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為什么還要叫傾城之戀???
改編,是指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再現作品的創(chuàng)作活動?!俣劝倏?br>
很明顯,這是一部打著張愛玲的幌子招搖撞騙的瓊瑤劇。
壞的不算壞,最后還被感化了。皆大歡喜,果然符合大眾口味。
世界多么美好。
2 ) 亂世傾城
這幾天零零散散看完了這個劇,感覺還是很好的。沒看過原著,只是偶爾因為看了這個話劇,才聽別人安利電視劇,評價挺高的,才點開看了。后來又匆匆補看了小說,也很有味道。
前半段都是在講白流蘇和前夫,范柳原和前女友的故事。其實一開始我看得挺認真的,也不排斥,所以就認真看了。前十集真的有點長,兩家人強行制造矛盾。唐家人真的慘,小姨娘走了,云而意外走了,一元的青梅竹馬也不壞,也這么沉淪下去了。王學兵的角色,我一開始get不到,但后面越來越感覺到這種孩子氣,沒主見,要壓過白流蘇的那種性格,以及花心,都是很立體的,演的不錯。尤其是有兩場戲,眼神真的絕了~一個是流蘇流產了,二房娶回家了,然后一起吃飯,流蘇把云兒和老爺都氣走了,一元黑臉望著她,也走了。這個表情真的怨念,有點黑化的意味。
還有就是和流蘇按手印,讓她回娘家那里。也是很頹廢的,冷漠,絕望又有點留戀。
另外一邊范柳原故事也有點拖沓。但我蠻喜歡洪蓮的,就很可愛,最后許配給了別人也很遺憾??偟膩碚f還行吧。范柳原的形象立體了很多,抱打不平,吃過苦頭,爭取到了財產,但是與初戀錯過了,還是很遺憾。就是他救走女游擊隊這個太搞笑了,秒變抗日神劇哈哈。。今天看一個當年的采訪,陳數問黃覺,你怎么看你救走女游擊隊的這個戲,黃覺也就很尷尬哈哈哈。還好聽說央視版的是剪掉了,但碟片里保存了。
其實男女主認識、相戀的情節(jié)我都很喜歡。盡管小說里有一些情節(jié)對白沒有體現,兩個自私的人也變成了更加深愛的人,但還是很自然合理的。尤其是那三通電話,誒呀,陳數的表演真是絕了~那種情思,羞澀,不安,期待,起伏的胸口,期待的眼神,簡直頭發(fā)絲都在演戲~配合上范柳原霸道總裁式的對白,真的很棒了~搞得我這個好久沒看愛情電視劇的人心動不已哈哈。
看電視劇的時候,總是不是地給我一種在看《飄》的感覺。戰(zhàn)爭時期,寡婦,跳舞而相識,多金男想要找情婦哈哈。但飄篇幅很長,兩個人日常調情,辯論,斗嘴,可以很細致地描寫。我以前很喜歡,但現在看來情節(jié)挺狗血的哈哈。撐起全書的還是女主郝思嘉倔強的性格,以及一路走來一個女性的成長,雖然最后的走向,男女主最后分開,我其實是個悲劇。傾城之戀是中短篇,從小說來看,很有東方的韻味。這種男女主互相算計,相愛卻互相疏離的,含蓄地猜測著,夢境中坦誠著,確實很東方。那種歷史的洪流下,卻置身事外的感覺,真是獨有的。
電視劇真的改得很好,場景,服裝,燈光,都還是很良心的。不禁覺得國產電視劇還是可以看的,幾位主演很出彩,配角也都很到位。今年距離09年已經10年了,那一年我初中升高中,是不可能有時間看劇的。而現在都是流量小鮮肉的年代,好劇往往被忽略。只希望國劇,國產電影越來越好。私心希望主演再合作哈哈。
3 ) 戰(zhàn)火下的《傾城之戀》
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看民國劇,在那個歷史轉折的時代背景,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心與時代都在經歷著巨變與考驗。在家國與情愛下沖破桎梏,打破藩籬而捍衛(wèi)自己。
民國劇的代表,我會很自然的想到《傾城之戀》,白流蘇是上海白家的六小姐,雖然家族落敗,但白流蘇那種大家閨秀的氣質卻極其高雅,那種優(yōu)雅知性像已被刻在骨子里。由于前一段婚姻的失敗,白流蘇看似矜持,語氣中總帶著尖刻基至挑釁。陳數把這個經歷家族落敗,婚姻失敗后,把自己偽裝像刺猬一樣,要強而決斷,自我覺悟極高的人,那種表面與思想看似沖突卻不茅盾的新時代女性演繹得極其生動自然并令人為之吸引!
婚姻令白流蘇對愛情產生恐懼,所以當范柳原出現的時候白流蘇是謹慎的防御的。而范柳原由于失去一段萌起的愛情與來自不易的財勢,他風流瀟灑,在女性與金錢之間游戲,內心孤獨渴愛卻在紙醉金迷里放縱自己,他與白流蘇身上有著相似的地方太多,經歷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與情感滄桑,他們身上都有著不服輸不言敗的個性,內心其實翻江倒海表面卻毫無波瀾淡定冷靜的把控能力。柳宗原對白流蘇卻是一見鐘情的。
我是個不喜閱讀的人,卻常常被劇中的臺詞感動渲染,從柳宗原的愛我理解了那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經典語錄。白流蘇起初并沒有愛柳宗原,經歷過落敗,內心驕縱的她需要一個有經濟支撐的婚姻來逃離過往的不堪,柳宗原的出現成了最好的選擇。所以很自然就在一起出入各種場合。
黃覺起初給我的印象是很普通的,我是顏控的人,但黃覺把范柳原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像白流蘇一般我竟慢慢地喜歡上他演的范柳原。
兩個人同是過于執(zhí)著卻又理智,在一起互相猜忌斗智斗謀,在愛情攻陷中,白流蘇結果還是輸給了范柳原,她愛上了范柳原,高傲的她成了范柳原的情婦。兩個不敢再奢望婚姻的人,卻不想日軍侵占香港這場戰(zhàn)火成全了他們。一場硝煙不管你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勢的沒勢的在這一刻都將成為泡影煙灰。自古患難見真情,戰(zhàn)爭讓她們看清了彼此的心意。戰(zhàn)爭成就了一段傾城的愛戀。
《傾城之戀》,隨著劇情發(fā)展每時每刻都牽動著我的內心,一部電視劇能拍到讓觀眾共鳴,那就是優(yōu)秀成功的作品。也折服于作者張愛玲如何能寫出如此復雜深刻的情感故事,我想,白流蘇身上有著某些張愛玲的影子,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4 ) 不過是一段凡夫俗子的愛情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戰(zhàn)火紛飛,被炮彈炸成廢墟的城里,愛情愈演愈烈,終成杯中美酒。
------臺詞分割線-------
你愛上我了嗎?
在路上。
我不會讓你停下來的。
你說我們兩個到底是怎么了,在一起的時候老是隔閡著,可不在一起卻又想著。
難道你還不清楚嗎?因為我們相愛了。
有這么相愛的嗎? 愛得都快累死了。
愛有不累的嗎?因為你心里太堅持,像古人。
你怎么還不明白呢?那是因為我心里有你。
想到這些,會不會覺得,一切都無所謂了,什么事情都可以不顧忌了。流蘇,如果那個時候,我們還會在這個教堂下面遇見的話,我們一定會,更加無所顧忌,相互袒露真心。
--------矯情分割線-------
昨天的這個時間,終于,看完傾城之戀,腦子里很混亂,很多片段來回反復,以至于晚上做夢也盡是毀滅的城。
流蘇說,是毀滅的城成就了他們的戀,所謂傾城之戀。
情節(jié)濃縮下來,無非是離異有才女,邂逅曾經滄海富家男,而衍生的愛情故事,若非是多了那動蕩的年代,那也算不得多么驚天動地,感人至深。
我很入戲地連著看完了,編劇偉大,導演偉大,演員也偉大。沒看過原著的我,著實沒太多發(fā)言權,編劇很出色,楞是把這簡單的幾萬字變成了三十六集連續(xù)劇。
在中央八認真看的第一集,柳原說問,你愛上我了嗎?流蘇答,在路上。很震撼的臺詞。我是在愛著你的,你不給我確定的承諾,我便逼著自己不敢愛得太用力。柳原說,流蘇你為什么對情感有那么多的要求。若身邊人,對自己說,你為什么非想要個結果,我們在愛著,不就夠了么?你會如何?我只知道,但凡過了對感情不要求回報的十七八歲,我們,總還是希望愛得有結果。
我愛你,你也愛我,這才是愛情。既然真的愛,又有什么不能給。為何在說出那些死生契闊的偉大感情之后,又來逃避。他們的愛情又見得有多偉大。不過是因為一個追,一個躲,便生得獵奇心。逐漸發(fā)現,她還有的是才情,便有了加分項吧。她不愿意從了自己,便更讓自己欲罷不能。流蘇之前的冷淡和堅持,在被至親一次又一次傷心之后,開始瓦解,于是,覺得,這個男人不能給我承諾,但,在一起總是好的。于是,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奔赴那即將毀滅的城。兩人數次穿過炮彈,在炸毀的房子里相擁。最后一次,柳原終于說,流蘇嫁給我吧。流蘇說,好。也忘記之前說的,我不會和你結婚,要結也是和吳先生那樣的人,因為,你太重了。生死系于一線之間,我們可以相擁吹今夜的風,卻不知道明天又會是在哪里。于是,我們就愛吧,你給了我家的溫暖,我給了你依靠的臂膀。
感情的每一步發(fā)展,都合情合理,不過是一段互相屈服的愛情。偉大之處,在于,簡單的愛情主線被拍得不簡單。這個片子很庸,但能抓住我的心。
當生活開始失控于自己的掌握時,我們能把握的,是不是只有愛。
5 ) 看過《傾城》后,特別想說的一堆廢話
冒著被張迷們的口水淹死的風險,我還是要力薦這部電視劇。我覺得大家應該把小說和電視劇分開來看,只把電視劇看成是借鑒了原著故事的電視劇,而不是僅僅把原著原封不動的搬到熒幕上那種。這樣的話,原著自是經典,永不可超越,電視劇也可以躋身為電視劇中的經典了。雖然電視劇多了許多杜撰的內容,故事基調也與原著反差巨大,人物的性格也與原著相去甚遠,但是單純看電視劇的話,應該不否認鄒靜之老師的劇本寫得還是很好的,符合大眾的心理期待,也符合這個時代的溫情基調。因此,我認為在不把電視劇看成是對張愛玲經典的翻拍的前提下,這部電視劇還是應該奉為經典的。
首先,看一下劇情。鄒靜之用了一半多的篇幅詳細交代了兩個主人公相遇之前的情況。剛開始的時候,不免覺得拖沓冗余,想起原著,不禁對電視劇有些惱火。但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和細細回味,發(fā)現電視劇杜撰的這部分還真的讓故事更加飽滿了。先說給范柳原安排了一段初戀,這段與洪蓮刻骨銘心的苦戀,解釋了范柳原后來的風流倜儻、逢場做戲,從而塑造了范柳原用情專一感情至深的極品男人形象,更加符合大眾的心理期待。而對流蘇第一段婚姻的交代,更是讓大家跟流蘇一起成長,經歷了從一個單純的大家閨秀到歷經滄桑后對愛情謹慎遲疑而又渴望的成熟女人的蛻變,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至于被大家猛批的抗日情節(jié),我覺得那只不過是豐滿人物形象的一種方法罷了。范柳原勇救抗日女英雄的情節(jié),是讓范柳原與”極品男人“更加接近嘛,而且是在當時時代背景很容易發(fā)生的事情。對于寶絡的出走抗日和最后嫁給抗日英雄的情節(jié),也是為了寶絡這個任務形象更加飽滿嘛。與其讓寶絡老死在陰暗的白府中,或者嫁給別的爆發(fā)戶,成為哥哥們的搖錢樹,還不如讓寶絡出去抗日、實現人生理想來得更美好。
再來看一下故事的基調。電視劇顯然是把故事變得更加溫情了,充滿了明亮的色彩,而不像原著那樣陰暗灰暗,每個人身上都有骯臟的污點。也許可以這樣解釋:時代不同了!haha.張愛玲用她犀利的筆鋒勾勒著那個時代人人為己、自私自利的人物形象,連白流蘇也是個步步為營、工于心計的女人??赡茏髡呱硖幍臅r代和自身的經歷決定了作者觀察到的世態(tài)人情,也影響了作者創(chuàng)作的基調,這一點通過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以看出,張愛玲筆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些灰暗面,這也反映了作者對人性的略帶尖銳的分析,可能也正為此成就了張愛玲的不朽吧--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是因對人性的批判和深刻的審視才不朽的。而電視劇的溫暖色調也有時代的原因吧。一方面現在的社會與張愛玲的時代相比甚至可以用歌舞升平一詞來形容,在人們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背景下,大家更期待符合時代旋律的東西。畢竟,電視劇同文字書籍不同,它承擔著博大家一樂的功能,加之收視率、投資回報率等東西的限制,顯然充滿溫情的大團圓結局更能夠博得大眾的心。比如,流蘇和柳原結婚時打電話回家報喜,白家一家人圍在電話旁一起說”恭喜“時的情景不禁讓我熱淚盈眶。雖然他們平時自私自利、斤斤計較,不惜用流蘇的幸福去換取金錢,白府里充滿了算計和銅臭味,但這一幕讓大家看到白家人心底里還存著一份親情,不禁為流蘇高興。不得不說,我感謝這部電視劇,讓原本有些晦暗的故事散發(fā)出人性的光輝,讓人看了之后很溫暖,而不是很悲觀。
最后,討論一下演員們的精彩演繹。陳數當之無愧成為話題最多的演員,因為她扮演的是張愛玲小說中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女人。第一次在電視中見到她,我立即發(fā)表我的言論:這就是我心目中的白流蘇的形象!太符合了!首先年齡上看來很接近,而且陳數臉上的平靜和穿著旗袍的舉手投足都散發(fā)著白流蘇的氣質。再加之純熟的演技,這不就是活脫脫的白流蘇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場戲是流蘇第一次去香港時在酒店房間里遐想的一段,想象中的流蘇聽見電話鈴響,提起話筒,柳原問能不能去她的房間,流蘇欲言又止,感性強烈盼望柳原過來,而理性又告訴她不應該這么做,應該拒絕,感性和理性幾次激烈的斗爭被陳數完美演繹,讓觀眾的心仿佛也經歷了幾次斗爭一樣,跌宕起伏,疲憊不堪。這部電視劇的成功,我認為陳數應該記個一等功。對于黃覺扮演的范柳原,可以說超乎我的想象。黃覺的壓力應當是相當大的,有著發(fā)哥的版本在先,別說超越了,能夠不被罵就應該是交了份不錯的答卷了。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個全新的范柳原,一個極品男人,有著巨額的財產,卻對窮人有著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表明風流、實則用情至深。黃覺版的范柳原帥中帶著痞氣,深情而體貼,甚至有一些可愛。我覺得黃覺的最成功之處在于,看著他塑造的范柳原,可以忘掉書中的范柳原,也可以忘掉發(fā)哥版的范柳原,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形象??偟膩碚f,很滿意。
順便再說說整部劇的制作情況,應該說也可以記一大功。畫面雖還談不上唯美,但還真的很美。不論是翰林之家的白府,還是爆發(fā)戶唐家,或是香港的豪華酒店,每個布景都很精心,也很漂亮。流蘇的旗袍雖然還沒達到”泛濫“的程度(可能也是劇情需要,畢竟白家敗落,沒那么多錢做新衣服),但件件考究,不論是從布料的材質、花色上,還是從旗袍的款式上,都很漂亮講究,不但讓我們的流蘇更美,而且還幫助陳數更加貼近了流蘇沉穩(wěn)、嫻靜的氣質。還有一點讓人賞心悅目的是,劇中的每一個女性都很漂亮,這在國產電視劇中還真是少見,估計是少有能及了。除了白府丫鬟阿花長得還算樸實外,劇中的其余女性單拿出來都堪稱”上品“了。且不說清純的白寶絡、讓人驚艷的唐府小姨娘、白府兩位風韻猶存(且不說她們自私的性格)的嫂嫂,就連唐府估計年過四五十的大姨娘也很漂亮,還有唐府中只露過幾次臉的小丫鬟也”驚為天人“。且不說劇情如何,光看這些美女也夠讓人賞心悅目的了。
雖然是一堆廢話,但憋在心里不好受,說出來終于痛快些。其實,整部劇最能引起共鳴的恐怕就是白流蘇和范柳原的傾城之戀了。它不同于大部分電視劇中反映的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戀,它講述了一對成熟男女的愛情,褪去了青澀,像一杯醇香的酒,濃郁,辛辣,甜蜜,讓人魂牽夢繞。像陳數說的那樣,兩位主人公看似平靜的對話中,暗潮洶涌。這樣的愛情可能更能夠引起那些有感情經歷的人們的共鳴,心靈深處的共鳴。兩人在城傾之時,終于相互敞開心扉,在歷經折磨之后,兩顆心終于沖破一切,印在了一起。這恐怕和初戀時的閃閃躲躲、兩顆心玩捉迷藏的那種感覺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總之,感謝張愛玲,感謝這部電視劇,讓我對愛情這東西重拾信心,重新相信它的存在,重新對它抱有期待。
不管大家怎么評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tài)度,我只想沉浸在這部劇帶給我的快樂情緒中。
6 ) 戀之可戀 只緣傾城
從來沒有,沒有如此認真的看過一部言情劇,的確拍的還可以,但更多的卻是因為自己曾經的故事。
怎么說呢,先說下電視吧。洪蓮,本是張愛玲原著里沒有的一個人物,但在戲里,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是柳原日后不敢用情的最好解釋。但不知道為什么,以個人感情,我卻是喜歡洪蓮多與流蘇,這不是憐憫。沒有選擇柳原,不是她的錯,這是宿命,那個時代改變不了的命運??墒?,她愛的是柳原,柳原內心深處的也是她。那個時期的柳原簡單而執(zhí)著,他們的感情也才是純真簡單的。雖然最后美好化為泡影,但那一生的印記卻是抹不去的。反觀流蘇,哪怕有堅韌善良的性格,卻因為失敗的婚姻,特別是目睹唐家小姨娘和胡云的凄慘離世后而變得工于心計。對男人對感情,都變得謹慎。這是一個內心一直在矛盾的角色,抗爭,抗爭,可卻還是一步步的在向命運屈服。第27集她才開始和柳原接觸,36集的電視劇,26集都是鋪墊,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流蘇和柳原的愛情呢,似乎在最開始并沒有什么亮點。如果說愛情就該是簡單的,何必有那么多鮮艷,可他們之間卻又那么的復雜,那么多掩飾和偽裝。全劇最經典,最有內涵的一句臺詞,就出自于那時期。柳原問流蘇,你現在愛上我了嗎,流蘇回,我,在路上。我想,他們的愛情最初是起與對對方身上那種氣質的欣賞,慢慢的變成了互相的憐愛,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都有過失敗的過去。如果沒有戰(zhàn)爭,如果沒有戰(zhàn)爭會是怎么樣,是不是會繼續(xù)的糾纏繼續(xù)的折磨一輩子??墒菓?zhàn)爭來了,那種來自外界不安全因素的恐懼,令他們心底的孤獨油然而生,如果沒有依靠,沒有對方他們會很害怕。生死契闊與子成說,沒有離別的擔憂與害怕,哪有與子成說的想法,他們的感情因為城市的傾覆而最終花開果結,終歸是好的吧。愛情故事在我看來基本就這樣,片子本身的毛病也有兩點。一是,白家人的性格品行反差太大,流蘇善良,胸懷大,明事理。而她的兄嫂及母親卻是那么的勢利,委詐,糊涂。兩種極端的性格品行居然在同一個家庭出現,很不符合情理。第二,就是流蘇與柳原的床戲。本來相互偽裝,把自己包裹的很嚴實的兩個人,突然間同時想通,一下子赤膊上陣,袒誠相對,先前的隱忍與壓抑全部拋到九霄之外,有點太突然,令人糾結,或許,對柳原來說可以,可是對流蘇的性格對那個時代,卻不可以,也是不合情理。
3天,一天12集,看完了,我很如戲,想到太多,卻是不愿再寫了,關于自己的故事,舍不得寫。
沖著陳數去看這部劇的。既有顏值又有演技的女演員不多。張愛玲編故事的功夫也了得,愛恨情仇,生離死別,非常精彩,簡直是戰(zhàn)爭與和平的精簡版。
從傾城之戀認識了陳數,白流蘇,范柳原,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忽略前面三分之二,白流蘇是我喜歡的女人,范柳原還算個不錯的男人。撇開張愛玲的因素,還算上乘的電視劇。當然,是挑自己喜歡的地方看,而不是跟著電視臺的節(jié)奏。
陳數演的不錯…哥哥嫂子們演的也挺好…
船票辦妥,無比想念,乞來香港!陳數,民國女子醉得我心!
陳數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一個人啊,感覺她把旗袍穿的最有味道。我沒看過原著,但看電視劇的時候覺得不錯,黃覺也是很有味道的。
可以反復觀看的片子,陳數旗袍真的是太美了
本以為是很空的內種,原來故事表達那么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人有的時候是該極端一些,可是高人還要懂得輕重緩急。
太喜歡男女主之間那種曖昧又朦朧的小情愫,不得不承認,陳數是我覺得穿旗袍最有韻味的女演員之一。
改動很大,但這樣的結局更具人情味
陳數演的不錯,看久了發(fā)現她好漂亮,穿旗袍更美。我是一個旗袍控
我讀張愛,
走之前跟媽媽一起看過一點,非常喜歡陳數的氣質
陳數就是活脫脫一個白流蘇啊
小說和劇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小說是需要給人更多的瞎想空間,而電視劇更傾向于圓滿暖心的結局,給人的感官會更好,相比較電影版,電視劇版的黃覺更有味道,陳數也真的很適合穿旗袍,她倆的配合也很默契。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戰(zhàn)火紛飛,被炮彈炸成廢墟的城里,愛情愈演愈烈,終成杯中美酒。
原著是個中篇,內容不多,改編自然要添許多。相比起來,電視劇少了些殘忍,多了點溫情,更加纏綿悱惻。陳數典雅,黃覺瀟灑,讓我相信他們會有那樣一段故事。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電視劇整體色調昏暗,表達含蓄,非常符合那個時代,呈現了封建遺老與新資本家族的壓抑氣息,是一部相當用心并成功的作品。
這貨就是借了張愛小說的殼。
陳數的旗袍是這部劇的亮點
陳數,黃覺的演技都很棒,之前在我年少無知的時候還是相當喜歡這部劇的。莫名的覺得黃覺超級超級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