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餅哥翻柜子找怡敏高中時期的東西,“我還以為學姐早就丟了”,“沒有,她寶貝得很,搬家的時候還特別說一定要帶著”。 高中承載著兩個人的回憶,對于亭亭來說她的感情她也以為怡敏早就丟了,實際上也像那些東西一樣一直帶著,只是被藏在“柜子”里。 2,第二集王太太名場面之后,喜餅哥躺在床上看論壇和怡敏說亭亭的事,學姐反應的臺詞是“干嘛,你想要認識她?”。 第五集怡敏大學男友騎車接她的時候,男友問“她是誰?”,怡敏反應是“你干嘛?”,男友回“不是我,是阿德想要問聯(lián)系方式” 兩個鏡頭的臺詞都很短,但很精煉地反應出怡敏對亭亭不自覺的護崽行為,甚至可以說深藏內心的占有欲。兩次回答表面看是對對方的揶揄,但也包含著特別的情感,如果怡敏對亭亭的感情足夠坦蕩,大可以幫阿德和亭亭牽線搭橋,她沒有,也可以說她忽視了,一如她從一開始就忽視自己對亭亭的情感。 3,第一集來電時怡敏說,“我知道,你號碼又沒有換”,在家里給亭亭猶猶豫豫發(fā)短信時,可以看到她并沒有給亭亭備注。什么樣的原因,可以讓她記住號碼15年但卻不敢寫上備注,甚至沒有打個電話去問候的勇氣。 4,大學的時候怡敏面對別人對亭亭的詢問,她最多也只回一句“我學妹”不多加正式的介紹,多年后在喜餅哥面前三人相會時卻連承認是學妹的勇氣都沒了。亭亭是她的什么這個問題于她而言,她不敢面對,潛意識里她是問心有愧的。 5,過夜那晚,怡敏對亭亭的身體并不抗拒,她被動地接受著亭亭對她脖頸臉頰的親吻,卻是主動地親上了亭亭的唇。 6,怡敏坐大學男友單車后面時,是踩在上面。怡敏在亭亭后座上時,沒有挑染了的長發(fā),沒有綁在腰上的襯衫,規(guī)規(guī)矩矩的黑色短發(fā),甚至還戴上了安全帽,時不時靠下亭亭的肩和后背。 這一次,她追求的不是新鮮感,不是青春期的叛逆?zhèn)€性,不是長大成人的自我證明,而是對自己心靈的放逐,是在壓抑生活里遇見光明的片刻喘息。 7,第五集怡敏和亭亭從樓上下來時,兩人一前一后到漸漸相對而立。亭亭搓著手像是等待著怡敏對她剛剛的行為說出批評的話,怡敏卻是欲言又止,最終什么都沒說,無言地走了。 簡單分一下怡敏心理活動。是的,剛剛你的行為讓我有點生氣,但我知道你那么做是在和我置氣,你的心意我清楚,你比我勇敢我比你懦弱,我無法指責你故意的言語刺激,因為內心里我也喜歡你,連一句喜歡都講不出的那樣喜歡著你。 8,后面才會有和喜餅哥的爆發(fā)式坦白,前面看起來像顧左右而言他,但對話內容中她承認了小哲和別的小朋友的不一樣,對應的是她承認了自己的不一樣。諷刺的是,多年前她說的那句“友情和愛情還是不一樣的”像極了喜餅哥說“那個叫友情,不是我們夫妻之間的感情”。 長期的思想使然怡敏不會奔著離婚就講,潛意識推著她循序漸進。但前面說那么多卻毫無作用,最后發(fā)泄出了那句“我已經喜歡上別人了”,喜餅哥問是誰,怡敏回“她不重要”,不是因為亭亭不重要,而是從嘴里承認喜歡的是亭亭這個事實她很難一下做到,在喜餅哥的激將下她才說出了“亭亭”,之后方才還在講話的嘴便再也沒開口。 有意思的是,這段對話很像怡敏內心的兩個自己在對話,一邊是世俗思想的提醒,一邊是剛被放逐內心的真實自我,那是生的渴望,必須要靠近。
【關于第五集包包的“穿幫”鏡頭】 1,怡敏和亭亭下樓的時候沒有背包,怡敏單獨上樓的鏡頭卻背了包。是穿幫了嗎?肯定不是,花香劇組連一個小細節(jié)都不放過,怎么可能會有這種程度的穿幫? 2,學姐單獨的鏡頭,背后露出來的電梯樓層可以看出是2樓不是1樓,故推測怡敏家在2樓,這是怡敏和亭亭下樓后單獨上樓,背著包下樓又背著包上樓的片段。 3,怡敏拿著手機打字,和之前第一集相同的是,怡敏總是打了字又刪除,打了字又刪除,猶猶豫豫。 4,讓我們串起來前后情節(jié)。 怡敏和亭亭下樓后相顧無言,亭亭等待著給她的宣判,怡敏卻什么都開不了口。默默地上樓去心里卻還是想著亭亭,和喜餅哥講好理由后拿上傘背著包包去找亭亭,去了樓下卻發(fā)現(xiàn)人已經走了,人去樓空。無奈邁著腳步乘電梯回家,下了電梯門心沉甸甸的不知自己何去何從,倚著樓道的墻放空。回到家后拿起手機想要給亭亭發(fā)消息,解釋?爭吵?問候?安慰?無論是什么,她都開不了口。
(原載于虹膜公眾號,劇透范圍在前三集)
別小看臺劇《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以下簡稱《花香》),哪怕你對它已經有了高口碑與大熱度的認知。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部劇,雖然目前才播出四集,即全長的三分之二,但是豆瓣評分卻高達9.1。這意味著,它已經是華語LGBTQ劇集行列里頭最高分的一部。
空降榜單冠軍位,這樣的劇會不好看嗎?自然也是好看的。
它講的是怡敏(林辰唏飾)念高三的時候,在排球隊遇到了高一學妹亭亭(程予希飾),對方一見傾心,試圖接近,但二人再要好,也只是好到了閨蜜的位置。十幾年后,她們再度相逢,怡敏已當了人妻人母,但舊情,或者說不了情,在往當年未曾有過的方向復燃。
《花香》就在平行蒙太奇的模式下,分別往初識、重逢這兩條線上持續(xù)推進。而兩條線上,又有所交織。
比如當年,她們親昵地并排躺著,聊起對日后家庭的想象。怡敏說要有電影場景里窗邊很高級的高腳椅,亭亭就說,那以后「我們家」的窗邊就放高腳椅。重逢之后她去怡敏家做客,就問了一句,為什么家里沒有高腳椅。
對白就是這樣清淡日常,但是內心戲、畫外音聽得很是錐心。長大后,尤其是走進婚姻生活,不再扮演一個「個體」之后,有多少青春時的暢想,都在加速枯萎,甚至再也不曾想起呢?怡敏這就是一個實例。
但偏偏亭亭還記著。這一記,就不只是戳到當事人的遺憾,還會勾起自我懷疑與質問。關鍵是,還有人愿意「留」在當年,替自己默記那些本該是自己的夢想。那么,就不只是精神上有了重返當年的興致與急切,更有了對比之下蹉跎中的狼狽,甚至對某段往事與這位故人的歉意了。而這歉意,也是對自己的。
如今,當一切似乎不能彌補的時候,又似乎來了個機緣,該怎樣抉擇,又該怎樣接納,這點猶疑、曖昧以及小鹿亂撞,就總在故事的框架里四散,收束不住,連戲外人生也撞了過去。
如此這般對照著現(xiàn)實來呼應,進而叫人心生唏噓的段落,《花香》這三集短短的四五十分鐘內,就有不少。
可以說,這個十分私人的故事,情節(jié)與情感卻是十分外化的。畢竟兩位女主角時隔十幾年的兩段生活,有太多觀眾可以隨之共情的篇章,因為那高度概括化的生活里,有著極為細膩的瑣碎呈現(xiàn)。
高中時期,怡敏在場上打球,鏡頭就一直追著她的身影,從群體里,漸漸地單獨拎出她,然后把動作放慢,把光芒添上,完全是在模擬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聚焦與追隨,等到視野里只有她一個人了,才把觀眾席里看得發(fā)癡的亭亭給切換幾遍鏡頭。
球場在很多青春故事里,都是荷爾蒙橫行無忌,初次心動勃然而發(fā)的場所。特別是女生對男生,抑或是同性對同性,仰望跟銘記的姿勢都不少見。選擇在這里引動這段關系,是一種迅速找到類型化表達的切入口。
而從情動,到行動,亭亭的主動出擊,怡敏的被動領受,也有各種青春戀愛故事的模樣?!痘ㄏ恪吩谶@種經典模式下,很敏銳地拍出了很多怦然心動的感覺。
女生之間天然的親密性,讓互有好感的兩個人可以迅速構建出閨蜜關系,但這時候,親密性開始成為具有迷惑性質的阻礙。怡敏只覺得當下的關系舒服自在,卻無法真切體察乃至理解亭亭對自己的真正心思。
怎么去捅破這張紙,往往是主角煎熬,但觀眾興起的劇情所在。《花香》安排了一段從肉體層面到精神層面的試探,先是青春期女孩子對彼此身體好奇的比較與更好奇的觸摸,從不經意卻又順水推舟的一個輕吻,到相互把手放到對方胸上,羞澀,卻又有莫名的滿足與撩動。
非常青嫩,也非常女性,于是故事可以順勢濾掉情欲暴漲后的激越,以及潛在的尷尬,轉而借由女生之間的親昵,直接過渡到雙方對日后的探討。只是開頭提及的高腳椅,并沒有引來共振的憧憬,在亭亭暢想「我們家」的時候,怡敏只是傳統(tǒng)地覺得結婚生子才是想要的生活。
小情小愛,尤其是兩個不在同一節(jié)拍上的人想要越界的故事,總是伴隨著心花怒放,以及黯然神傷。那不同主角有所差異的地方,則在于感情能否水到渠成。
很顯然,盡管她們的高中生涯還沒有講完,就注定會有一個很不順遂的結局,不然也不會有長達十幾年的生分。而劇集就依據這段時間距離,來一一呼應過往細節(jié),一面憑吊,一面抽出新枝。
臺灣畢竟實現(xiàn)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戀情亦早已轉變成日常一種,于是《花香》有了一種復盤的況味,它褪去了苦大仇深,可以更從容地在個體與個體間尋找情感的火花,這也讓人在去禁忌化后,還能享用那種跌入禁忌的期待與羞赧。
而且,既然不用負擔什么使命,這故事就更不只是關乎一對拉拉。當然,嚴格點說,兩位女主都有不少跟男人相戀的經歷,《花香》更應該是兩位雙性戀的故事,這大概更能引起觀眾推及自身的懷想。翻看社交網絡,就有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青春過往,或是愛而不得的經歷,這也都成為劇集的有機延展。
因此,透過這不止是愛情的故事,我們可以觀照到當下社會的許多暗流,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怡敏跟丈夫也不同步,他以大孩子的心態(tài)在度日,偷偷打游戲,對關顧自閉癥小孩等家庭任務不做多少盡責的承擔,然而出了差池,就會在公眾場合對妻子進行訓斥。
這樣的夫妻、父子關系,其實并不少見,婚姻關系讓人疲憊、厭倦的源點,特殊兒童得不到正確對待的危險,就在于此。怡敏在這種束縛下,有機會跟亭亭再進一步,就具備了戲中所謂的合法性。
主創(chuàng)把種種反應,在對比中處理得自然而嫻熟,證據就在于哪怕是未曾確切經歷的一些境遇,都能疊加到觀眾耳濡目染后的社會經驗上。所以,《花香》可以火出相對狹窄的拉拉圈,或者臺劇圈,收獲更多關注。
其實早在月初,《花香》電影版就在東京電影節(jié)上首映,贏取了不少好評。如今的劇集版,實質上是把原有的103分鐘,拆分成6集體量的超短劇,來進行周播。
雖然內容并無二致,然而這種切分,讓它暗地里一氣呵成,表面上又獨立成章。它其實掐準了情感萌生與發(fā)展的每一階段,讓我們能夠一周接一周地,看到不同時間段落里的變的過程,而一個小故事拉長了,也讓追劇觀眾更貼近劇中相對漫長的時間線。
這種形式,臺劇有不少嘗試。前段時間程偉豪與魚丁糸聯(lián)動的《池塘怪談》,就是一例,它必然倒逼主創(chuàng)在每集的固定模式上增加一些花樣,好讓每周才能淺嘗的內容不致于輒止。《花香》則是以每集結尾的一點遺憾或甜頭,凝聚觀眾不斷追看下去的動力。
但也必然考驗一些觀眾,尤其是非目標受眾的耐性。最終能夠堅守下來的,或多或少還是得有些對性少數(shù)題材的包容與興致才行。
這里就有一個現(xiàn)象,既然它不像電影那樣「便捷」,可以讓更多人進行更即時的反饋,那么,拉長周期,哪怕面臨劇集往往高開低走的一定風險,卻也未必不能通過目標觀眾的篩選和鎖定,來減少分數(shù)回落的幅度。
而且,考量LGBTQ題材,尤其是華語區(qū)的LGBTQ題材時,《花香》堪稱性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小眾的狂歡屬性與補償心理,就體現(xiàn)在打高分的熱浪上,畢竟難得出現(xiàn)一部即使挑得出毛病,卻也愿意適意醉倒的劇集。
換句話說,《花香》當然不是不好,但是距離那種一馬當先的精品,平心而論,也還是有一定差距。
假如結局沒有讓觀眾吃到期待已久的糖,又或者故事走勢落入一些陳腐的或過于先鋒的觀念,那么,對口碑一定會有所反噬。
再說了,這部劇集還有第二季的計劃,那么,無論第一季結局如何,都必然要被推翻。某種失信的可能,就增添了觀眾寄情兩位主角的心理賭博風險。而我們不難想象,商業(yè)上的這種貪婪,往往很難帶來持平甚至超越前作的續(xù)集,更糟糕的結局,則是一次迎合期待的粉絲向創(chuàng)作。
那么,《花香》會否又成為一個故事的完整性以及表達的敏銳性被商業(yè)動作所傷害的個案呢?我希望不是。
看完前三集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尷尬。但這尷尬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和現(xiàn)在的女朋友坦誠交流,說好像能看到過去自己很多的影子??赡苁且驗樘皩憣崱保切┠晟俚臅崦烈埠?,不開竅也好,歲月長河拉扯好多年之后,像故事一樣的現(xiàn)狀也好,都讓我“尷尬”又沉思。
評分這么高,是因為細膩,還是因為大家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年少時候有點什么曖昧故事確實挺美好的,可惜的是,我們可能都并沒好好扮演其中某一個角色。
年輕的時候,不夠開竅,好像是學姐的角色,被愛,也被動;長大以后,又好像過著學妹的生活,看似瀟灑,不愿意結婚,在臨近中年的時候,機緣巧合在談著和女朋友未知結果的戀愛。
(此處需要點煙)
電影故事其實真的很平淡,也很普通,學生時代的小小曖昧和學妹“早已知曉”的“單箭頭”,學姐的不自知或逃避,包括我認同很多評論說的,兩個人只是互相在一起的時候是“相愛”的,是同性之愛,不代表兩個人就是同性戀。
第三集末尾的吻戲和床戲,也是讓我“點煙”的程度,太像。說這是電視劇,大概,是很多人年少時候的影子吧。窺探往事,所以嘆息。
學妹說,“你想試一試嗎?”
我好像說的是,“那你試一試吧”
預告片里看到一句:“如果我第一個喜歡上的不是你,我可能會比現(xiàn)在自信”。
當年天真的我逼著她把真相說出,聽到的是:
“所有人都有資格說我,只有你沒有資格,你非要知道為什么嗎?我喜歡的是你”。
“我不是喜歡所有女生,我只是喜歡你”。
懵了。
十幾歲的時候,相比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再退回很多年,在我還沒接觸cp也好,百合也好的概念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大為震撼。陷入奇怪的自責帶來的后遺癥后,我仿佛也打開了人生中奇妙的一扇門,在探索和自我認知中,感受著神奇又曖昧的氛圍。
我感謝推開的那扇門嗎?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她,我又是怎么樣的戀愛觀和取向,我也未可知。
但能寥寥回憶起來的記憶是美好的,也算好事。
當時并沒有在一起。一定要說,就只是,有曖昧的點滴。直到現(xiàn)在,我們很坦誠大方再去回憶過去的事,我也告訴過她,可能我的啟蒙老師就是她,我們約定過,不管怎么樣,大家都會在心里留一個特殊的位置,但無關情愛。
告訴我喜歡我的是她,和別的女生先談戀愛的是她,最后,她也像故事里一樣,結婚,生子,我沒有問過她過的好不好,“好不好”這個定義太難下。
至于我,長大以后在迷茫和懷疑中,在不停確定著什么,談過男朋友,談著女朋友,以后什么歸宿,我也不知道。
連讀書時期的情節(jié)都有影子,可能我年少時候開竅真的晚,關系真的很密切,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是完全沒有意識到,感情從什么時候“不對”的。
讀書的時候,也像電影里一樣,一起上下課,一起寫作業(yè),還互相留宿過。
打打鬧鬧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曖昧的舉動,也有玩鬧親過嘴唇。只是我當時,真的不懂。但我不知道,她已經懂了。直到高中畢業(yè),她跟我以“斷聯(lián)”的姿態(tài)回避我的時候,我也只是去質問為什么,完全沒意識到。
誰沒有過一個單車載人時光呢?那個時候放晚自習,我們也是這樣回家的。
即便家不是一起,我們也經常你先陪我回家,我先陪你回家。
和電影一樣,但沒有十五年那么久。再見面的曖昧階段是什么樣子呢,不太記得清了,但又記得清很多細節(jié)?;貞浧饋淼臅r候,很像電視劇的腳本,落在文字上的話會顯得很“虛假”。
她會在被我“質問”為什么要跟女生在一起的時候,跟我說因為發(fā)現(xiàn)喜歡上我了,但不敢說也不愿意說,她說她覺得我不是也不會是,也不想拉我走“不正確的路”,所以往后的日子,我們并沒有什么“確定的關系”。
她會在情人節(jié)的時候,突然坐火車來到我的城市,走的時候丟下一張卡片,說情人節(jié)快樂。
第一次接吻的情景我會永遠記得,她來我住的地方,晚上我坐在窗邊涂臉,她好像在旁邊站了很久了,前面也不記得說了什么,突然就走過來,俯下身子,抬起我下巴,那是我在知道“被喜歡”以后,第一次和她接吻,第一次和女生接吻。那一瞬間的緊張和心跳,我想我至今都會記得。
(此處需要點煙)后來當我其實也能和男朋友自如接吻的時候,恍惚的時候,也會想到女生的吻和嘴唇,是不一樣的。
第一次在床上吻我的情景我也永遠記得,為什么看第三集的吻戲我會很尷尬。大抵是那樣的對話和過程,都很“寫實”。
她跟我躺在床上的時候,是窗邊吻的當晚??諝庵写_實都充滿著,曖昧的氣息。她說睡不著,因為躺在我身邊?,F(xiàn)在想想,我也不知道我當時是什么心態(tài),明知道大家沒有什么“關系”,是好奇,還是確認那種,我看不夠懂,卻好像很強烈的心意?我不知道。
她先是很緊緊抱著我,就像學妹背后抱學姐一樣。然后深深嘆了一口氣。來來回回好幾次。
忘記了是怎么開始那段“點到為止”的曖昧,隱約中記得自己說著那就試一試,還是沒關系?
沒關系,“你說沒關系的時候,不是沒關系的”。
吻就那么落在臉頰、耳邊和嘴唇。
我永遠記得那一刻的緊張和窒息。
她會跟我在眾多朋友聚會的場合,偷偷打鬧,靠近,玩彼此的手,在醉酒的時候抱著我,在我陪她去洗手間的時候,關在狹小的隔間偷偷接吻。
陸陸續(xù)續(xù)的幾年間,我們見過面,也一起躺在一張床睡過,她也會環(huán)著我睡,這樣的接吻,有過寥寥無幾的幾次,但是每一次都沒有繼續(xù)下去。
用她的理念,她不能對我這樣。我也沒有對她那樣。
很多年后,我想,開始了又沒有開始過的“接觸”,在那個時候,大概已經讓我心亂。
我不知道那些斷斷續(xù)續(xù)的年間,我們彼此之間是什么關系,我很難去定義,如果放在電影里,那就是成年之后的“曖昧”空間。
或者說,都挺渣的。
莊嚴背后潛藏著淫/蕩,靜謐的背后隱藏著瘋狂,道德的背后棲息著的悖德,這才是人生至高的逸樂。渡邊淳一《失樂園》
在往后的很多年,我也問過,如果當時她能更直白更直接一點,我能更清楚更勇敢一點,也許我們會有一段不錯的“正式”的青春回憶。
現(xiàn)在想想,很多事情都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有段時間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是我堅持不要用她的方式斷聯(lián),我說不想失去,我說你相信我我們會有很好的很自然的相處方式。
她現(xiàn)在有了家庭和孩子,我們依然是偶爾可以聯(lián)系,也不會再有曖昧的,朋友?在很多年以后,甚至可以風輕云淡談起年少時候的往事。
最近也是最后一次的曖昧,也有一些年了,再次睡在一張床上,我大概是腦袋發(fā)熱,我說,你可以再吻我一次嗎?
她和以前一樣,翻過身來,接吻,一次。
再然后我又說了一句話,好像沒有感覺了。說完我們就都沒說話了。
我想從那以后,我們也都可以徹底和曖昧告別。
想說,感謝過去的時光,讓我有好的回憶,如果一定要用現(xiàn)在的我去看過去的我,我想,我一定心動過,或者說,我在被愛的過程中,也有愛。
故事挺好,還不知道第四集以后的發(fā)展,愿我們都有回憶,也希望現(xiàn)在和未來,都好。
也想和現(xiàn)在的女朋友說,我非常愛你,愿我們能有,好的未來。
如果沒有未來,也希望我,是你青春里值得回憶的美好回憶。
為什么一定要結婚,才有家呢?
我們心中的家,什么時候才能自由明朗。
陪伴我讀過了凌晨兩點腿疼睡不著的一個夜晚 現(xiàn)在是凌晨四點 眼淚還嘩嘩地流 視線也很模糊 其實細數(shù)看過的les片真的少 也就是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和 率知完這種副線等等 所以也造成哭成這傻樣 哭到下巴抖了 看到彈幕對結局很不滿、說什么三觀炸裂 但確實這就很現(xiàn)實啊… 如果是我也會這樣無助
現(xiàn)在現(xiàn)實有多茍且、壓力有多大,高中時兩個靈動的女孩子就有多美好。
幾大淚點: “那你為什么都不理我”委屈哭了 “我非常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機會,因為每一次都像是最后一次” 學姐畢業(yè)裝大方去拍合照 聯(lián)想到自己畢業(yè)的場景了…也是在裝大方呢 “我很喜歡你,可是…” 學姐用力抱住她 (共情過強了
“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第一個喜歡的女生不是你,我可能會更有信心?!?/p>
———————— 來看這個的一大原因是是我能找到的耽美都漸漸淪為流水?。F) 可能會漸漸更喜歡臺灣作品 兩位主演講話輕聲細語 臺灣口音下 本福建人是覺得非常生活化 很真實很日常的對話 不同于像之前追的《以家人之名》日常對話的疏離感 給人感覺的就像巨高質量的vlog 可能這也是我能共振的原因吧~
以及海報好漂亮 畫面好漂亮 美女好漂亮啊~亭亭的眼睛總是亮晶晶的
文/李鎮(zhèn)
近年來,港臺地區(qū)的同性題材作品不再小眾,頻頻出圈,不僅現(xiàn)身各大主流電影節(jié),觀眾群中也熱度頗高。
但無論是《誰先愛上他的》《叔·叔》,還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局限性都很明顯:只專注于男性群體和男性視角。
臺劇《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反其道而行之,以獨特的百合題材,一開播便沖上豆瓣9分高位,足見觀眾對這部劇的偏愛。
本劇講述了怡敏和亭亭兩位女性,高中時期曾有過一段隱秘的同性情誼。多年后二人重逢,那段未竟之愛又讓二人平靜的生活激起波瀾。
《花香》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它又是否真如觀眾說得那樣好?
《花香》采用雙線敘事,時空分別設置在怡敏和亭亭的高中時代,以及二人長大成人,分別步入社會和家庭后。
高中時代的戀情,始于亭亭在球場旁,對怡敏崇拜又愛慕的眼神;亭亭主動走到怡敏面前申請加入校隊,語義含糊卻態(tài)度明確地說:“學姐,我是認真的?!?/p>
這樣的開場略顯老套,我們能在許多偶像劇中覓到相似身影。
但《花香》的寶貴之處在于,它在青春偶像劇的傳統(tǒng)框架下,筆調清新、細膩又曖昧地勾勒出兩個互生情愫的青春期女生對愛情的探索,毫不回避這種初萌愛戀中的甜蜜與尷尬,放肆和小心翼翼。
《花香》所書寫的,是人類情感的本真樣態(tài),無關性別,無關身份,每個人都能在這對戀人的日常相處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得不感嘆導演鄧依涵對女性之愛的把控之精準,僅憑幾句臺詞、少許細節(jié),便讓“高冷學姐”怡敏與“可愛學妹”亭亭之間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
譬如,亭亭能聽出怡敏口頭禪“沒關系”的弦外之音;怡敏擔心自己運動后有汗味,亭亭說自己聞不到;亭亭酒后許下諾言,將來賺錢給怡敏花。
而二人無意間的親吻、赤裸上身觸摸彼此心跳、伏在耳邊輕聲數(shù)數(shù)等舉動,更是讓厭倦了工業(yè)糖精的觀眾們品嘗到久違的清甜。
對于二人多年后的“第二次戀愛”,導演則斂起機鋒,筆調變得更加克制、溫婉。
這既暗合陷身傳統(tǒng)婚姻無法喘息的怡敏,在亭亭面前的欣喜和糾結,也體現(xiàn)出亭亭對怡敏人生選擇的體諒與包容。
時過境遷,怡敏已為人妻、為人母,婚禮上的不期而遇讓她尷尬又興奮。
尷尬在于,當年她因恐懼對亭亭惡語相向,一句“惡心”幾乎傷透了亭亭的心;
興奮在于,她在一段近似“守活寡”的糟糕婚姻中無力脫身,而亭亭是照進她晦暗圍城的一束光。
劇中,導演反復拍攝梔子花,而梔子花的花語是“永恒的愛,一生的守候”。
亭亭正是那朵梔子花。
歲月呼嘯,只有她關心怡敏過得開不開心,她一直沒有換電話號碼,她依然記得二人間“高腳椅”和“沒關系”的秘語……
這份女性獨有的柔軟和細膩,為怡敏死水般的生活帶來救贖,也讓她的心旌開始搖動。
盡管亭亭依然堅持不婚主義的底線,但她變得更加成熟、包容。
她深知這份同性之愛的禁忌性,也理解為何當年怡敏急著與她劃清界限。
所以,在怡敏的丈夫面前,她替怡敏保留住秘密和體面;在怡敏的孩子小哲面前,她同樣予以無限的憐愛。
亭亭的不渝堅守和默默守護,讓她成為全劇最閃光的角色。
《花香》不是一部只會撒糖的百合劇,里面承載著導演的社會表達。
在怡敏身上,我們看到男權社會意識形態(tài)對她的綁縛,這也是她人生不幸福的根源。
劇中總共出現(xiàn)了三個相對具體的男性形象,他們幾乎全方位地對怡敏的自我意志和心理健康進行壓制與破壞。
一是怡敏的父親。
這位男性角色從未出場,卻時時被怡敏掛在嘴邊,處處控制著怡敏的生活。
他不管怡敏安全,罰她深夜練球后獨自回家;怡敏要按照他的意愿來決定未來規(guī)劃;他很少關心怡敏,被怡敏吐槽“賺錢比陪小孩輕松”。
二是怡敏的丈夫。
他在劇中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踩了幾乎所有女性的心理雷區(qū):
缺乏家庭責任感,日?;顒邮谴螂妱雍屯媸謾C;
對妻子和患有自閉癥的兒子不耐煩,大庭廣眾之下訓斥擔心兒子的怡敏;
在怡敏面前,對只有一面之緣的亭亭評頭論足;
因為工作,他在婚姻生活與子女教育中全然缺位。
怡敏呢?
當年卻因為丈夫的無能沒有出國,放棄了也許比現(xiàn)在錦繡十倍的前程。
三是露陰癖男。
他在怡敏終于要面對真實自我的關鍵時刻出現(xiàn),用下流猥瑣傷害了怡敏的心靈,也給她一記當頭棒喝:
對這個世界袒露真我,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怡敏,思想早已被馴化得謹慎、保守、克制、規(guī)矩。
雖然她知道自己對亭亭依然存有愛意,也只有在亭亭面前才能展露出久違的笑容與女性姿態(tài),但她依然在孩子與職場讓人焦頭爛額的夾縫中,恪守著東亞女性被賦予的“主內”天職,甚至無意識地勸亭亭“養(yǎng)兒防老”。
而這種男權教化的可怕之處還體現(xiàn)在,當學校得知露陰癖男的事,找到怡敏和亭亭調查時,亭亭非常自然地寫下當晚發(fā)生的事,包括她與怡敏的特殊關系。
在亭亭看來,這種同性愛戀無比正常,而她要做的,是實話實說,保護更多女同學不受傷害。
但怡敏卻在樓梯口與亭亭決裂,并給出一個荒唐的理由:“那不是意外,是我跟你太好了?!?/span>
在怡敏身上,我們看到眾多東亞女性普遍的身心困境。
她所有的沉默、糾結、自責和言不由衷,背后的原因都令我們深思。
《花香》在如此短小精悍的體量里,能將故事講述得這般動人心扉,實屬出色。
但在我看來,《花香》的總體質量并未達到9分水準,觀眾對它的喜愛更多是出于題材濾鏡,即百合題材的稀缺性,以及女性視角的天然光環(huán)。
如,劇中的男性角色都十分單一、臉譜化;情節(jié)編織過于平淡,劇集整體架構、節(jié)奏把控有所欠缺;對人物家庭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的消隱,讓怡敏的心理掙扎略顯懸浮,也局限住了《花香》的故事格局等缺憾,都等待著導演在下一季進行彌補。
更值得討論的是,目前有一撮針對《花香》的道德審判之聲,認為該劇三觀不正:
將亭亭第三者插足、怡敏婚外戀當作正面案例來宣揚,同時怡敏有騙婚之嫌。
導演在創(chuàng)作之初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她將怡敏的丈夫塑造得巨嬰、惹人厭惡,并盡可能地壓縮他在劇中的戲份,似乎都是在幫觀眾為怡敏的婚內出軌提供某種心理上的撫慰。
但我認為,大家不必對劇中人物這般口誅筆伐。
藝術作品之所以寶貴,正因為它對人類復雜情感的無限包容和尊重,它為我們在社會法理和倫理秩序的約束之外,開辟了另一方自由的天地。
如果我們僅以一句“渣女”或“小三”就全然否定掉怡敏和亭亭情感世界里的曲曲折折,人性中的那些隱秘和掙扎,其實也在無形中扼殺掉了藝術多元化的可能。
縱觀古今,有無數(shù)經典佳作中的人物,都生長在道德曖昧之地:
《小城之春》中,周玉紋在丈夫戴禮言與情人章志忱之間的艱難抉擇;
《花樣年華》里,周慕云和蘇麗珍的假戲真情;
《盛夏未來》里,吳磊和張子楓的動情一吻;
《導演請指教》中,備受好評的曾贈短片《愛情》里,張晚意對張雪迎的一見鐘情;
……
它們所注目的,都是人類情感中最隱秘、最纖細也最本真的角落。
它們也許并不符合人類社會的道德倫理法則,卻是一部作品的最動人所在。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海貓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評、劇評。
仔仔的演技最好時候應該是后來的我們MV
當她和王大陸站在門口,低頭不語
她拿著襯衫,她狠狠打他,仿佛在怪他,
最后親吻他
我第一次看著MV掉下眼淚
是的
歌是歌,但那一刻,你共鳴著這個已婚女人
懷念著以前的愛人
不論是幻覺還是真實的重逢
那一刻,感受到這兩個相愛的人,愛而不得的痛苦
女主角的演技讓我信服這一切,相信確實真實發(fā)生著
猶如你我生活中憧憬著,和過去的愛人相逢,
你們寒暄,你們走在一起,最后你們想起來分離,
你們想起來當時的疼,你們開始責罵對方,開始恨自己
最后卻還是忍不住,摸摸這個人的頭,
同時狠狠的咬傷他的唇,記住疼痛,最后與自己的生活融為一體
她也有小孩,同時身體內孕育的生命也讓她充滿著溫柔的母愛
她走過一家洗衣店,把襯衫丟入進去,對著樹洞說
我好想你,你在哪兒?
但為何學妹和學姐最后天橋那段感受不到這份愛而不得的矛盾?
是學妹的演技過于出色,當她大顆大顆的淚水落在那句
所以這次你又要拋下我了嗎
仿佛這十幾年背負的一切壓垮學妹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的學姐還是要拋下你
你依然是孤獨一人,不論你身邊有誰
而學姐卻沒有接住,
有一瞬間我仿佛出戲
你說我也有小孩,你是為了報復我嗎
你說我很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時候,仿佛是最后一次
眼里卻沒有那種疼痛,那種掙扎,那種矛盾
你才發(fā)現(xiàn)她有男朋友,當你眾叛親離的時刻,當你以為你可以去到一個溫暖的懷抱,亭亭會溫柔的抱住你說一切都會好起來,我們一起開始新生活的時候
卻發(fā)現(xiàn)她自身難保,支離破碎
你是不是應該更絕望一些
這里我想起了tlw的Jenny,當她覺醒決定和Marina一起開始新的生活
人家和她說,對不起,我有女朋友,我也是被包養(yǎng)
Jenny那種絕望迷茫,對自我身份,對自我認識,對未來,都是致命的
美國人也是拍了好幾季Jenny的故事,當時看的時候,只覺得Jenny恐怕是瘋了
但多年后,發(fā)現(xiàn)生活真的不是只有黑與白
我開始覺得Jenny前兩季神經質的可信,甚至心疼起來
那是十幾年的作品
也許導演也看過
花香最后的男朋友出現(xiàn)真的是非常棒
這個作品最后有了落腳,
你我真的都是普通人
我總覺得在戲里
仔仔沒有深刻的愛上亭亭
而樂樂卻深刻的愛上了學姐
演技是一回事
比如想見你里面柯佳嬿的三重人格層層交替,也能讓你贊不絕口
但真的沒有那么入戲,你知道這是屬于片中人的感情
你希望他們在片中圓滿幸福
而花香,卻讓我完全跳出劇集,
我希望劇里的人幸福,希望演員幸福,也希望自己幸福
如何讓觀眾共情,顯然不僅僅是演技的問題
“王太太,我們什么時候再見面?”唔護~學妹也太會了吧!我發(fā)出可怕的姨母笑
高腳椅和沒關系的故事,未完待續(xù)。誰能不愛鐘挺亭??2022.10.23更新:恭喜金鐘!
已經結婚生子的學姐在跟學妹上床前對學妹說:“你真的不結婚生孩子嗎?這樣你老了會沒有人照顧哦?!睂W姐仿佛全然忘了自己的兒子是自閉癥,自己的老公是個她出門就只能叫外賣、她不拿就找不到家里任何東西的人。到底是在指望誰來照顧老了的自己啊?到底有多少人親手扔掉了珍貴的東西,在這種莫名其妙的妄想里過了一輩子。
像孫燕姿和歐陽娜娜拍MV
被能夠把曖昧氛圍拍出來的純愛劇拿捏得死死的??
床戲那段拍得好有呼吸感,克制試探曖昧渴望全都感受到了!
怎么都喜歡不起來,特別是E05那句“你明明可以很特別 為什么要跟大家一樣”讓我覺得很不舒服,喜歡同性并不是希望變“特別”,反而更希望這很“普通”,對學妹完全get不到,倒是覺得挺煩的,明明目的性那么強就是不表白,等人成家了再搞這一出,就很沒意思
救命救命??對情緒,表情,心動的每一刻,人物的臺詞,那種微妙感抓得太準了,雖然東亞女同電影宿命就是遺憾錯過,不能說出口的秘密和年少時短暫的眷戀,但這種抓耳撓腮的小心思,小尷尬,小思念,這種百轉千回,默默思慮的隱秘情感真的太能戳中東亞女同的心了??
對哦,為什么非要礙于約定俗成,非要迫于父母之言,非要自欺欺人,非要結婚,非要有小孩,非要和異性在一塊才能是家呢?只要能和彼此相愛的人聽聽日光,聞聞月亮,摸摸佳肴,嘗嘗花香,朝朝暮暮地在一起不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守護的灣港嗎?
太真實了太東亞了,一聲嘆息。我相信沒有一個女雙不會從中得到共鳴,深刻理解劇中每一個人的欲望、痛苦和不堪,理解亭亭那句“如果我第一個喜歡的人不是你,我可能會更有信心”,理解亭亭執(zhí)念的所有記憶、承諾和期待,也理解學姐和所有人相處時所展現(xiàn)出的討人厭的、苦大仇深的、猶猶豫豫不知所措的那部分。道德衛(wèi)士和恨雙拉拉和沒有過荒唐青春期的人不適合看這部劇。程予希的眼神要把我的心捏碎,林辰唏雖然演技吃力但是非常適合這個角色。
第三集woc!學妹你他媽也太牛了?。?!
看了訪談,與其說是演員會撩,不如說是導演真的很會拍。平淡的臺詞下,畫面卻拍得曖昧叢生。再次證明了拍百合劇好的女導演的重要性??上Я?,播出平臺限制加百合二字,注定是小眾圈的狂歡了。我分外痛惜卻又無可奈何。如果是耽美,躋身豆瓣top250又何懼之有。
沒有政治正確性支持lgbt的意思,只單純感覺臺灣拍同性片有點上路了,比起很多夸張的類型片,做得格外有真實感。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好家伙,近年來lgbt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名字要長
表演上可圈可點,小學妹在和學姐的對手戲中基本是完全碾壓。(第三集給我撩傻了)鏡頭語言樸素(和女人相處就是淺景深大長焦,和男人在一起就是大廣角),偽紀實的簡單正反打加小的長鏡頭??傮w,主要勝在情感真摯。真是前有小蛋糕,后有小學妹??赐曛弊屓烁袊@“男人能不能他媽別出現(xiàn)快去死”
66666丈夫最后的質問,亭亭有房子有車有錢工作穩(wěn)定嗎?這是現(xiàn)實的問題,她沒有回答,我覺得一個可能是亭亭沒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她不知道,她和亭亭談了好幾集的戀愛,去找亭亭還是去的原來的家,她不知道亭亭現(xiàn)在住在哪里,應該是亭亭媽媽和她說的,所以說她沒有關心過亭亭的生活,她只是覺得亭亭懂她理解她,她從來沒想過和亭亭有以后。
“王太太 我們什么時候再見面”
哎,愛情就是愛情。雖然是一名鋼鐵直男,但是假如我的老婆是深柜,我很愿意祝福她去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人生只有一回,真正的心動何其難得,遇到了就不要難為彼此了……
看了兩集嗚嗚嗚完全對我的胃口:年上年下,一見鐘情,久別重逢…學姐好酷我好愛??以及我真的太喜歡聽臺灣女生說話了!黏膩感十足。放學騎車那段狠狠戳中我“我發(fā)現(xiàn)你很愛說沒關系耶”“有嗎?”“嗯。而且你說沒關系的時候都不是真的沒關系”影像配樂都很有氛圍,蠻舒服。百合花會開!,20221022恭喜花香拿獎?。??
同夫好像沒有同妻那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