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馬伯庸
http://maboyong.blog.163.com/blog/static/120268149200910169530875/ 我對《孔雀東南飛》的興趣,最早始于陸侃如先生。當時他在做博士論文答辯的時候,有考官問他孔雀為何東南飛,陸先生答曰:“西北有高樓。”以古詩十九首對樂府,有問有答,可謂精妙之極。
《孔雀東南北》這首長詩我很早以前就讀過,不過當時只是沉浸在焦、劉二人的愛情悲劇之中,并未有其他想法。在一個晴朗的下午,我厭倦了魔獸、看膩了松島楓,重新從書架上抽出這首長詩,決定陶冶一下情操。
這一次重讀,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之前未曾多加注意的細節(jié):這篇詩篇雖然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但卻發(fā)生在漢末建安年間。建安年間,那正是三國鼎立前最熱鬧的二十幾年,這讓我產(chǎn)生了一些考據(jù)的興趣。
《孔雀東南飛》(以下簡稱《孔雀》)的序里提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可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廬江,而且能稱府的,顯然是廬江郡的治所舒城,但這個故事可能發(fā)生在皖城。這個后面會有解釋。
詩里描述先是縣令來向劉蘭芝求親,被拒絕之后,太守派了郡丞和主簿做說客,為自己第五個兒子求親,所以焦仲卿可能是郡府直屬的諸曹掾史中的一員,職位在功曹、督郵、都尉、諸曹掾之下,很可能只是一個上計吏,拿的是最低級的工資——佐史奉,一個月八斛。因此他家境比較貧寒,還得讓老婆“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每天織布以補貼家用。所以劉蘭芝的哥哥說嫁給焦仲卿和嫁入太守家里相比,是“否泰如天地”。
而這個“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所以欲娶劉蘭芝作兒媳婦的太守,是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它是《孔雀》一詩與外部世界連接的一座重要橋梁。雖然詩里沒有明確提出太守的名字,但是我們有充分的史料可以找出可能的人選來。
簡單地查了一下,建安年間按照先后順序擔任廬江太守的,有陸康、劉勛、李術(述)、孫河、孫紹、朱光、呂蒙——中間其實還有個雷緒,但他只是盤踞,并沒正式獲得任命,不算在內(nèi)。
建安年間的廬江太守演變歷程大略如下:
陸康靈帝時光和末、中平初被任命為廬江太守,然后在興平三年,被袁術派孫策殺死。袁術立刻委派了劉勛繼任廬江太守,遷治所于皖城。建安四年,劉勛被孫策殺死,孫策派了李術(述)擔任廬江太守。建安五年,孫策死后,李術頗有反意,被十八歲的孫權一舉轟殺,隨即孫河被擢為廬江太守,但很快這個頭銜又讓給了孫紹(這個孫紹不是孫策的兒子,而是北海人)。但因為雷緒、梅乾、陳蘭等人一直鬧事,廬江一直無法安定。
曹操派揚州刺史劉馥單騎入皖,空手造出合肥空城,雷緒等人投降。隨后曹操又派了朱光來做廬江太守,以鞏固皖城一線。建安十九年五月,呂蒙攻下廬江,俘虜朱光,呂蒙拜為廬江太守。從此廬江一分為二。呂蒙轉任漢昌太守后,吳屬廬江太守在孫河、孫皎的督管下空置了一段時間,最后歸到了徐盛頭上。而魏屬廬江太守則是劉馥的兒子劉靖——不過那都是曹丕稱帝之后的事情了。
由此可見,娶劉蘭芝給自己第五個兒子的太守,應該就是這七人之中的一位。
首先,陸康可以排除。他在改元建安之前就死掉了。
其次徐盛也可以排除,他接任廬江太守的時間太晚,算不上建安年間。
通讀《孔雀》一詩可知,故事發(fā)生的時候,廬江還是個太平地方,老百姓不為戰(zhàn)亂所苦,日子過的尚算溫飽,大家吵吵嚷嚷為瑣事煩惱。太守尚有閑情逸致給自己第五個兒子娶媳婦,婚禮大操大辦,十分隆重。
這樣一來,呂蒙、孫河、孫紹、三位也被排除了。
呂蒙被拜為廬江太守時,他當時駐屯潯陽,忙著鎮(zhèn)壓廬陵山賊,緊接著就去攻打長沙、零陵、桂陽,忙得暈頭轉向,廬江事務恐怕根本顧不上,更別說給自己兒子娶老婆了。
孫河擔任廬江太守的時候年方弱冠,別說生不出五個兒子,就是生得出,也沒法辦婚禮。當時孫權剛接替孫策,立足未穩(wěn),急于立威,所以對當時擔任廬江太守的李術下了狠手。過程極其慘烈:“是歲舉兵攻術于皖城。術閉門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余人。”這種局勢之下,怕是廬江城里收尸還來不及,誰還有心思搞這些八卦。
而接任孫河的孫紹,年紀雖然夠了,但他面臨著南方雷緒等人的叛亂,北方揚州刺史劉馥的制壓,焦頭爛額,沒堅持多少時間就跑了,也沒余裕做這件事。
朱光是廬江太守里在位最長的,他建安中赴任,一直到建安十九年才被孫權俘虜,少說也有十年光景。他會不會就是《孔雀》里的太守呢?
《吳主傳》載:“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nèi)移.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余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朱光在任期間,為了防范東吳的軍事壓力,治下居民盡數(shù)東遷,整個廬江只留下一個近乎軍事要塞的皖城。
曹操拔漢中數(shù)萬戶,讓諸葛亮經(jīng)營幾十年都未能徹底恢復。從廬江等地一次遷走十幾萬戶,這等規(guī)模,可見對當?shù)亟?jīng)濟傷害有多大。生民救死不暇,又哪里來的《孔雀》中的太平光景。
事實上,廬江那時候已經(jīng)變成了曹、孫兩方勢力此消彼長的邊境地帶,長年處于兵鋒之下。朱光就算想給兒子辦婚事,也斷不會如詩中所說“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這般奢靡。
那么,最后只剩下兩個人:劉勛和李術。
也就是說,《孔雀》的故事基本可以認定發(fā)生在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之間。
劉勛在任時間是建安元年到四年;而李術在任時間只有短短一年。到底他們兩個,誰才是《孔雀》里的太守呢?
看來我們還是要從詩中去找證據(jù)。
焦仲卿回去與母親訣別的時候,說:“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庭蘭就是白玉蘭,一般于農(nóng)歷二月中至三月初開花,是以又名“望春花”。焦仲卿所描述的情景來看,正是“乍暖還寒”的倒春寒,大概就是二、三月間,花期則為三月中下旬。
從詩中描述可知,就在焦仲卿說這句話的時候,太守正在高高興興籌備著婚禮?!犊兹浮吩娎镎f的清楚:“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br>
也就是說,劉蘭芝的婚禮,是定在了三十日。結合焦仲卿家的“庭蘭”被風霜摧折的情形來看,當為三月三十日。
那一天是太守親自確定的良辰吉日,焦、劉二人殉情,也是在這一天。
接下來,讓我們推算一下從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這五個三月三十日的天干地支。年和月份都比較清楚,一查便知:
建安元年為丙子年,三月辛辰
二年為丁丑年,三月甲辰
三年為戊寅年,三月丙辰
四年為己卯年,三月壬辰
五年為庚辰年,三月庚辰
日子較難推算,因此我設定了一個基準點?!逗鬂h書獻帝傳》傳載:“(建安元年)秋八月辛丑,幸南宮楊安殿。癸卯,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辛亥,鎮(zhèn)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辏w都許。己巳,幸曹操營?!?br>
同一個月內(nèi)出現(xiàn)了辛丑、癸卯、辛亥、庚申、己巳五個日子。辛丑和己巳一頭一尾,兩者相差二十九天。按漢歷每月都是三十天。換句話說,辛丑只可能是八月一日或者二日。
同傳又說“秋七月甲子,車駕至洛陽……丁丑,郊祀上帝……己卯,謁太廟?!?br>
以此為參照,可以確定辛丑當為建安元年八月一日。
接下來就是冗長而單調(diào)的推算,從略??傊畯慕ò苍甑轿迥?,這五個三月三十日里,惟有建安五年的三月三十日,是符合太守所謂“六合相應,良吉三十”的標準,其他幾個日子,按照傳統(tǒng)都不算吉日。
而建安五年,在位的廬江太守正是李術。
在這里稍微回顧一下李術的經(jīng)歷。
根據(jù)為數(shù)不多的史料記載,此人是汝南人,在孫策麾下頗受信重。袁術去世后,他手下的一部分將領企圖投奔孫策,卻被廬江太守劉勛截殺。劉勛沒風光幾日,就被孫策打下了廬江。劉勛無路可去,只能投奔曹操。而孫策就派麾下大將李術擔任廬江太守,還撥了三千人馬給他。這是建安四年發(fā)生的事情。
曹操眼見孫策坐大,深恐在沒消滅袁紹之前腹背受敵。恰好荀彧給他推薦了一個叫嚴象的人在南邊對付袁術。袁術既然死了,曹操便地任命嚴象為揚州刺史,去安撫孫策,還舉孫權為茂才以示親切。嚴象沒想到的是,他一抵達廬江,就被李術殺掉了。
李術殺嚴象,究竟是因為李術實在跋扈,還是孫策授意而為,已無可考據(jù),總之堂堂一位刺史就這樣被殺了。而曹操忙于應付袁紹,也無瑕找他算賬。沒過兩個月,意圖襲擊許都的孫策就離奇地被許貢門人刺殺。結果嚴象遇害一事,便被擱置了。
年僅18歲的孫權接下了孫策的事業(yè),周瑜張昭等人對孫權死心塌地,卻不代表所有人都認同。比如李術,就起了反心。他極其高調(diào)地接納了從孫權麾下叛逃的人,孫權問他要,李術回了一封無比囂張的信:“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孫權正愁初掌大權無處殺威,見李術這等態(tài)度,立刻寫信給曹操,說“嚴刺史是您親自選拔的,沒想到一來這里就被李術那廝給砍了,我也早就看他不順眼,就讓我替曹叔叔您報仇吧!”
于是孫權親自率領孫氏一族親信大舉圍城,李術餓的走投無路,向曹操求援。曹操沒興趣也沒余力去救他,結果皖城被攻破,李術梟首,結束了他不太光彩的一生。
李術從就任廬江太守到敗亡,大約大半年,橫跨建安四年和五年。時間雖短,卻這段時間還算相當平靜,沒有戰(zhàn)亂,沒有屠城、沒有遷徙,算是廬江百姓最后安寧的時光。
從心理角度來說,李術是個桀驁不馴的人,雖然在孫策麾下他不敢造次,但野心這種東西是無法壓制的。當他被任命為廬江太守,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武裝和地盤,心中必然大喜。帶著這種昂揚情緒給兒子娶親,借機大操大辦,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太守的身份問題就算是初步解決了。如此看來,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悲劇,不過是被提前了半年而已。就算他們沒有被拆散,繼續(xù)相依為命,很快也會遭遇孫權的屠城;就算逃過屠城這一劫,也會隨著其他十幾萬戶被曹操強迫遷徙到北方。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夫妻兩個一個在魏屬廬江,一個在吳屬廬江,不能交通來往,更是悲慘。亂世下的小人物命運,真是叫人唏噓。
我在滿足之余,卻還帶著淡淡的遺憾,一個疑問始終在心中揮之不去,難道《孔雀》真的只是一曲小人物的悲歌么?
當我再一次重讀《孔雀》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忽略了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
這個細節(jié)對《孔雀》本身來說,無關宏旨。但當《孔雀》與外界世界的聯(lián)系被確定的時候,這個細節(jié)連綴起來的,卻是一個令我們后世之人為之一驚的真相。
《孔雀東南飛》中,當焦仲卿跟母親訴說自己對劉蘭芝的深情時,他母親這樣說:“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蓱z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他母親覺得鄰居家有個叫秦羅敷的大姑娘,比劉蘭芝好得多,勸兒子去娶那個新歡。
這個女孩的名字是否有些耳熟?
秦羅敷?
那不就是另外一首樂府《陌上?!防锏呐鹘敲??
在《陌上?!分校_敷是一位充滿智慧的堅貞女子,她利用巧妙的言辭,回避了“使君”對她的調(diào)戲。
有一種說法認為“秦羅敷”是漢代美女的通稱,所以在兩首樂府里都出現(xiàn)了這個名字。這個說法說的通,只是證據(jù)上稍嫌不足。
如果我們采用另外一種說法,如果這兩個秦羅敷就是同一個人呢?
也就是說,假定秦羅敷真的也生活在建安年間的廬江,并和焦仲卿做鄰居呢?
在《陌上?!防?,秦羅敷曾經(jīng)如此夸耀過自己的夫君:“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其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不能當成一份真實履歷。漢末大夫是宮內(nèi)官,屬于君主宿衛(wèi)人員,但多為閑職榮銜,二十歲斷不可能獲此官位;“侍中郎”按漢無此官職,或為侍中,侍中為省內(nèi)官,比大夫離君主又近了一層。
所以從小吏到大夫,再到侍中郎云云,只是虛指和比附,暗示她夫婿年富位顯、官職高遠。樂府里很多詩句提到“侍中郎”,都是作為夸飾自家官位高的代稱?!皩3蔷印眲t表示他有資格在京城居住,是京官。
所以這一段話,意思應是表達自己夫婿平步青云,為高而權重。《后漢書輿服志諸馬之文》載:“卿以下有騑者,緹扇汗,青翅尾,當盧文髦”,“青翅尾”即詩中所云“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足見顯貴。
真正要留意的,是前兩句:“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東方就是東都洛陽,進一步引申為天子所在的都城,與“專城居”前后相和。
秦羅敷的丈夫能統(tǒng)領一千多名騎兵,又是京官,這究竟會是什么職位呢?
查《漢官儀》:長水校尉,統(tǒng)烏桓騎兵七百三十六人,員吏百五十七人,加起和來恰好一千之數(shù)。查遍漢代官職,同時符合“千騎”、“京城”與“近官”的,惟有秩比兩千石的長水校尉而已。
長水校尉屬北軍諸校,掌屯于長水與宣曲的烏桓人、胡人騎兵。
秦羅敷和焦仲卿同為建安人物。而建安一朝里,擔任長水校尉的是,可以查到的有一人——種輯。
這個人的身份很堪玩味了。
長水校尉種輯,和車騎將軍國舅董承、昭信將軍吳子蘭、議郎吳碩等人都是獻帝身邊的忠臣,他們接了漢獻帝的衣帶詔,密謀反曹,結果在建安五年正月被悉數(shù)誅殺。
之所以說種輯可堪玩味,是因為他是秦羅敷口中所言夫君。而他們兩夫妻關系的確定,則牽動起了另外一件影響了三國歷史進程的大事情。
董承、種輯被誅三個月之后,孫策在丹徒遇刺身亡。
表面上看,這兩件事并沒有任何聯(lián)系。
但如果仔細分析這兩件事的性質,就會發(fā)現(xiàn),孫策生前一直策劃“陰欲襲許,迎漢帝”,以他的實力,這計劃如果真的實現(xiàn),只怕曹操會有大麻煩;而董承的計劃如果實現(xiàn),曹操也會有大麻煩。
這兩件反曹大事一內(nèi)一外,目的驚人的一致,發(fā)動的時機如此接近,而失敗的時間也近乎一致,這實在不能不讓人深思兩者之間是否有什么必然的關系。
回過頭重新檢視孫策在江東的聲望。他“誅其英豪,威行鄰國”,收人無數(shù),也得罪人無數(shù)。破陳瑀、殺嚴白虎、殺高岱、殺許貢,殺于吉,殺周昕,孫策每殺一個名人就在暗中多樹了許多敵人。陳登曾經(jīng)偷偷發(fā)給嚴白虎余黨印綬,讓他們對付孫策,好為陳瑀報仇,可見就算許貢門客刺殺失敗,后面等著對付孫策的人,還排著長長的隊呢。
而廬江郡,恰好也是這么一個孕育著對孫策仇恨的地方。
建安年前,廬江太守陸康深孚人望,與孫堅原來關系還不錯,孫堅還曾經(jīng)救過陸康的兒子??僧斣g派遣孫策攻打廬江的時候,急于獲得地盤的孫策采取了激進的手段?!皣菙?shù)重。康固守……受敵二年,城陷。月余,發(fā)病卒,年七十。宗族百余人,遭離饑厄,死者將半。”后來東吳的中流砥柱陸遜陸伯言,當時也在城里,在圍城前被送去了吳中,得以幸免。
陸康被孫策逼死之后,陸氏宗族也大受波及。廬江變成了孫策割在江東大族心頭上的一根刺。后來孫策、孫權兩代極力拉攏陸康的兒子陸績、從孫陸遜,也是存了舒緩撫慰之心。
值得注意的是,廬江被圍的時候,“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這可以與臧洪被殺時“洪遣司馬二人出,求救于呂布;比還,城已陷,皆赴敵死?!毕啾容^??梢婈懣调庀聦﹃懣档膼鄞髦艺\,不遜于“烈士”臧洪。
如此忠誠之士,看到自己主人因孫策而死,主家殘破,會有什么舉動?不言而喻。
《孔雀》詩里,焦仲卿描述與劉蘭芝新婚燕爾,“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而那時候他早已經(jīng)是府吏。也就是說,在陸康為太守時期,焦仲卿就在太守府供職,可以稱得上深蒙陸康知遇的“廬江故吏?!?br>
于是在建安五年的兩件大事,都因為種輯和秦羅敷關系的確立,而在廬江郡發(fā)生了奇妙的聯(lián)系:一個是與反曹先鋒種輯有姻親關系的秦羅敷,和主人憤死的“廬江故吏”焦仲卿。
仔細讀《孔雀》一詩可以發(fā)現(xiàn),焦仲卿是很忙碌的。劉蘭芝就曾經(jīng)抱怨說:“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這幾句抱怨提供了兩個重要線索。第一,焦仲卿非常忙碌,很少回家;第二,他是個“守節(jié)情不移”的人。作為府吏,工作忙碌是可以理解的,可這是他的本職工作,為何劉蘭芝要用“守節(jié)”這個詞呢?
陳壽在評價呂凱的時候,用了同樣一個詞“守節(jié)不回”,表彰其面對雍闓等人的威脅,仍舊忠誠于劉備、劉禪的行為。可見“守節(jié)”是指忠誠故主,堅定不移。廬江是袁術授意孫策攻下來的,又派來了麾下大將劉勛做太守,焦仲卿與他談不上什么故主之情,那么劉蘭芝說的“守節(jié)”,只能解釋焦仲卿為陸康守節(jié)情不移。
可陸康當時已死,而為死去的故主守節(jié),惟有殉死與報仇兩種方式。比如臧洪的兩位司馬,就是選擇了第一種方式,而焦仲卿……可能選擇的是第二種。他平日里在家里長吁短嘆,也向妻子透露過內(nèi)心的志向,劉蘭芝知道丈夫的心思,才會說他“守節(jié)情不移”。
那么焦仲卿整天忙碌而不回家,到底在做些什么呢?
讓我們暫時把視線放回到許都。
當孫策打算襲擊許都的消息傳到曹操耳中的時候,許多人都很驚慌,惟有一位幕僚笑著說:“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br>
短短數(shù)天之后,孫策就遇刺身亡。這段話顯示出了驚人的預見性,和后面事態(tài)的發(fā)展極其一致。如果說前半段評價孫策在江東樹敵太多,容易招致報復,還算是分析切中的話;后半段說孫策一定會死于刺客之手,就近乎神仙一樣的預言了。
這位幕僚,就是曹操手下最強悍的謀士郭嘉。
郭嘉這一段話,作為戰(zhàn)略分析來看非常不靠譜,沒有人會把重大戰(zhàn)略建筑在“敵酋仇人太多,早晚會被暗殺”這個不確定性極高的薄弱基礎之上——除非他能洞見未來。
郭嘉雖然聰明,但他不是神仙。所以,與其說“孫策被刺”是郭嘉的推測,倒不如說是他部署的一個計劃,一個郭嘉早就在策劃的暗殺計劃。只有這個計劃是郭嘉全盤掌握的時候,他才會十分篤定地勸曹操不必擔心南方之事。
問題就在這里出現(xiàn)了,郭嘉身在許都,隨后還要跟隨曹操去官渡,無法親自前往江東主持這件事。因此,郭嘉需要一個當?shù)氐拇砣?,才能?zhí)行暗殺孫策的計劃。
這個代理人必須熟悉江東環(huán)境,有一定人脈,最好與孫策有仇怨,而且身份還不能引人注意。
于是,完全符合這些條件的焦仲卿進入了郭嘉的視線。
為什么郭嘉不找許貢門客,反而大費周章地去找廬江的焦仲卿呢?
原因有三點。
第一, 焦仲卿在廬江擔任小吏,而在建安四年,廬江太守已經(jīng)換成了孫策的大將李術。所以焦仲卿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從李術那里得到孫策的情報,然后指示刺客埋伏到預定地點,實施刺殺。他所掌握的情報優(yōu)勢,是許貢門客所不具備的。
第二, 江東當時普遍對北方來人有不信任感,而焦仲卿是本地人,廬江與吳郡相鄰,廬江太守陸康和吳郡太守許貢一向關系良好,兩人又都是被孫策所殺。派焦仲卿居中主持,拉攏許貢門客和其他刺客,容易產(chǎn)生共鳴,得其死力。
第三, 從政治上來說,曹操不可以公開針對孫策搞暗殺,那只會引起其他諸侯的疑忌而群起攻之。所以暗殺行動必須低調(diào)、保密,讓所有人都以為是一場私人仇殺。對孫策動手的是許貢門客,主持者是焦仲卿,兩者動機都十分充分。萬一暗殺行動不成反遭泄底,孫策最多也只能追查到焦仲卿這一層,聯(lián)想不到隱藏在幕后的許都黑手。許貢門人、焦仲卿就是郭嘉布置下的兩層保護性帷幕。
有了這層關系,對于焦仲卿“守節(jié)”的忙碌,就不難理解了。
《孔雀》詩中提到,劉蘭芝在三月二十七日接受了李術兒子的求婚,三十日舉辦婚禮。而焦仲卿一直到了三十日,才匆匆趕了回去,“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br>
焦仲卿在太守府工作,太守兒子結婚,他肯定會第一時間知道。可自己老婆要和別人結婚了,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一直到結婚當天才能抽身返回。到底什么事情,讓他忙到連老婆都不顧了呢?
三月三十日李術兒子的婚禮,轉月孫策就遭到了暗殺,前后相隔才數(shù)日??梢姰攧⑻m芝答應求婚的時候,正是暗殺行動的最后關頭??梢韵胂?,焦仲卿給許貢門人布置完了最后的計劃,讓他們趕往丹徒,然后自己這才心急火燎地趕回廬江。
郭嘉遠在許都,完美地遙控了這一起暗殺事件,消弭了南方的威脅。焦仲卿安排完了刺殺計劃,對故主陸康已盡忠,生無可戀,于是和劉蘭芝一起自殺。
這聽起來很合理,卻并不能解釋全部的事實。
關鍵的矛盾,還在于孫策的計劃。
史書說孫策籌劃襲擊許都迎接皇帝,但仔細想想是不那么牢靠的。孫盛就曾經(jīng)直言不諱地評價道:“孫策雖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黃祖乘其上流,陳登間其心腹,且深險強宗,未盡歸復,曹、袁虎爭,勢傾山海,策豈暇遠師汝、潁,而遷帝於吳、越哉?”
簡單來說,以當時孫策在丹徒的勢力范圍,如果要一路打到許都,周圍要顧忌的勢力太多了,到了許都,短時間內(nèi)也不可能破城。整個計劃執(zhí)行起來難度太大——除非………除非孫策在許都已經(jīng)有了內(nèi)應,可以在他到達許都的時候控制住漢獻帝,開城配合。
我們今天都知道了,這些內(nèi)應,顯然就是接了衣帶詔的董承、王服、吳碩和種輯他們。有了他們的配合,孫策便可以針對許都實施一次手術刀般精確的斬首行動,迎回漢帝。
史書上把這兩件事分開記錄,我們單獨審視它們的時候,會覺得這兩個計劃十分蒼白可疑??扇绻皩O策襲許”和“董承誅曹”本來就是一個計劃的兩個層面,一內(nèi)一外彼此配合,一切疑問便應刃而解了。
這個計劃破壞力極其巨大,同時也需要極精密的籌劃。許都和江東要配合密切,兩者行動時間必須同時。如果孫策晚來,董承很可能會招致曹操勢力的瘋狂報復,無法送出漢帝;如果董承發(fā)動誅曹時機過晚,孫策便只能頓兵許都城下。
就象郭嘉在江東找了一位代理人一樣。為了完成這個計劃,董承和孫策也需要一位中間的聯(lián)絡人。可是董承等人在江東毫無根基,孫策在北方也面臨同樣的窘境。兩者都能夠接受的聯(lián)系人,只有長水校尉種輯的夫人——秦羅敷。
于是焦點又落回到廬江。
仔細想想,意圖刺殺孫策的焦仲卿,和意圖聯(lián)絡孫策北上勤王的秦羅敷,這兩個人居然還是鄰居,真是多么巧妙的巧合。
可是,在陰謀的世界里,沒有巧合。究竟焦仲卿和秦羅敷之間,到底有無聯(lián)系呢?解開關鍵的鑰匙,在于《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里的矛盾。
《陌上?!防铮_敷明確指出“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而《孔雀》里,焦母卻還在說“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蓱z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焦母是普通老百姓,她熟悉的只是家長里短。她想為兒子求親,說明至少秦羅敷的公開身份是單身。而秦羅敷已經(jīng)婚配的消息,事實上只對一個人說過,那個人就是《陌上?!防锏哪兄鹘恰笆咕?。
“使君”一詞在漢末已經(jīng)不只是對刺史的尊稱,而是擴大為對所有政府官員的尊稱。秦羅敷采桑時離家不會太遠,那么最可能接近她,并被她稱為使君的,只有焦仲卿。
秦羅敷明明已經(jīng)結婚,卻對外說是單身。而焦仲卿明明對劉蘭芝情真意切,卻還去調(diào)戲秦羅敷,這怎么聽都不合理。
除非他們并非在調(diào)情,而是在做別的事情,比如交換情報。
不要忘記了秦羅敷的身份,她肩負著聯(lián)絡孫策的使命??伤吘故莻€女性,許多事情不方便作。一個合理的猜想是,她認為焦仲卿作為她的鄰居,應該是可以信賴的?;蛘咚粗械?,是焦仲卿為太守府官吏的背景,可以籍此搭上李術的線。李術是孫策的大將,搭上李術,就等于建立起與孫策的穩(wěn)妥渠道。
于是,《陌上?!防锴亓_敷對“使君”焦仲卿的那一段夸耀,就意味深長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當“使君”向秦羅敷說出接頭暗號:“寧可共載不”之后,秦羅敷是怎么傳遞情報的: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边@是暗示許都那邊即將有事發(fā)生,有人派我聯(lián)系你,這個人是長水校尉。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余?!边@四句是暗示除了長水校尉以外,還有許多朝廷高層參與。鹿盧劍代表決斷、可直千萬余代表著珍貴,意即皇帝。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這四句通過描述升遷履歷,來強調(diào)每一個衣帶詔陰謀的參與者都是一步步升遷而來的漢室忠臣,他們無不感念漢室拔擢之恩。
“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边@兩句是描述種輯的外貌,因為許都必然會派人來與廬江聯(lián)絡,便于互相辨認。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边@四句是詳細交代董承誅殺曹操的計劃。計劃將在曹操日常辦公的司空府內(nèi)發(fā)動,趁曹操“冉冉府中趨”,跟隨的衛(wèi)士比較少的時候驟然發(fā)難。然后,秦羅敷還為焦仲卿壯膽,說參與政變者多達數(shù)千人。
通過《陌上桑》的交談,秦羅敷與焦仲卿初步接上了頭。董承、種輯和秦羅敷當然不會指望焦仲卿能起到什么作用,他們希望的是通過焦仲卿認識李術,然后搭上孫策這根線。從孫策后來的舉動來看,這根線確實地搭上了,形成了董承-種輯-秦羅敷-焦仲卿- 李術-孫策這么一條復雜的情報鏈條。
秦羅敷失算的是,她少算了焦仲卿對孫策的仇恨。焦仲卿很可能扮演了雙面間諜的工作,一方面在秦羅敷的協(xié)助下傳遞情報,為董承、孫策籌謀計劃,一方面把計劃原原本本通知給郭嘉。
有了如此情報不對稱的優(yōu)勢,郭嘉便可以輕易破壞董承衣帶詔政變,然后精確定位孫策,實施暗殺,完全讓對手沒有任何反擊余地——這都要歸功于焦仲卿的存在。
董承在內(nèi),肘腋之變最為危險,因此郭嘉或者曹操率先出手,在正月誅殺董承。至于遠在江東的孫策,一直要到四月,才落入許貢門客的弓箭射程之內(nèi)。
這一前一后的時差,讓史書和后世治史者產(chǎn)生了錯覺,認為兩者是彼此孤立的事件。我們只有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看,才能覺察到其中矛盾,進而推斷出隱藏在幕后的神秘推手焦仲卿。
最后很堪玩味的,是當時的太守李術的態(tài)度。
焦仲卿同時為兩條線奔走,忙得一定腳不沾地。他是個有公職在身的人,長久不履行職責,居然沒有遭到任何責罰。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李術本人也參與了針對孫策的刺殺,并默許了焦仲卿在水底下的一系列活動。這從李術在孫策死后立刻據(jù)兵自立的舉動來看,不無可能。他盼望自立太急切了,急切到已經(jīng)無法等待。
那么李術替自己兒子向劉蘭芝求親,不過是為了控制焦仲卿的一個手段罷了。他用這種方式告訴焦仲卿:“你的老婆在我手里,可不許出去亂講話。”等到三月三十日焦仲卿安排完刺殺,趕回廬江,滿心以為大仇得報,可以安心過日子了。等待他的,是李術的屠刀。李術為了滅口而殺掉了他,為了掩人耳目又殺掉了劉蘭芝,把現(xiàn)場偽裝成自殺,對外宣布兩人是殉情自殺。
老百姓們不知道其中內(nèi)幕,一般更傾向于相信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于是,通過對《孔雀東南飛》和《陌上?!穬墒自娊Y合歷史上若干疑點與矛盾的分析,我們大概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真相:
建安年前,孫策攻破廬江,太守陸康因此病死。忠心耿耿的府吏焦仲卿決意為陸康報仇,卻一直有心無力,只得隱忍不發(fā)。在這期間,他娶到了新婚妻子劉蘭芝,兩人相敬如賓。只是焦仲卿偶爾會跟妻子透露自己的心愿,感嘆不能酬志。到了建安四年,一位自稱秦羅敷的女子搬來做焦仲卿的鄰居。
最遲在建安四年中,秦羅敷以采桑為名,與焦仲卿第一次做了接觸,向他和盤托出了董承、種輯的計劃,希望他能聯(lián)系孫策,與董承配合反曹。秦羅敷認為李術是孫策的人,焦仲卿也應該是。可她沒想到焦仲卿一聽到孫策這個名字,復仇的火焰熊熊地燃燒起來。
在李術的默許下,焦仲卿一面與秦羅敷虛以為蛇,為孫策和董承的配合穿針引線,一面與許都聯(lián)系,并接觸到了郭嘉。郭嘉將計就計,委托焦仲卿聯(lián)絡江東豪族,準備刺殺孫策。焦仲卿還從秦羅敷那里得到大量許都密謀的情報。
到了建安五年初,曹操根據(jù)這些情報先發(fā)制人,董承被殺。這個消息傳到江東,讓太守李術有些驚慌,他唯恐孫策知道自己暗中的勾當,就故意唆使焦仲卿的母親挑撥焦仲卿和愛妻劉蘭芝的關系,然后故意為自己的第五個兒子求親。李術通過這種方式,暗示焦仲卿專心策劃刺殺孫策,不要有二心。到了三月三十日,焦仲卿獲得了孫策前往丹徒的確切情報,他讓許貢門客埋伏在指定地點,然后心急如焚地趕回廬江。
李術見暗殺計劃已經(jīng)發(fā)動,焦仲卿再無用處,便先偽造了劉蘭芝自殺現(xiàn)場,然后讓焦仲卿“自掛東南枝”,以此掩蓋自己在這起謀殺中的作用。
到了四月初,孫策在丹徒遇刺身亡,至此江東威脅曹操的計劃徹底破產(chǎn)。而李術則借孫策之死舉兵自立,可惜很快就被孫權打破了城池。
結果皖城軍民或被屠或被徙,星流云散,沒有人注意到秦羅敷的消失,也沒有人能回想起焦仲卿這幾年的異常舉動,惟有那一個李術偽造的焦、劉二人堅貞的愛情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誰能想到這一個偽造的愛情故事背后,還隱藏著如此波譎詭詐的政治紛爭呢?
認真你就輸了。
-------
by: 馬伯庸
http://maboyong.blog.163.com/blog/static/120268149200910169530875/《孔雀東南飛》從一個側面完整地展示了盛世漢代的全景,也讓我們對老祖先厚重的文化與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服飾方面,該劇沒有像其他古裝劇那樣盲目走夸張新潮的路線,劇中人物的服飾都很樸素雅致,使得電視劇在面畫上極具古典美感。本劇結局有些借鑒西方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痕跡,都是一方誤以為愛人已死才選擇的殉情。這樣的結局使戲劇張力更強。
這種胳膊肘往外拐賤到人神共憤還有一張千刀萬剮到?jīng)]表情的臉的劉蘭芝,快去自掛東南枝吧!?。。。。。。。。?!
當年午夜檔播的時候我還每晚凌晨偷偷爬起來看……沒想到評分這么低,果然是記憶的美化作用嗎 (~_~;)
婆媳劇披了古裝外衣
把焦劉二人完全毀掉……白癡一樣又傻又天真的男女主角。改編的劇情倒是很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
服裝服裝!
就是我愛的那種劇情!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阿妹談箜篌,阿哥賦唱詩,才子佳人,戀愛高手,潘粵明與孫菲菲的氣質可真古典。
孫菲菲美極了~大愛劇中古代環(huán)境的營造,沉醉于箜篌古琴的古雅情韻~一切都那么如詩如畫,盡管是一曲悲歌。
這可比看那些狗屁韓劇神馬的好太多了。沒事多看看經(jīng)典吧,尤其是你自己國家的。
居然有羅敷??八套重放。
孫菲菲的表情總是好奇怪
焦仲卿cut
臺詞太菜了……
當時的我覺得 孫菲菲簡直太好看了
其實我也不記得劇情了,但是真的被一襲綠裳的孫菲菲驚艷到了,多美的妹子干嘛想不開去整容?。。?!
節(jié)奏過慢,稍顯拖沓,總體不錯
記得央八播的,畫風不錯,但劇情很拖沓,如果精簡到20集會好看的多
其實頗有點婆媳劇的味道……
#這些年我跟奶奶一起看過的奇葩電視劇#
經(jīng)典樂府詩改編的,孫菲菲演的劉蘭芝很漂亮,潘粵明演的焦仲卿就像是從原文中走出來的!美術、服裝很有古典美,可惜劇情太拖沓,這個故事最多二十集就能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