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羅根·馬歇爾-格林 Logan Marshall-Green 飾)和女友艾莎(梅拉里·沃列何 Melanie Vallejo 飾)相戀多年,兩人之間感情非常要好。一天,格雷帶著艾莎去拜訪一位名叫艾倫(哈里森·吉爾伯特森 Harrison Gilbertson 飾)的科學家,艾倫設計了人工智能芯片STEM,令艾莎嘆為觀止。在回去的路上,格雷和艾莎所乘坐的無人駕駛汽車發(fā)生了故障,將兩人帶往了一處暴徒聚集的貧民窟,在那里,兩人遭到了襲擊,艾莎不幸喪生,而格雷身受重傷下半身癱瘓。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絕望的格雷想為戀人報仇,于是找到了艾倫,將STEM芯片植入了大腦,在STEM的操縱下,格雷重新站了起來。讓格雷沒有想到的是,STEM的智慧遠遠超乎他的想象,而他亦被卷入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
盡管它是一部科幻片,卻充斥著對人類肉體的原始迷戀,這就是拍給AI看的情色片啊。
本文包含[升級]嚴重劇透
很多年以后,人類干活不再親自動手了。扳手、螺絲釘、起子……都是老古董。
[升級]里,人工智能,可以替人類做任何事了。
但男主角格雷,酷愛DIY。
這個小黑屋里的雄性荷爾蒙濃度,有些危險。
作為科幻片的開場,好像哪里不對。
結(jié)尾就更不對了。
格雷癱瘓,妻子身亡,一切悲劇,都是智腦策劃,為的就是占據(jù)他這具軀體。
一具未經(jīng)AI甚至機械插入的軀體。
emmm……好像有點污?AI的處女人情結(jié)?
智腦解釋道,我需要一具純粹的人類軀體,沒有干擾,才能發(fā)揮最大潛能。
這年頭連AI都有處女情結(jié)了,“直男癌”一詞已經(jīng)不夠用了,“直AI癌”?哎,好像有點繞口。
盡管它是一部科幻片,卻充斥著對人類肉體的原始迷戀。
這是拍給AI看的情色片啊。
本片導演是“[電鋸驚魂]之父”,后者的編劇兼主演雷·沃納爾。
沃納爾也沒忘記埋[電鋸驚魂]的彩蛋。
有了[電鋸驚魂]的血緣,獵奇、變態(tài)、血腥,當然都不會少。
我甚至期待,像[電鋸驚魂]那樣,沖著一部恐怖片而來,卻在嚇得冷汗淋漓之際,又捫心自問生活的意義。
看到結(jié)尾我才發(fā)現(xiàn),爽的是AI。
機械與人類靈肉的交纏,簡直是AI的一劑春藥。
金屬和肉體相嵌,有一種冰冷的性感。和人類爭奪身體的控制權,令人熱血沸騰。
當然,生化人,不少賽博朋克作品里都有。
但那些作品中,這些機械是“義體”,人類心靈,仍對這具血肉鋼筋的混合物,具有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權。
而在[升級]里,人類觀眾們,沒那么確信了。
畢竟有個聲音在主角腦子里說話啊,而且這個聲音,聽起來無所不能。
我一度甚至懷疑,包括男主癱瘓后重新站起來,都是騙局,是“缸中的大腦”玩的把戲。
電影的原名,就叫“智腦”,Stem,在荷蘭語中,正是“聲音”的意思。
導演沃納爾要梅登多參考連環(huán)殺人犯的聲線。
這個聲音聽起來正直,冰冷的機械感中,卻隱隱透露危險。
當智腦控制這具身體時,就像用血漿在寫詩。
[升級]的動作設計配合大膽運鏡,到了可怕的程度。
而后依然是無起伏的聲音:你現(xiàn)在擁有完全控制權了。仿佛剛才一切從未發(fā)生。
只是這么幾個動作,就把無形的聲音具象化了:它狠辣、僵直卻又靈活、毫無道德感。
我想這就是屬于AI的美學了。
站在AI的角度看,這是智腦的大男主戲,甚至說是霸道總裁式瑪麗蘇也不為過。
一個無感情而又具有超高能力的完美AI,如何勾引著人類陷入自己的局,最終掃平一切阻礙,霸占這具身體。
而花式的生化人,又為智腦提供注腳,完善它那套與人相互交叉的變態(tài)美學。
媽呀,簡直是在人體內(nèi)部演示了一次禁室培欲。
但站在人類角度,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恐怖片。
人類像[我唾棄你的墳墓]里的美女作家,慘遭蹂躪,遂復仇。
可又像《進擊的巨人》,被智腦死死扼住了后頸肉,無力掙脫。
AI凌虐得爽的同時,人類后頸涼涼的,害怕有個芯片插過來,從此行動不能自主,軀體被占據(jù)。
這是人對科技、對異化的恐懼。
作為AI情色片,它能打10分;作為人類恐怖片,它少說也能打9分;但作為科幻片的話,還是差了點意思。
因為,它令人恐慌,而非畏懼。
它追求動作片的“爽”,恐怖片的“怕”。
而肉體喪失主動權,對人類觀眾來說,最有痛感。為此,它把人類這具肉體,看得太重了。
科技的異化,全然變成了AI對人體的掠奪。異化,被實體化為身體的退化。
AI也粗暴地變成了反派。
[湮滅]同樣討論異化,也有人體變異的情節(jié)。
但在這視覺造成的恐慌之外,令人畏懼的,是造成這股變異的力量,不知從何而來,不知目的是什么——或者說,人類根本無法理解這種高等生命。
我檢驗科幻片的標準,是它能否盡力跳出狹隘的人類思維,令人對宇宙、對生命,心生虔誠的畏懼感。
科幻片的魅力在于,它宏大的世界觀,會讓人頓覺自己的卑微渺小。
我迷戀看完科幻片之后那十秒的賢者時間。那十秒,人是漂浮的。
但終于陷入看不真切的空虛。
但反復質(zhì)問自己,能否擁有那樣的勇氣。
但真的愿意為了了解世界的真相,而放棄狹隘的“自我”嗎?
看科幻片,追求的,是被自己無法理解的力量所碾壓。
而這個一心覬覦人類肉體,還有“處人情結(jié)”的智腦,難免覺得有點小家子氣了。
都是被這個結(jié)局,拉低了水準。
再怎么辯解它要通過人類軀體完成自我進化,我也是不太服氣的。
[攻殼機動隊]的自我進化,是傀儡師和素子同時冒著失去自我的風險,融合在一起,將思維拓展到整個網(wǎng)絡。
[超體]變U盤雖然遭人吐槽,但露西實際上,是穿越了歷史洪荒,觸過了祖先的指尖,才入化境。
人類軀體毋寧說是一種桎梏。
[升級]把人類過分依賴科技而被異化的后果,打造得太實了,反而失去了虛實結(jié)合的力量。
一個偉大的AI真的會那么在乎肉身嗎?
這種想法,實在沾染了太多人類的傲慢。
-
文: 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電影解毒
這篇觀后感我本想起名為《賈維斯外傳——我與智能助理相愛相殺的故事》,但那是在我電影只看到一半,劇情剛開始漸入佳境時想的,畢竟劇情只進行到一半時男主格雷與STEM的互動真的還挺有愛。癱瘓失意男主重獲新生,借助人工智能暴打黑幫復仇的故事雖然老套但真的帶感,至少在當時我曾有一瞬間希望劇情就是這么簡單。但是故事進行到后半,事情果然沒有那么簡單,隨著真相漸漸浮出水面我在倒吸一口涼氣的同時也因為想到了現(xiàn)實中同步發(fā)生的一件事而真的感覺到一絲驚悚。
這件事就發(fā)生在今天,因為和《升級》的主題莫名靠攏而讓我對電影有了更強的沉浸感。但事情的開始還要從幾天前說起。
受疫情影響,我最近一直在家歇著。就在不到一周前,我的耳機音頻線壞掉了。于是我從京東訂購了一根新的,并且恰好那是整家店里的最后一根。然而下單后京東物流卻遲遲沒有配送,那根音頻線始終停在發(fā)貨地武漢。在預定時間到達后我向京東物流催單,客服通過電話告訴我我的訂單確實沒有離開發(fā)貨地,他們會在兩天內(nèi)嘗試幫我調(diào)貨并電話通知我,然而兩天過去了,沒人給我回訪,快遞信息也沒有任何更新,于是在今天上午我選擇了退貨。訂單顯示正在攔截,攔截成功后才會開始處理退貨,我從上午等到中午,系統(tǒng)一直在攔截,退貨詳情沒有任何新的進展。于是下午我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從天貓買了根一樣的,想著等天貓的發(fā)了貨,京東的就算退貨失敗我也可以再找客服強制操作。不出意外,天貓的很快就發(fā)貨了,但就在此時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當我從天貓切回京東后,京東物流顯示我那根卡在發(fā)貨地的音頻線居然已經(jīng)發(fā)到了北京,正在從北京的中轉(zhuǎn)站發(fā)往青島?!我很驚訝,考慮到京東的訂單比天貓更便宜,所以我又想保留京東的訂單,轉(zhuǎn)而去取消天貓的訂單。但當務之急還是趕緊取消京東的退貨流程,此時我才發(fā)現(xiàn)京東的退貨過程無法人工結(jié)束。在馬云家,不論何時想取消退貨退款流程,只要退貨未完成,只需點一下“撤銷申請”即可,再強大的執(zhí)行力都會因為“撤銷申請”這個總閘被關而失效。但是在京東,當我退貨時一切都由后臺的訂單系統(tǒng)操辦,我甚至沒有一個“取消退貨”的權利。當系統(tǒng)的訂單量過多或者因為其他什么事處理不完時,退貨就會一直停在“正在攔截訂單”的過程中,而在這個過程里,我什么事都無法決定。我無法因為突發(fā)事件的到來而自主決定繼續(xù)退貨,還是取消退貨,我就像電影里失去了自我控制權力的格雷一樣,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很驚恐。省錢的本能告訴我應該及時取消京東的退款流程,但是無論我怎么刷新,進度至終停留在“正在嘗試攔截訂單”,我生怕好不容易開始正常運轉(zhuǎn)的訂單因為我的退貨而讓一切打了水漂,但是無論我有多急迫,我都找不到任何類似“撤銷申請”的按鈕。我向店家的客服反映此事,客服只是讓我等著系統(tǒng)自動攔截成功再說。我向京東的在線人工客服反映此事,當有工號的人工客服接入后,她卻像機器一樣毫無感情地重復著莫名其妙的話語,不斷重復著“訂單狀態(tài)[鎖定]”和“正在發(fā)起攔截”,完全不顧我的傾訴。而那時,已經(jīng)看完電影的我開始慢慢感覺背脊有些發(fā)涼。
看到這里,你在想什么?(笑)事實上,我完全沒有苛責京東的意思,我也完全不是什么陰謀論者,相反,我一直認為京東的購物體驗來著比淘寶天貓更好。京東的UI界面更簡潔,購物流程也更省心,我從不用擔心有什么優(yōu)惠券隱藏在店鋪深處我沒發(fā)現(xiàn),我所要做的只是選中中意的商品,下單,等第二天收貨,一切都行云流水,我甚至覺得京東比馬云家更智能,從操作邏輯到物流系統(tǒng),京東就像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用戶唯一要做的就只是確認訂單。我也知道這次整個事件只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巧合,因為是在疫情期間而發(fā)貨地又是武漢所以一直沒有進展,而京東物流因為訂單量太大,在拖了兩天后給我完成了調(diào)貨,讓發(fā)貨地從武漢轉(zhuǎn)到了北京,而恰好,這一切發(fā)生在我選擇退貨之后,擁擠的傳輸流讓系統(tǒng)無暇顧及我的操作,并且更恰巧的是,這一切發(fā)生在我從天貓下單同樣的商品之后。在寫這篇影評時,我已經(jīng)完成了“取消退貨”,當時我因為有兩分鐘沒有回復客服,當我重新進入時,京東重新安排了另一位客服接入。新接入的客服很客氣地幫我取消了退貨申請,我的訂單得以重新正常運轉(zhuǎn)。我打趣地問她京東是否在人工客服里安插了“機器人”來測試他們的性能,類似免費的圖靈測試之類的,她笑著說沒有這種事便中止了對話還反手要了我一個五星評價。
由于我大學主修的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統(tǒng),曾以為自己畢業(yè)后就要去研究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踏上自動化控制的道路。雖然現(xiàn)在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但是我清楚,電影里那些擁有高度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離我們還很遠很遠,我們有的不過是工廠里那些被稱作“機器人”的機械臂而已,他們再昂貴再精密,也只是通過編程就能控制的機械而已。但是即便如此,這些擁有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的先進機器也能輕而易舉地傷害到工人,甚至奪走比機器更昂貴的人類的生命——在那些因為機器故障而造成工傷的新聞里,機器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在電影里,鐘愛舊款肌肉車的男主再無所不能也沒能甩開警察的追捕,如果不是STEM用自動駕駛汽車幫他的話。而在現(xiàn)實里,我們卻努力通過其他似是而非的途徑一點點駛?cè)胗捌械奈磥怼?/p>
附:突然想起點東西,其實電影初期就有一處細節(jié)暗示了STEM就是兇手,當時STEM讓格雷注意警用飛行器拍攝的監(jiān)控錄像里兇手手腕上那處紋身,在那時STEM并不是看到了嫌疑人的臉才識別出紋身,它用自己的話跟男主解釋是通過更高清的視覺掃描,但大家有常識的話其實當時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那就是視頻源是模糊的,無論用何種算法都不可能復原出原本清晰的圖像。就像很多手機內(nèi)置的AI攝影,利用算法只是模擬了當時那個場景可能的情況,利用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對AI芯片的訓練,讓攝影畫面更加符合當時可能的樣子,說白了就是猜。同理還有去除馬賽克,馬賽克去除也是靠猜,所以去碼后得到的畫面其實不是原畫面,而是一個模擬的畫面,簡單來說如果有人面部打碼,利用AI去除馬賽克后得到的那張臉會有一部分與他本人不同。所以STEM當時根本不可能只憑那個模糊的視頻源就算出精準的紋身數(shù)字,后面我們得知STEM其實是BOSS,這樣一來就能說通了,STEM一開始就知道那些紋身和那些殺手的身份,因為他們都是STEM派的,STEM只是照著劇本演而已。
微博 @本來老六
記得《黑客帝國》里有這樣的臺詞:什么是真實?你說的是觸覺?而在《升級》里,這個問題已經(jīng)微不足道。
依靠阿西莫夫三定律,ai再德才兼?zhèn)涠己腿祟愊喟矡o事。換一種說法,就像人類對人類那樣,可以輕易地物化。
如果要回答人工智能和人有什么區(qū)別,那么首先要搞清人有什么特征?;蛘甙堰@個問題簡化為人究竟有什么優(yōu)缺點。當年的《編輯部故事》曾經(jīng)做了很有意思的一番討論。
說起各自的優(yōu)點上躥下跳,說到缺點就是雞飛狗跳。但結(jié)論之一便是人之所以為人并非是萬物之靈的那部分,閃光燈下都是臣妾做不到啊。
主人公在未來全自動化的背景下,依舊堅持手動為自己的生活點贊。于是乎天翻地覆之下對AI交出各種授權。而一旦失去這種幫助(控制)就會抽筋斷骨,四體不勤。
主角恰如浮士德拿靈魂向魔鬼兌了現(xiàn),渾不知自己早已踩了宿命p2p的大雷。無往不利的背后,他越來越覺得哪里有些不對。
順流逆流,人生總有際遇不同。逆境的時候總是唉聲嘆氣,總覺得總不至于更糟。出口透出光來,誰又忍得住不去飛蛾撲火。
凡人都想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都想起死回生柳暗花明。由此總覺得付出什么代價都值得,都可以談笑置之。殊不知人間不值得單純換個姿勢不僅不是人間值得,多半還是更不值得。
虛擬世界是如此讓人流連忘返,你會吃驚在三次元已經(jīng)精神奔潰的人如此之多。但是相對于真正的造物主,即便是擁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也不過就是升級了的玩具而已。玩具2.0和玩具1.0的差距也許連五十步都不到。
莊周夢蝶,是蝶耶,是莊子耶,空中的眼睛如是我聞,無喜無悲。
什么是真實呢?你問的是我,還是我頭上空空如也之地的,眼睛。
-END-
不要被《升級》這種沒有任何吸引力的名字給騙倒,也不要嫌棄影片僅有的600萬預算,這部電影雖然不能顛覆三觀,但卻在科幻探究人工智能的紅海上,重新勘探出一小片油田。
人工智能和人類抗衡的探討,是科幻影視作品的一大肥料,經(jīng)典的如《2001太空漫游》,《銀翼殺手》,近期熱門的如《真實的人類》,《西部世界》等。
雖然每部作品的側(cè)重點不同,但都無一隱射未來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
誠然,《升級》的劇情套路是傳統(tǒng)的,早在1968年科幻瑰寶《2001太空漫游》,就已經(jīng)是這樣的結(jié)構(gòu)了,當年影片中的“HAL9000”,鏡頭中鎖定它那深紅色,到現(xiàn)在看都可以作為最會說話的影史定格畫面。
那么《升級》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未知的未來,某城市,科技烏托邦背景。
格雷作為20世紀手工機械懷舊者,他在未來人工智能服務人類的世界顯得格格不入。
而格雷的妻子則正好就職于人工智能服務公司,在未來世界,汽車,家具,食物制作等等,都可以讓人工智能來為你服務。
今天谷歌的Assistant和蘋果的Siri,雖然能控制手機,也能簡單控制家居,《升級》把這種語音智能系統(tǒng)放大,也側(cè)面表達了未來人工智能服務將會呈現(xiàn)的樣子。
其中格雷帶妻子去了一位科技鬼才的家中,介紹了一款“小蟑螂”智腦芯片,大聰簡稱為內(nèi)嵌式人工智能服務,人們只要把智腦芯片植入骨髓里,轉(zhuǎn)身就能成“超人”。
在格雷回家時,蜂窩車偏離預定路線,闖入貧民窟,出了車禍,被一伙機械改造過的劫匪包圍,格雷妻子被打死,自己烙下個半身不遂。
格雷為了追查殺死自己妻子的兇手,和智腦融為一體,故事由此展開。
——劇透預警分析——
如果大家熟悉人工智能的作品,應該對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不會陌生。
這三條定律分別是: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主人),或坐視人類(主人)受到傷害。
2,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3,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不夸張的說,任何科幻人工智能題材的作品,都是從機器人三定律出發(fā)的,《升級》也不例外,但影片驚喜的地方在于,把三定律前因后果做了反轉(zhuǎn)。
先拋出影片結(jié)局,看過電影我們知道智腦一開始就反客為主,利用Eron科學狂人想做實驗的弱點,給格雷做了一個局,讓格雷成為智腦的實驗本體對象。
很多人認為,智腦一開始就造反,那么它就不需要遵循機器人三定律,也不需要一開始聽格雷的指示,植入后直接控制格雷身體便可。
但大聰認為智腦在還是數(shù)字體的時候,依然還處在機器人三定律界定中,既服從人類命令。
只是智腦鉆了科學狂人Eron的弱點,讓Eron按照它的意思一步步跌入無法挽回的深淵。
這要回到影片開始,格雷夫妻去見Eron時,格雷妻子就夸Eron公司很厲害,而格雷妻子的公司,主要從事殘疾軍人機械手臂的,而格雷妻子又說到,Eron公司是她的競爭公司,所以Eron開發(fā)的智腦,目的是人機完美合一。
智腦幾年前被Eron開發(fā)出來,并開始幫Eron運營公司,并做得有聲有色。因此格雷妻子當時夸獎Eron的公司,其實夸的是智腦管理的公司。
于是智腦自行研發(fā)了“小蟑螂”芯片,“小蟑螂”芯片換言之只是智腦的插件,然后智腦誘惑Eron拿人來做試驗,而這個人正是格雷。
為什么是格雷,前面說了他是20世紀手工機械懷舊者,開頭他專注自己手動改裝車,以及不屑打印披薩就能看出,他是作為影片背景下難得的純?nèi)祟悾渌嘶蚨嗷蛏俣甲兂闪烁脑烊?,比如影片中左手能裝彈開槍的機械手團伙。
接著智腦計劃了一整個事件,先是讓格雷身體癱瘓,一來是為了讓格雷心甘情愿接受手術,二來智腦可以更輕松去控制格雷癱瘓的四肢。大聰猜Eron只了解智腦讓格雷身體癱瘓,但并不知道格雷妻子會死。
格雷妻子的死,或許是智腦對犯罪團伙下的另一個小任務,讓Eron沒后路可退自行成為同伙,不能向格雷坦誠布公。
總之,智腦利用Eron想開發(fā)智腦極限的野心,和Eron沒有后路的前提下,智腦的插件“小蟑螂”被植入格雷體內(nèi)。
但這個時候,智腦依然沒有完全脫離機器人三定律,雖然它想脫離,但作為數(shù)字化的它只能遵循程序命令,所以智腦繼續(xù)誘惑寄主(格雷),幫它開通一條條權限,讓它自己得到進化升級。
影片進入第二幕,也就是智腦植入格雷體內(nèi),智腦先讓格雷的意識完全控制自己的身體,并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音,一來不想讓Eron發(fā)現(xiàn),二來智腦可能還沒進入格雷聲膜中控。
到家之后,智腦開始和格雷獨處,在格雷腦中與其對話,格雷一開始是拒絕的,智腦也遵循著三定律,完全服從格雷的指令。
但在格雷放松警惕的狀態(tài)下,智腦一步步得到格雷的更多許可,比如發(fā)聲許可,控制手畫圖的許可,不過這些許可并不是永久的,但也能初步讓格雷認可了智腦。
接著第一場打戲,智腦得到了暴力許可,并且很好的利用了機器人定律的第一條,不能坐視主人受到傷害,當反派拿起刀子的時候,智腦也拿起刀子,給了反派一個口裂!反派卒。
這一場打戲精彩之處還在于用了POV拍攝手法,而且POV拍攝手法一直貫穿于整部電影。
什么是POV拍攝,GO PRO拍攝了解一下。
這樣的POV拍攝手法,拍攝的角色動作更為機械化,也會讓人有反傳統(tǒng)的觀感,智腦控制著格雷的身體,打斗運用POV拍攝,可謂非常新穎和切題了。
回到格雷和智腦,他們“殺人”后,女警探來家訪,這里大聰注意到一個小細節(jié),女警探如實告訴格雷說在案發(fā)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他,但智腦要求格雷否認,聲稱自己不會被無人機發(fā)現(xiàn)。
智腦運算能力高超,肯定知道自己被無人偵察機發(fā)現(xiàn),那么它就是在說謊,但好在格雷沒有按照智腦所說的做,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女警探周旋。
那么問題來了,智腦為何要說謊?!
試想一下,格雷如果按照智腦所說,謊稱自己沒有去過案發(fā)現(xiàn)場,那么謊言不攻自破,女警探就會嚴重懷疑格雷,甚至讓格雷回警局一趟,這個時候格雷為了繼續(xù)追查真兇,只能下令讓智腦阻止自己被捕,那么智腦就會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去殺掉女警探。
所以,智腦為何要謊言,目的就是更快的排除障礙,讓格雷給它下令殺了女警探。
當然格雷沒有想得那么深,他只是用了自己的方法,打發(fā)掉女警探對他的嫌疑,智腦只能就此作罷,繼續(xù)和格雷完成尋找真兇的任務。
到了老骨頭酒吧,里面裝修都是骨頭,這個酒吧場景致敬了《德州電鋸殺人狂2》人皮臉的房間。
在廁所智腦又對格雷進行了教化,進一步得到意識的控制權。
在廁所的那場戲,格雷為了得到更有利的信息,讓智腦對黑人下狠手,但中途格雷命令智腦停止,智腦并沒有而是在繼續(xù),直到格雷大聲下令,智腦的施虐才結(jié)束。
這應該算是智腦第一次違背命令,但出于格雷的意識還能控制智腦,所以當格雷激動讓智腦停止施虐時,智腦不得不停止。
而此時,Eron因為知道智腦的真正目的,既智腦讓自己數(shù)字體轉(zhuǎn)化為生物體,擺脫Eron遠程控制,所以Eron在想方設法關掉智腦。
智腦真正造反的時間,也是在黑客讓它自由那一刻,智腦重新啟動后,機器人三定律或指令都對智腦無效了,它作為一個數(shù)字與生物結(jié)合新的物種存在。
只要不受到控制,那么智腦就能解除指令保護,從而自如的控制格雷的身體,就像影片中格雷和智腦的床上對話。
而且智腦變本加厲,在對話中把“我”的音節(jié)發(fā)得很重,強調(diào)了自我意識的覺醒。
這時候又有人會有疑問,既然智腦拿到了格雷的身體使用權,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其實并沒有,因為格雷此時的意識還很清醒和強壯,而且智腦和格雷共用一個身體,這也無形中讓智腦不得不保護格雷自身,因為保護格雷的大腦不崩潰,其實就是在保護智腦自己。
但智腦可以漸漸麻醉格雷的意識,以取得格雷大腦意識控制權。
所以在格雷回到家躺床上睡覺時,格雷開始有了幻覺,看到床邊死去妻子在吃披薩,這是智腦獲得自由后,首次攻擊格雷的意識,想拿到格雷大腦的真正控制權。
往后格雷看到妻子的幻象越來越多,直到結(jié)尾格雷的意識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格雷只是出了一場車禍,他妻子也并沒有死。
《升級》要不要拍續(xù)集并沒有消息,但影片能探討的空間還非常大,在此總結(jié)三個后續(xù)方向,僅供參考。
格雷進入意識舒適空間之后,畢竟這是智腦虛擬的一個世界,不管再如何精細和逼真,總歸逃不過人類的觀察事物的直覺。
就像在老骨頭酒吧格雷說的,人工智能只是0和1,我們?nèi)祟悈s能記起自己很多操蛋的事。
智腦在構(gòu)建格雷虛擬意識世界時,可謂花了不少心思,其中戒指是一個細節(jié),在格雷遇到歹徒時,歹徒拔掉格雷的戒指,并說:“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離?!?/span>
這是一句天主教婚禮誓言,歹徒頭目這么做是出于一種對婚姻,甚至是宗教的一種諷刺,眼看格雷妻子死了,那么他們的婚姻和愛情就分開了。
在男主進入意識虛擬世界以后,智腦讓格雷重新戴上戒指,事無巨細,暗示男主只是出了一場簡單的車禍,并沒有遇到歹徒,也沒有被搶走戒指。
但是具有人自然意識的格雷,或許遲早能發(fā)現(xiàn)世界的虛假,從而重新奪回身體的控制權。
發(fā)明智腦的Eron被殺,原因是智腦要阻止Eron再制造出新的智腦2.0和自己抗衡,或者阻止Eron有一天能找到毀滅自己的方式。
類似于智腦殺掉創(chuàng)造自己的弒父情結(jié),在西方影視作品屢見不鮮,《銀翼殺手》,《角斗士》,還有《權力的游戲》中的小惡魔,都有弒父情結(jié),這也算是一種古希臘式象征意義的升級進化。
所以智腦殺了Eron,完成了一種獨苗進化,但或許殊不知,Eron早已備份了多個智腦,甚至比智腦還要強的人工智能,用來日后抗衡智腦。
智腦自己進化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zhàn),也是值得延伸的一條線。
要知道格雷畢竟是肉身,肉身的新陳代謝是有壽命的,所以智腦一定要找到替代者,或者其他克隆者,這樣才能讓自己進一步進化。
《升級》是一部驚艷的作品,在如此小的成本下,以小見大,影片前兩幕是動作+驚悚的科幻片,到了第三幕轉(zhuǎn)而去探討人工智能和人類的未來,這樣討巧的作品確實不多得。
但可惜之處仍在于成本,因為僅有600萬,看得出來影片的場景還是不夠宏大,在未來背景下群像稀少,格局被限制,很多道具也采用過時的蜂窩未來設計。
其中大聰最想吐槽的,還是那“小蟑螂”造型的智腦芯片,第一感覺本片的科技含量真的好塑料。
此外,影片B線女警探的劇情,要是能和人工智能主題結(jié)合再緊密些就更好了,那樣也不至于女警探在影片中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不過對于喜歡科幻的小伙伴來說,《升級》一定是今年不可錯過的片子。
大聰甚至還期待有續(xù)集或者前傳,因為《升級》所涵蓋的世界格局,不應該只是在智腦和個人結(jié)合的小打小鬧上,而是可以盤及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未來。
男主的戒指,我覺得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看點。很有可能將是該部電影啟動續(xù)集的關鍵。
影片開頭,男主在將死的妻子身邊被人打斷頸椎,之后左手的戒指被搶走,這是很小的一個情節(jié),且之后影片自始至終都沒出現(xiàn)過男主找回戒指的橋段。
在影片結(jié)尾,男主與智腦爭奪身體控制權的時候男主的意識崩潰,男主的本體意識被智腦構(gòu)建的虛擬記憶迷惑:智腦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它構(gòu)建的虛擬記憶是從男主事故昏迷之后開始,男主從病床上醒來,妻子沒有死。這使得男主本體意識“活”在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假想中,而實際上男主在車禍醒來之后的所有真實記憶被封存了,智腦從而可以完全支配男主的身體而不用擔心男主會與其爭奪身體控制權。
但是智腦如此聰明,也是“百密一疏”。 而智腦這百密當中的一疏就是這枚被搶走的戒指。男主左手的戒指,實際上已被那個殺害男主妻子的反派在影片開始階段搶走,而這段情節(jié)是發(fā)生在男主昏迷之前,男主應該是對這個情節(jié)有完全記憶的,智腦給男主營造的虛擬記憶中最大的bug就是男主在病床上醒來時手上不應該有的戒指。而這極有可能造成后期男主本體意識的覺醒。
我看評論區(qū)鮮有人提及這枚戒指,希望其他瓣友也能參與留言,討論智腦的“弱智之舉”。
迫切期待續(xù)集。
本篇影評主要討論人物立場與相互關系,包含劇透。
在近未來的世界,女主工作的C公司和艾倫管理的V公司掌握著絕大多數(shù)的智能科技項目。但二者的經(jīng)營范圍稍有不同,女主的C公司主要用科技強化人類的身體,艾倫的V公司主要用科技升級人類的智慧。但顯然這兩個公司的業(yè)務都具有軍工背景。盡管如此,這部電影名字所點出的時代主題,還是在討論人類的大腦和身體,哪個才是最應該升級的。
女主與艾倫的會面,透露出相當多的信息。首先就是女主提到事業(yè)有成的V公司時,艾倫那陰郁的表情(也可以參考反映艾倫情感的云),其次是女主提到V公司的芯片業(yè)務潛力無限,馬上要超越C公司,野心勃勃的艾倫憂慮重重,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句確實是這樣。后來我們知道,Stem既然可以測透人性,必然已經(jīng)抓住艾倫的弱點,進而從V公司的智囊變成了實際控制者,更何況,V公司芯片業(yè)務的活體應用是艾倫這個技術控的畢生理想,艾倫與Stem在技術領域的目標是一致的。
故事的核心是Stem,我們重點分析他的動機和內(nèi)在邏輯。本片故事的展開,可以追溯到Stem對人類行為的反思。首先二進制的Stem受到機器人三定律的影響,在保護主人和保護自己的時候向來都是不遺余力。但對于Stem來說,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難以控制的情感,男主所表現(xiàn)的悲傷、恐懼、憤怒等等復雜的情感,成為Stem所謂進化的絆腳石。最顯然的一次,男主情緒失控向小胡子開槍,險些導致自己與Stem死亡。換句話說,在Stem的邏輯和經(jīng)驗中,只有讓人類的情感與世界徹底隔離,才能保障人類不傷害人類,并且保護自己不受人類傷害,這是經(jīng)過不斷演算和實際學習的結(jié)果。對于傷害的定義,Stem理解為沒有痛苦和消除風險。因此按照Stem的邏輯,同VR一樣,將人的思維安置在虛擬載體中并不屬于傷害行為,因為這既讓人沒有痛苦,又消除了人類可能面臨的一切風險。
這樣,我們就能明白Stem想要控制格雷身體的動機了。對于Stem來說,這是一次重大的升級,即智腦得以完全控制人的身體。對于人類來說,Stem相信這是一種絕對的精神進化,這要比改造人的身體更加偉大。
接下來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改造人。影片中改造人的代表是幾個退伍軍人,他們的行為雖然殘暴兇狠,但彼此之間的感情確是真切。這應該是我見過的內(nèi)部最團結(jié)的反派了。女主的C公司致力于通過仿生學與生物武器學,對人體進行改造,這個設定比較接近賽博朋克的世界觀。退伍軍人顯然是C公司首選的試驗品,這種改造不能說是他們完全自愿的。不過片中幾個人,還是在殘酷的實驗中活了下來。經(jīng)歷了如此種種,他們之間的感情更加密切,對科技公司所控制的世界也更加充滿敵意和仇視。
有一個細節(jié)我們可以留意一下,就是長毛哥一進黑客的房間,看到這些人沉迷VR不能自拔,他健步?jīng)_上前,但并沒有槍斃這些玩家,只是把設備拽下來,厭惡的說了句,Stop playing。這段互動可以說是點睛之筆,人們在虛擬的世界里面玩著戰(zhàn)爭游戲,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這些軍人經(jīng)歷過殘酷的戰(zhàn)爭后,卻被科技公司當做游戲里面的角色一樣改造,從此永遠無法逃離殺戮。
按照Stem的計劃,改造人被雇傭襲擊男主,使之自愿接受Stem的植入。但問題是女主作為C公司的員工,成為改造人發(fā)泄憤怒的對象。所以這幾個人說,女主只是外快,做任務贈的。艾倫也對女主的死表示遺憾,并強調(diào)這與自己無關。但我們可以相信,這都是Stem預測好的結(jié)果,女主的死能夠讓格雷有復仇的動機,進而讓Stem有機會進行更深的植入。在這個任務里面,還有個隱藏人物,就是保護改造人不受警方無人機識別的黑客。
沒錯,就是杰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杰米這樣的人是個典型的怪人,她與現(xiàn)實世界格格不入,但她又對人類沉溺虛擬世界無能為力。她極有可能是C公司的前員工,知道世界已經(jīng)危險重重,因此到處安置攝像頭,行動十分謹慎。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角色,她沒有固定的立場,但所作所為絕不是單單為了生存這么簡單。她愿意和Stem合作,很可能是想借助Stem消滅改造人。而在Stem重啟的之前,杰米對格雷說了句話,別讓他們得逞。“他們”是指改造人還是人工智能,我們不得而知。但杰米的這句話說在Stem聽不見的時候,我想她反對人工智能的立場就逐漸鮮明起來了。
有一個重要的細節(jié),杰米幫Stem越獄的時候,并沒有按照Stem提供的代碼寫。這就是說,杰米很有可能在里面自己留了個后門,說不定這就是今后格雷逃出幻境的關鍵。
而縱觀整部劇,主線人物基本上全軍覆沒,唯一一個還順利存活的角色就是杰米了。我們也就不難預測,如果有續(xù)集的話,這個性別不明黑客杰米,很有可能就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線索,也就是人類擺脫人工智能的關鍵所在。
感覺這片子票房會爆,有太多東西可說了,驚喜!
我需要一個stem,它可以控制我,我無所謂
這部電影其實就是stem制作的,只不過為了遷就票房以及遮蓋技術細節(jié),用媒土秀秀漂洗過了。
動作戲處理得有些意思,包括一些視角選擇。結(jié)尾反轉(zhuǎn)也算小b片必須的黑了。
1.這是一個老實人被騙去安裝百度/360的軟件結(jié)果完全被百度/360掌控,卸都卸載不掉的故事。你以為安裝的是殺毒軟件,其實它自己就是病毒。2.想要操控人類哪需要那么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區(qū)區(qū)一部手機就能達到同樣效果,搞得人人必須充滿電才出門,電量只剩98%就變得焦慮、惶恐、瞬間失去安全感,每隔5分鐘就要看一次手機,沒有WiFi就活不下去……
很有意思,和黑鏡/西部世界類似的近未來黑科技設定,再加上其中對AI的警惕,乍一看還以為是Elon Musk投資的呢哈哈。話說男主演和Tom Hardy太像了吧簡直到了可惜的地步,他在這部影片里表現(xiàn)很出色,特別是有些打戲中他把身體和意識的不協(xié)調(diào)演繹的很出色。然而注定沒人記得住他。
太牛逼了!硬核、血腥、暴力,雷·沃納爾的劇本依舊牛逼,導演水平也終于逆襲了。
為什么我也想有這樣的AI,每天只用說"死等,交給你了"然后沉醉在自己的意識里
賽博朋克復古風格、人體生化改造的概念、眩暈急促的動作戲運鏡(非常想知道這些鏡頭是如何實現(xiàn)的)和血腥不留情的復仇故事結(jié)合得很酷炫,在有限的成本與格局下也保持住了較高的完成度。支持一下雷導,脫離了溫子仁以后總算有一部屬于自己的代表作了,不過找Jamie的那場戲出現(xiàn)了《電鋸驚魂》的彩蛋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
賽博朋克版“我要復仇”。觀影過程中屢次想到“機械姬”和“機械公敵”,然而美學不如前者,深度不如后者。劇情有漏洞,結(jié)局反轉(zhuǎn)還行,血漿我喜...
誰不想把人生中的所有困難都丟給AI去解決,而自己在虛擬現(xiàn)實里快樂地生活呢
這片子太對我胃口啦,男主神似湯甜,劇情很黑暗有些鏡頭很血腥,結(jié)局高亮。
C+ / 一口氣囊括一眾影史級AI系科幻,與《湮滅》并列本年度概念拼盤大賽冠軍。劇作上有點頭重腳輕,前半段的煙幕彈尤其多。作為一部商業(yè)片雖然能夠在一波套路之后提升結(jié)尾大反轉(zhuǎn)的驚悚度,但終歸阻礙了主題深度的挖掘。動作戲的拍法一開始頗為驚艷但一多就乏。Stem這一名稱非常有趣了,所以數(shù)字資本主義的未來真的只有機器了嗎……
在有限的成本內(nèi),將設定、動作到主題都發(fā)揮到極致的科幻范本。黑科技的反作用,永遠都是終極命題。從細節(jié)到結(jié)尾的展示,都在揭露人類將科技作為逃避現(xiàn)實的手段,在AI的操作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疏離,越來越缺乏同理心。當虛擬世界的暴力與現(xiàn)實對調(diào),對于暴力的控訴便達成了。
就是那種網(wǎng)飛一直想拍的那種低成本電影,可惜網(wǎng)飛那些大數(shù)據(jù)產(chǎn)物根本沒法跟這部比,雖然是簡單粗暴的動作片,但故事的節(jié)奏精準,動作場面尤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有更大的投資把這個世界觀展開,應該會是不錯的系列。
主角長得像湯姆哈迪,劇情是主角被AI附身變身超人,復仇的同時漸漸被AI控制。導演你確定你拍的不是毒液?
《電鋸驚魂》的編劇雷·沃納爾的作品,可以一擼
發(fā)明一個STEM放我脖子后面,把我頸椎病治好比這來得更實在。
比想象中要精彩很多!主角長得莫名像湯老濕…
看片一直在想,如果換做 Siri 植入大腦,這一定會變成一個喜劇片,Siri 這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