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并非熟稔繪畫之輩,近期無意間接連觀看了林權澤的《醉畫仙》及《眩:北齋之女》,當然《醉畫仙》是很老的片子了,一個是國畫一個是浮世繪也沒什么可比性,只是題材相同,想到這里淺淺談一下兩部影片。
《醉畫仙》是講朝鮮末年國畫畫家張承業(yè)傳記片,從他年少貧窮,繪畫天才被賞識講到成長成一個朝鮮人盡皆知,一畫難求的畫家、再到清朝末年朝鮮的風云激蕩。而《眩:北齋之女》可以說《百日紅》的真人版吧,主角是赫赫有名的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三女兒阿榮,故事是關于父女兩人如何獻身于繪畫不斷革新畫技的故事。
相比《醉畫仙》的個人史詩和時代激蕩,《眩:北齋之女》將焦點集中到了阿榮傾其一生追隨父親,尋找繪畫中的光影色彩,這讓本片有了一種別樣的精巧感,繪畫和阿榮看似不羈卻又細膩的女性情感相互輝映,別有一種韻味。
宮崎葵此次的表演著實亮眼,大概也是到了一定的閱歷和年齡,臉上不僅僅是少女顏的萌感和溫婉可人的嫻熟感了,一面是不羈的倔強,一面又有一種淡然和灑脫,真讓人喜歡。
阿榮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角色,不到三年就和丈夫離婚,不化妝,頭發(fā)亂糟糟,幾乎就是一個落拓女畫家的形象,可是她卻又是非常有女性魅力的,歪著身子抽煙喝酒很有風情韻味,而且也非常癡情。
這個‘癡’最重要的是對于畫畫的癡,她對畫的癡迷是貫穿始終的,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她對父親的情感其實更多的是對父親的畫的迷戀,以及想要追尋父親的腳步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畫家甚至超越父親。所以她在父親病倒后那么生氣地要父親趕快拿筆畫畫,她對父親的崇敬基本上都是來源于父親令人稱奇的精湛畫技,以至于她完全忽視了這個家庭總母親的存在,直到母親去世才突然發(fā)現母親在自己心中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哪怕她每天都在家里念叨著阿榮。
另一方面她的‘癡’是對善次郎,這份感情其實有些隱忍,或者說被阿榮內涵到對繪畫的癡迷里了。因為善次郎也是一個畫家,而且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畫家,阿榮是知道善次郎生活是很風流的,整日和藝妓混在一起,但她仍然非常崇敬他,或者說是兩個靈魂的惺惺相惜吧,因為他們倆太懂彼此了,有時候太明白對方的兩個人是很難在一起的。
有兩組描寫兩人鏡頭特別的美,一個是善次郎帶著阿榮去看歌舞伎,兩人坐在小船上,阿榮在前景是清晰的,善次郎在后景有些虛焦。其實這可以看做兩人關系的隱喻,善次郎在阿榮心里其實一直是一個猶如靈魂一樣的人物,她最終找到關于繪畫的光影的真諦也正是因為和善次郎看到了歌舞伎在夜色中的繁華喧囂,或者說是在她垂垂老去的時候悟出的關于人間情愛、風月寂寥。
還有一個非常打動我地方就是阿榮在母親死后和善次郎坐在河邊,說起善次郎和那個叫阿瀧的藝妓同居。阿榮伸手摸善次郎的臉,善次郎也撫摸阿榮的臉頰,兩人就這么看著,阿榮在流淚,那種眼睛里的深情呼之欲出。她說:善大哥的溫柔是毒藥,我還是服下了毒,感到頭暈目眩。這么描寫愛情就對了,一個電影如果將愛情那一定要讓觀眾相信男女主人公在相愛,它必須拍出能讓觀眾感覺到荷爾蒙的地方,比如《甜蜜蜜》在狹小的空間里李翹穿衣服又脫衣服,那種男女間微妙的情感馬上就能傳達給觀眾。而《眩:北齋之女》里這個動作讓我第一次從合作過很多電影的松田龍平和宮崎葵身上看到了cp感,我會覺得,啊,他們倆在這個瞬間難道真的不會為對方動心嗎?
阿榮和善次郎的情感是很復雜的,他們幾乎是一起長大,又在阿榮喪母之后有了親密關系,阿榮是很敬重善次郎的,他是一個很不錯的畫家,但兩個人的人生追求卻特別不一樣。阿榮把繪畫當做畢生的追求,基本上就是一個畫癡,但善次郎活得很隨意,欣賞欣賞歌舞伎、失蹤后拖家?guī)Э诘亻_了青樓。
這樣的兩個人也不太可能有結局,所以阿榮將愛情內化入了繪畫,而善次郎則將阿榮懸置在了心中的某個位置,就像他最后對阿榮說的在我心里你也是讓人眩目的光,或許善次郎放棄繪畫也是因為阿榮這光太過強烈,在令人眩目的強光之下是無法睜開雙眼的。
兩人的最后一面,幾乎就像從來沒有分離過一樣,阿榮見到善次郎也不像與生死未卜的人重逢的喜悅,從某種程度來說,善次郎已經成為她心口的朱砂,筆下的月光了。
龍平的好演技基本不用吹了,如果把世界上的男演員劃分成不同的類型,比如偶像型、演技派......我都要單獨給龍平劃分一個種類,他身上那種感覺特別難用詞語來描繪,喜歡的人就會非常喜歡,不喜歡的就會覺得他長得很奇怪。雖然個人特色非常鮮明,但神奇的一點是只要龍平穿上善次郎的衣服,說出善次郎的臺詞,見到阿榮那么‘喲’的一聲,就會讓人覺得很有說服力——這就是善次郎,或者說善次郎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這也是龍平獨特的能力吧。
雖然是講葛飾北齋的女兒阿榮,但北齋先生的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筆,其中他和馬琴先生亦敵亦友的競爭關系,他“上天再給我五年,我可以畫得更好”那種畫家對畫技的無限追求實在是非常感人。這和《醉畫仙》里張承業(yè)將自己的畫撕碎,放棄模仿中國筆墨想要開創(chuàng)自己畫風有異曲同工之處。
我在想,畫家,或者說但凡是真正的藝術家或許都有那么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當然這種不服輸主要是針對自己的,一直希望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這也是北齋對女兒阿榮說的話。其實這里關系到一個對技與藝追求的探討,《醉畫仙》和《眩:北齋之女》看似更多的是關于畫家技的追求,但兩個故事都在談畫家的風月情史,張承業(yè)的人生里須得有酒有女人,他是多情的又因為這種單純的情活得不入俗世,在顛沛的時代中很是痛苦,而阿榮也是因為和善次郎的這份情緣領悟了光影之美在于明與暗......其實可以把這種生命際遇當做‘藝’,它和‘技’是相輔相成的?!肌钱嫾嫉木M,是一種基本功,而‘藝’在于一種對生命的感知能力。
葛飾北齋好像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我出生的時候就是五十歲’,大致的意思是他的繪畫生涯的開端是從五十歲開始,這里說的當然不是繪畫技法,而是一種人生閱歷。就像高更,他年輕時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后來拋棄一切成為畫家,到塔希提島上創(chuàng)作出了驚世名作。雖然不是每個畫家都有如此奇幻的際遇,有如同天啟一般的繪畫表達沖動,但經過歲月積淀,風月洗禮,筆法或許并未變化,但下筆卻又‘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深邃與淡然。
畫家畫山,畫水,最終需得移情萬物方能讓萬物著得我色彩,繪畫、藝術是能夠讓人目眩神迷的,但最讓人眩目的卻是風月情愛,是生命編織的光影和色彩。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葛飾北齋,是他的「神奈川沖浪里」,如此超凡脫俗的浮世繪作品。記得在美國時,住在肖恩家前后一個月,說起他對日本藝術的沉迷,第一話題就是這幅圖。
電影的中心人物是葛飾北齋的女兒榮。榮作為女畫師,名字是葛飾應為,一派豪氣。她的「吉原格子先之圖」,則是浮世繪的一抹異色。
宮崎葵的演技讓人驚喜和贊嘆。松田龍平就不說了,從他的「編舟記」開始,真心實意喜歡他。他的善次郎啊,清清淺淺,溫柔體貼,卻絕塵而去。
特別精彩的一場戲:榮的母親離世后,善次郎和榮在河邊。幾乎沒有臺詞。鏡頭里,人物特寫,肢體語言。這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電影里,記錄三場死亡:榮的母親;善次郎;葛飾北齋。所以,看電影,你要去看有漏皆苦,去觀人生無常。你要懂得:盛極必衰。在輪回里,沒有究竟的快樂,一切都如陽焰,都是海市蜃樓。
人生就是浮世繪。每個人畫自己的浮世繪。那就是夢幻,就是告訴你,一切如夢幻泡影。
“如果可以變成鷂鷹或烏鴉,好想飛到你的身邊。”電影開頭,善次郎唱給榮聽。善次郎死后,孤獨蒼老的榮,唱給善次郎聽。
電影的畫面,唯美。
我熱愛那些能讓我保持清醒、振奮精神的文藝作品。《眩:北齋之女》雖然只是一部小成本的日劇SP,卻讓我看得熱淚盈眶。
這部劇以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畫家葛飾北齋的女兒阿榮的角度講述了父女兩位畫家的故事。
個人一直認為,藝術不是大眾的。只有少數人能夠感知藝術,而擁有藝術才華、能夠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并且甘愿用盡一生不畏艱難、為此奮斗的人更是鳳毛麟角。而葛飾北齋和她的女兒阿榮就是這樣的人。
阿榮總是望著父親的背影,為自己的畫技不夠好而懊惱。葛飾北齋告訴她,自己也從未滿意過。
對自己的技藝永不滿足,永遠為自己不夠好而痛苦、掙扎,永遠想做得更好。正是因為這樣,葛飾北齋才會成為一位對歐洲畫壇產生巨大影響,作品被梵高、高更等印象派繪畫大師臨摹的偉大畫家。
葛飾北齋曾經中風臥床,藝術生命險些終結。小說家龍澤馬琴去看他,一席話看似批判,實則鼓勵。
龍澤馬琴的話激勵了葛飾北齋戰(zhàn)勝疾病、重拾畫筆,一直畫到了生命的最后。
葛飾北齋一生努力鉆研畫技近百年,仍然覺得時間不夠。九十歲高齡時,他已創(chuàng)作出無數傳世之作,卻覺得自己還稱不上畫家之名。
阿榮結婚三年后便離婚,有過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一生畫畫,孤獨而快樂。我想,我懂她的快樂。
人的一生怎樣過才有價值?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認為,像葛飾北齋這樣的藝術家一樣,追求極致,永不放棄,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會用余生去努力。與君共勉。
我本來就是比較偏愛傳記類的題材,既可以了解一些歷史,因為是在事實或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形成的故事,所以一般故事也不會太難看。而這部電影宮崎葵真的是貢獻了非常傳神的演技,再也不是只是那個人畜無害的顏值擔當了,對于這個角色的詮釋,灑脫又執(zhí)著,真是很迷人呀。在之前的電影《編舟記》中葵和龍平已經有過一次合作,滿屏CP感滿滿,這次又能看到二人在熒幕前的合作真是覺得十分欣喜,而且我覺得這次的角色更適合龍平,《編》中龍平的角色太木訥了,龍平發(fā)揮的空間很小,而善次郎這個角色讓龍平演繹的不羈又溫柔,在東方特有的含蓄表達下,兩人之前的互動有美好也有遺憾。
繪畫是光、影、色彩的藝術,影視更是。這部電影色彩很飽滿,光與影的運用仿佛再現了江戶時代的炫爛光華。
這部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電影中人物對于自己專業(yè)的執(zhí)念,葛飾北齋先生活到老畫到老,在九十歲高齡的時候依然覺得自己還是沒有達到藝術的至臻境界,還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幾年,再更進一步完善自己畫技。善次郎為人雖不羈,但是對于畫技的研究與追求也從未停止,對于顏料的大膽嘗試,對于葛飾北齋先生畫作的細致研究,甚至可以分清哪個部分是先生自己畫的,哪個部分是榮代筆的。也正是這份用心,才能讓榮感覺到自己被關注,被理解,所以兩人之間才能有感情的互動吧。
榮對于繪畫的執(zhí)念更讓人為之動容,榮對于繪畫的追求不止是對于技藝的追求,在榮的畫里還有她愛的人,榮的畫里有對父親的致敬,有對父親的懷念,也有對深愛的男人的思念。榮這一輩子都沒有太投入過塵世的生活中,她好像一直生活在她的畫作中,她用作畫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再用出神的畫技把她眼中的世界表現出來,讓世人看到了不一樣的光影斑斕的世界。在創(chuàng)作中她一輩子都在試圖趕超父親,也在試圖用畫作回應心愛之人的建議。這樣的一生既枯燥又純粹,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的執(zhí)念讓人很感動。
開頭這場戲特別猛,特別亮,未抽的絲未剝的繭,粗糲的本來面目。 呼應結尾弟媳那句埋怨: “這世上再沒有比你姐姐更隨心所欲的人了”。 無所謂母親的嘮叨,無所謂婚姻。 衣服隨意扎著,頭發(fā)只要梳上去就行,兜里全是石頭,甩下圍布用來擦腳,又用擦腳的圍布拿酒瓶,抽煙,畫春宮圖。 她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性別本身的欲求,更不在乎所選事業(yè)的名利。 只要可以畫下去就可以了。 是北野武筆下的自私鬼了,藝術家都是自私鬼。
父親中風,她著急的是: “已經第十天了,父親也差不多該開始練習握筆了?!?
痛失母親,后知后覺: “我心中只有畫,竟從未考慮過她?!?
善在大火中失蹤,她緊張片刻后便流露出對火勢顏色的贊嘆,那是不同于朝霞與晚霞的色彩啊。 和善發(fā)生關系是因為他的溫柔讓她有一瞬的眩暈,她便沉溺進去。事后也只是淡淡吐槽自己: “也許我和所有男的都行吧?!?善總是來找她,她唯一一次主動去找是父親告訴她善要出殯了。 她毫無所知,很悲傷地跑過去,看到他被抬出來又止住了悲傷的神色定定然道: “永別了,善”。
很難說她對善是什么情感,她無所謂交朋友,無所謂婚姻,他對她來說不過是一個可以說的上話的人。 善真是太溫柔了,他一開始就愛她,保持著她能夠適應的距離,幫她完成自己。 唯一的一次歡愛后,她仍保持著自己的姿態(tài),不沉溺于纏綿,也不看他,懨懨地抽著煙。 看到他靜止地被抬出來的那一刻,她是感受到了吧,被愛,一直被善愛著,但她仍不確定是否愛他。
所有的,她生命中重要的人離世,她的情緒都非常克制。 但是當看到父親畫出驚人的“富士越龍圖”時,她渾身顫抖著噙著淚珠,額頭起了青筋,毫不克制,無法克制。 那是愛了,她唯一的愛。 所有的藝術家都是自私鬼,北野武這樣說,他們完全不顧周圍人的死活。 可她這樣的坦誠,這樣的專注,散發(fā)著完全超脫了性別的瀟灑和曠達。你又不得不被這種魅力所折服。
是當那里面人物的影子跟你的人生重疊得越多時,才會深感最終人有多希望得到理解以及只會被自己感動...
光影還行。
宮崎葵這個扮相?。?!簡直是從影以來角色塑造最好的一次!??!棱角明晰的臉 白皙的皮膚 淡淡的眉毛 抽煙的姿態(tài) 斜嘴媚笑的樣子 不要太好看!讓我想起The Hours里面妮可基德曼演出的Virginia Wolf 真美啊 這樣的女人
我也想畫的更好啊
善次郎死了 女漢子就默默畫了幅畫 知己兼炮友 一起論畫也一起逛窯子 情感化為技藝足矣 總覺得大森的劇本小清新過頭 有情趣沒厚重 圓與線的世界開頭 光與影的世界作結 影像對明暗的敏感! 人物關系處理的“性冷淡”則一并延續(xù)百日紅233 記得百日紅里畫面明暗設計也很出挑 如今看來都是匠心啊
SP。內容命題,但演員大贊。宮崎葵不施粉黛卻美得觸動人心,演得最打動我的一次;松田龍平的善次郎啊,清清淺淺,卻回憶起來就想落淚;臨別那狠絕的眼神,是這個讓人猜不透的男人流露出的最多的感情。到最后,她失去了她的影,也失去了她的光。
目前為止最好的宮崎葵。龍平你難道都沒有一秒動心的嘛。。
…………沉浸在我葵的演技和美貌里無法自拔。試問她這一代演員中有幾人能到如此份上。
簡直是日本版的月亮與六便士。世間情愛都是急風驟雨,只有摯愛的事業(yè)才是每日的聲光和微風。
浮世繪能讓所有的愛情黯然失色,哪怕是宮崎葵與松田龍平的,一直覺得浮世繪都是妖作,每次看到都覺得被攝了魂魄,而且莫名的內心澎湃,看了這個才明白,原來作者不知放了多少執(zhí)念。
一生追隨光也追隨影,最后燈籠下的暗處太美了,宮崎葵太美了,松田龍平太美了。怕美也怕溫柔。
人物傳記,科普北齋和他閨女,北齋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那副神奈川沖浪圖了。“這個世界產生了光和影,影賦形于萬事萬物,光則使它們鮮明起來” P.S.繡春刀里楊冪化名也是北齋,不知道是不是編劇有意的?
跟原惠一《百日紅》一樣講阿榮和她爹二三事,故事單薄,不過宮崎葵飾演的阿榮更立體,血肉更豐滿,走路風風火火、叼煙斗的樣子很帥??。朱新建說“性命交關”,人生催逼兩件事,一是性一是命;放在榮姐這里,就是“畫和男人”。另外江戶吃瓜群眾看火災就跟看特效大片差不多吧。3.5
編舟記前世情緣。兩場戲,一場是阿榮聽到吊鐘的聲音,那明眸流轉,還有一場是河邊與善先生的互表心意,宮崎葵拿捏得都太好了。私以為對阿榮的處理有點過于隱忍了,但若沒有這份克制,也畫不出如此細膩精準不差分毫的筆觸。
又美又雋永
為什么只有5顆星。555.宮崎葵演出了超越性別的曠達和瀟灑,完全不是我印象里的雜志上的軟妹子。非??酥频碾娪埃械那閯佣荚诩毼⑻?,有點戴珍珠耳花少女的那種氣質。色調也很好看,有些布景略假,但是不影響。醉女筆那個畫面,有點動容。北齋死去的時候開始哭,一直哭到結尾。另外:有貓。
今までと違う青さを見せたのは、今までと違うあおいだった。あゝ、何かを作り出したいな。美を作り出したいなぁ?!玖?,松田龍平沉默自抑又用力地握揉她肩頸的幾秒動作實在太...了!
溫柔又不羈的龍平實在太迷人了。
1“即使在黑夜里也是有光和影子的。因為黑暗,光才有了不同的顏色。在夜里能吟出白天寫不出的詩?!北饼S是榮的光,榮是善次郎的光。長短一生,又有多少人能夠互為彼此的光影?2“如果可以變成鷂鷹或烏鴉,好想飛到你的身邊”云淡風輕卻深藏心底。3葵的儀姿和演技都越發(fā)“男前”,英氣中又帶一絲纖細。
毫無準備哭到停不下來。葛飾應為,女畫師人如其名,有瀟灑男兒氣。<吉原格子先之圖>浮世繪里的一抹異色,如今的年代看更是驚艷,且更知其好。九十老人北齋生命末年仍無限悵恨:若老天再賜我10年,不,5年壽命,我定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畫匠。上手くなりたいなあ,這句嘆惋,是父女兩人兩輩子的生命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