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皮埃爾·尼內 Pierre Niney 飾)渴望成為一名作家,可事與愿違,已經二十五歲的他并未在寫作上展現(xiàn)出什么耀眼的才華獲得過什么成功,這個夢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離他越來越遙遠起來。如今,他只能靠在搬家公司工作的所得來勉強糊口。
一次偶然中,馬修在一位獨居老人的屋子里找到了一份未被出版的手稿,在激烈的心理斗爭之后,馬修還是決定將這份手稿以自己的名義送往出版社。哪知道這份手稿一經出版竟然轟動了全國,馬修一下子成為了法國炙手可熱的文學新星。突如其來的名譽和財富沖昏了馬修的頭腦,當問題和麻煩也接踵而至。他不僅要想方設法守住自己的秘密,還要應對讀者對于他第二部作品的猛烈呼喚。
我由點到面地說吧,因為這部電影首先沖擊到我的是一些局部情節(jié),然后連綴成整體。
第一,馬蒂厄在殺人沉尸、和勒索者交易后文思如泉涌。
馬蒂厄將尸體沉入海中,把收藏品級別的槍支交給了勒索者,他回來之后和愛麗絲先是吵架,然后和解。
我注意到了這個吵架。愛麗絲不疑有他,只懷疑他有了別人。從我的視角來看,我其實很期待愛麗絲發(fā)現(xiàn)了馬蒂爾殺人拋尸一切一切的秘密,但是愛麗絲沒有。她雖然感覺到了男人不對勁,但是她覺得是感情問題:他不愛她了。這里就讓我的情緒依然很緊張?!@里我覺得很奇特的地方在于,愛麗絲的爸爸曾經對馬蒂厄說過“女人很容易就能了解一個男人的本質”(或者大意如此),但是這句話和愛麗絲的表現(xiàn)似乎是截然相反的,愛麗絲并沒有了解到她身邊的這個男人。雖然有這句話鋪墊在前,但是這個女人到這里甚至到最后都沒有了解到這個男人的本質,這是不是一個刻意的對比?說明其實一個人其實沒那么容易被get到。這句話沒有否定女人或者什么的意思,我只是覺得電影先拋出一個看似有經驗有道理的論調,然后用事實證明這其實這只是一家之言,一種偏見而已,制造一個反差。
我還注意到了這個和解。對于馬蒂厄來說,愛麗絲居然在意的是這個問題(他的心在哪兒),那么很好解決(似乎他到目前為止也沒擔心過殺人偷槍交易會被愛麗絲發(fā)現(xiàn)),因為他本來就是完完全全地愛著愛麗絲的,所以她在意的這個問題完全不是問題。所以加上他的一番剖白,愛麗絲很快就和他和解。而我也是從這個剖白中明白,原來這個男人真的特別愛愛麗絲,特別在意愛麗絲。最開始他還是搬運工時,旁聽講座時對愛麗絲的注視原來是愛情!我那時還很天真,我以為這個想成為作家的男人是被愛麗絲講的文學理論所吸引,想向她學習和取經然后修改自己那乏善可陳的被套話退稿的小說《幕后人》,結果他現(xiàn)在說那是愛情??。ò紫沽宋姨嫠O定的那份上進的心,以及,看來我不懂男人)
最有意思的是這個文思如泉涌。也許是他多了一份經歷,也許是他心情不再那么緊張,反而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這次他創(chuàng)造的小說叫《假象》。
很有意思,還記得嗎?《黑沙》的第一句是什么?
“今天我殺了一個人”。(此時的馬蒂厄也是)這里不用多解釋,就是一個命運般的寫照,毫無疑問。
《黑沙》的第二句是什么?
”我參加了兩場游擊“(大意如此)。此時的馬蒂厄在某種意義上也參加了兩場游擊。第一場游擊是偷槍,偷槍的過程表達得很仔細很細膩。第二場游擊是沉尸,沉尸的過程也表達得很仔細很細膩,看過的朋友們應該都有體會。他在海水中浮浮沉沉幾次,讓我的心情也七上八下好幾次。(重點不是說這個過程拍得細膩,重點是這些畫面喚起了我的情緒,不然我怎么對這兩個部分印象這么深?有點跑題了——)這是我理解的兩場游擊,也許沒有第一句那么嚴絲合縫地對應在了這個男人身上,但是我還是覺得冥冥之中對應上了。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寫《黑沙》的老人在殺了人之后開始了他的日記/作品。馬蒂厄在殺人之后開始了他的寫作。
——這讓我不禁想問,難道……這就是創(chuàng)作密碼?(打?。?/p>
第二,看到腐爛的斑鳩(假定是斑鳩吧)。
男人先是做了一個夢,夢中看到地上有一只腐爛的斑鳩(假定是斑鳩吧),被蟲子掏空了肚腸,然后看到在看他書稿的愛麗絲發(fā)現(xiàn)了被海水沖上沙灘的斯坦的尸體。
后來他確實在地上看到了一只腐爛的斑鳩,被蟲子掏空了肚腸,然后看到海上漁船打撈起了斯坦的尸體。
夢境和現(xiàn)實的對比,很有意思。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相同之處在于腐爛的斑鳩,說明很快有壞事發(fā)生。
不同之處在于夢中是他最恐懼的一幕,即,由愛麗絲發(fā)現(xiàn)斯坦的尸體,以及愛麗絲看他的書稿。這兩件令他非常緊張的事情疊加在一起,就很恐怖?,F(xiàn)實是,斯坦的尸體是被漁船打撈起來的,現(xiàn)實沒有他夢中那么恐怖,又是一個反差,說明他這種人仍然有機率逃脫最壞的情況,和大家樸素的道德感相反。
那個斑鳩除了是一個壞兆頭之外,我還發(fā)散思維了一下。我覺得死去的斑鳩就像是那個孤老終死的老人,馬蒂厄是那些搬運腐肉的小蟲子(他本來就是搬運工),或者死去的斑鳩還像最后名義上死掉的小說家馬蒂厄,而那些小蟲子就像是回歸到本來面目的搬運工馬蒂厄。這些只是我的一些聯(lián)想。
第三,關于鏡子。
鏡子出現(xiàn)了很多次。我覺得鏡子一旦出現(xiàn),就象征了真和假同時存在,有真實有《假象》,也許也是一個寓意吧。
照鏡子的小偷、剽竊者和殺人犯,在鏡子里是個完美男人。反過來說也一樣,照鏡子的“完美男人”其實是一個小偷、剽竊者和殺人犯。特別是有一次他的臉在鏡子里有三個或者四個,每個他都是不同的角度,能全方位地審視這張臉還挺符合那個時候我的心理:好想把你看個清楚??!你這個有這么多秘密的人!
第四,斯坦尸體的打包。
我看到的時候驚悚到了,那個人形,那個麻繩,打包得那么標準、干凈、利落,我真是服了,他真的適合做一個專業(yè)的搬運工,走上不歸路也是起源于他非常不道德地搬運(竊?。┝似渌说倪z稿。
第五,斯坦其人。
我覺得斯坦很無辜,我甚至以為他會查明真相,結果沒想到他知道真相的同時就是他的死期。斯坦一直都用一種懷疑、審慎、納悶的眼光看待馬蒂厄,我覺得這完全沒問題,他是愛麗絲的青梅竹馬,喜歡愛麗絲、保護愛麗絲合情合理,審慎地對待馬蒂厄也合情合理,所以我覺得他好冤。我看到有人說討厭他的存在??赡苡腥擞X得他對馬蒂厄是個威脅,巴不得他死。正相反,我感激他的存在,我恨不得他揭穿馬蒂厄?!@是不同的道德觀,就不多說了。
第六,電影開頭飆車撞墻的一幕。
這一幕出現(xiàn)在開頭,是為了增加懸疑氣氛吧,后來他在釋放壓力的時候夜里在山路上開快車,就是這開頭的一幕。這一幕很重要,因為后面他殺勒索者就是從這一幕得到的啟發(fā)。那個過程也很絕,但是也就是一個比較平常的偽裝的過程,不多說了。
第七,關于馬蒂厄本人。
第一眼覺得他是個帥哥,看到最后因為太緊張或者他越來越出格(他從抄襲開始就已經非常出格了),看他的臉就已經有點不知美丑了,似乎只能看到他的眼睛了。
喜歡撒謊,自欺欺人。一開始電影就交代了。那封退稿信他用涂改液涂改了否定的句子,變成了同意出版稿件的通知信,他看著那個涂改過的信真心實意地笑了。這就是自欺欺人的性格。后面的說假話什么的就不用再列舉了,都沒有這一幕有象征性。
第八,關于結局。
他到底是逃脫了制裁還是沒有?
其實我覺得他是被制裁了。因為以他那份愛戀愛麗絲的心,他和她永遠不能在一起,他欣欣然到來的孩子也不會叫他一聲爸爸,他那杰出的小說家身份,他愛人那優(yōu)雅富有的家庭,他永遠都得不到了,隔著一片玻璃,兩個世界,這就是一種制裁。
第九,關于三份手稿的書名。
《黑沙》、《幕后人》和《假象》。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書名就是啟示?!赌缓笕恕芬苍S映射《黑沙》的真實作者另有人,也許映射馬蒂厄最后只能成為幕后之人,也許映射馬蒂厄是一系列偷盜、命案的幕后之人。《假象》就是映射馬蒂厄創(chuàng)造出的種種假象,所有的都是假的,包括這個影片的名字《完美男人》,當然也是”假象“。
這個名字就很有意思,影片沒有一處用過這個詞,但是顯然這個詞是對馬蒂厄創(chuàng)造的假象的一個總結,是說他表現(xiàn)出很完美的樣子,但我們看過電影的當然都知道他其實是一個小偷、剽竊者和殺人犯,這是一個多么諷刺的名字。
但同時我還隱隱約約覺得“完美男人”是愛麗絲說的話,是她心里的他的樣子,是愛麗絲的視角。如果是這樣,就更是在對那句”女人很容易看到男人的本質“做出反駁?!覟槭裁纯偸窃谝膺@一點呢?因為我一直在期待她真的能自己發(fā)現(xiàn)到馬蒂厄的不對勁,但是事實證明我白期待了,我太天真了。愛麗絲不僅不會發(fā)現(xiàn)這個男人的秘密,甚至還可能會一生唯愛馬蒂厄,認為他是個完美男人,不然怎么會在他“死后”給他出版《假象》,還給他生了一個那么漂亮的娃??。ò。彝弁鄞罂蓿。。┒?,說不定以后有丈夫也還是最愛馬蒂厄,畢竟誰能爭得過死人呢?(由甄嬛傳”莞莞類卿“可知)
真壞啊,這個搬運工!
人,一生中要說無數(shù)個謊言。
有的以善為根基,有的以惡為源泉。
不管你的目的為何,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為了圓謊,你需要撒更多的謊。
謊言力量巨大,在《聊齋志異》中記載過一個故事,書生王子服邂逅了一位美麗女子,從此思念成疾。很多著名的大夫都看不好他的病,有一天,他的表哥帶來了一個關于那位美麗女子消息的謊言,王子服的病情瞬間治愈。
謊言也很可怕,能讓人跌落谷底。
來看看這部《完美男人》,它講述了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
馬修(皮埃爾·尼內 飾),純屌絲一枚,在搬家公司做著苦力,內心極度不安份,想要通過寫小說,來完成自己的致富夢想。
他喜歡的女神,恰巧也是一位文藝女青年,有才華,有思想,還是一位大學老師。
初見之時,馬修正在搬磚,女神正在講課。很明顯,這是兩個世界里的人,女神壓根沒有注意到馬修這號人物的存在。
我們總說,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這句話,絕對是馬修在文學路上踽踽前行的真實寫照。
沒有文化,沒有天賦,也并不勤奮,馬修寫小說,完完全全是憑借一腔熱血和狂妄自大的夢想。
無數(shù)次,出版社把他的文稿退了回來。
馬修備受打擊,但越挫越勇。
有一次,在為一位已故老人搬家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老人記載的戰(zhàn)爭實錄。這位老人曾參加過法國鎮(zhèn)壓阿爾及利亞獨立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期間,他通過照片和文字記錄下了那場戰(zhàn)爭里的人和事。
這些文稿,對馬修來說無疑是寶藏。
經過激烈思想斗爭后,他決定將這些文稿謄抄一遍,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發(fā)送給出版社。
內容詳實,行文流暢,馬修還為這部小說取了一個特別有格調的名字:《黑沙》。
沒成想,憑借這些文稿,馬修一舉成名,一時間,他成了法國文學界炙手可熱的明星。
不僅金錢和名譽全來了,就連女神都為他的才華所傾倒。
至此,馬修憑借一個謊言,完成了他從屌絲到成功人士的逆襲
這,還是一個用謊言搭建謊言的故事。
馬修的謊言,讓他成功登上文學界大亨的位置,但接下來的日子并不好過。
首先,《黑沙》之后,再無作品。
這對于一個高居于文學金字塔頂端的人而言,是件極其可悲的事。一方面,出版社不斷打電話過來催促,并坦言一直預付大筆的稿費卻收不到稿件令他們忍無可忍。
另一方面,馬修同時接到了銀行來電,他被告知信用卡早已刷爆,如果再不及時還款就要破產了。
金錢方面的壓力,讓他寸步難行,分分鐘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
其次,強裝文學大咖,讓他的精神幾近崩潰。
《黑沙》出版后第三年,馬修和他的女友一起回準岳父岳母家,在那里,他受到了幾番質疑。
先是來自岳父的干兒子的質疑,他告訴馬修,他的生父非常了解阿爾及利亞,他曾在那里當兵很多年,他很好奇馬修從來沒去過那里,為什么會寫出《黑沙》?
對于這一波疑問,馬修沒有理會。
干兒子繼續(xù):我知道成名后的第二部作品最難寫,你壓力一定很大吧?
這樣夾雜著嘲諷的關心,讓馬修依然不知如何回答。
更關鍵的是,在出版社的再三催促下,馬修終于寫出了他的新小說。
可是,將新小說交給女友過目之后,一場驚心動魄的戲碼展開了。
女友望著馬修,馬修看著女友,他們倆就這樣在泳池邊對視。注意,這里沒有愛情的味道,有的全都是疑惑不解和揪心不已。
于女友而言,她在疑惑,男友的寫作手法和以往大有不同,新小說和原來的《黑沙》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于馬修而言,他在等待,等待自己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被戳破,讓真相大白于天下,讓自己免受這些偽裝和謊言的壓力。
同時,他又害怕,害怕謊言被戳破,他將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再次,精神上的壓力,終將轉化為肉體上的傷害。
壓力一波一波襲來,財務虧空,情感如履薄冰,精神飽受折磨,馬修行走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之上。
常規(guī)的謊言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向出版社找借口找理由,也早已不足以反駁女友和他人的質疑。
怎么辦?
打破常規(guī),繼續(xù)扯謊。
怎么做?
簡單,獨自飆車來到小樹林里,他不停用頭去撞自己的車玻璃,畫面一度驚險刺激,鮮血直流,血肉模糊。
一來,這樣的自殘方式可以讓馬修陷入短暫的釋放和輕松之中;二來,自殘之后,馬修再次擁有了撒謊的資本。
自殘了,車壞了,電腦索性也給砸了。回去之后,他就向眾人表示,自己在樹林里遇到了歹徒襲擊,不但自己受了傷,就連電腦也沒能幸免遇難,被砸壞了,所以,新小說的草稿全部沒了。
這一招苦肉計使的好呀!
一下子,女友從質疑變成了心疼,出版社也完全沒了催促他的理由。
但,謊言,真的能夠支撐一個人成功到永久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就在馬修以為全世界只有他自己知道老人手稿的事情時,一個陌生人出現(xiàn)了。他的父親,是逝去老人的戰(zhàn)友,對于老人手稿的事情,他一清二楚。
所以,你猜到了嗎?
這部《完美男人》正是用一種反諷來闡述一個人,是如何一步一步用謊言變成惡魔的。
說完美,在外人眼中,馬修確實完美,長得帥,又有才,對女友也溫柔體貼;可說惡魔,他也真是惡魔,用謊言欺騙大眾,并且為了掩蓋事實,他繼續(xù)撒下一個又一個彌天大謊,直到最后,他自己都兜不住。
《完美男人》是一部驚悚劇。
多驚悚?從完美男人到殺人惡魔,只需一步跨越,在觀看此片時,你感到悚立,更感到揪心。
也直到此時,你才知曉,謊言的力量究竟有多巨大,它能成就一個人,更能讓一個人的生活摧枯拉朽般的毀滅!
在皮埃爾·尼內演出的電影中,《完美男人》是一部看著讓人窒息心痛影片。 開頭已經接近結局——黑夜中疾速飛馳的轎車,最后失控撞山,駕車人爬出車,將副駕位死者拖到司機位上,留下自己的手表后,將車點燃,轉身離開。 馬修,一次意外奇遇,讓他獲取了一位逝去老兵未發(fā)表的小說,使他獲得了第一次成功,收獲掌聲、愛情。但好運未持久保持,沒有新作品透支個人信用,老兵友人要挾逼迫,偷竊女友爸爸收藏的古董應付逼迫,失手打死岳父岳母教子…… 當馬修寫作靈感在經歷以上扣人心弦遭遇后,再次光臨,寫完新作《假象》。這時女友懷孕了,警察叔叔發(fā)現(xiàn)馬修拋棄的尸體,拿到打斗時遺留的身體遺傳物質,老兵友人再次逼迫上門。 然后馬修送女友一家人去英國出席教子葬禮,約了老兵友人夜里去偷女友家,然后駕車故意撞山,偽造自己車禍死亡現(xiàn)場,揚長而去。
馬修不止一次的遠遠望著那一家人的談笑風生,雖然在同一個屋子里,但仿佛是兩個平行世界。最經典的就是馬修一個人隔著玻璃墻壁看著女友一家人在客廳里有說有笑,玻璃是透明的,有時會讓人忘了它的存在,但不管有沒有被遺忘或者忽略,它就實實在在地橫在中間,成為了兩個空間的隔斷,在真正有文學修養(yǎng)的一群人面前,他的謊言究竟還能維持多久。 鏡子是人的欲望或恐懼和內心交戰(zhàn)的沉默見證,面對它,照鏡者仿佛游離在自我投射和自我認識之間,游移在無窮的夢幻和昭然若揭的真實世界之間,自照者對著鏡子想象著他本來可能成為的那一種人。 借著孤獨終老的人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獲得事業(yè)愛情雙豐收,但由此帶來的一個個謊言不停地圓,最終馬修只能選擇與“名作家”的身份告別,做回最初那個搬運工,而他這一心路歷程的第二部作品成為了“名作家”英年早逝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窗外看著,曾經的女友帶著他的孩子介紹這部新作,很暢銷依然,也是真正由他主筆,但他沒有再靠近,因為那需要重復之前的謊言,原本只是一個署名的謊言,最終成了偷竊,殺人的圓謊,無法補救。
這個世界上存在完美的人嗎?如果有,那么我們看到的完美,究竟占據真相的幾分之幾?
二十多歲就出版了震驚法國文壇的戰(zhàn)爭題材小說《黑沙》,年輕英俊,才華橫溢,名利雙收的作者看起來正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他就是由雅恩·格斯蘭執(zhí)導,2015年在法國上映的電影《完美男人》的男主角——馬修。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卻是經謊言粉飾出來的。由法國凱撒獎影帝皮埃爾·尼內飾演的男主角馬修懷揣著平庸生活里的作家夢想,一邊靠著搬家工人的工作糊口,一邊堅持寫作,他信奉史蒂芬·金的“每天兩千五百個字”定律,堅信自己可以靠寫作改變命運,卻屢屢遭到出版社無情的拒絕。
在一次搬家工作中,他無意得到了一位已經去世的獨居老人一本圖文并茂、內容翔實的日記,上面記錄了老人年輕時在阿爾及利亞當兵時發(fā)生的故事,馬修雖然沒有寫作天賦,但他憑借寫作者的嗅覺還是嗅出了這本日記的文學價值,在激烈的心理斗爭過后,他抄下了這本日記,將它命名為《黑沙》,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寄往出版社。沒想到這本小說竟然轟動整個法國文壇,讓他一舉成名,從此遠離小階層,進入上流社會,還收獲了自己一見鐘情的文學才女的芳心。
謊言讓馬修一炮而紅,但一個謊言粉飾出來的完美必定要有源源不斷的謊言作為支撐。成功總是讓人感覺近在咫尺,可一個人究竟要再邁出多少步才能觸摸到成功?聚光燈打在馬修的身上,他昂首挺胸,盡情享受著名利雙收的幻覺。然而,馬修要面對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作為一部驚悚片,本片彌漫著希區(qū)柯克風格,電影沒有采用暴力血腥、一驚一乍的手法嚇唬觀眾,更多的是通過制造懸念以及主角馬修的緊張無措,配合希區(qū)柯克風格的音樂達到讓觀眾“自己嚇自己”的驚悚效果。電影的開頭,馬修開著車疾馳在山路上。漆黑的環(huán)境包圍著車的燈光,強烈的明暗對比營造了濃重的壓抑感,音樂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車速也原來越快,馬修大口地喘氣,眼神慌亂,觀眾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xiàn)什么,隨著馬修情緒越來越激動開始發(fā)出吼叫,音樂到達了高潮,車子眼看著就要撞上崖壁,觀眾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此時音樂戛然而止,畫面一轉,原來在撞上前剎車了。開車的人是誰?他為什么崩潰?又為什么停止了自殺的行為?要繼續(xù)看下去才能找到答案。這正是希區(qū)柯克風格的魅力所在,讓人緊張焦慮又欲罷不能。
三年以后,馬修那個真正充滿才華的女友帶他回家,馬修的未來岳父張口就是私人圖書館、古董槍等他無法參與的話題,畫面是溫馨柔和的,但是氣氛卻越來越緊張,和諧的表面之下矛盾正愈演愈烈。馬修和這家人的陽春白雪格格不入,隨著岳父干兒子斯坦的出現(xiàn),影片開始暗示觀眾馬修隨時可能會被揭發(fā)的危險境地,馬修不止一次的遠遠望著那一家人的談笑風生,雖然在同一個屋子里,但仿佛是兩個平行世界。最經典的就是馬修一個人隔著玻璃墻壁看著女友一家人在客廳里有說有笑,玻璃是透明的,有時會讓人忘了它的存在,但不管有沒有被遺忘或者忽略,它就實實在在地橫在中間,成為了兩個空間的隔斷,這種滲透在每一個細節(jié)里的格格不入讓觀眾的心和馬修一樣開始恐慌,在真正有文學修養(yǎng)的一群人面前,他的謊言究竟還能維持多久。
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馬修的謊言已經搖搖欲墜,出版社受夠了馬修提前預支稿費卻寫不出新作品的行為,放出狠話,如果馬修交不出稿子就走法律途徑要回預支稿費。正當馬修在女友的家庭和交稿尷尬中掙扎時,一個神秘人出現(xiàn)了,神秘人的父親和馬修抄襲的日記主人是當年的阿爾及利亞戰(zhàn)友,他們有著相同的日記,神秘人要求馬修給他支付五萬歐元,這對于早已入不敷出的馬修來說無疑是天文數(shù)字。矛盾轉而劇烈演化,馬修偷竊岳父收藏的古董槍被干兒子斯坦發(fā)現(xiàn),已經喪失理智的馬修在爭執(zhí)中無疑殺死了斯坦。
演員皮埃爾·尼內在這里貢獻出了無可挑剔的演技,發(fā)現(xiàn)斯坦已經沒有呼吸后,他癱坐在地上,從憤怒變成錯愕、懊悔、恐懼,復雜的情緒在他臉上交織,片刻之后,他承受著所有的壓力開始控制自己冷靜處理斯坦的尸體。
走到了這一步,馬修已經沒有回頭的境地了,電影把這個轉折處理的十分巧妙,當女友一家人離去,他要去拿那些偷來的古董槍,又被斯坦發(fā)現(xiàn)之前,馬修穿過了一條空蕩蕩的走道,走道并不長,但是拍攝的角度和推進的速度都讓人感受到了這條走道的幽長深邃,暗示了馬修正在滑入一個無法回頭的深淵。
影片的音樂、燈光、道具都是氣氛渲染的大功臣,鏡子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
鏡子是人的欲望或恐懼和內心交戰(zhàn)的沉默見證,面對它,照鏡者仿佛游離在自我投射和自我認識之間,游移在無窮的夢幻和昭然若揭的真實世界之間,自照者對著鏡子想象著他本來可能成為的那一種人。鏡子還賦予了觀眾一個上帝視角,從各個角度去窺探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黑沙》即將出版時,馬修背下了整部小說的關鍵點,并對著鏡子練習他作為年輕有為的作家接受采訪時可能要回答的謊言,畫面中鏡子分割出了三個不同角度的馬修,再加上馬修自己,這一幕中一共出現(xiàn)了四個馬修,馬修在審視自己,謊言制造出的完美男人和現(xiàn)實中沒有文學天賦的假作家在鏡前對視,假作家被即將到來的名譽和財富沖昏了頭腦,把鏡中那個完美男人信以為真,得意洋洋。鏡子在電影中出現(xiàn)了多次,每當假作家焦慮心虛,作為完美男人在享受著現(xiàn)有的一切時,鏡子就會時不時地提醒馬修,也提醒觀眾,你并不是鏡中的那個完美男人,將焦慮和矛盾的氣氛推至高潮。
片頭的飆車片段就是馬修的掙扎過程,他看著副駕駛陷入了沉思,最后以給那個勒索他的神秘人更多錢為由將其騙了出來,制造了車禍,副駕駛的安全保護設施應該早就被馬修動過了手腳,神秘人當場死亡。
馬修點燃了那輛車,他望著熊熊燃燒的烈火,正式和“完美男人”的身份告別。
兩年后,在一個和往常一樣剛結束搬運工作的晚上,馬修在街上溜達,忽然在書店里看見了真正由自己原創(chuàng)的小說《假象》已經被出版,放在書店的架子上,他剛想推門進去,猛然看見當年的女友正在向別人介紹馬修的這本書,還抱著一個可愛的小孩子,那就是當年他決定燒車偽造死亡現(xiàn)場時,女友懷著的他的孩子。猶豫之中,他后退了一步,就隔著一層被雨傘淋濕的玻璃這樣看著她們,沒有再靠近。
如果一個謊言需要用十個謊言來維持,那么說十次謊,就要想出另外的一百個謊言,下一次就會是一千個,這樣下去,最終因為人們無法繼續(xù)圓謊,第一個謊言還是會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中。
馬修承受不住這種折磨,只要他繼續(xù)做“完美男人”,他的謊言就必須繼續(xù),他遭受到的壓迫會越來越令他窒息,唯有他重新回到卑微的小人物的身份時,他才可以得到解脫,最終,他只能被動地選擇旁觀那“屬于自己的”幸福。
馬修是一個典型的反英雄角色,他的行為是非正義的,他不道德、無原則,隨時準備永久消除對他新奢華生活方式的任何潛在威脅。但他卻有他自己的強大夢想和英雄氣質,這讓觀眾對他討厭不起來,甚至還會跟隨者情節(jié)期望馬修的秘密不要被發(fā)現(xiàn)。除了開頭開車的片段是倒敘以外,電影基本遵循古典敘事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向觀眾展開敘述,其中也不乏一些邏輯漏洞,比如馬修的女友作為充滿才華的專業(yè)文學從業(yè)者,怎么會跟馬修生活了三年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破綻呢。但總的來說,本片將希區(qū)柯克的風格運用得恰到好處,營造了很好的驚悚緊張氛圍,情節(jié)緊湊,故事的講述也非常流暢,畫面的色調構圖展現(xiàn)出法國電影的高度細膩,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的情緒跟隨著主角馬修的情緒產生強烈的波動,不失為一部高明的電影。
《黑匣子》的小哥,某個角度真的好像加菲~要維護一個不屬于自己的人設真的好累,更何況是這種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人設??吹倪^程總是為男主捏一把汗
)渴望成為一名作家,可事與愿違,已經二十五歲的他并未在寫作上展現(xiàn)出什么耀眼的才華獲得過什么成功,這個夢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離他越來越遙遠起
能力之外的欲望,叫悲劇。
全程都讓我聯(lián)想伍迪老頭的賽末點 雖然故事沒有那么性感 但劇情緊張度把握夠好 暗黑指數(shù)直線上升 繼上年度暗黑系列片之后法國大概也想證明一點 逼急了大家都是作案手段高超不留線索的殺手 結局收得好巧妙 都想同情他了
一個謊言走進了不屬于自己的人生,卻逃不掉屬于自己的結局
都不知道神秘男是怎么發(fā)覺男主竊取過老兵日記的.
一個不靠譜男拿到命運敲門磚后又把它弄砸的故事。觀影過程很為這蠢貨憂心和緊張。故事不錯,但男豬沒有能耐情況下還欺騙出版社去透支版費、惹上財務窟窿這個設計殊不合情理。一般理性人是不會這么做的吧,明擺著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很久很久前知道過梗概就想看這片了,苦尋不到資源。偶然下載后立馬大快朵頤。
哈哈哈好諷刺的電影名稱,為了一個謊言,人們有時不得不說更多的謊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同是身為「倒插門」女婿,做到「絕圣棄智」問心無愧的周秉義與這位《完美男人》有何不同?很簡單,周怕對不住自己的良心,怕他死的時候,沒臉去見爹娘見祖先。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是由一個人抑或一群人真實的經歷與能夠「瞞天過?!沽钊诵姆诜臄⑹略捳Z巧妙編織而成,是真實與虛構、感性與理性的「完美」融合。編年體史書《黑沙》的成功在于:作者偶然遭遇了符合「編年體」這種文學載體的「內容」材料,又必然選擇了符合「歷史記憶」所需的「形式」框架。遺憾的是,男主通過「人智」手段獲得的完美「替身」存在明顯的「道·德」瑕疵和漏洞。它完全建立在謊言之上:想要獲得外界的認可就要不斷的「欺詐」造假。女人總是被男人的謊言欺騙是因為不知道命運《黑匣子》里面的實情,但從《女收藏家》視角來看,幸運的人終會知道。
吸引人
謊言就不應該開始。違背良心、自我欺騙換來的榮譽和地位只會把人推入無邊黑暗。劇情一般,演員演技加分。
類似故事有《妙筆生花》在前 本擔心拍俗套了 但其實完全不是一個風格 前者打的溫情牌 后者走懸疑驚悚路線 說實話影片沒過半就已經擔心后面要怎么演是不是爛尾了 但懸疑最后還是留到了結局 除了當警察是白癡這部分設定比較弱 整體故事4星 男主顏值5星 從ysl就覺得皮埃爾太帥了完全是我的菜XD
其實覺得整部電影都處于一種糾結而令人抓狂的情緒,當然也會感受到那種不惜一切代價的崩潰和絕望,終于最后拋開一切,得到解脫,結尾凝望妻兒雨中釋然的臉。尼內的臉越看越像Carter Dane??雌瑫r全場鴉雀無聲,也只有在出車禍或者流血時西班牙觀眾才會唏噓。其實覺得很多情節(jié)都有些老套,但還是推薦。
喜歡結局!不管什么故事,我都喜歡“壞人”一步步得逞后逍遙法外。
劇情很贊,沒有完美男人
故事十分緊湊,劇情發(fā)展令人不安。馬修並不是一個特別討人喜歡的角色,但觀眾卻可以經由他的遭遇產生某些同情。馬修陷入無法逃脫的惡性循環(huán),並不斷用新謊言掩飾最初的謊言,更為了求生存沾滿血腥。唯有他回去當以前那個卑微的小人物時,他才得以解脫,而成為自身成功與幸福家庭的旁觀者。
不敢說這片驚悚,但還是有點驚險,值得一提的是比較哲學,到底怎樣才能寫出好文章,沒有才華莫要弄虛作假,不然華麗的外表下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撒謊偷盜,殺人滅口,最后自己也要被迫死去一回,在痛心疾首中抹去曾經那富貴美滿又倍受煎熬的自我和生活。
完美只存在于想象現(xiàn)實就是那么諷刺與齷齪
不知道該為男主智商著急 還是為編劇智商著急 本片亮點就是海景房和家具布局
一步錯,步步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