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蠢賊是如何把自己蠢死的
首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魔警》的主角是廖啟智、李國麟、歐錦棠、梁焯滿等老幾位, 這幾個香港電影的黃金配角在這部電影中奉獻出了非常精彩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魔警》的看點也大都集中在他們的戲份中,吳彥祖和張家輝只能算是客串。
主演張家輝,開場30分鐘就從一個小土坡上跌下去摔死了。值得注意的是,他是真的摔死了,本以為這是編劇故意玩的一個死而復生的懸念,但事實是真的沒有懸念,他確實是結(jié)結(jié)實實的摔死了。不知道是新科影帝檔期不夠,還是得罪了編劇,反正這個掛著主演名頭的角色只活了30分鐘就從主角變成了客串。
吳彥祖的戲份稍多一點兒,但到了影片的40分鐘左右,這個角色也開始失控,他習慣性的消失或者干脆只作為背景出現(xiàn)在大銀幕的各種角落里。故事的主角變成了影片中的悍匪,他們之間的勾心斗角成為了影片的主線。他們在影片中神經(jīng)兮兮的走來走去,在警察去吃盒飯的空檔里就自己把自己給搞定了。看著這些悍匪咿咿呀呀的互相捅刀子,你就知道這根本就不是一部警匪片。這種神經(jīng)兮兮的氛圍和配樂特別像某些地產(chǎn)恐怖片,估計林超賢導演最近沒少觀摩《筆仙》這樣的驚悚大片,對其精髓拿捏的非常準確。這世界上根本沒有鬼,人嚇人才能嚇死人。
這部電影看似復雜的故事,其實一句話就能說的明白,一個精神分裂的警察偷窺一群蠢賊是如何把自己蠢死的,最后他們?nèi)妓拦饬恕?br> 公平的說,《魔警》的可圈可點之處還是非常多的,比如影片的攝影和特效都非常出色,配樂也做的非常好,尤其是那些表現(xiàn)吳彥祖精神異常的段落。特別值得稱道的一點是,這部電影始終有一個懸念貫穿始終,那就是到底是誰逼瘋了吳彥祖。雖然這個懸念四處漏風,但卻是這部電影唯一值得看下去的理由。那些童年的陰影和自我救贖等敘事元素確實讓這部電影具備了好看的可能性,只可惜這些戲份都被蠢賊和腦殘警察的奇葩戲份給搶光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魔警》的最大敗筆來自于安志杰扮演的警察,編劇把最終的懸念安置在這樣一個毫無存在感的角色上,并讓他替代了張家輝成為了影片的終極BOSS,使得這部電影前一個半小時所建立起來的所有線索和情緒瞬間崩潰。觀眾們懷著期待的心情忍耐著影片前一個半小時的大量鋪墊和情緒累積,等待張家輝和吳彥祖之間的對決能把故事推向高潮,救贖或者墮入地獄。但這種期待在張家輝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之后土崩瓦解,主角這么輕易的就死了,你還給我鋪墊那么多懸念,這個故事看到結(jié)尾難道就是為了玩弄觀眾的情緒?我甚至懷疑導演和編劇是故意拿這個爛故事來戲弄觀眾。這種自作聰明的做法,其實一點都不高明,本來就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也就這么個懸念值得一看,到了后來變成了一本爛賬,真是愚蠢到家了。
看《魔警》,千萬別期待吳彥祖能有什么精彩的發(fā)揮,這故事是用來摧毀他的,但愿他不要入戲太深。也別想著張家輝會有上佳的表演,這不是屬于他的電影。更別提什么警匪片了,這電影里的警匪關(guān)系還不如三歲小孩玩的過家家。
就當成喜劇片看吧,保安隊長和蠢賊的故事再加上一點兒懸疑和驚悚,這么形容特別像《瘋狂的石頭》,就當看的是《瘋狂的蠢賊》吧。
2 ) 魔是心魔的魔
昨天看的這片,看完后的感覺是不喜歡。不是說拍不好,甚至覺得拍攝手法還挺新穎,尤其是配樂啊配樂,太棒了有沒有!全程的驚悚效果的都是靠音樂營造的!但就是全片看下來的感覺太壓抑,吳彥祖心中的秘密在結(jié)尾處揭曉時,我內(nèi)心也沒多大的釋放??赡苁菂菑┳孀詈蟮淖晕揖融H太慘烈了吧~嗚嗚~~太過走心的片子啊,皺著眉頭看完就完全體會不到觀影的輕松感了,很累。雖不是我的菜,但挺欣賞導演對人性的挖掘,狗咬狗的高潮部分還是很出彩的!也要感性香港的黃金配角們!愛港片,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對那些超棒的黃金配角們的崇敬與喜愛吧~
3 ) 劇情解析,沒看懂的不妨來看看
劇情應(yīng)該是這樣的:吳彥祖的父親在25年前一次抗強拆的沖突中意外被張家輝這個鄰居警察燒死了,于是吳彥祖為了報仇放火燒死了鄰居警察。由于吳彥祖老爸從小教育他要正直,而他又為了報仇燒死了仇人,報仇和正直的內(nèi)心糾結(jié)使他患了精神分裂。后來他救了韓江,安志杰的高級督察老爸罵他救誰不好非要救個賊,這就又引發(fā)了吳彥祖救還是不救的糾結(jié),精神分裂因此加重,韓江也就成了他的心魔化身(當年的鄰居警察,我想其實不是他們像,而是鄰居警察是藏在心里的心魔,而救不救韓江引發(fā)了心魔,于是兩個人在吳彥祖心里就重合了)。所以韓江其實掉下山崖的時候就已經(jīng)死了,后來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是吳彥祖的心魔,也就是精神分裂癥惡的那個人格。作為一個警察不能殺強奸犯,所以惡人格(韓江)主導了吳彥祖的行為。用鉆石挑動幾個賊內(nèi)斗,都是惡人格主導的。最后救安志杰導致自己被燒死,就是善良人格回歸了。這個結(jié)局悲壯卻也是必然,畢竟犯了罪,又一直受內(nèi)心譴責這么多年,自我毀滅也是個很好的結(jié)局。諷刺的是:報紙和警方發(fā)言,把安志杰這個內(nèi)賊殺的警察也算到了吳彥祖的頭上。
4 ) 配角堆也能淘到寶
這部魔警很平均的把戲份散給了各個主角配角,所以除了彥祖哥,其他人都很有出彩表現(xiàn)的機會。先來數(shù)數(shù)配角們跟印象中的他們。按出場順序排列:鬼王黨結(jié)拜,算賬文廖啟智,經(jīng)常性的臉熟男,黃金配角黨之一。紙扎恩李國麟,當年天龍八部里的鳩摩智印象深刻。堂倌歐錦棠,長得跟張兆輝好像,隨便看時經(jīng)常分不清,食神一開場就被嗆聲的那個司儀就是他哦。咸濕祥仔梁焯(chao超)滿,這個咸濕大叔,從那種手機分辨率的小電影開始記住他的,咸濕本性深入骨子里,一堆的男人肉女人肉里偏偏能記得這個精瘦張口三句不離咸濕的漢子。警隊臥底安志杰,漸漸臉熟男,好像黑社會以和為貴里也有他,不知是不是,人長得挺帥的。暴力隊長林嘉華,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竊聽風云里,面相好兇的上司,眼睛瞪起來要吃人的樣子,不過據(jù)說戲外脾氣蠻好的。做警車的隊長后來被自焚的那個叫姜皓文,經(jīng)常性的突眼猛瞪型角色,印象最深的是奪命金里死不瞑目要買跌的那個凸眼龍。香港的配角長廊個個數(shù)出來排排坐怕是能排到馬里亞納海溝到底,主角配角嘛,起起落落,哪有天天都有主角演的,又哪有人可以年年紅,總有不紅的時候,殿堂級的演員總是那么幾個,食物鏈頂端可以養(yǎng)起的數(shù)目兩只手數(shù)得過來。像劉家輝,當年最紅的正面大人物哦,現(xiàn)在什么角色都接,小反派也被他演的栩栩如生,打了一生,妻離子散,臥病在床。人生無常,千變?nèi)f化,配角們這么努力的演戲,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點贊。
5 ) 《魔警》可以作為《催眠大師》的姊妹篇來看
從小研究心理學,對人格分裂的題材和案例相當感興趣!接觸到人格分裂這個概念也是源于兒時看的《陀槍師姐》,里面有個變態(tài)殺人狂就經(jīng)常會分裂出自己是一個自己崇拜的警察英雄,在懲治罪惡,如果沒記錯,他的人格分裂成因是兒時的家庭破裂和家暴引起的。
除香港警匪片經(jīng)常提到“人格分裂”這一概念以外,有本片子徹徹底底的講了有關(guān)人格分裂的故事,那就是《雙面伊人》,同樣懸念迭起,也牽扯到童年陰影的問題。袁潔瑩因為童年害死了自己的姐妹,經(jīng)常會分裂出那個被害死的姐妹。
不難發(fā)現(xiàn),人格分裂往往會做成懸疑警匪片,而完整的劇情里通常會調(diào)出患者的童年,來做一個完整的闡述!
所以在看《魔警》的時候,沒有提前看過片花,單從他會犯錯后自虐,就猜測他人格分裂,在韓江會在他需要下恨手的時候出現(xiàn),斷定韓江是分裂后的另一個自己!
所以說在大家觀影后討論,韓江是否真的存在一題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jīng)不重要了,韓江是存在的,因為不存在的話,別的警察不可能和韓江產(chǎn)生關(guān)系。在私下無人的時候,有王偉業(yè)和韓江,是沒有邏輯問題的,因為王偉業(yè)是病入膏肓到有幻覺了嘛。主要是韓江長的樣子,可能和防暴警察(婆婆的兒子)不一樣,當然也有可能是防暴警察的兒子,但是主要是,在王偉業(yè)的眼中和當初的那人長得相似就好了。劇也只不過要選同一個演員來演繹,以強調(diào)這兩人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其實用不一樣的演員演,也不妨礙故事的發(fā)展。不然導演也不會安排2個發(fā)型和造型感覺了。
至于本片我很喜歡的一個電影語言是,王偉業(yè)在那里畫格子,在白格子中間畫了一個黑格子,卻因為一不小心畫出界了,而耿耿于懷!這寓意他對自己相當苛求,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犯錯,一丁點的犯錯,都會強烈自責!比如自殘自虐!
這一點讓我想到了《催眠大師》中的徐瑞寧——徐崢。同樣因為當年的一次犯錯,而無法釋懷,導致經(jīng)常要自我懲罰,來減輕內(nèi)心的自責。
而且徐崢怕水,吳彥祖怕火;一個被莫文蔚清醒催眠,一個被陳煒恍惚催眠;一個是曾經(jīng)酒駕溺水親眼的看著自己的愛人被淹死,一個是曾經(jīng)縱火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仇人被燒死!都有液體在地面蔓延的鏡頭,但是前者代表的是水,后者代表的是油!
《催眠大師》是把心理戰(zhàn)玩得深入且高端,心理戰(zhàn)玩得觀眾一愣一愣的;《魔警》則是警匪為形,心理為核,雙開雙走,諜戰(zhàn)關(guān)系層層變化,微妙有趣,但可能在專一性上不如《催眠大師》,所以高度沒有做過《催眠大師》。實話說,我是3月22日去廣州,聽聞游戲圈的一些朋友說《魔警》這本片子莫名其妙中途離場,我才決定要去看的;但是《催眠大師》都是聽到的好評,頓覺有些可惜。
雖然兩本片子后面的反轉(zhuǎn)做法,對于研究心理學和劇作形式的人來說,都能略知一二,但不見得都得猜得全準。
比如我和同去觀影的人一直再猜,男主最后命運如何。我編導專業(yè)的朋友猜他可能會被打的開花,死的很慘不忍睹;而我猜他會得到心靈的救贖。我是覺得通常片子不會那么黑暗,還不給他個解脫。只是我和我朋友都猜到了一半,沒有全中。的確是死很慘,但是也得到了救贖。回頭一想,這樣的確是最好的結(jié)局,因為讓他活著,這結(jié)局也太低級了,不僅完成了自我救贖,還在死后有一段類似閃回的片段,給一個慘死的黑暗結(jié)局,帶來一絲光明!
其中,很喜歡吳彥祖在結(jié)尾火場中,朝著鏡子開槍的片段。破碎的鏡子中,反射出他臆想之中的另一面。這又和《催眠大師》中的徐崢,在洗手間打電話一幕對應(yīng)起來,徐崢在關(guān)掉水龍頭后,看到鏡子邊緣裂紋中看到的多重的自己,和《魔警》這一段中的如出一轍。在電影語言中,破碎的鏡子寓意破碎的靈魂、分裂的自己!這些信號都在給觀眾提示,讓觀眾注意到此刻主人公的心境。然而更多電影語言的相似,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比如窗戶外,巨大的自己看著自己,這樣的手法在同期電影里出現(xiàn),撞招——實在是別有一番趣味哈!
這兩本都有點高智商電影的意思,只是《催眠大師》更高智商一點,因為留白可以被多重解讀的點更多,相對《魔警》的真實答案相對單一且唯一,所以在可能性的趣味感上略輸一籌,這正是為什么評分有這樣差距的原因吧!
6 ) 童年陰影下的心魔成長史
兩個傻逼在外面散步突然說好久沒看劇了就跑到電影院吃起爆米花來。一開始沒太在意是什么類型的片子,覺得反正都是港產(chǎn)警匪片還是很帶勁的那種feel進去了,而且都說里面不是還有吳彥祖麼,更加確定地拴緊了電影票子。
沒想到張家輝其實是大半個醬油角色,戲里幾乎大部分分為吳彥祖的內(nèi)心戲??粗腥諠u憔悴的全民男神,我覺得他實在是特別有天分演患有精神科的病患者,就感覺好像他本該是那樣的人。一個三十五歲的成年男子不好女色也不攪基,全心全意的為所認為的道義在做著好人····我覺得心理上肯定多多少少會有點問題,雖然片中他一直堅持自己“沒病”。當然好人不易做,一方面受過童年陰影的鞭笞,一方面時時刻刻記得做人的本分。雖然也是講著一個現(xiàn)今比較普遍的人格分裂話題,又好又壞的人才是社會的本質(zhì)。只能說吳扮演的王偉業(yè)實在是太愛恨分明了,才導致每次的踩點都是太極端。片中我記起他入行警察已經(jīng)17年了,一個17年的警齡還是混成普通級別,我想其實他不是那種很需要事業(yè)心的人,也不是那種追逐名利的人,但是本質(zhì)上他又是復雜的,也難怪調(diào)動了那么多個片區(qū)域都無人與他溝通說他性格古怪難以相處。一方面他照顧婆婆像是在救贖,另一方面他父親的死又進一步讓他掉入深淵。特別是影片將近過半的時候我才明白導演根本不屑去表演噼噼啪啪的普通槍戰(zhàn)片,更多是內(nèi)心戲成分,而且越看越懸疑,音樂也越帶越驚悚。
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了破舊狹小陰森的危樓拆遷房,也是深深貫穿的一條隱形直線埋下伏筆。(一直到揭開王童年陰影的謎團重要線索)王偉業(yè)就是在這種潑紅漆的舊樓里衍生著他的罪惡感。他恨別人潑紅漆其實終歸到底還是因為童年烙下的陰影。張家輝的醬油也舉足輕重,若不是他代表的惡意的一面,王偉業(yè)不是由此更深的走向深淵。他成了王的心魔,做錯事都是由他分擔,而正義角色是王的本心。所以王害怕大火,那種深深烙印一樣不會忘記的熊熊烈火,正是惡意發(fā)揮的極致。。。越說越覺得王演的精神患者是在是太滲人了····他每次內(nèi)心譴責自己的罪惡就抽打自己,他心里住著魔鬼,他知道但是他卻有控制不了。我覺得吳的演技可以再次加一星的。雖然大家一致認為是張起了作用,吳才演得下去,但是有一個片段是吳沖去醫(yī)院看逝去的婆婆打著他的正臉晃影的那段,他眼神呆滯,無精打采,眼袋不知道有多黑多重,失神落魄的模樣,只知道落淚哭喊,婆婆的離去他才覺得崩潰,因為他最后的所謂救贖已經(jīng)早就崩坍了。
其中穿插的幾個搶鉆石的劫匪也實在是太出彩了??!一晃某個瞬間讓我想起瘋狂石頭里的些許片段,他們自己內(nèi)坑解決完自個兒。而吳一直在旁邊觀看···實在是驚悚得令我直冒汗。其實這樣就夠了,無奈插足了一個安志杰的間諜警,搞的最后警吃警大戲再度攪黃整部戲,后來想想覺得其實導演也是早有安排的 這樣劫匪之前前幾次都可以知道出意外事先逃走的情節(jié)肯定是有個內(nèi)線,也算有個交代安排合理。只是吳在片里最后破亂的時刻在救火中將安志杰喊救命比成了之前的張,(張警官非后來的韓江),“有人喊救命,警察一定幫”那種純良的本質(zhì),可發(fā)現(xiàn)內(nèi)心他還是有著善意的一面。矛頭在片尾直接指向了沒有安撫體恤平民而強拆舊樓的以行警人員為代表的政府·····
總之總之,影片看完還是滲得慌。。。
希望吳可以拿個影帝吧···也或者張再拿個最佳配角。無論觀眾對你們怎么嚴格再怎么表示不夠滿意怎么挑骨頭,我覺得夠了,我真的嚇得不輕。
最后的最后還是要說一句····不要太小看童年陰影啊 這種心魔般的折磨分分鐘在你后半生某個時段一迸爆發(fā)掉,“你”的結(jié)局也就是歸結(jié)于一個“命”字了。
節(jié)奏很大問題,整體拖沓無趣,前段穿插記憶線索造懸疑,但表現(xiàn)過多倒顯凌亂,該節(jié)奏緊湊時偏偏玩細致,催眠和施計內(nèi)訌兩段太長,尤其內(nèi)訌戲占了后段大篇幅。人性糾結(jié)只停留在表情演繹,依靠戲劇沖突帶出的心理表現(xiàn)太少。比較好的是鏡頭運用和音樂,大量管弦樂器營造的詭異很配這個“魔”字。
抱著看字幕的心態(tài)還是去看了 算是全球首映 收獲頗豐 林導 張家輝 吳彥祖悉數(shù)到場 片子比傳統(tǒng)的香港警匪片有了改良 加入了頗多懸疑色彩 引入道具臉譜與戲劇唱腔的配樂堪稱一絕 水墨的特寫印象深刻 玄幻似的拍攝直觀的描述出精神世界 情節(jié)相對老套 男主與心魔的抗爭化為最后浴火重生ps.吳彥祖真他娘帥!
林超賢近年內(nèi)地作品的水準退步的異常穩(wěn)定,從七分線降次到幾近爛片邊界。所以,連BJIFF都沒有入?
做出品牌的林超賢拍了一部小眾電影,張家輝的戲份不算多,劇本還是不錯的。吳彥祖演的令我有些出戲,鬼王黨到后期只留噱頭,太簡單就內(nèi)部崩潰,或許是張家輝的檔期太緊吧,草草死去了事,后期也沒有太多鏡頭??吹某隽殖t在尋求警匪片的突破,音樂還好,但有些沉悶,不夠暢快。
1.魔由心生,魔緣起惡,惡根在恨,最初的恨成就了人的魔性;2.精分二性,毀滅與救贖同行;3.鏡頭集眾家大師之經(jīng)典,并稍加改變和延展;4.吳彥祖還是有進步的,在影帝制造機的調(diào)教下;5.最后,我實在太喜歡那浸染開了的黑墨。
敘事凌亂,人物寫作只有狀態(tài)而沒有證據(jù),顯得做作,主線就是一個倒霉蛋的意淫,復線更是災(zāi)難,整個節(jié)奏拖沓無聊,除了電影的開頭毫無看點,沒有扎實的劇本寫作,再玄的視覺效果都是華而不實,不過吳彥祖是夠努力的了。
媽呀,嚇死我了……看完做噩夢
棺材、死尸、虐殺、輪奸、走火、復仇、贖罪、入魔、死亡……林超賢了不得!
最大的收獲是摸到了大家的男神哈哈哈~
感覺到了最后導演兜不住了,把謎底一下子揭曉了。以及,高世章的配樂鋪太慢了!
一個精神分裂的警察偷窺一群蠢賊是如何把自己蠢死的,最后他們?nèi)妓拦饬恕?/p>
林超賢最大的能耐是上進心,尤其是這兩年愈發(fā)兇狠,突破固有類型仍能游刃有余。這回是嘗試私人化的敘事實驗,引入了B級片的磨坊元素,同時關(guān)注人物的心理異化,陰郁如目露兇光,癲狂似野獸刑警。這注定不是一部非常大眾的商業(yè)電影,但卻是難得一見的作者影像。
裝神弄鬼,故弄玄虛。林超賢真的可以洗洗睡了,一部比一部爛。配樂堪稱災(zāi)難。
全球城市香港治安最亂,全球警局香港內(nèi)鬼最多。2014.4.20成都萬達影城(錦華店)
從頭自焚到尾吧 看的心驚, 細節(jié)鋪墊太多 正式上映前能剪幾刀最好,加一星給吳彥祖 即便他在片里面并不算帥到驚艷
劇本一般啊
誰給吳彥祖配的音??真糟糕
雙重人格嗎
安志杰真好看。安志杰真好看。安志杰真好看。安志杰真好看。。。。除了形式感,部分配樂(配樂鋪的太滿)不錯。。其它太一般。。結(jié)尾還以為會是杜琪峰的《神探》,太故弄玄虛了。。。
四星全部給吳彥祖和張家輝,因為這部電影見到了他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