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姐妹來自臺灣人父親與日本人母親(河合美智子 飾)結合的家庭,童年時代都在臺灣度過。妹妹一青窈(藤本泉 飾)出生后一家人移居到東京,然而沒有多久父親就撒手人寰,獨留母女三人相依為命。
母親每天都堅持親自下廚,烹調女兒最喜愛的臺灣菜。母親的料理加深了家人間的羈絆,也為鄰居親友帶來幸福。后來,母親因病去世,在母親病逝后20年,姐妹倆在母親墓前知曉了媽媽的秘密,姐姐(木南晴夏 飾)因為某個念頭的驅使,動身前往睽違已久的第二故鄉(xiāng)臺灣......
剛開始只是把這部電影當美食電影看的,最開始對劇情感到懵逼是在兩姐妹的父親對母親求婚那里,母親的性格真好,是我大概會直接一耳光扇過去吧,不過考慮到這是真實事件改編,我只能感嘆一句現(xiàn)實比戲劇更戲劇,然后繼續(xù)看下去。
所幸后來的劇情還算溫馨,日常生活中充滿著溫情脈脈,母親的死也讓人心痛,說實話我還是挺佩服母親的,是我我可能在臺灣的時候就繼續(xù)不下去這段婚姻了,挑剔的婆婆,動不動發(fā)瘋玩自閉的精神日本人老公,我只能感嘆一聲日本女人真適合討來當老婆,多么忍耐順從啊。
但是看到姐姐回臺灣,父親的同學對她說了這么一段話之后,我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臺灣人真的是,國民黨的獨裁統(tǒng)治是真,但是日據(jù)時代也沒好到哪里去吧,要是日據(jù)時代真那么好,為什么二戰(zhàn)勝利臺灣回歸的時候臺灣人會那么高興?都是苦逼日子,相比起來還是喜歡做狗的苦逼日子嘍,一瞬間真的感覺和吃了只蒼蠅似的不爽。
所有視頻片段在微博上。有劇透。 【片段1】 “影片根據(jù)歌手 #一青窈# 姐姐一青妙的隨筆集《我的箱子》、《媽媽,飯還沒好嗎?》改編,通過料理講述家庭親情故事。#木南晴夏# 飾演的主人公妙是臺灣人父親和日本人母親所生,妹妹窈由出演電影《青春之旅》的 #藤本泉# 飾演,河合美智子在片中飾演兩姐妹的母親,導演由執(zhí)導影片《能登新娘》的白羽彌仁擔任?!? 這是一部關于母親和充滿了媽媽味道料理的追憶影片。影片中大量的插曲都選用了一青窈的樂曲,所以很治愈、帶有她標識的空靈唱腔。這部影片對于混血、移民二代、或者對母國失望從而選擇移居海外的人來說,也許看了會有些傷感。可能,你會對影片中的部分政治思想和某些主義感到反感,但是請先不要急著批判,就做一個旁觀者看一個家族的興衰和一對母女的故事。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但是我們也要用心聆聽和取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文化、語言、和思想中的精華。聽不懂方言?那就努力地去學習然后嘗試去交流,不是要硬逼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而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好地去了解對方和陌生的文化。了解了,你才能更深入地去理解,隨后才有可能解除自己抱有偏見的反感。 日本料理總給我母系的陰柔,而中華料理總給我父系的力量。窈姐姐的母親看上去是一位很開朗的女性,所以人緣很好、桃花緣也旺盛。與日本傳統(tǒng)料理的清淡、水煮、重均衡不同,臺南的料理講究旺火、沸油、喜魚肉。所以,瘦弱的母親練就了不輸給男子的臂力和氣力,能單手地提起厚重的鐵鍋翻炒、能用刀劈筋斬骨。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臺南,不會一句臺語的她感到孤立,很用心地摘抄學習作為媳婦應該學會的文化和料理。懷著窈的時候,她已經(jīng)能熟練地操持臺語,混跡在最具臺灣本土文化的魚肉市場了(我想即使是現(xiàn)代的臺灣媳婦,都很難做到她的地步)。剛到臺灣的時候,媽媽一直想買日本的豆腐?;氐饺毡竞螅瑡寢寘s一直想買臺灣的豬腳。文化的浸潤,從陌生到熟悉、從厭惡到熱愛、從抗拒到推崇,也許只是一個習慣的過程。 —————————————————————————————————————— 【片段2】這部電影中有幾段母女相處的情節(jié)我很喜歡,也值得借鑒和深思。 1. 讀大學的大女兒妙說晚上不回家吃飯,母親問她和誰出去?干什么?她說和幾個女性朋友一起去新宿玩。母親隨即叮囑不能去歌舞伎町附近因為太危險,且囑咐晚上10點前一定要回家。最后,大女兒沒有按時回家,實際上她并沒有和女性朋友出去玩、而是和男人出去約會了。 第二天早上,大女兒在飯桌上發(fā)現(xiàn)了母親寫給她的一封親筆信:“媽媽一直自負地認為自己不是一個不通人情、什么都說不的家長。可是小妙,有一件事你要記得,媽媽的職責就是要把你們培養(yǎng)成合格的大人。你們?nèi)ナ赖陌职?,留給我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們。媽媽唯有用這種方式去回報他。所以小妙,請做一個不會對媽媽說謊的好女兒?!? 妙回到家之后,母女間沒有說話、只有母女之間才懂得的手勢和眼神。隨后盛粥、遞碗、然后對坐不對視地沉默地喝粥。氣氛先是靜謐,隨后慢慢地緩和,奇妙的轉變。 2. 媽媽邀請公司的同事和家人、妙大學里的同學、還有商店街的人,一起在家開臺灣美食派對。一大幫子的人,熱火朝天。媽媽很有領導力,自來熟地分派了很多任務給妙的男同學們。還指導女生們一起做臺南粽子(有蝦、蛋黃、叉燒肉等)、燉豬腳等臺灣美食。那一段我看了就不自禁地笑了出來。 3. 當媽媽被告知患了癌癥之后,母親和妙決定不把這件事告訴正在準備考試的窈。母親寫了一封信給妙:“小妙,新年快樂。謝謝你去年幫了媽媽很多忙。據(jù)說手術后三年是生命的分水嶺。今年也請允許我任性一下。媽媽也會為了自己而努力的。你的活力讓我感動。也請你重新考慮一下你想要的未來,盡到作為學生的本分?!? 母親對妙說:“對了,小妙,你不是把去歐洲的旅行推遲了?你去吧(不用惦念我),一路平安。有些旅行,一定要現(xiàn)在去的?!薄? 4. 母親和年輕時的前男友見面,去了咖啡屋、西餐廳;喝了紅酒、品了甜點;飯后又一起走了走、聊了聊。前男友結婚又離婚,卻依然一副老實憨厚,一直把一支玫瑰暗藏在西裝內(nèi)襯里,刺刺的、憋了忍了很久。當他終于把玫瑰拿出來給母親時,我突然一陣感動、但又覺得好笑,莞爾。 母親:“我時常會想,要是和你結婚了會怎么樣?” 前男友:“可能就不會是現(xiàn)在這么要好的朋友了吧。” 母親:“也是?,F(xiàn)在這樣挺好的?!? 前男友:“什么時候我們一起去泡溫泉吧?” 母親:“我們是朋友吧?” 前男友:“正是因為是朋友,所以這后半輩子要一起開心地吃飯、一起旅行。” 5. 大女兒妙回到臺南,見了家鄉(xiāng)的人。 鄉(xiāng)里人告訴她:“這是中國人的風俗。以前只要有女孩子出生,就會將紹興酒裝在酒壇里。一直等到女孩要結婚的時候,才會拿出來請大家一起喝。你知道嗎?” 妙挖出了父親曾經(jīng)埋下的女兒紅,抱著那沉重的滿是塵土的酒罐,失聲痛哭。
姊姊一青妙在整理即將拆遷改建的東京舊家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個紅色木盒,裡面裝著舊信紙以及20年前過世的母親留下的臺灣料理食譜。一青姊妹來自臺灣人父親與日本人母親結合的家庭,童年時代都在臺灣度過。在陌生環(huán)境生活的母親理應吃足苦頭,但是在妙的記憶之中,母親的形象卻是一位語言流利、擅長臺灣料理、開朗又堅強的女性。妹妹一青窈出生後一家人移居到東京,然而沒有多久父親就撒手人寰,獨留母女三人相依為命。無論是在多麼艱困的時候,加津枝每天都堅持親自下廚,烹調女兒最喜愛的臺灣菜。母親的料理加深了家人間的羈絆,也為鄰居親友帶來幸福。後來,加津枝因病去世,讓兩個女兒走出傷痛的,依然是冰箱裡最後一餐媽媽的味道。在母親病逝後20年,姊妹倆在石川縣中能登町的母親墓前知曉了媽媽的秘密,妙因為某個念頭的驅使,動身前往睽違已久的第二故鄉(xiāng)「臺灣」......究竟在媽媽留下來的菜譜裡,隱藏什麼樣的心意呢?
從植村花菜的《廁所女神》到一青窈的《媽媽晚餐吃什么》,明星都喜歡平民化。
《舌尖上的臺灣》
媽媽就是最厲害的!但你們?yōu)槭裁磰A帶私貨
人生無別離,誰知恩愛重。食物是一種傳承,記憶中最愛的永遠是媽媽的味道。
(6.0)好吃的和片尾曲,其他都很常規(guī)。
美食是一道橋梁,總是讓人想起故人
無法選擇自己出身和立場的父親與獨自撫養(yǎng)兩個女兒樂觀溫柔的母親,家的味道,是食物,更是親人間一起書寫的小小歷史?!叭松鸁o別離,誰知恩愛重。”不曾有永恒,生活多變幻,唯一長存的或許只有愛與希望。
飲食男女:世界上最好吃的料理,就是有媽媽味道的飯。
最后主題曲太感動了
8.8/10 想起嗰次食嗮老媽子的一煲豬腳。。。。圓方戲院 流口水時刻
選角有點怪。媽媽的角色從18演到81,年輕的時候顯老,老的時候顯年輕,是請不起兩個演員嗎?立意和敘述還可以,有點傳記紀錄片的感覺?!叭松鸁o別離,誰知恩愛重?!?/p>
女兒回到臺灣,片子提到的戰(zhàn)后臺灣時局,把日本人的殖民一股腦兒忘掉,只說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是非??尚Φ摹⑷说膭W邮直举|上都一樣。
親情的味道給了住家飯最棒的香氣,顏窈老師福氣算好
據(jù)一青妙的兩本書《我的箱子》和《媽媽晚餐吃什么?》(臺譯《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改編,關于對食物對母親對家族的回憶。一青姐妹家族故事本身就很傳奇,而她們都成為良人,了不起的母親功不可沒。不過父母相遇好像并不浪漫,而是少爺看上丫鬟的劇情。敘述上減少干擾,用自然光有記憶又真實的感覺。
努力融入臺灣的日本人,和努力又融入回去的日本人。媽媽為家庭的默默付出養(yǎng)大了兩個女兒。很溫馨的親情片
人生無別離。
長大成人的時刻
進擊的單親媽媽,愛意滿滿的食譜傳承。電影由一青妙的文集改編,講述了一青妙和一青窈兩姐妹的家庭親情故事;片中以日本料理和臺灣飲食為橋梁牽起的一段親情、兩處鄉(xiāng)愁;細膩、溫柔的講述配合著輕柔、靈動的音樂娓娓道來,各色美食、血脈親情、美麗的風景和各地的人情味混合著、攪動著、交融著,比摩卡更香醇、比拿鐵更順滑、比卡布奇諾更魅惑。。。你說我大晚上的看這個干嘛啊餓了嗎哈利路亞善哉善哉。。?!叭松鸁o別離,誰知恩愛重。”影片和《飲食男女》有些異曲同工的味道。我個人是很喜歡這樣子平民化接地氣不矯揉造作的故事。片尾曲由一青窈親自獻唱+1星。(歌曲由一青窈親自操刀制作,這里突然想起了《花水木》,亦是一部關于“回歸”的佳作,而影片的創(chuàng)意則來自一青窈的同名歌曲。)
人生無別離,誰知恩愛重,日版飲食男女。
以家常料理角度寫家族史及日臺關系史,日本母親的臺灣料理背后不僅僅是母愛,還有中日文化一者溫厚豁達一者細致入微的兩種滋養(yǎng)。也在更深的一層上隱晦上表達父母與女兒兩代人家國身份認同的糾結、無奈和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