàn)實,是敗給了作。
求矮大緊們快點放過電影吧,別禍害青春了行不行,它還是個孩子。偏不!這年頭販賣情懷可賺錢了呢。別的國家拍,叫點石成金。在天朝呢,叫勾點芡變屎。
相當腹黑,女學霸都會被男學渣反超,但決定生活質(zhì)量的是能否嫁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