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原創(chuàng)】一滴水就裂了——破繭邊緣
李蘇弟是碗,殷怡是水,編劇便是主人。不可控的機緣,讓命運難以掌握,破繭邊緣將移情別戀潛移默化地滲過觀眾心頭,留下淡淡憂傷以及那一粒粒無法辨識的沉淀物,擱置在心頭。
公眾號地址: //mp.weixin.qq.com/s/MfX5LJQC-vp3qQhFR6CgVA
舊文搬家《【原創(chuàng)】一滴水就裂了——破繭邊緣》
【原創(chuàng)】只怕不再遇上 張兆輝_嗶哩嗶哩_bilibili
2 ) 人文的關懷 細微處的感動——評《破繭邊緣》
李蘇弟最后給殷怡寫了一封信:我剛在飛機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來到河邊,見到一個嬰兒睡在搖籃里,我再不抱她,她就被河水沖走了,于是我就抱起她了。我發(fā)覺那個嬰兒原來是小蜜。不知你明不明白我的意思,我就是命里注定要照顧小蜜的人。
重溫《破繭邊緣》,全劇的戲劇沖突并不復雜,愛情也沒有百轉千回,當李蘇弟走向小蜜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他回不了頭。
因為這是一出洋溢著濃郁的人文關懷,和細微末節(jié)處感動的溫情小品。
愛情像一場宿命,支持他們走到最后的卻并非愛情,而是責任、擔當、理解和溫暖的心。
于是我記起,殷怡那句點題的臺詞:我們,都需要理解,同被愛。
——題記
看《破繭邊緣》之前,我數次瀏覽百科上的介紹。曾經以為這是一部早期的臥底警匪片,也以為會是一部糾纏不清的黑幫情仇片。
一向口味重,毫不猶豫選擇此劇作為重溫張兆輝作品的首部現代劇。
當然我被騙了。
李蘇弟的臥底生涯并不長,全劇沒有主旨深入地去探索這位臥底九死一生下的復雜心理沖突,更加沒有狗血地讓這位臥底與黑社會斗智斗勇,最后以壯烈犧牲劃上悲劇音符,甚至連他的愛情也無需在黑與白的較量中千回百結,直至撕心裂肺。
如果真像我想的那樣,或者深刻或者狗血或者糾纏地發(fā)展下去,這個小成本劇或許會成為《無間道》的電視劇版,一不小心火了,一不小心成為經典的記憶。我記得,那個年代流行熱血和悲歌。
而好戲的張兆輝,完全可將這類觀眾喜聞樂見的或悲情或熱血或癡情的人物演出不一樣的風采。這個演員或許會成為又一個齊浩南,一不小心紅了,一不小心留下“李蘇弟之后,港劇再無可戀之人”這樣膾炙人口的形象。比如,誰會想到小成本的巾幗梟雄播出后,黎耀祥會成為連莊的視帝。
然而這世界上從來沒有如果。
從開頭六集來講,這似乎是一部講臥底的劇,雖然女主角周蜜的出現帶來了一些明顯偏離的因素;六集之后,我產生了各種違和感;當看完全劇,我的觀點發(fā)生了變化,編劇的立意根本就不是講臥底,也不是講警匪,更不是純粹的探討愛情,只是以李蘇弟掙扎在生死邊緣的臥底身份做了一個支點,巧妙運用李蘇弟的感情轉移,來撐起故事的真正靈魂——即愛情中的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生活中的積極面對、責任、承擔,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愛。
弟哥哥——我更喜歡這樣稱呼劇中的這個角色。他不是李蘇的弟弟,所以叫做李蘇弟(tvb的編劇實在太省腦子了),他是溫暖的弟哥哥,前一刻,他承擔著痛苦與壓抑,轉過身,他用微笑對著你。
小蜜是幸福的。她不僅有一個愿意為她犧牲性命的親哥哥,她還有一個愿意為她背負痛苦的弟哥哥。她曾經的愛情不堪回首,弟哥哥用他默默的關懷溫暖了她的心,燃起她人生新的希望;她被無情的病痛折磨半生,弟哥哥毫不猶豫握緊她的手,與她一同承擔那沒有未來的未來。
殷怡也是幸福的。當堅強好勝的她最終失去了阿弟的愛情,在大醉后她痛苦的問:為什么他不選我?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阿弟需要理解同被愛,所以阿弟深深明白,什么樣的人更加需要理解同被愛。在那樣一段地獄般的臥底生涯里,他時時瀕臨生死邊緣,他的痛苦,他的軟弱,他的徘徊,他的脆弱,只有她明白,只有她陪他一起,只有她和他相擁依偎,只有她是走進他心底最深處的那個人,只有她是他在黑暗中依稀可見的最后一絲曙光。
殷怡之于臥底時期的李蘇弟,一如弟哥哥之于絕癥里的小蜜。
可惜李蘇弟選擇了放棄,很多觀眾因此質疑這個角色的愛情觀,畢竟愛情有了背叛的因素,不再完美??赊D念一想,劇中實際用了諸多細節(jié)來鋪墊這段愛情的離殤。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幕是,阿弟半開玩笑的對殷怡說:你趕緊看,以后可能看不到我了。殷怡嗔怪的說:以后不許說這樣的話。阿弟自嘲的笑了笑,說:Yes,Madam。
在生與死之間游走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貴,殷怡給予阿弟的愛情太過沉重,他沒有辦法如她所望成為一名成功的警察,他更加沒有辦法與她并肩同行。他對未來的生命有了新的注釋,他開始向往平凡,向往理解,向往自由。他開始默默關注那些比他的愛情更值得去付出、去守候的一些事,一些人。
他們的理念背道而馳,只能漸行漸遠。
最后小蜜,得到了弟哥哥完整的無私的愛情。沒有任何人比他更能感受她的痛苦,沒有任何人比他更能理解她所渴望的被愛,沒有任何人比他更能深深體會包容背后的溫暖。
沒有歧視的眼光,沒有名利的計較,他對她的愛情,在世俗之后,破繭而出。
他就是命里注定要照顧小蜜的那個人。
很感嘆戲里的人文關懷,弟哥哥和小蜜姐姐在兒童病房里,和那些患了絕癥的孩子們一起玩耍。
因為絕癥,孩子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卻要走到盡頭。他們不得不一邊哭泣一邊接受殘酷的電療,而弟哥哥和小蜜姐姐出現在他們最后的生命里,留下他們盡可能多的歡笑。
這樣的劇情,沒有刺激的觀感,沒有精彩的對峙,只有融融的溫情,細細滲透心臟?;叵肭皫兹赵l(fā)生的悲劇,18名路人的冷漠,越發(fā)覺得這樣的劇情彌足珍貴。
劇中,還在警校的阿弟接受臥底任務后,問兩位長官:我沒得選擇,是嗎?
殷怡回答:你還可以有另一個選擇,就是不當警察。
這些孩子大概也會問老天:我沒得選擇是嗎?
弟哥哥回答:我們可以一起來做游戲。
弟哥哥回答殷怡:我選擇,不再當警察。
弟哥哥回答小蜜:有我一直陪住你。
這個并沒有引起太大反響的電視劇,卻擁有著極為出色的演員,看著張兆輝等演員們細致入骨的表演,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
張兆輝的李蘇弟,演臥底戲的時候,并沒有使用過多復雜的眼神去戲劇化地表達內心世界,他的恐懼體現在肢體的細微末節(jié)處。在黑社會分子內訌,其中之一被槍殺的時候,李蘇弟仿佛看到了未來的自己,身子反射性的彈了一彈,逐漸放軟,起到輕微癱在柱子上的效果,眼神有一刻恍惚至真空的狀態(tài),卻不激烈,既表達了內心深處的恐懼與脆弱,又不易被發(fā)覺。這種表現方式令我驚奇。我不由回想起,梁朝偉在《無間道》里表達恐懼的眼神,有多么的激烈。
或者我更中意這種自然無痕的演法,因為人實際是樸素的,現實中并不會出現太過復雜的表情及眼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戲劇本身高于生活,太過真實樸素的表達,或許會讓觀眾感覺平淡,喪失了戲劇性的效果。什么樣的演法好,這個命題,還輪不到我有資格討論。但張兆輝的演藝事業(yè)此后日漸滑坡,除了現實中的人情利害關系之外,可能也和樸素的演藝風格喪失部分不夠耐心的觀眾有關。
在這部劇里,感情占了很大的份額。前期和殷怡的愛情,李蘇弟是弱勢的一方,和殷怡二人世界里的他,是一個軟弱而渴望被愛的男人,說話的聲音、肢體的動作無一不流露出一股對愛情予取予求的癡纏,尤其是他的聲音,極盡誘惑。這種性感,我無法形容,特別是當我用心去看,幾乎入戲。當然,這也得益于90年代初期較為大膽的愛情鏡頭,里面的調情動作是比較寫實的,接吻應該是沒有借位的,張兆輝的側面一向是無敵的。
值得一提的是,張兆輝的臺詞功底非常好,他的聲音得天獨厚比較沉穩(wěn)、厚重,聽起來富有質感,加上他理解角色非常細膩,至少在本劇里,音色的轉換和情緒的控制達于極致,尤其在臥底期間,那種無奈、掙扎、矛盾和痛苦,從他的淡淡的言詞里仿佛可以聽出內心無盡的吶喊及呻吟。別的劇我尚且沒有這樣深的體會,但這部劇,我特地去聽了國語版,豈止是差之毫厘。
后期和小蜜的愛情,李蘇弟是強勢的一方,能感覺到那種男人的堅強與呵護,兩個人的鏡頭歡快,有淡淡的暖意,卻沒有無盡癡纏,連親吻都是蜻蜓點水。
在交代人物的變化上,張兆輝一如既往地處理自然,不露痕跡,他就是那樣慢慢走向了后期平凡的李蘇弟,轉換毫無突兀之感,而核心的人物特色,開頭警校里曾歸納過的“主觀性很強,個性有些孤僻”,他從來沒有丟失過。
另外,張兆輝在此劇扮相一般(也有可能是時代特色),更加不曾裝酷耍帥、拿腔擺調,在某些情節(jié)上,換了有些演員,可能會采取比較張揚的方式,比較高調的演出,以期在鏡頭前博取觀眾眼球。而張兆輝是一個心境平和的演員,將更多的心思用在揣摩細節(jié)和人物心理上,他演出了一個真實貼近生活的李蘇弟,卻沒有有效地突出自己的熒幕形象。
我如此的熱愛這樣演戲的張兆輝。
再談楊寶玲。我內心深處一直希望,殷怡和李蘇弟能走到最后,獲得圓滿。一方面固然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保守念頭,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楊寶玲的出色演繹。
楊寶玲雖然是港姐,但并非常規(guī)美女,她樣貌大氣,氣質強硬,缺一點柔和精致,非常適合本劇中的madam角色。她演戲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是一種近乎壓迫性的演出風格,相當煽動。當她演的角色愛一個人的時候,恨不能從骨子里去愛。以致我在看的時候,常常會為殷怡的執(zhí)著動容,甚而覺得她是從心底深處愛著對面的男人,無論角色,還是演員。
演員大抵也需要棋逢對手的暢快,個人感覺,和楊寶玲對戲的張兆輝,更加投入。兩個人在多個鏡頭里,將這段愛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最后一集,兩人分手的片段,我看了不下二十遍,仔細琢磨每一處細節(jié),極力尋找二人的錯處,最后仍只有感動、嘆惋和唏噓。演到這個份上,作為電視劇,兩個演員功力可見一斑。
李麗珍很清純,很漂亮,劇中的周蜜,性格簡單,符合她的氣質。角色所限,大的發(fā)揮就談不上了。
一眾配角也都發(fā)揮出色,林保怡是讓人無法忽視的演員,給他一分戲份,他至少還你兩分驚喜。楊羚的太妹演出,也著實驚艷了我一把,一直將她固定為裘菁菁式的甜美形象,沒想也可以演出如此風騷與野性。
陳美琪的李蘇,戲份很重,但角色設計平淡,和胡楓飾演的養(yǎng)父的感情倫理戲有些老套,戴志偉的角色出現又太晚,相比新白娘子里的小青、絕代雙驕里的邀月,沒有太多供她發(fā)揮之處。胡楓的表演沒有跳出他的圈圈,我每次見到他,就知道他會演什么樣的角色。戴志偉,我只能說,感嘆他的拖雷。張鳳妮,她很好,她演什么樣的角色都那么好,tvb你欠人家一個女主角!
最后提到此劇的音樂,豈止一個贊字了得,李蘇弟與楊殷怡的《只怕不再遇上》,與周蜜的《一世濃情》,無比貼合兩段感情的濃濃情懷。各色的插曲,亦與劇情相得益彰。
總結來說,《破繭邊緣》,不是一部經典,卻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用心之作。
很感激好戲的演員,溫情的編劇,精彩的幕后,帶給我一次平凡中的感動。
我的兩個男神張兆輝和曾偉權終于有了短暫的對手戲。林保怡演技真好,既是干壞事的小混混,又是有情有義的大哥。陳美琪也不錯,演什么像什么。李麗珍清純無敵了,還有張鳳妮也很耐看。結局兩個人在飛機上相互依偎,誰都不知道周蜜的病是不是會好,算一個開放式結局吧。
沉下心看,其實挺好看,張兆輝當時也是被力捧過的,只是不知道后來發(fā)生什么,開始演配角了。
李麗珍和張兆輝,年輕時的兩人好靚眼。不得不說,周宏真糊涂啊,但是上哪里湊齊這么多妹妹的醫(yī)藥費呢?程sir的人設也好好。當臥底竟然連親人都不能告訴,除了少數同事,其他人也不知道真實身份(怕警察中也有犯罪分子),真是沒想到??吹搅四莻€年代的bb機和大哥大,回消息還需要找電話亭或座機。
好敷衍的電視劇 為了珍妹的美貌多給一星
最近越來越喜歡看老的香港片,李麗珍很漂亮
劇情簡單真實 反倒比編得很復雜的劇 容易代入容易感動 第一次見識了怡哥的演技 89年的片子居然比現在的帥哥還多 李麗珍真的是太美太純 女二算不上好看但跟兩大帥哥的對手戲也是命太好了吧 主題曲都比現在的好聽太多
挺好看的劇 讓我可以接著看下去 只是我實在討厭李麗珍的苦瓜臉 天天一臉苦兮兮的
干活兒時都的背景音。埋堆堆。
有
真的是2017年才第一次看這部片子,雖然年代久遠,但是一點也不覺得過時。張兆輝和李麗珍這對俊男靚女的組合真的是非常養(yǎng)眼,而且演技精湛。非常好看?。?!只想說那時的帥哥美女真的是貨真價實,360度無死角的美。甩現在的小鮮肉N條街。
劇情太簡單了
一開始以為是以臥底題材的片,看到后面是情感糾葛的,前期和madam&后面和阿蜜都好襯
一波三折,故事跌蕩起伏,很有看頭
李蘇弟是碗,殷怡是水,編劇便是主人。不可控的機緣,讓命運難以掌握,破繭邊緣將移情別戀潛移默化地滲過觀眾心頭,留下淡淡憂傷以及那一粒粒無法辨識的沉淀物,擱置在心頭。
李麗珍真美。整部劇播放的插曲都是九十年代金曲,回憶殺。
李麗珍實在太靚。忍著無聊的劇情看完了
看了一晚上了
看不下去的劇情 但是珍妹太漂亮了
李麗珍實乃極品
20190726 fri noon 配樂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