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wǎng)上無意間搜到這片,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給我復習的機會。想來也時隔二十年了,好快。 上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電視總共就3個頻道,中央一套、二套、地方臺。難得看到中央肯引進東映的電影,這片的尺度換了現(xiàn)在這個連葫蘆娃都要打馬賽克的變態(tài)年代來說估計是打死廣電局也不敢公然播放,不知道當年他們是怎么做到的。片中公然露點(老巫婆的兩個碩大的乳房晃來晃去勾引小正太,媽媽袒胸露乳擁抱兒子都給我留下許多想象空間)、展示男性生殖器的鏡頭比比皆是,這會給我們純潔無瑕、冰清玉潔的花季少年產(chǎn)生多不好的負面影響啊!沒準看完這片就會去嫖宿幼女。幸好現(xiàn)在有綠壩護航,使得如今的花朵能夠健康成長,這些淫靡荼毒就留給我們這代苦命的孩子們?nèi)ソ邮馨桑? 當時我那地方整棟宿舍樓都沒幾個人家有電視,我是跑到值班室去看的。那兒有唯一的一臺彩色電視,但是信號很差,就著滿屏的雪花點,模模糊糊看了個大概。每天下午都有一堆大娘抱窩守著電視邊編織毛衣邊看“正片”,聊聊家常里短,指指點點。 這第一次接觸日本風格的動畫片還是很讓我有些無法接受。比如那些淫蕩猥褻的動作,動不動就露出屁蛋之類的不祥之物,對于我這樣一個長在紅旗下、走在春風里、根正苗紅、忠黨愛國、視裸露為大恥的四有少年是無法忍受的。而且本人當時已然接受多年正統(tǒng)教育,看過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小兵張嘎、放羊的娃子王二小……等等眾多教科書級的作品,打心眼里覺得日本全他媽弱智。因為在紅色教育電影里看他們的表現(xiàn)確實傻的不平凡,所以對這幫輕易就被一小屁孩撂倒全軍的殘疾國度拍出來的作品也很是不屑。這些風格迥異的日本民間習俗、風格在我看來都是低等、原始,同時覺得這就是日本人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狀并暗暗替他們悲哀。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部動畫片在我的記憶里的定義就是一部三級片式的悲劇。劇情真是煽情,類似《三千里尋母記》。當太郎找到龍后,我濕了,內(nèi)牛滿面;當龍媽為了實現(xiàn)兒子的愿望去撞墻,我痛了;當龍媽拼盡最后氣力撞毀巖壁,我哭了,那個傻子太郎還在那兒踮著腳跳來跳去作猥瑣狀,我怒了:你個傻逼兒子!這么遠過來就是為了玩死你媽??!當看到龍媽死后的尸體,我又濕了;當龍媽變成了裸女,我一陣欣喜。接著,硬了。 這部片給我的少年歲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如今看來還是那么鮮活。當我躺在席夢思上點著無線鼠標看著22寸的液晶屏幕,恍惚間發(fā)覺自己又回到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木質(zhì)的紅色地板滿是污泥、看門的大娘坐在我左邊的床上織毛線。我坐在木凳上看著右邊那臺放在破舊厚重的黑色辦公桌上的日立彩色電視,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雞屎味,門外走廊上一小屁孩穿著開襠褲玩尿泥…… 哥不是在看片,是緬懷。
曾經(jīng),中國優(yōu)秀動畫《烏鴉為什么這么黑》在國際影展上展映時被誤認為成蘇聯(lián)動畫。上個世紀末《寶蓮燈》,拼湊感強烈,毫無風格,既有模仿日本的畫風,又沿襲美國的模式。
其實,中國未嘗沒有具有中國特色的影片。不論是《小蝌蚪找媽媽》還是《三個和尚》不僅具有中國特色,而且都是優(yōu)秀的影片?!度齻€和尚》更是斬獲銀熊獎。但是依舊不具有民族性。我們可以學習任何畫風,所有的劇作模式。但是我們民族所特有的,獨有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只能靠我們自己挖掘與不斷地去弘揚。直到中國動畫有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特性,才算是有了魂。只有到了那一天,中國動畫方能大道可期。
《龍子太郎》這個故事取自于日本民間神話,整個影片大概可以提取出三個能夠體現(xiàn)民族特性的點。
1. 日本人天生多苦多難,但能苦中作樂,夾縫中求生存(逆來順受)
2. 在高度的危機意識下催發(fā)出了日本的集體主義意識
3. 日本人對母愛的理解中,有一部分受虐和施虐的思想與情節(jié)
4. 武士道精神中的犧牲精神
不論是對于日本民族性的體現(xiàn)還是整個日本所呈現(xiàn)給世界的種種形象。都能夠在這部動畫中找到清晰明確的對應(yīng)點。
日本處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的交界處,是火山地震多發(fā)地帶。所以從始至終都伴隨著危機意識,另一方面給日本人帶來了悲觀的取向。說的苦中作樂其實就是逆來順受,接受現(xiàn)狀的悲觀情緒。很多人也提出過,說中國人特別能忍,我贊同。但兩個忍不是一個意思。中國的忍是一種韌性,忍的同時想改變現(xiàn)狀,想要逆轉(zhuǎn)未來。于是就會出現(xiàn)兩個不同的結(jié)果。一個是破而后立,向死而生。一個是悲觀消極,茍延殘喘。
這兩天世界杯,日本足球發(fā)揮很不錯。但是中國足球一直沒有起色。從人種而言,中日并不存在多少差異。球市,對足球的關(guān)注度中國也不遜色于日本。但是整體實力相去甚遠。原因很多,其中必然有一個,就是中國人不團結(jié)。中國國家隊的更衣室想必永遠都不會安靜。中國有句老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中種種,顯而易見。而日本在高壓的外在條件下,形成了非常具有集體意識的一種情況。原因也很簡單,不合作就都得死。我一向認為存在即合理,一切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緣由。集體主義就是大和民族存在下去的必然因素。
對于母親的理解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即使是孝,在不同的時代也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古時候,就是順從?,F(xiàn)在看來,一味的順從不一定是孝了。但是像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我個人認為依舊是孝之始也。在日本,孩子的出生是母親的受難。兒子和母親的關(guān)系是極致的,母親能為孩子摳出眼珠子供其吮吸。兒子也能為母親翻山越嶺。這個故事其實和《沉香救母》很像,但是只是情節(jié)上的相似。施虐與受虐才是母子情感最極致的體現(xiàn)。而且此思想流傳于日本方方面面,絕不局限于此。
最后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說到底武士道精神不僅流傳于武士。就如《菊與刀》所言,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等。每一個日本人骨子里都存在這些品性,或多或少的區(qū)別罷了。媽媽所化身的龍,撞開河堤,犧牲自己,拯救了人民。這是日本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其內(nèi)在外化的一種行為。
言盡于此,這部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引進的日本長篇動畫電影《龍子太郎》就已經(jīng)在向我們發(fā)起了文化入侵。而我們卻遲遲沒能重視,也沒能發(fā)現(xiàn)。一味的禁止不是好的辦法,只能是飲鴆止渴。我們的動畫若是沒有核心,沒有靈魂。再好的故事也只能是故事。再好的制作也只是工藝。永遠不能是文化,既不能引導我們自己的小孩明白中華民族之傳承,也不能真正擁有具有中國風格和所謂的中國學派。
就像《圣斗士星矢》,明明是一個守護雅典娜的動畫片,一切的故事都是西方的。而其核心依舊是武士道精神。全世界都能知道這是日本的動畫片。這就是他的風格,他的學派。屆時隨你怎么起這個名字,都不再重要?!爸袊鴮W派”也好,“中國風”也好。只要別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認出這是中國動畫,方才能屹立于世界動畫之林。
我當年是在電影院看的。那時候國內(nèi)也有許多與龍有關(guān)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比如《哪吒鬧?!?、《龍牙顆顆釘滿天》。都是寫勇者終于戰(zhàn)勝惡龍為人間造福的故事。龍子太郎的故事別開生面,主要還是因為動畫大電影難得一見。那些年好像除了《大鬧天宮》、《小號手》還有《哪吒鬧?!飞贁?shù)幾部片子,國內(nèi)鮮有動畫大電影。
記得80初在電視上還看過一部國外動畫片,是將安徒生童話《牧羊女和煙囪工》搬上電影銀幕、流連忘返。
回過頭來還是說說《龍子太郎》。記憶猶存的還有幾處:龍子太郎一次吃掉大量的米飯團,嘖嘖。當時就想一定是那時候窮啊,難得一次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憶苦思甜啊!估計蒸熟以后里面還要再加上咸淡、海帶、紫菜、剁碎的魚干。。。那叫一個香呀。
還有龍子太郎在池塘里遇上神仙,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跑去向神仙傾訴。萬物皆有靈,既是對自然的敬畏、也多了一份憐愛與珍惜。那時候的我就不相信鬼神,不過還是希望世上能多一些美好的事物、生靈。所以對這樣的畫面也是喜聞樂見。
印象最深的反倒是在影片結(jié)尾,龍子太郎在龍的幫助下疏通河道造福村民。結(jié)果龍因為功德圓滿轉(zhuǎn)眼間變成太郎的媽媽。龍子太郎的媽媽長發(fā)飄飄、眉目清秀、身材俊美。在母親的形象中間,承載了女性的柔美、溫順與良善等符號元素。不過,出現(xiàn)在銀幕上的是赤身露體、長發(fā)及腰的那一種。當時這樣的場景絕對有視覺沖擊力,情感上接受不了、有種怪怪的感覺。做母親的在別人面前赤身露體,那時候似乎是一件難以想象、很可怕的事情。這種反應(yīng)大概是根植于舊時未成年人世界的一種本能抵觸。
總之,看到這里不再有以往動畫片心花怒放的感覺。估計是日本動畫片不光有文化上的差異,也多了些成人社會的元素。不光是屬于兒童應(yīng)有的天真爛漫,里面還蘊含一些晦澀難懂、喜憂參半的來自成人社會的未知信息。
對這部電影,也說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就是一種怪怪的的感覺,今后許多年里面我都有意無意的去回避這部電影。再沒看過第二遍。
當時幼小的心靈被?;5貌惠p呀,以至于20年后還心有余悸~~
小時候看了哭的哇哇的。那個龍的造型很cult啊。重溫的時候發(fā)現(xiàn)日本沒有剪刀總局,給小孩子看的片子居然露點和勾引這么重口味。。。
重看一遍,被最后太郎媽媽的裸體驚到
小時看過小人書,電視只看過一段,Taro.the.Dragon.Boy.1979.DVD.5Audio.x264-Topaz 18.96G
我小時候看的一部超喜歡的動畫片,找了十年了。
小時侯(好象是三年級)在電視上看到的,非常經(jīng)典,老頭子說他也看過,工作后終于又看到...
水墨畫風一直是墨子的最愛;故事框架和《千與千尋》略有相似,卻相比那片不如。不過又忍不住想起白天剛剛看過的《兔俠傳奇》,然后相比較看來,本片還真是創(chuàng)意無限,棒極了!
日本水墨動畫,非常美觀,畫面之豪華堪比上美的作品?。ū酒彩俏覈谝徊恳M的動畫電影,由丁建華、劉廣寧、金琳等人配音。)
小時候看的時候哭死了..其實也沒什么印象了..只記得一條龍變成一個女人的鏡頭..后來常常想起來..今天找碟來看了一下..我想原因可能是當時媽媽沒有穿衣服......那個山姥姥也多恐怖的......
日本的沉香,呵呵,不過他救母的方式偉大多了
小時候聽鞠萍姐姐講過,沒想到畫面這么血腥色情!
“白色的夾襠”裸體的女性,小時候看得我目瞪口呆。有一天在幼兒園我還突然想到我媽媽成了龍怎么辦于是感到很恐慌。據(jù)說“1979年引進,1981年又在中央一套播出,是中央臺80年代播出的第一部日本動畫電影”。
小時候看,覺得還挺恐怖的。很詭異的一個神話故事。
1979國際兒童年紀念作品、不拘小節(jié)地有不少兒童不宜的鏡頭和情結(jié)。人設(shè)和作畫監(jiān)督由夫妻檔小田部羊一&奧山玲子擔當,小田部羊一出生于臺灣臺北,與高畑勲、宮崎駿同期進東映,關(guān)系也相當密切。背景是水墨風格的,而水的表現(xiàn)近似浮世繪,非常漂亮。千與千尋中的白龍應(yīng)該與此有相當淵源吧!?
大尺度之作。。。童年啊。。。
小時候當恐怖片看,越長大越覺得好看,恐怖的地方其實也好幽默啊。
改革開放后引進并公映的首部外國動畫作品,從電影院“轉(zhuǎn)戰(zhàn)”電視熒屏的第一部外國動畫片。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我小時候沒看過。上譯廠配音。動畫中的善最為動人。無論是一路尋母途中幫助窮苦百姓的大郎,還是用眼珠哺育孩子、撞通水渠的龍母。豐腴的母體很有視覺沖擊力。類似中國水墨畫的畫風十分親切。
1.日本人模仿能力強,開篇水墨濃濃的中國味。2.中國版的《寶蓮燈》,情節(jié)是兒子救媽媽,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成功。3.但日本人除模仿外,骨子里變態(tài)。其一,小蘿莉的笛聲詭異悚然。其二,結(jié)尾處媽媽裸體并正面鏡頭,受不鳥。4.這是1979年作品,現(xiàn)在看起來反而超前。
我看電影喜歡看原聲配音,動畫版也不例外。有幸下載到TLF制作的4配音版本(日語、英語、臺版國語、大陸普通話)。雖然上譯配音確實經(jīng)典,但還是更喜歡日語原聲。畫面細膩優(yōu)美,尤其是山水畫一般的背景??磥砣毡驹?0年代已把我國水墨動畫的風格學習去了。裸體畫面令人吃驚倒也自然不做作。
給小朋友看的時候,還是打下馬賽克。人設(shè)、場景都不咋的,但導演通過剪接使得畫面生動了起來,這點是難能可貴,也是我所欣賞的地方。--短評《龍子太郎》『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