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珍瑪·包法利在電影的一開場就已經(jīng)死掉了。 那珍瑪為什么會死呢? 電影以珍瑪?shù)泥従玉R丁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珍瑪?shù)娜松詈箅A段。
馬丁曾經(jīng)做了12年的學(xué)術(shù)型編輯,7年前繼承了家鄉(xiāng)諾曼底的面包房。他從16歲時就對小說《包法利夫人》著迷,而福樓拜就是在諾曼底完成了他的這部杰作。 有一天,一對來自倫敦的包法利夫婦住進了他家隔壁的房子。妻子珍瑪·包法利像《包法利夫人》里的艾瑪(艾瑪?shù)脑鸈mma,珍瑪?shù)脑鸊emma,相差一個G)一樣性感迷人,丈夫查理·包法利就像《包法利夫人》中的查理·包法利一樣平庸溫吞。 深諳小說《包法利夫人》的馬丁的內(nèi)心深處的一潭死水,被撩人的珍瑪攪動得波瀾起伏,他迷戀上了珍瑪。馬丁相信,這不是巧合。這一定不是巧合。于是,這個想入非非的,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男主,開始每天觀察珍瑪。。。然后,他發(fā)現(xiàn),珍瑪竟然真的像《包法利夫人》里的艾瑪一樣出軌了。。。
《新包法利夫人》還是一個女人偷情的故事,畢竟觀眾喜歡嘛! 但這不是福樓拜式的現(xiàn)實主義的偷情故事。導(dǎo)演植入了馬丁這個角色,使得這個這個當(dāng)代的偷情故事帶有了現(xiàn)代主義的荒誕色彩。 這個故事的格局很小,就是一個多管閑事的鄰里齟齪。觀眾通過馬丁的眼睛,看珍瑪偷情。同時,觀眾又是在看“馬丁看珍瑪偷情”。兩種視角之間的交錯,形成了一種視角的錯位,使故事豐滿起來,也使觀眾的觀影體驗充滿愉悅。我們通過馬丁的視角,得到了偷窺的快感;同時,我們又以全知視角,審視著馬丁和他性感的鄰居。
當(dāng)馬丁發(fā)現(xiàn)珍瑪真的出軌了,他將珍瑪和她的出軌對象布列西尼想象成《包法利夫人》里的艾瑪和魯?shù)婪?。而且他相信,這個布列西尼跟魯?shù)婪蛞粯?,是個感情騙子,睡了珍瑪后,一定會拋棄珍瑪?shù)模缓笳洮敃虼硕詺ⅰ? 馬丁不能得到這個性感的女人,于是朝著反向發(fā)展,他就像福樓拜期望的讀者一樣,成為道德的衛(wèi)道士。他要阻止二人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于是,他模仿《包法利夫人》里的魯?shù)婪虻淖龇ǎ圆剂形髂岬拿纸o珍瑪寫了一封分手信:因為我想盡快逃離,以避免再次見你的欲望。珍瑪,忘了我吧。我們?yōu)槭裁匆嘧R,你為什么要如此美麗。永別了,永別了。 事實上,作為觀眾,從全知視角來看,我們知道,珍瑪和艾瑪并不是同一個人,她們也不會因為都叫“包法利夫人”而擁有的相同的命運。 但是馬丁卻固執(zhí)地認為珍瑪將重蹈艾瑪?shù)母厕H。于是,珍瑪?shù)墓适潞桶數(shù)墓适轮g的錯位,又形成了一種敘事上的張力:珍瑪明明不是艾瑪,馬丁卻一定要把珍瑪當(dāng)做艾瑪。這種張力使得故事越來越荒誕,也越來越有趣。我覺得有趣正是國產(chǎn)電影所缺失的。 國產(chǎn)電影的故事常常既大而無當(dāng)又了無樂趣。很多導(dǎo)演仿佛帶著一種沉重的使命感,一定要代表觀眾書寫時代,拍攝史詩,哪怕是一個女大學(xué)生墮胎的故事,也要影射出一個時代的青春。矮馬!無聊不無聊?
既然馬丁一定要把珍瑪當(dāng)做艾瑪,那這個偷情的女人不死不行啊。故事的結(jié)尾,男人們一起,將珍瑪搞死了。。。額,不是你想的那樣搞死。。。 電影中是這樣的:對珍瑪不聽勸阻感到絕望的馬丁,送了一大塊面包給珍瑪;珍瑪曾經(jīng)的倫敦老情人,想重續(xù)舊情,來找她;珍瑪決定不再偷情,要跟查理·包法利好好過;查理收到妻子的道歉,打車回諾曼底。
然后。。。珍瑪吃了馬丁的面包,噎住了,倫敦老情人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不明真相的查理正好回家看到這個很污的場面,兩個男人打成一團,珍瑪就這樣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被一塊面包活活噎死了。。。 偷情的女人必須死嗎(我真的不是標題黨)? 答案是必須死! 電影中的偽道德衛(wèi)士馬丁阻止珍瑪偷情的計劃失敗了,但導(dǎo)演還是將珍瑪置于了必死之地,而且讓她死得荒誕又好笑。 福樓拜希望《包法利夫人》是警世的,讓那些不安份的女性以艾瑪?shù)乃劳鰹殍b。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包法利夫人》,“這本小說,含有一種明顯的教訓(xùn),如果母親不允許她的女兒讀,我想,丈夫拿給他們的夫人讀,總該不壞吧?!边@是直男的視角。 那法國當(dāng)代導(dǎo)演安妮·芳婷為什么要讓珍瑪死呢?作為女性,她對《包法利夫人》的改編恰好與福樓拜針鋒相對。陷入愛情的女人何罪之有?她像是在詰問福樓拜。難道不是男人們,結(jié)束了艾瑪和珍瑪們的美麗人生嗎?她將批判的矛頭對準了這群虛偽的男人們:無論是丈夫查理、情人布列西尼、倫敦老情人,還是馬丁,沒有一個人真正關(guān)心珍瑪,真正在乎珍瑪?shù)膬?nèi)心世界。 這是女性的悲劇,更是男人的悲哀。作為男性觀眾,看到最后,有一種被當(dāng)頭棒喝的感覺:女性不可辜負,何況還是那么sexy的!O(∩_∩)O~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將名著改編成電影,是為了讓名著更有當(dāng)代性,而不僅僅像我們常干的那樣僅僅是解構(gòu)和惡搞,不是嗎?
總有人在你耳邊說,生活不是小說,不要給自己加戲。果真如此嗎?
懷揣過作家夢的Martin接管面包店開始揉面,就把身邊生活揉成了小說,沉迷在窺視者(甚至毋寧說“作者”)的驚險角色里。妻兒都對他的入戲頗有嘲諷,直到鄰居包法利夫人的偷情故事一步步沿著小說的軌跡發(fā)展,最終以女主戲劇性的死亡結(jié)尾。在這圍觀者的一家,兒子故意編造說新搬來的鄰居叫安娜?卡列尼娜時,Martin驚坐起身,母親也吸了一口冷氣。
前半段的電影語言非常干凈,像女主的衣裙永遠散發(fā)著迷蒙性感又雋永清新的氣息。小伙子布列西尼的城堡也十分平靜,丈夫出差時他們幽會,一切好像發(fā)生的自然而然。實則是導(dǎo)演援用Martin的眼睛,將一個簡單故事講述得有曲有折,頗富況味。相比之下,后半段利用種種誤解巧構(gòu)戲劇沖突,藝術(shù)品“失竊”- 偷情暴露- 情人間的人為誤解- 前男友走進事件中心- 眾人“合力”的意外死亡,這些接續(xù)發(fā)生的事件,把一長段慢慢鋪敘的詩意劇情迅速推向波瀾,徹底滿足觀眾對戲碼的渴求。在這樣張弛有度的敘事節(jié)奏里,又始終穿插著導(dǎo)演欲說還休、照前拂后的小招式,讓整個故事講得像一場花樣滑冰,在優(yōu)雅的背景音樂中不疾不徐地前進。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拍戲者自然要巧妙編排,生活中也是處處心機。習(xí)慣了戲碼和套路的普通人,最難忘的除了女主性感脫俗的美,恐怕就是Martin望向女主時的眼神了吧。那眼神里有驚奇和欲望,有未卜先知的忐忑,也有超越庸常生活的竊喜。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家人說:“你猜他們姓什么?包法利!” 那一刻掩飾不住嘴角的小小興奮,儼然不更事的少年。即便在《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 2012)中,F(xiàn)abrice Luchini大叔詮釋的偷窺主題也未有這一層大巧若拙的意味。畢竟從某個維度來看,Martin不僅僅是偷窺者和先知者,還是全部劇情的作者——是他的迷思牽動整個故事推進,帶領(lǐng)觀眾完成了一場藝術(shù)想象。可那眼神筆直清澈、幾類童真,又讓我們懷疑:到底藝術(shù)是使人心變得更復(fù)雜,還是更單純?
年初看完《包法利夫人》,心里堵了一股子不爽的情緒,一直找不到一個出口發(fā)泄……直到看到這片子……真是有一種報復(fù)性的快感! 個人不喜歡福樓拜的筆觸,很討厭《包法利夫人》。干脆點說,我覺得福氏壓根不懂女人。女人或許虛榮,或許浮夸,或許無知,或許眼高手低……但女人絕不是弱者。 誠如本篇女主所述,我對過去(感情生活和情人)從未后悔……我也絕不可能因為一點債務(wù)就自殺……你可以說新包法利夫人如此灑脫強悍是得益于時代的進步,女權(quán)的擴張,畢竟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女權(quán)發(fā)源地——法國的故事。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女性原生力量。從古至今,女性都不缺這股力量。 本篇套了《包法利夫人》的殼,實際和原著的內(nèi)核大相徑庭…… 女主就是豐腴版的卡拉?布呂尼,五官更為嫵媚,風(fēng)情得恰到好處。她浪漫有才華,但蝸居法國鄉(xiāng)村,收入有限……不安分,愛上過渣男,忽視又丑又平庸的丈夫,與古堡美男偷情,又拒絕不了渣前任的誘惑……一直默默關(guān)注她暗戀她的鄰居大叔是福樓拜死忠粉,他一直害怕美女鄰居走包法利夫人的老路子。然而,結(jié)局卻很令人意外——女主是多情,但她愛過的男人,其實也都愛(過)她……女主是死了,卻是在拒絕前任糾纏的時候被大叔送的面包給噎死的…… 故事挺黑色幽默。更搞笑的是最末,大叔家的中二熊孩子跑回來騙他:隔壁又搬來一戶俄國人,女主美艷不可方物,名字還叫卡列尼娜……大叔被震撼到了,他一定是覺得隔壁破茅屋充滿了神秘力量,在那里,又一場凄婉的愛情悲劇即將上演……于是乎,他趕緊套上大衣,跑去和新鄰居打招呼了…… 確實有法國喜劇內(nèi)味兒了……
從16歲開始就迷戀福樓拜小說《包法利夫人》又非常自以為是的面包師在暮年時遇到了好像是從書中走出來的新包法利夫人,這難道不是命運機緣巧合的饋贈嗎?
影片故事情節(jié)的設(shè)計非常幽默又極巧妙,腹黑得來可以說是四兩撥千金,安妮.芳婷真是個聰明的女人。
不管是原著中那個依附于男人,一旦失去了愛情就失去自我乃至生命的脆弱包法利夫人,還是影片中這個有自己一技之長,有生存能力,身心皆自由,雖然會在激情中迷失但是能夠把握自己人生的新包法利夫人,不同情況不同年代的她們卻都走不出同樣的困境,這個困境叫做- 男性的凝視。
新包法利夫人最后死在了身邊幾個男人的手里,雖然是一連串巧合造就的意外,但是仍然逃不出原著中那樣的因果宿命感,即使她非常自信的告訴馬丁她和包法利夫人不一樣,她是堅強的,她是自由的,可是最后她還是死在了這些男人的手里,當(dāng)馬丁得知死因的那個時刻空中突然出現(xiàn)了煙花,好像在慶賀和應(yīng)和馬丁的腦洞意念的成功,同樣的神來之筆還有墓園里幾個男人羅生門一般的對白,每個人都說是自己的過失,可是沒有一個人真的為死去的杰瑪傷心。
有一點印象深刻的是片中英國人對于法國的向往和崇拜以及法國人對于英國人的不屑與鄙視,真是令人叫絕,剛看了《美國騙局》中美國人對于英國人的向往與崇拜對于這個點真是發(fā)人深省,杰瑪夫婦就是憑著對法國鄉(xiāng)村浪漫生活的向往而來,可是新鮮勁很快過去,鄉(xiāng)村生活的乏味和艱辛甚至比以往更多,所以馬丁說當(dāng)?shù)厝艘钟舭Y極多他們甚至需要藥物或者蘋果酒來麻醉自己,這也揭示了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樣需要面臨困難的。
福樓拜曾說過《包法利夫人》是對迷失在欲望中的女性的一種警示,的確對于那個年代來說,需要依附男人生存的女性,卻又不安于室,不管是對于物欲還是情欲都有著飛蛾撲火一般的執(zhí)念,后果是非常危險的,可是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女性能夠自強自立的年代,女人們卻還是逃不出男性的凝視,無法走出這個謎一般的困境真的讓人深思。
不管是包法利夫人還是安娜.卡列尼娜,她們都是男性眼中最愛的那種女人,天真、美貌、高貴、性感、相信愛情、明明坐擁一卻,卻偏偏會為了激情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男人們渴望擁有這樣的女人這樣的愛情,可是真到了來真的,需要割舍一些東西的時候他們卻又慫了,他們無法像包法利夫人或者安娜.卡列尼娜那樣不顧一切,飛蛾撲火,他們最終只是用清醒冷靜的旁觀者的視角敘述描寫了這樣的悲劇故事和悲劇里迷失在欲望中的美麗女主角,云淡風(fēng)輕的就像墓園里幾個男人的對白那樣。
妙的是結(jié)尾時又搬來了新鄰居,似乎看透一切的那個被馬丁視為愚蠢至極的兒子騙他說女鄰居的名字叫安娜.卡列尼娜!伴隨著漫天白雪和俄羅斯音樂的響起,馬丁一邊在心里激動的感激命運再次巧合的降臨一邊如信徒般迎了出去。
中年男人馬丁七年前回到了諾曼底鄉(xiāng)間,這里是他的家鄉(xiāng),曾經(jīng)也是福樓拜寫就《包法利夫人》的地方。馬丁從年少就一直醉心文學(xué),對《包法利夫人》情有獨鐘。這里的生活簡單平靜,卻太過一成不變、風(fēng)平浪靜。
夏日里,對面閑置多年的老房子搬來了新鄰居,一對倫敦來的夫婦。巧的是,這對姓包法利的夫妻,名字竟叫做查理和珍瑪。妻子 Gemma Bovery 和包法利夫人 Emma Bovary 不僅名字差不多,也同樣年輕漂亮、性感迷人,連丈夫查理都是同樣的木訥溫順。新婚不久的查理和珍瑪離開熱鬧繁華的都市,來到安靜的鄉(xiāng)間,因為在這樣的小村莊,生活是件被重視的事情,兩人希望在這里構(gòu)筑新的家庭生活。
珍瑪舉手投足間的嬌媚令馬丁深深著迷,馬丁覺得她就是包法利夫人愛瑪,注定與愛瑪有著相似的性情和命運。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馬丁密切留意觀察著珍瑪?shù)囊慌e一動。珍瑪起初被法國的氣候風(fēng)情、美食美酒和鄉(xiāng)間的曼妙風(fēng)光吸引,不時散步 ,四處探索。沒多久卻覺得寂寞冷清,也無法適應(yīng)年久失修的居所,懷念起倫敦的生活。來到鄉(xiāng)間別墅準備司法考試的鄰居俊朗熱情,落寞的珍瑪跟他越走越近。馬丁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擔(dān)憂珍瑪正在走向與愛瑪相同的道路,暗自決定要為珍瑪做點事情。
年輕的情人回了巴黎,丈夫離開了家,突然孑然一身的珍瑪惹上了官非,欠下了債務(wù),不久又與婚前的舊情人不期而遇,陷入了糾纏麻煩。這些都讓馬丁更加確信珍瑪終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毀滅,就如愛瑪一般。馬丁盡了自己的努力,想要拯救她,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珍瑪還是死了,并非砒霜中毒,是在混亂中突發(fā)的一個微小卻致命的意外,但與馬丁的“善舉”不無關(guān)系。
活潑率真的珍瑪確實如同愛瑪,更如同眾多年輕女子一樣,憧憬醉人的愛情,厭棄平淡乏味,一心追求浪漫,無力拒絕誘惑。但和愛瑪不同時代的珍瑪獨立自由,有能力讓自己快樂,并不把幸福寄望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和不可靠的他人。離開了懦弱自私的情人,珍瑪看清了現(xiàn)實,意識到了錯誤,察覺丈夫查理才是真正愛惜包容自己的人,弄清楚了希望的生活,也得到了丈夫的原諒。她本可以擁有真正的幸福,不必成為愛瑪。
真正重蹈愛瑪覆轍的,是自以為是的馬丁。事業(yè)不順的他和妻兒從城市回到家鄉(xiāng),繼承了父親的面包店,希望找到平靜與安詳。但對于真正平靜安詳?shù)纳?,馬丁并不為所動,一味躲在文字的背后,感受不到現(xiàn)實。明察秋毫的妻子一直對她理解包容;口中愚蠢無知的兒子其實一早看穿了他。家人和現(xiàn)實生活對他而言,是乏味而隔絕的,唯有文學(xué)中虛幻的世界令他心醉神迷。就像愛瑪無視周遭美妙的田野山林,向往著浮華的城市;對丈夫深沉的愛意視若無睹,沉醉在情愛小說的幻像中不能自撥,任性地追逐著虛無飄渺的愛情。
珍瑪?shù)某霈F(xiàn)猶如一個出口,讓馬丁的想象得以釋放到現(xiàn)實中。她成為了他的愛瑪,柔弱嬌美、我見猶憐,在愛情中受苦,等待被救贖?;煜讼胂蠛同F(xiàn)實的馬丁最終弄巧反拙;拋卻幻想,拒絕了誘惑,準備好迎接新生活的珍瑪卻一命嗚呼。
悲痛遺憾過后,馬丁的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六個月后的一個冬日,對面的屋子又有了新的主人,這次是一位身材高挑、眉目深邃,藍眼睛、白皮膚的女士。被兒子整蠱卻渾然不覺的馬丁,此時滿心滿眼都是《安娜·卡列尼娜》。
電影《新包法利夫人》是這樣一個因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引發(fā)的荒誕悲喜劇。法式幽默,不動聲色的犀利。意外的誤會巧合,戲劇地構(gòu)成了尖刻的反諷。
忠厚老實、樂于助人、人畜無害的好好先生,心懷善意,卻做了愚蠢多余的事情,給旁人造成了麻煩困擾,甚至間接導(dǎo)致了惡果。又能如何去責(zé)罰他呢?現(xiàn)實中也從來不乏荒誕矛盾。我們不也是被主觀經(jīng)驗困囿在自身空間里,狹隘而傲慢。被有限的認知和飄忽的想象掣肘,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外界以及他人的內(nèi)心?對于犯過的錯,又是否能真正意識到?
閱讀無疑能帶來無窮樂趣,但閱讀本身并不能提高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不能結(jié)合現(xiàn)實,將閱讀的樂趣引深到思考中去,還是辜負了杰出的文藝作品,低估了它的價值和意義。
影片展現(xiàn)的法國鄉(xiāng)村風(fēng)情幽美浪漫,和身穿碎花連衣裙,外搭針織開衫,手捧鮮花漫步在樹林中的珍瑪一樣舒服迷人。讓觀者得以窺見福樓拜筆下如詩如畫的田園風(fēng)光、小村鎮(zhèn)的人情風(fēng)貌、里昂宏偉壯闊的大教堂……。那些愛瑪曾經(jīng)穿梭、逗留、生活過的地方,就如她的故事,歷久彌新、引人遐思。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法國鄉(xiāng)村寂寞文藝老頭根據(jù)自己對美麗少婦的瞎想,而胡亂參與他人生活的故事。影片中老頭幻想女主撩她拍的挺好玩的。老頭帶女主去面包房揉面團拍得挺經(jīng)典,還有蜜蜂飛進女主裙子,老爺子給女主吸蜂毒。以及女主身材真好。偷情時那款性感內(nèi)衣不錯,有類似的款我也會考慮買一套。這部片子挺輕松,我覺得我想記住的點就這些。
4.5 重看,非常喜歡。結(jié)構(gòu)劇作表演都精準無誤,嘲諷與悲傷之間的平衡拿捏得十分細膩。當(dāng)文學(xué)與生活不可避免地重合,旁觀者在害怕現(xiàn)實被文字束縛走向悲劇的同時卻又忍不住滿懷熱情投身“創(chuàng)作”。luchini果然已入化境,愛慕欲望憐惜鄙夷好奇感傷,所有復(fù)雜情緒只要一個眼神。結(jié)尾三人快速羅生門妙極了。
法國電影還真一如既往地飄忽著自己純情可愛的風(fēng)格,本想說劇情沒什么好再說了,馬丁憧憬珍瑪?shù)囊暯钦缥覀冏x包法利夫人,她一步一步重復(fù)著和包法利一樣的道路最后走向死亡,結(jié)果導(dǎo)演卻在這里給這個平凡的女人和情節(jié)來了一個大轉(zhuǎn)折,煙花適時地給所有原著迷和馬丁一個耳刮子,不過還好,她被所有人愛著
海姆立克法唯一缺陷。
陷入名著無法自拔春心萌動的大酥為拯救真愛反害死真愛!真心繞口~
居然被噎死了??
[FrenchFilmFestival] 4 好好笑好好看!拿文學(xué)指涉開玩笑實在太開心啦!結(jié)尾反轉(zhuǎn)和被兒子耍了一把簡直神來之筆呢看的好開心!
片名是《鄰居腦補太強會害死人》literally
非常有趣的電影 對面鄰家少婦順應(yīng)老頭子的想象步了包法利夫人的后塵
除了女主角漂亮,其他沒有亮點啊,英法兩國的人相互看法還是挺好玩的
法布萊斯·魯奇尼 Fabrice Luchini如今就是那種帶點古怪癖好同時極具萌翻氣質(zhì)老大叔的代言人!這片沒有他這個角色設(shè)置以及他的表演得多乏味。
期待《新安娜·卡列尼娜》,哈哈哈
荒誕法國風(fēng)情
6.8/10
有福樓拜原著作為依托,《登堂入室》的吉爾曼老師終于實現(xiàn)了對他人生活的一場入侵。小資產(chǎn)階級田園生活之下是文學(xué)與現(xiàn)實的角力,最后一腳的踩空荒謬而有趣,結(jié)尾算是get到了悲劇如何一秒切喜劇~~~
唉,作家們想入非非的破壞欲啊……
好吧,到最后覺得算是一出喜劇了,雖然類型里沒有這么寫。面包師是文學(xué)中毒者啊,這么喜歡名字聯(lián)想。
包法利夫人改編電影真愛獎
嗶哩嗶哩有人誤用米婭同名新片的美麗海報,于是我陰差陽錯就順勢看了本片。最后一塊面包【防劇透,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出現(xiàn)充分表明這是個披著文學(xué)外衣的逗比喜劇,法布萊斯的參演絕壁是編導(dǎo)看完登堂入室后的惡趣味發(fā)作,兩者沒啥實質(zhì)關(guān)系卻又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也是觀看本片的莫名樂趣之一。
電影戲諷文學(xué),故事也正如女主角杰瑪對小說的評價一樣,“沒什么發(fā)生,但還算有趣”。
那兩只汪可以提名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