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窮街陋巷,暗黑傳奇
有些電視劇,受眾不多,但是往往因為質(zhì)量上乘,走勢長久,慢慢在越來越多的觀眾群中贏得“神劇”聲名,倘若其中有些爆發(fā)點,甚至可能突然流行。如《絕命毒師》在國內(nèi)便經(jīng)歷了起初小范圍好評,到今年年中開始越來越火,最終艾美獎達(dá)到頂峰,成為大眾圍觀的現(xiàn)象級神劇。與之相比,《火線》似乎一直處于流行度不溫不火,但是口碑在觀者眼中神一般的態(tài)勢,而有趣的是翻閱如《完全電影》、《帝國》等歐美電影雜志,時??吹浇榻B電影時,提到電影風(fēng)格如同《火線》,足見該劇在業(yè)內(nèi)影響,那么,《火線》算是什么風(fēng)格的“神劇”?
在我看來,《火線》是一部真正充滿張力的電視劇,一部考驗編劇、導(dǎo)演和演員硬實力的電視劇。首先,它不走明星話題路線,很不緊扣時代脈搏,啥互聯(lián)網(wǎng)、明星、白領(lǐng)生活、青春活力、紐約、好萊塢之類光鮮討巧的題材都與它無關(guān),它深入一個對中國人來說陌生的城市巴爾的摩,深入黑人社區(qū),深入窮街陋巷,畫面掃一下那接頭臟亂差的樣子就令人“掃興”,以至于最近讀到描述衰落的底特律的文章,我腦海中馬上復(fù)現(xiàn)《火線》里巴爾的摩的場景。其次,它不走“智商”路線,很多流行美劇令人欲罷不能之處往往在于其懸念啦、反轉(zhuǎn)啦,這一集結(jié)束往往留個讓你癢癢期待下一集的引子啦,當(dāng)年看《24小時反恐》、《越獄》,我為了不再受這樣的“折磨”,往往寧愿等一季出完再看,而等待過程中為防止劇透,網(wǎng)上見相關(guān)話題討論立馬回避。而《火線》不同,很少啥反轉(zhuǎn)或者精心設(shè)計,真正的堪稱“劇情片”,一切節(jié)奏舒緩的推進(jìn),慢慢將你抓住?!痘鹁€》顯得有些另類,卻實質(zhì)上保持著優(yōu)秀電視劇的共同特點,扎實的編劇,合理的銜接,出色的表演,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多驚奇的戲劇沖突呈現(xiàn)。
《火線》一共五季,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也看出實際上主創(chuàng)人員也在調(diào)整脈絡(luò),首季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警方專案組和街頭販毒黑幫沖突為主。到了第二季完全換了組犯罪方,顯得本劇似乎準(zhǔn)備走很多電視劇走的一季一個完整故事的模式。但是第三季開始又回歸第一季的感覺,以街頭販毒勢力的血腥更新?lián)Q代,一直延續(xù)到第五季終結(ji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巴爾的摩黑白道的傳奇??傮w看,第一季奠定基調(diào)令人感到驚艷,而第三季卻更加關(guān)鍵,讓整套劇集在更加正確的方向上大步向前,讓整個故事的基調(diào)更加一致,對社會現(xiàn)象的反映也更加犀利和直接。
《火線》在我看來可謂一部殘酷的劇集,沒有太多大團圓,沒有太多陽光普照,整體攝影風(fēng)格就是陰冷和黯淡的感覺,加上鏡頭捕捉的多是貧困和犯罪泛濫的黑人社區(qū),粗俗混亂的警方辦公室,顯得很不上檔次的政府辦公場所,一切都一副見不得光的感覺。而劇集表現(xiàn)的確實是陽光下的那么多不見陽光的事情,給人的感覺是眾人皆有罪。影片表面上看圍繞的是警方采用“竊聽”的手段進(jìn)行破案,這是一種本身就帶有爭議的調(diào)查方式。而有趣的是,通過“竊聽”的手段,也暴露了巴爾的摩這座城市太多的黑暗,整部影片也如“竊聽”一般以窺私的感覺,揭露社會治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幕與黑暗,與之相比,“竊聽”這樣的爭議手段似乎也算不上什么了。影片人物也都充滿了正邪交織的爭議色彩,警官Mcnulty可謂整部電視劇一種暗黑風(fēng)格的代表,他的身上充滿正氣,為人正派又善用非主流手段,遵守規(guī)則又為了達(dá)到在他看來剪除黑幫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欺上瞞下,犧牲他人,制造巨大丑聞。與之類似的一位高級警官Colvin,他成了犯罪經(jīng)濟學(xué)的實踐者,在社會治理和經(jīng)濟學(xué)界一直有觀點,認(rèn)為適度管制的違禁品市場有助于控制毒品泛濫引起的社會動蕩,因為嚴(yán)令禁止導(dǎo)致高利潤,高利潤導(dǎo)致鋌而走險。Colvin警官正是做了大膽實踐,搞出了一片經(jīng)濟特區(qū),同樣的欺上瞞下,結(jié)果也是一場丑聞,炸毀自己的前程。而諷刺的是,這些警官的爭議措施恰恰產(chǎn)生了不錯的效果,這是制度的吊詭,他們是想做事的人,卻在犯罪率KPI文化導(dǎo)向下備受束縛,只能采用非法手段來行使正義的事業(yè)。而巴爾的摩的政客們在本劇中可謂沒幾個正面的角色,他們更關(guān)心大選,利益,表面數(shù)字,而彼此間為了政治利益的所謂“大局”,交換利益,出賣同僚做起來也是得心應(yīng)手。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本劇同樣貫穿始終的政治人物Carcetti的角色更耐人尋味,他堅韌而充滿野心,作為一個白人試圖在黑人占據(jù)主導(dǎo)的城市贏得選舉。他其實也有理想,希望對犯罪和腐敗橫行的巴爾的摩做些什么。但是政治常常淹沒人性,或者將人性中更勢利和自私的一面引誘出來,整部電視劇,我們看到Carcetti從一個熱血而有些愣頭青的政壇新手,迅速成為不擇手段的政壇老將,并堅定的向自己州長,甚至更遠(yuǎn)大的前程邁進(jìn)。他長著一副娃娃臉,對一些政治上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有些抗拒,但是也慢慢接受,導(dǎo)演似乎有意選了這個演員一般,讓他有些柔的外表和舉止造成一種奇妙的反差。
站在法律一邊的人都這樣,更別指望本劇販毒的一邊有啥好樣了,本劇街頭毒梟實際上經(jīng)歷了兩個時代,第一個是Barksdale和他的合伙人兼軍師Stringer統(tǒng)治的時代,這可謂一個充滿秩序的時代,各方勢力按照行規(guī)協(xié)商勢力范圍,大家各就各位,利益格局一目了然,都有錢賺。美劇中的反派常常更有魅力,Barksdale典型的出生草莽,重義氣,講規(guī)矩;而Stringer屬于知識性大佬,一邊販毒一邊上經(jīng)濟管理課程,同時一直試圖販毒之外投資多元化。但是正所謂“知識越多越反動”,Stringer比之Barksdale更狡黠,更功利,更心狠手辣,更不擇手段。因而,兩人逐漸走向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而同時面對警方和新勢力的挑戰(zhàn)逐漸衰亡。接下來的時代是Marlo Stanfield的時代,這是一個弱肉強食,贏者通吃的時代,是一個無底線的時代,是一個彌漫死亡的時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arlo手下的一老一少殺手組合,冷血程度令人發(fā)指,可謂這一階段最佳注腳。而能橫跨兩個時代生存的,除了順勢而為者,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類人,一類就是本劇中可謂最具魅力實力型反派Omar,到了后來這人都讓人感覺已不是反派,而是有情有義之人,游離于黑幫主流勢力之外,而他的結(jié)局卻又充滿了黑色幽默般的荒唐。還有一類就是律師,是的,如《絕命毒師》一般,毒販離不開律師,盡管本劇的律師沒有那么風(fēng)騷,但是畢竟犯罪行為是社會主體不容,而要使之兼容主流社會,律師正是其中重要角色。
《火線》以人物刻畫與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取勝,故事的走向結(jié)局并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盡管常常讓人為現(xiàn)實中黑暗總能僥幸感到唏噓,但是或許至少就是巴爾的摩的現(xiàn)實。這個城市的窮街陋巷間,毒販們進(jìn)入新的時代,警方和政客經(jīng)歷重新的洗牌,相似的故事由不同的人物再次上演,這部讓我感覺很有醇度的電視劇留下讓人回味的后勁。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faa60ee744bfeec3bbf37de3 2 ) The Wire
目前為止我認(rèn)為最出色的一部美劇,出自HBO,imdb 9.7分,Emmy獎兩次提名,但都沒有得獎,但我想用The Wire里的口氣表達(dá)一下我的觀點:
"Fuck Emmy Award,這部劇應(yīng)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 Absofuckinglutely!"
一切開始于這個5分鐘長的對話: 巴爾的摩深夜街頭,探員James Mcnulty和一個街頭混混聊著剛剛發(fā)生在這里的一起謀殺案,從混混嘴里得知,死者是一個外號"鼻涕蟲"的無賴,每個周五晚上,這幫家伙都在后巷玩骰子賭幾個小錢,鼻涕蟲每次等地上籌碼一多便忍不住手賤,拿了錢就跑,大多數(shù)時候被抓住,也就是打一頓了事,但這次,一個家伙掏出槍來結(jié)果了他。Mcnulty不解,"這個黑鬼每次跟你們玩都偷錢,你們干嘛還讓他參加?"
"Got to. This America, man." 混混答到。
巴爾的摩破敗不堪的公房區(qū),三教九流混跡于此,10幾歲的半大小子在每個街角兜售毒品,公房區(qū)是他們出生長大的地方,要么做個癮君子,要么做個毒販,要么殺人,要么被殺。人生的軌跡清晰明了。The Wire用了5季的時間來講述發(fā)生在這里的恩怨情仇,警察,毒販,
政客,這里有道貌岸然之人假道義之名做出的傷天害理之事,這里有一言不合就拔槍相向,橫尸街頭。同是欲望了無邊界,那里來什么善惡之分。
對于那些生活在煎熬里的劇中人,五季的時間太長。Bubbles,第一季就出現(xiàn),戲份還很多的一個癮君子,在第五季里終于講出了"到現(xiàn)在為止,我已戒掉毒品1年了"。Poot和Bodie,同時把販毒做為一項事業(yè)。一個最后橫尸街頭,一個心灰意冷當(dāng)起了鞋店售貨員。小人物的生命軌跡只是政客們文件里的一項項冰冷的數(shù)字,體制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如一個巨大的漩渦,要想浮出水面不被吞噬,需要卸下良知,尊嚴(yán),輕裝上陣。城頭變幻大王旗,市長,警察局長,黑幫老大換了一界又一界,巴爾的摩的街角的悲喜劇還是每天準(zhǔn)時上演,從來沒有改變。"Yo, It's all in the game."劇中人Omar對全劇的一個注腳。
第3季是我最喜歡的一季,前兩季留下的伏筆終于在這一季匯攏,形形色色的角色的慢慢加入,體制下的方方面面得以顯現(xiàn),使得這部戲超越了一般的罪案劇的范疇, 經(jīng)典場面不斷,其中Omar和殺手Brother Mouzone的相遇,雖然一槍未發(fā),在我心中已經(jīng)排名已在
吳宇森的幾個經(jīng)典槍戰(zhàn)片斷以上。
劇里巴爾的摩警察有一個傳統(tǒng),和死去的同事在酒吧喝最后一杯,第3季里,探長Jay在酒吧里舉杯致辭:
Did he say the wrong shit now and then?
Did he bust balls and cheat on his taxes...
and forget to call his mother
and fuck the wrong broad...
for the wrong fucking reason every now and then?
Who fucking doesn't? Christ!
His shit was as weak as ours, no question.
But Ray Cole stood with us...
all of us...in Baltimore...
working, sharing a dark corner of the American experiment.
He was called.
He served.
He is counted.
Old King Cole!
音樂響起,是The Pogues的"The Body Of An American".
3 ) Like Toy Soldiers
Step by step, heart to heart, left right left
We all fall down like toy soldiers
Bit by bit, torn apart, we never win
But the battle wages on for toy soldiers
—— Eminem “Like Toy Soldiers”
Wallace是個十六歲的黑人男孩,父親早逝,母親酗酒,無所依靠的他自幼就在巴爾的摩市西區(qū)貧民窟的平房區(qū)游蕩。為了維持生活,Wallace和年齡相仿的朋友Bodie及Poot一起加入Avon販毒團伙跑腿打雜。在平房區(qū)內(nèi),Wallace負(fù)責(zé)收錢,錢到手之后,再由Poot將毒品散給癮君子,Bodie同時進(jìn)行環(huán)境監(jiān)測,以防警察臨檢或者其他幫派挑釁。在這個黑人聚集毒品泛濫的貧民區(qū)內(nèi),警察一旦出現(xiàn),就有無數(shù)望風(fēng)的孩童大叫“5-0”以示提醒(從這里我才知道去年那部重新翻拍的劇集在美國社會有多大的影響力)。
幫派頭子Avon的侄子Dee僥幸逃脫牢獄之災(zāi)后被派到平房區(qū)監(jiān)管生意,上任第一天就發(fā)現(xiàn)Wallace收到假幣,將其痛斥一番,并威脅再出現(xiàn)此類事情就把他踢出生意,Wallace平靜的生活開始出現(xiàn)波瀾。
閑暇的時候Wallace喜歡和Poot坐在一起嚼麥樂雞,Wallace認(rèn)為發(fā)明了麥樂雞的黑人肯定會狠賺一筆,Dee聽到以后大發(fā)了一通議論( It ain't about right, it's about money. You think Ronald McDonald gonna go down that basement...and say, Mr. Nugget, you the bomb. We selling chicken faster than you can tear the bone out. So, I'm gonna write my clowny-ass name on this fat-ass check for you. The nigger who invented them things, still working in the basement for regular wage, thinking of some shit to make the fries taste better. Believe.)。Wallace的世界觀第一次受到?jīng)_擊,開始明白小卒子只有給他人做嫁衣裳的命運。
Wallace也經(jīng)常和Bodie一起用象棋棋盤下跳棋,Dee看到之后,興致勃勃地用闡述幫派結(jié)構(gòu)的方式講解棋子,教兩個男孩下國際象棋:幫派頭子Avon是王(Dee:This is the kingpin. And he the man. You get the other dude's king, you got the game. But he's trying to get your king too, so you gotta protect it. Now the king, he moves one space...any direction he damn choose, 'cause he's the king. Like this, all right? But he ain't got no hustle.but the rest of these motherfuckers on the team. they got his back. And they run so deep, he really ain't gotta do shit. Bodie:Like your uncle. Dee:Yeah, like my uncle.),二號頭目Stringer是后(Dee:You see this? This is the queen. She's smart and she's fierce. She moves any way she wants, as far as she wants. And she is the go-get-shit-done piece. Wallace:Remind me of Stringer.),戰(zhàn)車是藏毒地點(Dee:And this, over here, is the castle. It's like the stash. It moves like this. And like this. Wallace:Dog, stash don't move, man. Dee:Come on, think. How many times we move the stash house this week? And every time we move the stash...we got to move a little muscle with it to protect it.),而他們這些小嘍羅就是隨時要沖鋒陷陣的小卒子,like the soldiers(Bodie:All right. What about them little bald-headed bitches right there? Dee:These right here. These are the pawns. They're like the soldiers. They move like this, one space forward only, except when they fight. Then it's like...or like this. And they like the front lines. They be out in the field.)。Wallace想知道如何才能當(dāng)上王,Dee語重心長地說,游戲規(guī)則并非如此,the king stays the king,小卒子大多是被殺死,只落得早早出局的份。像是讖語一般,Dee的這番講解,也透露了幾個人的最終命運。
平房區(qū)的藏毒地點遭到大盜Omar及其手下Brandon的洗劫,幫派高層震怒不已,懸賞緝兇。Wallace無意間發(fā)現(xiàn)Brandon的下落,馬上通知上面,得到五百塊的獎賞,卻也間接導(dǎo)致Brandon的慘死。Brandon死前受到毒打、炮烙、挖眼等酷刑,尸體隨意被拋在平房區(qū)外,以儆效尤。Wallace看到這種慘況后大受刺激。
深受良心譴責(zé)的Wallace每日神情恍惚,為逃避痛苦,索性躲在家里昏睡或者吸毒。精神壓力之下Wallace決定退出幫派,重新回學(xué)校讀書。面冷心熱的Dee慷慨同意,并要求其他小弟不再騷擾Wallace。一直在調(diào)查Avon幫派的警察找到Wallace,一番刑訊之后極為內(nèi)疚的Wallace知無不言,同意做警方證人,并被安排到鄉(xiāng)下避風(fēng),等待上庭。
百無聊賴的Wallace很快厭倦了鄉(xiāng)村生活,只能靠著每天給Poot打個長途電話緩解思鄉(xiāng)之情。一段時間之后,Wallace重新回到巴爾的摩,回到幫派之中,回到他生于此長于此不能擺脫的熟悉環(huán)境里。Stringer聽聞Wallace回歸之后,將Bodie叫到跟前面授機宜。
平房里,2PAC的海報前(這個安排頗具匠心),Bodie一槍,Poot兩槍將Wallace射殺。死前Wallace拼命哀求,不愿相信情如兄弟的nigger會對自己狠下殺手。這是我見過最殘酷的死亡。
Hip-hop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soldier”一詞,幫派里這個詞匯更被廣泛使用。Avon稱Dee的兒子為“my little soldier”,Stringer給Bodie布置任務(wù)前激勵其為“soldier”,Dee在講解象棋時也說小卒子就相當(dāng)于soldier。在任何一種社會環(huán)境、任何一種組織系統(tǒng)下,soldier都是時刻沖鋒陷陣最快被犧牲掉的那一批人。
幫派里的每一個人也在不停地說game,一切都是“part of the game”。Bodie和Poot密謀之時也說“We either step up or we step the fuck off. That's the game.That's the fucking game”。
于是在這個該死的游戲里,倒下一個又一個像Wallace這樣無足輕重的toy soldier。
4 ) [The Wire] S01E01筆記:偉大作品之始,以人物為中心展開故事
“The Wire,” Simon often says, is a show about how cont
emporary American society—and, particularly, “raw, unencumbered capitalism”—devalues human beings.
( Stealing Life - The crusader behind “The Wire.”, The New Yorker, 22/10/2007)
Thre Wire如何偉大,也不用我多說。能歷久不衰,全因它探討的中心命題在今天仍困擾我們。表面上它是一齣警匪片,但看畢後便發(fā)現(xiàn)它是巴爾的摩(Baltimore)乃至現(xiàn)代社會的解剖圖(Anatomy)。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成為了巨大社會機器下的一環(huán),每個人都受制於巨大社會結(jié)構(gòu)的壓力,個體的價值被忽視和埋沒。首刷後便愛上了,故寫下一些筆記,以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The Wire每一季都則重於不同的階層,第一季集中於警察和黑幫分子的角力,以及在整個社會結(jié)構(gòu)下的爭扎。
支離破碎的美國夢
如果說自由是美國夢的核心,導(dǎo)演David Simon在劇集的開場時便狠批了美國夢一番。片首是警探Jimmy McNulty在調(diào)查一名叫SnotBoogie的小混混被殺一案。雖然此案與後來的故事無關(guān),卻為劇集的主題定調(diào)。當(dāng)中他與一名小混混的對話非常的耐人尋味。
對話大意是小混混們每星期五晚都會玩骰子,而Snotboogie每次都是贏了錢就走。他們的處理方法就是打他一頓,然而下次仍會讓他一起玩。McNulty覺得很奇怪,問小混混如果SnotBoogie每次都是贏了錢就走,為何仍讓他玩?小混混便說出經(jīng)典的臺詞:「沒辦法,這裡是美國,老兄?!?/p>
Got to, this is America, man!
我嘗試將這段對話分成數(shù)個角度分析。
1)扭曲的自由。美國作為自由之地,每個人都應(yīng)被允許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這樣的意識型態(tài)影響下,小混混認(rèn)為Snot玩骰子的自由不應(yīng)被侵犯,故此即使每次Snot都是贏了錢便跑,他們?nèi)詴屗黄鹜?。小混混顯然沒有想到公正的問題,即這個制度本身是否有漏洞?應(yīng)否作改變?這引伸至我的第二個看法。
2)The game。「All in the game。」這是劇中最常聽到的話。The game有很多層面的意義,在此最表面的意思是骰子遊戲,更深層的意思是社會結(jié)構(gòu),指不同階層的人所共同形成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生活圈。街角文化、黑人文化和基層文化共同構(gòu)成小混混的生活,也模塑了他的思考方式。
每個人都受其生活的環(huán)境深深影響,在這個遊戲中,人們會贏,會輸,但卻沒有人能離開,像David Simon所說:「The game never ends?!剐』旎煲昐not狡滑的行徑為理所當(dāng)然,在另一個階層生活的McNulty,則認(rèn)為這並不公平,對此提出質(zhì)疑。兩個階層互不理解,故此面對McNulty的詰問,小混混也不明所以。
發(fā)現(xiàn)Johnny使用假鈔,Low-Rise的Brody等人決定揍他一頓,卻不會阻止他繼續(xù)買毒品
3)失效的警政。在這段對話中,我們還看到McNulty作為警察,對另一個階層——街角(The Corner)的人的認(rèn)知只流於表面。警察需要常接觸他們,卻不理解他們的文化和生活。在往後的集數(shù)中我們還會看到巴爾的摩警察局的政策只流於捉拿小混混,從不了解城市的另一面,亦無意捉拿黑幫老大,一切只為數(shù)字上的漂亮。小混混看著在街頭敞著的屍體,卻不當(dāng)是一回事。這種麻木的情感是失效警政的最好證明。在第三季中,緝毒處處長Bunny亦曾對Carver提出相關(guān)問題,並提出了解社區(qū)的重要性。這留待以後再談。
總括而言,片首所帶出的是美國夢,乃至David Simon所說「美國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錯綜複雜的人物關(guān)係
第一集主要是讓觀眾對故事主要角色來個概覽。內(nèi)容主要是McNulty在一場官司中看到黑幫分子Barksdale家族如何透過操控證人打贏謀殺案的官司。法官Phelan在和McNulty的密談中得知Barksdale家族是近年西區(qū)(Western District)一個勢力龐大的販毒集團,而且造成了至少十宗謀殺案。然而警方卻沒有人對此作調(diào)查,他便施壓逼使警方成立專案小組。這一集中的目標(biāo)(Target)自然就是Barksdale家族。
不過警方只想速戰(zhàn)速決,對於這種大量消耗人力物力的調(diào)查顯得無心無力。
第一集的人物眾多,難以辨認(rèn),一幅階層圖正好可讓我們更有系統(tǒng)地了解角色關(guān)係以及警察和黑幫的階層結(jié)構(gòu)。
警察一方
首季第一集出現(xiàn)的警察人物關(guān)係圖
副局長
Ervin Burrell (副局長),要求Daniels盡快結(jié)案
Burrell在第一集中受到Phelan的壓力,於是要求重案組(Homicide Division)和緝毒組(Narcotics Division)各自調(diào)配人手來成立專案小組,並由隸屬緝毒組的警督(Lieutenant)Cedric Daniels主理。Burrell要求Daniels在一個月內(nèi)破案,其實是不希望此案影響自己仕途,同時減輕警局負(fù)擔(dān)。
重案組
William Rawls(重案組警長),對McNulty比了中指
重案組由警長(Major)Rawls管理,隸屬CID(刑事調(diào)查科),在上司Burrell的壓力下,逼使他調(diào)派人員調(diào)查本來可視而不見的案件,也令他對McNulty生起恨意。
Jay Landsman(重案組其中一個小隊的警司)
Jay Landsman是小隊長,他同樣只希望能盡量滿足上司的需求。在他的小隊中,既有McNulty、Bunk等出色的幹探,也有Cole這樣的庸碌之輩。
McNulty可以說是整個調(diào)查的始作俑者。身為警探,他對警局內(nèi)的官僚作風(fēng)嗤之以鼻。若不是他出色的辦案能力,他很可能老早就被炒了。
McNulty也是個勢不罷休的人。為了調(diào)查Barksdale一夥,他甚至去找FBI的好友協(xié)助,不過因為FBI辦案的重心在911後已轉(zhuǎn)向恐怖組織和政治黑金,因此無法著手調(diào)查。據(jù)說在拍攝第一集期間,雙子塔才剛倒下,當(dāng)時FBI的調(diào)查方向仍未有變,制作群卻準(zhǔn)確預(yù)言FBI的轉(zhuǎn)向。
最後,McNulty在這次拜訪中認(rèn)識了監(jiān)聽的新科技,並希望能此方式調(diào)查黑幫。
FBI向McNulty展示最新的監(jiān)聽科技
口中常叼著雪茄的Bunk也是重案組的一員,他也有著出色的辦案能力。但相對McNulty,他更為循規(guī)蹈矩,不會做出踩鋼線的行為。最多只是射殺老鼠而已。所以,他固然會努力調(diào)查案件,但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兩人的分歧在往後第五季更清??可見。
Bunk射殺老鼠的故事是David Simon在《Homicide: A Year On The Killing Streets》中抽取出來的真人真事。
緝毒組
Raymond Foerster(緝毒組警長)和Rawls一起去見副局長Burrell,兩人都不希望案件落在自己手中。
緝毒組由Raymond Foerster管理,同樣隸屬CID。跟其他管理層一樣,只因為上司要求調(diào)查,才著力成立小組。
Daniels是緝毒組的警督,年輕有為,擁有巴爾的摩大學(xué)的法律學(xué)位。他既懂得管理下屬,亦懂得妥善處理上司的指令。從副局長要求他管理調(diào)查小組中可見對他的重視。雖然都是小隊的指揮官,Daniels的職銜是Lieutenant,比重案組的Jay(職銜為Sergeant)為高。他的手下是Kima、Herc和Carver。
Kima 、Herc和Carver三人都是Daniels的手下,有著不同的性格。Kima重視情報,做事亦一絲不茍。在開首的汽車緝毒案中,主要情報便是來自Kima的線人。而可愛的Bubbles也是Kima在西區(qū)的重要線人。至於Herc和Carver,貌似是喜愛從抓人和打人中獲得快感。
黑幫一方
首季第一集的Barksdale人物關(guān)係
(待續(xù)。。。)
5 ) 該拿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電視劇
摘抄自http://www.trends.com.cn/man/favorites/life/2009-03/178012.shtml
去年3月結(jié)束的美劇《線人》(The Wire)第五季,也是這部傳奇美劇的最后一季,毫無懸念地被《時代》周刊選入了年度十佳(該雜志的資深政治評論家喬伊·克萊恩曾經(jīng)說過:《線人》沒拿過艾美獎?《線人》該拿諾貝爾文學(xué)獎!)。盡管相對整個劇集來說,這一季算不上最好的,甚至有些低于整體水準(zhǔn),但它“仍然能夠轟飛99%的電視劇集”。
HBO于2002──2008年制作并播出的劇集《線人》(The Wire),是一部在國內(nèi)被極度低估和忽略了的杰作,沒有什么字幕組愿意碰這部充滿了難認(rèn)的黑人對話和警方通話代碼的?。ㄖ挥幸粋€狂熱的網(wǎng)友在播出六年后獨立完成了第一季字幕),市售D V D的字幕更全部都是亂來(盡管中央電視臺去年曾經(jīng)引進(jìn),翻譯成《火線重案組》播放過)。在緊張刺激的《24》和《迷失》面前,這部沒有美女帥哥、看上去又悶又無聊的杰作幾乎沒能在國內(nèi)引起任何反響。
《線人》講述的是巴爾的摩警方如何通過線人、監(jiān)聽等刑偵手段懲治當(dāng)?shù)厮僚暗呢湺緢F伙。劇情看似一部普通的美式警匪劇,但黑幫亦是當(dāng)仁不讓的主角。事實上,原本簡單的善惡兩元,在政府、警局和毒販三者之間變得非常模糊。電視劇里當(dāng)然沒有說窮孩子為了養(yǎng)活十個弟弟妹妹選擇去販毒是對的,但毒販中的高層平時會去上商業(yè)管理課(不妨與那些因為自己丈人的關(guān)系才進(jìn)了警局,胡亂拿出槍來騷擾平民的混蛋警察對照起來看)。在第一季中,三個黑人少年在玩一副國際象棋,販毒點的頭頭迪安吉羅告訴自己的手下,這個棋子是王,他就好比是我的叔叔艾旺,親了一下棋子之后,他又把比作艾旺的助手史汀格,為了向手下解釋車這個棋子,他拿了街角的藏毒點來做例子。最后他指著卒說,“它們就像是士兵,隨時可能被吃掉”。他和圍在身邊那兩個第一次見到國際象棋的孩子,在此后逐一死去。
黑白兩道在戲分上的平衡也是《線人》的亮點之一,更具創(chuàng)新的,是劇中對警局與上層機構(gòu)關(guān)系的描述。美國劇評人對本劇的評價頗高,除了拿它與狄更斯的《雙城記》相提并論,稱其同樣深刻地描寫社會現(xiàn)實,又同樣最具關(guān)懷,最高的評價則是:五十年后,當(dāng)人們已經(jīng)忘記《迷失》和《24》,甚至忘記《黑道風(fēng)云》時,《線人》仍然會被反復(fù)地觀賞播放,不只是在電影學(xué)院,還在歷史學(xué)和社會學(xué)的課堂上。
每季講述一個獨立案件的《線人》(相信我,你不會覺得這樣的敘事節(jié)奏太過緩慢的),已經(jīng)關(guān)注過了毒品甚至是教育問題。在第五季里,焦點轉(zhuǎn)移到了巴爾的摩當(dāng)?shù)氐拿襟w上。當(dāng)然,如果你看過這部劇就會知道,當(dāng)它演繹一個城市的問題時,一方面它顯示出紀(jì)錄片版的真實,讓N BA球星也不禁潸然流淚,因為他就是從這樣的街區(qū)混出來的,如果沒有選擇籃球,他也許就是被打死后放在車頂上示眾的那一個。另一方面,那些問題又不光是巴爾的摩的問題。第五季里,制作方以《太陽報》為原型虛擬了一家報紙,通過展示媒體可以是多么的視而不見,深化這部劇集一貫以來的悲劇主題。此外,第五季也給那些一直驕傲地活在深深的無望中、又懷著希望活下來的警探和街頭小子們來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結(jié)局。為這部(其實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被普遍輕視了的杰作收了個漂亮的尾。在此之前,其實觀眾難免會好奇,對于這樣一部劇集,什么樣的結(jié)局才能算是合格,但看到最后,其實什么樣的結(jié)局又都無所謂了,畢竟,這就是正在發(fā)生著的世界吧。
6 ) 從《火線》看美國社會十四.結(jié)語。
《火線》斷斷續(xù)續(xù)寫了十五六篇,連寫帶抄,有大概有個三萬字了。本來打算是把五季全部寫完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實在無此精力也無此耐性??上Я耍淮蟀氲闹鹘沁€未出場,第二季中全球化背景下美國工人和工會的問題,第三第四季的教育問題、政治和競選問題,第五季的媒體和大眾文化消費問題,都沒有談到。以后如有機會,再寫點隨筆。這部劇,如果認(rèn)真計較起來,真是可以寫上一本書的。
幸好,最想表達(dá)的東西表達(dá)了出來,美國的法治問題。美國的法治,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美國憲法和憲法修正案,以及衍生出來的刑事案件偵察審理中的一系列程序,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權(quán)利、防范政府犯罪,而非打擊一般的社會性犯罪。此點不能不特別提出來。
至于整部劇,我想編劇最想說的是,美國社會中,沒有一個個人和集團能不受牽制、不受制約,完全地達(dá)成自身的目的,沒有任何人能夠贏家通吃,為所欲為。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制約與平衡”(制衡)。毒販們制約于警察和政客,警察、檢方要制約于法官和政府,政府要制約于民眾的選票和媒體。法官看起來很牛了,但審判要制約于陪審團,每到選舉,要制約于民主黨/共和黨黨團(法官選舉有的是直接普選,有的是黨派選舉)。劇中,麥克納爾蒂通過費倫法官向伯勒爾施壓,幾次挽救了瀕臨毀滅的專案組。但伯勒爾也有他的反制手段,費倫是傾向民主黨的法官,而且是接替某位退休(或離職)法官的位置而當(dāng)上法官的,所以只上任一年左右就要參加民主黨方面組織的選舉。伯勒爾通過克萊戴維斯等民主黨大佬施加影響,不讓費倫參加民主黨組織的籌款集會等活動,使費倫謀求連任的希望日趨渺茫。為挽救自己的前途,費倫最終放棄了對麥克納爾蒂的支持,導(dǎo)致專案組行動草草收場。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第五季(?)里克萊戴維斯被控貪污受賄、濫用職權(quán),案子本已鐵證如山,但戴維斯在法庭作了一番“馬丁路德金”式的演講之后,成功煽動了民眾情緒,結(jié)果陪審團宣布其無罪釋放。
劇中,感覺受到制約最少的,反而是新聞媒體。因“沙利文案”等一系列最高法院判例的保護(hù),媒體幾乎是什么都敢寫,什么都敢報。不是連費倫也說:“你絕不想得罪一個手持裝滿墨水的筆的人”(大意),指的就是記者和媒體人。如果說媒體有什么制約的話,那只有市場,在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媒體及自媒體的沖擊下,傳統(tǒng)的報刊雜志業(yè)逐漸走向沒落,有的記者和媒體人開始不擇手段、編造故事。
規(guī)則是最高的,無人能凌駕于規(guī)則之上。這里所說的規(guī)則,既有法律的規(guī)定,也包括習(xí)慣、風(fēng)俗和傳統(tǒng)觀念的制約,統(tǒng)而言之,是一種文化。規(guī)則和文化的制約,不僅美國有,中國也有。君不見,強如老M者,為了構(gòu)造他想要的理想社會,費盡九牛二虎,發(fā)動成百上千次運動,付出幾千萬上億人的生命,結(jié)果如何?一旦身死,社會重新回到它原有的軌道運行。留下來的,只是變味的傳統(tǒng)(換一種名稱的極權(quán))和一地雞毛。
任何社會,任何文明都有其傳統(tǒng)的慣性勢能,文明愈老愈大,則其慣性也愈大愈強,任何劇烈的社會變革,都不可能帶來實質(zhì)性的變化和所謂的進(jìn)步。這么說,好像很有點保守主義的味道。雖然有些觀點和保守主義近似,但鄙人并非一位保守主義者,更不懼怕或反對任何社會自然生發(fā)的創(chuàng)新和變動。我相信,雖然傳統(tǒng)有其巨大的慣性和沖力,但社會自身也有其適應(yīng)和進(jìn)化的能力,只要不被完全窒息和堵死(如朝鮮,任何社會自發(fā)的經(jīng)濟創(chuàng)新和政治創(chuàng)新的可能都被堵死,文明就停滯甚至倒退),文明自會找到其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出路。何況當(dāng)今,科技和經(jīng)濟以數(shù)十倍、上百倍的速度在發(fā)展,公共空間因新技術(shù)的出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空前地擴大,信息交流更加順暢,民眾法治意識日益增強,是以對于未來,我保持審慎的樂觀。運氣好的話,開拓出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tài),也并非沒有可能。而我們的需要做的就是,研究傳統(tǒng)、立足現(xiàn)實,鼓勵創(chuàng)新、順勢而為,遠(yuǎn)離政治、守持底線。
馮友蘭在晚年曾經(jīng)親筆書寫一副對聯(lián)用以自勉,聯(lián)曰:“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闭f得真好。
#有一種作品叫你知道它很優(yōu)秀但你真的很難集中注意力觀看 此劇編劇真的很認(rèn)真 wow 2002 在iphone出現(xiàn)以前 在很多人用打字機6過電腦前~ 演技都不用說了 竟然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MICHAEL B JORDON!? 當(dāng)時他才十五六歲啊啊啊~ 還有一些特別特別搞笑的moment 比如男主對上司說 我知道你有很多種機會搞死我 但你沒有 你本可以把我從車庫拽出來 直接在引擎蓋上開搞 但你對我一直很溫柔 上司淡淡一笑回答 是啊 我知道是你的第一次 我想讓你的第一次變得special 哈哈哈哈哈爆笑!?。∵€有一個配角在電話里說 猜猜現(xiàn)在誰是老大 哼?!(說著把電話放到襠部)聽到了嗎 現(xiàn)在是我的丁丁在跟你說話!心酸一刻是線人對警察說 dont tell her(一個受過槍傷的和他接觸過的警察)然后線人走遠(yuǎn)了就又復(fù)吸了TAT 劇里最后一句話是 its all in the game 這就是江湖
雖然有些慢熱,還真是越看越好看~不同立場的人生各自的困境,life sucks,所有人都有殘酷和柔軟,都在岔路前選擇向左還是向右,各種唏噓感嘆~看完好心塞,那誰中槍那集直接看哭~不過在黑暗中的星星雖微弱而無力,但唯獨執(zhí)著格外動人~完全理解true detective何以從此劇中尋找的靈感~
黑人英語聽力大漲
沒有美女
理想本是轟轟烈烈,現(xiàn)實只能跌跌撞撞,想完成一次摧枯拉朽般的清洗,到頭來不過是新的輪回:游戲永遠(yuǎn)存在,只是玩家更迭;真他媽黑。"-What the fuck did I do? -You happy now,bitch?"
其他電視劇請自行退散吧。
終于看完了THE WIRE全季。我一直以為史上最棒的美劇只有黑道家族,沒有之一,看來我錯了,真的很難取舍,何況還有去年開播的大西洋帝國。強烈推薦,喜歡越獄之類肥皂劇的朋友請止步。
角色比毒師,臺詞比律師,紀(jì)實比毒梟,瀟灑比螢火蟲,情懷比真探。至于故事,是文學(xué)是藝術(shù),警匪紅樓夢,巴爾的摩人間喜劇。約翰勒卡雷寫資本論,錢德勒寫金瓶梅,海明威寫水滸傳,卡夫卡寫罪與罰。這東西怎么會沒看過,"F*k me,you happy bitch?"。TOP ONE,神奇。
鏡頭用的蠢蠢的 不過真是一片風(fēng)生水起雞凍人心
It's all in the game, yo
“你他媽毒品都能算的清楚,教科書上的題目怎么就不會算呢?” “算錯了,他們會搞死你?!?/p>
扛過前兩集,你就能獲得一張巴爾第摩西區(qū)的綠卡
一部沒有配樂、花哨剪輯、美女、胡亂粉飾人生的現(xiàn)實好劇,但暫時沒看出來神。
多角色多線索多元素多角度,角色主導(dǎo)線索,元素決定角度。被力捧的寫實主義其實倒并不算我關(guān)注的重點,但問題在,正是這種劇組所堅持的寫實主義,才完善了整體相對獨特的推進(jìn),以及線索收束的不易預(yù)測。角色豐滿角度詳盡臺詞夠味細(xì)節(jié)精良,HBO一貫的好制作。
名不虛傳,補課值得??催@種陰暗的劇,除了深入揭批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同情理解功夫熊貓小碗熊,就是讓人覺得周遭多大破事簡直就跟兒童樂園一般。絕對正能量。
唯一肯定的是,把時間推后五十年,當(dāng)人們已經(jīng)忘記《迷失》,《24》,《越獄》等電視劇時,《線人》仍然會被反復(fù)地觀賞播放,不只是在電影學(xué)院,還在歷史學(xué)和社會學(xué)的課堂上
一部優(yōu)秀得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美劇,對于其他的美劇來說相當(dāng)?shù)呐c眾不同,不刺激,沒有快節(jié)奏,也沒有高概念,冷靜、克制,緩緩地繪制出一副社會的浮世雕,觀看的過程就像是在真實存在的地獄中漫步。
看了這片兒我忽然聽懂 JayZ 那首 99 problems 在唱什么了。
好看好看,反腐打黑的社會寫真拍出武俠小說的氣息。沒有一個人物臉譜化,個個活生生。
對這片子已經(jīng)無話可贊了,編劇制片是現(xiàn)世莎士比亞,作品是現(xiàn)代美國社會浮世繪。拿《the wire》和現(xiàn)在流行的美劇一比,立馬覺得那些太小兒科了。搞不懂,為什么《紙牌屋》能活,《the wire》卻那么小眾,難道是因為太貼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