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戰(zhàn)斗民族結結實實的給四星,一個太空片把人看哭了兩次。終于跳出在打怪獸、拯救全人類話題,重點是真實故事改編:飛船和空間站對接時比電影里的還艱難,據(jù)說根本就沒提前試過對接,到了太空里才發(fā)現(xiàn)這個空間站居然是轉動的,還這么快…
地面模擬對接臺詞說“動作溫柔點,就像和姑娘談戀愛一樣” “可我從沒和一個轉動軸的姑娘這樣談戀愛啊”
當我們選擇慢速對接失敗時,反過來想,那么同步速度對接呢?
欽佩戰(zhàn)斗民族的勇氣和一身熊勁,為人類宇宙探索打開了明亮的希望。
當我們面臨生死選擇時,真的會那么心甘情愿放棄再見親人愛人一面的機會嗎?
原則是“艦長最后離開”,想起讀書時學過的美國挑戰(zhàn)者號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很難過,預先知道的離別和死亡會更難以面對。
艦長弗拉基米爾在沒有臨危受命前,接到朋友電話說做夢夢到他因為缺氧死在了空間站里。生命就是這樣脆弱,命運也會愚弄人間的普通個體,沒有遇見還不會那么可怕,巧合到一起就會將恐懼放大,讓悲痛擴散。
維克托那句“我該怎么向我的孩子解釋。我該怎么向你的孩子解釋”令人肅然起敬,沒有反面角色的戰(zhàn)斗民族+五千萬成本,也向人類探索太空步伐中所有奉獻者致敬。
據(jù)說真實的禮炮七號修復場景圖。
打盹的不行還驢唇不對馬嘴,祝好夢。
后續(xù)再完善。
又是一部一個人在影院看的作品,說起來我的人生還真是孤獨。
拖了很久沒有寫評論,正好B站買了版權,可以邊看邊寫。也好。
開頭遇險, 費奧多羅夫的搭檔是一位女性,宇航服遇險屬于相當危險而又致命的情況,兩人沉穩(wěn)老練、相互鼓勵,安全脫險。
俄文標題 《禮炮-7》,滿滿的毛味,簡單的代號,冰冷而沉默。至于故事中到底是誰,做了什么,那都不重要。
第二幕,審查。冰冷的國家意志再次顯現(xiàn)。沒有過錯,但不近人情。
3.短暫而溫馨的家庭生活,留下伏筆:主人公怎樣看待自己的家人?
4.戲劇沖突:畢竟是個太空故事,小小的事故牽涉到了冷戰(zhàn)的大背景,美蘇日常撕逼。
5.工程師的家庭日常: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工程師在巨大壓力下一如往常,展現(xiàn)了非凡的抗壓能力(伏筆一)。但他老婆還是看出來了“小事故為什么要派最好的人去?”盡管如此,兩個人最終和好,“拿好帽子”(伏筆二)。
6.“我真是想不通!那該死的太空有什么好的,能讓你拋棄家庭也不后悔!”
7.地面控制中心,日常的官僚撕逼。
8.即使是這位工程師,也在燒傷、寒冷、饑餓、疲憊、藥物的折磨下崩潰了。
9.“你講的這些跟遼闊的非洲大陸比起來,好無聊啊?!薄暗覠釔畚业纳睢!?/p>
10.告別通話。在自慚形穢的地面工作人員組成的暗淡背景下,主人公的妻子展現(xiàn)出了超人的堅忍,俄羅斯民族骨髓里的母性光輝在這一刻爆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宛如中世紀的女神畫像。男人們搞砸了一切,后果卻要由女人承擔。當然,無論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員還是開篇主人公的搭檔也都是蘇聯(lián)公民。“女孩很神奇”
11.太空中的遙遙對望,英雄相惜。
總體而言,影片通過對真實事件的改編營造出了充分的戲劇效果,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出色的電影工藝水準的支撐下展現(xiàn)出了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時代特質,頌揚了宇航員及其家人的可貴品質,為普通人提供了一窺太空生活的機會。是近年來少有的俄羅斯電影佳作。
朋友推薦我看《太空救援》時,提前告訴我,這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太空題材科幻片。我覺得神奇,對故事背景做了簡單的了解,本以為知道了結果,并不會有太大的觸動,但真正觀影時還是被逼真的特效場景和緊張的救援環(huán)節(jié)打動了。
很難想象,假如我處在孤立無援的太空中,面臨無法完成的任務,會產生怎樣的情緒。是不是會絕望?或許吧,至少會感到消沉。但片中兩位偉大勇敢的宇航員,弗拉基米爾和維克托并沒有選擇放棄,他們用彪悍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這是一部很適合帶著小孩來看的電影,它像一部更生動的太空知識科普書,比如真空狀態(tài)下如何行走、失重的原因、航天服、艙外航天服等等。他們也可以親眼看到宇航員喝東西是怎樣的。如果不親眼看見,可能很難想象弗拉基米爾像擠牙膏一樣,把酒擠出一粒,維克托吸入口腔。除此之外,它也傳達出了足夠的人物性格和各種情感關系。
我很欣賞導演處理各種情感時所體現(xiàn)出的內斂、克制。
1.同事之間惺惺相惜。
弗拉基米爾被強行退役后,高速自轉的空間站因為意外事故跟地球失聯(lián)。劃船釣魚那場戲,是一個很好的鋪墊,他生活中的好友工程師維克托臨危受命,要到太空中完成空間站的修復工作。兩個人明明不歡而散,但維克托被問及需要哪一個人做搭檔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弗拉基米爾。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好友多么想念太空。如果你對這一點存疑,那可能錯過了弗拉基米爾從樓上摔掉杯子的細節(jié)。
當經歷了空間對接、清理太空艙水珠后,他們迎來了一場新的在災難——空間站失火,當時弗拉基米爾正在艙外檢查空間站的受損情況,在意識到隊友的危險境地后,他沒有后退,反而像個孤膽英雄不顧一切要救出自己維克托,后者被不幸燒傷。
此時的維克托產生了幻覺,兩人產生了分歧爭吵起來。當我為人性的自私而感到遺憾時,又被后面的反轉驚醒了。
全片迎來了一個情感高潮:無力返航的空間站要面臨被炸毀的命運,而宇航員也只有一個人能活著回到地球。太空上,維克托不同意這個決定,他說出了一段最令我動容的話:“如果我一個人回去,我該怎么面對自己孩子的眼睛?怎么面對你的孩子的眼睛?”地球上,他們的上司,那個微胖的中年人,像頭憤怒的獅子舉起椅子砸碎了房間里的玻璃。他憤怒于自己的無能為力,憤怒于最好的決定竟然是要犧牲一名自己的下屬。這讓我感覺到了一種袍澤之誼。
這種情感細節(jié)都可以細細講給孩子聽,好的電影有時是比一本好書更容易令孩子印象深刻。
2.勇敢者的挑戰(zhàn),不拋棄,不放棄。
這是一個典型的戰(zhàn)斗民族歷險記,弗拉基米爾這個人物的形象特別立體,沖動但不乏經驗、膽量,喜歡冒險,不聽指揮對接空間站。在第一次對接失敗后,他并沒有失落,而是迅速調整好狀態(tài),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任務。他還在太空里喝伏特加,調侃周圍沒有巡警。弗拉基米爾就是那種有點帶刺,但值得信任的戰(zhàn)友。而維克托也是一個充滿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伙伴。
不得不感嘆,在1985年,航天技術那么粗糙的階段,兩個人是以怎樣的勇氣和決心完成了如此震人的挑戰(zhàn)。影片中,兩個人為了調整空間站的太陽翼,走到空間站外面,一個人一個人用錘子敲掉外感應器,一個人做好保護措施。
沉悶的敲擊聲,一聲接一聲。幾乎所有人都放棄時,弗拉基米爾還在一錘接一錘的用力敲打。誰也沒想到,拯救空間站的任務就是在鐵錘的幫助下完成的。而最后,美國飛船出現(xiàn)時,兩兩相望,相互敬禮那刻,有種深刻的使命感。
在看完電影后,我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前段時間,過圣誕節(jié)時,朋友的朋友帶女兒去逛商場。剛滿三歲的女兒一下子沖到商場中間扮成圣誕老人的大叔身邊,保住對方的大腿說:“謝謝你送我的新玩具?!敝車硕夹Τ雎晛?,但沒有人告訴小女孩兒真相。
新玩具當然是孩子父母準備的,但他們希望孩子相信這世上有圣誕老人,至少在她們可以相信的年紀,要有過這樣童真快樂的回憶。
而像我前面提到,弗拉基米爾被強行退役的原因是,他在太空時看到了“天使”,導演用了更柔和的綠光來表達。真實的歷史上有6位宇航員看到人形柔光,在目擊瞬間,整個人都感覺到舒緩平和。我們無法解釋這種超自然的現(xiàn)象,但可以守住內心的善良。
而我感謝電影,將這種善良傳達給了更多人。
聯(lián)盟13號穿越云層升向太空那里太美了… “宇航員為什么總是生女兒,因為越是男子氣概,越是生女孩” 哈哈,你們在太空關注的都是什么話題!即便片子收尾草草,最后美國飛船出現(xiàn)時的隔空揮手,提升了全片。
之前看過下載版,還看過一個英文配音的內部放映,國內直接刪減動刀把電影的節(jié)奏改成了純好萊塢類型片,給人四平八穩(wěn),有棱有角的感覺。俄羅斯這兩年的大片也走好萊塢工業(yè)化路線,只是俄羅斯導演喜歡拿來主義,直接照搬。好在這部電影的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并不是科幻,而且太空戲真的是在太空實拍的。
老毛子是不怕寒冷的!
每當我看到拍得不錯的俄羅斯電影都忍不住私心打五星,這片子特別蘇聯(lián)情懷,致敬彪悍的蘇聯(lián)宇航員。
本來以為是俄版的《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最后居然是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強調一下,這不是科幻,不是科幻……
注意:這不是科幻!這不是科幻!這不是科幻!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戰(zhàn)斗民族就是厲害!
英語配音!神經病?。∫粋€以冷戰(zhàn)為背景的俄羅斯電影用英語配音??!你用中文配音我都忍了……
特別贊,尤其喜歡它的節(jié)奏,干凈利落,無論是故事還是特效都大大超出意料,電影充分闡釋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為影片所表現(xiàn)出的宇航員的勇氣和經歷贊嘆。
這不是一部《地心引力》那樣的「科幻片」,它更像《阿波羅13號》,是一部「基于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太空題材電影。以現(xiàn)在的科技水平回頭看,當年那些蘇聯(lián)宇航員是真正的探險家,他們用如此簡陋的技術,完成了代表整個人類進步的探索成就。期待中國的太空題材電影……
60/100 每次看到好萊塢利用強大的文化作品話語權把俄羅斯宇航人(甚至是絕大多數(shù)俄籍角色)塑造成冰冷古板的形象時,我都好奇,俄國自己的航天題材的電影會如何應對。這個模仿好萊塢類型片顯然不是最佳的回應方式。
老毛子用四千萬人名幣做出了完全不遜于好萊塢的特效真是讓人無比震驚,視聽語言如此出色也是讓人始料未及,不過比較遺憾的是這個看得到《阿波羅十三號》、《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等經典太空片影子的電影并沒有呈現(xiàn)出足夠的緊張感,最后的高潮太泄氣。
我一個人回去的話,如何面對我的孩子與你的孩子的眼睛
好久沒看片,一看就看了個非常純粹的太空片,4000萬人民幣小成本但效果直追好萊塢,效果驚艷!看慣了美國人的太空讓我們忘記了人類宇航歷史的另一脈真?zhèn)?,能夠看到蘇聯(lián)宇航員在大銀幕上的活躍,非常的滿足。
太空科幻片中常見的是近未來設定,而很難得見這類真實事件改編。但除此亮點外,基本就是個《火星救援》俄羅斯版,太空中的種種設定和思維展開模式都是最工整直接的提供緊張臨場感與優(yōu)美感而已。冷戰(zhàn)背景雖浮光掠影卻依舊能掠出點時代感懷。融冰水珠那段,一場戲直接值回票價。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太空災難片,電影多了一份歷史感。創(chuàng)造幾乎不可能的奇跡,兩位太空員在艙外的畫面振奮之余,還有點基。兩艘飛船面對面那太奇幻了。不知不覺,俄羅斯的特效也做得這么棒了!三星半!
多一星,給俄羅斯的特效已經超越我國。
電影中兩位宇航員的生平經歷略有改編,所以名字也是虛構的。而事實上,蘇聯(lián)宇航員Владимира Джанибекова和Виктора Савиных,卻是真的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太空對接行動!蘇聯(lián)宇航員偉大!
相當成熟的商業(yè)電影,既有模仿好萊塢模式的段落,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冷戰(zhàn)時期的設定更為救援增添了幾分政治意味。在大多數(shù)科幻電影都追求寫實與科學的今天,俄羅斯反而拍了部“反科學”的科幻片,特技效果并不出彩,但整體十分厚重、有質感,我們總是苛求真實,但其實人情更能打動人心。
更希望將“綠光”這個點展開,而不是一帶而過的隱喻。全程都在期待美國飛船出現(xiàn),而后是人類生命在“政治真空”的宇宙之中惺惺相惜。所以最后太空相望敬禮的一幕,拯救了全片。
好久沒看到這么引人入勝、蕩氣回腸的太空片了,而且還是來自戰(zhàn)斗民族的。更令人驚嘆的是:本片只有區(qū)區(qū)4000萬的制作成本,卻做出了如此恢宏的場景和如此逼真的視效!PS:向偉大的前蘇聯(lián)致敬,向英勇無畏的太空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