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恐成為最大贏家
說說這部上映兩周的“老片”。
這幾天一直有小伙伴問我關于2018年新版《鐵血戰(zhàn)士》怎么看(不少兄弟都知道我是鐵血粉),最好噴一噴,索性說說這片。只是針對一點,這部《鐵血戰(zhàn)士》爛在哪里?
簡單說,作為粉絲最擔心的是什么,不是拍得爛,再爛的作品只要有粉絲撐腰就不怕(不信?參考吳亦凡)。粉絲最擔心的是“毀IP”(毀原著)。《鐵血戰(zhàn)士》的德行,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做“毀IP”。
說句不好聽的,《鐵血戰(zhàn)士》的電影從誕生之初,就比不上老對手《異形》。因為后者拓展空間很大。
人家可以像《異形1》那樣玩幽閉恐懼,也可以像《異形2》那樣大開大合的與人類打陣地戰(zhàn),甚至也可以搞成《普羅米修斯》那樣深奧的科幻哲學片,說白了,異形是一種代表進化論頂級的外星怪物,自身有不小的潛力去適應這個日新月異市場。
但對于鐵血戰(zhàn)士來說,可就沒那么幸運了。
因為《鐵血戰(zhàn)士》當年誕生的基礎,本來就是一個山寨項目,靈感源于當時好萊塢的一個玩笑:“洛奇(史泰龍演完《洛奇4》之后)已經(jīng)打遍天下無敵手了,下一個對手估計就該打外星人。”
這種本身帶有惡搞性質項目,就跟我們現(xiàn)在The Asylum公司拍得《環(huán)大西洋》《變形機體》類似,純粹是蹭IP熱點的山寨片。
結果當時被制片人喬·西弗(后來好萊塢金牌制片人,《虎膽龍威》《致命武器》《黑客帝國》)相中,改變了原本的山寨定位,淡化了模仿《洛奇》的痕跡,投了不少錢,并找來了當時跟史泰龍“頂?!钡氖┩咝粮裰餮?,項目命名為《鐵血戰(zhàn)士》,搖身一變成了大片。
PS,新版里吐槽了《鐵血戰(zhàn)士》的中這外星怪物的名字“Predator(捕食者)”,這個屬于致敬,因為當時怪物的名字叫做“Hunter(獵殺者)”,后來才改的名。
更多關于鐵血戰(zhàn)士的誕生以及設定故事,詳見舊作↓ 同樣是外星怪物,鐵血戰(zhàn)士為什么如此優(yōu)秀?
所以,1987年的《鐵血戰(zhàn)士》以這么個初衷,機緣巧合的成就了一代科幻經(jīng)典,這樣就決定了鐵血戰(zhàn)士們奇特的屬性:別看他們的科技比人類先進太多,但個體仍然是狂暴野蠻的外星戰(zhàn)士,天生弒殺且具有武士道精神的獵手,一個非常矛盾的存在。
所以《鐵血戰(zhàn)士》整部電影,就是叢林硬漢泰山大戰(zhàn)外星斯巴達人的故事。
如此一來,這么奇葩,也限定了鐵血戰(zhàn)士進一步的發(fā)揮:
★外星猛男PK(獵殺)地球壯漢的設定,別看是大制作,但“出身不好”決定了其濃濃的科幻B級片亞文化風格,阻礙了其在主流領域的拓展;、\
★《鐵血戰(zhàn)士》跟當時火爆的《十三號星期五》《猛鬼街》這些殺人狂電影本質上是一樣的,80年代觀眾最待見這些片子,時過境遷風氣一過就玩不轉嘍。
所以,《鐵血戰(zhàn)士》無論從設定還是題材方面,是一部在特定題材和特定年代下誕生的作品。所以這個IP潛力非常有限,到了90年《鐵血戰(zhàn)士2》就萎了(票房慘敗,全球僅5700萬)。
好在福斯公司還開發(fā)了鐵血戰(zhàn)士“異形殺手”這個身份,讓其獵殺的事業(yè)更加寬廣,從小說到漫畫,再到新世紀兩部《AVP》,鐵血戰(zhàn)士身上的標簽愈加濃厚,而且培養(yǎng)了大量粉絲。
而粉絲們最愛的“鐵血標簽”,恰恰是當年阻礙鐵血戰(zhàn)士進一步發(fā)展那些東西:
當其他外星人開著宇宙飛船用死光武器入侵地球的時候,我們鐵血戰(zhàn)士對這種方式嗤之以鼻,人家的飛船就是個擺設,最著名的還是他們走出飛船,潛伏、獵殺、剝皮、收集頭蓋骨,武士道PK,自身高傲、藐視獵物,當然還有他們猙獰的面孔!
雖然這樣奇葩的設定很中二,不符合進化論和物種選擇,卻是粉絲最愛之處,因為這些是鐵血戰(zhàn)士跟其他外星人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獨立的標簽。
用句俗話來說,這就叫“硬核”。
而這一切硬核標簽,在新版《鐵血戰(zhàn)士》中被丟得干干凈凈!
電影大部分時間,鐵血戰(zhàn)士就像一個沒頭蒼蠅,東一頭西一頭,跟個傻子一樣,還被一幫烏合之眾耍的團團轉。
出現(xiàn)了終極鐵血這種高級戰(zhàn)士,而且用了“科學”的方式解釋了鐵血那些充滿儀式感的獵殺,以及他們要從最強大的對手中尋找基因進行雜交的事實。開什么玩喜,看過鐵血漫畫和玩過游戲的都知道,鐵血戰(zhàn)士是血統(tǒng)論強大的種族,純血高傲且蔑視其他種族哦,改成這樣玩?zhèn)€屁?。?/span>
退一步,這些進化我們姑且可以接受,但不能忍的是終極鐵血除了爆頭小弟之外,表現(xiàn)的還不如普通鐵血,連自己帶的狗都叛變了。
另外,最令人崩潰的,就是那所謂的“鐵血獵手”的盔甲,直接把鐵血戰(zhàn)士變成了鋼鐵俠。這么高級的物種哦,都直接開始用納米裝甲了,最后你們還是變成了你們最討厭的那些人:“開著宇宙飛船躲在盔甲后面用著死光槍的外星廢物”。
PS,有這么先進的東西你自己為啥不用?
還記得《鐵血1》里元祖鐵血單槍匹馬干掉一隊三角洲,《鐵血2》里蟹面在洛杉磯大開殺戒,AVP1里刀疤單挑異形女王,AVP2雖然是十足的大爛片,但里面最精彩的就是鐵血戰(zhàn)士孤狼,完全詮釋了鐵血硬核的特色。
2010年那部被吐槽的《新鐵血戰(zhàn)士》,鐵血的硬核標簽就已經(jīng)淡化了,因為它們在那部電影里,表現(xiàn)的不像獵人,純粹是一介武夫,但好歹打的猛(官方還用了變異狂戰(zhàn)士的設定來解釋片中獅面鐵血愣頭愣腦的變化)。
這部倒好,不但洋相百出,連地球一對父子倆都玩不過,最后還敗在了高科技的面前。鐵血戰(zhàn)士那一點精髓,全被敗光了。
此時最高興的大概是鐵血戰(zhàn)士的老對手異形了:“你丫現(xiàn)在變成這個慫樣了??!”
說到異形,當年多虧《異形2》中,詹姆斯·卡梅隆這尊大神,把昔日《異形》從單純的幽閉恐怖片,變成了受眾更廣泛科幻動作片,還開發(fā)了異形的種族,讓異形火遍全球。
可以理解福斯公司也打算讓鐵血戰(zhàn)士也走當年異形的路線,變得更主流一些(終極鐵血不就是想效仿異形女王嘛),最起碼改變當下亞文化B級片的小格局。
但《異形2》雖然變了風格,但異形本身令人聞風喪膽的屬性一項也沒丟,而新版《鐵血戰(zhàn)士》,對不起,早把鐵血最賴以成名的招牌拋到九霄云外了。
當時電影一出來,貼吧和論壇都炸鍋了,粉絲幾乎是一邊倒的罵街,看到了吧,這部《鐵血戰(zhàn)士》估計連玩具手辦都賣不出去。
退一步來說,所謂窮則思變,改變是為了與時俱進,為了更好地進步。就算改變了鐵血戰(zhàn)士的設定,只要電影好看,粉絲當然也買賬!徐克的《東方不敗》把金庸先生的武俠原著改成那樣了,照樣是經(jīng)典。
可惜,《鐵血戰(zhàn)士》拋開這些元素,仍然是爛片。
電影本身就是科幻B級片,卻非要冒充主流大片,學習漫威令其大眾化,還出現(xiàn)了一堆搞笑段子外加一個熊孩子,殊不知這樣的設定與電影硬朗的風格是完全擰巴的。
舉個例子,電影最有趣的就是那幫士兵,算是個性鮮明,結果最后一個沒剩,團滅。如果你覺得劇本這么編排是為了彰顯悲壯,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電影最無趣也是最無聊的角色就是男主角,外加他兒子。在過場戲中,只要這倆出現(xiàn)的情節(jié),電影就是冷場,其余部分全靠這幫大兵們的特色來撐門面。
所以這么安排不是為了悲壯,而是浪費,因為最沒用的角色留到了最后,很有功能性的角色被干掉了。你把主角這人刪了,讓這幫大兵當主角演群戲,最后的結局那才是悲壯!
所以《鐵血戰(zhàn)士》之所以搞這么無聊的男主角而小屁孩,就是為了與大眾商業(yè)電影接軌,去渲染那英雄大片里所謂的普世價值。
結果,這么一折騰,搞出了一個豆瓣5.1分,imdb5.9分,票房5000萬美元還不如90年那部續(xù)集票房高,觀眾和粉絲都不買賬的電影。
所以,《鐵血戰(zhàn)士》就是一個“毀IP”教科書式的反面典型。
前不久,新版《月光光心慌慌》大爆,這部延續(xù)1978年老版續(xù)集的作品,1千萬成本,迄今為止全球票房超過2.3億,因為敘事風格復古,拍攝手法新穎,而且品質也不差,IMDB7.2分。這就是正面典型,打動老觀眾也吃定新人,真正做到老少通吃。
尼瑪本片反的來,拍攝手法復古老套,故事風格舍不得鐵血的硬核卻還想貼近大眾,鐵血戰(zhàn)士的精髓被丟了不說,故事也無腦。
不要以為大破大立和R級就是靈丹妙藥,要么如《盜墓迷城》(改編自老版恐怖片《木乃伊》)《異形2》這樣風格完全逆轉且精彩好看,要么如《瘋狂麥克斯4》這樣追求極致,實在不行,學習新版《月光光心慌慌》這樣,用情懷打動老觀眾,用新潮的技術手段吸引新觀眾,一樣可以立足。
如2018年《鐵血戰(zhàn)士》這種投鼠忌器的續(xù)作,新老觀眾都不買賬,當然死路一條嘍。
公號:電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烏鴉火堂
我想有一天,當觀眾看了[鐵血戰(zhàn)士]大呼:“這外星人太殘暴,看得太過癮了!”這[鐵血戰(zhàn)士]才算成了,只可惜不是現(xiàn)在。
看完2018版[鐵血戰(zhàn)士],頓感二十世紀福斯的如意算盤又要打空(北美票房是大撲街)。
雖然電影看起來格局很大,甚至還有大小兩號鐵血對打,其中一位還被吊炸天的稱作“終極鐵血”。
但一樣不能改變電影糟爛的事實。
曾經(jīng)參演過87版[鐵血戰(zhàn)士]的本片導演沙恩·布萊克,顯然沒搞清,[鐵血戰(zhàn)士]的真諦和精髓。
大膽創(chuàng)新的最終結果,就是這一部[鐵血戰(zhàn)士]在BUG和槽點的加持下,成為系列最差。
不可否認,[鐵血戰(zhàn)士]系列就是那種八九十年代的動作爽片。打打殺殺,看著忒爽。
雖然看起來它的劇情簡單,但卻有自己的體系,言簡意賅講更像是“獵人間的叢林殺”。
像[鐵血戰(zhàn)士]:州長一伙特種兵,在執(zhí)行任務中,偶遇“鐵血”,隨后兩方便在叢林中,開始了追殺與反追殺的藝術。
州長特種兵一行自然有反擊,從飽和射擊到大型陷阱,從火力覆蓋到猥瑣偷襲,從群毆到單挑,無所不用其極。
州長可是做了充分準備,而鐵血也是負傷之軀,這把對決其實靠譜。
到了[鐵血戰(zhàn)士2],地點一下子從叢林搬到了洛杉磯,但實際并沒有太多變化。
城市也是鋼筋水泥的深林,主角黑人探長,就是熟悉這鋼鐵深林的獵手,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兩個獵人的決斗。
所謂沒有體力,腦子來湊,黑人探長雖不如州長坨兒大,但勝在常年一線,腦筋好使,總有機會搞殘鐵血。
而兩部[鐵血戰(zhàn)士],也在細節(jié)處顯露了這個外星種族的行為準則。
比如不殺手無寸鐵的人;死了同歸于盡;尊重對手等等。
但細致的規(guī)定仿佛只是冰山一角,遙遠的星系上似乎仍有浩瀚無垠的世界觀。
到了[新鐵血戰(zhàn)士](2010),便在世界觀上做了革新。采用“大逃殺模式”,在外星球人類獵殺場上,8個戰(zhàn)爭狂人對抗已經(jīng)分化為“狼”和“狗”兩大品種的鐵血戰(zhàn)士。
這部自成體系的新傳里,有延續(xù) 也有發(fā)展,但故事仍以獵殺與反殺為主。
而最終布洛迪飾演的“噴子槍手”用州長的老套路解決鐵血,算致敬,也算靠主題。
但在[鐵血戰(zhàn)士](2018)里,故事不僅雜亂,還BUG眾多,槽點十足。
以下涉及劇透?。?!
電影最大矛盾就在于,前半段,小個鐵血還殺主角隊友、屠整個秘密基地,打主角一行不亦樂乎,待它一死,畫風立馬變向,居然由恐怖敵人變成了階級伙伴,來地球是為了給人類送裝備……
這么重要的事兒,不溝通的嗎?
大環(huán)節(jié)出錯,小細節(jié)一樣問題多多。
像女科學家,前一秒剛把人雇來,后一秒就要把人家殺了滅口……
還有這兒:
要是人類神經(jīng)也就算了 ,外星種族也跟著一起腦子有病。
“終極鐵血”帶的狗,說叛變就叛變,喂,你可是星際獵人的狗啊。
劇情漏洞比比皆是,BUG眾多。再加上偶爾的嘴遁、黑色幽默,讓原本應該緊張刺激的“人獸大戰(zhàn)”失去了風韻。
其實像以前一樣,簡單點,就很好,非得往復雜了耍,折了吧。
首部[鐵血戰(zhàn)士]中,動作和懸疑相輔相成(畢竟人家鐵血多半時候隱形嘛),雖然多數(shù)情況下,電影靠急促、緊張的配樂;隊員臉上驚恐、緊繃的神情,突顯被鐵血支配的恐怖氣氛。
但動作元素仍在關鍵時刻發(fā)揮效力。
像高潮處,當終于出現(xiàn)與自己匹敵的對手,鐵血前期做迷藏式的打法立馬廢棄,也不干掉州長,直接和他肉搏硬碰硬。
既有效運用了州長滿身的腱子肉,又充滿了“人獸戰(zhàn)”的刺激,電影的高潮在這一刻到來。
而到了[鐵血戰(zhàn)士2]中,B級片質感,Cult風格,讓動作風格不同于第一部,鐵血雖仍是猥瑣進攻,但動作場面明顯增多且暴力殘忍。
而結尾,既保留了首部“人獸肉搏”的傳統(tǒng),但也一樣保持了B級片的質感,可以說動作元素仍和電影氣質相契合。
而2010年的[新鐵血戰(zhàn)士], 劇情力求創(chuàng)新,動作戲看似被有效地放置在激情的地方,但動作場面之間各玩各的,風格不同,割裂感十足。
充滿想象力的安插,看似豐富,但只照顧到面子,忽略了動作本身的風格和聯(lián)系。
而鐵血的戰(zhàn)斗,也沒有了以往的狡黠,頗有裝逼的氣勢,全然忘了他們的前輩都是玩猥瑣發(fā)育出身的。
[鐵血戰(zhàn)士](2018)更是直接繼承了[新鐵血]的毛病,動作風格沒有,招式像是沒規(guī)矩的小孩,全是花俏的、場面的。
能拿得出手的看似只有血漿……但這東西算不上優(yōu)點。
我們的反派鐵血也不再是獵手,直接墮落成了粗暴的街頭混混,不服就是干,前輩的那些章法全部舍棄,少了規(guī)矩,少了氛圍。
沒有氛圍、沒有風格,空有場面、爆炸,這樣簡單粗暴,扔在8102年也就是泛泛之輩,只能被遺忘。
想到每一部[鐵血戰(zhàn)士]續(xù)集,都間隔了好幾年才拍攝,就知道這山芋到底有多燙手。
但沒料到,2018版[鐵血戰(zhàn)士]會有種種問題。
其實有時候電影不需要搞得這么復雜,沒必要非得做得又是鐵血之間叛變,又是人類互相內(nèi)訌的。
像前兩部[鐵血戰(zhàn)士]那樣就很不錯,有特點,看得嗨,總比平庸、還犯錯強。
要想拓展,也行,像[異形大戰(zhàn)鐵血戰(zhàn)士]一樣,打了異形,打皇后,期間再稍講點歷史,沒人愿意看都是人類絮叨的[鐵血戰(zhàn)士]。
不要忘了片名叫[鐵血戰(zhàn)士],打架才是真,哪怕它虐慘了人類,都沒關系。
我想有一天,當觀眾看了[鐵血戰(zhàn)士]打呼:“這外星人太殘暴,看得太過癮了!”這[鐵血戰(zhàn)士]才算成了,只可惜不是現(xiàn)在。
-
文:LOGO李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電影解毒
《鐵血戰(zhàn)士 The Predator》2018 首先想說的是對于看過鐵血戰(zhàn)士的觀眾肯定知道這只來自外星的生物是屬于什么類型的品種。對我個人而言鐵血戰(zhàn)士是專門尋找一些能和它一決高下的善勇好戰(zhàn)的外星人。打從1988年《鐵血戰(zhàn)士》的橫空出世直到現(xiàn)在囗啤雖然一部比一部差,但依然在全球累積了一群鐵血戰(zhàn)士忠實粉絲。隨著這部最新的《鐵血戰(zhàn)士》推出預告片以來讓人也相對的對這部新作充滿期待。加上在預告片里也看到了一只高于鐵血戰(zhàn)士的同類展開撕殺的片段。 而這次的導演是執(zhí)導過《鋼鐵俠3》的沙恩布萊克。而這位導演的電影往往都帶有典型的幽默風格,所以在電影里大家可以看到劇情里有點讓人發(fā)笑的情節(jié)出現(xiàn),也可以說幽默是沙恩布萊克本身的導演風格。但這對于這部電影《鐵血戰(zhàn)士》來說頓時陷入了喜憂參半的尷尬情景當中,也許一方面這可以說是一個對這系列的一大的突破點,利于提高觀眾對于申影的好感和對這個本身有點非主流的題材的接受度。但另一方面,作為一部像《鐵血戰(zhàn)士》這種怪物暴力血腥驚悚片來說,如果搞笑橋段處理不當,幽默元素無疑會削弱電影的的驚悚元素。恰然的是電影就是出現(xiàn)了后者這樣的情況,使得電影完全沒有讓人覺得危機感的存在,可笑的是上一個鏡頭是打斗撕殺的場面,下一個鏡頭忽然來了搞笑場面,實在讓人感覺到相當唐突與不協(xié)調(diào)。 雖然在這部《鐵血戰(zhàn)士》中,經(jīng)典的鐵血戰(zhàn)士還是以那種經(jīng)典的形象出現(xiàn),全身以肩炮和臂刀都有各色武器一一的應備俱全。然而遺憾的是當這樣的經(jīng)典鐵血戰(zhàn)士遇到了最新的巨化鐵血戰(zhàn)士后,導演竟然把以往全身充滿戰(zhàn)斗力加上若戰(zhàn)敗寧可自爆而亡也絕不投降的精神完全抹殺掉,反而讓這個經(jīng)典的怪物角色與巨化的鐵血戰(zhàn)士在打斗上完全就是弱到爆,簡直讓我個人看的相當失望,也完全破壞了個人對這部電影的觀感。 其實電影最大的賣點即是這只新版的巨化鐵血戰(zhàn)士雖然設定了各種高端優(yōu)勢,但是在電影中它卻沒有那種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xiàn),尤其在結尾時與男女主角對打的過程中更是草率的被輕易打敗,所以單純來說這個巨化版的鐵血戰(zhàn)士淪為連一個經(jīng)典鐵血戰(zhàn)士都不如的放大版而已。 整體而言這部電影《鐵血戰(zhàn)士》在前半段的處理會比較好些,可惜的是在后半段的劇情落得相當糟糕,使得電影有一個完全不給力的結尾草草收場。若想說好看之處在什么地方,個人只能說這回電影在血腥場面上還真的沒什么被電檢局剪的支離破碎的情況出現(xiàn)。雖然如此,個人對于這部新作還是依然覺得相當失望。 ★★半
作為影史第一的怪獸——異形,那自然是天生要強,所以它也惹上了強力的敵人,來自高度文明星球且擁有超高格斗技巧的她
不好意思,圖片放錯了,是他
宇宙第一肌霸——鐵血戰(zhàn)士!
如此肆意的在宇宙中挑戰(zhàn)強者,當然不止他一個人。他背后有一個你無法想象的龐大家族!
是不是覺得他們長的一模一樣?其實他們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下面我來帶你一一辨認他們:
1987年第一部《鐵血戰(zhàn)士》上映,片中出現(xiàn)的便是新手級鐵血戰(zhàn)士,身著灰色裝備,面具比較平,身上穿有鎧甲,皮膚為米黃色,雖然殺戮經(jīng)驗不豐富,但也能單手制服州長,并滅掉了一支精英隊伍。
而《鐵血戰(zhàn)士2》中暴虐黑幫的鐵血戰(zhàn)士屬于輕型鐵血戰(zhàn)士,只配備長矛和肩炮,負責偵查各星球的生命跡象。因為長相酷似螃蟹,所以人稱花蟹。
最好辨認的就是追蹤者鐵血和獵鷹鐵血了。也只有他們才擁有自己的“寵物”。
追蹤者鐵血牙齒極像象牙,極好辨認。他被稱為追蹤者,戰(zhàn)斗力一般,擁有寵物獵犬,可以更好地追趕獵物。追蹤者擁有武士精神,崇尚單挑。
獵鷹鐵血的寵物是獵鷹,以便于他更好的尋找獵物,戰(zhàn)斗力一般。
而打敗過異形的是刀疤鐵血,他是年輕的貴族鐵血。他以獵殺異形作為自己的成年禮。
之后他們會用異形的腐蝕性血液在頭盔和前額刻上成為勇士的標志。
戰(zhàn)斗勝率最高的鐵血戰(zhàn)士是獨狼,其標志是面具上的文字和被腐蝕的臉。死在其手下的異形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戰(zhàn)斗力最強的當屬狂戰(zhàn)士鐵血,他是鐵血種族之一——黑暗鐵血族的精英,又稱為師面。他注重團隊合作,戰(zhàn)斗力極強
鐵血戰(zhàn)士中地位最高的是長老,戰(zhàn)斗力和智慧是全族最高的。只有最強的戰(zhàn)士才能推選為長老,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
鐵血種族中的終極大BOSS稱為遠古鐵血。據(jù)說他是生活在遠古時代的外星戰(zhàn)士,是鐵血種族的終極力量,擁有神秘的武器。
就是在這樣一個體系完整,分工明確的高度文明種族背景下,鐵血戰(zhàn)士被賦予了宇宙最強獵手的稱號,聞名于各個星球。
?
《鐵血戰(zhàn)士》一脈類型電影的元祖,是1979年北美上映的《異形》首部曲。2010年前,《異形》四部曲,三部《鐵血戰(zhàn)士》,兩部《異形大戰(zhàn)鐵血戰(zhàn)士》,配合無數(shù)衍生而出的動漫、游戲作品,共同構成了“異形-鐵血戰(zhàn)士宇宙”。系列長片時間線構成大致如下:
異形4 Alien: Resurrection (1997)
--------------2000年分割線--------------
異形大戰(zhàn)鐵血戰(zhàn)士 AVP: Alien vs. Predator (2004)
異形大戰(zhàn)鐵血戰(zhàn)士2 AVPR: Aliens vs Predator - Requiem (2007)
--------------2010年分割線--------------
鐵血戰(zhàn)士 The Predator (2018)
熟悉這些電影的朋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2000年前是異形-鐵血戰(zhàn)士宇宙的第一階段,由雷德利·斯考特和詹姆斯·卡梅隆執(zhí)導的前兩作《異形》在全球范圍內(nèi)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懂愋巍肥撞壳顿Y1100萬美元,收獲全球票房2.03億(含重映),《異形2》投資1850萬,全球票房1.31億。正是由于這兩部電影掀起了持續(xù)的外星異形熱,才催生出了首部《鐵血戰(zhàn)士》。
《鐵血戰(zhàn)士》的人類主角是施瓦辛格飾演的達奇少校,他帶領一支美軍特種部隊前往中美洲拯救人質,怎料在叢林中遭遇了一只高智商的外星戰(zhàn)士,戰(zhàn)友接連死亡。面對絕境,施瓦辛格孤注一擲,決定與外星戰(zhàn)士決一死戰(zhàn)。
這部構思并不成熟的電影身上有著眾多當時流行電影的影子:場景選擇神似《第一滴血》,孤膽英雄單挑非人類強悍對手的模式像《洛奇4》,外星戰(zhàn)士的下顎造型與異形系列中糅合蝎子螃蟹造型的異形幼體如出一轍——據(jù)說在原本的設計中,外星戰(zhàn)士是類似長頸龍的造型,做特效比較難出彩,正在拍《異形2》的詹姆斯·卡梅隆給了麥克蒂爾南一些指導,才改成了長著異形幼體下顎的高科技亞馬遜狂戰(zhàn)士形象。這一設定導致部分漫改作品將兩者來源聯(lián)系到了一起:異形和Predator原本是同一種生物,只是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前者蟻族化,基本放棄了理性,后者游牧宇宙軍化,等到兩者于人類時間線上出現(xiàn)時,已經(jīng)是兩個行為方式完全不同的種群了。
1987年的初代《鐵血戰(zhàn)士》以1800萬美元的成本,北美上映五周,收獲了約6000萬美元的票房。如果只以北美地區(qū)為參照標準,相比《異形2》的8500萬北美票房,《鐵血戰(zhàn)士》作為麥克蒂爾南初涉類型片的嘗試,已算成績不錯,于是續(xù)集拍攝也理所當然地排上了日程。福斯在麥克蒂爾南身上的投資獲得回報,便給了他更多創(chuàng)作自由,麥克蒂爾南轉而去拍日后令他功成名就的《虎膽龍威》,第二部《鐵血戰(zhàn)士》由新晉B級片導演斯蒂芬·霍普金斯掌鏡。憑良心說,麥克蒂爾南的《鐵血戰(zhàn)士》本質上不過是福斯公司在《異形1&2》上嘗到甜頭后的跟風作,憑著成功的外星戰(zhàn)士設定,順勢乘上了宇宙血腥科幻的風口,才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惰F血戰(zhàn)士2》的導演斯蒂芬·霍普金斯剛折騰完《猛鬼街5》不久,明顯沒有從B級恐怖片的血塊世界中緩過氣來:耗資3500萬美元,三個月多點緊抓慢趕的拍攝時間,講了個在洛杉磯追捕強悍外星戰(zhàn)士的警察故事。該作從設定到劇情,與前作基本沒有聯(lián)系,反而像是在跟風另一部大熱的都市科幻游俠電影《機械戰(zhàn)警》(這部電影恰好也在1990年推出了續(xù)作),最后當然是連成本都沒收回。辜負一眾影迷期待之后,《鐵血戰(zhàn)士》系列就此擱置,異形-鐵血戰(zhàn)士宇宙第一階段不再出現(xiàn)續(xù)集。
實際上,自1992年大衛(wèi)·芬奇的《異形3》遭遇滑鐵盧后,以異形為代表的外星人災難片便逐漸式微,不再有新的大IP出現(xiàn)了。當然,從票房看《異形3》并不算失敗,5000萬投資,北美收約5500萬,全球收1.59億。讓-皮埃爾·熱內(nèi)的《異形4》投資7500萬,是《異形3》的1.5倍,北美票房卻比前作少了快一千萬,全球票房勉強持平。自此,《異形》系列也告一段落,異形-鐵血戰(zhàn)士宇宙第一階段結束。
如果說第一階段的領軍者是異形,鐵血戰(zhàn)士只是跟風客的話。那么,到了該宇宙的第二階段,鐵血戰(zhàn)士則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主角。七年沉寂之后,2004年,《異形大戰(zhàn)鐵血戰(zhàn)士》橫空出世。PG13評級,保羅·安德森導演,斥資6000萬拍攝,全球回收近兩億,是異形-鐵血戰(zhàn)士宇宙創(chuàng)立以來的票房第二,僅次于元祖《異形1》。《異形大戰(zhàn)鐵血戰(zhàn)士》的故事講的是什么呢?幾句話就可以說清:美國富翁發(fā)現(xiàn)南極冰川下藏了一座神秘的阿茲特克人神廟,趕緊組了個小隊讓人去實地探索,結果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沉睡的異形。異形醒來后,當年屠殺異形的鐵血戰(zhàn)士也隨之而至,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
聽起來就是無腦爽片的感覺,看起來也是。眼見這部在聲光電特效上迎合觀眾低俗獵奇心的外星人大亂斗片取得了輝煌戰(zhàn)績,福斯又接連投錢拍了《異形大戰(zhàn)鐵血戰(zhàn)士2》和《鐵血戰(zhàn)士》系列正統(tǒng)續(xù)集《新鐵血戰(zhàn)士》?!缎妈F血戰(zhàn)士》這部片子的拍攝是頗值得玩味的,似乎福斯是想試試在沒有異形這個大IP的前提下,鐵血戰(zhàn)士能否獨立撐起一片天。《新鐵血戰(zhàn)士》本來是有機會撐起一片新天地的,它在劇情設定上一方面是在致敬元祖《鐵血戰(zhàn)士》,另一方面又走了當年流行的荒島大逃殺風,劇本好,選角也全是實力派,只可惜導演尼姆羅德·安陶爾實力未逮,執(zhí)行上一塌糊涂,最終只出產(chǎn)了一部三流片。可惜了鐵血戰(zhàn)士IP,重啟翻身失敗,再次進入休眠期。
異形-鐵血戰(zhàn)士宇宙第三階段由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領銜,2012年,闊別三十三載的雷德利·斯考特回來了,投入1億回收4億,異形線重啟成功。2017年出了第二部,票房和劇情如何大家都知道,這里就不細說了。
第一、二階段的異形-鐵血戰(zhàn)士系影片不怎么追求因果,氣氛烘托為主,故事都有種克蘇魯?shù)母杏X,外星掠食者神龍見首不見尾,更添恐怖感。第三階段影片隨時代大勢所趨,為了在討好老粉絲的同時,也讓新觀眾認知并接受其設定,往往執(zhí)著于給前作N部曲抖出的各種包袱、各種沒有具體交待的線索來一個圓滿解釋。這樣做的好處如前所述——粉絲論壇多年爭論的焦點問題有了官方解釋,新人看重啟熟悉個大概,覺得設定可以,人設有愛,不止會去買回爐藍光的影碟,有錢的還會去找P1S和HT等等廠商買手辦,再開發(fā)個什么同名手游,片方又可以多收一筆授權費。
前因說了半天,我們還是說回到眼前這部《鐵血戰(zhàn)士》。名字完全照搬本家元祖,故事里也沒有異形添亂——時隔八年,這正是鐵血戰(zhàn)士系列的第二次重啟。相比《普羅米修斯》兩部的億級投資,本次《鐵血戰(zhàn)士》的重啟投入達到9000萬美元,鑒于其沒有選用如法鯊這樣的一線巨星(這也是鐵血戰(zhàn)士系列除元祖外的傳統(tǒng)),可說是與異形重啟基本平起平坐的待遇。2018版《鐵血戰(zhàn)士》導演沙恩·布萊克2016年拍了《耐撕偵探》,一部可圈可點的偵探喜劇片,將高斯林和羅素·克勞安排得明明白白,其復古風格令福斯高層大佬們頗為贊賞。或許福斯大佬們也意識到,重啟拍得太離奇太超現(xiàn)實在這個時代沒出路,不如致敬,不如復古,不如找個人用當下流行的方式重現(xiàn)《鐵血戰(zhàn)士》元祖的輝煌。而且,沙恩·布萊克和《鐵血戰(zhàn)士》元祖之間本就關系深厚——他曾經(jīng)在當年的影片中扮演州長小隊的無線電操作員霍金斯。這個戴長者大框眼鏡的年輕人出場沒多久就被鐵血戰(zhàn)士給殺掉了。換句話說,2018版《鐵血戰(zhàn)士》的導演,恰恰是科幻電影史上的傳奇角色“鐵血戰(zhàn)士”殺死的第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物。被殺的龍?zhí)谆盍诉^來,親自拍攝重啟的系列新作,憑他對元祖片的熟悉程度和已經(jīng)被《耐撕偵探》證明過的過硬技巧,在新時代拍一部新的《鐵血戰(zhàn)士》,豈不是手到擒來?或許——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2018版《鐵血戰(zhàn)士》便橫空出世了。
我是在琉森看的德語字幕版,中等規(guī)模影廳爆滿,這種情況在瑞士并不多見??紤]到德語區(qū)的異形-鐵血戰(zhàn)士死忠老粉很多,肥宅圈里周邊一直賣得很好,初期口碑不明朗的前提下,出現(xiàn)死粉擠爆院線的狀況倒也不算稀奇。片子本身怎么說呢,大概正是因為前述的異形-鐵血戰(zhàn)士宇宙第三階段基本面,沙恩·布萊克太想讓新觀眾們搞清楚設定了,同時又害怕出錯,拍得特別謹慎,這直接導致片子前一大半都顯得異常沉悶。不過,沙恩拍片子有個很顯著的優(yōu)點,那就是節(jié)奏把握神準——所以沉悶歸沉悶,片子整體看下來卻很順暢,是那種古早風懸疑片式的穩(wěn)扎穩(wěn)打感覺,每步都完成得相當標準,場面調(diào)度有好幾處堪稱經(jīng)典,具體觀感可參考《勇闖奪命島》。
《鐵血戰(zhàn)士》系列的多項經(jīng)典設定均有沿用,有些原本沒有清楚交待的能力,在本片中也詳細說明了。比如鐵血戰(zhàn)士的隱身科技,是通過一枚彈丸般的球體裝置來完成的,人類也可以輕易使用。面具的透視、感光、紅外、掃描、通訊等,無一遺漏。因為走的是復古致敬路線,所以除幾次飛船通訊用了CG外太空表現(xiàn)外,再沒有任何大場面。片子進展到最后三分之一后,傭兵主角和兒子進入鐵血戰(zhàn)士母船,軍隊、主角隊、鐵血戰(zhàn)士三方展開對決,動作戲顯著增多,加上場景持續(xù)昏暗,頻繁剪切加特寫,竟然帶出了強烈的異形飛船捉迷藏的感覺。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畫面昏暗,場景展現(xiàn)上缺失了一大塊,甚至連炸船一幕也顯得溫吞而倉促了。對比影片前段,實驗室內(nèi)有一段被捕鐵血戰(zhàn)士的逃脫打戲倒是很明亮,但又顯得沒有什么必要。一具被脫光了的鐵血戰(zhàn)士“尸體”,被捆在場設類似輻射4合成年人基地的一處實驗室正中,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反而失去了神秘感。女主和XXX脫衣消毒的一出戲,乃至這部分對話,都給人一種七十年代B級片的錯覺。
好在片子最后的叢林交戰(zhàn)還是狠狠扳回了一城。本片開始于叢林中,結束也在叢林中,如果無視劇情,無視當下流行的父子親情戲,砍掉中間亂七八糟的部分,簡直跟元祖《鐵血戰(zhàn)士》沒什么兩樣。黎明破曉,強大的終極外星戰(zhàn)士倒在了熒光色的血泊之中,新一代“達奇少校”戎裝回歸,春風得意地加入到針對外星人的新計劃之中,兒子在研究基地和他擊掌慶賀,其樂融融的氛圍下,異狀突發(fā)。福斯在放了個大煙霧彈之后,雄心勃勃地告訴大家:
“放心,我們并不打算重啟AVP,我們只是想換個方式致敬一下鋼鐵俠?!?/p>
總注:關于系列作品的中文譯名“鐵血戰(zhàn)士”,大眾普遍認為是指系列作品唯一的主角本身,但也有一種說法是這個譯名指的是第一部中施瓦辛格所扮演的人類特種兵Ducth,而英文名Predator指出了這種外星生物善于獵殺的特點,而非指向名稱,所以在此我用他們種族的語言中對自己的稱謂“Yautja”來稱呼“鐵血戰(zhàn)士”。
關于鐵血戰(zhàn)士準確的起源已經(jīng)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誕生于人類宇宙邊界之外的空間。目前為止,人類并沒有關于Yautja種族起源星球的可靠的記錄和存在之證據(jù),所以有理論認為他們純粹是一支游牧種族,他們在星系與星系間穿梭游蕩,尋找更加龐大、獵物更多的狩獵場。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一點是,Yautja文明在歷史中必是從某一顆星球發(fā)衍而來,這是研究他們起源的理論基礎。
從生物學角度分析,Yautja種族在呼吸系統(tǒng)輔助儀器(面具)的前提下,似乎可以在有氧氣混合其他氣體(如甲烷、氮氣、二氧化碳)的環(huán)境(地球)中生存。這或許暗示著他們所生活星球的環(huán)境是由叢林、沼澤和濕地組成,總之星球表面是被大量的植物覆蓋,從而產(chǎn)生Yautja呼吸所需的氣體。同時,經(jīng)過反向論證,這顆星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大概率可維持大量且物種豐富的動物生存,以供Yautja們獵殺,這種獵殺活動是塑造Yautja生態(tài)特性和生物本能的必要條件。
在我們研究Yautja種族的視覺器官時得出過一個推測,那就是他們所在星球要么離其所在星系的主恒星很遙遠,要么就是主恒星產(chǎn)生的光線與我們的太陽光很不同,這或許就能夠解釋為什么當Yautja在地球摘下頭盔時,他的視覺反射光線呈現(xiàn)出一種近似紅外線,甚至是一種在光譜里尚不明確光線。造成這種光線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這顆星球處于十分低速的自轉中,生物長期地在黑暗里生活,甚至Yautja可能本身就是一種夜視生物。
自轉緩慢可能是由星球極大的質量所致,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Yautja一族具有超越人類的力量和速度,這都是在高引力環(huán)境進化得來。由他們出色的敏捷性也可以推斷出,這顆星球地形復雜,迫使生活在此的生物適應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正如之前之前提到的,這顆星球被大范圍的叢林覆蓋,高大樹木叢生,這也讓Yautja一族練就了一身善于攀爬的能力。
通過以上關于星球的各種理論和假說,我們對Yautja何時以及何種方式獲取他們高超的知識與科技也有一些推斷,重點在于科技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種學界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在Yautja種族誕生初期——部落文明時期,他們還尚未掌握太多科技,隨后一支超高科技的外星種族造訪了他們的星球,在這顆星球上外星科技和星際飛船不知為何被Yautja所奪取,這些掠奪而來的科技幫助Yautja族飛速進化,并融入進他們的生活方式中。這一過程就像是我們地球上的北美印第安部落,在他們還以弓箭捕獵的時期,忽然從白人手中得到了步槍,但他們的打獵生活方式并未改變,改變的只是技術或工具。
而另一種理論則持相反意見,認為Yautja族是一個很早便掌握高科技的先進文明,但由于類似超規(guī)模戰(zhàn)爭或氏族爭斗的原因而崩潰,這種文明崩潰迫使他們回歸到了最基本的部落生活。又或者Yautja種族本已掌握了足以引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科技,在一個長期的全星球范圍的種族戰(zhàn)爭里(類似于地球的二戰(zhàn)?),每一種族都不斷且快速地發(fā)展自身科技,研制超高科技的進攻和防御武器,在戰(zhàn)爭中拓展Yautja全種族的科技邊界。顯然,這個理論對于我們更具科技倫理方面啟發(fā)性,也更像是講給人類的寓言。
關于Yautja社會是如何運作的研究資料尚不十分詳盡,但可以確定的是其社會中的階級或種姓劃分等級的現(xiàn)象存在,個體受到的社會待遇依其社會等級不同而差別很大。另外還一個事實是,每一個Yautja個體在其在劃分的等級內(nèi)部,也存在高低排名,生理和心智更加強健的個體會排名更高,當然這種排名次序是根據(jù)相互戰(zhàn)斗而得來。近似于人類中世紀的決斗場面,這種戰(zhàn)斗通常會在公開場所進行,以標記戰(zhàn)斗的公平性,不同的是戰(zhàn)勝者常常會奪取對方的生命為勝利果實。
Yautja社會的政治最高組織是議院,或者更接近于有氏族首領把控的長老院,這些氏族長老往往也控制著軍隊的指揮權,長老背后則有強大的氏族軍隊支持。長老院會不定期的舉行長老會議,在會議上通常會討論諸如律法的制定與頒布、科技應用的相互交流、戰(zhàn)事的進展等重大事項,當然還有鼓吹他們熱愛的狩獵行動的成就。
長老院會制定那些對于Yautja來講最重要的規(guī)定,即獵殺榮譽準則,其中包括不獵殺手無寸鐵的獵物,饒恕弱小的婦女和兒童,獵殺時不開啟隱形裝置,等等,不遵守榮譽準則的Yautja戰(zhàn)士會受到殘酷的懲罰。這些榮譽準則覆蓋到了Yautja全族的戰(zhàn)士,當然每一支氏族的長老也可以為自己的部落制定規(guī)則。
學界關于Yautja社會組織形式也有不同的觀點,那就是Yautja其實屬于母系社會,部落里的年長女性在其勢力范圍內(nèi)實行統(tǒng)治。普遍的觀點認為Yautja一種女性比男性更加強壯,在社群的交流中也比男性更具聲望,在總體數(shù)量上女性也要大于男性。一個母系氏族可能有數(shù)代女兒、母親和祖母組成,通過此我們可以推測,Yautja文明可能由唯一一位女長老領導——Yautja皇后。
通常意義上來講,相較于人類起源于農(nóng)耕文明,Yautja種族的文明是建立在狩獵的基礎上的,他們幾乎不會在同一地方長時間駐扎,他們的文化也圍繞著狩獵和追蹤獵物而發(fā)展起來,最強大和最善于捕獵的Yautja男性統(tǒng)領一支氏族,這名男性有權力控制狩獵隊伍的一切行動。從其狩獵表現(xiàn)來看,Yautja一族相較其他獵物,可能更看重同樣具有捕獵能力的物種,并以此作為更具挑戰(zhàn)的獵殺目標,比如地球人類。每一個青年Yautja個體作為最初級的UNBLOODED等級,都需獵殺一個“終極獵物”以作為他的成人禮,目前學界已知的被他們認定為“終極獵物”的生物是異形(Aliens)。
在試煉的過程中失敗就意味著死亡,同時成功通過的那些將會用獵物的鮮血在額頭標出圖騰,證明自己升為YOUNG BLOOD等級。這種圖騰不僅標志著青年Yautja得到了尊重,還是意味著他正式成為了其氏族的一員。每一個氏族都有它獨特的圖騰,這些圖騰存在于氏族的星際飛船、戰(zhàn)士盔甲以及儀式過程中,代表了不同氏族的特點與信仰。年輕的獵人在經(jīng)歷了長時間且被同族認可的狩獵后,將會升至更高的等級BLOODED,Yautja獵人一生中都以獵殺為豪,當他們將死于自己手里的獵物的頭骨收集為戰(zhàn)利品,他們將無比的榮光與驕傲。
盡管看起來Yautja們極為殘酷無情,但他們都受到一種道德準則的約束,這種準則類似于人類的戰(zhàn)爭倫理,Yautja獵人們對準則的忠誠也近乎于日本武士道和中世紀騎士精神,大多數(shù)Yautja獵手不會攻擊弱小或無威脅的生物,當他們遭遇女性或幼小獵物,他們也會予以寬容,攻擊無法自衛(wèi)的弱小被準則認為是毫無榮譽可言的。
Yautja種族再高的一個等級是WARRIOR,這一等級的獵手們緊緊追隨準則的精神,他們單獨行動,穿梭于星際之間,在茫茫宇宙中搜尋更具挑戰(zhàn)性的獵物,利用手中的高科技設備展開象征榮耀的獵殺。
最高的等級則是ELDER,象征著最高級別的榮譽,行事風格也更加不像一個Yautja,也更少,可能少至千名。ELDER的獵手們認為其他種族杰出的戰(zhàn)士是值得尊重的,就像他們Yautja同族一樣值得尊重,在與他們尊重的獵物(這里或許應該成為對手)戰(zhàn)斗結束后,ELDER們通常不會殺死獵物,因為戰(zhàn)勝了偉大的獵物后更加證明了自己的偉大,獵物的死亡已經(jīng)不再重要,此時的勝利已經(jīng)是他們最偉大的戰(zhàn)利品。
Yautja種族個體之所以被稱為“Predator”是因為他們的生物學特點和捕獵習性。Yautja是一種類人形的生物,通常高約2.5米,男性體重約在250磅到350磅之間(110公斤-160公斤),他們的身體大多都擁有及其強健的肌肉,脂肪含量極低,這也是因由他們的掠食性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而定。Yautja膚色普遍為白黃色且雜有一些黑色斑點,眼睛顏色為相似的黃色或綠色,他們的頭發(fā)近似于人類,通常編織成類似于臟辮的樣式。
雖然Yautja的形體與人類相近,但他們面部五官則與人類大相徑庭,臉部外貌就像是一只發(fā)生過變異的蟹類,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四只伸長出面部的顎骨,圍繞著一張相對較小的嘴巴,無唇,牙齒極為鋒利。Yautja四只顎骨的作用類似于地球上貓科動物的尾巴,通過顎骨進行情緒表達層面的溝通,盡管Yautja擁有較為簡單音節(jié)構成的發(fā)聲語言,也能夠簡單模仿其他生物的發(fā)聲語言。
從生物學角度看,Yautja的身體強壯程度和速度都遠超人類極限,同時具備閃電般的反應和敏捷性。血液呈綠色,并且有鱗光性,這種導致鱗光性生物化學研究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特性是一種進化的產(chǎn)物,幫助自身抵御他們最鐘愛的一種獵物血液的腐蝕性。Yautja的知覺感應能力從生理學原理層面與人類相似,但遠超人類,而且已經(jīng)會利用他們所掌握的超科技設備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感知能力。Yautja喜愛在潮濕悶熱的且富含氮氣的空氣里生活,就像地球的熱帶雨林,毫無疑問這與其生長的星球環(huán)境密不可分。
Yautja的壽命通常為數(shù)十年,但有時會長達三百年,這種較長壽命說明,Yautja幼子會有數(shù)年時間與母親度過,直到成熟可以照料自己、單獨狩獵,幼女可能會一直跟隨母親生活,直至生育自己的孩子,以長期維護自己氏族的延續(xù)。 Yautja女性個體大概十至二十年生育一次,雖然在生育過程中Yautja女性對男性十分忠誠,但她們不會與一名男性保持長久穩(wěn)定的關系,這也促進了Yautja族內(nèi)男性間的競爭。
男性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慘烈的競爭,通常Yautja男性會與并不相識的男性群居在一起,在爭奪繁育權的氣氛中生活,甚至有很多男性壓根得不到繁育權,競爭不到繁育權的男性會被自動分配到次要的等級。而那些得到繁育權的男性也并未脫離競爭,他們需要通過不斷捕殺危險的獵物和奪可觀的戰(zhàn)利品,以持續(xù)證明自己的價值,價值下降就會被淘汰,狩獵維護氏族和社會等級。當然,關于Yautja種族社會性的研究還在持續(xù),比如有學說就認為他們的社會結構要比上述更為文明。
在狩獵過程中,Yautja獵手們通常會使用一種簡單的手語相互溝通,以傳遞簡單的只關于狩獵的信息。比如,頭向一側豎起表示留意,頭和眼睛都向下地表示服從,突出的下顎骨向前伸長表示進攻,所有顎骨張開表示生氣,所有顎骨呈弓形然后迅速彈開表示暴怒。
Yautja很少使用發(fā)聲語言,即使他們建立了一套同樣簡單但只能說還算有效的發(fā)生語言。他們可以用胸腔和口腔的配合,發(fā)出幾種聽上去更像是野獸低吼或咆哮的聲音,通過變化形成更豐富一層的音節(jié)。比如,不同聲響的“嘶嘶聲”可能表達警告、生氣或驚喜;“呼呼”的不同吠聲可能表達生氣、憤怒或命令;短促的“嘟嘟”聲和喉嚨發(fā)出的“隆隆”聲,可能表達愉悅或好奇;而一種聽上去毛骨悚然的”咔嗒“聲則是Yautja們在笑。
生物頭盔(面具)
Yautja獵手在狩獵過程中會佩戴不同種類的頭盔,以提供豐富的功能支持,不同等級的獵手會戴與之地位匹配的頭盔,甚至會有毫無額外高科技功能的普通頭盔,當然最引人注目的是配置有計算機輔助的全功能狩獵系統(tǒng)頭盔。
標準型號的頭盔在戰(zhàn)斗和捕獵中為Yautja獵手們提供物理保護,配置呼吸機以供在極端環(huán)境下呼吸,并且可以以在水下呼吸??萍忌壭吞柕念^盔還增加了視覺輔助設備,包括紅外線裝置、紫外線裝置、熱成像裝置、夜視裝置、電磁場偵查裝置以及空氣壓力感應裝置,這些視覺輔助設備的功能主要是幫助Yautja獵手們判斷獵物的生理狀況。其他的輔助設置還有X光和微波掃描、磁力計和蓋革計量器。
另外頭盔還具有控制肩炮的作用,為肩炮提供目標追蹤和激光定位功能,在頭盔和武器的配合下獵物的行蹤會暴露在獵手的監(jiān)視之下,同時頭盔聲音處理設備提高了獵手的聽覺敏感度,讓獵物徹底無處躲藏。頭盔的聲波分析裝置可以記錄并回放獵物的聲音,幫助Yautja獵手學習獵物種族的語言(并非簡單的重復模仿)——這不正是Yautja們對獵物殘酷的玩弄嗎。
網(wǎng)狀護墊
這種基礎防護設備是Yautja獵手們穿在盔甲之下的,由未知金屬線構成網(wǎng)狀,除了基本的電置隔熱功能外,這更重要的功能是組成隱形裝置的一部分,用以保護未穿盔甲的身體部位。但是在大多Yautja們不穿盔甲的時候,他們依然像衣服一樣穿戴這件設備,似乎是為了在狩獵和作戰(zhàn)時更加輕便,也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護。
盔甲
盔甲為Yautja獵手們提供最常規(guī)的身體保護,重量極輕且機動性強,但在強力打擊下仍然易戰(zhàn)損,盔甲的材質是完全未知的外形復合材料,一些甚至有抵御異形血液腐蝕的功能 。更高級別或更年長的獵手常常穿戴禮服式盔甲,我們僅在狩獵隊伍的領袖身上發(fā)現(xiàn)過這種盔甲僅在狩獵,它的裝飾比上述盔甲略顯繁復,但裝飾性和象征性要大于實用性。
隱形裝置
Yautja一族的隱形設備是幫助他們隱秘潛入最為重要的裝備,光波傳遞到被罩物體周圍發(fā)生扭曲,使物體近乎于肉眼不可見,除了Yautja獵手配有此項科技外,還用于他們星際飛船的隱形。但被罩物體并非真實隱形,在獵手或被罩物體移動時,肉眼可見像是熱浪一樣的光線閃動,特別是當接近強光照明時尤為明顯。在水中隱形裝置也不起作用,同樣的情況還會出現(xiàn)在大霧、煙塵和下雨的環(huán)境中。
腕刀
大多數(shù)的Yautja獵手會將腕刀選作自己的第一武器,兩只平行的鋸齒狀刀鋒裝置在手腕外側,其鋒利程度足以切斷各種獵物的骨頭。使用腕刀戰(zhàn)斗或狩獵意味著Yautja獵手的榮譽與驕傲,因為準則告訴他們,通過面對面的、肌肉碰撞肌肉的戰(zhàn)斗殺死對手,才是一名獵手至高無上的榮光。刀鋒的長度約在12至18英寸(30-45公分)之間,可從手臂的護腕中迅速彈出,它們由未知的外星金屬鍛造而成,其韌度幾乎不會折斷,但除非多做加工,否則也難以對抗異形血液的腐蝕性。
等離子發(fā)射器(肩炮)
等離子發(fā)射器是Yautja獵手們的常規(guī)武器,它對于獵物可以進行長距離能量濺射式打擊,等離子濺射的能量可以手動調(diào)整,小至定點打擊,大至摧毀星際飛船量級的打擊。等離子發(fā)射器由頭盔的瞄準系統(tǒng)控制,并追蹤獵手的頭部運動而自動調(diào)整,其瞄準的精確度可通過激光射線提升。能量發(fā)射則可以通過頭盔內(nèi)獵手下顎操作的扳機控制,也可以通過預先設定控制。
矛槍
矛槍的作用類似于人類的狙擊槍,可以超遠距離射擊,一擊致命,也可以用作直接近距離攻擊獵物的肉體,像釘槍一樣將獵物釘死在墻或其他堅固物體上。對Yautja獵手來說矛槍是一件完美的靜音武器,可以悄無聲息的殺死獵物,也不會暴露自己的位置。
網(wǎng)槍
Yautja獵手經(jīng)常會使用網(wǎng)槍來埋伏成隊的獵物,它并非是一種能量濺射型武器,而是發(fā)射出由堅韌鋒利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的網(wǎng),其力量足以將獵物包裹并彈射到墻或地面上,殘忍地絞住獵物肉體,獵物越是努力掙脫,網(wǎng)便越是收緊,直至獵物被絞死或被迫放棄抵抗。
格斗手杖
格斗手杖是一種可以自供電能的長矛,收短時長約一米,伸長后長約兩米,兩端鋒利無比,接觸獵物時可持續(xù)電擊。其可長可短的特性,讓格斗手杖在近身搏斗中成為一件令人生畏的武器,同時也可以遠距離投擲擊殺獵物。
旋轉飛刃
旋轉飛刃同樣是Yautja獵手們喜愛的純冷兵器,它便于獵手們隨身攜帶,收起時呈扁平圓狀裝置,通過按壓其表面旋轉彈出七只扁平但鋒利的刀刃,如星星狀。Yautja獵手通常將飛刃擲向獵物,或在近戰(zhàn)搏斗中使用,旋轉的刀刃劃過之處血流成河。
自爆裝置
Yautja獵手的腕部控制板有多種用途,其中最終極且傷害最大的用途是設置自爆。當一個Yautja獵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想遵照準則所言死得其所,帶著榮耀和尊嚴地死去,同時又不想在此地留下他們存在過的證據(jù),設定自爆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自爆裝置一旦設定,腕部控制板上便會顯示倒計時,以提醒一場微型核爆即將發(fā)生,爆炸威力足以毀滅人類社會三百個城市街區(qū)。
普通飛船
Yautja種族的宇宙飛船具備自動航行功能,可以按照既定程序在大氣層、星球軌道和星際之間航行,沒有武器自動發(fā)射功能,但擁有近距離警報躲避系統(tǒng)。飛船可以在某星球投放準備狩獵的Yautja獵手后,回歸繞星球軌道等待獵手回歸信號。就像獵手自爆裝置一樣,Yautja的飛船同樣可以在接收到駕駛員或艦長控制指令后進入自爆模式。另一種更有效的自毀模式是不爆炸,而是對飛船的重要零部件自動進行悄無聲息的化學溶解。
運輸艙
運輸艙是將Yautja獵手從飛船投放到星球表面的一種降落裝置,屬于大氣層內(nèi)短距離運輸裝置,無法在外層空間飛行,由自動目標投放系統(tǒng)設定,可操控性很低。
星際母艦
星際母艦相當于Yautja一族在宇宙中的一座移動基地,它完全獨立行駛,且很少直接參與戰(zhàn)爭,而是為星際飛船和Yautja獵手們提供補給,可供數(shù)十架星際飛船同時??俊R话愕膫鞲衅鳠o法探測到母艦,這使得母艦幾乎很難被找到,普通Yautja飛船上的飛行員可以通過Yautja標準無線信號聯(lián)系到最近的母艦。母艦內(nèi)部按Yautja種族內(nèi)等級區(qū)分為上層甲板和貧民區(qū)甲板,在這里獵手們可以搜尋女性繁育后代,為榮耀和尊嚴相互戰(zhàn)斗,甚至可以獲取更新武器和設備。
星際母艦并不常會移動,有必要的情況下會漂浮。雖然母艦的艦組成員很少,仍可以容下五百名Yautja獵手同時出入港,但母艦極少會進入生物眾多的星系,也不會直接發(fā)起狩獵行動,而是將這放手交給普通的星際飛船去做。
后注:事先沒想到鐵血戰(zhàn)士這部R級片會在內(nèi)地上映,所以這次準備時間很倉促,前兩天剛復習完一遍老五部,便匆忙寫下了這篇小科普,難免會有一些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還請指正。
動作戲很難看,文戲則令人想死。
美女脫光了就能夠逃脫?
比預想的好!延續(xù)了傳統(tǒng),又發(fā)展出了新故事線,動作場面層次感更加豐富,居然還加入了插科打諢!(導演拍過《鋼鐵俠3》) 結尾,我以為異形要現(xiàn)身,正要興奮!結果掉地一自動化鐵血戰(zhàn)衣。
由爆米花電影開創(chuàng)出的新類型,餿的爆米花電影。懷念去年此時的《銀翼殺手2049》。
這個系列就是每況愈下這個詞的具像體現(xiàn)。編劇一旦離開依靠高質量的ET/UFO段子搭建起來的框架,立即抓瞎。
兩星半,比起老版第一集的氣氛與反轉,這部就是卯足了勁兒直接搞,雖有些情節(jié)挺無腦無聊的,而且絕大多數(shù)畫面都黑漆漆的,眼睛不爽感比《黑豹》更重,但勝在段子黃動作暴,結局還“致敬”鋼鐵俠,看下導演,懂了。女主花瓶,主角還沒他兒子有存在感,偏偏光環(huán)還很重,整個一掃把星,到頭來還是全死光的話嘮囚犯小隊很搶鏡,尤其黑白基友“殉情”非常難忘
喜歡這種延用原作經(jīng)典元素,但劇本完全推翻重寫的重啟,雖然人物沒有前作那么充滿魅力,但加重了科幻大片的質感,值得一看。
老IP如何迎合新時代和新觀眾,這個重啟版做了一個試探性的示范。私心當然是想看虐殺cult片,不過當爆米花商業(yè)片隨便看看樂呵樂呵也行。就是鐵血戰(zhàn)士鏡頭有點少啊,想看更多的砍砍殺殺。p.s.終極鐵血主要是個子高裝備強力氣大,貌似也沒有特別厲害。。。萌萌噠鐵血狗貌似也沒啥用處。。。人類圍剿一場還不錯。
居然能把我看睡著!如果男主沒私自寄武器回家,所有人都不必死的,神煩這種男豬!
近9000萬的成本拍出了2000萬的效果,難到好萊塢也用這類大IP洗錢?(思考狀)
Tiff 2018看的試映 感覺很好看啊 比不上第一部但各方面完爆之前幾部好嗎 卡司都很喜歡 簡叔演的很好 Theon果然第一個便當 血腥方面非常到位 各種穿頭斬首開膛分尸都有 配樂也有第一部感覺 大鐵血還是很兇猛的 結尾還送了一套專門給人穿的鐵血戰(zhàn)服 Shane Black沒有讓我失望
就,全程都很迷,最后竟然冒出來一個鐵血戰(zhàn)士版鋼鐵俠suit,真的看得人目瞪口呆,我還買的imax票,感覺真是巨虧男主真的是強行讓他獄友(?)們?nèi)ヅ闼婷?,說實話一開始逃出囚車完全是因為獄友演戲才能撂倒獄警,獄友們真的一點不欠他。而且是他自己sb要把外星裝備寄回家,去救兒子就自己一個人心里虛就威脅獄友和他一起去救,真的那段看得我惡心死了
天神啊,我到底都看了些什么。 小男孩好煩啊啊啊。是我看過最招人煩的“天才兒童”。 反派們都比他可愛好么。
年度沙雕喜劇有力競爭者,一群舍生取義的沒頭腦和不高興太好笑了,老鐵系列一直很硬核很直男,這部也不例外,十八線導演別的不行抖包袱最行,在女生面前講黃段子很有紅脖遺風…Jacob簡直以一人之力扛起演技大旗,其他人仿佛在夢游…2018年了還有這種故事支離破碎、人物宛如精分的科幻大片,男主再帥我也忍不了,續(xù)集換個導演吧老狐貍別貪便宜了
披著《鐵血戰(zhàn)士》的名字,演了一樁《變形金剛》的故事;並在觀眾必然以為是《異形》彩蛋的地方,塞了一臺令人無比掃興的《鋼鐵俠》。你問我生氣不生氣,不,一點也不。對於一個太過譽而永無新意的母題(狩獵儀式),大破大立或許是種選擇。沒看科學家也吐嘈了嗎?「predator?他們幹的事情一直都是hunter吧?」
雖然是大場面大制作,個人還是喜歡以前的小格局虐殺片,但看的爽就都夠了
為什么商業(yè)片就不能有正常的劇情,說到底就是編劇和投資人覺得血肉橫飛就夠了,腦子都不想動了
硬核科幻風,那些個“問題士兵”承包了本片全部的笑點,結果還全死了,感激,銘記他們!
什么時候這種電影能不把配角弄死絕?主角不但蠢,對自己行為沒點數(shù),讓好心配角全陪葬,而且主角光環(huán)大到逆天,鐵血殺別人都是快準狠,到了主角就掐掐脖子甩甩胳膊,整部片子很多地方都缺乏邏輯。既不驚悚也沒多科幻,也就血漿量大,格局還是那么小。
史上最高投資、最血腥、最暴力、最胡鬧、最愚蠢、最搞笑(還是強行的)、最大場面、最多動作戲、最莫名其妙、最能把老粉絲看得吐血十升的《鐵血戰(zhàn)士》... 除了純無腦爽以外拍得是什么鬼玩意,亂糟糟的一團,敗壞了整個系列!拜托別讓《鋼鐵俠3》導演繼續(xù)糟蹋下去了,這結局特么是鐵血戰(zhàn)士版鋼鐵俠戰(zhàn)甲嗎?!說好的聯(lián)動AVP呢?2010年的鐵血狗集體抗議:這屆鐵血狗蠢萌得簡直侮辱了鐵血狗??!90%的篇幅是夜戲,轉3D根本不用看了。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