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進了威尼斯,再加上名字,一直以為有政治隱喻,所以一直放著沒有看,直到最近才拾起一些留著的沒有看的片子,結果卻是另一種出人意料的反饋。
本片雖然是在以巴關系的大背景下,但是一樣還是我所認為的人物電影那樣,背景是背景,更多的在這個大背景下講什么故事。所以大背景可以先拋開一邊不聊,更喜歡的是故事本身,一個天天要在以巴邊境過境的男主,幫他叔叔的一個肥皂劇做語言顧問,結果做著做著就慢慢地通過人物塑造而不是簡單的政治話題而獲取了演員以及全組的信任,居然變成了編劇,然后一開始還沒有那么輕車熟路,還要依靠邊境站的軍官、他的前女友以及他的母親這些人給他提供創(chuàng)作的源泉,后面漸入佳境后就可以很有主見的說服很多人包括投資人。看似一個很簡單的故事 ,但套上了兩國政治環(huán)境的緊張關系,再加上在這樣的緊張關系中源于生活的素材,一個好笑反諷又能夠把影視行業(yè)本身的黑色幽默做到極致的故事就這么出來了。很不錯,相比許多人去描述政治環(huán)境如何如何,我更喜歡這個故事在講大背景下的薩拉姆成長為一個不錯的編劇要更吸引人的多。
反諷的段落有很多,包括搞定演員的方式、演員各種提需求的現(xiàn)實、造型師要下場當演員、受歡迎的編劇在片場里受歡迎的程度、不受歡迎的編劇如何推卸責任、制片導演編劇現(xiàn)場等部門的推諉、觀眾需要政治需要等等都特別有意思,看了不禁咯咯咯的暗笑,還可以在腦海里對應著片場碰到的各位“同仁”,真是有趣。當然最大的橋段提點有兩點,一是一切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被換掉的編劇就是因為太靠政治了,所以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人看,而真正從日常生活里無論是和檢查站的軍官、還是母親、還是前女友交往中提煉的金句,卻是觀眾最愛的一幕。二是在以巴關系這么緊張的兩國,文藝審查也是非常嚴的環(huán)境下,一個編劇還是能夠?qū)懗鲇^眾愛看的影視作品,貼近生活,所以審查不審查不要緊,更多的還是在于如何去貼地氣的創(chuàng)作。
?特拉維夫之火?不少細節(jié)處處讓我想起好些年前伍迪艾倫的?子彈橫飛百老匯?:兩出電影的男主角都是才情不夠的編劇、陰差陽錯地被大老粗二百五的狠角兒強行捉刀代寫臺詞。都有光艷的bitch diva做戲中戲的女主角。戲中戲一個是裝腔作勢的舞臺劇,一個是拿腔拿調(diào)的肥皂劇。附線里都穿插了一個愛情小故事。這要放在中國一定被人罵抄襲了,估計公映前就會被罵個體無完膚,打翻在地再踏上十萬只豆瓣臭腳??礇]看過的只要自詡是文青的都會抄把菜刀跟著上去追斬,確保導演從此冚家鏟。
虧得導演是以色列人,有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及戛納駐場等等光環(huán)的加持,最重要的是中國文青大約沒幾個知道他的,所以估計不會挨罵。整個觀影過程中觀眾不斷地咯吱咯吱哼哧哼哧地笑,全是憋不住的暗笑,我也覺得放聲大笑不禮貌,畢竟人家在講國恨家仇民族沖突的種種滑稽,不是西式戲劇的經(jīng)典橋段那樣一個蛋糕砸臉上那類白癡似的爆笑。結束時那個"season 2"的字幕還沒上來,我們已經(jīng)開始嗷嗷笑叫著,好些人已經(jīng)站起來鼓掌了。
這故事簡單而且傻的可愛:薩拉姆家在巴勒斯坦,每天排隊經(jīng)以軍的哨卡,穿過大半個城去叔叔的肥皂劇片場當劇務,頭銜是“語言指導”還是“方言指導”。他二三十歲了,還住在母親家里。雖然說不上是不務正業(yè),但多少看著有些胸無大志,沒什么遠大目標和理想,很本分地活著。說不上來哪里有點遲鈍,干點什么都不緊不慢,反應也似乎慢半拍。他們片場在拍一部大約?風聲?之類的肥皂劇,講“六日戰(zhàn)爭”的,一上來就是一個巴勒斯坦江姐之類的角色受了情人的囑托,使紅粉計打入以軍內(nèi)部去勾引高官刺探情報。肥皂劇里貼演這中東女英烈的是一個來自巴黎的摩洛哥小明星,以現(xiàn)代審美來看明顯不夠水嫩,有點人老珠黃的意思,希伯來語不過關而且巴勒斯坦的阿語土話發(fā)音也不對路,但這婆娘卻還價格不低脾氣不小。一會兒臺詞不舒服了要改詞,一會兒哭叫著要回國了,因為不肯演癌癥病人、因為那樣要光頭、難看相的。
聽著熟悉吧?沒錯,全世界的肥皂劇和十八線小明星都一樣蠢,絕不是我們什么仙劍奇?zhèn)b之類的專利,他們這阿拉伯諜戰(zhàn)劇也一樣受歡迎:巴以兩邊的阿拉伯女人猶太女人個個追著看,電視上做的時候,哪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老公男朋友去打擾了她們追劇會當場出人命的,這些平民似乎不大在意烈士不烈士反猶不反猶,大家喜歡這劇的原因很簡單:He is so hot! It is so romantic! So dramatic!
這日薩拉姆過以軍關卡時,因為一個形容詞的誤會被扣了下來(別問我什么詞,這電影里充滿了這種難以置信但看上去又再合情合理不過的細節(jié))。審人的二百五下級小軍官近來正因為老婆追這種“反猶的愚蠢的劇集”受了冷落而不爽,得知薩拉姆是在劇組工作后更來了精神頭。薩拉姆平日里唯唯諾諾慣了的,被審了一陣子后卻不知抽了哪根筋,說自己是編劇之一,也許想在以軍小軍官明前充個人物,也許是只求快點放人撒了個慌。這慌一撒可好,那混混軍官不但信了他,更開始要挾薩拉姆改掉肥皂劇后面的情節(jié)、只為了出于某種奇怪的自尊可以在自己婆娘面前充好漢。
接下來,胸無大志的薩拉姆還真的成了編?。▌e問我怎么當上的,反正很合理)。種種瘋狂的笑話才剛開始。那革命肥皂劇越編下去越匪夷所思,還越來越受觀眾追捧。
演薩拉姆的卡伊斯-納希夫看著很眼熟。他做的這個角色有種木訥的純真,看著他笨笨地應和著所有人,基本不會說不,心里替他著急,怕再有什么倒霉事落在這倒霉孩子身上。散場后我查了查演員的名字,我以前還真看過他另一張?天堂在即?,十多年前的片子了,最諷刺的是他在那張電影里演的是預備自殺式炸彈襲擊的恐怖分子。今天的這一張卻是不折不扣的喜劇,最后沒哪個人給炸掉,是小團圓的皆大歡喜。雖然他們的國家和民族會在season 2里繼續(xù)撕下去。導演在問答環(huán)節(jié)時說威尼斯今天剛傳來的前線戰(zhàn)報:納希夫在地平線單元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真替他高興,也替導演和這個角色高興。
我猜其他大部分觀眾都和我一樣,是把這張黑色喜劇當成政治片來看的,因為立意似乎越到后面越明顯:百姓其實并不關心政治、宣傳、族裔、意識形態(tài)、甚至歷史,他們要的不過是安穩(wěn)的日子,加上一點虛構的羅曼斯就很滿足了。誰知問答的時候?qū)а菡f他本意并不是講政治:他說拍這個電影對于他來說是個personal experience —— 非常個人的體驗,他想體驗的是在桎梏、審查、束縛的環(huán)境下,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能去到哪里。原來他拍這個電影是做了一件和薩拉姆做的同樣一件事情。
我以為他做的非常的好。四顆星的好。
中國的編導們好些自己沒什么本事吧一來就罵某黨、罵廣電、罵審查。似乎這些是他們寫不出好東西想象力貧乏的唯一原因。那你們?nèi)ソ又R好了。
影評第467話《特拉維夫在燃燒》——燃燒的屌絲
以色列喜劇《特拉維夫在燃燒》于8月2日在美首映。
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
其地位僅次于圣城耶路撒冷。
本片主要講述以色列的一位屌絲男,
依靠叔叔在電視臺是肥皂?。ā短乩S夫在燃燒》)的導演,
進入劇組,從而成功改寫肥皂劇劇本的故事。
男主本是一位身無分文的屌絲,
只因希伯來語講得好,
被叔叔請到劇組幫助糾正女一號的希伯來語發(fā)音。
男主不止對發(fā)音糾正,甚至臺詞也想改,
直至最后氣走編劇,完全自己親自執(zhí)筆。
然而,肥皂劇的編劇也不是隨心所欲的。
城中的守衛(wèi)隊長因為自己的愛妻喜歡追劇,
隊長也總是勒令屌絲男主篡改劇情。
肥皂劇本身講述的是在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前期,
阿拉伯女臥底潛入以色列,
從以色列將軍處獲取情報,
但最終卻愛上以色列將軍的故事。
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又稱六日戰(zhàn)爭,
是以色列歷史上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以色列在此次戰(zhàn)爭中的勝利,使得以色列得以控制整個圣城耶路撒冷,
盡管巴勒斯坦隨后聲稱“東耶路撒冷”將為巴勒斯坦未來的首都。
影片拋開政治、宗教和種族等分歧,通過屌絲男主對肥皂劇的劇情掌控,讓各位觀眾從頭笑到尾。
屌絲男主在編寫肥皂劇的同時,還能找回昔日的漂亮前女友。
影片輕松詼諧,向喜歡喜劇的觀眾推薦此片。
祝大家周中愉快。
打發(fā)時間還可以
有點嚴肅有點有趣。
圍繞一部電視劇的拍攝,反諷了巴以之間的現(xiàn)實,也順帶嘲諷了時下流行的肥皂劇。其中許多情節(jié)及對話頗有趣,讓人忍俊不禁之處甚多。
《以狗血電視劇的方式打開巴以沖突的真相》 還是第一次看以喜劇題材講述巴以關系 真是挺清奇的 借由戲中戲里男女主情感演變 思考巴以問題裹腳布般的歷史 以及如今現(xiàn)實中的困境 歷史未免復雜沉重 普通人渴望的HE卻難以實現(xiàn) 只能繼續(xù)拍上他第二季第三季...以觀后效 仔細品品還是挺妙的
站著說話~不痛。
比較工整的喜劇片,通過一個編劇的視角,用電視劇拍攝軼事來反映巴以關系。但在核心議題上挖掘不夠,也或許導演并不想讓影片過于政治化。人物關系的演進和敘事結構都很常規(guī),好在較為流暢。
導演愛費里尼,意大利觀眾愛喜劇。淡如水的地平線掌聲最長的一次,雖然中間節(jié)奏還是有點問題。
也只能玩玩擦邊球了
用(戲內(nèi)戲外)通俗劇類型和「戲中戲」的形式諷刺民族矛盾與戰(zhàn)爭背后的價值觀沖突本質(zhì)上和看爛俗劇的民眾心態(tài)毫無區(qū)別,只是電影敘述過程中充斥著的狗血劇風格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習慣使然?
終于在地平線看上了一部傻樂的片子,非常好笑,捧花藏炸彈那段簡直了……將巴以沖突講得如此戲謔也是難得,不過沖突解決都比較偷懶隨意(尤其感情戲),不太經(jīng)得起細想。
lost in translation x 巴頓芬克
這部劇的劇本真是太精彩了,每個小細節(jié)無不透露著精致和用心,每個情節(jié)都給了足夠合理的解釋,又把喜劇融入的恰到好處,同時還不忘探尋對現(xiàn)實的思考,真是歷年來難得一見的劇情佳作
9分。劇本寫得真不錯。浪漫與政治層層疊疊。嚴肅與鬧劇。12/06/2018
戲中戲設置,張力不足,但勝在認真周到態(tài)度嚴謹。
【以色列】將時政話題揉于對肥皂劇文化的諷刺和擅用中,試著把沉重的話題變得有些輕快;被搶走的劇本,提前想要知道的劇本,這是立場和討論之外的有趣發(fā)揮。盡管“戲中戲”的銜接有些粗糙,也并未真正擁有一個什么更有意義的走向,但看得還是歡樂的。
凡人視角看巴以關系,戲中戲的處理巧妙而滑稽,然而最終還是太輕了些,也許這樣的輕里透出的是愿景和無奈。
一定要趕在他們把中東打成稀巴爛之前趕緊去一次!
戴著鐐銬跳舞才誕生了這樣好的喜劇。
沒有什么能逃離政治,也沒有什么能逃離電視劇。
笑中帶淚,很少能夠?qū)⒖嚯y拍成喜劇吧。中東片中,常見的只有伊朗的講述戰(zhàn)爭痛苦,和封閉帶來的痛苦,但是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系為背景的電影還是極少的,而且能夠拍成這個樣子,在喜劇中體現(xiàn)沖突,在沖突中體現(xiàn)痛苦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