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老虎,一直沒有眼睛,一直沒有尾巴,真奇怪。。
人活在世上又何嘗不是呢?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異類”,人與人之間有天然的鴻溝,世界是主體間性的世界,社會是強行一致的社會。
人的主觀意識來自于各自的特殊的生活經歷,而社會的客觀意識來自于某個集體的主觀意識的共識或集合,你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就得接觸客觀意識,因為客觀意識是所有社會成員所共有的,也只有所謂的客觀意識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才能夠相互溝通相互理解,語言就是一種客觀意識的載體,我們賦予語言符號特定的意義,這種意義可以被集體所共同理解,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語言是一種固定的程式,很難完全表達出鮮活又復雜的主觀意識,于是我們尋求詩的語言,繪畫的語言,音樂的語言,我們用一切載體,或許這個載體不夠簡單直接明了,但我們嘗試著用各種載體表達我們的主觀意識,使之以客觀意識的形式呈現(xiàn),這樣主觀意識才會被其他人所理解。
然而問題在于誰又能真正理解誰呢?誰都擁有自我,但是我們時常為了某種欲望與快感舍棄自我,因為失去自我一會兒又有什么打緊的呢?做一個奴隸,如果主人對自己好點,除了失去點自由和自我,其實還挺舒服的,因為你有親密關系,有人陪伴,有安全感,被人夸獎。但總有人不愿這樣做,每個人的自我都是孤獨的,心中的感受與情感復雜而多變,成為社會中保持自我的“異類”。
愛情是靈與肉的結合,進化至今的肉體渴望性的快感,而成熟的靈魂也尋求其他的靈魂的共鳴。寂寞與孤獨同樣令人痛苦,寂寞是屬于身體的,孤獨是屬于靈魂的。愛情勾人之處就在于愛情既能滿足肉體的欲望,又能滿足靈魂的缺角。而愛情令人痛苦之處就在于肉體滿足遵循一種規(guī)律,那就是心理與生理的邊際影響遞減規(guī)律,性的快感一次次地不斷的消減,最終化為一杯白水,寡淡無味;也在于兩個靈魂在對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彼此原來有那么多的不同,而誤會是交流的宿命,因為客觀意識與主觀意識之間存在鴻溝,如果兩個靈魂不能在語言之外形成某種默契,那么兩個靈魂必會因為誤會產生隔閡與分裂,不信任與懷疑隨之而來。
愛情應當是一種默契,更多是自己與自己相處,如果你發(fā)現(xiàn)眼前的這個人你很陌生,那么靈魂方面的愛情就到了危險的邊緣。如果你發(fā)現(xiàn)眼前的這個人很厭惡,那么肉體方面的愛情就走到了盡頭。愛情需要經營,更需要“天賦”,一見鐘情或許可靠,但那是肉體的顫動,日久生情應該更為美好,那會是靈魂與肉體的共振。
人就是這樣,既需要自我來保留自己最寶貴的自由,但是肉體很誠實,需要安全感與各種欲望的滿足,需要一定的刺激,否則肉體焦躁不安,仿佛過于安逸就無聊,空虛隨之而來。很簡單,世界沒有一極的事物,平衡是一門藝術。
一個人走,或許是可以獲得極致的自由;但同時你的肉體正在掙扎著,那不妨去尋找有趣的靈魂,去感受一個生命應該有的溫熱與情感,去感受一切美,去感受一切靈魂碰撞的火花,生命自帶著形而下的簡單的直接的感受,那就用簡單直接的方式去感受生命,感受生命所蘊藏的美。你不必自己一個人走,你要去感受你之外的世界與靈魂。
然后保持自我,意志自由,用勞動將自由的意志外化為物質,去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作美。
就像張成功所說,生活很多東西不是錢的事。
你得搞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得思考什么是生命?什么又是生活?
我覺得那就是藝術與美、愛與情感、善與良知。。。。。
生命也就無非兩件事:感受與創(chuàng)造。
這是近些年來看過的所有電影里,最為昭然若揭坑爹圈錢的片子,投資人和制作方的低劣動機甚至都已經快飄出了屏幕之外,讓人無限作嘔,打的一星全部給演員,其他的一無是處。
劇情方面其實已經沒必要過多討論了,在全片幾乎將人物對話作為了唯一的呈現(xiàn)之時,你只能認為這片子壓根兒就沒想多花錢,當然,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高級的處理,是給演員表演提供更大的空間,但從結果來看,顯然并非如此,幾段十分俗套的小品拼湊出了一個“故事”,一些強行的尷尬笑點和故作深沉的刻意反思,真的讓人既不能得到最淺薄的歡笑,也不能收獲真正意義上的思考,無聊和糊弄人充斥著電影的所有角落。
也正因如此,反倒是讓幾位演員的表演顯得更加有價值,更何況他們本身在業(yè)務上就非常靠譜,而至于這些位怎么就能湊一起拍了這樣一部爛片,那就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最清楚了,是吧?
20191130XZMKDJYJ
(三星半,然后加感情分半顆)
今天中午去看了李非的《兩只老虎》,高于期待。
在不了解電影時,覺得兩只老虎這樣的片名也太不嚴肅了,頗有點寧浩那撥人的意思,但看完后發(fā)現(xiàn),比寧的東西要真情實感多了,骨子里,李非是個文藝青年,甚至說是個文學青年。
電影里有幾場戲很有意思,對符號的使用非常誠懇,沒有把解構推向油膩或瘋狂,很可貴。這幾年國內好幾部類似的戲,其實都有些過火,無名之輩不錯,但也不如這個做得好,劇本九曲回環(huán),刻意程度讓真實大打折扣?;氐健秲芍焕匣ⅰ罚瑒”驹O計相當精彩,結構明確,幾個章節(jié)有所互文但又不干涉故事的發(fā)展。A\B故事的節(jié)奏也把握得不錯,尤其是最后那封信讓AB線交匯,還真有點意想不到,反類型了一下。(A故事,喬杉綁架能否得到錢 B 葛優(yōu)的救贖,或者說互相救贖的完成)
第一場精彩的戲,趙薇和喬杉的幾個來回。
1、趙薇和港星的拍戲橋段,港星的粵語太逗了,趙薇飾演的虛假也很明確的被觀眾拿到了,這場戲對當下仙劍武俠片和一些導演惡心行為的批評,直接干脆,當我以為這只是個過場人物交代時,后面卻吃了一驚。2、喬杉和趙薇的第一場對話,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趙薇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接下來的人物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狀態(tài)產生了分割,觀眾對喬杉啥時候能問出問題,也開始著急了。3、趙薇心理波動后回來重新和港星對戲,同樣的爛俗臺詞,被加入感情后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情感力量,趙薇的演技讓他對葛優(yōu)的感情完全變得可信,這次的剪切主要給了趙薇。我確實沒想到這場戲殺回到拍攝現(xiàn)場,其實也很符合趙薇飾演的人物片場邏輯。4、喬杉和趙薇第二場對話,仍舊是鋪墊,讓兩個人建立一個信任度,讓觀眾有時間對趙薇能真正投入感情。不過這場對話也有個亮點,喬杉背狗血臺詞掉淚,不經意間坦露了綁架的動機——“對前女友的愛恨交加” 5、喬杉趙薇第三場對話,天臺上趙薇說出了對葛優(yōu)的看法,補一句,時間讓趙薇變成了一個更好的演員,難度很高的對白,非常打動人,甚至有點讓我想到話嘮片愛在系列了。這時候你不會覺得葛優(yōu)是老板,趙薇是演員,你會覺得這就是兩個相愛卻因為各種原因分開的人。6、喬杉和葛優(yōu)的對話,喬杉篡改了趙薇的詞,這個挺妙,相愛的人會說氣話,聽的人(大部分觀眾)覺得肉麻好笑,真正懂的人(人物葛優(yōu))卻兩行鼻涕直往下流。7、我確實沒想到這場戲還有兩個回馬槍,第一個,葛優(yōu)其實知道喬杉篡改了內容,這么一想,前面葛優(yōu)那個哭就更意味深長了。第二個,葛優(yōu)跑了后,喬杉重新請趙薇吃飯,趙薇對著鏡頭又說了一遍心里話,和前面喬杉篡改的“故意”一樣了。此處觀眾不會覺得刻意,一是因為表演,一是因為故事結構和對趙薇角色的心理洞察,這個藝術化處理在可接受范圍。
這么分析下來,可能不止一場戲了,這一組人物關系的描述真的很妙,也算是理解了——為啥趙薇看完故事就十分喜歡,一定要幫李非監(jiān)制,可謂貴人和知己了。
第二場很精彩的戲就是“詩人”被打。由于我寫詩十幾年了,所以對于影視劇中出現(xiàn)的詩人概念,一面會很苛刻(技術上),一面又挺包容(情感上)。電影中對“詩人”這個詞匯的解讀和圍繞著它設計的橋段蠻高明,圖一樂的觀眾可以笑開花,懂的人卻又能看懂深一層,知道這么多年,是誰在打詩人嘴巴子,是什么讓這個詞變得羞于提及。從老一代寫詩的葛優(yōu)爸爸,到新一代可能會寫詩的喬杉,詩人或者說藝術到底觸犯了什么?同樣也來分析一下吧。
1、這個詞第一次出現(xiàn)后,喬杉跪著說被打的往事——說明這個事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了,究竟一個詩人是不是被打沒的,我不知道,但喬杉說自己想當詩人時候的表情和葛優(yōu)第一次聽到的表情,值得玩味。這個詞出現(xiàn)在院線片中,確實產生了奇怪的效果。 2、KTV 打史劍的戲,史劍很慘,但總讓我想到王小波筆下的軍代表們,這類人從來不會消失,一邊被打一邊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點荒誕,此詩雖然會被以為很俗,但其實很好,為了大眾和劇情,用它沒問題,普希金最好的就是他的單純,他有一首小詩叫墓志銘,多好啊——“這兒埋葬著普希金;他和年輕的繆斯,/和愛神結伴,慵懶的度過歡快的一生,/他沒做過什么善事,然而憑良心起誓,/謝天謝地,他卻是一個好人”。這場戲最妙的是喬杉仍然不敢打人,動手的是一個商人。此處應有掌聲,混蛋們對詩人(哪怕是假詩人)犯得錯,卻要商人們幫忙討回公道,這時代,是“文藝青年”懦弱呢,還是“商人“強勢呢? 3、葛優(yōu)揭秘了自個老爹其實也是詩人,文革時候跳下去了,詩人這個符號,在片子中有了合法性,死者為大,喬杉和懸崖上多年前跳下去的葛優(yōu)老爹前后呼應,詩人這個符號顯得不那么空洞。
整個部分最厲害的是,直面了詩人這個概念,同時還兼顧了普通觀眾的觀影習慣,做到了幽默,不容易。
第三場精彩的戲就是葛優(yōu)見范偉。妙在空間和人物設計上。
1、先說人物的錯位。都看到的是喬杉和葛優(yōu)的錯位,老板司機反過來(此處對北京的投資圈反諷,值得一笑)。另一個錯位是瞎子和正常人的錯位,范偉雖然瞎,但心里明白,這個錯位通過兩個事完成,其一,范偉摸出來了葛優(yōu),但不點破,陪你玩。物理上喬杉和葛優(yōu)其實輸給了盲人了。 其二,范偉拒絕了投資,不信那一套,心理上,葛優(yōu)喬杉又輸了一層。2、空間雙層設置,一層二層之間無形之中有了一個舞臺幕布,喬杉被按的時候,等待的葛優(yōu)在樓下,通過聲音感受緊張,氛圍不錯; 同時,隔著一層也讓葛優(yōu)一會上樓被按,變得出其不意。然后就是按摩床上下的設計,給了好幾組圓孔下的面孔,喜劇效果足夠,更重要的是傳遞了壓迫感。人的臉是不會撒謊的,但這一面一般看不到——所以接下來的小孩發(fā)揮了作用,蹲下來看到了葛優(yōu)的眼淚,也就是真實的面目。
看完后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幾場,插科打諢的部分難免有,但還好。還有兩個事值得一提,其一,很少在熒幕上看到真實的北京,這個被滿足了,整個電影的攝影美術沒有喧賓奪主,盡力在故事架空的前提下做到場景真實,MV段落也極少。其二,閆妮演春心蕩漾的村婦還真是令人過目不忘,很有戲。
電影的問題,對我來說主要是故事不真實,設置比較戲劇化。不過導演在這個大前提下,把每場戲拍得又很誠懇,表達得又很可信,所以也不算啥大毛病??赡苓z憾的是,電影在視聽語言上沒有什么新東西和趣味點,主要靠劇本和表演推動,就這一點來說,寧浩更厲害。
電影上映之前,正午發(fā)了一篇文章,李非在自述中把自己談得比較卑微,能看出,這種卑微是對藝術本身的敬畏,一個人熱愛一件事久了,對成功其實有點恐懼的,畢竟成功有太多之外的東西,是不可控的,做好東西才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我喜歡李非,希望他下一部片更好。
沒想到一年能在熒幕上看到兩次葛大爺,算是年終福利了,開心。電影是蠻工整的三幕劇,有笑有淚,也不乏好玩的設計,比如,朋友非常喜歡打史劍耳光這段,詩人,公路雙煞以及功能多樣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很多人笑得前仰后合。
我看到后面才能理解為什么張成功會動手,他不僅僅是為了幫余凱旋報初中挨打半年的仇,其實也是在為十六歲時無能為力的自己做點什么。所以,《兩只老虎》是兒歌,也是他的心結。
說回劇情,我覺得余凱旋的綁架,像是一個按鈕,讓年過半百的張成功回看年輕時的自己,也開始對人生中最重要的愛情、友情、親情進行反思和追悔。
喬杉飾演的余凱旋是個線索,也是對照張成功的另一面。他快樂、天真、健康、有點窮,做過銷售,做過培訓老師,本來有個相愛的女朋友,但跟別人跑了。所以,他的本意是用錢解決事情,比如,愛情。
而葛大爺飾演的張成功,事業(yè)有成,有錢,有地位,但不快樂,甚至想一死了之。我發(fā)現(xiàn),成年人崩潰起來,真的是地動山搖,好像某一個時刻根本攔不住。余凱旋的綁架反而拉住了他。而后面幫他完成三件事的過程,簡單的拼湊出了張成功這個人,他年少時如何成長,經歷過什么,愛情里又如何模樣,對朋友對家人又是如何,原本一個看起來有腔調的商人,開始褪去喝紅酒、抽雪茄的表象,讓我們看到了他脆弱、敏感、強勢、自私又復雜的內里。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友情,范偉演得極好,一個看不見,一個閉口不言,但一來一往卻很動人。
范偉演的范志剛是張成功的戰(zhàn)友,他體格大,在炊事班,對張成功照顧有加。不管是那盆潑出去的開水,開始多留給他的肉,都是點滴積累起的情誼。最初,張成功也想著,兩個人退伍了,就開個小館子,自己投錢,老范掌勺,兩個人合伙做生意。但從一萬賺到十萬,從十萬賺到一百萬,早已經把老哥們給忘了。
但最令人寒心的是,他居然沒有借給老范做手術的5000塊錢。最后,老范,彈片壓迫視神經,瞎了。張成功不是借不出這錢,而是怕對方還不上。
那一段,范志剛跟余凱旋的對話越荒謬越讓人覺得心酸。什么兩千家連鎖,什么CDEF輪融資,無論如何都換不回老范的眼睛了啊。
有些補償是永遠都還不上的,更不是錢的事兒。
最神的是老范那句“沒事兒,別總壓在心里,都能理解。不用照鏡子,就看不到自己老了,腦子里還是年輕時候的樣子。”
不能說他完全原諒了張成功的自私,因為老范按摩時還是使出了兩倍的力道,但他宅心仁厚,哪怕做生意也是講求“一視同仁,童叟無欺”,對現(xiàn)在想要補償的老張,他還是愿意釋出一些善意。
看他拍著張成功的后背,說出那句“多吃點,還那么瘦”時,我眼睛一酸。
年輕時,有人把錢看得很重,總有一套勸服自己的處世準則,比如,借急不借窮,張成功就是把別人的窮看得太重,反而忘了自己的初心。
而他跟周原的部分,貫穿整個電影的始終。趙薇飾演的女演員周原,應該不是個特別成功的女演員,至少戲中戲部分看得人十分想笑。她借著演戲說了一段假話,而余凱旋為了不傷老張的心,瞎編了另一段話,但沒想到這跟最后周原說得真話是一樣的。
周原是愛張成功的,哪怕兩個人分手了,哪怕張成功自我、懷疑一切、缺愛、缺乏安全感,她還是覺得對方是一個很好的人。因為,愛是相互的,是彼此能夠感知的,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美好過,幸福過,開心過。
我想,這也是老張聽了余凱旋的話,信了,掩面而哭的原因。
愛情啊,結局不一定都完滿,但愛過的人都有一些知道對方是不是說了真心話的默契。
而第三件事里,余凱旋遇見了閆妮飾演的彩霞,也是關于張成功父親的段落。閆妮真是風情萬種,拿信,追憶,爬山,舉手投足都有一種成熟女性的美感。
到了這里,我們對張成功的一生都有了了解,也對“能過則過”有了更深的了解。
或許,經過這三件事,老張已經想清楚了接下來要走的路,他對愛情、友情、親情也有了新的體悟——好多事兒都不是錢的事兒。
過去的他,或許被父親的離世、內心的欲望和脆弱驅使,做了一些錯誤的選擇,但人生如落子無悔,過往留下的遺憾還在,但該釋懷的釋懷,該往下過的往下過。
就像詩中所說:“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2013年,馮小剛回歸賀歲喜劇,為電影市場貢獻了一部爛破天際的里程碑式作品《私人訂制》。曠別賀歲喜劇市場多年的馮小剛和沉寂已久的王朔一起成就了兩人從影生涯的下限,以無聊的情節(jié)、毫無電影感的視聽、小品化的敘事和一廂情愿的說教“創(chuàng)造”了當時華誼股票暴跌的“美談”,也讓賀歲喜劇剛剛回歸市場就變成了啞火,之后幾年也不曾出現(xiàn)拿得出手的賀歲喜劇。
別說賀歲喜劇了,大陸喜劇這幾年都在經歷著創(chuàng)作的瓶頸,《夏洛特煩惱》幫開心麻花打開了一片天地,結果被一部《李茶的姑媽》敗掉所有人品,另一邊,寧浩“瘋狂”系列和徐崢“囧”系列的“徒子徒孫們”不斷刷新下限,笑料不行玩結構,結構不行玩煽情,煽情不行講道理上價值,結果搞得喜劇越來越不純粹,而能力越不行的導演和編劇,還越喜歡賣弄情懷、感悟人生,最終搞出一個個四不像。作為觀眾,我觀看喜劇的最大目的是為了笑,你連讓我笑都做不到還想讓我哭?讓我感嘆人生?憑什么?我的人生課需要你們來教?
總之呢,每年總有這么些能力不咋地的電影人以為自己拍的賀歲喜劇笑中帶淚,前兩年是《這就是命》、《擺渡人》等等奇葩,而今年,輪到了《兩只老虎》。
在說《兩只老虎》之前,不得不提一部叫做《命運速遞》的電影,2015年的First影展三項提名、一個大獎,號稱姜文非常喜歡,但是上映之后票房撲街口碑差勁,不過就是一部對于《瘋狂的石頭》進行劣質模仿的黑色喜劇,但是導演李非卻被姜文相中做了《邪不壓正》的編劇,還獲得了和葛優(yōu)、趙薇一起合作電影的機會。
對于姜文的審美,我并不做評價,畢竟個人非常喜歡《邪不壓正》,但是就《命運速遞》和這部《兩只老虎》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我只能說,李非成功地詮釋了什么叫“技不配位”,得到了一個頂配的陣容,結果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兩只老虎》是一部從創(chuàng)意、故事還是包裝形式都毫無新意的電影,一次黑色犯罪喜劇和雞湯溫情電影的尷尬結合,一段96分鐘看得人抓心撓肝的觀影經歷,甚至,它都不配被稱為一部電影。導演兼編劇的李非試圖用一個黑色犯罪電影的外殼輸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反類型的方式完成自我表達,但是卻讓影片的創(chuàng)作在各方面來說都是可怕的事故。
中國大陸的中年創(chuàng)作者非常奇怪,到了年齡就喜歡感時傷逝,就喜歡講大道理,就喜歡玩煽情,以過來人的姿態(tài)強制觀眾接受洗腦,并且姿態(tài)上無比自戀,明明做得是類型片,最后硬是給整成一個個說講味道極濃的劣質雞湯,典型的中年油膩男子的氣質,而本片導演李非則是在《兩只老虎》中把這種氣質推向了極致。
《兩只老虎》擁有一個硬生生被割裂成兩部分的劇本,第一個部分講述的是一個智障綁架犯被綁架受害者耍得團團轉的故事,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完成人生心愿和另一個男人彼此救贖的故事,兩個部分從頭到尾都沒有產生必要的邏輯聯(lián)系,這也就是使得這部電影隨時隨地處于一種分裂的狀態(tài)之中,導演一方面想要玩弄一些黑色喜劇的風格,另一方面又想為人師表說教煽情,最后都忘記了一個類型電影的基本是什么。
個人一直認為,一部好的喜劇,稱職的喜劇一定是喜劇性大于意義的,價值輸出不過是喜劇電影的附加品,也絕對不應該喧賓奪主,而《兩只老虎》則恰恰相反,這是一部給人感覺導演就是為了說這個理兒才拍出來的電影,與其說是表演,其實不如說是一場春晚主旋律小品的串燒。
嚴格意義上來說,《兩只老虎》根本就不是一部黑色喜劇,它甚至和黑色都不沾邊,整部電影的綁架橋段就算刪掉也完全不影響整個迂腐的故事的表達,個人看來,他本質上就是一部公路電影,一部老套的公路溫情喜劇,空洞如韓寒的《后會無期》,卻又想追求《綠皮書》或者《遺愿清單》那樣的深刻,最后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愿意買賬了。
其實,大多數觀眾應該也都是被片中的綁架橋段“騙”到電影院的,但是看了之后會發(fā)現(xiàn),除了開頭30分鐘和綁架有這么一些關系以外,影片之后的部分已經和綁架一點關系也沒有了,明明整個故事中最值得表現(xiàn)的是綁架者和被綁架者之間的博弈、關系的遞進以及主謂關系的不斷交換,結果,毫無能力的編劇讓影片從一開始就呈現(xiàn)出了一種被綁架者占領主動地位的姿態(tài)并且一種延續(xù)到了片尾。
《兩只老虎》最讓人質疑編劇能力的地方就是,影片應該是一個兩個男人互相成全的故事,卻被完全不尊重劇作邏輯的編劇給寫成了一個成功者給一個失敗者上的一課,葛優(yōu)飾演的張成功提出條件讓喬杉飾演的余凱旋完成自己的三個愿望,每一個愿望對應了自己人生之中的愛情、友情、親情,聽上去似乎是挺溫情的,但是看了影片就知道這一切都是導演的自說自話,被自己傷透的女人依然愛自己,被自己冷漠對待的朋友沒有怪罪自己,早已逝去的父親也是對自己充滿了父愛,看懂了嗎?張成功讓余凱旋去做的事兒根本就不是為了救贖自己,而是在另一個人的心里給自己樹碑立傳,并且告訴余凱旋,成功人士就是這樣,即使是一個人渣,依然被人愛被人原諒,最后還可以深藏功與名成全一個loser的人生。
更可怕的是,導演兼編劇的李非并沒有把自己放在余凱旋的位子上,而是把自己放在了張成功的位子上,這也就是本片那種讓人作惡的自戀的來源。
影片另一個當人崩潰的地方就是導演硬生生把一部電影拍成了小品合集,有的像春晚小品,有的像《演員請就位》或者《我就是演員》中的那種固定場景舞臺劇,在李非的電影世界里面,世界是平面的,影像是不需要細節(jié)的,故事是不需要畫面的,演員的表演只需要念念臺詞就可以,尤其是趙薇天臺上的那場戲和結尾餐廳的那場戲,和舞臺劇中演員對著觀眾念獨白毫無區(qū)別,配上了柔光造就的是年度華語電影最矯情的兩大時刻。
整部電影,大家可以理解成是五個小品以及少數幾個過場戲拼起來的,五個小品對應五個人,葛優(yōu)、趙薇、潘斌龍、范偉以及閆妮,每個人和喬杉演一段二人小品,煽煽情,甚至一場戲拍個十幾分鐘,一部電影就這么被輕輕松松糊弄過去了,簡直和羅振宇的那些屁話一樣,既無營養(yǎng)也無追求,除了騙你錢真的想不出別的目的。
其實就故事傳達的情感來說,影片最接近阿帕圖的那部《滑稽人物》,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得知自己將死的熱門脫口秀演員對于自己人生遺憾的修補,整部電影以他和自己搭檔之間發(fā)生的種種碰撞為主線,笑中帶淚,劇作輕松自然,從頭到尾沒有說教卻又讓人感悟良多,堪稱是溫情小品的創(chuàng)作榜樣,而《兩只老虎》恰恰反映出的是一個中年導演不懂電影,不懂創(chuàng)作還要硬生生趕鴨子上架的尷尬,不會寫人物于是把人物符號化,不會寫情節(jié)于是把電影話劇化、小品化,用矯情的有臺詞回避現(xiàn)實的真實,一副文藝青年的姿態(tài),卻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流露出極大的心虛。
當然,影片除了那種被毫無才華的導演包裝出來的、毫無前因后果的人生救贖,它還有具有著一種中小學生寫作文時候的思路,那就是,不管文章寫得多扯淡,點題就能加分。所以,我們看到了影片中創(chuàng)作者是如何簡單粗暴地詮釋“兩只老虎”的,兩位男主角都屬虎,張成功的父親送過他一個放著“兩只老虎”音樂的八音盒,影片最后張成功送給余凱旋一個放“兩只老虎”音樂的八音盒,然后片尾曲叫《兩只老虎》,影片中的配樂用到了《兩只老虎》的片段,好的,沒有了。
看到沒有,明明整部電影就和《兩只老虎》這首歌毫無關系,但是導演就是要一廂情愿地告訴大家,我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沒有離題,說實話,影片改名叫《兩只蝴蝶》都可以,兩個大男人都喜歡蝴蝶,八音盒放的是《兩只蝴蝶》的音樂,多美好呀,“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這特么就是在提醒年輕人們戒驕戒躁,踏實生活呀!
不過說到底,《兩只老虎》最讓人心痛的地方就是大制片商,優(yōu)秀的演員,出色的班底集體為一名毫無才華的導演買單,觀眾只是浪費了96分鐘的人生,而這群人,浪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就為了捧這么一個新導演,也別怪中國大陸爛片這么多年,大部分拍電影的人靠的不是實力,而是人脈和資源。
如果拍爛片可以被判刑的話,我希望李非這一類的導演被判無期徒刑,讓他們停止對于電影藝術的傷害。如果你們不愛電影,去干點別的好嗎?
周五晚上八點五十的場次,影廳里沒幾個人。大家集中在中間的一片區(qū)域,笑和哭都特別明顯。
片子不長,講的是喬杉飾演的綁匪余凱旋綁架了葛優(yōu)飾演的富商張成功,沒想到卻被精明的富商輕松利誘,于是鐵憨憨綁匪成為了人質的手下,答應替他做三件事。三件事分成了三個小片段,說的是愛情、友情、親情中的遺憾與和解,大概也是導演想要放進故事里讓人咂摸的人間冷暖。
做只貓做只狗,不做情人
趙薇飾演的周原在戲中戲里有一段臺詞,“來生,不一定有來生,如果還有來生,我希望自己做一條狗,做一只鳥,做一片云,做一場雨,為你而叫,為你而鳴,為你輕拂,為你飄灑”,后來余凱旋在酒吧里念這段詞,簡單質樸,像背課文似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但卻莫名地念進了人心里。
愛情里最大的遺憾莫過于相愛過最終變成陌生人。起初我們熱烈地相愛,用盡全力糾纏在一起,恨不能朝朝暮暮,后來又變成兩條冷漠的平行線,不再相交,各自向前。
相愛過,一個“過”字,道出無盡心酸。從無話不說到無話可說,承載最多美好的是愛,帶來最深遺憾的也是愛。
如果能重來一次呢?
古巨基在《愛與誠》里唱,"別再做情人,做只貓做只狗不做情人 ,做只寵物至少可愛迷人,和你不瞅不睬最終只會成為敵人”。
天底下的感嘆都是共通的。是不是真的,做一只貓,做一只狗,做你身邊習以為常的物事,就能夠天長地久,不留遺憾了?怕也不盡然。
故事的最后周原改口,說和張成功在一起的時光,是她記憶中最好的時光,說她永遠愛他。她最終還是肯定了他們的愛情,即便是有遺憾,也終是甘愿。
有朋自遠方來,一筆勾銷
因為想要彌補多年前對老戰(zhàn)友的虧欠,張成功帶著余凱旋去到了戰(zhàn)友開的盲人按摩店。戰(zhàn)友婉拒了張成功的金錢投資,卻在按摩的最后說了一句“多吃點,還是那么瘦”。他沒有接受張成功說對不起的華麗方式,但他傳達給張成功一個樸素的信息:我不計較了。
片子里的張成功無言淚崩,片子外的觀眾也不自覺地跟著掉眼淚。
有時候和朋友的和解其實沒有那么難,只是需要主動地邁出那一步。
常常覺得我們人很奇怪,容易為愛情低頭,對朋友的歉疚卻很難說出口。覺得不好意思,覺得尷尬丟臉,覺得沒事兒啊,過幾天就好了吧,然后埋下一個結,根植在心里。也許不痛不癢地將就了,也許哪一天突然爆發(fā),也許就這樣漸行漸遠了。多可惜。
那些微笑著站在我們身旁給予我們力量的朋友啊,長長的路我們要一起慢慢地走啊,深深的歉意我們可以淺淺地說,不要等到曲終人散場的時候才覺得那么遺憾。
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失去父親的孩子,心里會有多難受?
片子里沒有說,只是說了張成功自父親離世后便再沒有回去過,即便村里有他喜歡的姑娘。
我想他一定覺得天塌了,十幾歲的少年余生再沒有父親相伴。往后的幾年都在努力把父親從自己的生活中剝離,粘連著血肉,哪兒哪兒都疼,還要強忍著悶不吭聲。再往后的幾十年,看到別家父慈子孝,又會有不知道多少綿密的針扎進他愈合不了的心口里。
他需要救援。
從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白云蒼狗,父親離世的遺憾卻從未消減半分。直到余凱旋在懸崖上迎風唱完《兩只老虎》,張成功才算是真正地告別了父親吧。這是一場漫長的告別,但幸好,他完成了這場告別。
龍應臺在《目送》里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p>
這段話雖冷靜殘酷,還帶著宿命和無奈感,但大略可以用來勸慰生離死別的遺憾吧。
整個影片是用荒誕的外殼包裹著治愈的內核,三個小故事都埋著一些引人感慨的點。如果非要總結的話,想要說一句,人生苦短,別教遺憾太長。
感覺看了一個《這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大電影,段落拼貼段落。
反類型,完全獨角戲,題目標榜的雙人和解于是并不成立,甚至情緒上都是排他而相當自我的。影像風格算得上沉穩(wěn),口琴大多數時候也很好聽。可是為什么中年大哥的孤獨自省總要以物質成功后的自我感動完成呢,不覺得老氣橫秋了嗎?您們一起喝杯紅酒再繼續(xù)痛說革命家史好了。看理想@英皇
劇本實在太差了,沒有鋪墊的感情戲不會有感情,憑空悟出再深刻的真諦,也不能打動觀眾。電影最忌諱的就是故事都放在對白里,又不是電臺 FM,能多拍些畫面嗎?人物動機情感變化都沒說服力,講一些雞湯就能讓綁匪放棄200萬我是不信的,即便你跟我說他一開始就沒多想要,那這樣的設定就沒有拍的必要。感覺就像里面講粵普的演員對自己的角色毫不相信一樣,情節(jié)的安排沒辦法讓人相信角色會那樣做。只能說是一出胡亂堆砌的鬧劇,笑點又老又無聊,全在預料之中。雖說后面的轉折是出人意料,也能補充完善人物動機,但這樣的作用放在高潮太晚了。好的地方差不多就只有范偉那場沖突戲。原本以為這會是一部諷刺現(xiàn)實的黑色幽默片,結果卻只是一碗亂放調料的雞湯,連雞肉都咬不動那種。
有幸參加超前觀影會。說實話,除了失望還是失望。尬演,尬聊,尬笑。今年第三部類似影片。
終于趕在最后看到了。有小意思,沒有大驚喜。幾段試圖走心的小故事,但又都沒真正進去。閆妮現(xiàn)在狀態(tài)倒是挺好的。
很作,不是黑色幽默的風格,只是在刻意向這個方向靠,幾乎沒有什么戲,全部都是段子拼接起來??雌饋硗瓿蓯矍橛H情友情的救贖,實際上都很空。感覺導演還局限在寫臺詞里,影像表達很差,浪費這么多好演員。
假如電影欺騙了你,想大喊一聲還我票錢!倆編劇名字加一起組個“悲”字,可完全在片中看不到對于角色的悲憫關切,還不如上部處女作呢……
葛優(yōu)的氣場是蔫兒壞,撐不起霸道總裁。喬杉就更不成了,換章宇來演差不多。這片子起承轉合看著動作都很標準,就是沒靈氣,所有想象力和細節(jié)沒有一點超出大眾刻板印象的地方,屬于沒什么驚喜看過就忘的那種平庸之作。
泳池可以沒有水,老虎可以沒有尾,但墜落的懸崖不能沒有水,扮虎的花貓不能沒有心。被愛情刺傷的時候,我能轉世成風雨飄搖,卻忘不掉一段孽緣。被金錢綁架的時候,我得到的越多,卻虧欠的越多。被生活欺騙的時候,我以為能過則過,卻始終被往事所累。我放棄了眼睛耳朵尾巴,再沒能變作一只成功的老虎。
結構架的好,節(jié)奏也就跟著比較流暢。荒誕現(xiàn)實主義,更多的是本子還不錯。導演能力有限,但架不住演員好啊。
嚴重懷疑這個導演作弊,葛優(yōu)+喬杉+范偉+閆妮,這四個人隨便站著說一個半小時都是一臺戲啊。這么爛的劇情,全靠這幾個人了!
映后交流會,導演來了,喬杉來了,可我腦海中始終是趙薇?,F(xiàn)在的她,在電影里滄桑而且美,臺詞念白的口氣也非常讓我喜歡和感到舒服。時光也會厚贈一個女演員。
趙薇范偉閆妮三個小片段其實都挺好的,但加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電影,人物動機詭異,電影風格詭異,總之很奇怪。但是趙薇天臺上那段長鏡頭真是太好看了,啊我的薇薇為什么不演文藝片呢。
生活欺騙我就算了,你們還寫短評打高分騙我,我了解寫槍稿賺錢快,可諷刺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有的事,再缺錢也不能干。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非沒有才華,毫無電影技術可言,正反打打得我難受;其次,電影細節(jié)很糙,根本看不出他編劇的優(yōu)點,甚至這次他沒有好好講一個故事;最后,真的浪費各位演員,和便宜了喬杉??偨Y兩字:才不配位
青年導演身份與社會老靈魂的有趣碰撞。“年輕時有了一百萬就想有兩百萬,有了兩百萬就想有一千萬,有了一千萬就想有一個億,后來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錢解決?!逼械母鸫鬆敽蛦躺?,就像同一個人的兩個不同人生階段,他綁架自己,剖析自己,逼迫自己去解決那些錢解決不了的問題。什么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呢?比如沖動的愛戀,道德的負疚,生命的突逝。想起葛大爺那句四十歲才有起色,不知“大器晚成”的青年導演李非是否融入了個人心路歷程?特別喜歡范偉老師那段,幽默又心酸。像葛優(yōu)和范偉這樣的戲骨,真是能為劇本再添一份彩。這是一個《公民張成功》的故事,兩只老虎是他心底的玫瑰花蕾。葛大爺穿西裝太帥了,他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完全不必羞于領銜主演的名號。開頭剪輯節(jié)奏還可以再好一點,越往后越好看。
3星。這種陣容弄出這種鬼東西?1.《擺渡人》之于梁朝偉大抵就是本片之于葛優(yōu)。2.當年的四小花旦中,如果說周迅是骨子里靈氣散盡,那趙薇就是眼神中靈氣散盡。3.劇本充滿經不起推敲的主線和偶爾大明宮詞一樣文縐縐的臺詞,全線崩盤,話劇感極重,為了一個刻意的謎底揭曉,尬鋪90分鐘。4.唯二的亮點:范偉撐起全場的演技和葛優(yōu)按摩床下的一串眼淚。5.你以為是喜劇,其實人家是文藝片,這種最可怕。
2.5星,演員撐起來的作品,本身乏善可陳。被綁的身心,偽裝的身段,扮演他人,對過去懺悔與自我救贖,立意鮮明。但敘事拖沓,角色動機不足,很簡單的那種心靈雞湯。導演有些想法,但能力有限,在前作《命運速遞》里就能體現(xiàn),所以只能把話語權交給演員。電影有多么平庸,演員就有多么精彩,哪怕看葛大爺和喬保健聊天,看趙薇念白,也是亮點。
低于預期,很失望,與走出影院的觀眾聊這個電影,共同的觀點是為治愈而治愈,喜劇成了硬生生對著觀眾抓癢癢。趙薇自從被中央電視臺點名批評在股市上違法圈錢后,在藝術上不夠專注了,利欲熏心,已經不夠純粹了。
現(xiàn)實脫韁,荒誕不足,水平有限,可惜了一幫好卡司。故事太弱了,攝影和剪輯都是電視劇水平,對著個人臉拍演員念臺詞,偶爾來點音樂MV風,而且臺詞鏡頭毫無張力。結果就是,整體冗長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