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關(guān)于在孤獨中掙扎的老男人
1、從豆瓣網(wǎng)取得的免費觀影票,第一次。也是第一次到芳草地中心的盧米埃電影院,芳草地中心略微驚艷。
2、在候場的時候,意外的碰到了影片的制片人、導(dǎo)演及男主演,是來參加放映完后的影迷見面會的。他們坐在觀眾席上,很認真的看完了整部影片。
3、影片冷靜卻不枯燥,晦暗但不晦澀,荒誕但不荒謬。從第一個追拍后背的漫長鏡頭開始,充斥全片的是兩位老男人的孤獨,以及他們對這份孤獨的抗拒,雖然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是用一種怪異的結(jié)合方式。
4、我不認為這是一部同性戀電影。影片結(jié)束后,有影迷問導(dǎo)演,說在荷蘭這樣一個超級性自由與開放的國家為什么一部同性戀電影還能獲得巨大的成功,然后導(dǎo)演明確的回答,這其實并不是在講同性戀。
2 ) Be together
被朋友問及有沒有看過《飛躍老人院》,隨手就把這部剛看完的片子推薦過去。果不其然再一次被判定“涉世太深”的重口味。非要從口味上說這盤怎么看都只是怪味花生,萬萬沒到色拉醬拌紅燒牛肉面的地步。
“同性”部分的延伸分了兩條線,一條在明,幾多明朗;一條在暗,些許隱晦。而且并不太贊同以同性愛這個框架去定制fred和theo的情感,更大層面上,是一種陪伴。與其說是說兩個人之間的陪伴,或者說是兩個無關(guān)性別的孤獨靈魂相伴更貼切,soulmate,在這里應(yīng)該是可以稱得上的。
安靜的鄉(xiāng)間小道、空曠的公交車、開場這些細節(jié)都描繪出小鎮(zhèn)的封閉。fred的種種教條式生活模式又刻畫了個人的性格特征,最不可能的往往就是絕對。為什么theo會出現(xiàn)在fred的小鎮(zhèn)?為什么偏偏這個刻板的fred就能讓theo產(chǎn)生歸屬感?引起theo失常的車禍到底和fred妻子的事故有沒有關(guān)系?隔壁相機老頭為什么會莫名喜歡theo?現(xiàn)在想來,很多細節(jié)都經(jīng)不起推敲,但太多事毫無道理,太多情感春風化雨。何必這樣嚴謹,畢竟這還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3 ) 跨越心中的馬特洪峰
這是一個有野心的導(dǎo)演,我相信他在決定以“Matterhorn”——“馬特洪峰”來命名這部電影的時候肯定聯(lián)想到了李安的《斷背山》。而且這部電影和《斷背山》也存在著其他或多或少的相似之處,例如故事展開的節(jié)奏、人物的表達方式以及對關(guān)鍵細節(jié)的簡單處理(這樣最后包袱抖出來觀眾才有當頭棒喝之感)。電影中,除了主角的表演,我最贊賞的是導(dǎo)演對細節(jié)的精妙安排。
故事的開始是平靜而安詳?shù)模瑥膬晌荒兄鹘钱a(chǎn)生沖突起導(dǎo)演就抓住了觀眾的興趣。鰥夫怎么對付說謊的流浪漢?兩個人怎么相處?流言四起之后兩個人會怎樣?流浪漢的配偶?鰥夫的兒子?隨著新問題的不斷出現(xiàn)故事也推向了一個個高潮。直到最后,一直隱忍的鰥夫終于在一聲“約翰”中完全釋放了自己的感情,之后馬特洪峰雪景中的擁抱,《This Is My Life》高昂的旋律,這部電影實現(xiàn)了低開高走,留給觀眾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而這部電影對細節(jié)的處理更是匠心獨運,導(dǎo)演功底可見一斑。從電影伊始鰥夫獨自聽兒子約翰8歲時的唱詩錄音,到對流浪漢的妻子夸贊兒子的歌藝,到最后直面舞臺上光彩照人的兒子,前后呼應(yīng)。取足球時看到的粉色汽車等同志氣息濃郁的玩具,以及鰥夫短暫的注視;每次吃飯前對照片的凝視,以及逐漸從照片中心移到兒子身上的鏡頭;在聽到流浪漢也經(jīng)歷過一次嚴重的車禍“沒人以為他能活下來”后,聯(lián)想到妻子和命運后短暫的出神和落荒而逃;醉酒后的早晨脫到大腿的褲子和扭身對昨夜戰(zhàn)果的驚訝一瞥(bottom?。。?。深夜冒雨趕到教堂舉行兩個人的婚禮,瘋狂而浪漫。第一次嘗試去gay吧,原來不只是對自己的認同,還包括對兒子的包容。其實仔細看過這部電影的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存在兩位主角之間的感情的確是愛情,甚至肉體關(guān)系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這些關(guān)鍵細節(jié)不會像國產(chǎn)電影一樣不斷在你眼前出現(xiàn),而是在你看過電影后忽然想起然后驚喜連連。
如此精彩的一部電影,鰥夫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老年男演員最優(yōu)秀的特質(zhì)之一便是隱忍,而隱忍后的爆發(fā)是最出彩的。就像一枚炸彈,一直蓄勢待發(fā)著,你揣摩著他的底線,推測著他爆發(fā)的時間和方式,然后他依然會在你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熱烈的爆炸。在鰥夫的身上,你看不出強烈的情緒變化,但是仔細觀察也會發(fā)現(xiàn)他時而傷心時而驚訝時而孤獨時而緊張,就像生活中表情并不豐富的大多數(shù)一樣。
最欣賞導(dǎo)演對結(jié)尾的處理,鰥夫與舞臺上歌唱自己的兒子充滿矛盾和忐忑的對視,多年經(jīng)歷產(chǎn)生的各種情感都濃縮在這眼神里。鏡頭不斷切換到鰥夫和流浪漢攀登著馬特洪峰,而鰥夫也在不斷挑戰(zhàn)著內(nèi)心的馬特洪峰。最后鰥夫終于喊出了兒子的名字“約翰”,實現(xiàn)了對兒子的包容,跨越了內(nèi)心的馬特洪峰,在馬特洪峰雪景中,鰥夫和流浪漢也終于擁抱在了一起。歌罷,鰥夫?qū)鹤勇冻隽宋⑿?,兩人依然遠距離對視著,留給觀眾想象空間。
電影的大半都在講鰥夫和流浪漢的感情發(fā)展以及自我認同,到最后五分鐘才峰回路轉(zhuǎn)到對兒子的包容,原來自我認同和包容兒子是同時進行的,包容才是真正的主題。馬特洪峰最后成為了包容的象征。預(yù)謀已久的主題升華,導(dǎo)演也夠隱忍。
借用半句過時的流行話兒結(jié)尾,“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你能否跨越心中的馬特洪峰?
4 ) 越長大越淺淡
長大之后一個明顯的感覺:自己被越?jīng)_越淡了。以前好像一塊很濃很濃的紅糖,被一個大環(huán)境越?jīng)_越淡,現(xiàn)在再過來一個人或者一件事,只能泡出一縷淡淡地紅色。
從頭到尾都不覺得他們是同性戀,就像我從來也沒有理解或者是試著理解這件事情一樣,最美的那句話是,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男是女。兩個不幸喪偶的男人,拋去現(xiàn)實世界和宗教信仰,或瘋癲或明理的過著自己的生活,也是因為他們的世界已經(jīng)沒有任何需要珍惜并且不舍得失去的東西了,只有抓住彼此,就像冬天緊緊抓住的圍巾手套,只有他們,才能給自己溫暖,這是無論自己多么強大都無法提供給自己的溫暖。
5 ) 平靜卻不平淡的愛和電影
不喜歡用“同性”這樣的標簽去定義這部影片。
影片以Fred乘坐公交的畫面為開頭,公交車上也只有他一個人。后來,變成了Fred和Theo兩個人坐著公交來來回回。情節(jié)沒有太多的起伏,沒有過多的懸念,我卻忍不住想看到最后,這樣安靜和諧又溫暖的氣氛,讓我深陷其中被深深感染。
從前,我不懂為什么男人會喜歡上男人,女人會愛上女人。引用一句已經(jīng)說爛了的話,愛就愛了,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當我一直疑惑愛情到底是什么的時候,有一天我再次從兩個人變回一個人的時候,我懂了。最重要的,不是他讓你有抑制不住的沖動,不是他讓你有數(shù)不完的驚喜,而是他就真實陪在你身邊,一起吃飯一起逛超市,一起去做想做的事。是誰告訴我,當一個人的時候,連快樂和難過都變得很假。
所以當影片最后,F(xiàn)red終于到了當年他向她妻子求婚的地方的時候,with Theo,他們相擁在一起,我更加確定愛情就是兩個人的心彼此相依。
我很喜歡片中,Theo幾次告訴別人“我們結(jié)婚了”的小情節(jié)。在他車禍后精神失常的世界里,一切變得單純幸福很多,愛就是愛,無關(guān)乎性別。而Fred從一開始對Theo的暴怒(Theo對他的情敵說“我們結(jié)婚了”之后,F(xiàn)red扇了他一巴掌;那些高中生說他是同性戀,F(xiàn)red直接沖上去掐住高中生的脖子),到后來帶著他去教堂,在神的面前對他許下承諾,他漸漸去接受自己的感情,完全接受Theo的陪伴。
Theo是因為車禍才變得精神失常,F(xiàn)red的妻子也是因為車禍才喪生。他的妻子原來是另外一個人的愛人,Theo的出現(xiàn),再次同時成為這兩個人的寄托,也許,這樣的安排不只是巧合,更是另一種冥冥中注定,雖然只存在在電影里。
如前面所說,雖然影片的情節(jié)沒有太多的起伏,但還是有很多細節(jié)處理的很巧妙。比如,F(xiàn)red這樣一個對主虔誠的人,后來卻放棄禮拜天禱告,去表演賺錢??粗率碂o憂,將賺來的錢悄悄放進盒子,盒子里原來卻只有幾張紙幣。直到后來Fred把錢取出,去旅行社的時候,才突然明白,他是想存錢去他和她妻子定情的地方。
突然有些寫不下去了。我只是單純地喜歡這樣平靜卻不平淡的電影,真實不造作卻讓人有小驚喜。比起那些夸大化情感的電影,這部片子贏太多了。
6 ) 帶他去看絕世雪景
虔誠的鰥夫不如約他去看絕世雪景這個名字叫我動容。片尾兩個年已不惑的老男人來到了心往已久的馬特洪峰,深情相擁。這讓我想起十幾年前也有兩個香港男人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相約去看伊瓜蘇大瀑布,但是最終只有一個人孤獨的到了那兒。我不敢確定片中鰥夫與流浪漢的愛是斷袖之癖的同性之愛,但我可以確定他們倆的相守是飽含情感的,這種情感質(zhì)樸而圣潔,或許是一種超越了性別,人與人之間互相守護對抗孤獨的大愛吧,無關(guān)肉體和性向,更無關(guān)世俗與宗教。
獨居的鰥夫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在上帝的巨大陰影之中虔誠的活著,流浪漢的闖入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多了一個人相守,多了一個人需要照顧,鰥夫的生活顯得充實了很多,原本死板的他也顯得可愛了一番,可是上帝名義下的世俗的眼光里卻充滿著偏見和流言,少年一句同性戀的咒罵引燃了鰥夫心中的怒火,鰥夫撲向了少年。原本是個平和充滿善心的人變得暴怒,只因為“同性戀”的禁忌觸碰到他心中關(guān)于兒子的心結(jié),似有似無的信息都指向他的兒子是一個同性戀者,鰥夫因為兒子的“離經(jīng)叛道”把兒子趕出了家門。而如今與流浪漢的相伴重新引燃了這件往事,而影片開頭播放的兒子八歲時的唱詩詠嘆錄音,也似有似無暴露了鰥夫的孤獨和對兒子的情感。生活的瑣碎細膩而溫情,兩人臺詞不多,但一舉一動卻充滿著臺詞,兩位老頭的相守與相伴顯得可愛、溫情,細膩之中隱匿這暗潮涌動的情感波瀾,兩人在鄉(xiāng)間奔波表演滑稽劇看似喜感,但是喜中卻又夾雜了幾份憂傷,鰥夫與流浪漢的相守更多是一種人為了躲避孤獨出于自然本性的陪伴吧,理應(yīng)得到足夠的寬容,但這種自然的人性卻受到了宗教施與的巨大壓力。影片后半部分鰥夫怨恨為什么上帝要帶走他的妻子,還有牧師朋友本人渴望陪伴的表現(xiàn)都說明這個白日看上去平靜滿足的小鎮(zhèn),又有多少痛苦和孤獨是僅憑上帝便可以撫平的?
寬容是影片的一個大主題,但虔誠又顯然不是一個足夠?qū)捜莸脑~匯,這種虔誠讓鰥夫喪失了兒女膝下的天倫之樂,讓鰥夫面臨孤獨終老的痛苦,這種孤獨到了一定程度不可緩解之時,鰥夫才會出人意料的收留了這個流量漢,人終究是群體的動物,需要陪伴和溫暖,倆老人相伴生出的愛,是寬容圣潔的大愛,是樸實無華的水到渠成,就像影片中流淌安靜的巴赫一樣,自然圣潔,人心靈的本質(zhì),本就是無限寬闊廣大的,沒有什么可以局限住它,唯有執(zhí)著,而這種執(zhí)著變成了執(zhí)念,便有了計較、嫉妒、怨恨、偏見,把原本寬闊的心壓抑的狹小不堪,給自己戴上痛苦的枷鎖,鰥夫的虔誠是一種變相限制自我的執(zhí)念,最終鰥夫選擇了打破自己的枷鎖,從中他也理解到的兒子一直以來的心跡,一曲動人心魄的THIS IS MY LIFE ,解開了鰥夫心中最后的枷鎖。
影片的前半部分以對抗孤獨的相伴之愛為主要中心,以喜劇的形式出現(xiàn);而到了后半部分影片引申到對寬容和選擇自我的表達上,多有煽情的段落,全片細膩溫情,波瀾不驚之中慢慢的淌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暖意,深刻且飽富情感。本片如水一般靜靜流淌的巴赫音樂給電影帶來了更多安寧、圣潔、純凈的氣息,巴赫一生的創(chuàng)作與宗教不可分開,他的音樂禮贊生命與上帝,充滿生氣和濃郁的人文關(guān)懷,此片從頭到尾的巴赫音樂給電影大大增色,讓整片的節(jié)奏和敘事處于一種波瀾不驚的干凈和恬淡之中,而此中細膩的影像筆觸、作者電影的精神內(nèi)核和思想風貌積淀的更是歐洲文化長久以來的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面貌,充滿人文關(guān)懷。電影的攝影和音樂一樣優(yōu)美動人,色彩濃妝淡抹總相宜,讓人沉醉其中。虔誠的巴赫、虔誠的鰥夫、虔誠的影片。在那虔誠那堅硬的外殼下,我們可以感受到那是一顆炙熱而寬廣的心。
最后的一曲THIS IS MY LIFE 更是將全片的情感推至最高潮,鰥夫與兒子長久的相視,兒子身上投向父親的光芒,鰥夫與流浪漢在馬特洪峰前的深情相擁,一瞬間內(nèi),父親對兒子的理解和寬容,父子情深的流露、兒子選擇自我的勇敢無畏、人類心靈寬容的本質(zhì)、鰥夫與流浪漢之間超越界限的大愛還有對生命美好的禮贊熱愛都得到了極致的釋放,讓人動容沉醉,為之流淚。
帶他去看絕世雪景吧,不要再對著冰冷的相框獨酌。
學(xué)習接受別人的不一樣(異常)。
賭一包辣條導(dǎo)演是先想到結(jié)尾這首歌才想出這個故事的,以及這首歌也是唯一的華彩段落了
荷蘭真美啊,除此以外再無其他
2013鹿特丹影展觀眾票選獎,另有很文藝的中文名《約他去看絕世雪景》,安適的鄉(xiāng)村風景,一癡一傻兩老鈣,簡約的鏡頭,潔癖般的畫面處理,有些日系的味道,好看。通篇都是巴赫的音樂,巧妙襯托了兩個陌生男人,童心未泯,互相依賴的過程。本片還可以叫《喪妻老鈣也有春天》。
又一部年度十佳,散文式敘事范本,集中筆墨而后將紙張對折的手法十分高明,無論情感還是細節(jié)都瞬間翻倍,而節(jié)奏卻比同類故事精煉空靈許多。里面有太多適合過度解讀的東西了,一定要自己看看才能體會。愛情與寬容,并非神的給予,而是自己的選擇。放下十字架,從魔鬼的雨夜走入永遠的晴天。
我今年的年度獨立電影十佳之一,非常完美的一部獨立喜劇,只可惜今年的上海電影節(jié)之前不知道它這么完美,錯過了,太遺憾了!同性元素在這個故事化成了濃濃的溫情,虔誠信仰下的善良,還是一次彌補人生遺憾的機會,電影唯美的就像巴赫的音樂,孤獨與陪伴都是一種被改變時會痛的習慣?!铩铩铩?/p>
虔誠不能帶給人們?nèi)魏挝拷?,最多像片中一直出現(xiàn)的蒼蠅一樣嗡嗡嗡。通達的總是人性。片子有股壞壞的心思,好壞。#SIFF2013#
你只需要在合適的時間敲下正確的鍵。孤獨、荒誕。前50分鐘都覺得劇本很溫吞,但最后半小時突然急轉(zhuǎn)傷感與救贖,令人無法自拔。
做個只和上帝對話的清教徒終究是不行滴,人還是得和這個世界有所聯(lián)系,所以流浪漢只是個象征,換成流浪狗一樣成立。釋放自己的第一步是,開始喝酒!
非常好看!但是要有耐心看到最後。是緩慢地推進故事,但表情動作、氣氛營造、周邊場景都有看點!導(dǎo)演很厲害,鋪陳的張力很強!剛開始會覺得沒什麼,後面卻漸漸渲染出效果,一口氣在唱〈This is My Life〉時爆發(fā)出來,挺令人感動的。不過說到G情......就兒子那部份而已吧!其他都是煙幕彈XD。
典型的反類型片,很奇葩的劇情。
獲得男神關(guān)注最有效的兩個方法:1、搶他的女神;2、搶他的流浪漢。
車禍后,兩個男人開始了各自的第二段人生。安靜的小鎮(zhèn),人們做禮拜,唱圣歌,卻偷偷在家中用酒精掩蓋傷痛。與其說它講的是愛情,更像是心靈救贖,把自己放飛于馬特洪峰。巴赫的音樂為情感戲加分不少,平均律下的規(guī)律生活,還有馬太受難中像是逃亡的奔跑。
這導(dǎo)演,屬于基本功不過關(guān)就上路,離合器和油門感覺找不準,車走起來一聳一聳。本來立意是不錯,小懸念小包袱也都有,穿插一點蛋蛋的憂桑跟幽默,應(yīng)該很可看,但敘事和抒情的節(jié)奏拿捏不穩(wěn),氣息亂糟糟的。
本以為就兩個老男人的故事,沒想到看到結(jié)尾牽出這么多關(guān)系,春風化雨…2013年度容易忽視的好電影,父親版《菲洛梅娜》《天佑鮑比》!一個人要多久才能走出傷害他人的陰影,這要看什么時候有個人同樣傷害你。
真的覺得三分到頂??梢哉f槽點無數(shù),野心太大,本事不夠,深挖不足,鋪墊基本沒有。一個結(jié)婚這么多年的男人會因為一個感覺像亡妻的男人就自己彎了?逗我玩呢!太鬼扯了!各種邏輯不清前言不搭后語的,真是無語。
男二演技爆棚,故事小清新文藝風,心靈雞湯新年之初在適合不過。
細膩柔和的電影,全巴赫配樂。用看似匪夷所思的異性戀的同性戀故事,講述人類如何對抗痛苦與孤獨,結(jié)尾又婉轉(zhuǎn)的回到性向?qū)捜莺徒庵黝}?!斑@就是我的人生。今天,明天,愛終會降臨。但我還是我生來的樣子,這就是我。”《This Is My Life》真是時光洗練的同志金曲。
雖然掛著些同志元素,不過其實講的還是孤獨。如今這種荒誕味的電影已經(jīng)很少見了,有點七八十年代的電影的感覺,會想到阿基以及同樣是荷蘭的華麥丹。從一開始的荒誕到最后的傷感。
虔誠的鰥夫約他去看絕世雪景。孤獨作伴有淡淡的幸福感。緩慢又悠長的80分鐘剛剛好。this is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