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如此拙劣的武打場面我就知道全劇是什么水平了。
千禧年初大陸引進不少港臺武指,風格自成一派。而本片基本只保留了畫面減幀的糟粕,正經(jīng)的拆招動作幾乎沒有。展昭的演員更是空有肥碩體型而不見一絲英氣,王朝馬漢四人面如草莽。三大男主角灰頭土臉,至于女性角色怎么說呢,簡直就像群演一樣不引人注目。
所以當你注意到本片是大陸少有的戲服古裝劇時,一點都不驚訝它的綜合表現(xiàn)。對了,即使最扯的港臺劇官帽上也不會弄出倆Q版翅膀。
曹操孔明司馬懿都算得上戲骨,當你看到他們淡定地講出非常下品的臺詞時簡直懷疑他們有多老實多聽指揮。這些臺詞毫無文言氣質,而且即使在現(xiàn)代漢語范疇內也是漏洞百出,好像中學生的造句水平。
再說說這位最笨包公。正因為最笨所以無力破案無力用巧舌對付敵人,所以他也最愛嚴刑逼供最愛發(fā)火發(fā)脾氣。其實全劇中除了皇帝狡猾,宋祺一肚子壞水,其它角色的智力都不堪入目,但即使如此包拯也是全劇智商低谷,被所有敵人碾壓,他在全劇中各種自作聰明然后秒速被敵人反制,狼狽到又坐牢又做苦力又兩度裝死,尤其是大結局裝死隱退完全與多數(shù)包公頂風扛旗鞠躬盡瘁的形象大相徑庭。不論包拯與太師交鋒還是向皇帝復命,基本上說話全靠毫無體統(tǒng)地大吼大叫,再不然就是講話雙方集體斷片就好像導演沒告訴他們如何繼續(xù)演下去——因為編劇就沒編下去。在那些事關斗智的談話沖突中,包拯多數(shù)時候只能抓住對方措辭的微小錯誤而不能提出有力證據(jù)。除此之外,太師聽不懂包拯的夢話,宋祺智商忽然掉線,包拯前腳安排后事后腳一臉得意開始編瞎話,展昭一直掉線最后忽然閃回啥也沒做。編劇就是如此隨意。
至于展昭為什么一早就掉線,別找借口,就是因為編劇不知怎么合理安排這個戰(zhàn)斗力,必須將它消除掉。
我看到有觀眾在講二十多集劇情只講了一個案件,也難怪智商拉垮。很多大陸古裝劇不是單元形式,但劇集多了內容也是不少的。本劇內容少只好注水拖戲。像包拯那樣自嘆農(nóng)民工比他更棟梁,就是編劇智商的最好寫照。而且誠實地說,本劇案件最核心的太師挪用軍餉和串通守將這兩件事,開封府自始至終都沒有拿到證據(jù),即使太師伏法之后也沒有。
對了,如果你熟悉國內配音的話,不用看我先前講那么多。本片中至少有兩位配音是非常耳熟的草臺班子成員,專門配盜版片的。聽到他們配音你們就該知道本劇是啥玩意。
原來包公是曹操演的....
當年看過……不過現(xiàn)在想起來有笑點囧RZ
這個故事是新的,還可以,所有包公是金超群的最有氣勢最大義凜然。果然沒有展昭,包大人寸步難行,自己處處遇險,還死了老婆,王朝。21集講一個故事有點啰嗦,仁宗得罪編劇,上朝任皇后指手畫腳,而且皇后還被外甥綠了。
小時候看的,當時覺得還挺好看的,可惜完全不記得演什么了,只記得最后喝毒酒包公假裝喝了后面說不能給皇上留罵名什么的跑路了。今天聽到滿文軍的歌突然想起這個劇的主題曲,找了半天沒找到音頻,看到歌詞還記得高潮部分怎么唱的,遺憾。
串戲太嚴重……我分分鐘覺得穿越了……
劇情處處不合理,把觀眾當傻子。這么爛的編劇,可惜了三位影帝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