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朔爺成就了葛大爺,還是葛大爺成就了朔爺。當然,這部電影并不是朔爺?shù)淖髌?,但是依舊帶著朔爺?shù)挠白印?/p>
朔爺筆下的很多男一號都是如此,這種狀態(tài)非常的飄忽,讓人難以描述。胸無大志、也不知道該怎么活著、感覺一切都特沒勁,但是絕對都很正直、善良。從他們的眼里看到的世界都是灰色的,了無生氣。你說沒有愛吧,也有!你說有愛吧,又不會主動追尋,一切都淡淡的、隨遇而安,不知道男主心中可曾傷感,然而,觀眾心中都會有一絲絲的傷感,空落落的,但是你又不知道該怨恨誰。
他們總是感到被社會傷害,被社會束縛,被社會踐踏,但是他們也不抗爭,不惱怒,他們就那么隨遇而安的活著。
上一當?不知道片名和餐廳為什么叫上一當。誰又上了誰的當?不知道別人怎么理解,作為觀眾的我確實無法自圓其說,也許導(dǎo)演、編劇他們覺得這個名字很飄忽,所以很牛逼?
只有上過一次愛情的當,才能懂得被辜負的真心是如此廉價。只有做過一次童真的夢,才能體會醒來時的失落是多么傷神。甄貞并非對孩子們沒有留戀,劉杉對這故土愛的也夠深沉,之所以選擇離開,是因為在北京這座孤獨而高傲的城市里,他們只是黯然神傷的過客,不是衣錦還鄉(xiāng)的歸人。悵然回望,今宵酒醒無夢。我對于甄貞的離開感覺很遺憾,雖然我見多了聚散離合,但是每當看到這種無奈而又感傷的離別情節(jié)還是會很觸動。甄貞說,我舍不得這班孩子,還有。。。。最后的話她沒有說出來,是因為當時環(huán)境嘈雜不適合說,還是因為葛大爺直視的眼神?最后甄貞在離別之際還是沒有打通電話,沒有聽到劉杉的聲音,沒有說完那句話。 片尾的甄貞走在邊疆的荒郊上,不知道她對當年的那段美好時光還是否記掛心頭,是否在午夜時分拿出來緬懷一番。
父母是外交官,是“編的”,其實父母是使館的大師傅;稱父母對自己挺好,是“編的”,其實父母已經(jīng)離婚了。同一個影片,竟然出現(xiàn)了兩次“編的”,中間間隔不到5分鐘,編劇的技能實在貧乏。 為什么要編造家庭背景?因為家庭背景會招來歧視,也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鄙視鏈”。 “奔馳250”,又笨又癡,外加二百五類——似于當今的網(wǎng)絡(luò)語言。一貫的,民間有這種文字游戲的幽默。 家長會的唇槍舌劍,之后怎么樣了呢?激起矛盾,不會解決矛盾,是中國編導(dǎo)一貫的技窮。 起個古怪的片名,純粹是耍小聰明。類似的古怪,還有《大撒把》《站直嘍,別趴下》。 末尾,一定要分手,一定要離開,這也是追求文藝氣質(zhì)——讓觀眾遺憾,甚至讓觀眾痛苦,“我竟忍不住哭了?!?/p>
支邊的子弟有更多的不平氣要發(fā)泄,父輩半生乃至一生響應(yīng)號召建設(shè)邊疆,他們或許無悔,因為承認上當?shù)扔诜穸ㄒ簧?,更多的不平氣出自回城的子弟們,西域那么一個流著蜜與奶及風與沙之地,投射出隱忍豁達的人兒。
下海的徐姐顯然怕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什么都搶著嘗試,人不換但思想百變,飯館設(shè)舞池的大膽在今天看來也很前衛(wèi),
北京的孩兒們最大的特點是男女界限并不明顯,很颯的姑娘干的了革命,玩的了改革,小京油小老炮暫時還耍不過梁天扮演的小痞,一脈相承的京城爺文化在現(xiàn)代化的沖擊下痕跡不改。
劉杉承祖蔭過的自在日子著實瀟灑,為人處事的真性情非普通子弟好習(xí)得,養(yǎng)性的一個必要條件或許是住宅不致促狹。
教育戰(zhàn)線這個詞久違啦,九零年代初這條戰(zhàn)線上的問題迄今依然,一茬一茬年輕人的問題或許是相似的,但教育問題的解決是無法教科書化的,這套機制最后的觸角由人來完成。
算是一部中國版的《死亡詩社》吧
“我看你最近情緒不好,能不能切磋切磋,不要一個人悶著?!蔽姨矚g這樣的臺詞了,葛優(yōu)的臺詞總是不溫不火,談吐間透著趣味??傮w感覺電影剪接得有些突兀,畢竟那么年輕的作品,故事也跟普通的孩子王老師套路相仿。
青澀的故事與樸實的角色,感概人們在做著不情愿的事情,卻總能從中收獲更多。那種欲言又止的憂郁情緒和對理想的浪漫追求,是現(xiàn)在多少所謂文青都學(xué)不來的。而好像只有生于那個時代,才能在看似不幸的日子里,碰見幸運。
那個年代,拍成如此電影,到現(xiàn)在為止,都不算過時,因為里面有人性
中國式教育的謀權(quán)篡位和小人物力量的弱不禁風!--能記住 葛大爺 的代表作之一 :)。。
九十年代水平
沒想到葛優(yōu)才是最早的麻辣鮮師GTO,更沒想到92年制片廠還能拍尖銳的教育題材,萬萬沒想到內(nèi)地青春片其實在那一年就流行打胎。姑妄猜測一下原著寫作時間,男女主角一個不情愿地赴美移民,一個被迫重返故鄉(xiāng),其實都是理想主義者的隕落。北京這座城市,不過是黃粱一夢,故名“上一當”。——《上一當》
沒有GTO猛,沒有金八老師熱血,散漫的老師一樣有真情。
以前中央臺一放這個電影我肯定會再看一遍~
沒想到葛優(yōu)才是最早的麻辣鮮師GTO,更沒想到92年制片廠還能拍尖銳的教育題材,萬萬沒想到內(nèi)地青春片其實在那一年就流行打胎。姑妄猜測一下原著寫作時間,男女主角一個不情愿地赴美移民,一個被迫重返故鄉(xiāng),其實都是理想主義者的隕落。北京這座城市,不過是黃粱一夢,故名“上一當”。
大概是第一個在銀幕上坐著講課的老師
90年代以北京為背景的電影大都有一種強烈的世界末情緒。劇雪真好看。
90年代初的出國潮倒是在廣播里聽過不少。當時正是小升初,識得幾個字,曉得些男女間的愛情糾葛。有個故事印象深刻,講的是個戴黑邊眼鏡的讀書人娶了個漂亮馬子,過了幾年平淡日子老婆跟個洋鬼子跑了,臨行前給他留了個種,取名叫“美美”。那天晚上,我也像平常那樣搬一張竹床上陽臺納涼,邊拍著肚子,邊聽聽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娓娓道來。讀書人抱著美美目送老婆上了飛機,流下了一滴心肝眼淚,他說他曉得老婆給孩子取的名字的含義:美美的美并不是美麗的美,而是美國的美。。。那天夜里,明月當空,繁星密布,我把肚皮都拍紅了。
只有上過一次愛情的當,才能懂得被辜負的真心是如此廉價。只有做過一次童真的夢,才能體會醒來時的失落是多么傷神。甄貞并非對孩子們沒有留戀,劉杉對這故土愛的也夠深沉,之所以選擇離開,是因為在北京這座孤獨而高傲的城市里,他們只是黯然神傷的過客,不是衣錦還鄉(xiāng)的歸人。悵然回望,今宵酒醒無夢。
時代的遺痕在社會擠出的后效應(yīng)中延續(xù),75后成長起來了即將進入大學(xué)成為天之驕子,而立之年的仗義教師擔當起本非自己的責任,卻跟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美國,在他人眼中是個難得的退路,但在主人公的眼中之最最無奈的最后選擇。他愛著年輕的學(xué)生們,他愛著生活,他也愛那些拋棄過他的女人,那些背叛過他的男人。他上了一當又一當,最后看得出他也乏了,妥協(xié)了。於是他終還是決定離開。
若非底下副標題的小字清楚著表明“根據(jù)梁邁的小說《我們青春的紀念冊》改編”,片名那草書寫的,當然也搭著比劃是忒少了一點,真好像是一部日本電影!其實要說這電影算中國的死亡詩社?多少有點牽強附會。《上一當》顯然還是更像:同年出品依舊葛優(yōu)領(lǐng)銜的那部《大撒把》,遇到了次年出品還是何群導(dǎo)演劇雪女主的《鳳凰琴》。前者在講出國潮,后者在說教師事?;蛘吒鼫蚀_地說,是在借教師事在諷刺九零年初時代劇烈變革下的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某些頑疾……PS片中葛優(yōu)較比突兀地穿了一件印滿“肯尼士”的白色T恤會否與本片由福建電影制片廠出品有關(guān)?
教育題材這樣拍可看度非常高,將本該是枯燥呆板的中學(xué)校園生活無形中消解在一個個日常的戲劇情節(jié)中,兼具娛樂性和諷刺性,最后還煽了一把情。葛優(yōu)在本片中的形象與《大撒把》里非常相像,90年代這種片還真是全給葛大爺演了。不過部分臺詞還是說教味略濃。以及,甄貞完全就是兒時夢想中老師的樣子啊。
表面上是個教學(xué)電影,實則反映了出國大潮下的理想的重燃和幻滅。這部和葛大爺?shù)摹洞笕霭选樊惽ぃ忌婕俺鰢?,且都是大爺被留在國?nèi)。這里是為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教學(xué)(相處)之道,但在不想走和不得不走的最后,理想還是幻滅了。
好,老電影的味道,市井味,人情味,不矯情,不刻意取巧,真實,自在,就像劇雪額頭那些閃閃的青春痘,讓人難忘。
多好,有自己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