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逸菁
《動物奇緣》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發(fā)生在1941年,即“倫敦大轟炸”期間。那時,納粹德國正對倫敦實施戰(zhàn)略性的輪番轟炸,戰(zhàn)況與其用“焦灼”來形容,不如說“節(jié)節(jié)敗退”。在這樣黑暗又消極的大背景下,導演卻巧妙的運用“解救象寶寶”這樣一個充滿趣味卻又切合二戰(zhàn)大背景的主題來講述電影。難能可貴的是,電影并沒有因為富有童趣而顯得膚淺,陷入低齡的泥沼。孩子們學習穿戴毒氣面罩,集體悼念去世的同學這些讓人痛心的情節(jié)穿插著全片,讓
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們在拾起童心的同時痛定思痛,銘記歷史。
雖然《動物奇緣》的主角是群小演員,但電影中的大人角色同樣可圈可點。電影邀請來了不少重量級演員。例如伊恩·麥克爾希尼,他曾經(jīng)參演過《權(quán)力的游戲》,扮演一個有勇有謀的御林鐵衛(wèi)。憑借在電視劇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不少獎項的提名。而飾演奧斯丁太太的佩內(nèi)洛普·威爾頓同樣來頭不小。她最為人知的角色莫過于《唐頓莊園》中的伊莎貝爾。細想來,奧斯丁太太和伊莎貝爾倒有共通之處,都是溫柔又堅強。這兩個角色都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佩內(nèi)洛普·威爾頓塑造人物的功底可見一斑。而出生于演藝世家,出演過《侏羅紀世界》,《饑餓游戲》的托比·瓊斯同樣也參演了《動物奇緣》。飾演一個看似冷漠,實則善良的可愛檢票員。演員們在有限的臺詞和鏡頭間,將各自的角色飾演的活靈活現(xiàn),讓我們感受到了老牌英國大咖們的實力。
雖然《動物奇緣》是題材嚴肅的二戰(zhàn)電影,但出人意料的,卻是小演員挑大梁。湯姆是片中當仁不讓的主角,由小演員阿特·帕金森飾演,他幾年前便在“神劇”《權(quán)力的游戲》中扮演瑞肯·史塔克。如今年歲增長,少了青澀,更多了實力和氣場。劇中的湯姆足智多謀,絕對是“別人家的孩子”。但這類角色很容易缺少人物弧光,變得扁平單調(diào)。好在阿特·帕金森憑借自己的演技,讓觀眾們感受到了湯姆從熱愛動物的小男孩,到解救象寶寶的“小大人”之間的蛻變。年齡雖小,他的實力卻不容小覷。而另一位小演員伊安扮演的彼得則是“搞笑擔當”。彼得這一角色巧妙的平衡了電影中的淚水與笑料,同時,他身上那股看似膽小,在關(guān)鍵時刻卻能挺身而出的“亦邪亦正”的氣質(zhì),也十分討巧,可以說是很有觀眾緣的角色?!罢认髮殞殹眻F的第三位成員是一名叫簡的小女孩,不同于其他影視劇中的“花瓶”女主,簡是一名獨立又堅強的小女孩,這一點倒是和如今正火的“metoo”精神暗合著。隨著簡身世的層層揭開,劇情達到了高潮,她的人物特性也更加被點亮了。簡這個角色在小演員的精彩演繹下,不僅推動了劇情,更代表了獨立的新時代女性精神。
不同于《拯救大兵瑞恩》等經(jīng)典二戰(zhàn)電影,通過震撼人心的群戲來展現(xiàn)戰(zhàn)爭的苦痛。近幾年的二戰(zhàn)電影,如《敦克爾克》,《動物奇緣》,都更偏愛從個體的角度來敘述這段歷史?!抖乜虪柨恕分v了幾名士兵的故事,而《動物奇緣》更標新立異一些,用可愛小動物在戰(zhàn)亂中的命運吊住了觀眾的胃口。電影中象寶寶博斯特被解救的故事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而為了和象寶寶一起拍攝出讓人信服的電影,全劇組的演員們也都費了不少的功夫,用了大量的時間和象寶寶接觸,了解大象的習性??戳T這部電影,不光能讓人們反思戰(zhàn)爭,更能讓我們思考“人與動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是否人真的高高在上?能隨意取別的小生靈性命?一部看似合家歡的電影竟能引發(fā)出這么多社會問題探討,實在讓人驚喜。
作為一部類型電影,《動物奇緣》中的人物從出場就進行了精心設(shè)計。拿小男主湯姆來說,一開始他便與小象做了親密接觸,塑造起他“熱愛動物”的輪廓。高效率的出場設(shè)計很符合類型電影的基本準則,但要成為出挑的影片,后續(xù)的敘事節(jié)奏更為重要。而電影兩段遙相呼應(yīng)的“毒氣室”戲碼就好比兩簾幕布,恰到好處的把握了節(jié)奏。第一幕“毒氣室”橋段時,湯姆和彼得還是“敵對”狀態(tài),為了各自利益才結(jié)成盟友——湯姆需要“大力士”,彼得則要湯姆保守秘密。兩人針鋒相對著,逗趣極了。而到了后半段,兩人再進入“毒氣室”時,場面就變得安靜多了。他們經(jīng)歷了簡的意外,從一開始的埋怨,到之后的扶持,場面過渡的很快,而“毒氣室”時刻讓兩人的情緒都沉淀了下來。兩人獨處著,共享著少有的沉默,用幾句對話就達到了和解——也許男孩的友誼不需要多言語,但男孩之間的承諾一定是固若金湯。再從“毒氣室”里出來,恍然間,他們不再是嬉笑的小男孩,而是兩名“共患難”的好隊友了。盟友到好友,他們的關(guān)系,在兩次“毒氣室會晤”間華麗麗的升華了。隨著劇情的深入,小主角們變得不再是功能性的角色,逐漸躍然紙上,活靈活現(xiàn),可見電影在塑造人物上的功力和用心。
《動物奇緣》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片段,莫過于發(fā)生在小女主簡身上的重大轉(zhuǎn)折。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給后續(xù)劇情都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這個橋段的設(shè)置其實非常冒險,一不小心就會讓人覺得生硬套路,好在電影四兩撥千斤的處理了這個情節(jié)。既讓簡的形象樹立了起來,又在之后,給湯姆和彼得的成長提供了起跳板,化作他們更堅韌的決心。這個變故不僅讓小主角們成長,更揭開了簡的“身世之謎”——原來她是和行動不便的老父親相依為命。影片中有一句話特別讓人動容,“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樣擁有完美的家庭”。相依為命如簡,孤苦伶仃如奧斯丁太太,她們都用自己的不甘心對抗著命運的洪流。只是奧斯丁太太與簡不同,喪子之痛淹沒了她,讓她變得孤僻“避世”。而《動物奇緣》記錄了小主角成長的同時,其實也是奧斯丁太太逐漸“入世”的一個過程。她有了新的牽掛,也有了新的家人,雖然失去的無可挽回,但那不再是禁錮奧斯丁太太的枷鎖。正如電影最后那樣,她拋開了黑紗,終于能自在的擁抱新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處,也許領(lǐng)會到這一點,在往后相處中,大家也會多一點包容。
伯斯特是一頭大象。
1941年,它被送到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動物園,和它同步抵達這塊土地的,還有二戰(zhàn)戰(zhàn)火。
其未展出一天,就將面臨射殺。
伯斯特沒有恐懼,它不知何為戰(zhàn)爭,而男孩對它好,它親近男孩。
于是,某個深夜,它跟隨男孩逃離了動物園。
這是上個世紀一樁真事,也是去年電影[動物奇緣]里的故事。
末尾,戰(zhàn)爭結(jié)束,伯斯特幸免于難,向死而生。
銀幕上,戰(zhàn)爭是假的,大象是真的。
動物不像人,無法評價演技,其只要按要求完成動作,就算得上合格。
而有時,動物卻比人更像人,通人性的它們,沒有演技,依然動人。
當年,新聞曾報道,希區(qū)柯克狂言“演員是牲口”。
這話有些極端,但在他的電影中,演員確實只是可供調(diào)度的物料。
而在希區(qū)柯克那個時代更早的從前。
“牲口也是演員?!辈⒉凰闶裁葱侣劇?/p>
電影還只是個想法的時候,動物演員便開始登場。
1872年,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做了個實驗,他用24架相機抓拍馬的運動軌跡,只為求證“其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
事實上,在電影之前,人們消遣方式多為馬戲團的雜耍表演,而這些表演的主角,多是動物演員。
電影流行后,馬戲找到了新舞臺,那些著名的動物演員,也從馬戲轉(zhuǎn)型,登上了早期銀幕。
譬如,當年馬戲界有位叫勞拉·康斯托克的女士,她訓練了一條會打拳擊的狗。
于是,1901年,有了[勞拉·康斯托克的拳擊狗]。
然而,這類電影作為馬戲的延伸,僅滿足觀眾的獵奇,并無故事性。
另外,因無動物保護法,演員們也飽受虐待。
又比如,1903年,為滿足觀眾胃口,愛迪生拍了部[電擊大象]。
甚至在1925年,最初版本的[賓虛]中,拍死了100多匹馬。
直到1939年,一部名為[蕩寇志]的西部片上映,這些動物演員生存狀況終于有了改觀。
其有個鏡頭,西部騎手和馬共同墜下70英尺的懸崖,當時劇組用了個滑坡裝置來完成。
然而,這只能保護演員,馬則從崖邊跌落活活摔死。
為息眾怒,當時“美國影視協(xié)會”與“美國人道善待動物協(xié)會”達成協(xié)議,授權(quán)后者監(jiān)督自身旗下但凡動物演員參演的電影,防止虐待發(fā)生。
在這之后,動物不再是電影道具,而是電影演員。
1905年,英國人拍了部動物為正面形象的電影[義犬救主],但囿于當時審美,很快淹沒在馬戲電影海中。
而1943年,出了部[靈犬萊西]。
該片中,動物形象正面,還成了主角。
不像前輩[義犬救主],1939年蕩寇志事件過后,動物演員開始受重視,其也獲得巨大成功,成為首部大眾意義的動物真人題材電影。
由于深入人心,其上映后幾年內(nèi),全美牧羊犬注冊數(shù)增加了40%,同時,也被后人翻拍數(shù)次。
至于憑該片出道的伊麗莎白·泰勒,看準了動物演員優(yōu)勢,在第二年,便和一匹馬演了部[玉女神駒],從此紅遍整個美國。
當然,這是后話。
而動物演員全新的時代,正式開始。
1948年,拍攝[紅河]時,副導演阿瑟·羅森曾在片場怒吼:“出去試著告訴這一千五百頭牛該怎么演!”
這片講的是一群牛仔將一萬頭牛從德州趕到密蘇里販賣的故事。
為拍好這部電影,羅森特地找來1500頭真牛,然而,實際操作起來,確亂成一鍋粥。
早期馬戲電影,動物長期受訓,在攝像機前和在馬戲舞臺并無本質(zhì)不同,表演內(nèi)容均是平時訓練的千篇一律。
后來,動物演員開始參演故事片,因不再是馬戲,如何讓其按要求完成表演,成為導演頭號難題。
像在1973年,特呂弗的[日以繼夜]里,有一幕戲是剛起床的情侶推開旅館房門,給一只小貓喂牛奶。
導演想,演員將牛奶倒進碟子后,讓貓自己跑來喝。
但實拍時,貓有自己想法,始終往鏡頭外跑,以至于,最后剪進去的鏡頭中,還能清楚看到副導演的手將貓往畫面里推。
當然,這是比較好的情況。
對于比較復(fù)雜的表演,就要動用馴獸師了。
他們在鏡頭外,利用動物本能或是后天訓練的條件反射,來控制動物在鏡頭前的各種表現(xiàn)。
在1957年,迪士尼電影[老黃狗]中,為確保和狼打架這幕戲,老黃狗不被吃了,片方就請來了專業(yè)馴狼人。
此外,由于動物對環(huán)境敏感,強烈燈光或是周圍道具的噪音都易引發(fā)過激反應(yīng),也給拍攝造成不小困擾。
像2003年[奔騰年代],為避免主角“海餅干”出現(xiàn)過激反應(yīng),導演每拍一會,馴馬師不得不讓其小憩,十分耽誤進度。
而且,由于動物保護政策,演出時還有更加繁瑣的事項。
在希區(qū)柯克的[群鳥]中,為防止鳥兒把人類啄傷,馴鳥師用膠水臨時粘住了它們的喙。
然而,正式開拍時,有只鳥受到驚嚇飛離片場,為防止其在野外餓死,馴鳥師伯威克和工作人員找了一下午的鳥。
這些不方便,促成了CG動物的出現(xiàn)。
比起真實動物,CG做出的動物不但乖巧聽話,還有真實動物沒有的本領(lǐng)。
譬如,06年蓋瑞·溫尼克[夏洛特的網(wǎng)]中,蜘蛛夏洛特全程由CG制作,不但會說人話,還能織出各種奇怪的網(wǎng)。
而在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主人公和四種動物困在船上,這四種動物中,只有鬣狗是真的,其余動物,全是CG制作。
雖然CG是虛擬,真實感永遠比不上活體動物。
但也正如蓋瑞·溫尼克所言:“我們可以把人類送上月球,但是再怎么吼叫或是用各種方法,都叫不動一頭奶牛。”
動物演員比不了人,沒有演技,也并不敬業(yè)。
這并不妨礙它們被觀眾喜愛。
此外,出鏡的次數(shù)多了,有些則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就像米高梅用了近百年的片頭。
雖然獅子幾經(jīng)更迭,但每一次嘶吼,觀眾依舊覺得親切。
而這獅子并不是最早的動物電影明星,最早的應(yīng)該是條叫任丁丁的德國牧羊犬。
1918年,剛出生便被位美軍士兵從一戰(zhàn)戰(zhàn)場救下,帶回了國。在1922年的洛杉磯狗展上,獲得了跳高冠軍,遂被電影制作人鄧肯相中。
當時,華納公司正籌備一部西部片[地獄之河],其中一個場景需要一只狼,但卻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動物演員。
鄧肯立馬推薦了任丁丁,其也沒負重望,一條便過,而電影上映后大獲成功。
任丁丁也因此成了巨星,僅在一周內(nèi),就收到一萬多封粉絲信件。
直至去世,其陸續(xù)為華納拍了26部電影,將當時瀕臨破產(chǎn)的華納從生死線救了回來。
還有頭叫巴特的熊。
1977年,其誕生于巴爾的摩動物園,出生第五周,便被電影馴獸師收養(yǎng)。
四年后,它在西部片[風行者]中首次亮相,從此開啟演藝生涯。
而它真正家喻戶曉,是在1988年主演了讓-雅克·阿諾[熊的故事]后,而這,為它帶來了當年奧斯卡提名。
由于學院禁止動物演員獲獎,不了了之。
好在,1998年,第7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們將巴特熊作為嘉賓請到現(xiàn)場,也算是給動物演員開了先河。
當然,國內(nèi)也有動物明星,名氣比不上國外,但同樣討人喜歡。
例如,韓寒那只叫小馬達的阿拉斯加犬,先后出演[后會無期]和[乘風破浪],也算小有名氣。
至于[動物奇緣]里的大象伯斯特,不是動物明星,也沒什么演技。
扇了扇耳朵,步子搖搖晃晃,悶不吭聲。
而那份來自二戰(zhàn)的沉重,依然穿越時間,隨它步伐,走到銀幕之間。
這便是動物演員的力量,銀幕之上,渾然天成,無需演技,依然飽滿。
-
文/夭夭酒
文章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破詞兒」
【2021愛爾蘭電影展·動物奇緣·2017】最強有力的電影安利是那行字幕:本片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1941年貝爾法斯特陷于德軍轟炸的恐怖之中,當?shù)毓舶踩块T為防止空襲后動物院中的猛獸逃跑傷人,下令對1只老虎、1頭黑熊、1只猞猁、2只北極熊和6匹狼等23只動物執(zhí)行槍決,但他們卻忘記了一只大象。于是它被當作寵物進入一位善良婦人家的后院,躲過戰(zhàn)火,并幸福地活到了1966年。
故事被改編成了適合全家歡的兒童電影,中規(guī)中矩,政治正確,也有必然的乏味??吹貌贿^癮,去查新聞背景,才發(fā)現(xiàn)為“備戰(zhàn)”犧牲動物原來是系統(tǒng)性的組織行為,一旦進入戰(zhàn)事,動物立即脫離生命屬性,退化為物,任人安排差遣。另外,2009年是貝爾法斯特動物園成立75周年紀念,動物院特別發(fā)起一場尋找恩主的公關(guān)活動,這部電影看來也是活動的一個結(jié)果。其間發(fā)生了兩次遺忘:先是忘記了大象,后來又忘記了大象的收養(yǎng)者。
怎么感覺看了好多同題材的電影 卷毛小哥蠻可愛 第1001次講愛爾蘭口音好可愛
20180621虹口龍之夢
通過守護一只小象達到反戰(zhàn)的主題,但整體處理得較為平淡。
小象真是可愛?。?/p>
挺暖心。
作為導演的處女作,就故事和煽情上來說做的還可以,但手法未免也太簡單了一些。中間大量的短而沒有沖突的場景讓電影的節(jié)奏變得極其別扭,若不是真實故事加持,很難讓人找到繼續(xù)看下去的理由。
結(jié)尾還挺感人啊。一個發(fā)生在二戰(zhàn)期間,為了保護一頭即將被處決的動物園小象而聚合在一起的幾個孩子,以及一個奇怪老阿姨的間故事。配樂有深度,含情脈脈又平鋪直敘。英國演員演技較真,也不乏老演員真功底,看到了唐頓莊園大表哥的老媽,冰與火之歌里的城主小兒子(儼然不是當初稚嫩的長相),又是勇敢善良,又是忠誠堅守,還是蠻感動的……
《動物園長的夫人》姊妹篇《動物園長的兒子》,盡管無甚亮點但好在也無功無過。題材上幾乎與勞模姐那部如出一轍,區(qū)別在于“救”的對象不同,而相較于前者的“掛羊頭賣狗肉”,這部在同樣背景下有著更為篤定和清晰的目標,同時與司空見慣的“二戰(zhàn)救猶”題材相比,孩童視角提供了更新鮮也更純粹的觀感。
各種動物還是挺萌的。我也有個夢想,就是做動物園園長??
現(xiàn)在看過去,我們看到更大的格局,我們看到合約國的三角關(guān)系,我們看到其中的經(jīng)濟,我們看到其中的政治。但是在當下,我們的眼里只能容下一封信,一只動物。我們眼睛能看到的東西叫現(xiàn)實,我們雙眼看不到視線之外的東西。
聽說導演是新人,所以這個古早味兒急需鼓勵,現(xiàn)今還有誰這么用心傳統(tǒng)敘事的。
三星半。戰(zhàn)爭角落的一個溫情故事,沒有大奸大惡之徒,校霸也會為了女孩子的求助而善良。弱化了戰(zhàn)爭的陰影,Jane的突然便當可以給一個鏡頭吧……最后這種全家向的電影就伴隨著影院里的聒噪小孩隱身爸媽配置,讓人很煩躁。對我說的就是1027芳草地盧米埃5排678這家人,跟你們噓了好幾次了,當媽的不知道什么叫害臊嗎?
幾乎沒有亮點中規(guī)中矩的青少年戰(zhàn)時勵志片,全程愛爾蘭口音聽得太別扭了。
「I seem to have made some little friends and a large one.」「There's always hard times, Buster. But you'll get through it. No matter how hard things get, the birds always sing in the morning.」
青少年視角展開的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帶有一些奇幻色彩,但是就小姑娘犧牲這一點,顯然導演的想法有些過于追求完美,想把戰(zhàn)爭的殘酷通過這一點去做一個揭示,但其實反而讓人覺得實在沒有必要,畢竟女孩活下來也并不會破壞結(jié)局的圓滿美感,反而更能讓人對整個故事感到溫暖吧。
久違的廣州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竟然是基于真實事件改編的,和兩年前同年的《動物園長的夫人》異曲同唱,簡直和最近看的《決戰(zhàn)中途島》二戰(zhàn)連連看了。動物園,象征著美好和諧,譜寫出人與動物結(jié)下奇妙情緣的樂園。中規(guī)中矩,越到最后越煽情越憂傷。小XX死得太莫名其妙和不值了唉!Jack的轉(zhuǎn)變也神速突兀……Buster Keaton的戲中戲是亮點。
劇情其實有點平淡,題材戰(zhàn)爭與動物,其實別說大象就是鄰居養(yǎng)條大型犬也會讓人恐慌。
6.5分。這片子和什么“奇緣”有個毛關(guān)系?????基本沒有什么浪漫戲份,都是孩子和小象,作為兒童片來說還算可以了,但實在有點平鋪直敘,懶得看啊。。。
我愛刁民敢與政府對著干,后院養(yǎng)大象算幾把,你英格蘭軍隊來老子們照干
#愛爾蘭影展2021#在自家后院開一家動物園是啥體驗?而且還可以養(yǎng)一頭尚未成年的大象?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以二戰(zhàn)史上有名的“貝爾法斯特大轟炸”為背景,講述一群愛護動物的有愛人士合力拯救一只小象的故事。表現(xiàn)手法老套陳舊,中規(guī)中矩并無新意——小演員的傾情演繹值得稱贊,有許多英國老戲骨加盟,嚴格來說這更像是一部英倫電影。科普一下今天剛學習到的小常識吧——盡管貝爾法斯特是北愛爾蘭的首府,地理上位于愛爾蘭島上,所有權(quán)卻屬于英國。在英國執(zhí)意脫歐之時,北愛爾蘭卻從不隨波逐流,堅定表示“要脫你自己脫,我才不脫!”ps,影博觀影氛圍欠佳,中場斷片的放映事故外加全場熊孩子一陣亂叫亂跑,另,“No Animals Were Harmed In The Making Of This Motion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