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開播以來很多fan都覺得rue這條劇情崩壞了,這個角色也越來越不可理喻,本文沒有給這個角色洗白的意思,就是覺得這條線里很多非常重要細節(jié)被忽略了,并且rue的毒癮以及她對周圍人的態(tài)度變化其實應該是《亢奮》中最重要,也最值得討論的一條劇情線
rue的毒癮過程是穿插在劇情中的,不是線性敘述,但我下面的整理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
前文有交代rue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強迫癥行為被帶去做精神鑒定,鑒定結果她患有強迫癥,ADD,廣泛性焦慮【比焦慮更嚴重更容易觸發(fā)】和躁郁癥【容易轉化為抑郁癥】,為了治療能看出她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大量服用各種精神類藥物,所以比常人更容易建立藥物耐受性
Rue第一次涉及毒品是十一歲,因為恐慌癥發(fā)作被送去醫(yī)院,醫(yī)生給她注射了強力鎮(zhèn)定劑——valium,一種被廣泛應用但是致癮嚴重的鎮(zhèn)定藥物【凱西的爸爸也是從這種藥開始一點點上癮的】,rue因為這次第一次體會到”嗨了“的感覺,開始對藥物感興趣
接著真正讓她開始藥物上癮并且進入吸毒狀態(tài)的是另一種止痛藥物——奧施康定,不知道這個藥的可以移步隔壁hulu最近大熱的劇《成癮劑量》,講的就是奧施康定這種害人藥是怎么被廣泛營銷到病人和醫(yī)生當中的
這一季的劇情崩的很厲害,眾多女演員都被邊緣化了,不過整體來說rue的這條線作為亢奮的中心線并沒有走樣,直指藥物泛濫,還有醫(yī)療XT多么容易人為制造出癮君子,因為鎮(zhèn)定劑,麻醉劑或者止疼藥起步的毒癮多如牛毛,rue的毒癮不是她一個人的責任,是生活環(huán)境和周圍人共同作用下一點點變成這樣的,并且相比較下我更喜歡第二季的rue這條線,因為第一季真的把嗑藥吸毒拍的太吸引人了.....
更新第四集:
第四集一開始就證實了我之前的分析,毒癮嚴重影響了rue的性欲,開頭的那些幻想場景是rue的腦內場景,更多的是在表現(xiàn)對她來說這段感情多么重要,戲劇化,浪漫,以及命中注定。
通過E的嘴也說出來rue的毒癮已經(jīng)到了多么嚴重的地步,海洛因,芬太尼,鎮(zhèn)靜劑安眠藥,rue全部都來者不拒了。 這一集結束后很多人都在吐槽jules和男小三elliont對rue的背叛,以及顛覆了特別版,但實際上這種走向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先不看rue這個角色的陰暗面,結合主創(chuàng)采訪+jules這個角色的特性,jules的性格問題非常明顯→見一個愛一個,這場三角戀的一開始是rue將另一個人帶入并與之建立穩(wěn)定關系的。 可以用這樣的角度看E這個角色,是一個理想版本的rue,也是照著她的樣子找的,這樣就比較好理解接下來發(fā)生的事。
rue和E的關系某種程度上說比和jules的更深入,因為E是唯一一個完全看清她本來面目但還是喜歡她,愿意和她在一起的人【第五集的預告片也有相關片段,盲猜是jules希望E也能與rue斷聯(lián),但是E明顯不會,他喜歡rue本來的樣子,除了E以外每個人都期待著rue改變,所以E對于rue來說不僅僅只是混在一起的吸毒伙伴,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她的避風港灣,家人和父親的替代。 至于jules這邊,她對E的好感最大的原因就是E和rue的相似性,某種程度上說E身上有jules和rue期待對方成為的樣子,rue希望jules能接受她的本來面目,jules希望rue能像E那樣滿足她對戀愛和性活躍的需求【必須承認rue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戀愛對象】
再說E的心理活動,可以非??隙ǖ恼fE是喜歡rue更多的,他和jules對彼此的那種調情和沖動都是建立在“想要rue”這個基礎上,本質上來說他是完全被動進入這場三角戀中的,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直到jules主動打破這種平衡之后,E對rue的迷戀才開始冷靜下來
至于Rue有沒有察覺到jules和E之間的問題?絕對察覺到了,他倆的默契已經(jīng)漸漸超過rue,所以三人一起去偷酒的時候rue才會要求獨自下車回家吸毒,她對jules說的那句“我真受不了你”,意思就是,我真受不了你這樣見一個愛一個【還有就是jules和E一直把她當成需要照顧的小孩子看待,不讓她喝酒】,jules問她的時候她第一次爆發(fā)了,但秉承了一貫的“有話不直說的態(tài)度”,撂下兩人回家吸毒逃避去了。
對她來說這種打擊就像是家里人和自己的戀人搞上了,唯一的避風港失去了,戀人對自己也不專一了,她馬上轉向去毒品那里尋找安慰。
E吹飛毒品并不是說他心里開始選擇jules超過rue,而是jules選擇了他,所以他不會站在rue那邊了,否則是繼續(xù)兩邊騙,所以他決定告訴jules實情,打破三人之間的平衡關系。
這一集就是加深處理毒品對rue的影響已經(jīng)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她遇到任何問題都去尋求毒品和幻覺的虛假安慰,徹徹底底把自己隔絕了,jules和E同時把門對rue關閉了。
補充一點,rue和jules喜歡E的原因都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rue看到了一個同樣頹廢,對什么都無所謂,天天吸毒的人,jules看到了一個和自己一樣默默承受著一切,并且一直無條件愛著rue的人。
Rue可憐嗎?完全沒有,都是自作自受來的,說jules出軌的人你們可以想象一下對象天天帶著第三個人一起玩,然后自己還動不動消失了,吸嗨了,沒有性欲,還聯(lián)合第三人騙自己,然后這個第三個人更理解你,跟你對象很像,對你更有沖動更溫柔,這種情況下可能不動心嗎?是個人都會心動的,但是jules和E的那種背叛,帶著一點點懲罰rue的味道。
第五集更新:
說真的看到這里我還是很同情rue的,她接下來會不僅會眾叛親離,還要面對毒販的壓力,第四集片尾的E鏡頭坐實他快死了,盲猜這一季結束的時候rue和jules會徹底分開【為第三季做鋪墊】 【喜歡的話留言給我哦!考慮寫一個jules的單人整理】
3月,HBO播出了《亢奮》第二季。它大概是這幾年最受關注的美劇青春片。掀起了全美追劇的高潮,也綿延到了各個國家和地區(qū)。
有評論指出,《亢奮》的野心之一,是要成為“‘Z世代’的《猜火車》”。這個野心或許過于龐大,但毫無疑問,《亢奮》的確令人容易聯(lián)想到《猜火車》。那部亞文化青年頹喪的經(jīng)典作品誕生于1996年,那是20世紀之前的“人類青春期”。而26年后的《亢奮》,會成為歐美這一代年輕人的集體青春記憶嗎?
在“Z世代”(通常指出生于1995-2009年之間的世代,一般認為他們受數(shù)字信息技術、智能手機等影響比較大,又被稱為“網(wǎng)生代”“二次元世代”“數(shù)媒土著”等。)身上,性別、階級、族裔、原生家庭、消費主義的標簽貼上卻又被撕下。當這些話語被當作一種現(xiàn)實接納下來,新的困境卻剛剛展開。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下歐美“Z世代”面臨的痛苦,與娜拉出走之后竟有幾分相通。
撰文|走走小姐
不論是由《亢奮》回憶起的《猜火車》,還是劇中大量的青春問題呈現(xiàn),都很容易令人聯(lián)想到“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而距離杰克·凱魯亞克提出這個說法已經(jīng)過去了74年。如果說“垮掉的一代”應時而生在二戰(zhàn)后的創(chuàng)傷和疲憊,那“Z世代”是如何成為新世界“垮掉青年”的呢?
歐美青春片一直是經(jīng)久不衰的大熱題材,2017年BBC發(fā)行《去他的世界》、2019年Netflix推出《性愛自修室》、同年HBO也播出了《亢奮》第一季,三部作品均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績。
與之相比,《亢奮》的出現(xiàn)更像一枚小小的核彈。因為相較于其他青春片的討論范疇,《亢奮》走到了迄今為止最極致的程度(這當然也和不同的發(fā)行平臺有一定的關系)。但《亢奮》最為突出和令人欲罷不能的,是它強烈的“情緒敘事”風格,考究到可以拉片的視聽語言。前者是向世界敞開一扇大門,仿佛進入這里才是真正進入到當下“Z世代”的世界;后者也極契合新一代年輕人的氣質,匹配數(shù)碼一代的審美。
導演近乎奢侈地使用各種視聽手段,在劇集制作中采用少有的35mm膠片拍攝,營造出一種迷幻的、電子的、帶有未來感的影像風格。片中到處是令人訝異的精細設計,拿引起風暴的第二季來說。Nate被揍到重傷入院時,畫面上是一對都在愛他的閨蜜的兩只手。Lexi一雙沾染了男孩鮮血的手,和Maddy漂亮美甲的手。完全用視聽在交代人物的關系和個性特征,用鮮血來表示背叛和“有染”,另一只干凈漂亮的手則表示被這段關系置身事外的不知。這就承接起了人物的內在,和他在第二季中衍生出的新的情感關系。
所以,一開始觀眾大概會被HBO袒露的大尺度畫面所吸引。甚至一度我也在想,這樣大面積的裸露是否必要?但進入劇集,則會隨之觀看到每個青少年復雜的、充滿變數(shù)和問題的人生。以及那些被觀眾盯著的“尺度問題”,也并非只是為了吸睛的手段,它更像是一種坦白,一種歐美青少年部分存在的自然呈現(xiàn)。不是大驚小怪的奇觀,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這些存在的部分當然也是引發(fā)爭議的原因,原本我們有對青少年概念化的認知。但在《亢奮》中看到的,除了身份政治/原生家庭的討論外,更被性/暴力/藥物濫用等組成了他們大部分的生活內容,這嚴重地顛覆了一部分人對校園題材的某種期待。
也有許多評論指出第二季品質遠不如第一季,本劇女主Rue的扮演者贊達亞也公開表示:這一季可能會引起你的不適??赐甑诙荆蚁脒@種不適大概也指由她扮演的“藥癮少女”以長達一集的時長,呈現(xiàn)“戒斷反應”。每個人物都在第二季中,充分暴露著Ta們的問題——以更激烈的方式。第二季的收尾,結束在一直以觀察者身份出現(xiàn)的書蟲少女Lexi身上。落點在她所寫的戲劇演出落幕,仿佛把所有人的難堪和傷疤暴曬于陽光之下。
演出在中斷、爭吵和撕扯之后,轟動般地結束了。片中的戲劇也如整個作品所呈現(xiàn)的一樣,當把生活里的不堪呈現(xiàn)在舞臺之上,那些傷疤和痛楚自動變成了一種審視和銘記。它令劇中的人物被迫地審視起自己的生活,而這部劇也在令劇外的觀眾重新思考新一代,他們頹喪、暴力、痛楚和自毀的原因??梢哉f,這才是HBO除了尺度之外的野心。
減少誤解的根本方式,是由呈現(xiàn)結果倒推發(fā)展的脈絡。乍見如《亢奮》中的青少年生活,被審視為消極、放縱、毫無理想可言。但如何造成這一切?在物質生活和社會文明發(fā)達的現(xiàn)代,精神層面的迷茫和痛苦就沒有容身之地了嗎?社會進程的不同時代,痛苦的主題一樣在經(jīng)歷滄海桑田的變遷。我想《亢奮》在表達的,恰恰是對“Z世代” 來說,建立新希望和新信仰的爬坡過程,并不比每個時代更容易。
HBO于2019年推出《亢奮》,后趕上世界疫情,于是推出了兩集新冠特別篇。這兩集不僅承接了前后兩季劇情,也給作品注入了強烈的當下性。無法展開更多的場景,那就以(幾乎)單一的場景和談話來表達作品、人物要說的話。
筆者認為,“特別篇”的兩集是整個《亢奮》送給世界觀眾的禮物。Rue和她有相似經(jīng)歷的互助會成員坐在一起,兩個人中間不只隔著一張餐桌,更隔著兩個代際幾十年之間的時光。Ali在這群青少年中,是確認無誤的“長者”。但編劇沒有讓這場對談變成一個雞湯文學,變成過來人經(jīng)驗之談隔靴搔癢式的規(guī)勸。是舍得打開自己,狠心戳破對方,兩個人在血淋淋中進行的救贖。
這場救贖是平等的,相互的,是人類之間真正意義上的連接和搭救。一個年過半百的男性回溯了自己有諸多狼狽的前生,一個花季自毀的少女終于開始看見自己隱秘的傷痛。這在疫情時代,給觀眾提供了一場簡單又深入的傾訴和聆聽。所涉話題的維度當然不再是前現(xiàn)代少年成長的單一性問題,而是直指當下一代年輕人面臨的困境“你們這一代都是些易受攻擊的目標,因為他們監(jiān)聽了你們的手機、閱讀你們的喜好、預測你們的行為。把你們困在原地,你們還以為自己在進行一場革命?!?/p>
高度凝練和理解“Z世代”的境遇,仿佛在解答著他們說不清道不明的憤怒。同時連帶分享著自己經(jīng)過的絕望,站在耐克店里看見墻上的標語“我們的人民很重要”,營銷在感性上被調動起受眾的好感,轉而又在價格上戳破資本和經(jīng)濟的手段。這些不斷令人下墜的體驗和感受,猶如一個真誠的朋友和你在深夜的呢喃。
在《亢奮》中,所討論的問題是尺度開放的。藥物濫用和性愛在歐美青春片中并不少見,但“Z世代”站在邊界更寬闊的地方,他們面臨的不僅是已經(jīng)存在的,還有問題疊加之后的問題。比如Jules(性轉換者)作為主線人物之一,她幾乎以“正?!钡臓顟B(tài)在過著自己的高中生活。當然劇中依然呈現(xiàn)了她獲取性別自由的代價,和母親之間的沖突、童年時期的遭遇、轉校的設定等。但在“Z世代”的文化語境里,“性轉”和其他問題一樣,也只是作為一個大家共存共知的問題存在著。
某種程度上講,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但接踵而至的又有新的問題。
在“特別篇”第二集中,Jules(Gen Z )和心理咨詢師(上一代)交談。在她更深一步對自己進行探索時,提出的性別困惑更進一步:
“我窮盡一生想征服女性氣質,但在半途上,我覺得女性氣質征服了我?!痹诔蔀橐粋€理想少女之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性身份”是依照男性主體建構的。她的身體、性格、靈魂都變成了男性所期待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像個……騙子”。
Jules的扮演者(Hunter Schafer)本身就是一個跨性別女孩,出生于1999年,是一個年輕的藝術家和LGBT權益活動者。她來承擔《亢奮》中的“自我認同”敘事,具有天然的說服力。
荷蘭學者、作家米尼克?希珀在《樂園之丘:權力誕生與被剝奪的歷史》中曾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生命的混亂中包含了復雜矛盾的“我們-他們”的各種關系。在這些關系中,不同之處比相似之處得到更多的強調。不同之處在于社會性別、語言、文化、膚色、階級、宗教等。讓我們專注于社會性別的不同:年輕女孩和男孩們已經(jīng)在相互比較著他們的不同,有時互相嫉妒。弗洛伊德使陰莖嫉妒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而子宮嫉妒也在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而在Jules身上,這種相互的比較和戰(zhàn)爭在她的身體、心靈內部同時發(fā)生。而在她剖白的一集中,編劇試圖在和觀眾完成這樣的交流:“自我認同”的前提是“自我認知”。Jules在心理咨詢師的聆聽下,一點點挖掘著自己內在最坦誠的感受——她想停掉激素藥物。這意味著她即將停止身體外在的“女性趨同”跋涉,更大范圍和維度地接納自己的“獨特性”。
坐在她對面的咨詢師,是典型的中產(chǎn)知識分子形象。輕言細語的白人女性,和Ali從外貌、膚色、境遇、身份截然相反。她做到的僅是傾聽,并對Jules提出的問題試圖表達理解,在安靜的神情下帶著幾分接受新鮮思想的求知。
劇中難能可貴的,是代際之間完全平等的溝通。不是強勢、絕對正確的大人,糟糕的、問題重重的少年;而是問題重重的大人和問題重重的少年。一樣難堪、一樣破碎,一樣有過諸多的自毀和后悔。而現(xiàn)在我們站在一個地方,在痛苦一樣的問題。
在“特別篇”和第二季中,導演花了大量的鏡頭來講述每個人問題的“極致呈現(xiàn)”。也給每個家庭、父輩(甚至祖輩)一些筆墨,你能看到代際之間的沖突是無力的,甚至延續(xù)的。從祖母到父親到劇中的青少年,真正經(jīng)歷了從“垮掉的一代”到《猜火車》前夕到今天,幾代人的頹喪在這部劇中相聚和匯合。
“嬰兒潮一代”經(jīng)歷了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美國的經(jīng)濟繁榮,算是度過了相對富足的青年和中年生活,那一代的困境是“現(xiàn)在”,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相當一部分人積累的財富打了水漂,他們面臨的是動蕩的晚年。但嬰兒潮一代是有過希望的一代,而劇中提到的“9·11”背景也是“Z世代”出生的時期(2001年)。代際重逢在“當下”,這一代毫無準備的到來,迎接的是社會延續(xù)恐怖襲擊創(chuàng)傷的童年、經(jīng)濟危機的少年和疫情給世界按下暫停鍵的青春期?!癦世代”看似平順的生活背后,其實一直在伴隨隱痛長大,也天然承擔著世界失序的現(xiàn)狀。
幾代人之間,相互誰也解決不了時代際遇遺留的問題。雖然西方家庭觀念和東方存在很大差異,下一代不見得一定要承擔父輩或祖輩的養(yǎng)老問題。但是整個社會存在的動蕩氛圍,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他們的生活。他們沒有見證繁榮時期的生活希望和財富積累,倒是看到了許多人“窘迫的老年”。所以他們沒有選擇地繼承了這些問題,沒有選擇地繼續(xù)著屬于“Z世代”的生活。
在試圖講述Z世代的問題和探索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自由絕不代表是問題的答案,相反,自由意味著更廣維度的局限。“Z世代”出生的時代和“嬰兒潮一代”境遇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太多的巨變,“我從未想過此生中會見到這么多場革命,革命進行得如此之快,又贏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人們沒時間去落實改變?!?/p>
兩季里不僅講清楚了他們個體的問題和困境,也在代際關系中給出了很明確的答案(變壞的來源)。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承擔了父母(家庭)的創(chuàng)傷、隱痛,在青春期時以“自毀”的方式在爆發(fā)。這種爆發(fā),也像整個時代給予更年輕一代的一樣。留下來的問題重重,但失去了“嬰兒潮”壯年的機遇和創(chuàng)造奇跡的可能。這一代的自由,魚躍空間的回彈力從來不強。
劇集中有人少女時期喪父、有的人家庭成員無力承擔更多的責任、有人依然沒有選擇的自由(輟學、繼承上一代用犯罪的方式謀生),還有困惑在幾代人之間的“自我身份認同”。他們以為性、暴力、藥物濫用等方式會成為某種安慰和出口,或者逃避和解脫,甚至自以為是叛逆的“革命”。但這些,仍舊把他們困在原地。
于是前一代的“革命”后果,在新一代的出生時繼續(xù)延續(xù)。某種程度上說,“Z世代”是承擔各種世界結果的群體。我們在飽腹的大部分和平歲月里,總覺得“Z世代”已經(jīng)天然得到了太多。但得到越多意味著超越越少,在累計的結果、創(chuàng)傷、成功、失敗、悲喜集體于一身的生命里,他們首先選擇的是沖出一個出口,不論它是不是帶著自毀的代價。
本文為獨家原創(chuàng)內容。撰文:走走小姐;編輯:走走;校對:趙琳。未經(jīng)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很難不叫我懷疑S1的成功完全是女導演的功勞。
被白男獨裁的S2是對S1傾心竭力的仿制品。
我所記得的S1,除了顏值和行云流水的拍攝剪輯之外。它在不斷地探討青少年的痛苦。
譬如毒品、xing、自我價值、性別認同、童年創(chuàng)傷,取向和犯罪等等......
每一位主角團的痛苦,都帶著矛盾的詩意。甚至包括nate。
它能引發(fā)共鳴。
但到了S2,諸上所述的要點幾乎都變成了導演的賣點,甚至是拿來娛樂的工具。
like,Cassie情~色片級別的裸露,rue那輕描淡寫1w刀的行李箱,茱兒愛的要死要活后又隨心情出軌的戲碼,kat變成一個徹頭徹尾只會附和的婊子,nate變成sweet舐貓男游走在幾個女孩之間真正的大男主。
本季最大的drama是Cassie當了三。WTF?!
S2就像在告訴你,你所有在S1里的感同身受都是TMD笑話。你期待在S2看到這些女孩如何走出創(chuàng)傷,不可能的,她們全部成為了男凝的對象。
你們希望看到Cassie自尊自愛嗎?no way~Cassie是個金發(fā)大兄女她就得是戀愛腦婊子,她腦子里只有男人,她不可能專注自己的。致所有天生美麗身材姣好的女孩們,不管你做什么,我們只在乎你的柰子。我可不想讓這變成女性覺醒的片兒。她可是我作品里的‘福利’。
Kat這種女孩怎么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自信心呢?我不在乎也不好這口,那就把她的戲份全刪掉吧。她就應該像所有好萊塢從前的青春電影一樣,是美女主角身邊的胖胖閨蜜,附和就夠了。
rue戒毒都戒了2季了,這樣吧,整一個高潮提個最佳女主,然后就讓她輕輕松松戒了毒,連戒毒所都不用去哦!因為再久觀眾會膩的。而且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拍出S1里那種嗑藥后的迷醉感。說實話我也沒想好她和她父親的閃回該拍些什么,但又要突出rue真的很愛很愛她的父親。要不就每集都閃回一下葬禮好啦!同時zendaya是制片,她不能有裸戲。讓我來寫一幕可有可無要求所有人脫光但她不用脫光的戲,來給大家強調一下這個事實吧。
茱兒是我創(chuàng)造的小天使,我怎么寫都不要緊觀眾都不會討厭她。安排她偷竊,安排她出軌,安排她看好朋友打架幸災樂禍吧。只要我們讓她穿得美美的再搞個酷炫的眼妝,沒有人會注意到的。(btw,S2茱兒的妝造相比S1就是樂色。)
nate,oh come on.他可是大男主。他就是我想成為的樣子,高富帥眾星捧月,病態(tài)又迷人。上一季是犯了點錯啦。但人難道不值得再給一次機會嗎?這一季讓他演一個顱內高潮臉,做兩件好事順便洗個白吧。都大義滅親了還抵不過第一季的罪嗎?致所有觀眾:記住,只要你夠下作,你就是贏家。
我不知道S1游樂場那種華麗的畫面該怎么拍。那場面怎么樣才能刺激一點呢?
來個成本至少要10w的舞臺劇吧。再來個捉小三戲讓幾個女人扭打在一起。再來個兒童和jc的槍戰(zhàn)。我真是天才!
總結:Sam Levinson應該和權力的游戲那2導演一起滾出娛樂圈。
昨天看《亢奮》S2第二集,Kat因為“愛自己”這個概念苦惱迷茫。她的腦海中出現(xiàn)很多個女性,有著不同的面孔,身材和聲音告訴她去愛自己。
就如同現(xiàn)在各種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地告訴你去“愛自己”一樣,“要及時止損”,“離開不健康的親密關系”等等,這些愛自己的方法和話術。在后面Maddy說自己可能永遠不會擁有Kat和Ethen這樣健康的,non-abusive的親密關系,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滿足于這樣的關系。但實際上我想說的是,“愛自己”這個概念對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處于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不是及時止損就是對自己好,所謂“健康的親密關系”也不只有一種面孔。我更認為對自己好是跟隨自己的心,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人或事,拋開“健康”,“好”“壞”這樣定義性的詞匯。有些人在平等的,穩(wěn)定的感情里是舒服的,但也有些人在操控的,濫用的感情里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會伸出手去抓住內心深處想要的東西,這沒有所謂好壞,只是不同的過往經(jīng)歷鍛造出不同的人格和需求,畢竟個體總是充滿矛盾和張力的。
另外很喜歡《亢奮》的一點就是它把每一個角色都塑造的很豐富很飽滿,扁平單一的詞匯無法去定義他們,特別是Nate這個角色,你說他是個爛人沒什么問題,但這時通過他的原生家庭又可以對他產(chǎn)生一絲理解和同情,會有些很矛盾的情緒起來,能達到這一點的文藝作品是真的有魅力吧。
很多人都在說這是無病呻吟,應該是沒有感受過那種焦慮,那種抑郁,那種狂躁的感覺。
rue本身患有非常重度的心理疾病,那是一種對生命無望的折磨。他生命中的第一個重度打擊是父親生病去世讓她染上了毒品,因為如果沒有毒品對于精神靈魂的放逐,很難讓生活堅持下去。
對于和茱兒的相遇可以說是一次拯救,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之前父親對于她的陪伴的位置,直到后來在她經(jīng)歷了那么多,心理疾病又開始復發(fā)的時候。
第二個打擊就是在低潮的時候茱兒的離去又開始引發(fā)了對于生活的絕望。如果是同樣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更能感同身受,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我們不想變好,不是我們不想對生活充滿希望,是我們真的無法做到。只能去追求生活中刺激的感覺對自己去產(chǎn)生一些刺激,就算跟茱兒重新在一起之后,之前的疙瘩也永遠還會在那里,不再是以前了。
這就是絕望的深淵,毒品可以讓她放逐自己,一邊是沉淪在毒品里面,一邊是被精神折磨到自殺,她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樣生活下去……
《亢奮》第二季分集細節(jié)/彩蛋梳理,有缺漏的地方歡迎評論補充~
(多圖警告)
1. 集名。此前第一季大多數(shù)片名來源于歌曲。而第二季的片名目前來說延續(xù)著此規(guī)律。
第二季第一集片名是「Trying to Get to Heaven Before They Close the Door」(趕上通往天堂的末班車),有可能參考自鮑勃·迪倫的歌曲「Trying to Get to Heaven」;
2. 攝影機。本集用35mm膠片拍攝,且不出意外此季大部分畫面都將用35mm膠片拍攝。
3. 時間線。本集的時間線在新年前夕,也就是大約在特別篇發(fā)生的5-6天后;
4. 費斯科起源故事。費斯科臉上的淤青暗示他曾被父親家暴,這也是外婆找他算賬的原因。結合后面外婆叫費斯科“不要相信愛”,可能外婆也曾經(jīng)受過來自丈夫的家暴;
5. 費斯科用來分毒品的卡是美國租賃電影公司Blockbuster的會員卡;
6. 煙缸弟起源故事。第一集揭示了煙缸弟名字的來源:小時候啃香煙;
7. 布魯西放的歌曲第二季正式預告中也有用,Gerry Raffery的「Right Down the Line」;
8. 萊克茜日常找不到姐姐凱茜;
9. 幼兒園就認識。萊克茜說自己和茹自幼兒園就認識了,這個信息第一次出現(xiàn)在第一季第一集,由茹旁白道出;
10. 茹躲著茱爾絲。茹見到茱爾絲偷偷溜走的可能原因是自己沒有回茱爾絲短信。特別篇第一集「Trouble Don't Last Always」中茱爾絲給茹分享了歌曲,第二季第一集中這一幕揭示了茹最終沒有回復茱爾絲;
11. 艾略特。第二季新加入的角色艾略特的演員多米尼克·菲克(Dominic Fike)是歌手;
12. 霍華德姐妹的來電顯示。凱茜·霍華德給妹妹設置的來電顯示是妹妹萊克茜崩潰的照片;萊克茜·霍華德的手機壁紙是狗狗(具體什么品種看不出來);
13. 萊克茜的美甲(見上圖)。雛菊象征著純潔,而綠色象征著自然與發(fā)展,也象征希望,貼合萊克茜人設背景的同時,也呼應了之后與費斯科的對話:她不相信上帝;
14. 書蟲萊克茜。萊克茜在這一集里給費斯科講了很多有趣的歷史事件,而演員茉德·阿帕圖也在Nylon的采訪中說道:
我認為萊克茜是個好學生。我覺得她真的很在意學習成績。
15. 遺忘朋友。在第二季第一集中,茱爾絲為了找茹冷落了一起和她來的凱特,而凱特原本才是她來到鎮(zhèn)子后交的第一個朋友;而在第一季中,茹和茱爾絲認識后,也和萊克茜漸行漸遠。
茱爾絲后來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她因此說:
我的世界變得太小了,這種滋味并不好受。
16. 特維斯。特維斯的演員小德米特里厄斯·弗萊諾里的父親是著名毒販德米特里厄斯·"大米奇"·弗萊諾里(Demetrius "Big Meech" Flenory);
17. 茹表白。這一幕呼應了特別篇第一集,阿里問茹是否有認真對茱爾絲表過白,而茹當時覺得這樣說很奇怪。
18. 費斯科暴揍內特。根據(jù)他與煙缸弟的電話,還有派對上一直觀察內特的行為,其實費斯科早就策劃好要在派對上報復內特。此外,他突然決定如此暴力的原因也與自己的外婆離不開關系;
19. 贊達亞。贊達亞在第二季同時擔任執(zhí)行制片人。
1. 集名。本集標題「Out of Touch」出自Daryl Hall和John Oates的同名歌曲;
2. 凱茜得了輕度抑郁癥;
3. 霍華德姐妹。第一季有講到萊克茜和凱茜住在一個臥室,所以這里萊克茜才說“你自己那塊地方”;
4. 萊克茜的舞臺劇。凱茜路過萊克茜的時候,萊克茜正在電腦上碼字,放大可以看到是劇本的格式。結合此前預告片中的場景,不難猜出萊克茜此時在為學校的晚會寫舞臺劇劇本;
5. 霍華德姐妹的手機。這是我一直想實錘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凱茜的iPhone手機比萊克茜的iPhone更新,通過有無home鍵和屏幕劉海的差別可以看出來。這其實是體現(xiàn)角色人設的一個小道具的使用,因為萊克茜更關心學業(yè),所以手機的更新?lián)Q代可能不是她關注的重點,而凱茜可能更關注新潮的事物;
6. 與《權力的游戲》的聯(lián)動。凱特幻想的男人造型效仿了《權游》的馬王,說的話也是多斯拉克語,后面與凱特愛愛的場景也致敬了《權力的游戲》第一季中龍媽與馬王的經(jīng)典畫面;
7. 一心二用。內特在于凱茜聊天的時候,還在手機上翻著麥迪的照片;
8. 霍華德爸爸。萊克茜的回憶片段中出現(xiàn)了早早缺席家庭的父親;
9. 麥迪給內特的備注。麥迪給內特的備注是“死內特”。
10. 血手。在送內特去醫(yī)院的路上,只有凱茜的手上沾了鮮血,麥迪則非常在意形象。一方面是因為此時此刻凱茜更關心內特。另一方面,“沾滿鮮血的手”象征著背叛與暴力;
11. 茱爾絲的沉默。茱爾絲的爸爸詢問茱爾絲,和茹交往有沒有給她帶來好影響,雖然茱爾絲沒有回話,但茱爾絲的眼妝已經(jīng)為她做了回答(...);
12. 小費與萊克茜再見面。盡管在第一集中,萊克茜只告訴了小費她的名字,但在第二集中他卻直接用萊克茜的全名來稱呼他??磥砟橙怂降紫掠凶鲆恍┱{查呀哈哈哈(ps這一場戲的剪輯還有漏洞,大家多看幾遍就能發(fā)現(xiàn))。
1. 集名。第三集的片名「Ruminations: Big and Little Bullys」是羅伯特·勞申伯格的畫作,收藏于大都會博物館。這一集的名字提示了這一集將聚焦于內特的家長;
2. 卡爾的背景故事??柛咧袝r最好的朋友名叫德瑞克。成年卡爾的演員埃里克·迪恩曾出演過《實習醫(yī)生格蕾》,他在其中的童年玩伴也叫德瑞克;
3. 卡爾與德瑞克的造型。幕后花絮中揭露了,兩人造型(主要是發(fā)型)的靈感來源是90年代時期的馬特·達蒙與布拉德·皮特;
4. 德瑞克會再次出現(xiàn)嗎?卡爾與德瑞克的故事隨著瑪莎的電話戛然而止,但他未來還有出現(xiàn)的可能嗎?在此前HBO放出的預告中,成年卡爾(根據(jù)頭上的繃帶來看應該是在第四集)來到了疑似他與德瑞克跳舞的那個酒吧,瘋狂敲門,會是看到了德瑞克嗎?
5. 時刻被困的雅各布斯男性??柕弥斏瘧言泻?,鏡頭緩緩向上拉,這一段非常精彩。雅各布斯家族的男性(至少從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來的劇情來說)一直飽受(性取向)自我認知的困擾。在這個畫面中,卡爾的身邊圍繞著一般被視作代表男性特質的東西(籃球、體育雜志、領帶、體香劑、運動鞋等),而哭泣又往往被視作是具有女性特質的行為(雖然這種觀念早已過時)。所以這一幕也可以看成,雅各布斯家族男性表面的(toxic)masculinity 像牢籠困住了他們真實的自我;
6. 茹臥室的海報。茹臥室墻上正中央掛著說唱歌手Young M.A的海報;
7. 放錯幻燈片。放錯的幻燈片來自于第一季第三集茹開小課堂講dick;
8. 致敬邪典作品。此前有采訪提到第二季會有一個播放邪典電影的片段,應該就是這里了,吉雅在看1974年的電影《它是活尸》;
9. 萊克茜的電視劇?!犊簥^》主創(chuàng)薩姆·萊文森喜歡借角色之口說出一些他個人的想法(比如《亢奮》特別篇中有關BLM的看法,電影《馬爾科姆與瑪麗》中對于影評人的看法),這里也不例外,他借萊克茜之口表達了他為何如此看重《亢奮》中的配角。
萊克茜的電視劇名似乎也是效仿了劇集《這就是我們》(This Is Us);
10. 每天凌晨四點的凱茜。凱茜如此注重打理自己,是因為內特對女生有好惡清單(第一季第二集片頭),比如不想有體毛等。最后她“發(fā)瘋”打扮成和麥迪一樣,內特才稍稍注意到了她;
11. 成年卡爾對德瑞克的回憶?,斏囊痪洹罢l不想重回高中呢”讓卡爾陷入了回憶,卡爾的第二句“是啊”明顯是獻給德瑞克的;
12. 艾略特的面部紋身。這一集茱爾絲與艾略特聊到了艾略特的面部紋身,而這兩個紋身對于演員/歌手多米尼克·菲克有著個人意義。前額的“LBE”是紀念他此前的說唱組合Lame Boys ENT,臉上還紋了象征妹妹Apple的蘋果;
13. 《疤面煞星》。費斯科和艾什家中貼著《疤面煞星》的海報;
14. 茹與阿里的對峙。茹嘲諷阿里的孩子不指望他成為模范家長,還激將他來打她。這些都是利用了特別篇第一集中,阿里對她坦白,自己曾因吸毒、家暴與家人疏遠的事情;
15. 芬太尼。茹在這集結尾開始使用芬太尼,這是目前在《亢奮》中展現(xiàn)出來效果最強也是最危險的毒品。在第一季中,老鼠讓茹用了芬太尼貼片,把費斯科嚇了個半死,茹也險些OD。
1. 集名。第四集片名「You Who Cannot See, Think of Those Who Can」揭示了本集主題;
2. 愛侶蒙太奇。劇集一開始的愛侶蒙太奇(Lovers' Montage)致敬了許多畫作與電影,這里不一一展開介紹,感興趣的可以根據(jù)圖片左下角的注釋自己去查詢;
3. 合照。合照時萊克茜躲在了凱特身后;
4. 雅各布斯的注視。凱茜與內特爭吵后,凱茜離開的鏡頭在第一季第八集中也有,只不過是卡爾注視麥迪離開;
5. 德瑞克??柣氐嚼暇瓢?,在跳舞時看到了年少時的愛人德瑞克;
6. 電影。菲兒在費斯科家看的電影是《人體異形》;
7. 凱茜吐了。道具師在凱茜的飾演者西德妮·斯維尼的嘴里塞了根軟管,連接到背后的容器,西德妮只要吸一口氣就可以將“嘔吐物”吸進嘴里,然后吐出來;
8. 老鼠死了。從這一集開始,煙缸弟錘死老鼠的事情開始失控,老鼠的前伙伴卡斯特(菲兒的男友,第一集一起去老師家買drug的那位)找到費斯科,告訴他已經(jīng)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不對;
9. 茹的精神世界。劇集主創(chuàng)薩姆·萊文森提到,在這一季中他引入了「精神世界」的概念,這是一個介于生死之間的世界,每當茹磕太嗨時,她便會進入精神世界。在這一集中,茹見到了一位在疑似「教堂」的地方唱歌的黑人(其實是《亢奮》的御用配樂師Labrinth),并見到了自己死去的父親。
茱爾絲和艾略特也在這個地方(左下角)。
片尾閃過艾略特一個人站在「教堂」中;
10. 卡爾尿尿??栠@里尿尿用的是假體,并且這個假體相比于第一季里他的假體來說有改進,形狀更大且能夠擠出尿液(其實是水),卡爾的飾演者埃里克·迪恩只要按壓假體,假體前端便會出水;
11. “你才是我最大的遺憾”??栔钢鴥忍卣f,你是我最大的遺憾??柕难輪T埃里克·迪恩在與內特的演員雅各布·艾洛蒂對談時提到,這句話實際的意思是“把你養(yǎng)成這樣是我最大的遺憾”;
12. 拍立得照片。片尾閃過茱爾絲的臥室,窗上貼著茱爾絲與茹在第一季第八集里拍攝的拍立得照片,這張照片也出現(xiàn)在特別篇第二集,茱爾絲想象中的紐約之家的梳妝鏡旁;
13. THAT LAST SHOT。凱茜被花朵圍繞的鏡頭靈感來源自墨西哥壁畫。
以上截圖中的翻譯均來自遠鑒字幕組譯制版《亢奮》,
由我校對制作并提供注釋,如果喜歡可以每周一下午關注微博@遠鑒字幕組v~
感謝微博@EuphoriaCN 提供了幫助。
Lexi的設定讓這部劇拔地而起了
你們都說第四集是最好的一集,我覺得是最爛的一集。整個第二季的每集都像是個大MV,單單靠好的攝影和配樂是做不出好劇的。而且我真的厭倦了Jules癮君子的無病呻吟,其他角色也在逐漸單薄化,劇情更是可以說幾乎沒有。
為什么要這么對Cassie啊 全員對她蕩婦羞辱 就全是她的責任是嗎 Cassie是沒有安全感缺愛的 她有點m 當她坐上Nate車的時候 我就知道 一旦Nate對她感興趣 她是沒法抗拒的 Nate對她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Nate太攻了 我也有點m我深深的明白 lexi改編那個劇才離譜吧 結果宣揚得好像這很對一樣 受到一眾好評 我太無語了 還有各種罵Cassie的我想說 其實不怎么狗血 maddy和Nate就是不合適 他和Cassie才是真的搭 kate形象也變得很奇怪 聽說是被刪減了很多戲 rue變得很隨意放松 第一季的時候就有點畏畏縮縮 尤其是面對jules的時候 這一季jules也變成個綠茶 這個結局看著氣死了
雖然這第一集是說Fez的,但是我的眼睛離不開廁所里的Cassie,請問這是我的問題嗎?
第一集就這么多屌啊!
我不理解,雖然這部劇拍攝妝造很一絕,但劇情我真的不敢恭維,根本沒講個什么,并且開始往狗血發(fā)展。如果評分是低于7,我會給他打五星。結果我看到評分9.3,真是無語了,我逆反了,我覺得這劇不值7分及以上的分數(shù)。而且7分都是敬他的攝影和道具、妝造組。郭敬明太冤了,他還借了高定,租了城堡,這個跟大型mv有什么區(qū)別?講故事比小時代還不如。小時代可能就是差點dick吧//// 看完后更新一下評價:五集開始好看很多了,zanya(是這樣拼的吧)演癮君子發(fā)飆那集真好演技。但是……我真的覺得這劇情開始狗血了。
無法理解的青春之殤,美名其曰girl power,說到底還是圍著男人轉,頂流毫發(fā)未傷,裸戲都給配角。暈了,為了露而露的青春片說的就是亢奮。
看他們糜爛的青春,反而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動力。
今天剛提出辭職,回家看完第一集直接爽死,誰懂?
笑死,費寶趁著跨年趕緊給這孫子來多幾拳!
比性教育還期待的劇,誰懂?!
作為拯救我人生的劇,我真的會不看直接打五星,等了一年半,每隔半個月就要來看消息,誰懂?比起上季,迷幻幽暗的藍紫亮閃,這季的鏡頭更加克制但感性,第一季如果是通過夸張華麗、張力十足的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展露各位青少年的傷疤,創(chuàng)造了一場瘋狂的夏日drama群戲,第二季就是用帶有關懷色彩,情緒飽滿的鏡頭開始梳理他們的內心感情,色調也傾向于復古膠片和溫暖的金黃暮光,更加強烈的光影映射著人物愈加細碎的情緒,他們或許也會試著成熟一些?配樂依舊保持了出色水準,亢奮可能是唯一一部用各種西海岸hiphop不會讓我覺得是在扮cool的青少年劇
Fez圓我暴打nate的夢想
寸頭男再用氣泡音說話還一口黑人口音我就立馬跳進屏幕給他兩拳?。?!高中生吸毒小打小鬧和真毒販一比就顯得很幼稚……還有,太差別對待了吧,裸露戲碼就是看演員背后有沒人捧,兩個配角差點三點全見,贊達亞和那個寸頭男根本沒露,贊達亞甚至連皮膚都沒拍到,真的很跳戲。
周更?殺仁豬心
Young Cal 那一段和Lexi 的舞臺劇可以說是年度驚艷。
其實想打三星的,但劇里的拍攝手法確實精彩,但劇情特別是中段也很爛,以至于看到nate父子倆就煩??粗疑霞局蟮牧粞?,我只想說sam把好多角色都寫毀了閹割了。
歐美青春劇名一以貫之的詞匯概括法。不管是《羞恥》、《壓力》,還是這部《亢奮》,都意在描繪青春的一種狀態(tài),而并不是執(zhí)迷于敘述故事。由此,愛、欲、取向都得以流動,在迷醉的音樂與派對里墜入??簥^以激進的方式刻畫,但如此悸動感共鳴于胸腔,存于人心。(一周一集是要熬死誰啊,暈?。?/p>
Fez 揍了Nate 以后,Rue 一聲damn話音落下,片尾音樂響起,爽了
Sam Levinson你真的讓我好等,這運鏡的自如,張揚但迷醉的個人色彩風格。第一季的藍紫到現(xiàn)在的火光斑斕就像搖曳的藍色火苗逐漸炙熱化預示著即將燃燒的烈火。u1s1雖然第一集更多想拋棄炫技的刻意一開始就回到人物內心的些許悸動和混亂,還是有些平淡。但我相信這只是開頭,cassii你醒醒。fes和lexi有感情線了要?和弟弟作為這劇唯一正常男性果然好哥配好妹,讓地球最美的trans jules和rules幸福!nate你給爺死!本來要四星看到fes打爆他我歡呼??簥^既是最不帶偏見的現(xiàn)代年輕人的心靈頌歌,也能滿足drama好奇,藝術美感和設計水平,我永遠愛euph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