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第7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頍o人知曉單元的《蒙巴爾納斯19號》,下面請看場刊影評人們毀譽參半的評價了!
@仔龍
梵高說:“我喝酒,為了等待觸及那種黃色的高度,那種讓我迷戀的夏天”,莫迪說,不喜歡在賣畫的時候談論梵高,這是一種褻瀆。欣賞這種藝術家的孤傲品格。最后珍妮說錢不重要,他只是需要被鼓勵。莫迪要的不是百萬富翁買下來只為成為品牌的附屬標簽,而是有人發(fā)自內心認可他的畫。
@OUTIS
畫面和光影出挑,但是整體劇情中規(guī)中矩
@Spy Liu
傳記片,中規(guī)中矩,配樂有些太滿了,熱拉爾菲利普真的好帥,可惜和主角一樣只活了36歲。
@子夜無人
和大多數(shù)以懷才不遇的藝術家為對象的傳記片有一樣的問題,關于困頓潦倒的現(xiàn)實生活有充分展示,但沒有通過電影去賦予非物質的藝術人格,結尾的“流星隕落”可能是唯一不俗的段落。
@像音片碎
前半段在驚訝,刷duolingo就能聽明白的簡單法語是真實存在的。后半段失心瘋,男主的表演讓我想起了趙丹,手指灌鉛。
@Sally Bowles
我愛他。ps:艾梅真是太美了
@非有想非無想
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憂郁帥氣的演員演了一個憂郁帥氣的畫家。似乎畫家往往都是這樣,在世的時候無法被人欣賞,窮困潦倒,面對酒精等無法抵抗,情緒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帶著異于常人的敏感小心翼翼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卻也因這異于常人的折磨創(chuàng)造出絕世的佳作!(但是我并不太能欣賞莫迪的畫作,除了瘦削人物眼中的憂郁,可以有人給我講講嘛)
@西紅柿雞蛋糖
美與悲傷好像無時無刻不充斥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當你逐漸長大以后,你好像更應該擁有對萬事萬物坦然靜謐的態(tài)度,要不然你如何面對這多變流淌的世界。
#FIFF24#第7日的場刊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對于一個畫家來說,生不逢時從來都是最為悲哀的,生前不被人賞識,縱使死后價值萬金又有何意義呢?藝術家或因創(chuàng)作或因生活,總難免會有些極端性人格,作品于他們就像是孩子一般,任何一個無比愛惜羽毛的人都不可能將作品賣給一個完全不懂得其價值的人。死亡從來不可怕,只是如若就這么無聲無息地死去,倒真是便宜了那些跳梁小丑和所有看不上他的才情的人。也許一個人的命運注定是難以逆轉的,留給后人的只剩下無盡的唏噓了。
真摯的深切的心靈的焦灼
如何在藝術世界與世俗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這是古今中外許多藝術家終其一生都很難解決的命題。倘若你在《洞》里感受不到愛情的力量,那么你只能借由財富在《蒙巴爾納斯19號》體驗到愛情所附帶來的死亡氣息。因為脆弱而又堅強的《金盔》才是愛情的本尊,而藝術家們那些被商品化、資本化和符號化的傳世之作僅是失傳愛情的副本、假象和詛咒。貝克一定在莫迪的畫布上添加了自己的生命軌跡,有如皮亞拉描繪的《梵高》那樣。因為只有歷經愛情的人才能寫出悼念愛情的祭文。有誰不愛下雨呢?哪個天才不渴望成為水?哪位藝術家不喜歡被靈感占據(jù)?憑內心無盡的劇情而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會愛這部電影,憑此「越獄」的木心會愛這部電影。盡管他會說:我喜歡冷冷清清地熱鬧一番?;蛟S正因「愛情是天才的行為,早已失傳了」他才會說出「每次你來了,我總有大難不死之感」吧。
不同于奧菲爾斯繁復精致的調度,貝克對《蒙巴爾納斯19號》的處理直接而簡練。影片標題的聲明表明,不應將本片看作莫迪里阿尼的傳記片,它背后的情節(jié)劇結構才更為重要。死亡和毀滅的陰影從一開始就牢牢攥住了整部電影,來到畫風趨向表現(xiàn)主義的尾聲時,死神化身為畫商,在畫家的死尸上大肆饕餮。藝術家題材的作品永遠展現(xiàn)的是他與世界之間的矛盾。這位畫商顯然是畫家所處時代的縮影。
這是菲利浦的電影
看睡了一次。貝克的畫面依然出挑,不動聲色的現(xiàn)實主義,用光雕刻出來的傷感氣息,男主角選的挺好,眼里總帶著一絲垂憫,但又不脫離世俗,讓你感到他肉身承載著饑餓、眩暈(酗酒)的拖累。片尾還來了段象征性的鏡頭,失望、垂死的畫家和等待收獲的畫商走在迷蒙街頭,像獵物和盤旋的禿鷹,這倆任務也拋出了一個老問題:敏感的人性和冷血的商業(yè)。之前美國收藏家的那場戲,也是直接鋪陳了莫迪里阿尼的部分創(chuàng)作動機,但之前的戲就顯得松散了,莫迪里阿尼跟離家少女饑餓的愛情,他周圍那些各色女人,似乎在寫特定時代和地域的風貌(想起左拉的小說),但更像是一出啰嗦乏味的言情劇。片里還出現(xiàn)了《仰臥的裸女》有傷風化的小插曲,結合15年劉益謙1.7億美元購買此畫和宋莊藝術家群體響應此事的游戲之作,或者驗證了貝克拋出的問題至今也不過時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意思是真正的美不在聲色、富貴等外在的東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莫迪格利阿尼的裸體畫也是如此,“有”與“無”,全在內心,沒有畫外的寓意,只關注人體本身。
男主角演得太棒了
“他很漂亮,不過我不知道能拿來做什么”
這是一曲藝術家的現(xiàn)實悲歌,但它更描繪了對美與藝術堅守的精神,雅克.貝克精細的拍攝也完全對得起電影這一藝術本身。結局一段拍得太毛骨悚然又令人心痛了。熱拉爾.菲利普演得太棒了。
意大利畫家阿馬德奧·莫迪利亞尼生命中最后一年的故事,電影的敘事非常踏實,甚至有些無聊,過去年代的傳記片還不想兜售任何別的東西,某種角度而言,導演將自己很好的隱藏在了影片的背后,只是簡單的展現(xiàn)這個人,和一些可供參考的人物關系。在電影里,莫迪曾經引用了梵高的話說,他每天都在畫簡單的男人而不是大教堂。百萬富翁試圖購買他的畫作作為宣傳,被莫迪拒絕了這個提議。當故事發(fā)展到這一刻時,你看到了那種屬于天才的笨拙的熱情。
自我放逐的天才活在世俗之外,而在世俗之內,是為他受難的妻子、無私無怨的朋友(代理人)和等著發(fā)死人財?shù)漠嬌?。最后一幕應該是虛構,但藝術與金錢的關系,確實如此殘酷而真實。熱拉爾·菲利普演活了性格古怪、頹廢浪蕩的莫迪利亞尼,更神奇的是,他們都只活了36歲。
莫迪里阿尼回顧展上的隨映影片。難得一見的法國片,踏踏實實來敘述,踏踏實實描摹人物,細節(jié)處理尤其見好。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ouk Aimée An
藝術學的老師課上播放的電影。他說也是這部電影促使他堅持走在藝術這條路上的。導演和編劇都展示了這部電影的魅力,但更可貴的是男主角,真是展現(xiàn)了莫迪里阿尼的短暫多舛的一生。電影前半部稍顯冗長,但是細膩傳達了畫家的生平。后半部卻很緊湊,而且印象深刻
洗版萬歲!恰恰和眾人意見不同,我覺得這片子實在非常贊啊…樸實光影背后有著精致的匠心,比奧菲斯還好啊~同樣的,演員們也非常出彩,基本上片子將那個時代的電影美學發(fā)揮到了極致
一星獻給Gérard Philipe,艾梅塑造的珍妮也是該美進影史。
又美又悲傷的片子,自開場就莫名有種看著人生倒計時的悵然感愛有時能填滿孤獨的靈魂,但滿則溢,溢出便會成為負擔,抬頭看月亮或是低頭撿便士他徘徊在自由與困頓中間,為了愛想撿起便士時卻發(fā)現(xiàn)無人施舍,是畢生所感悟到的美無法與人共享,情感不是想通連思想也差之劇集被龐大的孤獨吞噬后望見極樂世界,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會痛苦也會解脫
菲利普飾演的落魄畫家最后死去時我是真的無語,因為下一年菲利普是真的離世了。這部影片目前是我最喜歡的一部貝克,我認為這是菲利普演技最好的作品。
雖然男主很帥,但也不至于讓兩位女主瘋狂吧,松散的故事機構,千篇一律的調度和運鏡,可就在電影的結尾,男主的演技可太精妙了!藝術家一直就在和這個世界對抗,而關于藝術家的作品一直都在展現(xiàn)藝術與世間的矛盾,電影的最后很巧妙的捕捉到畫家的無奈與悲哀,結尾男主奄奄一息、氣若游絲,眼簾歲醫(yī)生的頭像變焦縮小消失可太妙了,菲利普演技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