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再起時》是《踏血尋梅》后翁子光又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著實是讓人一通好等。
昨晚的影人專場交流,翁導提及自己在北京每個月都到資料館來看電影,張口就是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庫斯圖里卡…… 此人和此人的電影,自然不可小覷:)
翁子光是一個眼光挑剔的影迷,是一個心直口快的資深影評人,這似乎先天決定了他自己拍電影的話,就會是一個對自己要求特別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導演。
今天提起“情懷”,總讓人不自覺提高警惕,畢竟俗話說“XX不夠,情懷來湊”。
但是我想強調一下,在翁子光和《風再起時》這里,情懷是完全正向的贊許?!讹L再起時》一方面有他對香港深沉的愛,另一方面處處流露他對電影本身保有的熱忱。
電影讓我感受到一個導演怎么調動他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審美、記憶乃至是生命能量,掏心掏肺地、十分刻苦地以電影化的技巧去記錄和訴說“我城”的歷史和故事。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像《風再起時》這樣信息量爆棚,技巧與情懷也充斥銀幕的香港電影了。找個條件好的大銀幕看粵語版是第一選擇。像昨晚的英皇IMAX銀幕,真得超給影片加分。
好幾年前導演曾經在采訪里說:“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太難拍了,我是拍不出來的?!薄吨侨⊥⑸健纺菢由咸煜碌氐拇笃瑢Ξ敃r只完成過《微交少女》《踏血尋梅》這樣規(guī)格電影的翁導來說,確實是極大的挑戰(zhàn)。
這次看完《風再起時》,我感覺翁導實打實地完成了一次作為導演的升級和破格。
這個故事時間跨度之大,人物線索之復雜,涉及歷史事件之多,放眼近些年的華語影壇也實屬罕見。敘事上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郭富城和梁朝偉兩個人物的雙重畫外音交織向前推進,人物命運纏斗在一起,又要保證觀眾能跟上,配角個個有細節(jié)描寫,翁子光扎實的劇力讓他能夠一手掌控全盤,相當了得。
技巧方面,色彩、畫幅來回切換,香港半個多世紀的生活質感被一一復刻,甚至子彈與愛情、肉搏和歌舞都給他在一部電影里拍到了。相信作為導演的翁子光自己是相當過癮的,作為觀眾也是看一幅煙火氣十足的浮世繪一樣,很爽的。
香港四大探長的傳奇之前已經演繹過很多次,詮釋過華人探長的香港男演員加一起不下二十位。郭富城、梁朝偉乃至譚耀文和杜鵑幾位主演也是觀眾看了又看的面孔。但是在《風再起時》里,還真的就讓翁子光又拍出了不一樣的風采。梁朝偉彈琴、郭富城跳舞的那一段真的是帥呆了,那種做派和豪情是香港電影里傳承下來的一種獨有的味道。
這幾位演員的臉真的是很能扛大特寫,眼波流轉,有范兒,耐看。再加上許冠文、劉洵、太保、金燕玲、謝君豪等多位實力派的加持,《風再起時》在陣容上回應了許多影史上的“黃金時代”,真的是給影迷的禮物,視覺的大餐。
當然翁子光的場景設計也是極其奏效的。比如他在對峙的時候加的那一道鐵門、斗狠的時候擺的一桌麻將,雙雄談心的時候分享的一碗湯圓,諸如此類都是讓電影活色生香的小技巧,聰明得很,值得二刷去再琢磨琢磨。
《風再起時》是翁子光的心血之作,我認為成片也絕對值得觀眾買上一張電影票。這種電影對從小看港片長大的人來說,是那種自帶包漿的電影,是電影中的電影,一顆值得珍藏的記憶膠囊。
再等完整版?
這一部讓人不忍心打低分、但觀感又格外糾葛的電影——《風再起時》。
上周六就興致勃勃的看了點映,內心五味雜陳。比觀感更加慘淡的是電影的票房,3.6%的排片,以及2%的票房占比讓其前景黯淡,票務平臺預測票房最多也就7500萬(截稿前已經跌到了5千萬)。
作為一部期待了5年的作品,擁有郭富城、梁朝偉兩位影帝領銜的群星薈萃,以及個人比較喜歡但闊別銀幕以及周文建,并對電影的故事,饒有興致。
沒錯,5年了,嚴格意義上是5年半。
作為華語電影著名“釘子戶”,該片是2017年下半年開拍,然后從導演翁子光的長文中得知,該片2016年就開始籌備,就是導演拍完《踏雪尋梅》之后。所以,該片跟《捉妖記2》《寒戰(zhàn)2》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的電影(比二者晚一年)
2018年3月就發(fā)布首支預告,然后一直折騰到現在。期間經歷了刪改、重剪、“因技術問題取消放映”等環(huán)節(jié),究竟遭遇了那些問題,我們不得而知。
《風再起時》內地公映版時長為143分鐘。翁子光說,該片2018年的粗剪版是5個小時,隨后初剪版是3小時45分鐘(225分鐘)。
這個片長,跟賽爾喬·萊昂內《美國往事》的導演剪輯版(229分鐘)類似,加之電影的故事和背景,從淪陷期開始講起,故事橫跨40年,算是體量相當大了。
可見翁子光野心很大,大概率想要依照后者,拍一部體量宏大的《香港往事》。
先別急著把鍋甩給審查和刪改,因為以電影如今呈現出來的風格,就算沒有審查,那個225分鐘的完整版面世,肯定要比如今的版本好看,但也不會達到《美國往事》那種級別,因為該片定位出現了問題。
都說該片是“寫給香港往事的情詩”,但這個命題太大了,作為一部港片,想必無論是出品方還是導演,都沒想好這封“電影情書”,究竟寫成王家衛(wèi)的形式,還是吳宇森的形式,或者二者都有。
該片不是傳記電影,也不是反黑題材,而是一部非常擰巴的“梟雄片”。
起初《風再起時》立項的時候,我對電影的故事頗感好奇,因為都這個年代了,還在講述這個都快包漿了的“四大探長”題材,不太理解這個已經被麥當雄、王晶等導演拍爛的故事,還有什么新意可以挖掘。
從《跛豪》《雷洛傳》《四大探長》,再到《金錢帝國》《追龍》系列,都是一個故事。
唯一期望的是,以導演翁子光的水準和這個陣容體量,絕對不是拾人牙慧,可能導演翁子光要拍真正的傳記或者年代史詩了,而不是“梟雄片”。
結果,《風再起時》依然是梟雄電影的拍法。
1991年麥當雄麥當杰兄弟的一部《跛豪》帶動了香港導演拍攝梟雄電影的潮流,從形態(tài)和質感上講,梟雄片跟傳統(tǒng)港片差別較大,反倒是有些類似于西方黑幫電影,比如《疤面煞星》《情梟的黎明》《好家伙》這類作品。
但梟雄片又比西方黑幫電影顯得“輕浮”一些,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放棄寫實而突出娛樂,比如浪漫江湖的描寫和大佬英雄的塑造,總體來說還是脫離不開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是癲狂”那一套。
說白了,所謂梟雄片,其實就是“英雄片”的一種,與張徹的《獨臂刀》、吳宇森的《英雄本色》這類電影本質上沒有區(qū)別,都是充滿江湖恩怨和兄弟情義的電影,只不過主角不是大俠或殺手,而是換成了黑幫巨頭、或昔日貪污探長。
同樣,梟雄片與傳記電影的區(qū)別也在于此,因為雖有著真實角色和歷史背景為原型,但整體上還是為了突出娛樂效果而將他們的故事傳奇化、演義化。
大致上與《黃飛鴻》《葉問》這樣的作品主旨類似,注重娛樂效果的同時,將英雄角色融在了宏大的歷史背景中,增強電影的厚重質感,反而與傳記色彩漸行漸遠。
所以梟雄片基本上都沒有采用真名,比如《跛豪》《雷洛傳》的角色吳國豪、雷洛,對應的就是70年代黑白兩道叱咤風云的吳錫豪和呂樂。
而《風再起時》,則是磊樂(呂樂)、南江(藍剛)、嚴洪(顏雄)、肥B(韓森)這華人四大探長,意義非常明顯,就是告你各位,人設雖然有著歷史感,但都是假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電影的問題就出在這里。
★你說電影是傳記片吧,片子無論角色還是情節(jié),都是浪漫主義江湖的風潮,這是梟雄片的做法。那些慢鏡頭的畫面、角色面孔的特寫,幾乎都要把“浪漫、情懷”這幾個字寫臉上了。
那場槍戰(zhàn)戲,磊樂給他個雙槍和風衣,活脫小馬哥了。南江也差一點回到《辣手神探》時期的江浪了。
★但你說它是梟雄片吧,翁子光明顯是想要拍嚴肅史詩的,不會像王晶《追龍》那樣放開手腳娛樂化,所以又束手束腳,導致該片全片欠缺高潮,要不是精美的畫面和演員的表演,都撐不下去,我那場都有觀眾中途退場的。
你不能說導演眼高手低,片中磊樂和南江兩個時代的呼應,他們小時候的故事與成年后的羈絆,能看出翁子光非常有想法,還有筒子樓之間那場槍戰(zhàn)調度極佳。
而極其優(yōu)秀的歷史厚重的質感、鏡頭調度、乃至光影細節(jié)和演員表演,組合在一起,就變成PPT。
與其埋怨審查,倒不如把鍋甩在電影公司和發(fā)行商上面,我感覺導演創(chuàng)作可能受到了出品方的干擾,這么大投資的電影肯定要為市場考慮,導致電影風格,一會兒王家衛(wèi),一會兒吳宇森。
PS,片中探長們最后都(依照現實)善終了,還不如當年《四大探長》玩得溜呢。以如今電影的定位和市場需求,該片從根上的就有問題了。
所以,骨子里面港片導演的風格以及習慣手法,加上對市場的期許,最終讓《風再起時》成為一部想要走嚴謹歷史史詩路線卻又巴望著娛樂效果的混合體。
再加上想講的內容太多,如今這個143分鐘的版本,不是什么“香港往事”而是“兩大探長情史往事”,主線劇情和年代背景幾乎被掏空了,那些精致的情節(jié)和演員優(yōu)秀的表演,換來的是弱化的情節(jié)和生硬的拼接,并欠缺高潮。
如果完整版有機會面世的話,那時候再說。
哪怕225分鐘的足版確實存在,我認為該片也無法達到當年《跛豪》《上?;实壑畾q月風云+雄霸天下》系列的水準。
人家那才是定位明確,一開始就是要借用吳錫豪和杜月笙的名氣打擦邊球,時代背景里加入大量野史傳說+原創(chuàng)內容,走精致娛樂路線并兼顧歷史厚重感。
這些是昔日的港片娛樂本質,從而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梟雄片”。
如今《風再起時》這個樣子,一聲嘆息,是香港電影在這個“新舊交替”了很長時間的時代,一度打算“換一種拍法”,但某些原因,還不得不重拾昔日娛樂本質的糾結產物。
最后說說演員吧,跳出電影,著重說兩位,周文建與艾迪。
郭富城與梁朝偉自然都是頂級發(fā)揮,兩位在片中分別有《雨中曲》和《鋼琴師》的梗。
許冠文飾演的李子超出鏡不多,但絕對神演技;片中俺最喜歡的角色,是譚耀文飾演的嚴洪。
★好久不見的周文建,公映版里沒啥表現機會。
周文建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位演員,因為身高馬大的原因,早期老演一些反派或硬漢(《城市特警》《警察故事續(xù)集》),直到中期挖掘出了喜劇色彩,《孟波》《七月十四》里老演一些比較“萌”的角色。
其中他和王敏德主演的《月黑風高》,是俺最偏愛的冷門港片之一。
該片堪稱爆笑版的“野獸刑警”,也該片喜歡上了周文健與李宗盛(周文建片中高唱《寂寞難耐》),成奎安在片中也奉獻了生涯中最可愛演出:“騎車子快死的”(jesus christ)。
翁子光還真喜歡用久不出鏡的老港星啊,除了周文建外,還有在本片里飾演南江父親的艾迪。
★艾迪,被譽為“失蹤影帝”,80年代初期很火,不但長得帥而且演得好,并憑借《邊緣人》獲得19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但之后艾迪跟電影公司(新藝城)鬧矛盾,事業(yè)走下坡路,心高氣傲的他一度拒絕出演《英雄本色2》(他說當年這件事挺后悔,并直言自己過去脾氣太直,“不懂做人”)。
再后來他遠赴臺灣拍戲,但拍攝電視劇《獵鷹》的時候,他在從三層樓高的船上跳到碼頭的一場戲里,不慎跌斷了雙腿,從而宣布了演藝事業(yè)的結束。
退出演藝圈的艾迪一度被傳經營男色酒吧,但實際上人家改行經商做國際貿易,早已發(fā)達并移居美國。翁子光拍《踏血尋梅》時,就把艾迪從美國“挖”回來,片中飾演郭富城的上司。
艾迪在訪談里說回港拍戲不是為了錢或重回演藝圈,而是孩子也大了,生活無聊,晚年找點樂趣。
本片除了艾迪繼續(xù)參演外,還有《逃學威龍》里的“校長”陳國新、《古惑仔》里的“韓賓”尹揚明、吳耀漢等老港星。
“四大探長”原型人物大多眾所周知,而謝君豪版的“跛豪”,堪稱幾個版本里最差的一位了,形象和氣質都不符。
特別說一位,電影里有個配角——四大探長身邊,何啟南飾演那位組建足球隊的警長曾世榮,原型就是曾志偉的老爸曾啟榮。
PS,電影不推薦,但別說什么“港片已死,且看且珍惜”這些二極管話術了,公映版確實觀感不佳,沒什么可“珍惜”的。
而港片近期《還是覺得你最好》(飯戲攻心)《正義回廊》《毒舌律師》乃至《明日戰(zhàn)記》都是如火如荼,明顯有復蘇的跡象,誰說“已死”?
但如果真想看的話,盡量選粵語版,國語版一般。其中給梁朝偉配音的竟然是祖峰,不是不好,有點別扭,尤其在是同期《無名》里梁先生還是自己原聲的情況下。
對了,作為一部5年之前就殺青的電影,觀眾可以在一部新片里看到5年前的梁朝偉和郭富城。
《風再起時》是雙雄故事,電影的一開場就能顯示出這一點,梁朝偉和郭富城的旁白相繼而起,這是屬于香港華人總探長南江和磊樂的雙視角故事,而且這個故事充斥著宿命感。
故事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動蕩的香港,南江和磊樂,一個是馬上就要和家人踏上逃亡之路的富家公子,一個是初入警界的愣頭青,雙線并敘,顯然他們的故事注定了會有交集。
作為一個小警員,磊樂一開始內心還存有正義感、有理想,會堅持做正確的事,那時他說“不收錢是因為不想成為爛人”,沒想到到最后他卻說“沒錢會死人的”,這是大環(huán)境使然,從不想隨波逐流到登上權利之巔,時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一個人的思想。所以電影到后面,許冠文那一段振聾發(fā)聵的關于廉政的獨白和磊樂最初的理想形成了互文關系時,磊樂的命運和人生便更顯諷刺和悲愴了。
在踏上逃亡之路的前夜,南江面對打字機和槍該如何二選一時果斷選擇了后者,他本以為在這亂世之中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卻不想家人依然無法得到他的保護,到最后親情和愛情都不遂人意,他只能把這一切看淡。在遇到磊樂時,那時南江的心思早就轉向了爭權奪利,但經歷了合作、背叛、奪權后,在槍口瞄準對方的那一刻兩人又不約而同放下。爭權奪利在這一刻也變得沒有意義了。
翁子光是作者型導演,《風再起時》是反傳統(tǒng)類型的,是有他自己格調的“香港往事”。這是一個誠懇的故事,有作者表達,有對逝去時代的還原,音樂和畫面也特別考究,可謂20 世紀中葉的香港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大家如果有機會還請選擇粵語版觀賞,那樣對白中所富有的情感在傳遞給觀眾時才不會有所流失。
《風再起時》是直接集結了五位影帝,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港片,而且所呈現出來的內容還是20世紀中葉的香港,但是所給我們呈現出來的卻又與印象當中那種充滿血腥的權力斗爭不同,更多的是讓我們看到了兩個風云人物的成長,從一開始的兄弟結識到最后反目成仇的這一系列過程,都讓我們看到了梟雄人物的成長,而在這一系列的經歷過程當中又不乏缺失情懷所在,相信這樣一部充滿年代歲月感的港片,能夠讓大家對于香港是有更多的認識。 這部影片當中的畫質和光影的運用把這種香港的史詩氣質也是直接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還原出了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街道景區(qū),服裝搭配上也很有韻味,復古的濃郁氣息也制作的剛剛好,這些質感的內容都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味,甚至能夠讓人直接感受到當時那個年代人物的真實感。音樂和畫面的完美配合加上演員動情的出色,能夠充分調動觀眾觀影時的情緒,更是有一種別具一格的觀看體驗,風云香港時產生的風云人物給我們內心帶來的觸動也是非常的強烈,對于他們的成長更多的是佩服。
等了五年。
終于一睹電影《風再起時》的真容。
總體來講,電影脈絡是清晰的,有一種回溯時光的感受,與任何同類題材作品都不相同。
但這部電影卻存在劇情缺失的情況,致使觀眾需要自行彌補前后境況。
這確實是意料之外的情況。
而主要的劇情消失,都發(fā)生在第一主角磊樂身上。
這造成了一種奇怪的情況。
磊樂戲份不少,但常常語焉不詳、一觸即收。
實在頗為費解。
首先是雙雄探長的發(fā)跡史。
二人先后亮相,關于兩位探長在警界底層的日子都一觸即收。
但起碼給了南江一場槍戰(zhàn)動作戲和流利的英文戲去突出其“紳士而有勇有謀”的性格,磊樂的出場就顯得有點草率了,只剩下痞賴的表象,甚至早前鋪墊的那些年輕時的正直秉性都不復存在。
但這只是開始。
關于戀愛的那一段。
彈琴跳舞都沒什么問題,張揚的磊樂獲得美人心也情理之中。
但接下來的百老匯歌舞劇和舞臺感的戲份,創(chuàng)意和想法當然很好,郭富城的“舞王”身份嫁接過來也毫無問題,問題在于,需要那么倉促嗎,而且一跳就“跳過四季”?
不是郭富城的歌迷,可能不知道,他在1997年發(fā)行的音樂專輯《誰會記得我》中有一首歌曲《分享愛》,整個MV就是歌舞劇形式的,追逐、等待、迷惘、錯過與失落、相遇,不到4分鐘時間,就娓娓道盡一場街區(qū)戀愛故事。
反觀電影里的情節(jié),卻只余下倉促。
這明顯與導演的能力不相符,所以大膽假設,可能是為了服務于其他劇情,這個部分被大幅刪減。
結果是浪費了演員與創(chuàng)意。
再談談磊樂的上位。
他走得比同時期的任何華人都更高。
但從電影里面,我們只看到一個“坐享其成”的華人總探長,他的升遷,背后是他的妻子和好兄弟南江的鋪路。
這就很費解了。
一個“吃軟飯”的磊樂,怎么有底氣令一眾警員和黑道俯首?
他沒有義氣、不敢沖鋒陷陣,能有“胖子韓”和一眾兄弟對他死心塌地?能讓嚴洪、南江在他面前噤若寒蟬?能讓那些警界高官生出忌憚之心?
我們卻僅能從南江與他人的對話中,瞥見只鱗片爪。
所以很顯然,磊樂這個部分的戲份也“消失”了,就像那頭驚鴻一瞥的黑豹,確實很有猛獸的血性與氣場,但連爪牙都沒法露出來,其兇悍也就只存在于想象中,缺少真正的沖擊力。
而這又是為了服務于什么地方的需要?
還有一場“無厘頭”的戲碼。
蔡真去找南江,南江對她說,「你能為磊樂做到什么程度?」
結果是蔡真解去衣衫,與南江的紳士與正直。
緣由是什么?
當然必然是因為磊樂與南江的反目與火拼,所以蔡真前去求南江放過磊樂,但在電影中看來,磊樂又沒有山窮水盡,蔡真何至于此?
這里當然又可能會有大幅劇情刪減。
此前官方曾經放出一段預告,磊樂被吊起來,遭受酷刑毒打。
據說這場戲連續(xù)拍了四個小時, 郭富城被吊起來七次,躲避了43次迎面飛過去的鐵錘,這場戲拍完,整個人汗?jié)褚律馈?/p>
這場戲及延展劇情被刪掉,或許也算合理推測。
林林總總。
包括情人小燕之死、只手遮天和萌生退意,都顯得缺少鋪墊和輕描淡寫,致使磊樂在“情”之一面淺薄化并表現出只有匹夫之勇,甚至連這一點都描寫不足的情狀,人物性格和形象因之而扁平化。
甚至連片末交代二人僑居國外的尾聲,關于磊樂的描述同樣輕忽而空洞。
反過來看,電影的慢鏡細語,大多給了梁朝偉飾演的南江,所以有人講,兩位男主演技皆屬強悍,但磊樂的角色描寫空洞,而南江雖然戲份更少,卻寫得很豐富。
誠如斯言。
說到這里,想再聊一下兩位男主角。
梁朝偉的表演能力不需說,早在《花樣年華》就抵達巔峰,也奠定了“內斂”的表演風格,其后基本就以角色“周慕云”為基礎做加減法,雖然被詬病表演手段一成不變,但一直頗受業(yè)內推崇。
在這部電影里,如上言,角色寫得很豐富,也有頗多特意著墨,多謀、善斷、深情兼毫無野心,導演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袒露內心和做戲,但請恕直言,這個年齡的梁朝偉,有老戲骨的舉重若輕,卻早已沒有了《花樣年華》那年的姿容神韻。
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南江的故事,其實并不具有那個年代的真正代表性,所以很難以他的視角,去升華整個劇情主題。
反而是出身底層、經歷生死磨練和竭盡全力打拼的磊樂,應該大書特書。
同時郭富城其實并不是這么用的。
論及情緒的層次、情感的深度與爆發(fā)能力,他甚至較梁朝偉有過之而無不及。
經過多年打磨之后,在表演的尺度與力度上,他早已不帶一絲煙火氣,而《最愛》中的憊懶與悲情、《道士下山》中的內斂與氣度、《無雙》中的凌厲與多變,都是絕佳范例。
反觀磊樂,氣場與皮相俱佳,表演亦轉圜自如、無可挑剔,卻就前述,猶如那頭悍勇的黑豹,根本連露出爪牙的機會都不給,一場傳奇成空。
而電影就這么顛倒了詳略。
如之奈何?
當下的票房情況相當凄慘。
惟余一聲嘆息。
五年期待,卻似乎將見證一場“大片之死”。
但其實電影值回票價。
也仍然相信翁子光導演的能力。
憑直覺,不認為劇本層面應該有如此多的缺失與詳略的失當。
或有諸多原因掣肘。
方致使電影出現了“劇情的缺失”。
而如果有導演剪輯完整版。
定當一睹為快。
給個滿分,致敬難以復現的陣容。
如果說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總是作為碎片和寓言從旁觸及歷史(即使在身份自覺的年代、挽留“消失之物”的過渡期),本世紀始有直呈歷史事件的自覺,而在近來特殊情勢下又有賣情懷炒冷飯借古諷今各色操作的話,那么它無疑是框架最宏大、信息量最豐富的一部。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明月幾時有》中的淪陷期和游擊隊,14K與本土幫派的歷史淵源,五六和六七,雷洛和跛豪,甚至宕了一筆《古惑仔》與臺灣黑幫那些事,成龍洪金寶的七小福,一直到廉署的成立為這段往事敲響喪鐘。
要問它與以往的梟雄片、銀河的《樹大招風》以及王胖子的爛片有什么不同,我的理解是:基本清晰的線性敘事但去情節(jié)化;紀實影像與虛構的穿插;且后者是采用對比強烈的、極其“不紀實”的舞臺化風格來呈現,說白了也很王家衛(wèi),在去情節(jié)的前提下又重場景和氛圍,從而立得住人物。
我可以把它當編年史,對照年代給人講解這時香港發(fā)生了什么大事、四大探長四大家族又是誰…但是啊,作為一部歷史-演義,我更關心角色行為的動力、統(tǒng)攝所有事件的歷史觀以及它想對今天說的,都是什么呢?在這些問題上,我覺得電影并不清晰。
英雄的故事,總是關于義氣和情愛,梟雄還多了一個統(tǒng)一二者的權力野心。雷洛是霸氣外露的,南江是思慮精深的,他們不僅構成時而合作時而對抗的兩股力量,更能夠代表對香港當下和未來的不同判斷。例如雷洛旁白表達了“替所有人擦皮鞋就是平等”的理想,南江更是可以看作一個實用主義的改良派:他只是認為在當時的殖民統(tǒng)治下,由黑警-幫派維持的“前現代”自治是對平民百姓較優(yōu)的方案,當他發(fā)現梟雄無限膨脹、人民仍舊疾苦而透明法治可能是更優(yōu)的選擇時,就開始調整方向——可惜的是,兩人的底層邏輯都沒有充分展開,歷史發(fā)展的動力竟落腳在三角關系的情欲追逐:南江愛蔡真而蔡真愛雷洛,所以麥克白夫人干臟活讓老公上位,南情圣也愛屋及烏,幫助雷洛又阻止他過于激進,兩人美其名曰都在保護一個傻白甜不被污染的純真?這就未免可笑了吧。
又像《追龍》一樣,這部電影也將殖民統(tǒng)治下的邪惡故事進行了某種民族主義的置換(雖然王晶的再國族化同時可解讀為再殖民化):警黑勾結,也算是一種“民間自治”(“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事”),似乎成了對殖民統(tǒng)治的反抗之姿。然而,腐敗難道不是殖民的罪惡而是華人的成就?又或者,“自由放任、間接管理”恰是殖民統(tǒng)治術的狡猾,又何來自以為架空殖民者、自我管理的小聰明?最后,由法治而來的廉政,難道不也是西方文化對于人情社會的強行介入?那殖民者到底是不是要為香港好?華人公務員堅持的又是什么?——盡管廉署真正的一把手是英國人姬達,但電影里的總結陳詞必須是華人來說,他貌似指責殖民者的特赦是和稀泥,實際上早就用“關心子孫”默認了既往不咎。單純地區(qū)分我們/他們、本土/西方以及各種立場的置換,都無法自洽,羅永生老師的勾結殖民——像電影里說的“香港就是香港,什么都混在一起”才是最恰當的方法。
片中結尾說,有些事“一直想忘記但卻忘不了”,而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恰恰是“什么都想記得但卻抓不住”。雖然時移事易,香港電影的面貌早已不同,也斯的讖語依然不容易打破。一次難得可貴的宏大敘事,華麗地鋪陳了全篇,憾沒能(或不敢?)真正地寫下結尾。
這部電影讓我真切感受到,一個導演是怎么調動他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審美、記憶乃至是生命能量,掏心掏肺地、十分刻苦地以電影化的技巧去記錄和訴說“我城”的歷史和故事。這是屬于翁子光的“香港往事”,更是一顆彌足珍貴的時光膠囊。
郭富城和杜鵑跳舞那一整段,也太像德芙巧克力廣告了吧??
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比如四不像的類型、混亂的敘事甚至糟糕的人物設定,你永遠無法理解為啥梟雄片也可以拍成三角戀??吹贸鑫套庸庀胗谩兑淮趲煛返姆绞揭詭讉€人物串聯起香港幾十年的歷史,可惜只學到了浪漫的外形,卻沒能學到墨鏡王見眾生的魂魄,所以電影的人物總是和背景游離。但導演太懂得利用兩位影帝的個人魅力了,偉仔彈琴城城跳舞,這比拍他倆槍戰(zhàn)要好看太多,從這一點上他又做的很對。原來四大探長的傳奇都是幌子,導演想拍的風從來不是腥風血雨,而是風流夢,他對香港真的愛的深沉。
拍得挺好以后別拍了。(全程想搞死郭富城,我不李姐,but許冠文yyds?。?/p>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無名的劇情時間線是打亂的,但剪輯很順暢,而風再起時的時間線是順序的,剪輯卻很混亂。
珍貴的映像,極致的浪漫。男人致死是少年。人這一生,忘不掉的,留不住的。一個白月光,一個朱砂痣。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百年際遇,過眼云煙。
開頭十分鐘我尋思這片怪不得有岑建勛,涉及到以前港片不會談及的英殖時期的各種政治和社會危機,還有點期待。結果后面140分鐘坐如針氈,人物莫名其妙、臺詞、編劇、女性角色都單薄無比。音樂cheesy到爆!以后贈票也不看港片了,再見??
散是滿天星(指細節(jié)),聚是一坨屎(指主線)
有大製作的幾個通病 但是癡咗線? 我第一次覺得兒女情長這麼好看?? 也是結結實實地嗑到了? 同人文都不敢這麼寫! 偉仔喊咗幾次我就喊咗幾次?? 性別意識是差的但是鏡頭表達是好看的(雖然有幾段真是頂唔L順) 在想的是李/杜/曾的角色在本地的女演員群裡就當真沒有合適的人選嗎?我覺得顯然不是的 都只是因為「男人戲」功能化了女演員 男主的人格有多豐富女主就有多功能化 仲有 這麼多「??闯P隆沟膶Π渍娴目吹眯娜?和一些「唔好俾我知呢段配樂係邊個唱」的時刻 all in all 我竟然會想再看(雖然能預見到結果是受不了男性自信的外現) 為了氣氛加半星 雖然郭富城的毛孔 巨大無比(對不起 字幕都錯到離譜 credits也是
想講一百件事兒,一百件都沒講好。其中不乏《春光乍泄》《雨中曲》《花樣年華》《美國往事》《羅曼蒂克消亡史》,繼音樂裁縫之后,頭次見電影裁縫。
不拍梟雄拍時代,不是類型是造夢,格局打開,詩意澎湃。在史實的基礎上,發(fā)揮浪漫主義想象,試圖洞悉歷史的幽微。有意淡化呂、藍的梟雄色彩,集中于他們的發(fā)跡與羅曼史。避免了與九〇年代港產梟雄片的雷同,卻有王家衛(wèi)式風格的影調。篇幅雖有143分鐘,還是顯短,只能是浮光掠影,尤其年代的跳躍是要追劇情的,敘事有斷裂感,羅曼史倒可以慢下來稍作停留。鏡頭很貼演員,表演得到最大檢視。有些回憶、幻覺和睹物思人的戲,像各式各樣的夢,總會忘記,但那個瞬間會記得。許冠文的英文總結性陳詞很精彩,和《搶錢夫妻》那段一氣呵成的Last Tango異曲同工。
最大的問題是你感受不到這部電影的主題,好像只是用一種很漂亮的方式,把兩位主角的一生平鋪直敘地講了一遍,可是再漂亮也沒有靈魂,人物的軀殼里缺乏那個根源的、決定性的東西。追龍的故事拍了這么多遍,翁子光的貢獻是什么呢?只是慢鏡頭和漂亮的調度嗎?導演的女性觀念從《踏血尋梅》至今似乎也沒有任何改變。當他反復拍攝梁朝偉在辦公室里獨自跳舞的時候,這真是一個男性創(chuàng)作者的自我陶醉,他將無法得到的女人供上神壇,他所謂的愛情不過是一種對于權力的、懦弱的想象。
點映,我應該是大陸最早一批看到這電影的人了,倆小時的片子像兩個世紀一樣漫長,看的我直敲太陽穴。故事講的不明不白,兩位男主的對抗戲拍的若即若離、云里霧里,讓我一頭霧水;女主的感情戲更是匪夷所思,當賢內助也就罷了,渣男都出軌吸鴉片了,還不離不棄,何苦自己剝削自己,“電影可以還原歷史,但是是拍給現在的人看的,要服務于當今的時代觀念?!?。有人說電影遇到了嚴苛的審核,所以導致成片不佳,我確實在里面看到了不少敏感的東西:性愛、國黨、吸毒……影片里沒有一個好人,而一紙?zhí)厣饷馊チ怂麄兯械淖镄?,最后幸福終老,演職員名單前也沒加幾行小字,這種敘事我還是從來沒有在影院見過,他標志著一種新的可能性。但有敏感內容便是好嘛?是無奈妥協(xié)還是噱頭恐怕只有導演知道,反正我沒覺得這些情節(jié)起到了應有的功用。
多一星給偉仔,救命,濫用的慢鏡頭造成的廉價mv感什么都救不了,date都吐槽杜鵑根本就不會演戲永遠都一個表情。
沒有呼吸感的影像,精美但令人疲憊,每一分每一秒都按著觀眾的頭“看,我的調度多牛逼!”“看,我勾勒的時代多恢弘!”
太像b站那些港風濾鏡的剪輯合集了
4星。兩個多小時想展現香港歷史,劇情真的好趕,還有點子莫名其妙,又想花樣年華又想無間道的…但是演員配樂真的很棒!
HKIFF 46;有幸成為第一波兒在大銀幕上而且是IMAX看這部的觀眾。又一次在銀幕上看到托尼老師的表演,聽到熟悉的聲音獨白,很滿足。影片受到墨鏡的影響很明顯,杜鵑的形象設計和鏡頭處理很像《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而托尼抽煙的狀態(tài)仿佛重演了周慕云。幾段文字插入,水壇,時代感的營造像是在看《一代宗師》??墒悄R的優(yōu)點在于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的很充實,而不是把一個復雜故事講的碎片化。導演在本片的類型定位上較為模糊。流暢性不如《追龍》那樣緊湊,但好在制作更細膩精致。
這是踢踏舞純情少男養(yǎng)成記?臟活老婆干,還搞個燕燕類愉的狗血初戀和情人的替身文學,談著戀愛突然印度跳舞進雨中曲,然后又花樣年華和春光乍泄,給郭富城床戲時候的大肚子好幾個特寫,是覺得自己特化很牛炫耀一下?主角的三角戀太離譜!郭富城梁朝偉開槍互射那里真的笑出聲,那個腳丫子踩臉的鏡頭要表達啥?槍火下的純真?看得我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這么好的卡司就搞出這么垃圾的電影,唯一一個優(yōu)點就是年輕演員長得很像郭富城,流水賬的劇情2個多小時的片長,太難熬了。
#HKIFF46 終于在電影節(jié)上首映,估計離正式上映不遠了,但應該都要降低期待值了。翁子光恐怕太喜歡王家衛(wèi),這部電影處處可見模仿痕跡,可這么一個雙雄故事變調成《春光乍泄》和《花樣年華》就不太著調了。故事沒好好說就一頓擺姿勢擺鏡頭玩調度,美是美的,但細想就是浪費時間……電影的“戲點”在郭富城,但著墨較少、藏在背后的梁朝偉顯然更迷人,而這部由兩位影帝+杜鵑參演的電影,本該呈現得比現在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