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過《人性的因素》這本書,就更容易看出這部劇的精彩。在諜戰(zhàn)劇的大幕下,它本質(zhì)上是一部人性劇。在政治角力的舞臺上,間諜這個角色注定是個棋子。但是對于做著這份工作的人,卻注定要體嘗傷感而孤獨的命運,因為他或她的所有情感也不過是棋子價值的一部分。整部劇,主演們幾乎完美地詮釋了間諜內(nèi)心深處情感的真實波動,沒有做作或多余的表達。
1. 冷戰(zhàn)年代英式充滿nuances、heavy implications的風(fēng)格,就喜歡這種看破不說破的含蓄,明明風(fēng)平浪靜,實則波濤暗涌。用一點點線索編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滿足了觀眾動腦的欲望。
2. 一度覺得Nonfiction也太夸張,比如穿越柏林墻的相見,看來還是改編了不少的。雖然看的時候就能知道女主角不可能存在于那個時代的英國情報圈,看到片尾鄭重打出“Lily Thomas never existed”一行字還是很傷感。從各種維度來說,小說永遠比真實世界理想主義得多,也完美得多。
3. What are friends? 再次,虛構(gòu)的情節(jié)無論怎樣努力,所塑造和呈現(xiàn)出的人物也不過是現(xiàn)實故事的某一個側(cè)影。對于兩者彼此了解對方、算計對方的處理太好、太完美了,可惜永遠是高于生活一分的。現(xiàn)實中的人很難超越自己的ego,思緒更意識流因此更難捕捉。所以好像虛構(gòu)人物怎么嗑都不過分,可現(xiàn)實不行,人不但太不完美,且太有缺。
4. 有天真的英國朋友——或者像這部劇解讀的,沒有多天真(畢竟已經(jīng)1960s了),只是太想獲得超越其它人的精英感的機會主義者——也有天真的美國朋友,接下來一場獵巫的風(fēng)暴即將在大西洋彼岸展開。被傷害的詩人變成過于敏感偏執(zhí)的人,實在于情于理很說得過去,只是這種過于完美的片面解讀又不像現(xiàn)實了。那句臺詞有趣得很,——我氣的是一整個階層的Englishmen,——聽起來幾乎像是個共***者了!
5. 戳了一下情報圈頑古不化的構(gòu)成和文化,當(dāng)談?wù)揚hilby的行為出格時,有必要反問,這種above everyone else的優(yōu)越感難道不是情報機構(gòu)存在本身的意思,Aren't we all?
6. 派Elliot去Beirut是最合適的選擇,因為只有他才能報復(fù)自己的好友,只有他才能看穿對方的低級謊言,因此避免牽扯到Sir Roger的一場獵巫——or so we know,畢竟到1979英國才被迫承認(rèn)這種丑聞,大概所有建制都只能這樣。
7. 設(shè)定在1963年1-2月,于2023年1月看完,剛好隔了七十年,同一個冬天。
正如六集中大量文本被分割成的多個回環(huán)那樣,標(biāo)題a spy among friends事實上也構(gòu)成了一個令人無可奈何的回環(huán):對于Elliot乃至整個英國情報部門來說,Kim Philby是眾多"friends"中來自敵對陣營的"spy",可是在冷戰(zhàn)歲月中身邊這些冷酷無情、利益投機和構(gòu)成"the chaps"的間諜當(dāng)中,Philby對于Elliot個人而言何嘗不是唯一真正的"friend"呢?那么a spy among friends是否也就變成了a friend among spies呢?
起初我還以為是我的同人情節(jié)作祟,在腦補一些話沒有說滿的空間,但是編劇已經(jīng)編到這個份上了,已經(jīng)不屬于觀眾意淫的范疇,大概是有意地去刻畫E和P之間的柏拉圖式關(guān)系:臺上四人喜劇幻化成形單影只的摯友凝視著臺下的E;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小酒館里以煙霧埋沒自己的P看到E的影子在遠遠地望著他,進而引出那些good old days,那個可以不同“陣營”的朋友們可以一起在酒吧吟詩作樂的glorious day;在Beirut安全屋的門口E脫口而出的那句"poor dear";當(dāng)然還有最后一集雪夜送傘(然而現(xiàn)實中是E從未接受過與P再見一面的邀請),所有罪惡與光榮的足跡被北境的大雪覆蓋,同樣被隱沒于戰(zhàn)爭與歷史的大雪之中的是兩人之間二十三年的友誼。
那么反觀導(dǎo)演為什么把安全屋里的對話拍攝得如此曖昧不明和支離破碎也就理解了:56個小時的監(jiān)聽記錄代表了屬于政治和敵友的間諜同盟生涯,只有那沒有被錄進磁盤的3分鐘是屬于兩人的私人情感,友情也好、愛情也罷,短暫卻足以證明亂世中是有一絲真實的情感存在著。那份情感不來自于ideology,不來自于country,不來自于upper class,當(dāng)然也不可能來自于intelligence service。它來自于“我恨你,我無法原諒你,我不會再去見你,但我相信在四分之一個世紀(jì)的時間里,至少有一個瞬間你曾經(jīng)信任過我”。
P把E拋來的救命線解讀為把自己吊死的繩索,可觀眾看到最后,看到那把傘,看到E借著Lily的無言所表達的那些話,已經(jīng)再清楚不過了,不是嗎:憑著二十三年里那最后三分鐘的真實,P決定讓E活下去。就是如此,再復(fù)雜的旗幟口號和利益較量也敵不過這一點,就是如此。
以琢磨在貝魯特監(jiān)聽的三小時錄音,加上閃回,作為貫穿全劇追蹤線索的藥引,比較有趣。英文片名的命名,精準(zhǔn)概括了這個基于真人真事的挖鬼事件。背叛國家和維護友情,這兩者思維的互相博弈和殘酷絞殺,被很形象和深入地呈現(xiàn)。
剪的好亂..
剪輯效果完美還原了沉浸式的碎片化看劇體驗
開頭雙男主分別的審訊戲,如同史密斯夫婦/婚姻故事里的心理咨詢,讓兩人的關(guān)系瞬間呈現(xiàn)出迷人的曖昧性。結(jié)尾雪地里的傘甚至把兩人的情感推向了讓人覺得蕩氣回腸的程度。第一集開頭引用福斯特的What I Believe特別準(zhǔn)確,貫穿整劇就是一個追問:我究竟是因為你背叛我、背叛我們的感情而難過,還是因你背叛the country而難過?/虛構(gòu)的女性角色讓這個故事沒有落入獵奇八卦的窠臼(尤其是Anna Maxwell Martin表演太好了,她真的演什么都好):國家機器的齒輪上班摘下婚戒、下班戴上婚戒;背叛的是男人,領(lǐng)賞的也是男人,politics不過是你們的兄弟會游戲罷了;歷史不屬于女人——Lily Thomas never existed。這些表達在英美劇集里不算稀奇,只是每次看完再對照我們的影視創(chuàng)作,總是生出許多無可奈何。
6.8/10,朋友介紹看的,既然看就得看完,但是氣死了,又是劍橋那五個蠢貨壞蛋的事,這些蠢貨被共產(chǎn)主義忽悠,為蘇聯(lián)做事,出賣自已的國家、同胞不說,還間接幫助了極權(quán)政府統(tǒng)治、奴役、迫害蘇聯(lián)人民,千刀萬剮都不解恨,別跟我說什么“五杰”,他們不配!尤其是Guy Pearce,怎么越老越像司馬夾頭啊,本來就超級討厭Philby,再看這張夾頭臉,更厭惡了。真不知道,如果這五個人還有良心的話,到了蘇聯(lián)那邊,看到真正的共產(chǎn)主義是什么樣的,腸子會不會悔青。這個劇拍的實在讓人難受,切換年代、地點的時候,至少打行字幕啊,每次切后,都要看一會兒才知道說的是哪段時間、哪個地點的事,成心傷觀眾腦筋。還有,60年代黑白就通婚了嗎?英劇總是太執(zhí)著這個事情。
陰郁的拍攝氛圍符合英劇的一貫調(diào)性。推進劇情主要靠大量的對話進行,可能會略顯沉悶。故事還是很精彩的,敵友難辨,撲朔迷離。雖然女主角是被“裁縫“起來的角色,但是她真的太棒了。
極為精彩,其中的對話、演出和攝影都非常出色。
禮貌性看完。畫面調(diào)色都快接近黑白片了,對人物不感興趣的話確實很悶
滿分的文本,表演,全被剪輯拖下水...英國間諜網(wǎng)人物關(guān)系本來就錯綜復(fù)雜,且文戲比例巨大,碎片化剪輯直接把整個故事拆得支離破碎,讓人在某些時候一頭霧水。what truly miraculous is,u can clearly find the typical British 'little circle' really annoying, arrogant, drank in their privileg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ose same characteristics somehow make them charming and irresistable.
在我看來,這部劇緊湊且有內(nèi)容,但看了那么多評論。我只能說現(xiàn)在人喜新厭舊,要求高的離譜
和書/紀(jì)錄片比起來劇情簡直柔情似水,畢竟艾略特實際拒絕金菲爾比見面的請求暗示、晚年也堅持說一些菲爾比其實是三重間諜之類的無效找補,當(dāng)然并不排除他內(nèi)心深處一直渴望再見一次菲爾比,雪地里亦真亦幻最后一次相見處理得太合適了。spy ring聯(lián)歡還有伊恩弗萊明出場,安格爾頓的心理陰影也拍了,傘的梗也不忘用進去,編劇好像一名老同人女
guy Pierce也演了很多角色,很難出彩。其實他演的也挺好的。
冷戰(zhàn)時期的雙面間諜故事,從劍橋五杰到戈爾季耶夫斯基,往往非虛構(gòu)比小說還要精彩。看Damian Lewis演了太多美劇,幾乎忘記了這個伊頓公學(xué)畢業(yè)生是英國人,而這個角色真的太適合他了。
之前還挺期待的,沒想到又是劍橋五人的故事,實在是提不起興趣,同題材的《劍橋風(fēng)云》也沒看下去。不理解這個故事為什么要翻來覆去地拍,了解的人都知道全情,不了解的人只覺得無聊。這部的拍攝和演員都算上成,但剪輯太亂,時間線故事線不斷進行沒必要的前后跳躍,觀感很差,勉強拖完進度條。PS.沒想到BritBox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了,居然被ITV收購了。
確實很難看懂,不知道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限還是故意就要呈現(xiàn)。但還是被這個劇的蜜汁氣質(zhì)深深折服,演員魅力和角色無懈可擊,安娜麥克西真是出彩,望而生畏,這個行業(yè)這個職業(yè)這些人。。。和他們比我們就像小學(xué)生還活在幼稚園里。。。
劍橋五杰的故事一定少不了友情和家國情懷之間的衡量、取舍和拷問,以及英式精英圈層的階級敘事,但這部拍得含糊而微妙,并且引入了一個不被存在的女性角色,不錯。
類似勒卡雷風(fēng)格的TTSS里面臉強線的“我最好的朋友竟然背叛了我20年”的故事,選角蠻合適的,風(fēng)流倜儻的雙面間諜蓋皮爾斯,心思細膩卻因愛盲目的SIS同事戴米劉易斯,后者被審問簡直就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破滅口述史,第一集臨近結(jié)尾眼淚汪汪幻覺看到老朋友在舞臺上唱歌告別那里真的你腐國總要把間諜故事拍成愛情悲劇??
如今的觀眾多半會覺得本劇壓抑且無聊。不過,現(xiàn)實中的諜戰(zhàn)故事恰恰是如此的。原書在很多地方的描寫會更有趣些,因為有更多細節(jié)的描寫。硬塞一個不存在的女主角以及東柏林送禮物,顯得很多余。
戴米恩好久不見!?。?!
跟我最近在看的另一本書放在一起就很有意思,英國情報機構(gòu)之所以能被滲透得那么徹底,是因為那是個boys' club ,圈子里的人完全不彼此懷疑,而發(fā)生丑聞了也會想法進行掩蓋。Philby最后被Elliot擺了一道,而Lily從未存在,就說是boys' club 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