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0,算了,我收你9500啦,70零頭我不要啦,交個朋友,小老板,交個朋友……看一次笑一次!!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路順風》的名字,總讓人聯(lián)想起粗制濫造的公路片,結(jié)果觀影的過程,出乎意料,幾次忍不住想要落淚,原來是外表甜蜜、內(nèi)里最后一絲飽含苦澀的黑色幽默。
影片有兩組人物關系,一組是販毒大哥大寶、他的司機兼打手小吳,買毒大哥庹哥以及圍繞在他身邊的小弟阿文、小梁,另一組是運毒蝦米納豆和計程車司機老許。影片的節(jié)奏調(diào)控失當正在于此,第二組是主角,第一組的故事發(fā)生僅拍成背景,而沒有成為第二組的必然因果,兩者沒有成為環(huán)形蛇,互相穿插、顯影。
片中的高潮,是計程車司機老許與運毒小弟納豆被丟在賓士車車廂,隨著一閃一閃的小鴨燈,老許突然無厘頭地講起之前在糾結(jié)明天生日去不去吃小籠包。他想起去年生日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去吃小籠包,他的原則是要找不違規(guī)、不收費的停車場,等他停好,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離小籠包店好遠了。他走回去,妻子、岳母、孩子都已經(jīng)吃完,并且在門口等他好久。他又準備跑回去開車,妻子說她們自己叫計程車。老許想不明白,跑了一整夜的車,直到天亮。朋友發(fā)出感慨:“他怎么不離婚呢。”
一個香港人來到臺灣,妻子孩子都在這邊,朋友故人都已遠去,中年離婚,能夠收獲什么呢,可能收獲到一個人孤獨老去、無人送終的結(jié)局。所以他才說:“自己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少,似乎只有這臺破車了?!笔袃~是一種生存策略,臉上堆滿虛偽的笑容像蒼蠅一樣圍著納豆,答應跑去南部,加價不少。不小心闖入黑道靈堂,沒有禮金,撇下乘客就走。但是老年男人強撐的困窘,錫紙一樣戳人的外在,里面還是藏著顆熱乎的心。會跑去黑道,花兩千把人救下來,即使這趟跑空,還是把納豆槍傷的診療錢付了。他跑著跑著忽然很疲憊,不明白是為了什么為了誰,好像就是掛著名的丈夫、父親,每天交一千二百塊回家,一整個白天沒回來,家里沒人打一通電話。在瀕死之前,他下定決心對自己好一點,如果活下來,第二天過生日去買小籠包吃,至于帶不帶妻子孩子,他沒有說。
納豆一直坑蒙拐騙,找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運毒,被槍誤傷,只能去寵物醫(yī)院治療,拿出所謂爸爸的照片,被老許一頓嘲諷:“千萬不可以他媽學人家說照片上是你爸爸?!焙诎抵兴蘖耍膊恢肋@眼淚究竟是因為第一次有人關心他家里情況,還是第一次有人想讓他學好罵他。老板又給了他新的指揮,即使他槍傷未愈,一瘸一拐,還是騎著摩托車,一個人在黑暗中走了很遠的路,去取東西。反正一直以來都是這樣,一個人去南部趕路取貨再回來,這一次出了一點小意外。但是這點意外也帶來了不一樣,他回程時至少有了一絲希望,他得給老許結(jié)車費,還要給他溫熱的生日小籠包,即使這個摩托車是他再次施展舊手藝-偷的。
忽然想起《小偷家族》,彼此相濡以沫的方法總是帶著些原罪,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在陽光下無可挑剔的善意和愛,感激相遇、感激即使身在底層,也如飛蛾投身燭光焚燒起一絲光亮。
這片挺好,很安靜,沒有多余的音樂,有音樂時感情早已到位,所以是一段特別慢熱的觀影過程,到沸騰時,溫馨已入味。很有臺灣經(jīng)典時期電影的style,有點侯孝賢、有點楊德昌。再加上許冠文,精彩!全程演技擔當。
習慣性找中心思想,但是不明顯,靠腦洞想了一點,最后說。
我覺得這個片達到了一個目的,這是韓寒追求過的目的,也是馮小剛追求過的目的:痛快地哭一場。尤其老男人,活著活著得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但馮小剛和韓寒沒做到。都是公路戲,都是一段生活,都是臺詞特多,韓寒那部有種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感覺,沒多大事兒哭不出來。馮小剛那部也是用力過猛,又絕癥又自殺的,太尷尬,一滴眼淚沒有。而這部一路順風,不知怎么的,許冠文等幾個老戲骨大段大段的獨白和情景一映襯,一段故事說下來,讓人想哭好幾次。
我前幾天看《故事》這本書說:好的劇本得把浩瀚的生活濃縮在兩小時,但同時也要表現(xiàn)出自己舍棄的那部分,簡單的說好劇本得見微知著。韓寒那部電影《后會無期》,沒生活。說來說去都是特想當然的青春時期發(fā)生的那點事,本來就沒生活還濃縮個屁啊,更別提表現(xiàn)別的了。馮小剛那個《非誠勿擾》上下部就更搞笑了,觀眾都能替你把廣告費算出來了,到處塞著心機還指望觀眾感動。觀眾的情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故事》里提到,好劇本要用很獨特的生活細節(jié),來表達一個很廣為共振的人類情感。你電影里要沒這個情感核心,或你包裝上一個情感外衣,其實核心要不就是大空洞,就是和客戶簽的軟文合同。觀眾共振到的感覺就是空洞和廣告。觀眾不會被表面一層情感外衣糊弄到。
這部《一路順風》就做到了這種春風化雨的過程,讓幾位主人公背后的故事,通過幾個人互打嘴炮就讓觀者接收到了全部信息。各種兄弟情,父子情,用很日常的對話就表達出來。電影開頭就能看到戴立忍和庹宗華這倆人的兄弟情,就從戴立忍調(diào)侃庹哥的沙發(fā)和手表,就看出這兩人是朋友,他倆說話跟我們身邊兩個特好的哥們沒區(qū)別,就是格外搞笑了一點。庹哥臨被槍殺前還跟戴立忍講了個他覺得好笑的故事,搞得庹哥死了,戴立忍的心情大家心里都能感受到,逗逼的好兄弟死了,心里能不難受么,這也為了他之后的報仇做了鋪墊。
納豆和許冠文,則形成了類似父子般的情感。這個情感怎么建立的?一開始許冠文回去搭救納豆,兩人因為白搭的葬禮禮金,爭吵。可是,這點真的很香港,兩人吃著吃著東西,就和好了。香港無論是tvb電視劇還是電影,吃吃吃情節(jié)特別多,糖水、煲湯、叉燒飯、缽仔糕~許冠文果然是帶著香港身份出現(xiàn)的,和納豆相處沒一會就問他要不要一起找找吃的。最搞笑的莫過于兩人被關奔馳車后備箱,許冠文一個勁地講自己以前為了找免費車位,找了很久,結(jié)果自己老婆和岳母,等都不等自己,也沒給自己買小籠包的心酸故事,這個故事非常日常,就像我前幾天我對我老公一個樣。但許冠文在后備箱和中彈的納豆說出來,還說:你提醒了我,如果今天我能活,我一定要去吃小籠包。他說完這話我就莫名戳中了。
而納豆過去的心酸也是超搞笑臺詞揭露的,拿出一張照片說這個大概就是自己的爸爸,結(jié)果許冠文來一句:你是不是生過病,這個照片上的人這么高大帥,哪點像你爸爸。不要隨便認爸爸!?。∵@里我腦洞開了,這是不是在說香港和臺灣的關系呢,一個是無論戲里戲外都風華不再的香港老戲骨,如同走過黃金時代的香港,只剩硬撐,這是許冠文的角色。而納豆,則是亞細亞的孤兒,如同到處抱大腿的臺灣。被許冠文一句不要亂認爸爸!罵的哭了出來。現(xiàn)在如果大家看FB,香港和臺灣經(jīng)常像這爺倆一樣,在他們共同怕怕的大陸強人國面前,互相勉勵“撐住”。這部電影是不是在訴說這樣的情懷呢?
不過如果這樣想,那戴立忍和庹哥是干嘛呢?所以這個理論可能撐不住。
最后情節(jié)收在戴立忍撞車,納豆還是堅持要完成戴立忍部下的任務,管許冠文借車,許冠文有說了一大段他辛勤一輩子,感覺擁有的東西也就是這個車。許冠文最后錢都不要了,直接愛誰誰了,睡了。這時電影響起了一首日本歌曲,據(jù)說非誠勿擾也用過同一歌曲,可是這效果,剛剛交完心的納豆和許冠文,在這疲憊的夜晚,伴著這首歌,有種說不出的哀愁。這里正是電影化雨的哭點。
雨后必有彩虹,這是一部暖心之作。許冠文一覺醒來,似乎一切麻煩都消失了,更令人驚喜的是,納豆也辦完事(說實話這段細節(jié)沒看明白,還要二刷一下)納豆開著賓士給他買了小籠包,還祝他生日快樂。電影就完在這溫馨的結(jié)局里結(jié)束。美麗的歌曲再次響起,哇,銀幕里大家都活著好好的,大合照好么~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使用的手段,好手段!立刻哭了好么~
B站彈幕:莫名感動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試圖歸類這部電影的類型。里面主要講述了一個運毒的故事。一個毒梟指使一個運貨工運輸毒品到臺北。這個毒梟選擇了計程車來完成這次長途的運輸。里面也有關于犯罪的殘忍鏡頭,但我卻不樂意將其歸類到犯罪片。
如果是犯罪片,連個警察都沒有。怎么可能營造得出戲劇沖突呢?典型的犯罪片,除了邪惡的一方,必然有正義的一方。雙方構成戲劇的張力。而在這部電影里面,正義的一方是缺位的,電影的立意,并不是表現(xiàn)犯罪。
那么這部電影算不算劇情片(故事片)呢?就我觀影的偏好,我覺得不算。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沒有什么像樣的劇情。無非是這么幾個場景。第一個場景就是毒梟找同伙聊天,討論拆不拆掉塑封的沙發(fā)。第二個場景就是運貨工和出租車司機一起去臺北。劇情單調(diào)的很。
我非常樂意舉出一部我覺得比較好的劇情片《心迷宮》,里面的劇情非常繁復懸疑,整個故事的走向,反轉(zhuǎn)多次。觀影的時候非常過癮。《心迷宮》的劇情也非常緊湊。而《一路順風》的劇情是散漫的?!缎拿詫m》劇情中挖的坑都會填下來。
小說家契訶夫在談論劇本創(chuàng)作的時候,提到過一種觀念。即:如果在第一幕里邊出現(xiàn)一把槍的話,那么在第三幕槍一定要響。而《一路順風》的劇情是沒有遵守這一基本假設的。在我看來,這種基本假設是在滿足人的一種偏好。沒有人愿意看一個沒頭沒尾的故事,所有的細節(jié)和劇情都必須得到解釋。
而《一路順風》,或者現(xiàn)在更多的電影。已經(jīng)不再遵守這一基本假定。即使冒著可能冒犯觀眾的風險,導演也樂意表現(xiàn)出真實世界的設定。就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無法解釋的,很多細節(jié)是得不到理由的。
但是這種額外的細節(jié)卻并不同于早期香港電影中的橋段。早期的香港電影中,會有一些與劇情不搭配的橋段(細節(jié)),這種橋段是為了融合優(yōu)秀的電影細節(jié)。兩者本質(zhì)上是有區(qū)別的。
在我看來,額外的細節(jié)和橋段雖然很相似,都不能很好的揉入到電影中去。這兩者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橋段是為了迎合觀眾。當經(jīng)典已經(jīng)深刻地留在了觀眾的腦海里,再現(xiàn)經(jīng)典可以討好觀眾。而這種額外的細節(jié)則是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人物真實。
劇情中的細節(jié)也可以表現(xiàn)人物,但有一個缺陷,受限于劇情。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觀念,強調(diào)在劇情中表現(xiàn)人物。但是始終會受限。因為劇情往往是非常態(tài)的,這樣很難挖掘常態(tài)中的人物特點。
我們看美國的英雄大片,我們看不到生活的真實。劇情始終是非常態(tài)的,主角在非常態(tài)的劇情中,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都是非常英雄主義的。即使上演遭遇失敗的劇情,也只是為了營造沖突。就我個人而言,看這種遭遇失敗的劇情,已經(jīng)提不起任何興趣,因為我總是認為,這種試圖模仿常態(tài)下的人,有著明顯偽造的痕跡。這種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觀念的電影,你始終明白他是電影。而不是真實。
而擺脫了服務于情節(jié)目的的額外細節(jié),有著更加廣闊的施展空間。它可以是一種借用。我認為額外的細節(jié)既然擺脫了情節(jié),對它的追求可以完全出自于美學和導演的個人趣味。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細節(jié)直覺上就是美的。它是難以分析的,它激起了人類的一種共同的情感,但是卻難以分析。
在《一路順風》里面,最有趣的額外細節(jié),有兩個。一個是兩個毒梟討論生活美學。一個是運貨工和出租車司機在葬禮上試圖蹭飯吃。第一個額外的細節(jié)是兩個毒梟拌嘴,討論沙發(fā)的事情。一個毒梟認為新沙發(fā)就應該被使用,要把沙發(fā)塑封拆掉,另外一個對其批評自己的生活美學很不滿,最后兩人一起拆掉了塑封。
另一個額外的細節(jié),就是運貨工和出租車司機試圖在葬禮上蹭飯吃。這個細節(jié)在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上也使用過。他們當時也是蹭了黑幫一個家族的葬禮。關于《非誠勿擾》這部喜劇,后續(xù)還會討論。這個細節(jié)是非常有美學價值的。
我可以嘗試解釋解釋,為什么會有美學價值。一般的理論認為,偉大的美學作品往往引發(fā)的是情感的共鳴。比如全球華人都會背的一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币l(fā)的就是人類都有的思鄉(xiāng)之情。
而這個細節(jié)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被很多電影使用,給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們也有共鳴。人總是會參加許多葬禮,但是去吊喪的人試圖表達悲傷,但實際卻難以悲傷起來。這種尷尬的情境是很多人都有的。而這里的細節(jié),試圖去葬禮上蹭飯吃,更是強化了這種尷尬。
這里是選擇了本片中我喜歡的兩個細節(jié),略微作了分析。而電影就是電影,還是要親自去看,才能感受到這些細節(jié)的趣味。
說到這里,我想談談本文的主題,那就是為什么這是另一種意義的喜劇呢?一般意義上的喜劇又是什么呢?在我看來,典型的喜劇分成兩種,一種是嘲笑,一種是自嘲。嘲笑的喜劇我們看了很多,比如趙本山的喜劇?;蛘呤枪戮V的相聲。這些喜劇都是典型的嘲笑。所謂的嘲笑,是嘲笑他人。觀眾在閱讀這種嘲笑的時候,是感受他人的笨拙或者反差的。這種嘲笑本質(zhì)上是圖一樂,即流行的一句話,“你有什么不開心的,說出來大家開心一下?!?br>
另一種喜劇是自嘲。觀眾在閱讀這種自嘲的時候,是在感受自己。這種喜劇一般很少見。我最近看過的這種喜劇是《路易不容易》。這種自嘲往往拿自己尋開心。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減壓的方式,幫助調(diào)整對自己的認識。緩和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之后的尷尬。
而《一路順風》卻不再是這種典型意義上的喜劇。觀看的時候,我不能判斷這是嘲笑,還是自嘲。如果是嘲笑,這種嘲笑卻帶有反思性。他會讓你反思自己。但又算不上自嘲。因為尷尬并沒有消失。尷尬處于了一種沉默狀態(tài),他并沒有消解。
本片中有一個典型的情節(jié)。出租車司機和運貨工被關在了后備箱。他們兩個就聊天。因為第二天就是出租車司機的生日了。他回憶起了自己去年的生日。他說起自己的生活,說到他帶著全家人去吃小籠包,為了慶祝生日。他把老婆孩子丈母娘先放了下來。然后去找一個免費的停車位,為了省錢。找到之后他就回去,發(fā)現(xiàn)老婆孩子丈母娘還在等,以為還沒有排到隊。他就說,再等等就輪到我們了??墒抢掀诺热嘶卮鹚f,她們早吃完了,在這里等你?!芭丁保f,“那我回去把車開來吧?!崩掀诺热嘶卮鹚f,“不用了我們?nèi)プ鲎廛??!弊詈罅粝聛硭粋€人在這里。
這種喜劇效果不再是以自嘲或者嘲笑來劃分了,它討論的范圍是人珍視的情感。魯迅曾經(jīng)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這里發(fā)生了一種混合。有無價值有無美好不是絕對的了,是相對的了。它既可能是有價值有美好的,也可能是無價值無美好的。而毀滅給人看還是撕破給人看。也不再是相對的了,它既可能是作為悲劇毀滅給人看,也可能是作為喜劇撕破給人看。而且引發(fā)的效果也不再是絕對的了,有的人認為是喜劇有的人認為是悲劇。這種種都變得不再確定了,它既可能是,又可能不是。
喜劇與悲劇的界限都變得難以明確,觀影的人,可能既想哭,也想笑。這里可以把《非誠勿擾》和《一路順風》對比一下,《一路順風》的融合做的非常好,而《非誠勿擾》的融合卻沒有那么好。但是《非誠勿擾》的觀影體驗上卻融合的非常好,而《一路順風》在觀影體驗上會停滯。在我看來,這兩部電影非常類似。略微的區(qū)別在于《一路順風》情感上融合的比較好,《非誠勿擾》在觀影體驗上比較順暢。而且基調(diào)上也有不同,《非誠勿擾》有世俗的玩世不恭的意味,《一路順風》有著文青的矯情和嚴肅。寫到這里,我已經(jīng)討論完了我感興趣的地方,下面我再提一提,一些值得一提的地方。
第一是電影藝術本身,在我看來這個電影有些地方不符合電影本身的藝術規(guī)律。有些地方會放一些靜止的景象。比如這部電影里面,有一個地方是出租車司機開到了一個沒有路的地方,然后走下來憂郁的遠眺。
在我看來,這種場景是不符合電影藝術的。這種場景只適合攝影。攝影才是靜止的藝術,而電影是流動的藝術。伴隨時間軸的推進,觀眾必須感受到電影的流動節(jié)奏。而不是停下來感受靜止,這一點在我看來非常難以忍受。電影流動的節(jié)奏可以慢,但不能停。
第二,這里面也表現(xiàn)了一種對生活的認識。無論是兩個毒梟這組,還是出租車司機和運貨工這一種。都體現(xiàn)了這種認識。兩個毒梟本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戴立忍扮演的毒梟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而庹宗華則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
兩者都是那種試圖掌握命運的人,但是對待事情的認真程度不同。所以庹宗華被殺了,但是戴立忍卻僅僅是受傷。庹宗華被殺是因為小弟的出賣,而戴立忍受傷是因為小弟患病撞車。
他們兩個的對比,展現(xiàn)了對奮斗的認識。自己的態(tài)度很重要。但其他的人靠不靠譜也很重要。拿戴立忍來講,如果他不是販毒,不是和這些素質(zhì)一般的人合作??赡芩麜龅母?。當然不管是誰,他總是要和素質(zhì)不行的人合作,很多時候事情的失敗也在這里,而不是領頭的人不行。不管奮斗者態(tài)度如何,對事情本身的影響還是有限的。人類理性的一個籌劃,失敗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而出租車司機和運貨工則是隨波逐流的人,他們往往被生活推著走,跟著生命流。他們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背負著受過傷害的感情生活著。這兩組人都是非常真實的反應了我們時代的人生活的處境的,反映了我們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
鐘孟宏新作《一路順風》,講一事無成的魯蛇(納豆飾),搭上香港人老許(許冠文飾)的出租車,要從臺北運毒到臺南,卻一路不順風,遇上一堆怪事的故事。以導演擅長的黑色幽默為基調(diào),結(jié)合公路元素,成為臺灣少見的公路電影。然而,觀影過程中,處處使人想起的,卻是鐘孟宏的處女作《停車》,一個始終上不了路的故事。
在《停車》中,主角陳莫(張震飾)趕著回家,車子卻被并排而動彈不得,他為了找出車主,從下午到深夜,在承德路一排舊民宅里上上下下、進進出出,遇到了熱心的理發(fā)店老板、隔代撫養(yǎng)孫女的老夫婦、被黑道討債的裁縫……,雖然幾次有機會開車走人,卻又都被奇妙地絆住,整夜折騰下來,連簡單的開車回家都無比艱難。兩部電影看似相反,在情感上卻共同演繹了平凡人物的生命困局,以及對生活的自嘲和悲憫。
首先,「移動」作為明顯的主題,大概是兩部作品最大的共通點。這得從片中角色的過往說起:《停車》中的裁縫師傅來自香港,母親死后來到臺灣,眼看臺灣生活無甚前景,又抓住機會前往廣州,但廣州的投資失敗收場,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是回到臺灣。《一路順風》中的老許同樣來自香港,二十年前聽說開出租車能賺錢就來到臺灣,在臺灣結(jié)婚生子,有了牽絆,日子卻過得浮浮沉沉,不上不下。老許放棄了他鄉(xiāng)致富的投機,轉(zhuǎn)而發(fā)展敲詐小市民的哲學:「九千零七十塊錢,我就收你九千五算了,交個朋友。」幸或不幸的是,老許視野比裁縫師傅窄,卻比他更看得開:「其實過日子嘛,哪里都是一樣的。」人物帶著生活在他方的希望遠行,導演卻否定地理移動帶來的轉(zhuǎn)機。因此,空間的轉(zhuǎn)變不再是重點,上路或者不上路,重點在于人被放置在陌生環(huán)境,與周遭他者的互動是否足以產(chǎn)生救贖。
由與他者的互動衍生的,便是黑色基調(diào)中閃現(xiàn)的溫情。導演不斷以一種「過頭的溫暖」縫合角色間的疏離。這種溫暖多于禮貌,卻又遠遠少于熱情。雖然時隱時現(xiàn),卻成為推動電影敘事的最大動力。在《停車》里,陳莫被一對老夫妻(誤)認成兒子,半推半就下,他撒謊承諾晚點再回來,事情可以到此為止,但他偏偏真的又回去,一回去就改變了兩個家庭的命運。只需要越出常軌一點點,角色間的意義就全然翻轉(zhuǎn)。在《一路順風》中,老許與納豆有多次機會可以丟下對方,但出于某種未知的情感,兩人雖互看不順眼,卻還是一路相伴。這些過了頭的溫暖當然能被解讀為刻意,但當刻意的痕跡對上角色笨拙的善良,越刻意就越笨拙,到頭來竟真的是誠心誠意了。
除此之外,「病」也同樣是兩部電影敘事的暗流,《停車》中混過黑道的理發(fā)店老板與黑道大哥敘舊,提起當年與一位「小四」的過節(jié),不料黑道大哥淡淡一句:「小四那家伙前陣子掛了。生病。」讓話題戛然而止。同樣在《停車》里,戴立忍飾演的皮條客與人打架,鼻血流不停。一旁小弟看了,卻碎碎念起自己父親得鼻咽癌的經(jīng)歷:「我爸之前被機車撞到,整個鼻子腫起來,他想說沒怎樣,就沒去看醫(yī)生,然后去檢查,鼻咽癌耶?!辜膊〉呐及l(fā)與無常性,如同遠方風暴,總在思緒邊緣卻無法忽略,一種惘惘的威脅。到了《一路順風》,疾病的元素更顯直接,黑道小弟小吳罹患怪病,被大哥問起時佯裝沒事,還能逞兇斗狠刑求他人,然而不過相隔數(shù)小時,小吳開車時突然發(fā)病,就出了車禍,就死了。鐘孟宏將病痛的無常與黑道江湖的兇險結(jié)合,以肉身的不安定隱喻黑道生活的不穩(wěn)定,在類型元素的表面底下,說的還是小人物生命的困境。
但《一路順風》與《停車》不同,《停車》中雖也有「黑」、有「惡」、有暴力,卻仍大致在可接受的范圍?!兑宦讽橈L》中,導演卻將這些元素極端化,黑道的暴力從單純潑漆到嚴酷刑求,欠債者╱背叛者的下場從僥幸逃脫到以死償命。「人」的存在也不斷被降格:主角的身分從中產(chǎn)雅痞到魯蛇混混(后來甚至被當成狗),夫妻間的爭執(zhí)從相互和解到放棄溝通,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都從老舊但尚有人居公寓,到徹底壞毀的廢墟,小人物遭受到生活的損害更為徹底,角色們必須忍受更為殘酷的日常。
更為殘酷的日常里,是否有更為柔軟的光芒呢?從《停車》到《一路順風》,可以感受到導演始終隱忍的溫情,在喜劇調(diào)性底下,一種極為嚴肅的溫情。導演寬容了所有會被主流價值譴責的角色:青年混混、黑道、無用的中年男人,甚至以一種近乎超現(xiàn)實的方式,補償了角色生命中的重大缺口:《停車》里一直得不到小孩的陳莫抱了一個女兒回家;《一路順風》里從小失去父親的納豆找到了精神上的父親。這股隱忍的溫情在《一路順風》的結(jié)尾匯聚成流:納豆特地買了老許一直想吃的小籠包,迂回卻真誠地表達關心。收斂了《停車》中抱得女兒歸的超現(xiàn)實,卻讓人感到更務實的溫暖。導演說:「一路順風是一個祝福,也是一種期待。但是在人生路上,哪有可能順風到底,常常轉(zhuǎn)個彎,風向就變了。」如此現(xiàn)實下,真正的祝福也許是「有驚無險」吧,因為「有驚」,彼此開始產(chǎn)生友情,又因為「無險」,能夠撿回一條小命,無論《停車》或《一路順風》,角色們所得到最大的祝福,也許正是在荒謬奇遇之后,能夠一點一滴,將生活的價值重新尋回。
預告片足以激動人心,那些亂打一星的人是在侮辱電影藝術
沖三小個臺獨,戴立忍依然這么棒,整部電影充滿了不經(jīng)意的小幽默和滿滿的黑色氣息,看得云里霧里卻又相當帶感,酸爽到不行!
人生是這般身不由己,想在生日當天吃一頓小籠包,想在寵物醫(yī)院用一下健???,想活到1400歲,想算對三九加二的數(shù)學,那手中流沙一般的人生竟這么難以捉摸。抽完整只煙就能活命,擁有臺破車就很幸福,但往往故事里的人活不下來,生活中的我們都不幸福。惆悵夜車無法掉頭,追風趕月別留情,祝你一路順風。
一開始以為是黑幫片,許冠文出場,變成公路片,看到最后,覺得自己看了一部黑色幽默灰暗影像純爺們的人生寓言片。許冠文的絮叨、納豆呆萌、庹宗華的粗人粗語、戴立忍的陰狠斯文、吳中天的淡然木訥、兩個叛徒的怪雞猥瑣,都各有特色,奉獻了一臺不錯的男性群戲。
一部孤獨又溫情的電影,話癆與沉默相隨,淚點共笑點齊飛。人生多歧路,順風更難求。開車二十載,一屜小籠包。
一籠小籠包的溫度,也是陌生人之間撫慰的極致
看到許冠文的時候,又是一陣悸動。這種細水長流神神叨叨的公路片有了臺式特有的清新,就像腐爛的人頭上長了一頓小花一樣。對戴的態(tài)度一直很中肯,換個角度看看,藝人能如此明確的表明立場其實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他們摸爬滾打這么多年不知道什么是明哲保身?所以,是部不錯的電影。
80/100 這就是那種我自己十分欣賞但是卻不會推薦給別人的電影,因為它的私人化以及所產(chǎn)生的共鳴的力量,共鳴的點來自于同是生活中掙扎的底層,同是自覺擁有faith的人,同是幻想著操縱他們命運的階級翻車的人,一起結(jié)伴同行。鐘孟宏良心之作。
如果真的懂電影,會很喜歡
3.5 這黑色幽默林被太呷意了。
沙發(fā)塑膠聊審美,木鋸頭顱咬根煙;哭爸蹭飯不容易,黃鴨閃閃聊人生;小籠包和停車位,江湖道義和數(shù)學診療;人越老擁有的越少,生日樹下喝早茶。悶騷滑頭和老出租的簡單怪奇公路行,冷幽默,狠臺灣
中島長雄導演這次玩film-noir混搭的有點莫名其妙,不過只要有許冠文出鏡的所有場景都很發(fā)亮!
小籠包超長廣告。廣告詞我都想好了:想著明天有頓好飯,就會一路順風。
整部戲的敘事節(jié)奏都有不少問題,但最后出現(xiàn)谷村新司的歌時竟然還蠻有感覺的,還覺得蠻喜歡的,真奇怪!
假如他晚點再拆那層塑料 他死的那天血跡就不會留在沙發(fā)上了。
喜歡,造作得恰到好處,音樂滿分。
小籠包, 我想食....8.9/10 過咗咁耐先睇到一次許大師, 餓死我地乜, 大師, 唔好叫我地等....
好看,配樂太棒了。居然哭了三次,兩次小籠包,一次劫后余生的來自老司機的講述。
難怪金馬會被大陸片“血洗”(apple日報標題),今年港臺實在沒什么硬氣的作品。八項提名的一路順風也不過如此,既不好笑也不深刻,只有許冠文的演技是令人折服的。在臺北誠品藝術影院看的,人家的觀影氛圍真好,這點領先大陸100年
整部片子都很奇怪,風格不斷在跳,劇情和類型都很不穩(wěn)定,挺失望的片子,只有許冠文正常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