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s I Lay Dying
什么,怎么這不是一部科幻電影?看了半天一個長得畸形的都沒有?看到第二十分鐘,我終于開始接受這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電影這個殘酷的事實。別誤會,本人不是科幻迷,甚至不是任何什么迷,如果勉強要說的話,那也是一枚“懸疑”迷。但是下這個電影就是為了帶自己做一次對現(xiàn)實世界的逃離,說老實話,最近有點郁悶著呢。跟一些朋友說話搭不上調(diào),跟家人關(guān)系緊張起來,諸如此類瑣事,搞得人很躁。所以一看這個題目,赫赫,“野蠻人入侵”!聽著就帶勁,我的思緒在打開播放器的剎那飄到了史前一萬年,瞬間一個穿越又如《穿越時空愛上你》那樣回到了鋼筋混凝土的碩大叢林。沒錯,這就是我對《野蠻人入侵》的情節(jié)預(yù)設(shè)。
你該知道我有多失望了吧!
我把鼠標幾次放在播放器右上方那個叉叉上面,要不是考慮到電驢拖東西一點都不快早就關(guān)了它。足足忍了十分鐘。在第三十分鐘樣子,電影的主角,號稱“堅過美利堅”的老豆一名的病房里,擠滿了他的老朋友老情婦,OMG,這多開放!我指的是,他的老婆也在場!我把鼠標很猥瑣地從叉叉上移開,我知道我開始喜歡這個故事。
接著似乎為了鼓勵我,老豆他更加勁爆,開始歷數(shù)那些曾“鐵馬冰河入夢來”(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的女明星們,頓時我以為片名應(yīng)該改叫《老豆也發(fā)春》。但是很奇怪,他的這些回憶非但不淫靡,反而相當(dāng)之美。為啥?我后來想了一下是在他回憶中穿插的珍貴的鏡頭,那些演員、歌手、舞蹈家們頎長的身形、高傲的天鵝般的脖頸、梅花鹿一般的小腿,用比語言更有力量的方式直達人心高貴和優(yōu)雅的地方,就此消抵了他回憶的淫穢色彩,而將其上升為一種崇高的性與愛戀水乳交融的境界。
從這里開始,這部電影已經(jīng)吸引住我。
對于一名好色女來說,吸引人的電影里假如再來點美女,那簡直完美。為了彌補我看不到科幻片的小小遺憾,美女出現(xiàn)了,她叫娜塔莉。用老豆在接近片尾處對擦身的護士說的話來形容:“你是天國的天使嗎?你是我的女神嗎?”娜塔莉憂郁的帶有洞穿力的眼神完全勾住了我,卻誰知她是個吸毒女,而這也正是她在故事里出現(xiàn)的原因。所以她的出現(xiàn)是帶著美好與悲傷這雙重性質(zhì),也正是從她的出現(xiàn)開始,影片在我眼中也呈現(xiàn)這樣雙重色彩了。難道不是嗎?娜塔莉是給老豆雷米送毒品緩解臨終疼痛的!
現(xiàn)在我開始擔(dān)心老豆再也笑不出來了。
雷米確實笑得越來越少。他在吸食時飄飄欲仙、亢奮不已,對著手提看獨自漂泊的女兒的視頻則表情凝重。他越來越進入一個將死者的角色了,甚至面對著丟失手提的兒子塞巴斯蒂安的質(zhì)責(zé)也還不了口。他不再像兒子回來之前那樣,說他“就不能安心讀完一本書”!
與這個彌留的老豆相比,塞巴斯蒂安的強勢已經(jīng)逐漸凸顯。他的強勢就是金錢。一切都可以用錢擺平,至少你在電影里看到的就是這樣。這是一個操盤手的世界觀,在他走出醫(yī)院某負責(zé)人辦公室,對她說“這樣的文件每周更新一次,明天我還會來問的”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這個操盤手的世界觀里還包含著沒有被荼毒的孝道。塞巴斯蒂安操辦一切,還遠程兼顧著自己的生意。他就像是金錢和利益的化身,而老豆雷米則是人性(其中包括欲望)的代表,一個方興未艾,一個垂垂老矣。他們進行著無聲的交接。
沒錯,雷米將死。也因此片中的似乎違背人倫的溫情就并不顯得泛濫。妻子與情婦同坐一堂,朋友為了讓塞巴斯蒂安暫住自家房子跟老婆大吵一場。沒有人論及即將到來的死亡,但他們都在盡可能地便利著、撫慰著雷米最后的人生。
在最后的時間,僅僅是為生而生的娜塔莉,擔(dān)當(dāng)了劊子手,結(jié)束雷米曾經(jīng)被愛與性、知識與權(quán)力無比豐富過的生命。有一點諷刺,是適可而止的淡淡感傷。
塞巴斯蒂安完成臨終關(guān)懷這重要一步,如同完成他自己的洗禮,像小教父邁克那樣,帶著幾分酷肖更帶著幾分超越,他坐上飛機離開。
我媽走過來:“你這不是科幻片?”“科幻片是什么?”哈哈,我戲仿了一把廣告。事實上我的確已經(jīng)忘記科幻片這回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野蠻人入侵》帶給我的已經(jīng)遠超過一部時光穿梭的科幻片所能提供的啦。當(dāng)死并不是一件格外可怕的事,生就會從容許多。我希望當(dāng)我彌留之際,也能在病痛中感受這么多擁有。呵呵,誰又不是呢。
2 ) 智慧消失了,但我并不會因此悲觀
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最直觀的一個感受是這部影片想要描繪和探討的現(xiàn)象和想法異常的多,而且每個都是宏大的命題,死亡、親情、友情、愛情、哲學(xué)、各種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社會問題、歷史、宗教等等,也許對于有歷史系背景的導(dǎo)演兼編劇的丹尼斯·阿康特來說這些都是信手拈來,但是對大多數(shù)不是涉獵這么廣泛和深入的觀眾,可能會錯過很多隱藏在其中的“別有用意”。
開始看的時候還以為是法國電影,后來看到父子二人坐的車就能去美國,一查才發(fā)現(xiàn)故事發(fā)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蒙特利爾是加拿大面積第一大省魁北克的經(jīng)濟中心和最大城市,著名航空制造公司龐巴迪的基地就在蒙特利爾??笨耸≡欠▏趁竦?,民眾大多是法國人后代,號稱“北美小巴黎”,但魁北克人既覺得自己和加拿大人不一樣,又覺得不能和法國人混為一談,希望獨立建國,搞起魁北克獨立運動,魁獨始于1960年的“寂靜革命”,法裔認為魁北克應(yīng)該成為獨立主權(quán)國家。
“我們跟法國人不同,別把我們和他們混為一談”,頗有種看不上你又干不過你的矛盾氣勢。這種矛盾感延伸在電影中,也可以看到些許。
兒子薩巴斯蒂安是倫敦金融交易員,事業(yè)有成還有個漂亮的未婚妻,父親身患癌癥時日不多,被母親叫回來陪他走過生命最后時光,從前父子相處的時光總是在矛盾和爭執(zhí)中,剛到醫(yī)院不久后就因為父親不愿意換到醫(yī)療條件更好的美國而爆發(fā)了一場爭吵,母親對生氣的兒子說起小時候他得腦膜炎時,父親曾抱著他兩天不放,通宵未眠。這次沖突過后,兒子放下成見,全力解決在父親最后時光中遇到的各種麻煩,兒子被塑造成為帶著資本主義環(huán)境熏陶下的“人格面具”的戰(zhàn)士,拿著“金錢”這把利刃一路披荊斬棘,幫父親解決了舒適的單人病房、雇傭?qū)W生來探望、購買減輕痛苦的海洛因等一系列問題,效果顯著。
他被父親稱為“野蠻人的王子”,他的到來在父親的眼里就是一場不可抵擋的入侵。
“文明世界的父親”是美國二戰(zhàn)后“嬰兒潮”的一代人,這代人是美國最有名的一代,他們在二戰(zhàn)后隨之而來的生育大潮中出生,從小就擁有更多同伴與更多樣選擇,他們同時趕上了美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和傳統(tǒng)價值觀的又一次顛覆變遷。反越戰(zhàn)、嬉皮士、人權(quán)運動,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guī)和壟斷資本統(tǒng)治,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向體面的傳統(tǒng)價值標準進行挑戰(zhàn),所以他們又被稱為“垮掉的一代”。
影片中父親和朋友們大談“存在主義、社會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主義、結(jié)構(gòu)主義”等等,好像沒有他們未曾追了解和追隨過的主義,但是在車上父親和娜塔麗的對話中,他說還是無法接受自己即將死去的事實,覺得和出生時一樣平凡無助,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應(yīng)該去尋找的。他一輩子都在用力尋找和追隨,最后卻覺得根本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這有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落寞感。而娜塔麗卻很理智的告訴他,令他無法割舍的是過去的時光,過去的時光早已消逝。
父親生命的最后一晚躺在小木屋回廊上的躺椅上,蓋著厚厚的毛毯,在清晨灰藍的天色下,父親對兒子說“知道我對你的期待嗎?生個和你一樣好的兒子”。
兩代人的沖突在死亡和親情面前握手言和。
我挺喜歡在小木屋聚餐時候,父親那個娶了年輕老婆的朋友奇杜亞說的話,當(dāng)他們在談?wù)摎v史、政治、哲學(xué)時候,幾位年輕人和屏幕前的我一樣一知半解的不覺明厲,奇杜亞說到“智慧消失了,但我并不會因此悲觀”。
世界觀的沖突、政治姿態(tài)的不同、各種主義的分歧,一代人和一代人、一個國家和一個國家,野蠻的入侵,文明的衰落,這些問題永遠在繼續(xù),但我們不該停止反思,是否野蠻和文明就是兩種完全對立不能融合的力量,是否只有在死亡面前它們才能握手言和。
人類的感受是相通,且生生不息的。
3 ) 留白也很精彩
很特別的體會, 不是用"好"來當(dāng)標桿.
同樣主題又是死亡,父子和留戀, 線索簡單, 情感過渡相似, 但此片還更有起特別的看點因子.
父親圈子里的一群漂亮的老知識分子些讓我想起了英國二十世紀初的BLOOMSBURY沙龍, 作家藝術(shù)家美學(xué)學(xué)者各種文藝知識分子湊在一起, 其對話sophisticate的精英程度和逗趣的文化氣氛也許也就莫過如此了. 像本片一樣, 就算其閑聊也永遠是宏大話題, 聊歷史聊政治聊性四兩撥千斤, 談笑間歷數(shù)數(shù)十個"-ISM"主義主義, 他人諷刺相互諷刺再自我諷刺. 老一代的涵養(yǎng)和知識結(jié)構(gòu)的嚴謹形成了年輕一輩"沒文化"和"商業(yè)化"Barbarians的鮮明對比(教授學(xué)生的無知 - "文盲"; 兒子做風(fēng)險投資帶來的巨大財富 - "商業(yè)化"; 而兒媳即使是在跟藝術(shù)和文化最沾邊的拍賣行也被極度地商業(yè)化了: 教堂的庫存商業(yè)上一文不值). Invasions of the Barbarians帶來雙層涵義, 一是種知識分子的懷舊情懷和以清高的立場帶來的諷刺性口吻; 二來則是兒子作為物質(zhì)野蠻世界的"王子"終于在父親生命歷程的最末端盡到了無微不至的孝心, 失聯(lián)已久的父子情終究得以相連.
這部片子對我打動的面既是頭腦中的又是心里面的, 散灑的情節(jié)安排看似漫不經(jīng)心, 其人性化的刻畫也有意無意地保留著形似知識分子情懷特有的含蓄和控制, 杜絕煽情也杜絕情節(jié)上的跌宕起伏. 然而就像生活還原了原味, 縱使是不經(jīng)意, 美好的風(fēng)景和美好的人性也會自然拓現(xiàn). 像片末的父親安樂死時頭頂上靜謐的云彩, 和兒子與曖昧的青梅竹馬半個吻的縱容和現(xiàn)實, 其實都是生活.
4 ) 7次流淚,無數(shù)的微笑----《野蠻人入侵》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無法抑制自己的眼淚,一次又一次在微笑之中突然流淚,然后又在淚水中繼續(xù)微笑。
因為太喜歡,我一時不知道該怎么來描述。
是一個老套的故事,父親臨終前,一直與其不合的兒子回到了身邊,做期貨經(jīng)紀人的富翁兒子用金錢買來了舒適的病房,父親舊日的情婦和朋友,以及為父親鎮(zhèn)痛的毒品,最后當(dāng)然是父子和好,相互說了“我愛你”。
這部電影簡直是個格言大全,把劇本打印出來,隨便翻到哪一頁一讀,保證就是引人發(fā)聾震聵的名人名言,無論是警察還是醫(yī)院小護士,隨便便哪一個隨便便說句話,都夠我這種笨蛋想半天的。就連毒販要引誘別人來買毒品,也很風(fēng)雅地說“人不能兩次跨過同一條河流”¥%?#%¥#%
名詞也多,老父親是教歷史的,因此從羅馬入侵到十字軍東征,從911事件到布什政府,一切都可以作為談資和玩笑。老父親剛?cè)ズ厔e墅那段與朋友的對話最精彩:
“我么都做過,從分離主義者,獨立主義,主權(quán)主義,主權(quán)暨合作主義者”
“我們從存在主義啟蒙,到薩特,卡繆,度過法農(nóng)后變成反殖民主義者”
“拜讀馬爾庫塞變成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毛澤東主義者”
“讀了索仁尼辛后,想法變了”“情景主義者”,“女權(quán)主義者”,“結(jié)構(gòu)主義者”
“還有什么主義咱們沒有膜拜過?”“愚蠢主義”
然后老頭講了一個中國美麗的考古學(xué)家郭晶的故事,強有力地證明了被主義所左右的愚蠢性。(不能重復(fù)這個故事,以免被系統(tǒng)過濾:))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樣堆砌名詞很愚蠢,但是請想一下,在湖邊,大家端著葡萄酒在回憶年輕時代,法國人的年輕時代,又有幾個不被各種主義所左右呢。攝影機位從最左端搖到最右端,再突然回到最左端(象老式打字機的節(jié)奏,嗒嗒嗒嗒,斯拉,嗒嗒嗒嗒,斯拉),大家接話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真有一種蘆雪庵聯(lián)詩的快感。
雖然充斥這種貌似有文化的詞語,該片一點都不悶,老頭說的笑話,好笑的很。因為通常他都只說黃色笑話,所以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聽懂。
你看我,因為喜歡一部電影,所以語無倫次,就像喜歡一個人,突然會手足無措,患得患失。
這個片子之所以好,在于它一點都不煽情(雖然我還是哭了7次),每到導(dǎo)演或者觀眾動了一點點感情,畫面就暗下來,然后跳到下一段。為此我想起謝娜的經(jīng)典動作“收”。導(dǎo)演片子搞得好,就是要會收,不能讓觀眾笑到凳子翻了,樂極生悲,也不能讓觀眾哭到聲嘶力竭,一命嗚呼,情緒節(jié)奏感與音樂一樣,是藝術(shù)。
網(wǎng)上說這部電影充斥了“政治不正確”,比如它除了拿中國文革說事兒,還拿911開涮,但是想想吧,生活中我們誰又不是呢。只有政治機器才會政治正確,我們,要的只是生活。
回想起來,老頭兒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摻合各種主義,讀有趣的書,四處旅行,還喝酒搞女人(臨死還有老婆和兩個情婦一起陪他),沉迷于美食(老友半是傷感半是嘲弄地說已經(jīng)無法進食的他——你也有拒絕松茸的時候)。
我知道我寫得不好,我的文字無法成為你看這部電影的動力,但是求求你,一定要去看看這部好電影,不但會讓你又哭又笑,也會讓你懂得生命的意義。
片尾曲非常動聽,我在寫此文的時候一直反復(fù)地放,歌詞大意是:
我有很多來自云端的朋友
帶著裝滿太陽和雨水的簡單行李
他們將充滿友誼的季節(jié)
化為為地球最美的一季
他們擁有世上最美麗風(fēng)景的溫柔
和與候鳥一樣的忠誠
他們內(nèi)心擁有無盡的柔情
只是偶爾眼神流露悲傷
于是
他們會來我家,取暖
而你
你也會來
然后重返云端深處
再向別人展露你的笑顏
用些許柔情撫慰你周圍的朋友
當(dāng)別人想對你隱藏他的悲傷時
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將怎樣
可能有一天,我也不知道我會是誰
若我還能擁有一位真正了解我的朋友
我就能夠忘記淚水和痛苦
那么
或許我會去你家
用你的爐火溫暖我的心
這部片我一定會在心情郁悶的陰沉天氣的下午,重新看一遍,或者兩遍,你簡直可以說這是一部勵志電影,雖然父親死了,兒子沒有追隨他的愛情,但是對于我這樣的人來說,這就已經(jīng)夠光明的了。
http://blog.sina.com.cn/u/5419f9a3010007hp 5 ) 日記三則
2004年3月
蠻族入侵
晚上終于去附近出名的藝術(shù)電影院Renoir看了《蠻族入侵》(barbarian invasion),今年bafta(英國學(xué)院獎)和oscar的外語片大熱門。
淚滿襟。
看這個是正在倫敦出差的一個老朋友的建議:你讀歷史,看這個一定特有感觸。是的,歷史,20世紀的法國哲學(xué),都是日課;他還不知道我照顧了祖父最后的時光,整整9年過去了。劇中,在倫敦的清教徒資本家(puritanical capitalist)兒子回到蒙特里爾竭盡全力給郁郁寡歡的知識分子父親一段臨終前快樂的時光,朋友、學(xué)生、情人齊聚床頭,面朝湖水,靜對夕陽。我很慚愧,雖然從了自己的興趣埋頭于這樣的偏門學(xué)問中,父母需要我承歡膝下時恐無力如劇中的兒子一般散去千金、熨貼打點。1月的時候,祖母88歲了。
寫不下去了。(3月12日)
新浪把這個片子歸為動作片,笑暈過去了。
我告訴過那個推薦我看這個片子的朋友:在下心智遲緩,只能單獨看英制12A(12歲以上,《指環(huán)王之三》即是),15A(如《冷山》)就過于恐怖了。進了影院,駭然18!可是因為海洛因場面?或許是語言隔了一層,但覺是笑中帶淚的片子,并沒有特別驚駭?shù)膱雒妗?br>
萬能的google給出了各個國家對這個片子的分級意見,讀之也頗有趣味(canton是瑞士的“省”):
certification: denmark:7/germany:12/norway:15/switzerland:14(canton of geneva)/switzerland:14(canton of vaud)/uk:18/usa:r/portugal: m/16/ brazil:16/argentina: 13/finland:k-11/netherlands:16/canada:13+(quebec)
另外,人把它歸為劇情片/喜劇片
genre: drama/comedy
出處:
http://www.imdb.com/title/tt0338135/http://www.counterpunch.org/madarasz12132003.html我讀了這篇影評。
(3月14日)
我和制片人朋友提了這部笑中帶淚的好片子。
“我寧可沒有理解barbarian invasion的樂子,也不愿意象你那么辛苦去讀歷史?!?br>
(3月17日)
6 ) 臨終
從臨終關(guān)懷的角度切入,以生命熱情為第一原則,就使本片的道德基礎(chǔ)立起來了,這就大大降低了觀眾對的不適。從而可以對文明外衣下異化虛偽的道德與制度提出尖銳的批評與諷刺。人類的值得哀嘆憐憫的地方就在于大多數(shù)人直到老了,才有勇氣沖破這一層,所謂老了,無所謂了。
重要臺詞
1二十世紀不如大家想的血腥,戰(zhàn)爭死了一億人,加上蘇聯(lián)古拉格一千萬人命,勞改營算一百萬好了總共一億三千五百萬人命,也還好。十六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不用毒氣和炸彈,就消滅了一億五千萬南美印第安人。人類史上最大殺戮就發(fā)生在此,而不是在一座小型的屠殺博物館,人類史本身就是一部恐怖史。
2我一生都和絕世美女入眠,直到有天竟然夢到在加勒比海,我才知道老了。
3你無法割舍的不是現(xiàn)在的生活,是你過去的時光,過去的時光早已消逝
4至少我得留下點痕跡,一生中成就一點事就足夠了,可以向自己交待就可以了,這樣會死得更安詳,但我卻一事無成
5我覺得和出生時一樣貧乏無助,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我應(yīng)該去尋找的,我一定要繼續(xù)找....
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野蠻入侵》,在看似簡單的生命和親情的故事下,隱藏著更深的主題,關(guān)于歷史,革命,社會形態(tài)等等。商業(yè)成功的兒子是現(xiàn)代社會的代言人,“反面人物”娜塔莎是資本主義拋棄的廢品,自暴自棄吸毒。我們一般都處在這兩類人之間,誰是誰非全由資本說了算,能逃脫的終歸少數(shù),稱為野蠻
迷人的知識分子式電影。一個將死之人,一群對現(xiàn)世生活暗淡無力的朋友,在生死之交,掉掉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史的書袋,順便稱贊幾句中國的文革(后面繼而提到戈達爾,還真是他那學(xué)來的=。=),溫情、節(jié)制。跟那一代人比,金元天才的兒子無疑是野蠻人,而電影好就好在,那仿佛也沒什么不好。
這部電影是魁北克用來粉碎欲移民者夢想,以避免過度移民潮的大殺器!
即使有再不堪的過去的人都有優(yōu)秀的一面,寬容、樂觀、責(zé)任,是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
12/4/2004 6:00pm Cultural Centre
該片被譽為“生命的告別儀式”,以其平實樸質(zhì)的影像和細膩入微的感情橫掃各大影壇頒獎禮。2003年,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最佳劇本、最佳女演員大獎,并獲金棕櫚大獎提名;2004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導(dǎo)演、最佳影片、最佳劇本獎;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以及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提名。
4.5 年輕人是最好的烈士,好好的擁抱熱愛的一切。會逝去的終究會被沖擊,但你能拽著它,陪著它一起。
有一個情節(jié)無法忘記, 當(dāng)父親和他的朋友們談?wù)摎v史和哲學(xué), 并因此歡笑的時候, 善言的兒子只能默默地聽著, 不知所云. 數(shù)學(xué)和經(jīng)濟學(xué)帶來了財富, 卻帶不來優(yōu)雅的人生.
父子和解的電影很多,比如《大魚》,而在父親臨終,專門用“風(fēng)流成性”來渲染父子與親朋好友之間的所謂尊嚴的繩命告別,也是一種非美式喜劇的導(dǎo)演特殊的風(fēng)格,然鵝,美國人也跟著沾光,似乎去美國做一次檢查就必須有了“老豆堅過美利堅”的片名梗應(yīng)該是看過DVD,但是已經(jīng)沒有印象了,尤其是父子從話不投機到最后的親情擁抱,我們的父子一場其實不就是這樣從不解到最后的“和解”嗎?父親身邊離不開女人,媽媽也因此離開了父親,父子也因此成了陌生關(guān)系,天各一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朋友來了,妻子來了,就連情人都姐妹一起來了,大家似乎冰釋前嫌,似乎用這樣更“生活化”的方式和人生告別,真的是化悲痛為力量(力比多);而當(dāng)電影最后,父親不堪病痛折磨而用大劑量“海洛因”來快樂一下時,我們不禁又感到人生的脆弱和凄慘都說父一輩,子一輩
1.溫馨是要錢錢砸的;2.干金融很賺錢;3.一切虛幻都是建立在有錢兒子基礎(chǔ)上。法語片文藝內(nèi)涵果然濃厚,狐朋狗友聊天話題都帶這么多我們了都來不及了解的著作和人名,翻字幕的同志辛苦了。很羨慕劇中那種曾經(jīng)的炮友還可以聚在一起吹牛打屁的坦然勁頭。怎么豆瓣炮友們?nèi)胀瓴幌嗤鶃?,要向前輩學(xué)習(xí)呀
爸爸最后硬了吧
1.風(fēng)燭殘年之際,身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身邊陪伴是對自己一生為人的肯定;有一群女人陪在身邊是對自己魅力的肯定;有子女兒子陪伴是對自己作為父親身份的肯定;2.生一個跟你一樣的兒子,則是對一個兒子最大的肯定。
加拿大真是有意思,兩種語言,兩種文化,電影也明顯分為兩類。法語的阿康更人文,更沉靜。對感情也是平靜下的暗涌。兩代人,兩種文化,兩種世界觀
老頭兒太像蔡明亮了
一部很平淡的家庭倫理片,充滿了許多啟迪人心的對白和情節(jié),導(dǎo)演刻意回避了煽情的設(shè)計。值得細細品味,題外話是有點點像野草莓。
2004 第76屆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 老爸的單程車票.99分鐘BD版。
盤子太小,試圖承載的力量太重,題材太龐雜,手術(shù)刀太小。加拿大充滿知識分子氣息的電影,談歷史、宗教、電影藝術(shù)、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思潮,這一點上足夠話癆,體現(xiàn)了 多元價值觀和包容力。感情深度還是略微欠缺。最近在補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該片被譽為“生命的告別儀式”,以其平實樸質(zhì)的影像和細膩入微的感情橫掃各大影壇頒獎禮。2003年,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最佳劇本、最佳女演員大獎,并獲金棕櫚大獎提名;2004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導(dǎo)演、最佳影片、最佳劇本獎;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以及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提名。
這真是的一部極其出色與睿智的電影。它想說的是,有一種價值或者理想在文明演進的同時無可挽回地逝去了,而在片子中是通過父親與兒子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沖突到融合來表現(xiàn)的。兒子是典型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實用主義代表,金錢至上;而父親則是一個大學(xué)教授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朋友圈。電影的主題很深刻,表現(xiàn)了極大的野心,可是看到最后,我覺得導(dǎo)演駕馭得很好,尤其是父親和他朋友之間聊的話題十分具有文學(xué)和人文主義色彩。誠然人類社會需要文明,但是我們不能讓某種野蠻的規(guī)則破壞了我們原來的和諧,這是導(dǎo)演的吶喊。
葷段子和文藝型吐槽組成的溫情故事,骨子里卻有股左派資本主義的排外成見味~~~不過吐槽疙瘩那個確實太過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