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歷史事件改編,所以和真實的歷史有差別。
首先說說兩個主角。
小雀斑扮演的James Glaisher是出生于1809年(見下圖),電影里的事件發(fā)生在1862年,也就是說James Glaisher飛行的時候,已經(jīng)53歲,顯然沒有小雀斑那般年輕帥氣。想一想這等“高齡”飛那么高,James Glaisher的勇氣和追求科學真理的決心是很值得敬佩的。
女主角Amelia Wren,是個虛構(gòu)人物,歷史上不存在。但這個角色也不是編劇憑空捏造,而是受到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氣球飛行家法國的Sophie Blanchard(下圖)的啟發(fā)(來源可參考下面電影導演的這段話)。
Per Movie Maker, following a screening at the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director Tom Harper cited French aeronaut Sophie Blanchard as that secondary inspiration. "She was so different from James Glaisher, I thought… wouldn’t it be amazing, dramatically, to put those two very different people in the basket together?" he said. Blanchard, according to the Smithsonian Magazine, was the first professional female balloonist, who earned the favor of both Napoleon Bonaparte and Louis XVIII.
真正和James Glaisher一起上天的是氣球飛行家Henry Coxwell(見下圖),一位大胡子爺爺。他和James自1860年開始合作,于1862年9月5日一同乘坐氣球,升到了當時的最高處海拔11000米(就是這部電影的故事)。
James Glaisher作為一名氣象學家,他升空的目的是要測量高空的溫度和濕度。
當時的人們還不是非常了解在高空時會出現(xiàn)的低溫和缺氧現(xiàn)象。氣球升到高空時,兩人都出現(xiàn)了嚴重呼吸不暢的癥狀,差點無法割斷放氣的繩子。最終Henry Coxwell用牙齒咬斷了繩子,從而打開了閥門,使氣球順利降落。
不過,在電影中,是女主Amelia Wren冒死爬上氣球的頂端完成了這一壯舉。想必用牙齒啃斷繩子不太雅觀吧。
科學探險是嚴謹周詳準備充分的,飛行員和科學家都是理性自律的,當然還是會遇見意料之外的狀況,但絕不會故意作死,更何況是拉別人去一起死。
這片子的敗筆就是人物刻畫不一致,一開始女主像個馬戲團的走江湖女郎,又是翻跟斗又是扔狗狗的,幾乎像現(xiàn)代網(wǎng)紅開直播,后來才發(fā)現(xiàn)竟然是千金大小姐;男主似乎是個有理想的科學家,后來簡直是瘋子,強拉別人送死,卻沒有一點準備,關(guān)鍵時候躺平等女主拯救,有啥值得尊敬的?
往上看,天空如此廣闊。
作為2019海南國際電影節(jié)的開幕影片,《熱氣球飛行家》帶來了驚艷的視覺沖擊力。可謂是“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與菲麗希緹.瓊斯再一次成功聯(lián)手。影片屬于中規(guī)中矩的英倫傳記電影,講述在1862年,熱氣球駕駛員Amelia Wren和科學家James Glaisher踏上了一段非凡的旅程,去尋找天空與天氣的秘密。
然而,成功的道路永遠不會一帆風順。菲麗希緹.瓊斯飾演的飛行員Wren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意志,改變了那個年代人們對她以及對女性的偏見,科學家James Glaisher也在被眾嘲后憑借自己的努力與Wren的幫助最終走向了成功。影片用閃回的方式在航行過程中講述二人之前的坎坷經(jīng)歷,正是這些經(jīng)歷,讓他們面對記錄與危險時,展現(xiàn)出了超乎常人的堅定與毅力。
我們以發(fā)現(xiàn)的名義探索天空,找尋新的東西,改變世界。但只是看著是改變不了世界的,你要通過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來改變它。
只有那些自以為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一位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姐,一個不得志卻充滿科學幻想的天文學家,兩個似乎永遠都無法產(chǎn)生交集的人因緣際會一起完成了還沒有飛機的時代飛上天空的夢想。故事沒有什么復雜的情節(jié),跟《云中行走》題材太類似了!那種眩暈感,那種執(zhí)著無畏,那種細節(jié)狂魔,那種如在云端的感覺……我想起了我們經(jīng)常在紀錄片里看到的那些作死的外國人,他們或者荒島生存,或者徒步沙漠,或者穿越叢林,或者徒手攀越……總之我們會感慨地說一句:外國人少,是有原因的……
女主出場的時候可一點都不像個良好家庭出身的姑娘,她簡直就像流落街頭滿身武藝的吉普賽女藝人,華麗登場,套路滿滿,掌聲熱烈,眾星捧月……男主略顯古板又嚴肅的臉,滿腦子都是數(shù)據(jù)和儀器,不知變通不諳世故。一動一靜,一調(diào)皮一古板的強烈反差。ps:女主煽動觀眾氣氛的臺詞和套路,簡直滿分滿分滿分好嗎?太羨慕這種公眾演講的套路了!
直到熱氣球升空以后,女主還不忘把她的狗從高空扔下來賺歡呼,這個開場真的完美無瑕!男主無奈地問:你有認真的時候嗎?然后女主脫下了表演裙,開始干活兒……她可不是一個演員,她是一個專業(yè)級別的飛行員!事實證明,找她,真的找對了!遇到暴風雨沒有專業(yè)經(jīng)驗根本無法從云團中脫險,如果沒有她的經(jīng)驗和判斷根本無法得知什么時候該返航,即使遇到故障女主都勇敢地爬上熱氣球的頂端解除……反正這個過程就是恐高人士的噩夢,追求刺激人士的天堂。高空之上,真的美如天堂?。?/p>
從天空歸來,女主內(nèi)心對當年熱氣球遇難的丈夫的愧疚得到了療愈,男主得到了那些科學人士的認可和尊敬。明明是一個沒有愛情的故事,卻意外地磕出了cp感。我喜歡最后的升華:僅僅旁觀,是不能改變世界的,你必須選擇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萍己臀幕菦]有國界的,那作死的外國人們,他們一定是心里有改變世界的夢想才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探索和擁抱這個世界的。
人設(shè)混亂坍塌
故事節(jié)奏被剪的七零八落
劇情奔著標準奧斯卡小作文去的可惜啥也不是
故弄玄虛了個寂寞
我甚至沒看樂呵
一開始我以為女主是個打了興奮劑的混江湖的雜技人,男主就是典型的嘴臭傲嬌理工男,然后氣球剛起飛倆人就開始斗嘴(導演極力展現(xiàn)兩人的不同)斗著斗著女主突然開始玉玉了啊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劇情開始插敘男女主怎么認識的,原來女主是個有錢人家的貴族小姐因為她的冒險精神導致老公死亡所以她玉玉……她在玉玉時被男主強行要求搭她的熱氣球去搞天氣研究……然后講述男主的夢想和他爹的因緣也硬的讓我有點想笑……然后頹廢的女主因為男主預(yù)測準了一場雪就決定答應(yīng)和他合作走出了喪夫之痛???fine就在男主形象在插敘中剛剛有點偉岸的味兒了的時候時間線回歸當下男主就開始各種作給女主捅婁子,并且鐵子們他在整個影片前99%真的毫無貢獻還幾次害得女主差點死了…???然后兩人凍得都快死了我也不懂作為經(jīng)常上天幾千米的老司機女主為啥連條圍巾羊毛手套啥的也不帶可能這樣才讓瀕臨凍死的戲更加感人吧:)接著男主就瀕死下線了大概一刻鐘…女主靠著頑強的意志獨自拯救了兩人的性命而且頑強的毫無道理(可謂是女戰(zhàn)神),然后兩人就這么心靈相依相偎和解了影片也還有五分鐘就結(jié)束了這時導演一拍腦門子想起來誒呀不對男主從頭到尾都沒啥用啊于是給男主安排了一場靈機一動拯救突然出事的熱氣球的戲(一個氣象學家想出來怎么用物理方法延緩下墜熱氣球的速度哈哈)。然后男女主成功落地,大家紛紛贊美男主的偉大全劇終(女主不見了)。就看完除了一些視覺上的震撼之外,只覺得:這是在干嘛?她為何這樣?他又為何那樣?怎么又這樣了?這電影到底想說啥???
影片中的詩句
What more felicitie can fall to creature, 還有什么降臨眾生的歡欣,
Than to enjoy delight whith libertie, 能堪比無拘無束地享受愉悅,
And to be Lord of all the wrokes of Nature, 能堪比成為大自然杰作的主宰,
To rain in th’aire from earth to highest skie, 于天地間降下雨水,
To feed on flowers, and weeds of glorious feature, 滋潤生性燦爛的花兒與野草,
To take whatever thing doth please the eie? 能堪比將賞心悅目的萬物盡收眼底?
Who rests not pleased with such happines, 若仍不滿足于這般幸福,
Well worthie he to taste of wretchednes. 品嘗不幸滋味自然活該。
注: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1552年-1599年1月1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詩人,用詞典麗、情感細膩、格律嚴謹、優(yōu)美動聽,對后世的英國詩人,包括彌爾頓、馬洛、雪萊、濟慈等都有很深遠的影響,被稱為“詩人的詩人”。
在長詩《仙后》中他探索出了一種新的適用于長詩的格律形式,后被稱作“斯賓塞詩節(jié)”。代表作有田園詩集《牧人月歷》、組詩《情詩小唱十四行詩集》、《婚前曲》、《?;榍返?/p>
色彩畫面都還不錯,視覺方面肯定是給人印象深刻的。好幾處場景都讓人極其驚心動魄,特別是徒手攀氣球那段一邊嚇得恐高,一邊又為女主捏了一把汗。另外蝴蝶和星星那段給人有浪漫的感覺,還以為影片會借此把男女主的感情戲牽上,但最后卻并沒有,這點好評。除此之外,片子就沒什么驚喜了。故事的簡單,加上多次的閃回更讓片子顯得有點無聊乏味。整體而言,中規(guī)中矩。
五千米的蝴蝶,七千米的星星,一萬一千米的氣球頂……放到科幻小說的語境,這是一場對邊界的探索,就像特德姜的許多小說的主題。我覺得這樣的小說真的非常容易產(chǎn)生詩意。
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就2個人物,2平方米的空間,共處了90分鐘,卻讓我感受到對于科學的執(zhí)著,對于熱愛的堅持,對于過往愛情的追憶,對于新生的喜悅,小雀斑從不讓我失望
電影很中規(guī)中矩,但先驅(qū)者精神不滅
這個片子雖然有的情節(jié)驚心動魄,畫面也很美,但全程其實挺可笑的??炊嗔四欠NNASA在太空中的歷險及太空科幻電影,如今看兩個乘坐氣球的人在天上往下扔土,在一個氣球上上躥下跳演雜耍是真的挺可笑的。特別是小雀斑在片中的角色簡直是豬一樣的隊友,整個存在的作用就是烘托菲麗希緹·瓊斯角色的偉大。但可笑的是,貌似真實事件里,根本都沒有女性,是倆男的升天。他們的名字是 James Glaisher 和 Henry Coxwell 。 雖然我也很開心編導給予女性機會,把男變女,塑造了一個身材弱小但體力如牛般強大的女性角色,并且故意讓男主在關(guān)鍵時刻整個暈過去,讓女主搶走所有光彩,但還是覺得有點太刻意了。
沒錯,在影片的前中后,我的菊花分別為劇情緊了三次。
我想它還是值得一場大銀幕。盡管從劇作和導演層面看相對規(guī)整平實,但它仍有三個高光時刻值得記錄:1、第一次遭遇暴風雨時,毫無經(jīng)驗的男主險些葬送了此次旅程,而女主告訴男主,穿過暴風雨最安全的辦法,不是下降,而是上升UP(呼應(yīng)主題);2、熱氣球升至5000多米時,蝶群忽然蹁躚而至(昆蟲借助氣流能比鳥類飛得更高),證明人類在自然面前仍舊是學徒;3、為讓兩人都活下去,女主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爬至熱氣球頂部,那一刻仿佛魂穿《荒野獵人》《地心引力》,只是憑借勇氣突破極限的角色變成了女性,頓時讓本片多了些女性主義色彩(從熱氣球摔下虛空的鏡頭非常震撼)。此外,第三幕里對男女主關(guān)系的處理深得我意,兩人之間始終與愛情無關(guān),是因為都懷抱著“讓世界更接近星空”的信仰,他們并肩作戰(zhàn),一起向天際更深處而去。
大英帝國最后的倔強,片尾曲不錯。不愧是Tom Harper,男女一定要平等,政治正確般無聊。完全按照工業(yè)套路展開的常規(guī)拍法,閉著眼睛都能預(yù)測到劇情走向,沒死過幾個摯愛親朋,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pioneer。
Good o’ adventure flick. 氣球上的幾場戲拍的非常身臨其境,幾乎就是19世紀的「地心引力」(作曲還正好是Steven Price),而且據(jù)說不少都是高空實拍。既然女主整個角色都是虛構(gòu)的,那還不如干脆把傳記片的地面戲都給刪掉呢。另外,作為同樣是亞馬遜出品的電影,總覺得這片是James Gray選剩下的片
3.5星,其實電影故事波瀾不驚,甚至熱氣球之外的內(nèi)容都算尿點,但就是很單純的“好看”、養(yǎng)眼。熱氣球場面絕對美輪美奐,云層、蝴蝶、光暈效果很美,三次遇險驚心動魄,尤其是瓊斯姐萬米高空爬熱氣球的場面,大銀幕效果絕對爽!話說當年菲麗希緹·瓊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扮演勞拉的第一人選,可惜落空了。但這次算是開眼了,身手真不錯 女冒險家范兒,這個半虛構(gòu)的角色(有角色原型,但沒有參與該歷史事件),引導了全片的看點,沒演勞拉太可惜唉。
特別樸實古典的熱氣球冒險片,一男一女雙主角的搭配,閃回穿插,最終以永恒的女性引我們飛升(……下降)做結(jié)。女主在熱氣球上的雜技表演,尤其是最后站了起來,堪比《徒手攀巖》的恐高癥患者小心臟爆表。為了困倦中仍然發(fā)作的恐高,值得追加一星。
是想走奧斯卡命題作文路線,拍一部古裝英倫文藝片,但這個劇本不太行,小雀斑到了五十多分鐘才想起來自己有演技,亮點是重頭戲都在女主角那里。本以為整部電影會發(fā)生在熱氣球上,結(jié)果電影很快開始閃回了,女主角答應(yīng)和男主角登上熱氣球的幾場戲,充分展示了類型片寫作的套路頑疾,就算是簡單的過場只要推一下,敘事節(jié)奏就必須粗暴的達到那個點,哪怕是直接用配樂頂上去,這也是我現(xiàn)在越來越不喜歡這類好萊塢電影的原因。內(nèi)容高度同質(zhì)化之后,看電影的情感體驗變得越來越無聊。這部電影唯一的看點就是女主角爬到熱氣球頂部那場戲,恐高癥慎入式的視覺奇觀效果類似于囧瑟夫的那部《云中行走》,但為了一場能看的戲浪費一部電影的時間,擱在電影節(jié)期間就太不值了。
Steven Price再次給一部高空災(zāi)難片配樂。高空熱氣球景色很壯觀,高空災(zāi)難場景有還不錯的奇觀效果,其他都差強人意。劇本邏輯各種問題,整體看下來只能勉強理順頭緒。意識形態(tài)上有點對科學家懷有敵意,盡管是真實歷史人物,但這位科學家在故事里recklessly各種實際問題都不考慮,一直在制造麻煩。另外片中人物英語姓Wren,而片中人物拿的有她名字的法語版明信片寫的Rennes。這兩個詞在兩種語言里有什么對應(yīng)關(guān)系嗎?
“霍金夫婦”的天空大冒險...本片可與《搏擊太空》、《登月第一人》組成“人類升空進擊三部曲”,但這無疑是當中最驚心動魄的,什么防護都沒有憑借一腔熱血乘熱氣球玩命上升至當下民航機的飛行高度,最后連吊籃都扔了,熱氣球變降落傘...那個時代科學研究都是拿拼命換來的...本片也可與《云中行走》《徒手攀巖》組成“恐高癥千萬別看三部曲”,女主萬米高空爬熱氣球那段實在太嚇人。結(jié)尾Sigrid唱的Home to you瞬間愛了。
我相信埃迪·雷德梅恩在接下這個本子的時候,就篤定了要與導演湯姆·哈伯一起成就第一主角菲麗希緹·瓊斯。整個故事的推進,很像是瓊斯的《荒野獵人》探索,高度付出換來高效收益。高空熱氣球上的戲份棚拍,非常考驗導演對光線和取景方式的判斷,總體來講處理得比較出色,雨霧霜氣、蝶雪細流變化頻繁。當然,地面對話的部分還是略多,如果比例調(diào)整一下,戲劇沖突效果會更佳。
劇本傳統(tǒng),完成得很工整,一定要在大銀幕觀看,可能剪輯想玩下花花結(jié)果插敘展現(xiàn)得一般。一開場會有Amazon很有錢的錯覺,剛升空還有點綠幕感,隨著海拔升高劇情逐漸緊張,斑菲的演技得以更好發(fā)揮,我喜歡高空氛圍襯托下兩人在熱氣球上的大段對手戲和Felicity單人解決危機的一段,太驚心動魄了——所以最大看點還是演技。
在電影院看觀感蠻好的,高空景致壯美,熱氣球獨有的危險和挑戰(zhàn)也挺抓人的,影片的長度跟熱氣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一致,是很好的一個呈現(xiàn)緯度。從前的科學家太猛太raw了。演得也不錯。但是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當年是兩個男人上去的,既然是有所本,那最好照著歷史事件來,不像虛構(gòu)沒關(guān)系。有點不是滋味。男性曾經(jīng)抹殺女性對科學的貢獻,現(xiàn)在反過來抹殺男性的貢獻并不是正確的補償方式。扣一星。
兩個難兄難妹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平安落地,真是給他們捏把汗啊。女性角色真他媽強悍勇敢,小雀斑相比之下好沒用啊。這故事告訴我們:關(guān)鍵時刻要相信女性!12.2@海南電影節(jié)第二部
“萬物理論”CP再次合體,講的卻是個熱氣球版的“地心引力”故事。感覺19世紀的人都太猛了,動輒以科學的名義玩兒命,毫無準備的就沖上三萬英尺高空!Sigrid的片尾曲好聽,蝴蝶風暴很美,恐高癥(如我)以后還是不要看了…
恐高癥愛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女主的幾場驚險戲份,驚心動魄??!這也會更欽佩那個時代的冒險家們。而電影本身,就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