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臺灣人不說臺灣腔難道說北京片子么?
也許制作方認為這群演員文藝氣息重,所以改了個莫名其妙的《不能說的夏天》,其實直接用《寒蟬效應》會更好。電影拍得比較混亂,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但重要的兩條核心劇情都跟“寒蟬效應”有關:1.被性侵的女學生們?yōu)榱藢W業(yè)和前途不敢反抗甚至承認被性侵的事實,女主角的PTSD就是這一效應的最直接展示,壓抑自己最終成為心理疾?。?.教授當年因為家庭原因被迫離開學運,也許是害怕破壞現(xiàn)有的家庭和學術成就,李教授在家人面前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暗里卻將自己志向得不到舒展的壓抑全都發(fā)泄到了性侵女學生身上,從他對白白說的不少臺詞可以看出他是另外一種“寒蟬效應”的受害者(害怕說出自己真實想法后需要承擔的家庭破裂后果而壓抑自己)。這樣厘清后,電影的故事就非常順當清晰了,不僅切題,而且兩條線都夠飽滿。但在觀感上仍然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女律師的家庭矛盾過于生硬,對劇情也沒有幫助,不如直接去掉,會讓電影更加簡潔干脆。還有后段的法庭戲,用力過猛而顯得小兒科。至于備受詬病的臺灣國語,我只能說,臺灣人不說臺灣腔難道說北京片子么?
這是近幾年少有的在觀看過程中就能伴隨劇情開啟思考的一部。也許有人會覺得電影節(jié)奏太慢,但我認為這是因為導演故意放松了對很多情節(jié)的用力描述,而將留白的空間都扔給觀眾去聯(lián)想去思考。比如林律師(賈靜雯)第一次去醫(yī)院看望白白,看到白白看著自己丈夫送的花后忽然明白了什么,這個位置如果是不習慣思考的觀眾也許就會覺得牽強突兀,但仔細一想,站在一個了解丈夫的妻子和熟悉官司糾紛的律師角度,這樣簡單的拍法含蓄卻又聰明。這樣需要一路跟著思考的電影,對看慣無腦商業(yè)片的觀眾來說確實不夠討好,但從電影拍攝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處理盡管還不太成熟,但確實比看不起觀眾理解能力的直白片要好。
2 )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大多數(shù)人是從社會的角度去看待這部影片的吧,盡管它確實也是這樣呈現(xiàn)的:從作為背景存在的都更事件、臺北學運、美麗灣事件,到作為電影主體的校園性侵事件,都旨在表現(xiàn)的弱勢群體的“寒蟬”聲微,卻不能止的涵義。但是,作為一個女性來看這部電影,心情更為復雜。
電影塑造的女性群像都各自承受著傷痛:律師方安昱在職場上能干瀟灑,在婚姻危機的面前卻是無力而脆弱的模樣;她的學姐林律師,面臨丈夫的背叛卻要勉力挽回名譽及家庭的完整;白白的母親,則是作為“外室”的無愛進而冰冷的形象。
但是,最痛苦的莫過于作為核心人物的白白——追求獨立就意味著與母親關系的僵化,涉世未深就遭遇教授李仁昉的性侵,進而演化成復雜的暗黑“畸戀”。從必須保守“不能說的秘密”到被誤會而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對一個封閉內(nèi)心不自信的少女來說,是難以想象的精神創(chuàng)傷。
這種創(chuàng)傷,是“PTSD癥候群”、“斯德哥爾摩癥候群”這樣的術語難以形容的,所以導演才會不吝用血色來表現(xiàn)傷害的殘酷性。郭采潔的柔弱形象在這個時候顯示出了巨大的說服力。當你看到一個瘦小的女生躬起身體,驚惶地看著流滿了血的手腕,喃喃地說“這是怎么了”,眼角淌下淚滴的時候,誰都有一種我見猶憐的心痛。
電影用了相當?shù)墓P墨來描述白白的內(nèi)向與天真。她不知道該怎么跟陌生人說話,但是木宏幫她拎箱子進房間,她居然傻乎乎地就關上門請他吹冷氣。她對教授,也因為他談吐的瀟灑而有意亂情迷的瞬間。在被凌辱后,她不知求助,反而被教授的言語所迷惑,發(fā)展成畸形的情人關系。
正是因為白白的內(nèi)向,情節(jié)才得以推動,因為遭遇性侵者眾,但唯獨因為白白的痛苦分外強烈,事件才演化得一發(fā)不可收拾。也正是因為女孩的天真,施暴與迷惑者才更加不可原諒。
其實,不同于大陸校園性侵案件里的猥瑣男主角,臺灣的導演王維明有意識地令”禽獸“教授顯得風采灑然,戴立忍尤其擅長呈現(xiàn)這種魅力:博學、幽默、優(yōu)雅。
不能否認白白對他有仰慕之情,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改變性侵這種行徑的惡劣性質(zhì)。痞子蔡曾經(jīng)有一部小說,寫一個胖胖的、不是很有魅力的女生暗戀新竹某高科技園的高富帥,后被強暴。女生并沒有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人而感到幸福,而是強烈的被凌辱感。強制性行為,對女性來說,帶來的只能是身心的創(chuàng)傷。即便白白與教授發(fā)展成情人關系,每提到他的名字,她還是感到恐懼(醫(yī)生語),并陷入無意識的自殘。在法庭上,她一再強調(diào),”第一次不是自愿的!“。
至于她幻想教授對她的喜愛,并誤以為兩人陷入愛情,作為成熟女人的方律師一眼看破,”這是一種幻覺“。敢在第一次與女學生私下相處時便借機強暴的教授,絕非偶然地、純潔地愛慕少女,而是一個老于此道的”慣犯“。而借勢權力的性,哪里有什么兩情相悅!
其實,在此之前,影片便多有暗示。初入樂團,小玲告訴白白,”教授喜歡吹得爛的學生,吹得越爛他越喜歡“;教授約午飯,利亞表現(xiàn)得滿不情愿。最后,果然也證明,她們也是遭遇性侵的對象。
所以,作為教授妻子的林律師才顯得可悲。因為她執(zhí)意要維護家庭的完整和丈夫的聲譽,而不顧他背叛婚姻與傷害學生的事實。在法庭上,她咬定是白白”追求教授而不可得“。作為一個知識女性,在家庭面前失去自我,甚至失去理智,這與傳統(tǒng)里盲從丈夫恨”小三“的家庭婦女,沒有什么不同,這才是可悲之處。
不僅是教授的妻子,幾乎所有人都在辱罵白白不知廉恥地破壞別人的家庭,甚至包括她自己的母親,也要懷疑她”是不是你勾引教授“。性侵之惡,卻要女性來承擔罵名;被侮辱被損害,除非緘默不語,否則就要被懷疑被輿論加倍侮辱,似乎向來如此。這是這部電影,也是這個社會癥結最暗黑無解之處。
在電影的最后,還可以有教授敗訴身亡,妻子赴臺北開始新生活,遭性侵的女學生們紛紛發(fā)聲。但是,在真實的生活里呢?有多少”寒蟬“未敢言語,有多少傷害含糊過去?
在這部電影里,女性是正向的,所以電影才會有溫柔的和解,讓方安昱重獲幸福的家庭生活,讓她與王老師之間的友情復蘇,讓林律師掙脫家庭的噩夢去臺北重新開始,讓白白和媽媽達成諒解。在我看來,這就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身處弱勢的女性如何為自己爭取,爭取公義,爭取獨立,在爭取事業(yè)的同時爭取幸福。這種爭取是倔強的,好像白白說”謝謝你沒有跟他們和解“,又好像方安昱在法庭上憤怒的姿態(tài);但是,它的內(nèi)里又是柔軟而溫暖的,因為女性之間彼此的關愛,就好像這部主題陰郁的片子,用的卻滿是暖色調(diào)。但是,正如現(xiàn)實中,李仁昉的原型未曾獲罪一樣,有的時候我們離公義,離完美的生活都還那么遙遠。還有多少未達成在等待我們?nèi)幦?,在爭取的路上又要歷經(jīng)多少孤獨與不理解,多少破碎與眼淚。
3 ) 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相
今天趕上末班車 看了《不能說的夏天》。只能說這部片子真的是我很期待然后看完之后又覺得不失望的一部電影。臺灣電影不再只是一眾“小清新”了。郭采潔終于走出女王顧里的光環(huán) 演繹了一位在受到教授性侵之后內(nèi)心掙扎不敢去愛 反而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女大學生??傆X得好久不見賈靜雯了 后面幾場她在法庭上當面質(zhì)問自己的丈夫是否性侵白白的戲份還是很有看頭的那種歇斯底里 ~簡直了 她為了維護自己家庭的完整性不惜說謊話 袒護自己的丈夫 可是即使法庭上得以保全 當他們回到家她還是情不自禁會問起丈夫到底是為什么 這就是卸下了自尊心的防備了吧。特別特別想說戴立忍 感覺他把一個外人看來對家庭負責 在大學為人師表 其實背后是利用職位之便性侵女學生的禽獸教授演的忒棒了?。?!這個角色!非戴立忍莫屬 。如果說第一次他接近白白是想尋找自己的青春時光 那后來白白來找他 他對她說我會保護你 又讓那么心疼。金馬獎提名 名不虛傳啊。 “只有誠實的面對自己,存在才會有意義”。向在為弱勢女性斗爭的戰(zhàn)士致敬。
4 ) 一部可以改變社會的電影
看到標題,你可能覺得。怎可能?唬爛的吧?電影怎么可能改變社會?別說不可能,電影真的有機會拯救世界。
『電影最棒的可貴之處,是社會對話。』這句話是戴立忍導演曾經(jīng)在跟我們聊《不能沒有你》的時候的一個態(tài)度。戴立忍導演當初舉了巴西作品《無法無天》,因為該片討論貧民窟里的毒品黑幫等議題,票房大熱,國際關注度高,當年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改編劇本、攝影與剪接。
從奧斯卡殿堂紅回來到巴西,據(jù)悉最后巴西政府因此下定決心研議貧民窟治安等問題。后來改良成果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政府確實也因為一部電影的賣座而動了起來。
日前上映的《正義辯護人》更是拿南韓已故總統(tǒng)盧武鉉人生上半場,為人權奉獻的精彩紀實當藍圖。影片討論當時被打壓的異己聲浪,最后男主角寧愿上法庭對抗政不公不義,上街頭也不辭辛苦。
盧武鉉后來成功當了政治人物,也做了不少他認為對的事情,特別是對美國與日本的政治立場采取強硬派。但他家族之后深陷的貪污丑聞也壓垮他所有名望,后來選擇跳崖自盡。
成為政治人物,一生可受公評,那些負面的,都是后來的事了。若非他當年爭取人權,后來南韓能否終止威權路線?還很難說?!墩菲谀享n大賣,達到觀影人次1136萬(南韓人口約5千萬,相當于每5人就有1人看過),一度成為本土最賣座冠軍(今年又被《鳴梁》的1400萬人次超越)。
相對來說,拿臺灣最賣座的本土片《海角七號》創(chuàng)下5.3億票房,推算約260萬人次看過,等于全臺每10 人才有1人看過。足見臺灣整體觀影人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墩菲筚u之余,更讓新生代的民眾對盧的生平感到好奇,因此與盧相關的書籍都瞬間銷售爆增。電影帶動民眾對歷史的觀注度,而不應該只有淺碟式的沾邊窺奇。
電影人有義務要說出『真相』。電影人也有義務要關心社會。電影作為娛樂大眾的出發(fā)點之外,最重要的是『社會對話』??赡芤驗橐徊坑捌u座之后,電影里所要說的,就會成為輿論的焦點。
例如南韓另一部好片:《熔爐》。這片也是改編真實事件,談論一個聾啞學校里的多起性侵+暴力事件。在官官相護之下,當年那場官司,留下很多遺憾。電影賣座之后,在社會壓力之下,要求重新調(diào)查這起性暴力事件。后來該片成功喚醒外界關注當年真實地點,輿論壓力亦促使警方成立專責小組,重新調(diào)查案件,當年涉案的其中一名63歲金姓教職員曾在2006年二審中被判緩刑獲釋,但于2012年7月5日金先生被改判為入獄12年。
這就是電影最偉大的地方。并非民粹。
《熔爐》電影里的那句話『我們一路奮戰(zhàn),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雖然目前真實世界中,被害者共七名家屬后來有跟三個單位要求賠償,分別是學校,國家政府,與光洲市政府。但在上訴時,法官認定性侵與教育全受損部分「證據(jù)不足」,判家屬敗訴,家屬還要再抗告。這條漫長的道路,本來就不容易,但若非電影召喚起這么多討論,當年的被害者家屬恐怕永遠沒有機會。
臺灣呢?臺灣也有。南部某特教學校也發(fā)生了跟《熔爐》相仿的情況,能否有所改變呢?我不知道。但應該得到關心。
去年《看見臺灣》與《十二夜》也都成功得到媒體焦點,前者甚至還得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角度不同,高度產(chǎn)生新的觀點,讓人看見臺灣黑心商人與政府有多么緊黏,整個臺灣被啃蝕成那樣,能不心痛嗎?你看了不會想要有所行動嗎?《十》片中的流浪動物亦然,領養(yǎng)代替購買的觀念也更該深植人心。
接下來要上映的《寒蟬效應》也是,改編起一樁真實性侵事件。當年多少女學生因此身心靈受到打擊,若非一位勇敢的女學生愿意配合,恐怕沒人知道在臺灣的某一角正發(fā)生如此駭人聽聞的事件。
臺灣也許久沒看見法庭戲了,導演王維明調(diào)度得宜,光兩位女星徐若瑄與賈靜雯的針鋒相對煞是精彩。郭采潔也表現(xiàn)稱職,值得肯定。
這些作品都證明,電影不該只有通俗娛樂,更能肩負更高責任。討論社會,改變社會。如果可以有機會改變社會,那應該是很多電影人的己志。
是否,不能沒有你,對吧。
5 ) 細膩中帶著煎熬
片尾有一段長長的后續(xù)事件的交代,冷冰冰的文字打在屏幕上,并沒有讓我感到歡欣鼓舞,那種壞人終受懲罰的痛快,反而很悲傷……亦或是一種悲哀。
沉默不是借口,是不夠勇敢的擋風板。影片聚焦校園潛規(guī)則引發(fā)的性侵事件,直面當今社會話題復雜的人性。
故事來源于真實,現(xiàn)實里大多數(shù)人也和影片里的涉世主人公們一樣都在逃避吧!差別只是自己知道不知道!這絕不是一個人的困境而是大部分人的,而結果確實沒有人敢直面內(nèi)心……莫大于哀!
我想沒有人敢說在現(xiàn)實世界里我們做的好,因為這反復闡述的是人們的通病,隱藏自己總覺得就不會被發(fā)現(xiàn),是人性的懦弱縱容了壞人呀!
6 ) 此蟬聲甚悅
昨天是這個電影的首映,加上有演員見面會,好久沒有在電影院看到這么多人了。郭采潔的灣灣口音聽起來特別軟,賈靜雯比我想象起來更年輕??赐曛蟾杏X片子里最美的還是徐若瑄,不過她沒來首映式。至于戴立忍,不好意思,你知道直男是從來不注意男演員的。
最開始知道這部影片是在影院里播預告片的時候,片中的郭采潔雙手抱膝在角落抽泣,一路瘋狂的跑過走廊。銀幕上打出兩個英文字符——Sex Appeal,看完之后誘發(fā)了人無限的觀影欲望;然后又打出了中文名——不能說的夏天,讓人興趣大減。不過看完之后必須得慶幸,幸好導演沒有用英文名的直譯來做中文名,不然一定會收到清一水的評論:我褲子都脫了,你TM就給我看這個?!
據(jù)說這部電影導演花費了3年的時候時間,里面糅合了很多當下流行的元素,故事的主體還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但是不能發(fā)現(xiàn),這一點也不像一部改編自事實的電影,里面的戲劇沖突太多太雜,人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實在是沒有現(xiàn)實代入感。如果說女主角的矛盾心理讓這個角色更加立體,讓人傾向于相信這個故事原型的復雜性的話,最后的結局也毀掉了一切。導師心臟病發(fā),女主二次割腕,純情少男在充滿憧憬的路上遭遇車禍,這些巧合的炮火來的未免太猛烈了一些。當音響里傳來公路上的急剎車的時候,我身邊的兩個女生不由得發(fā)出了一聲嘆息。我明白他們的意思,畢竟,這樣的構造有一種導演編不下去了準備鳴金收場的感覺。
不能說的夏天,有什么是不能說的呢?要我說這是一個隱藏的秘密:家庭不幸福的人最后都沒有好下場……女主角家庭不幸,然后被強暴了還自殘了好幾回,在主角光環(huán)的支撐下才沒有死翹翹;賈靜雯飾演的律師家庭不幸,最后不僅輸了官司老公也去了;難得有一個純情的少男,肩負著對母親和妹妹的責任,最后也成了公路游魂。所以啊,導演的意思是珍愛生命,遠離家庭不幸的人嗎?
不過不得不說,郭采潔在這部電影里的表演還是很贊的,無論是倔強還是崩潰都表演的很傳神。尤其是最后給男主打電話的時候,糾結的姿態(tài),詭異的語調(diào),將一個準備告別世界有有一絲不舍的無助少女刻畫的活靈活現(xiàn)。同樣的題材,雖然沒有《暴劫梨花》中朱迪福斯特的強硬粗獷,但是不夸張的說,這個表演是可以和朱迪媲美的。
影片的噱頭有不少,但是亮點并不算多。開頭和結尾的蟬聲算是一個亮點。女主在一開始交代了臺東的蟬聲比臺北大,最后的鏡頭里母女倆在巨大的蟬聲中相擁而眠,巧妙的交代了母親回到了女兒的身邊,暗示了倆人關系的緩和。影片的另一個名字叫“寒蟬效應”,個人認為這個片名是更棒的,一方面跟片中的蟬聲完美的串成了一條線;另一方面,寒蟬效應也契合了女主周圍女生的態(tài)度:因為畏懼導師的權勢,收到了侵害也不敢吱聲,在女主抗爭之后又紛紛站出來,這也就是傳播學中所說的“沉默的螺旋”。即使觀眾沒有get到這個點,在片尾不放陶吉吉的大作,先來這么一長段蟬聲也是蠻炫酷的。
古時候在評判舞蹈時,有一個評價叫“此曲甚悅”,意思是舞蹈實在是沒有什么好說的,只能評判下這個背景音樂還是不錯的。對于這部影片,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此蟬聲甚悅。別笑,我是認真的!
因為女神@賈靜雯 參演才去看到,女神40啦,的確也顯老啦。叫獸性侵女學生這事兒現(xiàn)在已是見怪不怪了,但當真讓人糟心。全片讓我心里猛一爽的就是男生暴打叫獸那一段,解氣!PS:郭采潔是飛機場呀!
寒蟬效應:從《牯嶺街》《獨立時代》走出來的王維明延續(xù)了此前臺灣電影新浪潮的能量。學運臺北、美麗灣事件間隙的高校性侵案,案件外圍當代中產(chǎn)困惑的筆觸也挺難得。鮮有的直面當代臺灣社會問題的維權控訴電影。反觀對岸廈大對吳春明性侵事件的處理,真的是太打臉了。
如何快速搞上心理失愛且結構失范的女人,告訴她“誠實的面對自己,不存在則活著沒有意義”——《不能說的夏天》tips。話說,這種類型呢,長大了也就是賈靜雯了。。
和等一個人的咖啡相比,它簡直太棒了
遇上這種內(nèi)心是個無邊黑洞,只能靠操控女性來填充自身挫敗感的男人,是女性的劫難,但亦是女性真正蛻變與獨立的契機。只看你,夠不夠智慧,夠不夠堅強。熬過去 ,他就只是樁往事。「每個人都在逃,差別只是自己知不知道而已。」「您的判決將喚醒那些裝睡的人」「只有誠實的面對自己,存在才有意義?!?/p>
極其糟糕的觀影體驗
第一次感受到徐若瑄的精湛演技。郭采潔沒了女王氣質(zhì),只是一個弱小的女生。戴立忍演技老辣,長得也像壞人。
7分。王維明處女作能量不小,在大量的性侵事件中,選擇這樣的案例來切入,具有辯證意味,避免了向某方過于傾斜。對牽扯的各方都有較均衡的交代,但手法風格可以更好。涉及的政治事件,也是它的目的之一,不單純是背景。片子多少洗掉了點郭采潔身上那種顧里樣。徐若瑄、賈靜雯都見年月。
獻給斗士,不管是臺北學運、美麗灣事件,還是不斷上演的高校性侵案,敢在銀幕上直面已是可貴。為人之難在于遭受戕害后如何直面并反擊,那些在噤若寒蟬時打破沉默的人,乃真勇者。片中幾個非典型人物心理可惜未能深挖。看到戴立忍 和《圣誕玫瑰》的桂綸鎂隔空對戲,感覺有情人緣分真是妙不可言。
野心大,能力有限
這是一個好題材,尤其背后的社會意義,在內(nèi)地同樣有相應對應??上еv故事的方法太平庸了,讓這個事件散亂在他的野心當中(包括學運與美麗灣事件的提及),怎一個亂字,讓片子失去了應有的力量。文藝腔與滔滔不絕的庭審也太違和了。出于題材,勉強3星吧
值得肯定的題材,導演野心不小,性侵案件下多人物的描寫,對學運的側面刻畫。拍法老派了些,剪輯也略隨意,有些不合時宜的嗲氣。賈靜雯真是很久沒見了。
你們臺北人都是這樣講話的嗎?作為電影臺詞,“炮友”第一次出現(xiàn)在內(nèi)地大銀幕?大學性侵事件以外,穿插了學運失敗者和美麗灣運動,試圖輻射到整個臺灣社會。不斷跳躍的剪切,令電影顯得波瀾不驚。戴立忍演老流氓演得很老練,如果女演員的臺詞功底更強點就好了。聯(lián)系廈大的青春大篷車,加一星
郭采潔不能和戴立忍在一起是因為賈靜雯也很漂亮~
題材是很好的題材,讓人想到熔爐想到素媛甚至想到親愛的。不過有些雜,復線太多,最后圓不回來了。導演監(jiān)制和主演的態(tài)度太誠懇,第一次經(jīng)歷這么詳盡有深度的主創(chuàng)見面會。賈靜雯一定是在說那個自己。她好美。郭采潔這次躲過爛片女王了。她好瘦好小,人好贊。
原本以為是小清新愛情片,結果是性侵+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無意識自殘+法庭激辯+三個女人的救贖與被救贖,導演的處女作好有野心,只是人物太多格局太大背景太亂讓片子看著重心總在換感覺散亂,但好在故事和畫面都在期待之上。
三星半。“寒蟬效應”是一個新興名詞,更是一個殘酷的事實——它隱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入秋之后,夏天不能說的事情可以說了。也許是偶然,該片確實應了近期發(fā)生的大學性侵事件的景。強烈建議女生們?nèi)タ催@個電影,當然,教授們也應該去看。
女主真的不是從小受母親虐待得斯德哥爾摩了嗎……
真實案件肯定比影片更精彩和殘酷,此等內(nèi)容的影片能夠上映果然就只有此等深度,淺嘗而止,雙方律師的交戰(zhàn)太過溫柔,實在無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很是遺憾。郭采潔果然停留在了顧里的影子里。木宏結局怎樣?倒是給個交代。事件如何能夠跟美 麗 灣 事件更好的結合就更好了,而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時代背景
郭采潔可塑性很強,一次幾乎沒有爆發(fā)機會的演出,演的依然十分可信(母女關系的輔線對理解人物很有幫助)。徐若瑄身上有我認識的某個女性的影子,如果她不總是眼淚汪汪,會更好。臺普相當做作、矯情,個別情節(jié)、臺詞也是,但這些都不妨礙你理解《不能說的夏天》要說的核心:敢面對自己,你才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