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果你感覺熱,你就跳??!
如果你感覺熱,你就跳?。?br> 為什么不跳呢?這樣的堅持是不會勝利的。
田納西?威廉斯的這出戲劇讓我想到《雷雨》。它們有著相似的暴風雨,在同一個屋檐下,一群血脈相連的人彼此糾纏,怨憤不休。
風暴的中心都是一個年輕美麗,陷于危險情欲邊緣的女人。她們都要得到一個愛的男人,卻選擇了身處虛偽空洞的大家庭中一個不堪重負的對象。這些男人集中了整個家庭的危機,包括巨大的財富和巨大的冷酷。唯獨缺少的是父輩的巨大力量。連一個小家庭都承擔不了。
人物被過去的行動牽扯,內(nèi)心糾結(jié)一個冷漠怨毒的核。不能解開。在沉沉的黑洞里,它吸取灰塵、泥漿、傷害、謊言。它層層包裹,纏得人舉步維艱。只好任它沉睡,在寂靜里啃噬。然而這樣寂靜的吞噬依然一觸即發(fā)。遇到強烈的風暴,巨大的碰撞,有的毀滅、有的新生、有的再度沉寂。
每一次電閃雷鳴都是生命的洗禮。繁漪也許走得太遠了,再無力轉(zhuǎn)身。麥祺又復(fù)活了,生命透出一絲光線。她的丈夫布雷克說,這里的謊言再不能影響我們。但愿這個從死灰里復(fù)燃的信念能夠堅持長久,能夠照亮那張仰望的臉,那個懷揣無限期盼的女人。
只是,女人,你的巨大能量為什么一定要獻給愛情呢?是什么驅(qū)使你孜孜不倦地自投羅網(wǎng)。一定是內(nèi)心焚毀的激情使得你們像那些撲火的飛蛾。
我真懷疑,那些飛蛾是不是盲的。它看不到更廣大的天空嗎?
我開始討厭這種盲目的激情。它們太多不被珍惜,變得廉價。讓人痛惜這個性別的軟弱。
讓男人去做這些事吧!他們總是熱血沸騰,他們總能安然脫險,他們有堅強的鎧甲。
如果一定要去愛,用你明亮清透的雙眼去愛吧!用你冰霜凝結(jié)的內(nèi)核去愛吧!不要掀動你的眉毛,不要打翻你的茶蓋。讓那些不值得的和得不到的都見鬼去吧!
2 ) 用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 不是更好?
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昨天是我值班,因為我沒有女朋友和老婆,所以今天還是我值班。
原本只覺得伊麗莎白泰勒一個人撐起了《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現(xiàn)在想來,當時一個人在無人的教室里看完這部電影,覺得男主角真是帥的徹底,古典的美,羅馬角斗士的氣質(zhì),混合在他臉上像湖面上吹過的吻。
美好難得,所以容易遺忘,倒是更加大眾的美麗現(xiàn)在還掛在雜志內(nèi)頁里發(fā)揮著商業(yè)價值。
英雄白頭并不可怕,喬治克魯尼53歲結(jié)婚的時候,樣貌和20年前操起老本行在《老友記》里扮演的醫(yī)生并無什么差別,結(jié)婚后第三年就生了一對龍鳳胎,誰說長得好看的男人不好用的?那是狐貍勸退人的把戲而已。同樣的,保羅紐曼哪怕是上了年紀,外貌竟然依舊迷人,好看的DNA真是連皺紋都好看。
Paul Newman,要不是昨天突然想起伊麗莎白泰勒,接著想到《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再想到這部電影里還有一位男主的話,我可能不會想到這個男演員。情人節(jié)的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學(xué)時候一個人看的《欲望號街車》和《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均出自同一位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而他,長這樣。
編劇出生于同性戀身份不被接受的上世紀中葉,一直在劇本中設(shè)計隱晦的同性戀情節(jié)用以保護自己和反映社會。這也可以理解,當完全異性戀化的劇本改編電影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編劇卻一直對這部電影不滿意的原因。要知道,開場前導(dǎo)演演員對這部電影可是信心滿滿,最后奧斯卡開獎卻是7提0中,不得不說連伊麗莎白都感到沮喪,要知道她當時可是放下家中的三個孩子,在喪偶的陰影下出色完成了女主角的表演。不過之后的《騙中騙》則很好扳回了一城。
保羅紐曼不同于一出場一身肌肉撐開白色汗衫的馬龍白蘭度,后者時常無法控制自己,后半生不斷毀滅自己,保羅紐曼則自持而內(nèi)斂,但是《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又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咆哮又歇斯底里的過氣男運動員,電影雖然把男主角與原作中的同性戀情結(jié)完全閹割,但是留給觀眾的想象空間還是很大的。
片中的絕對主角很難講是伊麗莎白還是紐曼,他們兩個之間的對手戲貫穿片子始終,伊麗莎白26歲曼妙的身姿搭配34歲的保羅紐曼,兩者之間看不出年齡差距。紐曼始終低著下巴,以讀不懂的眼神表演男主角復(fù)雜矛盾的內(nèi)心,一個人在體育場跨欄跑步,夜色浸透他的衣服,夏日的盛情卻從畫面里氤氳而出,他身上滲透出了那股熱氣。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不止伊麗莎白一個,而完全不知所措的又豈止是一只貓。
保羅紐曼早已去世,但他留給后人的財富卻是巨大的,不管是他一生都在堅持的慈善事業(yè),還是他留給好萊塢的膠卷,他都稱得上是完美的情人節(jié)情人。
謝謝這位男演員今天的陪伴。
3 ) 偉大的作品
原本是沖著伊麗莎白泰勒的性感去看的電影,結(jié)果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完美的家庭群戲影片,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演繹的精湛,完美。1958年就已經(jīng)能詮釋如此復(fù)雜的群戲,之后60多年里很多類似的影片,包括去年的《八月。奧色治郡》都是承接這部偉大影片的衣缽啊。年輕的保羅紐曼太帥了,年輕的伊麗莎白泰勒更加性感迷人。一個夜晚的時間迸發(fā)出來的無比強大戲劇沖突,讓每個家庭成員間的矛盾,隱私暴露無遺。最終卻輕描淡寫間挽救了一切,治愈了一切。大巧不工,大音希聲的境界,就是如此吧。好萊塢黃金年代的影星真的不是現(xiàn)在的好萊塢明星所能比擬的,頂禮膜拜吧。。。
4 )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與《朱門巧婦》
在好友的推薦下看過由泰勒和紐曼主演的電影《Cat on a Hot Tin Roof》(港譯名為《朱門巧婦》),有些感想記下。
影片改編自田納西·威廉斯創(chuàng)作的同名戲劇,原作講述充斥虛偽與謊言的南方大種植園主家庭的悲劇。一家之主“大阿爹”身患癌癥不久于世,兩個兒子分別攜妻子趕來參加他的生日聚會。長子古柏夫婦一心想謀得巨額家產(chǎn);而父親偏愛的弟弟布里克卻因身陷同性戀的自我懷疑而酗酒成性,雖生猶死。
電影在劇情設(shè)置上對原作有兩處重要改編,一是關(guān)于布里克酗酒的原因,二是在紐約演出本的基礎(chǔ)上更強調(diào)布里克與父親、與自己和解的“完滿結(jié)局”。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為田納西·威廉斯在《欲望號街車》后贏得第二個普利策獎,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部改編電影也榮獲1959年包括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電影金球獎及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shù)學(xué)院獎在內(nèi)的11項提名,亦可為經(jīng)典之作。
(一)“欺騙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喝酒是一條出路,死亡是另一條出路?!?/p>
先忍不住說說男女主演這對“璧人兒”。泰勒那雙紫羅蘭色眼睛的美自不必多言,有趣的是,導(dǎo)演理查德·布魯克斯在看到保羅·紐曼湛藍憂郁的眼睛之后,就決定拍一部彩色電影,因此這部影片也成為了首部改編自田納西·威廉姆斯作品的彩色電影。電影中伊麗莎白·泰勒表現(xiàn)固然不俗,但就表演來說,飾演布里克一角的保羅·紐曼則更加對味、令人贊嘆。
開頭布里克與瑪吉對話,瑪吉滔滔不絕一整段,他只是輕輕一推,將其最后一句略作重復(fù),再在后頭添個問號。她不住聲地說,他不停地喝?,敿唤锌骸澳愕纳裆敲蠢涞?、那么冷淡,冷淡得叫人妒忌。”一個是客客氣氣地冷漠、慢悠悠的超然,一個是尖利的高調(diào)門、不得閑地撲趕,對比將兩人之間關(guān)系表現(xiàn)得尬而妙,不過,這種組合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劇作并不會簡單止步于此。
在原作劇本的舞臺提示中,每到有關(guān)布里克的段落,威廉斯必要強調(diào):下面這場戲應(yīng)當全神貫注地演出,以強調(diào)此人物塑造上的重要性和難度。個人認為,保羅·紐曼的表現(xiàn)讓人驚喜。布里克出場時,陽臺上照進來的日光盡管還有些熱氣,但已經(jīng)逐漸黯淡,在他身上只余淺淺一抹。那雙淺藍色的眼睛總是溫文有禮卻冷漠無神,而在這份優(yōu)雅背后,當布里克與瑪吉劇烈爭執(zhí)時,或是在僅有自己的“安全獨處”中,又或是在試圖真正敞開自己的談話中,他就會將隱藏在內(nèi)心的情感爆發(fā)出來。這些都讓人想到一眾美國南方文學(xué)中“痛苦的少爺”形象。他們心中曾有追求,但火光慢慢熄滅了,他們便“拒絕長大”、憎惡虛偽和謊言、聲稱尋求精神之父,但又永遠不肯面對真相。更諷刺而悲哀的是,他們最嗤之以鼻的“那個社會”,實際早已在他們心中打下了沒有辦法抹去的烙印。
內(nèi)心深處強烈的不安寧使布里克極度渴求一種平衡。于是,影片里便有了這個一手持酒杯,一手拄拐杖,搖搖晃晃的形象。電影結(jié)尾處強加一場地下室內(nèi)情感流露,將側(cè)重點由“同性戀愛”和“社會道德”之間的矛盾轉(zhuǎn)移至探討小家庭中的愛和信任。看來導(dǎo)演似乎有意對某些話題回避不談,并想為主人公的困境尋找自己的解決方案:布里克怒砸地下室中父母從歐洲購置的無用奢侈品以及自己過去在橄欖球隊曾有的輝煌和記憶,并最后決定同父親和解。個人并不覺得這改動是很好的處理,不過在堆滿大型雕塑的逼仄空間內(nèi)喊出“you can not buy love”的紐曼,著實投入得讓人痛其所痛,不由得暗提一口氣。釋放和吶喊固然動人,但我以為,真正見表演功力的,則是如何在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和折磨之上掩覆表面的超然,蘊而不露、言猶未盡。關(guān)于過往事件所謂的“真相”,似乎永遠不得而知,而我們卻可以通過布里克“言語中對此事的講述”和“無意中流露出的感情”之間的不協(xié)調(diào)來感受其變動、掙扎的內(nèi)心世界。
布里克不愛瑪格麗特,為什么要娶她?他對同伴斯基普究竟是怎樣的感情?芝加哥與南方之星的比分暗示了什么?為何他明明渴求父親的愛卻又總是對他冷嘲熱諷?斯基普選擇自殺,而布里克則欲借助酒精換取腦內(nèi)片刻的安寧——實際自然是自欺欺人。他的痛苦和矛盾,不僅僅來源于社會,更來源于內(nèi)心,換句話說,他的悲劇不是戰(zhàn)敗,而是認輸。
(二)“呆在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的勝利到底是什么,我真想知道,我琢磨,大概是一個勁地呆在屋頂上,能呆多久就呆多久吧?!?/p>
這正是瑪格麗特這一角色的魅力所在。比起一手持酒杯,一手拄拐杖,“神色冷淡得叫人妒忌”的布里克,瑪格麗特所要的,并不是如何在精神危機之中尋找平衡和安寧。講話連珠炮似的她更像是個意志堅定的行動派,這是典型的強者思維——她自私,自私得坦蕩漂亮,她不避諱談及出身過往,又懂得適時忍耐并孤注一擲拋出王牌(“我可以悄沒聲地說話,只要不是叫我完全閉上嘴就行了”)。而在劇本稿一第三幕結(jié)尾我們又看到,是瑪格麗特最終搶過布里克手中的拐棍并一把扔出窗外,她回身宣布:你輸了。
似乎毫不費力便可看出——瑪格麗特與大阿爹互相欣賞(不過并不是瑪吉在開頭所說大阿爹覬覦她年輕美貌,而恰恰是看到她內(nèi)在特質(zhì)的可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二人都“不脫本色”,電影結(jié)尾大阿爹看她的眼神里充滿這種欣賞,他不會不知道瑪吉的孕是假的,但是依舊說:“This girl has life in her body.”?!發(fā)ife”,既可以說是大阿爹作為一家之主對懷疑聲音的警告和一錘定音,更可以看做是他對這只熱鐵皮屋頂上小貓旺盛不屈的生命力的贊許。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只有瑪格麗特,才是講出“只有痛才感到自己活著”的大阿爹“棉花王國”的真正合格繼承人。
一直記得劇本里有個很有趣的細節(jié):瑪格麗特到鏡前扮鬼臉,盯著鏡子里道:“你是誰?”說罷稍微拱起身子,換副尖嗓門回答:“我是貓,瑪吉!”
(三)這出戲劇所求的,不是一個精神崩潰之人內(nèi)心世界謎團的解答,而是一群人生活狀態(tài)的實質(zhì),也就是說,危機、焦慮、崩潰都是共同的,有人以虛偽奉迎掩飾,有人靠麻痹自欺對抗,有人表現(xiàn)為病癥,有人是歇斯底里地叫喊。在孩子們無休止的吵鬧聲中,在黑奴隸低緩的歌聲中,在席滾南方莊園的暴雨中,這些復(fù)雜的、模糊的、難以捕捉卻又無比強烈的情感就像天上大塊的積雨云一樣相互摩擦、放電。謊言與真相的交織,誠如瑪吉所說,都那樣難看。
戲劇的妙處在于,一開始為我們展現(xiàn)出的是一個結(jié)果——劇中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愿去揭開原因,而事實上,也正像是我們不能真正將“熱鐵皮屋頂”是什么、“貓”是誰、為什么是“貓”一一給出絕對明確的答案一樣,即使是布里克和大阿爹破除所有掩飾紛紛對自己內(nèi)心作以解剖,也顯然并不能探明所有現(xiàn)狀出現(xiàn)的根源,更不消說找到所謂解決方案了。
原劇本中田納西威廉斯以家庭中諸端矛盾展開,個人認為在他自己的內(nèi)心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換句話來說,誰能有呢?)但是這也正是《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最吸引我的地方——一派混沌、無物之陣。因此,任何試圖“解決問題”的改編其實都必然是將問題給簡化了。
5 ) 朱門巧婦
富有的密西西比種植園主人“大老爹”正準備慶祝他的六十五歲生日,他的兩個兒子庫珀和布雷克各自帶著媳婦前往參加生日聚會。然而“大老爹”并不知道的是,自己身患癌癥將不久于人世。大兒子庫珀身為律師并管理著大筆產(chǎn)業(yè),他與妻子梅已經(jīng)生了幾個孩子,急切地希望繼承父親的百萬財產(chǎn)。相較于哥哥生活的完美幸福,曾為足球明星的布雷克卻是整日沉溺在酒精中無法自拔。自從一年前他的老友自殺,他便拒絕與賢妻瑪同房,原因就是他懷疑瑪姬與老友有染。對一切失去信心的布雷克開始質(zhì)疑生活的意義。
6 ) 《Cat on a Hot Tin Roof》:維護傳統(tǒng)家庭關(guān)系的舞臺劇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在1958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并獲6項奧斯卡提名。與對《欲望號街車》電影版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田納西·威廉斯本人很討厭電影《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當時威廉斯中意的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爽約,威廉斯看完電影《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之后生氣地說:“這部電影讓電影工業(yè)倒退了50年?;丶野?!”有評論指出,這是因為影片沒有將原作中男主角的同志氣質(zhì)表現(xiàn)出來。不過有了伊麗莎白·泰勒和保羅·紐曼兩位巨星加盟,該片是當年米高美最賣座的電影,一部分也是因為當時泰勒和第四任丈夫艾迪·費希爾的緋聞鬧到最盛也有助于它的關(guān)注。慶幸的是票房不僅大賣,還為保羅·紐曼和伊麗莎白·泰勒帶來奧斯卡男女表演獎項上的提名。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描述出身貧寒的南部地主身患重病不久于世,他的兩個性格相反的兒子布雷克和古柏帶著媳婦參加他六十五歲的生日聚會。古柏是一位律師并管理大筆產(chǎn)業(yè);弟弟布雷克卻因為自己誤會老友致使他自殺身亡,并怪其妻與摯友有染,不與其同房,成為大嫂的笑柄并無法接管產(chǎn)業(yè)。其實布雷克也不想繼承產(chǎn)業(yè),因為他覺得世上一切都很虛偽,但經(jīng)過妻子瑪姬的激勵以及伯父的開導(dǎo),他才開始了解生活的意義,因而全家最終各得其所。故事聚焦于一個六口之家的莊園聚會:一對垂垂老矣的父母,貪財?shù)拇髢鹤雍痛髢合?,以及保羅·紐曼和伊麗莎白·泰勒飾演的,關(guān)系緊張的二兒子和二兒媳。六個主要角色,以對話為主的情節(jié),從尷尬詭異的相聚到比較完滿的結(jié)尾,這一變化配合道德的探究、人性的陰暗,絲毫沒有一般娛樂片的媚俗和劇情類電影的沉悶,也是1958年的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電影,簡單得像是用兩三天時間趕出來騙錢的室內(nèi)劇。電影開始,就有一股讓人作嘔的庸俗氣息。兩個女人,一個男人,為爭奪他們那身患絕癥即將死去的富翁老爸的遺產(chǎn)斗得不亦樂乎,你揭我老底,我捅你傷疤,鉤心斗角雞飛狗跳。另一個男人,也就是保羅紐曼扮演的富翁的小兒子布雷克,卻對這一切提不起半點興趣。他剛弄傷了腳(也許是故意的),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停的喝酒。更奇怪的是,他對他那不停引誘自己的美艷老婆瑪姬完全無動于衷,甚至厭煩之極。他像個受傷的野獸,緊緊的縮在自己的殼里,一動也不想動。與他相反,他那漂亮的老婆瑪姬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精力,她正準備與以她嫂子為首的遺產(chǎn)爭奪者大干一場,她不僅要贏得遺產(chǎn),她還想贏回自己的男人。這時候,那個身患絕癥的富翁回來了,而且?guī)砹艘粋€他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消息。一個臃腫粗俗暴躁霸道的資本家,兩個伶嘴俐牙滿口鬼話滿腦子算盤的潑辣女人,一個身心受創(chuàng)自我封閉的男人,好戲剛剛開演。
最讓人吃驚的是,這個僅在幾個有限的場景里完成的電影,卻能表現(xiàn)那么強烈的戲劇沖突。全篇完全沒有一句可有可無的對白,沒有任何多余的鏡頭。精彩對白更是層出不窮,雙關(guān)語,暗語,喻語俯拾皆是,好幾個地方甚至差點讓人跳起來大聲鼓掌。越看越覺得這電影像極了舞臺劇,那么高度集中的戲劇沖突,短短的一天一夜的時間,有限的幾個場景,卻制造了那么多的懸念,交代了那么多的東西。保羅·紐曼經(jīng)過了一段緩慢的起步階段,在渡過跌跌撞撞的角色選擇后,他在根據(jù)經(jīng)典戲劇改編的影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中出演角色,之后窘境告以結(jié)束。依靠影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保羅·紐曼的事業(yè)獲得了重生。這部電影不僅成為了1958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而且,年輕的保羅·紐曼還因為在其中和伊麗莎白·泰勒的精彩對手戲而贏得了他的第一次大獎提名。 正如導(dǎo)演羅伯特·本頓后來所說的那樣,保羅·紐曼的身上有一種當時的明星們所缺乏的氣質(zhì)。
那時30幾歲的保羅也正好詮釋影片中30多頹廢的主人公,另一位世界最美的女人之一的伊麗莎白·泰勒同樣出彩。兩位的演技證明他們都不只是擁有美貌和帥氣,而更多的是爐火純青的演技。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溫馨的家庭電影,濃縮了很多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信任,這個詞是永恒不變的,可貴卻又難得。真情,同樣的珍貴,也同樣的難得。而這些元素在本片里詮釋得格外鮮明。也許片中美好的結(jié)局是作者田納西·威廉斯最不愿看到一個場景。這也是他極為討厭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另外令作者田納西·威廉斯不爽的是保羅·紐曼在該劇中的角色應(yīng)該是帶有同性戀意味的,但在那個年代,表達的是十分含蓄。導(dǎo)演理查德·布魯克斯把小說搬上熒幕后,也做了改動,將那些曖昧的情節(jié)也都刪除了。因此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這種對偽善和謊言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道德空虛和焦慮,可以說是《美國美人》之類電影的鼻祖。但這部電影又和那個田納西·威廉斯的原著劇本相差甚多,雖然同樣涉及了對同性戀的隱晦暗示,但基本的主題卻被完全的修改,這樣改編的電影,關(guān)注的是失意的男人和得不到愛情的女人,成為了一部道格拉斯·薛克式的通俗劇。說實話電影已經(jīng)把原劇本的根基都改變了。原劇里男主角布雷克的好友是在認識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外加對布雷克告白失敗而沉溺于酒精而死的。布雷克的沉淪則是因為對好友的自責和對世俗偏見的憤恨。原劇本其實一點也不晦澀,整個邏輯非常reasonable,電影為了in the closet改動太大才變得不好理解了。還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演保羅·紐曼父親和演母親的朱迪·安德森的演技同樣值得贊嘆,那個年代果然是出產(chǎn)實力派巨星的年代。
雖然并非完全沿襲原著偉大的精髓,但從形式來講,這部電影還是很像一部舞臺劇,環(huán)境設(shè)置的集中,人物關(guān)系的緊密,魄力十足的臺詞,仿佛就是一部發(fā)生在一所大屋下的多幕劇。通過父子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同性愛人關(guān)系,以布雷克和瑪姬為中心展現(xiàn)一個莊園主家庭的內(nèi)部矛盾,父子間的不理解、夫妻間的不信任、兒女之間對金錢的窺視,和一些社會問題,酗酒、同性戀、金錢繼承和暴發(fā)戶。中間雖然經(jīng)過了強烈的矛盾沖突,但最終還是回到了傳統(tǒng)的好萊塢軌道上,誤會塊釋,浪子回頭,破鏡重圓。保守的時代產(chǎn)生的作品終究如此,對同性愛的避而不談,盡力維護傳統(tǒng)的家庭關(guān)系,這些元素削弱了原著的力量,把對社會深層次的、來自于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傳統(tǒng)社會性和道德觀的矛盾,僅僅集中于個體的道德價值缺失或自我封閉之上。但僅以結(jié)構(gòu)來論,電影卻完全脫自于原著的嚴謹敘述,保持了情節(jié)的曲折與完整,有鮮明的戲劇感。
很喜歡這種跟隨人物的攝影,對場景和空間的控制十分突出。因為整部電影完全沒有什么開放的空間,所以鏡頭多半在人物特寫和包容一至幾個人的中景中切換,手法很自然流暢。大多室內(nèi)場景以淡色為主,暗淡而與人物形成對比,因此在缺少變化的室內(nèi)景中,人物的移動很清晰。很難定義這是一部電影還是一部戲劇,過于工整的風格也使它缺少了一點精彩,比起嚴謹莊重的風格,還是第一個鏡頭給人印象最深刻。布雷克在空曠的運動場,獨自搖搖晃晃起跑,向鏡頭前沖來,跨過第一個、第二個欄,摔倒在眼前。轟然墜地的一刻,反而異常的冷靜,無聲的包容著巨大的力量。
在《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之前,所有田納西·威廉姆斯的改編作品都是黑白電影,但是當導(dǎo)演理查德·布魯克斯看到保羅·紐曼那雙迷人的藍眼睛之后,他就下定決心要拍成一部彩色電影。保羅·紐曼對原劇的喜愛是他參演本片的重要原因,但是為了適應(yīng)好萊塢的的審查制度,原劇中的同性戀情節(jié)和黑暗的主題都被淡化了,保羅·紐曼為此郁悶了好長一段時間。保羅·紐曼和伊麗莎白·泰勒自《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后就再也沒有合作過。伊麗莎白·泰勒說保羅·紐曼:我對他的了解僅限于幾部電視劇,一般人也都會把他當作靠臉蛋吃飯的好萊塢小子。只有真正接觸這個人,你才會發(fā)現(xiàn)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他對臺詞的鉆研是我見過的演員中最刻苦的,他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使得他的表演顯得扎實,他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演員,也讓我知道傳言都是在胡說八道。
田納西·威廉斯,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三大戲劇家之一(另外兩位是尤金·奧尼爾和阿瑟·米勒),同時也是全世界范圍內(nèi)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1948年和1955年分別以其《欲望號街車》及《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兩度贏得普利策獎和戲劇評論獎;《玻璃動物園》和《鬣蜥之夜》也分別于1945年和1961年拿下紐約戲劇評論獎,1952年的《玫瑰黥紋》獲得托尼獎最佳戲劇獎殊榮。
怎么會有這種女人?前一秒還是個怨婦,后一秒就散發(fā)出女王的氣勢.
這擦邊球打得,真是驚險呢,眼看著就要上演別扭受出柜大戲,在玉婆悅耳的聲音和語調(diào)里陡變,轉(zhuǎn)入床頭打架床尾和一片鶯鶯燕燕相安無事中,雖然說田納西很不滿意這次改編,但是臺詞也已經(jīng)非常厲害了,導(dǎo)演的調(diào)教也是神仙級。最吸引人的表演在老爹身上,提名的同年憑借另一部片子拿了奧斯卡最佳男配,厲害。一開始覺得田納西的劇怎么都那么聒噪、厭女,半小時后漸入佳境,把狗血倫理劇大變四兩撥千斤人生哲理,神了,很深刻。你可以恐婚厭婚社恐厭世,但只要活著一天就去忍受,改變,超越。之前看過的片子沒輸出過這種價值觀,跟著影片想了一遍,竟然一點都不樸素,很實用。
枷鎖般的父權(quán)制給男性下的「絆子」較比女性只增不減,為防止「接班人」逃離《圍城》而設(shè)置的欄桿也只高不低。這或許也是令一蹶不振的「懦夫」日漸趨于保守和順從,和不得不以打壓、羞辱和迫害女性的方式來重振「男性雄風」的原因。相對于《朱門巧婦》來說,在婚姻中較早體驗到不自由的「野馬」也是較早得到「教訓(xùn)」的一方。遺憾的是,五十年代末的女性依然在「熱鐵皮屋頂上」做著美夢——仍有陪著醉漢買醉的「性」致。男女主人公的核心形象在于:他們是「不知去哪里做愛」的貓。依靠「巧婦」勉強站起來的男主卻因「心不在焉」而成了不孝子孫,他的自我厭惡源于混亂的自我認知,而他的「自我批判」最終淪為博取「老爹」同情的情緒發(fā)泄。顯然,最后一幕是權(quán)杖移交和共享,而這場「床笫之歡」也注定讓吾輩《心中的野獸》像父輩那樣懦弱又虛偽、貪婪而丑陋。
劇本很好。Elizabeth Taylor和Paul Newman的表演也都很好,他們看起來真是一對壁人。
“虛偽的氣味最強烈?!边€是覺得話劇的形式會更好,可以避免電影的那些大特寫,那些珠寶,沙發(fā),廊柱。不過那個地下室真好~
LIZ在劇中就兩套服裝, 卻都美極了, 不過覺得她的美貌不適合演maggie這種好女人啊! 據(jù)說tennessee williams對這個改編不是很滿意, 有機會找原著來看看.
譯名不行,還是《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比較好,重點并不在女主角身上,這一大家子人人都是一身戲。有點像《雷雨》,雷雨夜家庭沖突密集爆發(fā),還都是核彈級別的,全都撕成一團歇斯底里。男女主都有點拿架子,演的最好的其實是老爹。臺詞驚人,好看到想立刻再看一遍。
跟威廉斯的原劇作比起來,這結(jié)局改得……電影中男主居然被掰直了,我真是目瞪口呆.JPG。
同樣是室內(nèi)戲,這片跟《靈欲春宵》比差得真不是一星半點?!鹅`》里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痛苦是每個人都會切身遭遇、感同身受的。而這片,我只能說男主角你可真作??!就算你是同性戀了不起???搞形婚你還整天對著老婆一張臭臉、埋怨你爹不關(guān)心你?何況導(dǎo)演最后壓根兒不提這茬,直接用愛拯救一切了。
情節(jié)緊湊,人物有張力,讓人坐下來就不敢動看到大氣都不喘的編劇田納西威廉。
前半段真是非常令人焦躁,女人咄咄逼人,男人躲躲閃閃,小孩子吵鬧,大人們聒噪……如同暴風雨來之前悶熱的空氣一般,整個家庭充滿著虛偽和謊言,情緒分分鐘就要爆炸,然后一個個點破,沒有玉石俱焚一了百了,反倒雨過天晴神清氣爽。玉婆美,Paul Newman太帥,讓人移不開眼睛。Lock the door是我最近聽到的最性感的臺詞。同性愛的部分也展示得非常露骨了~
伊麗莎白泰勒腿太短頭太大。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868450/
少了伊利亞卡贊的導(dǎo)演,片子對原作者威廉斯的背叛,成全了大眾化電影的成功。一部紐曼只負責扮憂郁,而伊麗莎白泰勒負責扮貓的電影。你不會遇到第二個比泰勒更像貓的女人了。你問這片講了什么?家庭矛盾?扯,這片就是人性單純的倫理沖突。只有威廉斯般的天才,才能塑造出如此尖銳的沖突和如此鮮活角色
單幕話劇般,有如《雷雨》,玉婆真美紐曼真帥。老漢身家巨億,長子有心計穩(wěn)重善經(jīng)營,長媳訓(xùn)練一隊孫輩獻媚但緣過切而丑態(tài)百出;次子散漫酗酒極不懂事對金錢父母妻子漠然置之。老夫妻向來溺愛次子,最后仍傳次嘲長,恰與伊東相反。看后頗覺其實對長子很不平,表現(xiàn)再好都不入眼,莫怪他急,佛都有火。
完全沒想到是這樣一個故事,愛情只是虛晃,親情才是主線,愛不是給予,不是饋贈,愛是陪伴,是信任,是長久的回憶……地下室那場戲太精彩,父親不停說著我愛你,兒子不停說著你不愛我,看到paul newman捶胸頓足咆哮著you can't buy love的我只想沉淪在他藍色的眼眸里
田納西威廉姆斯原著就是這個結(jié)局?太和諧了吧
如果你讀過田納西.威廉斯的原著,你就知道改編的并不好
賞心悅目流鼻血各種牛逼臺詞俯拾即是。簡直就是女性榜樣。真不敢相信如此優(yōu)秀的作品當年會輸給一部歌舞片。
懷舊紀念玉婆。。那時的Taylor真美那時的Newman真帥天造地金童玉女的一對。。電影看了沒啥感觸。。關(guān)于家庭矛盾。。自尊心強的丈夫懷疑妻子有軌而cat on a hot tin roof正是形容這么個受委屈忍辱的好女人。。也許原著更有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