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沒有誰能溫暖誰,除非緊緊依偎
片頭是一個女孩在地震之后的廢墟里念著一段獨白:“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總而言之,我都知曉。健康的臉色和蒼白的臉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曉;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jié),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是的,世間的東西也許我們都知曉,卻獨獨不能真正知曉自身。
我們應(yīng)當(dāng)如何給自己定位?
影片背景建立在東日本大地震后的無秩序現(xiàn)象上,人們處于混亂迷茫的狀態(tài),所以影片中不時出現(xiàn)受虐女人、無所事事的混混、神經(jīng)質(zhì)的犯人、公交車上的極端青年。災(zāi)后重建不僅僅意味著城市設(shè)施的重建,也包括社會人崩壞后脆弱心靈的重建。
作為男女主角的茶沢景子與住田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然而茶沢卻崇拜住田,認為他是天才,住田像看怪物一樣看茶沢,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庸才。他們是不合群的邊緣人,他們被當(dāng)做“不應(yīng)該存在的存在”,家庭暴力讓兩個孩子的性格變得古怪孤僻,并且沒有同齡人愿意跟他們一起玩。除非他們兩人相互依偎相互取暖。
住田被父親一次一次質(zhì)問,為什么當(dāng)初沒有溺死?母親拋棄他跟別人私奔,而茶沢的父母總是逼她,對她說,絞刑架做好了你就去死吧。以至于,兩個孩子不得不懷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應(yīng)該存在,懷疑自己是社會的敗類。住田不止一次想要殺死父親,對他來說,父親的存在只會帶給他災(zāi)難。他要替父親還債,要受父親的辱罵和踢打,要被父親質(zhì)問為什么活著。終于,他一怒之下殺死了父親。
泥濘的道路,荒蕪的場景,下雨的夜晚,廝打之后渾身的污泥,這些意象讓父親的死顯得荒誕而合理。面對父親的死,他有一瞬間不知所措,只是拼命地將父親的尸體拖到一片空地里,挖一個坑將尸體掩埋。然后茫然地坐在屋門口的凳子上。他雖然想要殺死父親,但父親真的被殺死后,又并沒覺得輕松。他覺得自己果然是罪惡的化身,不應(yīng)該存在的存在。
電視里播放著白天與他交談過的殺人犯。于是他崩潰,黑化,一聲釋放性的吼叫,充斥著自己的憤怒和迷茫。鏡頭切換至次日白晝,他從河水里出來,用各種顏料涂滿全身,對著錄音機說:
“今天是五月七日,附贈人生的第一天,我沒有自首也沒有自殺,看來我比自己料想的要卑劣得多,反正也是賤命一條我想有效的利用一次,哪怕只有一次,為社會做出貢獻?!?
住田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壓抑和無助,越是極端越是證明他渴望被拯救。他在活下去與自殺之間幾度徘徊,最終沒有按下手槍扳機的勇氣,活著的人往往比死者背負的東西更加沉重,于是他只好自暴自棄,打著為民除害的幌子,將匕首裝在口袋里尋找他以為的社會渣蟲。
導(dǎo)演運用這種災(zāi)后的無秩序崩壞現(xiàn)象來警醒世人,關(guān)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讓觀眾在看到這種可想見的崩潰混亂混亂的社會后能夠反思自己的過錯,給自己一個明確定位,重塑自己的心靈,至少不因自己的崩潰來摧殘下一代。園子溫導(dǎo)演對原著的背景設(shè)定改動,將這種警示效果做得更足更有噱頭更高明,且不談電影與原著的情節(jié)區(qū)別和人物設(shè)定,單看警示目的便知其是成功的。況且,文學(xué)作品與電影本身就有不同方式的表現(xiàn)技巧,不必要計較故事設(shè)定和情節(jié)刪改,而應(yīng)關(guān)注兩者之間是否有著同樣的“神”。
只是重鑄自身需要相互扶持,需要相互溫暖。若社會溫暖,那便不會再存在崩潰的社會體制,也不會再存在扭曲的人格。
故事最后是開放性的美好結(jié)局,住田被茶沢說服,決定第二天去自首,也在這之前的一晚訴說著彼此對未來的美好設(shè)想。兩個人說著,一邊哭一邊笑,那種溫情而悲傷的場面不禁讓人嘆息,青少年的心智并未發(fā)育成熟,還存在諸多可能性,存在尚未泯滅的人性,所以,有新生在,希望就在。就像最后兩個主角向著前方奔跑著吶喊著“加油”一樣,一切都再會有新生。
2013年3月21日
ps:一直想寫這部電影的影評,一直沒機會。今天有機會寫了,但是覺得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有沒有表達出來。還需努力。
2 ) 心靈的旅程
一直很奇怪,像日本這樣充滿病態(tài)的國家,為什么總是能拍出人心底的溫暖,這部電影依然讓人看的淚眼婆娑,一開始那一段廢墟的震撼自然不言而喻,人性是不分國界的,覺得也許這會是一部經(jīng)過災(zāi)難的叛逆少年是怎樣成長的故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那么幼稚的電影,從電影開始住田的桀驁不馴,不接受任何人的好意,到最后和茶澤奔跑在路上一聲聲聲嘶力竭叫喊著住田加油,這部電影的每一絲細節(jié)都充滿著深刻隱喻。
1.在電影12分鐘的時候,住田第一次被混蛋老爸痛毆的時候,他其實是個內(nèi)心善良溫柔的孩子,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點不吝嗇自己所能所做的,而且從嘴角的微笑,能看出他的快樂,然后父親的出現(xiàn),父親的暴行,讓他對某些人的生命產(chǎn)生了疑問,不是所有人都配有資格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當(dāng)然他過激的表達,也傷害了地震中失去一切的人。
2.看來混蛋的爸爸不會那么簡單的消失,晚上他又如約而至,并且告訴了我們一個可怕的事實,在他的心里沒有一點點愧疚或是父親的自覺,而是無情的闡述自己是怎么討厭這個兒子,沒有他就好了,沒有他就好了,他死掉的話自己就有保險金了,他死掉的話自己就會有更好的生活,對于我來說,這是心靈的觸動,這樣的話對于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傷害比肉體的傷害要沉重1000,10000倍。
3.這部電影的絕望在于不僅僅是有個混蛋的父親,而且還有個放蕩的母親,從在和住客一起裝潢的時候母親的表情就知道這人不會是個省油的燈,果然,最后沒有讓大家失望,大白天領(lǐng)來自己的姘頭,并且很快遺棄自己的兒子去私奔,還大方的丟了幾千日圓,還付上了親筆簽名的加油,她會非常開心的丟掉了這個拖油瓶,重投別的男人懷抱,用欣喜若狂來形容不知道合不合適,也許我們更期望她是被迫的,更希望她會有很多不舍,但是從每次混蛋爸爸來的時候她的逃避,對于住田的毫不關(guān)心,我們可以說這只能是期望。即使是這樣他還是一直在維護自己的母親。而且這次拋棄,就在住田為住客找尋洗澡的筒以后,可以說溫柔的孩子,再一次被抹殺。
4.悲慘的少年即將要練成,之后被黑社會的毆打,他在被怎么毆打也依然是在隱忍,他對于這群壞人的不屑,他知道他的行為會招來更重的暴揍,但是他依然不畏懼,一個少年的勇氣叛逆被刻畫的凌厲精致,這次夜野叔站了出來,雖然只是多了個人被毆,但是其中有一點是在住田被第一拳的時候夜野說門牙沒掉吧,門牙好貴的,到后面的區(qū)區(qū)600萬,可以說當(dāng)人和錢在做對比的時候,錢是多么的不值一提。PS:揍人的場面很暴力,卻不過。
5.電影57分鐘的時候以為事情開始朝好的方向發(fā)展的時候,混蛋父親再一次出現(xiàn)(黑社會居然沒把他搞死,天理不容啊)再一次對住田進行了一次暴揍,住田終于想要反抗拿起了石塊,面對父親的質(zhì)問被束縛的他最后還是放下了石塊,他不能成為他嘴里的人渣,雖然口口聲聲說著他死了就好了死了就好了,但畢竟是父親,他可以不仁我不能不義啊。可是這不知死活的人晚上在沒有喝酒的情況下依然不停的說,你沒有就好了,我要的是保險金一類的話,如果喝酒的時候可以說是醉話,但是這時候才知道,這混蛋一點點內(nèi)疚都沒有,最后住田拿起了石塊,砸死了自己的父親,他是全然釋放自己,只想讓他去死,沒有一點點束縛,他變成了自己最痛恨的人,暴力的怪物。期間所有住客都目睹了這一切,卻沒有做任何行動,懦弱的待在自己的小帳篷里,冷眼旁觀,誰都幫不了他。至此完成轉(zhuǎn)變,后面住田自暴自棄,把自己逼到了死路,,那個稱呼他為知音的殺人狂給他指明了道路,讓他變成了以暴制暴的人,在大街上不斷尋找人渣。滿臉油彩的他,絲毫不顧忌的馬路上嘶吼,從此時的瘋狂到最后的救贖,其實他一直被自己逼的看不見自己所擁有的,那些住客都是真心在為他開心為他傷心為他痛苦為他執(zhí)著為他改變,無奈自己都太懦弱,這里著重刻畫了夜野這個角色,他為了幫住田還債去偷去搶去殺人,在2000萬里只拿走600萬,他寧愿自己的黑換來住田的白,他跟黑幫老大說,因為我們只是過去,只是歷史,而他是未來,為了未來可以放棄一切!
茶澤的經(jīng)歷其實和住田是多么的相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但是她卻有自己的理想(和住田一輩子)而且為了理想不斷的努力,其實這對孩子讓人真的很傷心,一開始互刪耳光,茶澤每一次被住田的不屑傷害的難以承受的時候就撿取一塊石子,住田在這段感情的前面一直都是接受者,被施以者,卻一直不知好歹,最后117分鐘住田終于說了謝謝你,茶澤。第一次高潮。這也是一部小清新純愛片。 最后高潮住田扔掉了手槍走回岸上伴隨著憾動人心的交響樂,他們一直在喊著住田加油,導(dǎo)演也在吶喊著日本加油。
還有很多細節(jié),因為字數(shù)原因和我自身的文筆水平就不在去說了,包括老師的話,日本作為被援助國,為自己感到不恥,要自己自強不息,被搶劫的希特勒,每一個人的每一段夢境,住田見到的那些壞蛋,其實都各有隱喻,黑幫的老大,那把手槍,最后的懸念和茶澤扔掉的石頭都值得回味,這真的是部很棒的電影,雖然邏輯上找夜野去合伙偷竊,然后被干掉的帥哥小偷,這有點不可思議以外,覺得沒有缺點,5星推薦~
3 ) 庸才觀後感
看了數(shù)部園子溫執(zhí)導(dǎo)電影, 《庸才》的血液濃度最低。
311大災(zāi)難擊潰日本人的自尊心, 人與自然相對無言, 人的生命不能在天災(zāi)、海潚蹂躪下保障, 縱使日本人習(xí)慣地震的威脅環(huán)境生活, 當(dāng)?shù)卣?、機構(gòu)撫心自問盡心盡力構(gòu)造的堅固鋼鐵水泥是可以確保國民生命財產(chǎn)的保障設(shè)施。民眾早已熟習(xí)地震應(yīng)變, 可以在震動時伏下雙手保護頭部, 減少受傷。然而, 日本經(jīng)歷史上最嚴重的災(zāi)難, 上蒼搗毀了民族自以為可以的保命法門, 人難勝天, 大部分日本人在災(zāi)難後不爆發(fā)暴動, 不搶劫超級市場, 嚴格遵守排隊數(shù)小時輪候公共交通工具規(guī)則, 以及懷有感恩的心領(lǐng)取善心人煮的咖哩飯, 情操可嘉, 亦是日本人不自亂陣腳, 向世人顯示天災(zāi)不能消滅人性, 特別在天災(zāi)下散發(fā)的濃烈自潔自信光芒。
調(diào)子灰暗的電影開端, 尋常市民在瓦礫呆然木立, 少年佑一在洗衣機裡拿了手槍, 在劫後餘生的廢墟對準太陽穴轟了一槍, 了結(jié)青春生命, 他驚醒, 這是惡夢, 年青人對前景不抱盼望, 是他潛意識的厭世態(tài)度。在佑一湖泊旁邊搭帳篷暫居的老頭在礫石中的反應(yīng)與自尋短見的少年大有差異, 他滿頭白髮, 哀哭切齒, 大聲吶喊, 晚年經(jīng)歷天變, 喪失家園, 淪落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他在城市廢堆悲傷凝視四周, 原本是給老人安居樂業(yè)的傢具, 現(xiàn)在是不明以狀的碎塊破件, 他沒有了斷殘生的念頭, 再怎麼苦的日子還是要過的, 他往後過的是潦倒生活, 大家在電視畫面看到的災(zāi)民遭浩劫奪走親人居所的悲慟沒有發(fā)生, 情緒平靜, 日本人實在是冷靜得可怕; 圓子溫描述老人反應(yīng), 那種歷經(jīng)半生辛勞, 晚年天災(zāi)橫禍的不能安享是不理種族膚色, 是人該有的情緒反應(yīng)。導(dǎo)演真實呈現(xiàn)人性, 是一盤冷水倒落同胞腦袋清醒看破萬物萬象、天災(zāi)人禍的淡然。
一個同是在佑一物業(yè)湖泊搭篷暫居的前家園主人看著大水淹沒的大半房舍茫然, 中年人的起居飲食住所基本所需是遠望不能重返的家園, 白髮老頭和中年人是天涯淪落人。然而, 老人看到了希望 ― 一個以湖水賴以為生的佑一, 他不關(guān)心大災(zāi)難, 父親拳頭是問兒子要錢揮霍的絕情, 毆打摧毀了兒子的自尊, 令他恨惡現(xiàn)今因為傳統(tǒng)父權(quán)高漲, 做兒子的要慘受掌摑毒打的不還手冤屈, 造成他國家有難的事不關(guān)己, 以及不打理家族生意的放棄態(tài)度, 有心做又怎樣? 惡父還不是強搶放在抽屜賺來的租金。 暗戀少東主的同班女同學(xué)景子也是雙親加害的下一代, 她家境不俗, 母親卻粉飾絞刑架, 把自縊刑具漆上鮮紅色, 並掛上節(jié)慶燈泡, 彷如給親屬來賓參與的聖誕節(jié)目, 動機不明, 女兒可以做的是躲在睡房唸法國詩抵抗佈置刑房飲泣的母親。父親自以為用拳頭在骨肉身上謀利; 母親不明就裡的把送女兒往斷頭臺, 子女不能違逆, 日本父母不忍偷生會同兒女同到枉死城, 子女沒有選擇自己命運權(quán)利, 他們用絕情投射在他人身上辦法找出路, 景子在班房遇見認為可以贈予花稱號(日語發(fā)音Hana), 亦是特別的男同窗佑一, 相信是男子的憂鬱和不滿現(xiàn)況的氣質(zhì), 她找到了和自己有同樣心懷糾結(jié)心事的同好, 格外留神傾慕, 她十分興奮, 不住的纏著他, 迫他玩五音節(jié)遊戲時輸了給發(fā)起人景子, 她不客氣的出力拍打輸家, 用的力道是卯足全身氣力, 加上大笑, 她是把家裡凝聚的死亡氛圍(記起哪個美麗的死刑室嗎?), 藉著音節(jié)、大叫、大笑, 拍打宣洩同樣是難抒之痛的對象佑一, 她曠課, 只身走到佑一店舖幫忙, 她設(shè)計宣傳單張, 在櫃臺笑臉迎人的收取租金, 力圖恢復(fù)單戀對象士氣, 租舢舨的顧客日漸增多, 生意略有起色, 年青人用心思勤奮的回復(fù)原貌是新一代抗衡父親暴力及母親要女兒赴死的橫蠻。然而, 佑一爸爸的呼喝要錢及拳腳破碎了翻身的少年夢, 劃艇的情侶調(diào)笑聲靜寂了, 照在湖水的金黃色轉(zhuǎn)淡, 大雨狂灑, 雨水積聚輻射塵落下覆蓋大都會, 物質(zhì)有如病毒的感染市民, 導(dǎo)演早期電影《自殺俱樂部》黑澤刑警在列車掃視下班後打旽的職員, 經(jīng)過一天賣力工作, 離開工作場所在長途列車小睡一會養(yǎng)神十分普遍, 刑警納悶乘客是否秘密自殺組織成員? 抑或是策劃陰謀的幕後主腦? 就算不是, 他們可能涉及其他兇案, 人心多變, 每天遇到不起眼的人可能暗藏殺機。
核子爐美其名是供應(yīng)城市能源, 背後是一旦因為地震撕裂設(shè)施, 散播的有害物質(zhì)會毒害人體, 吞噬人的良知, 所以《庸才》的日本百姓經(jīng)劫難後擴大心裡惡魔, 年輕人覺得國家不是安全島國, 不知何時併發(fā)的幅射病癥不能饒恕政府首相及核電廠主管再三的鞠躬致歉。安坐列車車廂的青年不會讓座面前孕婦, 他伸出的刀子扎入她身旁的老婦人; 大叫反問[我是誰?]的男人持刀揮斬街頭演唱會的主音及聽眾, 天災(zāi)、人禍, 癌癥大大折磨經(jīng)不起歷練的年輕人, 要他們在公眾場所及交通工具狂性大發(fā), 持器行兇。
老頭眼光準確, 肯認罪悔改的佑一是孺子可教, 佑一景子在廢堆奔跑, 女子大喊加油, 男子一心一意的奔跑, 汗水淚水滴下土壤, 不再逃避, 滋生光明之花。
Patrick Chan寫於2011年11月13日
4 ) 電影和漫畫原著的一些差別
按:只說兩者的差別,不評改編的得失。
>>電影以2011年福島海嘯和核泄為背景,但漫畫原著創(chuàng)作于2001-2002年,原本故事里住田并沒在船居收留一群災(zāi)民,只是到了故事后半段才收留了一個流浪漢,結(jié)果這個流浪漢強奸了茶沢,但這段情節(jié)在電影里卻刪了。
>>夜野正造在原著里是住田的同學(xué),而在電影里變成被住田收留的受海嘯影響破產(chǎn)的老社長。他和慣偷男合伙盜竊并意外殺人,被害者在原著里是個無辜的角子機店老板,而在電影里是個罪有應(yīng)得的黑幫分子、殺人犯。這個改動使夜野的行為部分地“正當(dāng)化”了。
>>原著里慣偷男是殺人后過了一段時期,因怕夜野暴露身份連累自己,才萌生滅口的念頭,他騙夜野返回埋尸地,但夜野僥幸逃脫,并用替住田還債后剩下的錢雇傭黑幫分子驅(qū)逐了慣偷男。而在電影里慣偷男在埋尸時就對夜野動了殺機,這個改動是為了縮減情節(jié)。
>>原著里沒有交待茶沢的家庭背景,她就是個性格有點怪的普通女生,而電影給她加了一對變態(tài)的父母,似乎是為了解釋她心理和性格的怪異和迷戀住田的原因。
>>原著里夢想當(dāng)漫畫家的赤田兄弟、住田臉上被黑幫劃的刀疤和出外打工的經(jīng)歷,以及他讓初學(xué)紋身無處練習(xí)的同事用自己身體練習(xí)等情節(jié),在電影里都刪了。住田的紋身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漫畫封面和插圖,其實是一個象征:他對自己身體和痛苦的輕視和無所謂。而電影里的住田沒有了這個紋身。不過把一部長篇漫畫改成兩小時的電影,刪減情節(jié)也是必須的。
>>住田每次惹茶沢生氣后茶沢就往口袋里攢一塊黑石頭,以及茶沢念的那些詩句,都是電影增添的內(nèi)容,漫畫原著沒有這種“文藝氣息”。
>>原著里全部的絕望都是住田精神方面的、內(nèi)在的,可以從他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和日本文化傳統(tǒng)方面尋找他的性格成因。而電影里增加了極其震撼的自然災(zāi)害背景,這些外在的絕望因素原著里沒有。電影似乎希望在日本普遍而畸形的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與艱難的自然條件之間尋找精神層面的共鳴,但因此大幅度地簡化了住田這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內(nèi)容:尤其是他的性格成因與日本文化的淵源,他裁定自己是“庸才”的心理防御機制和貶抑個性的日本文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應(yīng)該說,電影里的住田遠比原著里的容易理解,而電影里反復(fù)表現(xiàn)的自然災(zāi)害也遠比原著里完全由住田的個人因素造成的災(zāi)難更易打動更多觀眾。
>>最能表明電影里和原著里的住田不是同一人的一幕是:住田的媽媽跟男人跑了后,電影里的住田大吵大鬧發(fā)脾氣,而原著里的住田只是冷冷地露出厭惡的表情。電影里的住田會傷心,證明他仍對生活懷有希望;而原著里的住田早已覺悟了自己人生的無望,他的意識主動否決了所有希望,以此規(guī)避因無法避免的落空而招致的痛苦。
>>漫畫原著的結(jié)尾和北野武的《花火》相仿,都是在被警察逮捕前的一刻自殺:住田在茶沢熟睡后獨自走出船居,拿到那把手槍,然后畫面一黑,一聲槍響——古谷實沒有畫出住田自殺身亡的畫面,但根據(jù)整個故事刻畫出的他的性格和他最后所處的境況,幾乎可以確定他吞槍自殺了。而電影的結(jié)尾好像是茶沢在湖邊喊了一陣,住田就活著跑出來了?我忘記電影最后茶沢有沒把住田殺父的事情告訴警察,在原著里這是促成他提前自殺的外因。
我以前寫的漫畫原著評論: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167933/ 5 ) 從電影《庸才》淺談“無差別殺人”。
“我們的罪孽頑固,我們的后悔無力;我們想讓我們的懺悔獲得厚報,
我們快活地走回泥濘的小道,
以為廉價的眼淚會洗盡一切污跡。”
_《惡之花》波德萊爾
“我們到底誰才是庸才?”
這部片子兩級分化略微嚴重,討厭的人可能討厭的是片子從頭到尾讓人喘不過來氣的“喪系”,一部不園導(dǎo)的園導(dǎo),又很金基德很古谷實(原作)也很寺山修司,真正意義的虛無主義者的狂歡,直接點燃我想作為一個cult電影編導(dǎo)的幻想。滿目瘡痍的災(zāi)難背景下更深層的絕望,兩個破碎的原生家庭的父母都期待著自己的孩子可以早點死去,甚至毀滅了男女主渴望“平凡”一生的夢想。
影片中后期提到了“無差別殺人”問題,無差別殺人的意思就是某些極端分子為了報復(fù)社會而上街隨機挑選目標(biāo)殺害,犯罪學(xué)者認為,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多是年輕人,大多內(nèi)心孤獨,和他人缺少溝通,一旦在情感或工作方面遭遇重大挫折,便會出現(xiàn)作案沖動。片中男主也一樣,但是當(dāng)喪念爆發(fā)后殺害了惡毒的父親后,將各種顏料涂抹在臉上還抱著殺壞人的念頭想發(fā)泄欲望帶刀四處亂走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男主馬上也要走上這條路時在公車上遇到另一起屠戮就屬于無差別殺人事件,間接激發(fā)了男主重新蘇醒的英雄主義,阻止了心中即將墮落的惡魔,成為了一個救人者。
在2008年6月,日本東京秋葉原發(fā)生兇案。一個叫加藤智大的男子,開車沖進行人專用道。撞倒、碾壓多名行人后,又下車用匕首攻擊無辜的路人。這就是無差別殺人的起源,甚至前一陣在奧運會期間,在行駛中的開往新宿的快速急性列車中,有一位不明男子,拿著尖刀對陌生乘客,展開了無差別砍殺事件。
包括前一陣“杭州敲門殺人事件”的傳言,在高犯罪率的國家,屢見不鮮,推理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交換殺人”詭計,這種詭計還很講究殺人動機,殺人目標(biāo),但是無差別殺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動機、沒有目標(biāo)、不從中收益、強烈的報復(fù)社會傾向。犯罪兇手一旦脫逃,便很難找到。”犯罪地區(qū)很容易發(fā)生“群體性恐慌”,讓各路公安陷入倒懸之急。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也經(jīng)??梢钥吹剑热缜耙魂嚤鸬呐_灣犯罪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以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來拉開序幕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再說下最近的藤本樹老師的短篇漫畫《lookback》與京都縱火案。
圖片是藤本樹的這段,漫迷很容易就看出來這部分劇情的原案矛頭直指“京都動畫縱火案”的犯人青葉真司,而青葉真司對待自己犯下的罪行也只是用“他們抄襲了我的小說。”來做殺人動機,而漫畫中的犯人也用此當(dāng)做籍口,直接殺害了一個未來的漫畫之星。然而經(jīng)過警方調(diào)查,青葉真司從未發(fā)表過任何小說,而他的童年性格也與《庸才》中的男主角類似,家庭破碎導(dǎo)致性格扭曲。
回來再談《庸才》,電影里寫了無差別殺人,但是用一個性格更為扭曲的男主的實際行動來強烈的否定了這種行為,而不是加入到這個極端組織當(dāng)中?!白咧瓢桑≌l也改變不了我的未來!我永遠不會成為像你們一樣的人渣!我會成為優(yōu)秀的人!”
在男主還錢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蕓蕓眾生怪相直接把電影藝術(shù)推向了超現(xiàn)實主義的隊列之中。
最后鏡頭轉(zhuǎn)向男女主沒有目標(biāo)的奔跑,bgm響起。
“去自首吧,去贖罪,然后做你想做的事情可以嗎?但首先要拯救自己??!”
“加油!為了平凡,也要活下去。”
6 ) 成年人與未成年人
幸或不幸,是和大逃殺一起看的,然后得出一個想法:
日本人怎么就老在那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打轉(zhuǎn)轉(zhuǎn),就繞不出這個圈子么?估計他們是受老美屁護時間長了,有軾父,軾母或者其他什么情結(jié)了,哈哈
經(jīng)歷過核爆,經(jīng)歷過大地震,小日本也不容易!夠他們反省的,天災(zāi)易躲,人禍難防??!這話搬中國怎么樣?
中國人自大慣了,不太可能進行什么反思什么的,那玩藝太玄乎,不如實用點的犬儒,逍遙之類的“和其光,同其塵”的好。
-------------------------
我覺得叫好的是最后一段男女主角兩個未成年人的對話,好象成長就意味著要接受那些價值觀之類的東西,可你拒絕,那又算什么呢?不過最后男主角還是接受了所謂的成長吧,所謂價值觀吧,然后就去自首了。那還加什么油啊,是我病還是你病??!
或許是看了《菊花與刀》的緣故吧,不自覺會用這種社會學(xué)方法來看電影,這也夠累的!
政治是骯臟的這一點沒什么新鮮的,不過就算如此,還有一句話是沒有人能逃離政治。因此,也就是說,必須在骯臟中生活。接受骯臟的價值觀,并不一定就能活下來,不過至少免去了自殺的苦惱。
多年在美國庇護下的日本,其國民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就算脫離這個庇護又怎么樣呢?面對一個骯臟的世界,你必須要學(xué)會生存與戰(zhàn)斗。成年人或許對未成年人嚴厲一些,甚至可以象住田的爸爸一樣瀟灑地說,我真的不需要你,聽到這樣的話的孩子有幾個沒有怨恨之心呢?經(jīng)歷那么多苦難,已經(jīng)害怕這個世界的殘酷與冷漠了吧。
不管是急于成長還是不得不成長的未成年人們,BR法都是強加于你的,沒有例外,想要逃脫,你以為憑玩電腦的小聰明與持槍亂掃的狂暴就可以了嗎?外表冷酷內(nèi)心溫暖的北野武啊!是厭倦了??!
既痛恨于不被需要,又害怕失去成年人庇護的世界將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兇殘與冷漠,恐怕這才是日本人的情結(jié)吧。
園子溫的“命題作文”。早期的癔癥狂躁,中期的荒誕幽默,現(xiàn)階段的極端人格與色情暴力。三個時期皆有,借古谷實漫畫的殼與東日本大地震之機,回顧反思影像詩的道路。對形式美無抵抗力,步步擊碎人心。我們需要童話世界里的粉色城堡,也需要精神病人的冰冷刺骨,園子溫幫我們圓夢,望威尼斯柏林好運。
你看著這世界滿目蒼夷滿眼絕望,可是你拒絕不了別人愛你,生活未曾絕望。實現(xiàn)一個不平凡的夢想:平凡的活下去
大地震面前園子溫也從善了
加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之后,為影片賦予了新意,為此幾個配角也與原作做了修改。不過,新意未必是好的,尤其是結(jié)尾的變化,未免有些太應(yīng)景了。仍延續(xù)很多園子溫元素,重疊畫外音,晃動與不安、家庭關(guān)系等。說到遺憾,竟然沒有慣用的很黃很暴力。
多年過去窪冢洋介還是那么標(biāo)準的菜。
在園子溫的電影中真的是很難看到希望的存在。正因為導(dǎo)演是園子溫,很難去打五星。原聲方面,希區(qū)柯克之后有兩個人讓我拜服,一個是與胖子同源的諾蘭,另一個是園子溫。這部的原聲真是.....!!!!!!!!!!
口味變淡了嘛園子溫,我好喜歡兩人互扇耳光的橋段。結(jié)尾不喜歡,不過也沒辦法,既然引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也只好加入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色彩,園子溫也不敢在國民痛苦上表演黃賭毒的重口味戲份。兩個小孩都表現(xiàn)不錯,看好。
以為他死了。他卻突然走出來說,去警署吧。有女人等的男人不會死。
蒼蠅落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一切我都知曉,除了自身之外。
還是很厲害的,很爛的勵志的立意被石頭和詩句組織起來,獲得了一種形式上的美感。然后這部電影一半的愉悅在于看到所有的老面孔(其實之后一直想起這部片子,終于在161015重看,感覺是スルメ神片,果然老了;殺人變救人是對出租車司機的致敬對吧;后面二階堂哭著說教的特寫用得和愛的曝光的滿島光一樣)
園子溫這廝絕對是戈達爾腦殘粉
T T
在大地震和孩子面前,就連園子溫都變得光明且溫情起來,相信無論過去發(fā)生了什么,孩子永遠都是未來的希望。這個殘酷且具象征性的命題,像篇命題作文,結(jié)局在道德和價值觀上有先入為主的必然,即使邊緣、犯罪、絕望和弒父等一貫的情節(jié)和一貫的風(fēng)格細節(jié)都在。園子溫變了,值得鼓勵。★★★☆
1、看過最好的一部園子溫。2、洼冢洋介還是那么帥。3、二階堂富美怎么那么像宮崎葵。
從覺得染谷將太根本就是液化版楊臣剛到完全接受他的好看(過)并且會停下來仔細截他睫毛長長的側(cè)臉,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菅田將暉,菅田將暉可能需要十年吧。
憑弒父這一段長鏡頭,完全可以給四星。奔潰后往臉上涂油彩這一段,會想起戈達爾《狂人皮埃洛》,陳英雄的《三輪車夫》。二階堂富美這女娃真漂亮,有些宮崎葵的感覺,可以期待。
幾巴掌打出感情來
《庸才》的拍攝,或許稱得上是世界上對重大事件反應(yīng)最迅速的電影生產(chǎn)過程。3月11日,9級大地震沉重打擊了日本,隨之而來的福島核電站泄漏威脅讓全世界晝夜難眠。也在那時,圓子溫剛剛改編完這個劇本,他決定嘗試著加上這場特大國難以作為新的故事背景,于是住田佑一和搭建帳篷的鄰居被賦予了災(zāi)難生還者
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偠灾?,我都知曉。
開篇是我的type,為了開篇幾乎都要打五星了,中間部分有點“庸才”了。男女主角的氣質(zhì)好像小一號的綾野剛和宮崎葵,表現(xiàn)都超齡的精彩,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