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對李安的三言兩語
側(cè)重有悖于特定時代主流意識形態(tài),或被主流敘事忽略的人群,這一人群與當時的社會存有沖突,身份上的、價值觀上的或者歷史方向判斷上的。個人與時代產(chǎn)生的如此沖突,使我們更為自然關(guān)注其所力圖表達的更為普通、更為本質(zhì)的個人的、真切的、鮮活的、微妙的、復雜的、矛盾的情感、倫理,他描繪的是人,是身處困境的、有張力的人,所謂時代背景在此皆為陪襯,這是李安電影的特點,也是其挑選劇本的一貫標準。
即使一貫如此,但在電影結(jié)果的處理上,李安卻在變化?;谌松姆e淀或反復的自?。?br>此時的李安表現(xiàn)的仍較為平和、溫情,或者說是仍較為樂觀,甚至說是更為“矯情”、不自由,包括之前的《理智與情感》、《冰風暴》。但,之后的《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其所制造的沖突程度、環(huán)境壓迫程度卻愈發(fā)強烈。能感受到他在不斷的逼迫自己,把自己置身更為殘酷的真實,讓虛偽無所遁形?!皭烌}”總要爆發(fā),力量總需釋放。
隨著閱歷的增長,他或許還會有變化。
2 ) 這本沒有對與錯
在雄渾的樂曲聲中Daniel揚起手中帽子用力的揮了揮,“母親”是他去找尋自己的自由的理由。雖然這時的他不需要理由就能獲得自由。
李安,一個外國人,用一個中間的立場來描述一個國家的誕生。
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是集團利益的爭奪,而jake一個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少年,因為友情,也只是因為友情被裹挾到一個看似紳士實則殘酷的游戲之中。隨著游戲的升級,Jack、George還有千百個寫著滿含溫情家信的戰(zhàn)友并沒有因為友情的摯固、愛情的美好、親情的佑護而死去,還有同壕的懷疑和背叛,徹底粉碎了jake的世界,他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場戰(zhàn)爭“本沒有對與錯”,人與人的仇恨、暴行的崇拜和思想的禁錮才是鬩墻的最大原因。最后jake放下槍口任自己發(fā)誓追殺到底的Pitt離去,他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自己的選擇。緊接著是第二個選擇,看著jack的孩子,他明白了追求自由、平等的過程需要什么樣的人性。
兩個戰(zhàn)爭夾縫中的人終于活了下來。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3 ) 不夠自信,還是十分從容?
按:上周看的膠片,之前看了些評論,褒貶不一,IMDB和豆瓣評分都不高,據(jù)說此片票房也慘淡。我看罷卻格外喜歡,甚至覺得,除了一些技術(shù)上的拮據(jù)帶來的不酣暢感,這部電影在很多方面都做的相當出色。也許對于習慣了簡單清晰觀點鮮明的商業(yè)片的觀者,會覺得節(jié)奏慢,戲劇性的表現(xiàn)也虛虛實實,抓不住重點。不過這正是李安的調(diào)調(diào),酷,考究,美感,節(jié)制,內(nèi)??;而那種含糊則來自開放性的探討,他從不對一個角色下定論,也不用套路制造世俗神話,而用力于人更深層的矛盾和困境,審視為我們所麻木的價值,同時注入一股關(guān)懷的力量,來安慰人心;細細品之,會覺得有意思。如果有點耐心,或者跟我一樣,有些古典偏好,還會覺得很可看??傊斜匾J真的做個筆記,一一道來。
只寫了個開頭,占個地兒先
4 ) 戰(zhàn)爭,讓男孩,變成了男人!
如畫的畫面,如詩的配樂,對這部影片的最深刻的印象!
不論是編劇還是演員都非常成功,真不太明白為什么當年票房失利~~
整部影片像本成長史~主角杰克,在戰(zhàn)爭中經(jīng)歷了槍林彈雨,斷指,朋友的戰(zhàn)死,與奴隸成為戰(zhàn)友,并結(jié)婚,組成家庭的人生過程!
從一開始的寧靜的生活,到后來,變成這場戰(zhàn)役的犧牲品~那些年輕的生命終于明白,戰(zhàn)爭的意義.
大聲叫嚷著去打北方老,其實,就只是去搶劫和殺虐無辜的百姓,殘酷的戰(zhàn)爭永遠帶給百姓的是無盡的痛苦.
李安,用其一慣的慢節(jié)奏敘述方式將故事娓娓道來,中間能看出唯有東方人才懂的有意思的小細節(jié),比如,小牛和寡婦幽會,讓兄弟到外面去打鳥~~~~~~~
個人感覺,比斷背山好看的多!
激烈的猩風血雨同晚上的歡歌笑語,形成強烈的對比,不停出現(xiàn)的大草原,日落的美麗,更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于人類的毀滅.
最后段落,黑奴在主人死時,很傷心,杰克以為他是和自己一樣,好友死后的心靈空虛感,可,黑奴卻說,是"free"的感覺!
即使,那人早已經(jīng)給予他自由了,但,那不是真正的,自由是要自己去實現(xiàn)的!
當杰克再次遇到從前要殺死自己的人時,沒有開搶,一切都應該結(jié)束了,每個人生活著都是痛苦的,當經(jīng)歷這一切過去的時候,平靜與寬容是最重要的,完全的東方式的表達!非常棒
5 ) qimama
有人說這部片票房慘淡是因為其節(jié)奏緩慢冗長又乏味 我是同意的~但生活包括戰(zhàn)爭原本就是這樣冗長又乏味的 看這部電影 看到更多的李安用他的手法去描述南北戰(zhàn)爭那種復雜環(huán)境下 各個人物人性情感上的交融碰撞與細膩的變化 企圖從各個角度去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 和整個時代背景 看到后來我甚至放下南北戰(zhàn)爭的大背景 去體會人性當中原始不變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想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到位~但這部電影在不受待見是有他的原因的 沒有了戰(zhàn)爭的激昂 沒有了英雄的個人主義 就是慢節(jié)奏的敘述 就像《末代皇帝》在中國不受待見一樣 它永遠不會比《甄嬛傳》精彩 但這就是生活 這部電影并沒有滿足大多數(shù)觀眾受眾的觀賞需求的G點 但生活本身也并沒有讓每個人盡如人意 Leben und Leben lassen~如果能靜下心去欣賞這部并不能帶來多少共鳴的電影 那么生活的道路本身就變化了
========================================================
Jake的父親 寡婦Sue 奔放男Pitt Jack Bull Chiles的父親 還那個什么什么中尉 客棧老板的無力自救 都留下了印象 大時代背景誰也逃脫不了 每個人都與Devil共騎 就像少數(shù)的非洲酋長在那個年代阻止不了奴隸販賣 因為另外的酋長有槍有錢~ 有時候感覺生活的進程就像一部機器與個人齒輪的關(guān)系 人性當中的理性與善意和時間與大環(huán)境比起來是那么蒼白
PS冰風暴電影手法差不多 但帶來的是另一番體驗
6 ) 與魔鬼共騎
我想說,我沒看懂吧。李安的電影向來如此吧。我看電影的時候十分投入,可是總抓不住重點。但是,電影的許多情節(jié)能夠多日在我腦海中出現(xiàn),讓我去思索。人們說,這是李安電影的風格吧,同時他的想法也在電影中有表述出來,只不過需要品味。
看到蘇莉的時候,我想起了《燃情歲月》里的女主角。她們讓我很自然地想從道德上批評她們。在我當時看《燃情歲月》時,會覺得這個女性為何對愛情如此地不忠呢?甚至是覺得她不守“婦道”。呵呵,中國的女人們都被這幾千年的封建道德洗腦成什么樣子了。我這個自認為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女性,也給自己深深地綁上了所謂的道德的枷鎖。
今天看這部影片時,又看到一位勇敢為自己追求幸福的女性時,我突然意識到,她是美國人;甚至我這時才想起她也是個人,她有追求愛的權(quán)力。不當當只有男人有追求愛的權(quán)力,女人也有。我們中國的女性受到的性別歧視應該是甚于其他的國家,這個社會讓一個女孩從小就接受壓抑人性的教育。至今為止,中國的性別歧視問題還是普通相當嚴重。女性應該覺醒。
從另一個角度看美國內(nèi)戰(zhàn)(而不是以往的單方面講述北方佬的模式)。那些不完全屬于哪一邊卻被迫卷入戰(zhàn)爭的人,遭到忽視卻絕不缺乏應該被講述的故事,就像這部電影本身的遭遇一樣。乍看人物紛繁無高潮,實則感情細膩,講述一個青年的身心成長歷程。戰(zhàn)爭中的人是沒有選擇且渺小的
景色和人物情感是李安的風格 環(huán)境對人物的壓迫貫穿始終,杰克放下槍的一刻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看過一個采訪,李安說南北戰(zhàn)爭可真的不是以往那些片子闡述的簡單原因,僅僅是解放黑奴,他就拍了這個片子??春竽銜l(fā)現(xiàn),人家要問你這個片子講啥的,你還真不能像我們小時候讀課文,老師提問你中心思想那樣,就把問題給回答了。世界本來就異常復雜,導演不過是拋磚引玉,你獨立思考了,導演就成功了。
也許是李安電影被關(guān)注最少的一部 卻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 明寫美國內(nèi)戰(zhàn) 暗寫一個男孩的成長 畫面已有后來《臥虎藏龍》《斷臂山》的感覺 可能反類型是它票房失利的一個原因—--北軍要解放黑人,但南方卻有黑人因為個人原因要抵抗他的解放者,歷史是這么復雜,但是之前沒有好萊塢電影這么拍過
It ain't right, it ain't wrong. It's just what it is. 罪惡的制度不除,善良白人施舍的自由仍然是黑人的枷鎖。非黑即白的二元論,不過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造出來忽悠followers 的東西罷了。后勁十足。李安說這是他最被低估的作品,深以為然。亦是他所有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
媽媽,很抱歉從去年霜降起一直沒能與你聯(lián)系。別擔心,我們都很好!希望爸爸的腳盡快康復起來,這是最大的心愿!每當夜晚臨睡前,我和哥哥們躺在鋪上望著繁星總是能回想起曾經(jīng)美好的時光,想起你們、瑪格麗特、那片肥沃的土壤、新建的教堂和那個一直喜歡我的女孩……往事如斷指,一去不復返——您的兒子
拍的不差,大概是故事本身的問題吧,再加上南北戰(zhàn)爭我一向沒那么感冒。我第一次感到托比有演技是在那部《兄弟》里,他第一次不再是乖乖仔的形象。P.S.小喬扮相好丑。
李安赴好萊塢有個很明顯的劣勢:不像吳宇森自帶類型因子,可以無縫對接。他拍飲食男女,不拍喋血雙雄。喋血可變臉,飲食怎么辦?這也是直入類型之后,與魔鬼同行和綠巨人沒成功的原因之一。后來李安學聰明了,用爭議題材,審查尺度與前沿技術(shù)帶起商業(yè)炒作……
李安總是扮演著解構(gòu)主流敘事和美國神話的吐槽者角色。本片聚焦兩個“站錯隊”的“南方人”,消解了南北戰(zhàn)爭題材固有的話語以及二元對立邏輯。本片資料可參看李安自述以及柯偉妮的分析。音樂和攝影都不錯,劇作著實有些繞且有些冗,很多地方讓人想起泰倫斯·馬利克。CC148分鐘加長版。李安計劃達成。
給李安的電影打分是最讓我糾結(jié)的事情之一;李安老師非常非常地細膩,也非常非常地溫吞水……
李安對于戰(zhàn)爭的基本態(tài)度就是:不要打,人家怕,來啪啪。
似乎沒有值得稱贊的,主題弱,故事一般,不過頗具大導風范。
最后黑奴向斷背山騎去。
喜歡,非常美。托比念信真是太陶醉了。內(nèi)涵很豐富。嚴重被低估,力薦。(2009-06-12 藝術(shù)影院 “泡過水”的膠片)
文武雙全的李安,看他的電影總讓人感嘆:悲憫心是多么重要的品質(zhì)!
all the beautiful boys……李安呀李安 真是不說您什么了
D+ / 呼之欲出(但始終出不來)的史詩氣質(zhì)。又或許李安細膩的情感刻畫從來就不是史詩化的,又或許是拖沓的劇本和缺乏力道的表演讓人完全無法投入。鏡頭調(diào)度還是很見功力。終于補完了安叔的長片,拖到最后幾部才意識到他最大的優(yōu)缺點都是對“人”的理解太深。這部幾乎就是這個缺點的最大化。
很喜歡。只是托比馬奎爾的氣質(zhì)細膩大于冷靜,使得整個片子偏軟。但問題不太大,李安拍戰(zhàn)爭本就不是那種硬核白左直男風。我個人理解此片用西方的語言講了一個東方道理:父母子女是債,夫妻是緣,其他都是劫。另:李安拍兄弟情總有種曖昧基情,也可以算緣的一種吧……
真想李安拍一部《冷山》出來看看啊。
李安在挑戰(zhàn)美國內(nèi)戰(zhàn)的南北立場二元論,選擇中間地帶的人物試圖通過小局部展現(xiàn)整個戰(zhàn)爭的風貌和內(nèi)在,應該說還是很有想法的。電影偏于冗長的故事和緩慢的節(jié)奏確實體現(xiàn)李安的特點,但在這樣一部電影里卻無法做到更有效地吸引觀眾。其實人的內(nèi)心才是真正的魔鬼,我們一直與它共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