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頭腦+敏銳=突破階級禁錮,正如題目,整部影片散發(fā)的正是云云眾生們所需要的突破階級禁錮的神話力量。
論當下的中國,正如80年代的美國,迅速固化的階層和等級,許多來自中低產(chǎn)的年輕人沒有優(yōu)越的先天條件,大學畢業(yè)后即埋沒在人海中,忙碌單一的生活在大城市的節(jié)奏中。
這部影片對于當下的年輕人或者說是中青年再適合不過,提醒我們埋頭工作的同時,時常抬頭望望藍天,有些夢想其實是可以實現(xiàn)的,奔向藍天需要的不僅僅是埋頭努力,更需要敏銳和果敢。
打四星是因為結尾的大反轉讓我意識到這原來是部勵志電影,而且我的情感在某些地方還是被觸動了,看到還算投入和認真吧。
這部電影里面有一些很糟糕的情節(jié)設置,比如主角黛絲睡老板的房間,用老板的東西,還交往了老板的男朋友,這大可不必。如果它作為脫口秀內(nèi)容的一部分去講,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在電影里,這種幻想就不太符合生活中的情感邏輯了。
但是電影也有很多巧思,以及寫的還算有意思的橋段,那先說說給我印象深刻的一些情節(jié)設計吧。
第一,它整體來看居然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雖然整體敘述平淡,而且女主角講話太輕飄飄了,沒有職場中女性那種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兒,但仔細聽下來卻覺得很符合她的人設:一個胸懷大志但多年在公司當?shù)讓游膯T的憋屈妹子。結尾真的有爽到我,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也沒有人敢這么反抗剽竊了自己idea的老板。作為一部“底層員工逆襲”電影,它的確讓我看到了底層員工的智慧,黛絲是很有點子的,電影充分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有實打實的真材實料去支撐,就不會讓人覺得“底層員工”的逆襲很虛,很懸,全靠編劇和導演給光環(huán)。勵志電影的主角需要給人展現(xiàn)的就是“他/她真的可以逆襲,因為銀幕前的我確實看到了他/她的才華”,提到這里,我不得不批評一下《當幸福來敲門》,我覺得那個男主角蠢得要死。
第二,其實寫的最好的是黛絲和相戀多年的男友米克分道揚鑣的戲份了。米克出現(xiàn)于黛絲的生日晚會上,他在臥室里給黛絲買的生日禮物是情趣內(nèi)衣,好有意思,哈哈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朋友的訂婚派對上,在眾人的起哄下,剛出軌的米克單膝下跪向黛絲求婚,這是一個多么尷尬又有意思的場景啊,而且還沒完,派對結束兩人出門后的一番對話更有意思,米克覺得黛絲剛剛的回答太不給面子了,黛絲的那一大段反擊十分精彩,粗魯?shù)拿卓司陀智罅艘淮位?,黛絲還是同樣的回答。僅僅是通過這樣一場戲我們便可以看出米克的人物形象塑造,對于一個配角來說,有深度的幾句臺詞可以讓米克這個僅僅只出場過幾次的人物有了靈魂,而不單純是一個工具人的角色。還有后續(xù),就是朋友第二天來告訴黛絲,米克的一些事兒。“還有后續(xù)”我就覺得很不錯,它愈加地豐滿了這個人物,他不是個工具人,他不是和主角分手后的那場戲以后就從電影里完全消失了,而是從頭到尾持續(xù)地出現(xiàn)在主角的生活中,雖然不頻繁,但絕不會因為這場戲結束,就沒了,這才是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邏輯。既然說到米克這個配角從頭到尾都出現(xiàn)過,那么后續(xù),在朋友的結婚典禮上,黛絲看到米克和他出軌的小三在一起了,就是為這段關系劃上了一個句號,哈哈哈,很真實,我覺得這一整段戲份雖然只是偶爾插入影片中,但是有頭有尾,有始有終,而且非常簡潔,干凈,利落,選取的每一個片段都十分地具有代表性。
第三,電影開頭的性騷擾,這絕對是在很多影視劇里表現(xiàn)了無數(shù)次的話題了,我覺得電影那個“車上性騷擾”的橋段表現(xiàn)的太不錯了,很滑稽,很有意思,一個性騷擾的男性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僅僅是在車上的這一個小片段就可以展現(xiàn)出來,他是打著工作的名義來干一些齷齪的事兒,我覺得它好就好在讓帶有邪魅之氣的凱文史派西來演,第二,它一上來就特別地直白和赤裸裸,這讓我想起了網(wǎng)絡交友軟件上的男性們,他們交友完全也不藏著掖著,直接上來就是喊“寶貝,寶貝”,“想不想文愛”,哇塞,我第一次聽到這么離譜的詞,就是交友軟件上的人真的特別地讓我大開眼界,不管是985還是211,抑或是大專生,那種躲在網(wǎng)絡背后的放浪又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看的《偷心》的那個網(wǎng)絡yp橋段,簡直一模一樣。
第四,其實電影完全不需要花太多筆墨在比較垃圾又糟糕的黛絲和杰克戀愛上,而是可以更多地給凱瑟琳和黛絲的那個女性朋友。黛絲的那位女性朋友和黛絲是兩條對比線,黛絲胸懷大志,不安于現(xiàn)實,希望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她可以因為不滿職場性騷擾而失去工作,她可以因為男友出軌而果斷分手,而她的朋友則更加地安分守己,安心地做自己的打字員,老老實實地和相戀多年的男友結婚,要是電影再多給黛絲的朋友一點表現(xiàn)的情節(jié)就好了,而不是讓她只是做一個輔助黛絲上位的工具人,我想,電影可以更多地展現(xiàn)出黛絲朋友的一種勸說,電影中有,但是還是太少了,第二,展現(xiàn)更多的黛絲朋友的不理解,第三,展現(xiàn)更多的黛絲朋友那份穩(wěn)定的感情讓黛絲感到羨慕,這些都沒有。這就讓黛絲朋友有點淪為工具人了。但是電影并不是完全沒有展現(xiàn)黛絲朋友的勸說,就是那句很著名的話,穿著內(nèi)褲在屋里里跳舞,我不會變成麥當娜,永遠不會!
第五,一個小細節(jié):歡樂床上時刻的電話,這個我深有感觸,小情侶單獨在房間里膩歪時,最討厭有人打電話進來,我媽總是這樣!這個地方我覺得比較真實,那么,還有蠻多這樣的小細節(jié),雖然只有一兩個鏡頭。
第六,正如有些評論所說的“三觀不正”,因為黛絲睡了別人的男朋友,占了別人的房間,假裝別人的身份,這確實對上司極其不友好。這種情節(jié)完全不符合生活邏輯,那么,占了別人的房間這一橋段完全可以不用,至于睡了別人的男朋友,其實稍微改一改就可以變得“合理且正常了”,那就是:讓黛絲所睡的男性不是上司的男朋友,而是上司一廂情愿喜歡的人。這里就提到對上司凱瑟琳的角色設置了,還是可以給她更多一些戲份,在感情上,我們可以把她塑造成一個“自以為是杰克女朋友的人”,因為她性格上的強勢,她自己認為杰克是她男朋友,杰克性格懦弱,從來不好意思拒絕,這就很合理了,所以勢必有一場戲要用來展現(xiàn)凱瑟琳的強勢和杰克的軟弱。
第七,既然提到凱瑟琳的角色設置,其實電影應該把她的性格展現(xiàn)的很明白了,就是一個表面和藹可親,實際上覺得黛絲只配給她干各種雜活兒的人,什么打掃家務啊,倒咖啡啊,提包啊,推點心啊,幫忙穿鞋啊,啊,好生氣好生氣好生氣?。?!這一點導演用鏡頭強化了,我很喜歡!這個人物真的很虛偽,媽的。
第七,最后一場戲真是滑稽又可愛,這個做慣了文員的人,可憐的女主角黛絲升遷了以后還覺得自己只是個秘書,她把秘書當作是自己的上司,主動跟秘書握手,向秘書介紹自己,還做了秘書的位置,很滑稽,可惜導演怎么一點兒都沒拍出滑稽的感覺。接著就是那個很感人的結尾:黛絲向自己的閨蜜打電話,閨蜜在格子間大聲地呼喊,這是他們倆不同的結局,導演應該是有意用鏡頭強化了這里的對比,挺有意思的。
下面講一些特別不好的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很糟糕,所以導致它只有7.1分。
第一,根本不需要睡上司的房間,睡上司的男朋友,占據(jù)上司的辦公室。
第二,闖入上司家里是為了知道上司的陰謀詭計,這個太僵硬了,匆匆趕會落下了筆記本,這個情節(jié)也太僵硬了。
第三,試圖給凱瑟琳洗白的情節(jié)很多余
第四,哈里森福特所飾演的杰克有點像是打醬油的,他的性格特質(zhì)嘛,沒有,這個人物寫的很失敗,看完了以后,我記不住關于這個角色身上的任何一點兒特色,他只是個工具人,是整部電影最工具人的,談戀愛的情節(jié)完全沒必要,真的很沒有必要,除非在這個過程中展現(xiàn)了杰克的性格特征,比如軟弱,無能,但是很可惜,電影沒有。
第五,黛絲和杰克舞會上的相遇完全沒必要,酒后送回家的情節(jié)更是毫無必要,而且最離譜的是送回家以后沒有發(fā)生任何關系,完全是沒必要的戲份,可以換一場戲,換成:黛絲的能干迷住了杰克,因為杰克沒什么能力,他很欣賞有能力的女性.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的很多橋段都有點意思,但是要是表現(xiàn)的更加有力一點絕對會更好!
我情感上還是有蠻多觸動的地方的。
快來歌頌一把80年代的服裝黑歷史。滿屏的搖滾蓬蓬頭,如同高高的金黃谷垛。墊肩的職業(yè)套裝,兩臂之上似珠峰高聳。晚禮服的水準,等同于縣級電視臺的紅歌晚會。還能再離奇些嗎?雙下巴的寬臉加起紅色巨框眼鏡。對啦,上班路上的經(jīng)典款,哪能缺少黑絲配白色運動鞋?
感情戲占比太大。職場戲部分,女主與上司、客戶和合作伙伴關系三條線沒有重點,平鋪直敘得令人發(fā)困,或許有文員經(jīng)歷的可能會更有些許共鳴罷。ps哈里森實在不適合風流瀟灑酒吧泡妞的那種角色;梅蘭尼雖小露福利,身材卻是爛的令人發(fā)指。
片中的妝效服裝美術完美體現(xiàn)了80年代可怕的炸裂美學風格,內(nèi)核說的還是80年代女性獨立的掙扎,不過還得讓個劈腿的男的來幫你實現(xiàn),現(xiàn)在看起來是各個方面都很渣的,所以還是挺一部挺重要的有時代烙印的女性主義商業(yè)片吧
現(xiàn)在再看,Nichols是他同輩裡面少有長期不遺餘力關注階層和女性問題的導演。最後一個鏡頭帶來的諷刺意味往往消弭於看似童話的美好結局,但一個女人拼盡一切,做了許多不想被男性限制的事,最終呢?她也只是進入了one of those boxes.
這個卡司在今天看來也是華麗麗的。Melanie Griffith還是很有魅力,不然也不會成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太太。很勵志、精彩的故事。
勉強及格。比《實習生》、《奮斗的喬伊》等小輩接點地氣兒,前面跟韋弗對手戲的部分還算個職場戲,中間接福特的戲就基本是愛情片了,而且處理的比較黏糊拖沓。較亮眼的地方有二:格里菲斯用計贏取職場勝利的勁頭(同為30歲就埋下取代的伏筆),雖然舞會那場戲偏鬧??;以及庫薩克姐姐等配角的張揚氣質(zhì)
雖然墊肩獅子頭已經(jīng)不再流行,但職場拼搏還是一樣的。有能力有野心的Tess們勇敢一點,you can be Madonna and you can be with Harrison Ford!懶得謀劃的Cyn們不吃苦中苦不為人上人能為朋友升職歡呼也是很好的。
服化道、攝影、演員都很漂亮,又是屬于80年代風格的都市故事,簡潔,明快,溫煦,作為職場劇簡單了一些,但是作為時裝劇,太漂亮了,精致養(yǎng)眼,想要看一個時代的時尚潮流,不要看后面人隔著時間拍的懷舊故事,那只是戲仿,而是要看當時的電影,雜志,畫報,廣告。
這職場愛情喜劇的劇情今天看好雷人啊,雷點太多了,就說一個,職場里女人斗女人這種劇情不能忍。如果忍耐一下年代感的劇情,還是挺搞笑的,女主等一眾表演也挺好。80的時尚又是一大雷點。唉,還是被安利了Harrison ford的角色才看的,很呆萌的。女主這種hustler形象倒是在美國社會,文學藝術作品中是個典型。Americans sure love a pretty blonde scammer woman.
現(xiàn)在看和小時候看感覺完全不同,看不出怎么女性主義,女的都是賊,男的都是傻子,八十年代的人想法真奇怪,那會兒經(jīng)濟看起來倒沒有沮喪到現(xiàn)在的樣子。凱文斯派西年輕時候也不娘嘛。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片子的三觀有點兒問題?足夠聰明漂亮,但借著別人的名字住別人的房子穿別人的衣服睡別人的男朋友這樣算哪門子勵志?即使上司偷取你的idea,但誰讓他給她是上司呢,規(guī)則就是用來遵守的,以卑鄙的手段對付卑鄙,真心無法認同,不過或許這就是所謂華爾街的成功之道?
這句臺詞概括了整個故事的要點:“在上游的人可以隨意玩弄規(guī)則,下游的人則永遠被要求安分守己。可是,一旦下游的人遵守這個規(guī)則,那Ta就永遠也無法游到上層。所以,你覺得我得怎么做呢?我能怎么做呢?” (留意到梅蘭尼在她的表演中加了很多次舔嘴唇的小動作,很聰明的做法。(偶爾還是會想看這種好萊塢電影,雖然拆開包裝,它們大多陳舊老套。但是,我想我的情緒偶爾就是需要搭配這種節(jié)奏,不是指電影的節(jié)奏,而是觀影時的節(jié)奏,日常的節(jié)奏,這些電影就像一個剎車踏板,偶爾我需要緩緩一踩,生活才能降速,好像越說越遠了...又要去做飯了,今天吃點什么好呢?下一部電影又是什么呢?
cusack姐姐有客串~然后那句臺詞 女主女兒在五十度黑有一樣的臺詞哈哈I don't expect you to fetch me coffee unless you're getting some for yourself
“在高層的人可以通融很多規(guī)矩,但通往高層的路上沒人會給你通融,按規(guī)矩辦事,又永遠做不到高層?!?/p>
三星半。即使庸俗的故事也能通過好的講述手法和鏡頭升至A班。尤其是兩位女性配角極具魅力的表演突破了自身角色的符號性而將全片變成了精彩的群像。女主角扮演強者而更強,最后電話那頭的歡呼是極具女權意義的,但悲哀的是也更加諷刺的是,她仍舊是許多窗戶中的一格而已。
Melanie Griffith說話的時候不急不緩,聲音也輕悠悠的,真舒服啊。Harrison Ford,大家的霸道總裁【nooooo【脫個衣服全辦公室還要鼓掌 現(xiàn)在小雞片都不敢這么拍!女主的衣服都挺好看的呀 好喜歡=w=然后西格妮韋弗 根本沒怎么變老啊ORZ
影片視角很不錯,但是部分情節(jié)設置過于僵硬,格里菲斯感覺像操著詹妮弗提莉聲音的梅格瑞恩,感覺好怪啊。。還是西格妮韋弗氣場強大~
其實只得7分,可惜豆瓣沒有
女主角的聲音炒雞溫柔,哈里森福特那種微妙的痞氣是其他人學不來的
這是什么女性職場勵志片,最后還是女人斗女人,搶男人。上世紀80年代的時尚著裝和發(fā)型毀人世界觀??吹搅艘欢腰S金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