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歷史上的真實:盧旺達大屠殺 “非洲人的命不值錢”
看完《血鉆》,里面的屠殺和暴力鏡頭,讓我對非洲大陸充滿同情。非洲的歷史,很少人關(guān)注,近代的盧旺達大屠殺,知道的人也很少。搜索了一則2004年《環(huán)球時報》有關(guān)盧旺達大屠殺的回顧文章。希望血斑斑的歷史不再重演。
4月7日是盧旺達大屠殺十周年。非洲中部內(nèi)陸“千丘之國”盧旺達在首都基加利隆重集會,紀念這一特殊日子。盧旺達國家體育場內(nèi),“永遠再不發(fā)生”的橫幅標語格外醒目,6.5萬名各界來賓心情沉重,悼念無辜亡靈的歌聲低回,許多民眾淚流滿面低泣。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當天發(fā)表聲明說:“無論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還是各會員國,當時都沒能對越來越多的災(zāi)難跡象給予足夠的重視?!甭?lián)合國大會還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旺達大屠殺國際日”,以追思過去,警示未來。
大屠殺現(xiàn)場慘不忍睹
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大屠殺紀念中心剛剛落成。此前,盧旺達在全國設(shè)立了7個大屠殺紀念館。記者專程走訪了位于基加利東南的埃皮馬凱和尼塔拉馬兩個紀念館。
埃皮馬凱紀念館原是一個教堂,位于尼亞馬塔鎮(zhèn),兩邊是學(xué)校和醫(yī)院。當記者剛走到紀念館門口時,講解員就指著鐵門上的缺口說,那是被槍打開的。當時3000名圖西族人為躲避胡圖族極端分子的追殺,一起擁進這個教堂并把自己反鎖在里面,未料鎖門的鐵鏈被槍打開,暴徒們破門而入,將里面的3000名群眾全部殺害。走進教堂,頓感一股陰森之氣。迎面的講壇上蓋著一塊血跡斑斑的白布,密集的槍洞布滿四壁。
在講解員的帶領(lǐng)下,記者來到教堂后面,這里修建的3個巨大的地下室里面分隔成一個個方格,堆滿了大屠殺遇難者的累累白骨。據(jù)介紹,大屠殺期間,這一帶竟有2萬人被殘酷殺害,不少人是先被趕到山里后又被殺害的,暴徒們用槍支、砍刀、長矛甚至棍棒見人就打,將其活活殺死。
穿過成片的香蕉林,記者來到尼塔拉馬教堂紀念館。這里的兩個小教堂比較簡陋,四周皆用紅磚砌成。1994年大屠殺期間,附近的群眾為躲避殺身之禍來到這里祈禱,也被活活殺害。一排排低矮的水泥長凳周圍是一件件血跡模糊的衣服,入口處不時可看到橫七豎八的尸骨,蒼蠅在不停地飛舞。當時,里面的群眾也是把教堂的所有門窗都封死了,可殺紅了眼的暴徒們還是打開了門窗,殺了所有的人。
人間慘劇為什么發(fā)生
盧旺達大屠殺的直接導(dǎo)火索是總統(tǒng)專機失事。1994年4月6日晚,盧旺達總統(tǒng)哈比亞利馬納和布隆迪總統(tǒng)恩塔里亞米拉在赴坦桑尼亞首都出席關(guān)于地區(qū)和平的首腦會議后,同機返回盧首都基加利,未料飛機在機場降落時墜毀,兩位總統(tǒng)和機上隨行人員全部遇難。事發(fā)后,關(guān)于誰是兇手傳說不一,兩大部族之間互相猜疑,基加利的局勢迅速惡化。次日,由胡圖族組成的總統(tǒng)衛(wèi)隊綁架并殺害了圖西族總理烏維蘭吉伊馬納女士和3名部長,同時組建了臨時政府;8日,圖西族反政府武裝“愛國陣線”拒絕承認將其排除在外的臨時政府,宣布向首都進軍。至此,盧旺達內(nèi)戰(zhàn)再度爆發(fā),伴隨著兩派武裝在前線的激烈廝殺,胡圖族極端分子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肆殘殺圖西族和胡圖族溫和派,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甚至相當偏遠的山區(qū)也發(fā)生了部族屠殺,一卡車一卡車逃難的婦女、兒童被殺死,路邊溝旁尸橫遍野,慘不忍睹。短短百日之內(nèi),近百萬無辜者被殘酷殺害,200多萬難民逃亡國外,另有200多萬人流離失所。
大屠殺是長期殖民統(tǒng)治種下的一個惡果。胡圖族和圖西族是盧旺達的兩大部族,分別占全國總?cè)丝诘?5%和14%。在歐洲人來到盧旺達之前,胡圖、圖西兩個部族之間并沒有什么矛盾。殖民主義者在盧實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在兩大部族之間輪番制造矛盾,從而埋下兩者不和的種子。20世紀60年代以前,圖西族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擁有絕大部分土地。1959年,胡圖族掌了權(quán),對土地進行重新分配,許多圖西族貴族只好逃往鄰國。1962年盧旺達獨立,獨立前后就發(fā)生過多次部族仇殺,造成大批難民外逃,部族矛盾進一步加深。
1990年10月,僑居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旺達愛國陣線與胡圖族政府軍又爆發(fā)長達3年的內(nèi)戰(zhàn),雙方雖于1993年8月簽署了和平協(xié)定,終因積怨太甚而未能得到正實施,進而在1994年總統(tǒng)遇難時再度爆發(fā)全面內(nèi)戰(zhàn)。
西方的干預(yù)哪里去了
4月6日,在盧旺達舉行的種族滅絕國際研討會上,曾領(lǐng)導(dǎo)聯(lián)合國駐盧旺達援助團的加拿大退役將軍達萊爾指出,盧旺達大屠殺本可避免,只是因為國際社會近在咫尺而沒有采取行動制止。
盧旺達大屠殺在發(fā)生前曾有明顯跡象。1994年1月11日,大屠殺發(fā)生前3個月,達萊爾就對可能發(fā)生的大屠殺有了預(yù)感,曾向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部發(fā)出電報,報告盧旺達胡圖族武裝正在囤積武器,準備對圖西族大開殺戒,圖西族處于危險之中。然而,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部以“超越權(quán)限”為由,拒絕了達萊爾的請求。接著,達萊爾奉命向比利時、法國和美國駐盧旺達大使通報了胡圖族正在加緊備戰(zhàn)的情報,但仍未引起注意。4月7日,盧旺達女總理在途中慘遭殺害,胡圖族軍人還打死了奉命護送她的10名比利時維和軍人。比利時于是決定撤回全部維和部隊。比利時部隊在駐盧旺達維和部隊中裝備最好,其撤出不但使聯(lián)合國盧旺達援助團陷入困境,而且助長了胡圖族民兵的囂張氣焰。
大屠殺開始后,聯(lián)合國安理會曾試圖采取行動,由于美英兩國的漠視和不介入政策,始終未能采取有效行動。美國幾個月前曾在索馬里受挫,美駐聯(lián)合國大使奧爾布賴特建議,僅在基加利保留“最小限度”的存在以顯示聯(lián)合國的“決心”。
達萊爾將軍認為,在局勢迅速惡化的情況下,許多圖西族人沒有選擇逃離而留了下來,正是出于他們對維和部隊的信任,未料卻遭到了背棄。他說,制止這次大屠殺,其實只需要5000名裝備精良、授權(quán)明確的聯(lián)合國部隊就行了。
“非洲人的命不值錢”
盧旺達大屠殺是全世界的大悲劇。西方大國有能力制止而一直沒有行動,更是難辭其咎。人們不禁要問:充當“世界警察”的超級大國哪里去了?說到底,這與西方的價值觀和利益觀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美國政府高官曾表示:“我們并不在乎盧旺達或布隆迪發(fā)生了什么,美國的利益不在那里,不能把這些無聊的人道主義問題和諸如中東、北朝鮮等重要問題混為一談?!北R旺達的一些官員曾私下抱怨西方推行民主化導(dǎo)致盧當年的大屠殺,他們說:“第三世界國家的民主,首先就是生存權(quán),當前中心問題是發(fā)展經(jīng)濟。人都死光了,還搞什么民主!”
南非《商業(yè)日報》在4月5日的評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在西方大國的眼里,“非洲人的命不值錢”。達萊爾將軍強調(diào),西方強國對大屠殺負有責任,他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只關(guān)心對自己有價值的國家”,盧旺達的前宗主國比利時在大屠殺時甚至“拋棄”了盧旺達。達萊爾最后建議:“聯(lián)合國應(yīng)該在防止西方大國將人類推向不安全的狀態(tài)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泵绹鸫髮W(xué)教授薩曼塔·帕沃爾在《地獄難題———美國和滅族時代》一書里說,這一切都是美國人導(dǎo)演的。帕沃爾甚至毫不留情地說:“美國的習(xí)慣思維是利益,這利益體現(xiàn)在石油和選票上。”
2003年10月,達萊爾出版了專著《與魔鬼握手》。他認為這是一本關(guān)于“失敗”的書:失敗屬于駐盧旺達維和部隊,因為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胡圖族極端分子殘酷地殺害了近百萬無辜者;失敗屬于幾個西方大國,因為它們有能力卻沒有及時制止大屠殺;失敗屬于聯(lián)合國,它未能給身處困境的少量援助部隊以支持。他在深刻的自責中認為,自己身為指揮官,是這失敗集體中的一員。
2 ) 《血鉆》
鉆石固然有著自已的美麗,但它的背后侵染著多少血色,電影《血鉆》中不僅有著親情與愛情的奠基,更揭露著非洲動蕩的原罪,長達兩個多小波瀾壯闊的非洲史詩,暴力血腥的渲染,令璀璨的光芒湮沒了非洲這塊失落大陸的光明,但縱然人的貪欲永遠無法滿足,人們對于家國的情懷卻并無法被抹去,即便窮困不堪,戰(zhàn)爭不斷,這種鄉(xiāng)土的情懷,令人所見人類社會的未來雖然不可預(yù)測,但人性的光芒亦然永痕。
3 ) 《血鉆》——最帥的男人
《血鉆》——最帥的男人
看了血鉆有一段時間了。
記得當時看到丹尼(Leonardo Dicaprio)死的時候,我坐在那里,咧開嘴,閉著眼,大哭,很爽。
一直想寫點什么,但一直也沒寫出來。模糊的印象是兩個男人互相的支撐,替代,殊途同歸。
于是,今天我要拋卻對一部電影的所有標準,背景、情節(jié)、敘事、技巧、政治意義都死去,我只想討論一下迪卡在片子里為什么這么帥。
一個男人帥從來不是因為他單純地帥,一個單純地帥的男人讓人沒有任何遐想。這與女人不同,一個女人是可以單純地漂亮的,一個單純的漂亮的女人可以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所以,一個帥的男人必定是復(fù)雜的。復(fù)雜必是吸引人的,尤其對那些有自以為是的自信的女孩。這樣的男人,怎能不帥?
一個男人特別帥的地方在于他背后有一個神奇的世界或他本身就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歷數(shù)迪卡的片子:
杰克為我們展開的一張籠罩在藝術(shù)與自由的星光下的流浪地圖。
飛行大亨為我們打開一片無所不能,自由翱翔的天空。
丹尼帶我們踏上這片遠離上帝的動蕩的非洲大陸。
對于一個女人來說,男人是某種手段,某種溝通世界的手段。女人借與男人的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而與世界連結(jié)。片中有野心而又理想主義的女記者(Jennifer Connelly)不就是想在非洲這片混亂的土地上,通過丹尼了解戰(zhàn)爭背后黑暗的脈絡(luò)嗎?
我們好奇也向往的地方,不經(jīng)由他們不能到達。
帶我們超越凡常,這樣的男人,怎能不帥?
一個帥的男人一定不是一個完美的男人或者說一定不是一個有無疑的正義感的男人。他必定生于一個他不能理解的混亂背景中,有迷惘、有懷疑、有掙扎,有孩子般的叛逆與無助。
片中的迪卡說:“有時,我在想,上帝會不會原諒我們對彼此所做出的一切?然后,我環(huán)顧四周,意識到,上帝離開這片土地很久了。(Sometimes,I am wandering if god will forgive us for what we've done to each other. And I look around and I realize God left this place long time ago.)”
他如此迷惘,如此困惑,如此掙扎,卻仍沒有喪失對愛的感知,放棄信仰也不放棄人間的丁點溫暖情誼。這樣的男人讓女人有用自己的熱度去撫平他內(nèi)心褶皺的沖動,這種愛的成就感讓女人感到存在的歡樂與意義,這真是再重要沒有的了。這種男人,怎能不帥?
一個帥的男人,一定要有男人味。片中的迪卡,臉上不經(jīng)意的傷口,堅硬的胡茬,汗水血水浸透的舊軍裝襯衣,鷹般的眼神,獸般的生存能力,戰(zhàn)火紛飛中矯健的身手。他聰明。他愛錢也愛女人,有辦法征服她們,卻也可以為了某種意義放棄她們。他夠義氣,可以性命作賭,陪伴他的兄弟。他并不是不懼怕死亡,卻可以在無奈的境地坦然地選擇放棄生命并安然視之。他容易被愛打動,堅守自己所認為的正義哪怕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最可怕的是,世界遺失他,他卻在一個女人心理留下深情。
這樣的男人,怎能不帥?
最后,這個帶著致命傷孤立無援地面對大軍壓境的男人在電話里對他的女人說,“我看到世間再美不過的景象,真想你也能看到。”
好吧,迪卡,你得逞了,我看到了一個世間再帥不過的男人。
4 ) 貪欲的背后
你可知道,一顆璀璨的鉆石背后也許藏著一段血腥骯臟的故事?
非洲的土地為什么是紅的?Danny(萊昂納多)說,是戰(zhàn)爭的鮮血染紅的。然而戰(zhàn)爭不是為了獨立和自由,而僅僅是為了占有,占有象牙,占有石油,占有黃金,占有鉆石。
為了占有,軍閥連年混戰(zhàn)。為了占有,兒童被訓(xùn)練成殺人機器,派上戰(zhàn)場。尋找兒子的父親所羅門說:等他們長大了,和平也到來了。然而當他潛入基地找到自己的兒子時,兒子卻已經(jīng)變成了六親不認的地域天使。
如果知道這一切,你是否還會購買鉆石?
同樣的血腥不單發(fā)生在鉆石行業(yè),也不單發(fā)生在非洲。皮草業(yè)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想想《可可西里》--在某種程度上,《可可西里》比《血鉆》更真實、更有力量,在我們看到高原上被偷獵的藏羚羊的森森白骨,當我們的仇恨正要生起時,我們卻看到了另一面,看到了盜獵者無助的眼神,看到了他們因為家園沙化而只能干起五塊錢剝一只藏羚羊皮的營生。剎那間,仇恨空無所指,道德和價值判斷分崩離析,只剩下我們安坐在城市作為旁觀者和法官的沾沾自喜和自以為是,赤身露體,無處藏身。
這不是某個人、某個群體或者某個集團的問題,這是每個人的問題。軍閥和盜獵者是罪惡的,商業(yè)集團是罪惡的,然而更大的罪惡卻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來源于我們世世代代留存下來,而今更變本加厲的貪欲。
跨國協(xié)議可以減緩甚至終止鉆石的非法賣賣,卻沒有辦法消解人的貪欲。勸說人們停止購買某一類"罪惡"商品亦無法消解,因為貪欲這條毒蛇依舊盤踞在人的心中,怡然自樂。無法從鉆石上得到的滿足,必定會通過其它途徑發(fā)泄,或者是別的奢侈品,或者是種種不道德。
也許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讓每個人都覺知到貪欲的真面目,這是圣人們的解決方案。但很可惜,這劑良方僅帶來了少數(shù)人的心靈解脫,在整體層面,圣人們帶給社會的改變實在乏善可陳。并非圣人們錯了--對個人而言,覺知的確是解脫的真理,但--社會是人的集合,它有著超越個人的自身特性,正如我們不可能通過改變碳原子而將煤炭變成鉆石一樣,我們也不可能僅僅通過改變個人而改變社會。要想得到鉆石,我們甚至不需要改變原子本身,我們要改變的僅僅是原子之間的聯(lián)系。
這帶給我們許多啟示。對個人而言,現(xiàn)代的貪欲來自于我們自身的不安全感。我們怕自己或者害怕別人認為自己不夠漂亮,不夠年輕,不夠強壯,不夠忠誠,不夠富有,不夠有品味,于是假借外物,通過護膚品、偉哥、鮮花、鉆戒、名車、房產(chǎn)、學(xué)歷等等來證明自己。社會的貪欲也來自不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感的根源在于社會為了維持其自身的運作(人口規(guī)模、經(jīng)濟規(guī)模等)而對需要越來越多資源,當資源有限并且不可再生時,焦慮便產(chǎn)生了。
這邏輯與《血鉆》中展現(xiàn)的邏輯類似,不同的是,鉆石等奢侈品會引來商業(yè)集團的爭奪和局部的戰(zhàn)爭,而對必需品的渴求(能源和土地),卻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就算是在稍微好點的情況下,它也會帶來經(jīng)濟低迷,通貨膨脹和高失業(yè)率,這最終又把不安全感轉(zhuǎn)嫁到了個人身上。并且,這種渴求往往是因為一個社會的發(fā)展壓力而引起,這又有點類似于《可可西里》中盜獵者的選擇,很難用道德去評判對與錯。
自然,道德評判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它永遠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更關(guān)心的,是這種局面有否解決的良方?若無,那我們現(xiàn)在做的一切,包括教育和公益,都只是短期的止痛,并無實質(zhì)的意義,而人類亦難逃滅亡的命運,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若有,則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應(yīng)調(diào)整到加速或者促進這個轉(zhuǎn)變的發(fā)生上面來。
資源或許是這個問題的中心。有沒有一種不需耗費大量不可再生資源而能發(fā)展的經(jīng)濟?知識經(jīng)濟似乎是一個機會,它把經(jīng)濟發(fā)展的驅(qū)動力從具競爭性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變?yōu)榉歉偁帯⒎窍∪钡闹R,知識會帶來新能源和新經(jīng)濟,也許有望能解決當前世界發(fā)展的困局。最近的一個好消息是,知識經(jīng)濟興起三十年來,我們終于等到了一個轉(zhuǎn)折點:"據(jù)國際能源組織(IEA)報道,2006年工業(yè)國家石油消耗比2005年減少了0.6%。這是近20年來OECD國家石油消耗不斷增長趨勢的首次轉(zhuǎn)折。" (然而 2006年世界石油消耗總量增加了0.9%,這主要是中國和印度增加了需求)
也許更深刻的變化發(fā)生在人身上?,F(xiàn)代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富裕,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接觸和參與社會工作,這種個人自由的增強也許能逐漸消解整個社會的無意識。這個趨勢已經(jīng)出現(xiàn),從比爾蓋茨、巴菲特到最近的美國財長保爾森,現(xiàn)在的富豪們已經(jīng)開始更多地關(guān)注這個世界。對于此,我們不應(yīng)嘲笑富人的偽善或者認為這僅僅是特例,畢竟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是從當時世俗中最出色的王子出家開始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會有更多人加入到這種思考和行動中來,而它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能否成為一場真正的社會運動。
即便如此,我們對未來仍未敢有絲毫的樂觀。一個重大的擔憂就是人類的犯錯成本越來越高,以致已經(jīng)無法為人類所承擔。以戰(zhàn)爭為例,兩千年前的戰(zhàn)爭只是一小片土地上的流血,一百年前變成了全球的流血,到了六十年前,核武器的出現(xiàn)徹底提升了戰(zhàn)爭的能量,戰(zhàn)爭的后果可以影響幾代人,永久性地損害我們的土地、海洋和天空。如今,任何一個軍事大國的核武器都足以毀滅地球幾十次,這給了我們無窮的想象:不需要真正的戰(zhàn)爭,只需要一條錯誤的情報或者一個狂妄的領(lǐng)袖,就足以讓地球陷入萬劫不復(fù)。
人類的發(fā)展到底是會像拋物線般一瀉千里還是像正弦曲線般在回歸中前進,我無從得知。人不是一個無意識的種群,這帶給了我們這個星球許多傷痛卻又給了我們一線期望,人類社會的未來不可預(yù)測,卻可以依靠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而使它變得稍微光明一點。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我不知道是不是扯得太遠了。
5 ) 《血鉆》——阿切爾的救贖之路
說起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這位聞名已久的巨星,想必很多人都認識。提起他的經(jīng)典電影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有愛情片《泰坦尼克號》《羅密歐與朱麗葉》,有傳記片《胡佛》《華爾街之狼》,有動作片《無間道風(fēng)云》,有高智商的懸疑片《盜夢空間》《禁閉島》??梢哉f“小李一出,必是精品”。今天我要說的就是他的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血鉆》
《血鉆》全片圍繞著血腥粉鉆展開,講述了一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影片開頭,是生活在漁村的黑人漁夫所羅門送自己的兒子去上學(xué)的路上,開頭向我們展示了漁村悠閑勞作的生活,此時候鏡頭拉進,對著漁村秀麗的風(fēng)景和清湛的河來了一個特寫,陽光普照,絕美的風(fēng)景卻隱藏著種種危機,這時字幕上漸漸出現(xiàn)了BLOOD DIAMOND——血鉆,電影正式開始。
整部電影壓抑而又凝重,一邊是非洲大陸美麗秀麗的風(fēng)景,一邊是非洲內(nèi)戰(zhàn)慘無人道的血腥屠殺,無論在哪個角落都是美好與罪惡共存。反政府分子將屠殺當成享樂,他們把抓到的兒童訓(xùn)練成殺人不眨眼的機器,和他們一起喝酒,打牌,殺人,吸毒,原本一個快樂的童年,卻變得逐漸喪失人性。非洲這片富饒而又貧窮的土地,飽受戰(zhàn)火的摧殘。有人說非洲的紅土地是因為戰(zhàn)火不斷,被血染紅的。非洲,一個我們一直忽視的世界,《血鉆》使我第一次認識了非洲這片土地。
踏上漫長的救贖之路 電影中,漁夫索羅門和鉆石走私犯阿切爾一起踏上漫漫的尋找鉆石之路。阿切爾并不是想幫所羅門找到他的兒子,他只是為了借所羅門得到鉆石,離開非洲。也正如電影所講“即使是壞人也會讓生活有意義,沒人知道哪條路能通向天堂”,電影中每個人都暴露了人性致命的缺點。貪婪,狡詐,欺騙,冷酷,不管是白人軍隊,還是黑人反政府分子,或者是鉆石走私犯、殺人麻木不仁的兒童、那些買鉆石的人,他們的雙手都沾滿了非洲大陸上的血。電影中的阿切爾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從小就生活在非洲這片土地上,一輩子都渴望離開這里,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洗禮,他選擇成為一名鉆石走私犯,他可以在需要別人的時候好言相勸,不需要別人的時候一腳踹開,一個典型的小流氓小騙子。但是他的結(jié)局令人惋惜,電影接近末尾時阿切爾為了保護所羅門父子中彈,臨終之時,他靠在石頭上,望著這片自己一輩子都想離開的土地,緩慢地從口袋中拿出鉆石,可能此刻他正在嘲笑自己大費周章,甚至弄丟性命,只是為了這么一顆小小的石頭,他最終還是逃脫不了命運。
一段珍貴的友誼 他望著鉆石,審視自己的前半生,自己生前的種種罪行浮現(xiàn)在眼前,想到一路上和自己相依相偎的所羅門,盡管他曾經(jīng)欺騙索羅門,拋棄所羅門,但是所羅門還是原諒了他。這一次他終于做出來正確的選擇,他把鉆石交給了所羅門?!鞍⑶袪栂壬疫€以為你要偷走他?!薄拔掖_實這么想過?!闭f著兩人就笑了起來,此時的阿切爾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帶你的孩子回家”他平靜地說。我想即使是最壞最卑鄙最無恥的人,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仍然有那么一絲善良,值得被拯救。
他一輩子都離開不了的土地 這條尋找鉆石之旅,對于阿切爾來說,就是一場漫長而又沒有盡頭的路,他拼命想離開非洲,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是呆在了這片養(yǎng)育他的紅土地上。他的身下,是非洲的紅土,靜靜地吸食生靈的鮮血、靈魂和依戀,萬古如是。電影中頻頻出現(xiàn)一個詞“TIA”,意思是This Is Africa,面對著不斷涌來的雇傭兵,阿切爾緩緩的用手拿起地上的紅土,他此刻才發(fā)現(xiàn)面前的非洲是如此美麗。這時鏡頭逐漸拉遠,阿切爾閉上了眼睛,背后是重巒疊嶂的大山,霞光如火。這是阿切爾永遠不能離開的紅土地,他的根就在這里,他屬于這里。
I wish You were there
電影中的愛情戲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男女主角干凈到只有一次握手一次跳舞而已,連最基本的接吻都沒有。但是絕對不能說不存在愛情,電影中間阿切爾告訴麥迪自己去找鉆石,他要求麥迪上飛機。麥迪深情地凝望著阿切爾,經(jīng)過了種種困難她早已經(jīng)對這個滿臉胡子拉渣,身手矯健的男人暗生情愫。她只是將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留給了阿切爾,輕輕說了一句“你也應(yīng)該上飛機”然后就告別了阿切爾,看到這里,我就明白了電影最后一定不會有一個好結(jié)局。果不其然,最后阿切爾中槍,死之前的最后一個電話就是向麥迪告別,此時麥迪正在一個風(fēng)景秀麗的歐洲小鎮(zhèn),電話中盡管麥迪一再問阿切爾在哪里,可他一直閉口不談?!拔已矍笆且黄利惖娘L(fēng)景,真希望你也在這里。”一個愛情開始和結(jié)束都如此平淡,卻賺足了我的眼淚。
總體來說阿切爾是一個復(fù)雜的人物,他自私自利,卻也良知未泯,他渴望離開非洲,最后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他第一次愛上了一個女人,卻親手送走了她,他認為自己可以出賣所有人來生存,最后為了所羅門父子中彈身亡。阿切爾不是一個好人,可是他值得被救贖。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阿切爾死的這一段很有感觸,也許是萊昂納多演的太真實,我甚至深刻可以體會到在自己生命最后幾分鐘那種放下一切的心境。
此時我又想到了告別麥迪以后,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不停向前奔跑的阿切爾和所羅門,一個是父愛,一個是贖罪。
6 ) 血鉆
利益熏心的資本爭奪在非洲這片大陸上肆虐猖狂,血鉆只是冰山一角,淪為士兵的孩子,戰(zhàn)火紛飛的亂世,朝不保夕的生活,這片土地正在飽受折磨,千瘡百孔。在其他國家里,卻不過是一條微不足道的新聞。敘事行云流水,震撼娓娓道來,但思想太雜,前后兩段重心明顯失衡,反而未能深入。小李子收著演,效果不錯。
導(dǎo)演全片都在用他赤誠之心竭盡所能的表現(xiàn)傳播故事的創(chuàng)作初衷,哪怕男女主角感情鋪墊足夠也不給一場吻戲,初衷即是主題即是靈魂,別無其他。先用商業(yè)片的模式讓劇情直觀好看,請小李這樣的巨星坐鎮(zhèn)市場,他同樣回報了賞心悅目的高超表演。只有更多人看了,才能讓更多人看見。不裝逼不假深沉一點都不妨礙作品的高尚和質(zhì)量。這樣一部作品,其社會意義的恒久流傳又遠高于了他的藝術(shù)高度,我喜歡這樣的好電影。
本質(zhì)上還是白人上帝拯救水深火熱的黑人家庭,并公布真相與維持正義的西方世界中心與價值觀,當時處于巔峰的迪卡普里奧還背負著「奧斯卡魔咒」也是讓本片虛高的重要原因。
鉆石固然有著自已的美麗,但它的背后侵染著多少血色,電影《血鉆》中不僅有著親情與愛情的奠基,更揭露著非洲動蕩的原罪,長達兩個多小波瀾壯闊的非洲史詩,當璀璨的光芒湮沒了非洲這塊失落大陸最后的光明,雖然人的貪欲永遠無法滿足,但人性的光芒亦然永痕。
本質(zhì)還是老美那套人道主義的主旋律,切入點不錯,男女主角也沒搞那些纏綿悱惻無病呻吟的東西,剪輯很好;但男主角的情感轉(zhuǎn)變未免太快了些,有些地方也煽情過重了,結(jié)果看起來還是理想主義了點,畢竟非洲戰(zhàn)亂這種事情不是幾個人就可以改變的。
這部片子讓我記住了leo的演技。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樣的非洲是我不曾了解的!
電影里有一句貌似“一個年輕人花三個月的薪水為愛人買鉆戒,可誰知道背后間接的為苦難帶來更多利益”其實鉆石常常都不代表幸福。
很久不見,萊奧納多已由偶像派轉(zhuǎn)為實力派了。與非洲有關(guān)的電影,看得多了,總覺得都是一個套路了,戰(zhàn)爭、孩子、人性、愛情,有點免疫了~~
但愿看過這片子的人以后都不再向往鉆石
套著uncle sam一貫的假惺惺救世主外衣,其實就是純popcorn片,看著挺娛樂的。
好題材,好風(fēng)景,好音樂,好演員,普通片……
對于這樣的現(xiàn)實題材電影,真的是不好評價。明明是略顯文藝的劇情片,卻拍的和爆米花電影一樣,就像機器加工出來的,煽情部分和動作場面被安排得嚴絲合縫,剛煽完情就打架,打架打累了再煽情。但是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是值得關(guān)注的,鉆石行業(yè)的內(nèi)幕以及非洲社會的軍事安全,讓人觸目驚心。
如果早拍10年并換個更有質(zhì)感的女主,比如年輕時的梅里爾斯特里普,這部片應(yīng)該能成為另一個走出非洲。除了探討血鉆主題,事實上影片也探討了很多其他的宏大命題如戰(zhàn)爭、兒童兵、不絕對的正義與邪惡、生命的意義等。且并不顯得突兀,很好的融合在劇情里。劇本有張力,Leo表演很贊。后半程配樂不錯。
抵制血鉆~~~BS為了小破石頭的虛榮而不惜以采鉆者血的代價來實現(xiàn)的女人們~~~要是我嗎,冰糖也能當鉆戒
“幾內(nèi)亞,100萬人的非洲第二大難民營,但在電視上,最多只能播1分鐘新聞,在體育和氣象之間?!?/p>
小李一直在努力,非常非常努力,雖然沖奧之路很坎坷,但是這些歷練一定不會白費。期待你的《胡佛》《了不起的蓋茨比》
在去南非的飛機上看的。本來覺得就不買鉆石了,最后居然還是忍不住買了一顆。
影片并非毫無瑕疵,也確實不夠深刻,但在同類題材中已是翹楚。非洲的種種深重苦難、內(nèi)戰(zhàn)和血鉆的殘酷來歷都令人震撼,片中還借女記者之口自諷我們都在消費別人的痛苦,一語中的。剪輯和攝影都可圈可點,小李子演技好到讓我第一次真正喜歡上他了。故事本身十分沉重悲愴,詹妮弗康納利太養(yǎng)眼。(8.8/10)
又是一個Leonardo適合的角色,彪悍的小混混?!皫變?nèi)亞,100萬人的非洲第二大難民營,但在電視上,最多只能播1分鐘新聞,在體育和氣象之間。”
基于背景值得一看;丹尼最后的選擇有點突兀
每個國家都曾經(jīng)是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