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是一部求生題材法國驚悚片,由亞歷山大·阿嘉執(zhí)導。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年輕女子(梅拉尼·羅蘭飾,《鬼影特攻:以暴制暴》《無恥混蛋》)在低溫艙中醒來,她不記得自己是誰,為何出現(xiàn)在這里。由于氧氣即將耗盡,她必須重建自己的記憶,以逃離這噩夢般的場景。
奈飛出品的法國驚悚片《氧氣危機》看過的人說是太空科幻版活埋?!好吧,等你看完之后就會覺得,有點像,卻又不大一樣!前半部分節(jié)奏有點慢,一個密閉的空間(其實就是太空休眠倉)女主慢慢醒來,開始還真有點活埋的意思!慢慢的謎團一點一點解開,太空科幻的題材充斥著后半段的劇情!氧氣一點點的耗盡,女主也一點點了解了整個事情的情況…最后女主也算是撥開云霧,最后獲得了自救吧!說白了,這又是個人類即將滅絕,移民新居所的太空驚悚電影!只不過因為一些事故,我們的女主提前醒來,這才有了點活埋密閉驚悚的意味…總體還行吧!還是可以一看的,女主表現(xiàn)的不錯,因為此片幾乎就是她一個人的獨角戲嘛?。阋钦姹取痘盥瘛纺沁€真的差的有點遠,不過,當女主得知自己是克隆人卻又身在太空,畫面拉遠,巨大的太空飛船在浩瀚的太空飛行,還是很震撼的哦?。?/p>
個人評分6分(此影評僅代表個人主觀看法)
Oxygene,網飛自制法語原聲電影
剛巧看到朋友圈有人推薦,吃飯的時候點進Netflix主頁第一個就看到它了
剛開始女主撕纏裹在身上的布那里有一丟丟惡心[捂臉]
但是后續(xù)真的是看下去發(fā)現(xiàn)很不錯的一部低成本高質量片子了
整個故事其實場景始終圍繞著女主被困的冷凍倉在敘述,論成本的話是真的挺省人力物力資源的??
不過像這種也真的對演員要求很高啦
從頭到尾對故事情節(jié)的把控,演員情緒的變化,節(jié)奏的輕重緩急,都需要演員有很強的功底才能把看官的情緒帶動起來
故事本身嘛,也還不錯,一個人類新型?科技技術的腦洞
還涉及到一點關于人生如果只剩最后三分鐘你會給誰打電話這個問題的延伸
女主后期得知真相哭著在空間站撕心裂肺的喊,我就是個太空垃圾的時候,真的有點讓人挺難受的哦??
畢竟,人類造自己克隆人的時候,其實從來都不會考慮一個長成的有情感和思考的克隆人她們的感受呀
總體來說暫時沒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大的技術性bug??是部還不錯可以看看的片子啦
也不知道國內啥時候也能拍出來這樣的低成本好片子,感覺國內演員的話這方面真的是個難題哦,能從頭到尾兩個多小時全程情緒把控到位一個人演獨角戲不讓觀眾出戲的演員,有點難哦??
看完這部《氧氣危機》,并沒有覺得多么驚艷,這部冷門科幻片其實并不是太空版《活埋》那么夸張。
影片一開始就是壓抑的黑暗環(huán)境,女主在狹小的休眠艙內掙脫納米繭的束縛,好不容易掙脫開來,卻被艙內的人工智能告知氧氣含量僅有35%,此時女主的心情絕望到低谷。
女主甚至不記得自己是誰了,其實影片前半部分很大手筆用在了女主向人工智能詢問身世的方面。
還有一點,影片中有多個閃回畫面出現(xiàn)過白色小老鼠,片頭、中間部分以及女主的回憶中均有出現(xiàn),我想小白鼠不僅是想表達小白鼠足女主的職業(yè)(好像是低溫學學家)的實驗對象,還想表達女主在壓抑的空間內就像一只奄奄一息,“躺"以待斃的小白鼠吧。
后來女主得知自己是克隆人莉茲后,好像也釋懷了許多,她身處太空,她身旁也有上萬個休眠艙,這都是克隆人的聚集地。
最后,女主把一個儀器戴在了頭上,氧氣慢慢耗盡,女主吩咐人工智能幫自己打了鎮(zhèn)定劑后,人工智能慢慢用納米繭把女主包裹好,進入了休眠狀態(tài)。
這部《氧氣危機》并沒有把太多手筆聚焦在“氧氣、危機”這一主題上,更多的是把“幽閉空間恐懼"描述得具體,本片并沒有說太空版《活埋》那么夸張,本片在小成本科幻驚悚片中值得一看。
可以說,《氧氣危機》這部片子比起恐怖,更多的是科幻、驚悚、壓抑和幽閉恐懼,本片確實值得一品!
全片體驗其實還是不錯的,看完不禁思考如果帶入自己面對如此情況會思考什么:1.為啥會在醫(yī)療倉醒過來,是否有意外發(fā)生?2:如果AI不存在惡意的情況下,應該能問出自己的處境,而不是只獲得一個無法定位的模糊回答,就算直接問我在哪這種問題,難道AI不是應該回答距離地球多遠的地方嗎。3.既然有一對視頻和論文可以看,看幾個最新的視頻也應該能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問題了。 4.再就是氧氣的問題,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其實我還是比較開心的看完了全片
女科學家Elizabeth Hansen(簡稱Liz)在休眠艙中醒來,發(fā)現(xiàn)氧氣已經不足,于是嘗試依靠逐步恢復的記憶和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幫助來脫離困境。在與外界取得聯(lián)系的過程當中,Liz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并非女科學家本人,而是被植入了記憶的克隆體。
在地球上人類因為無法克服的病毒而陷入滅絕危機的情況下,政府和科學家們實施了一項克隆人類的星際移民計劃,要把一萬個克隆體發(fā)送到距離地球14光年的一顆宜居星球上,女主也就是Liz的克隆體Omicron267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遭遇了小行星的意外撞擊,少量休眠艙和克隆體損壞,也造成了女主267休眠艙的失氧。在搞明白情況后,267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重新獲得氧氣并進入休眠,最終成功抵達目標星球。
典型的歐式科幻風格。
場景簡單,占用絕大部分時間的場景就是休眠艙內部,穿插少量的記憶閃回,影片最后才出現(xiàn)飛船和太空的整體形象,目的星球更是只有一個簡單的海邊場景。
人物角色簡單,只有女主露臉和有臺詞,女主記憶中的老公只露臉沒有臺詞,電話通話的政府部門和Liz本體,只有聲音而不見人。
節(jié)奏不太快,如果是習慣了美式科幻驚悚片,很難忍受影片中段的慢劇情,而且女主人設里階段性的癲狂狀態(tài)也讓人有點昏昏欲睡,甚至到后半段與Liz本體通話過程中那個墨跡勁更讓觀眾有點無語。
整體表現(xiàn)一般般,中規(guī)中矩,女主的演技不錯,但是影片的科技硬核邏輯有點落后于時代了。
整個星際飛船幾乎就是個休眠艙大掛件,出了休眠艙幾乎就是直面外太空了,這種設計理念看似整個飛船比那種全封閉型的低碳環(huán)保一些,似乎在經受局部撞擊損壞時候降低了整體的影響。對但增加了每個休眠艙的設計防護要求,對于細小太空物質撞擊的耐受度,對于太空中低溫和進入大氣層高溫的溫差耐受度,對于太空射線的防護程度,等等。維持休眠艙內生命體的所需的能量和物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種設計也符合當下歐洲環(huán)保大邏輯,把環(huán)保減排的關注點更多放在個體上,而不太注重整體科技的創(chuàng)新。
而好萊塢的星際長途旅行中,更傾向于采用整體封閉的船艙,于相對簡單的休眠艙組合的方式。在運輸途中,遇到一些小意外的化,不至于一出休眠艙就馬上被太空中的超低溫凍成冰棍。
當然,好萊塢式的封閉空曠太空艙也更容易營造一些未知生物或精神恐懼的氛圍。除了典型的新舊《異形》系列,還有《深空失憶》《黑洞表面》等讓人印象深刻。更有經典游戲《死亡空間》系列,把那種大型飛船里的空曠和恐懼演繹到一個極致。
蘿卜青菜各有所好,文藝范兒的可能還是更喜歡類似本片的歐式科幻風格。
但歐美科幻題材里有個點始終有點get不到。在很多影片里,人類即將滅亡時候,要運輸帶有植入記憶的克隆人或者人類胚胎送去遙遠外星做殖民用。延續(xù)人類這個物種真的就那么重要嗎?
首先,送出去的無論是克隆人還是胚胎那都不是自己了,而是可能擁有和自己差不多記憶思維的另外一個生命體,對于即將滅亡的自己有什么意義嗎?
其次,在可知的地球歷史里,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遠超史上出現(xiàn)的任何物種,已經讓地球不堪重負了。難道那些所謂的科學家們覺得人類禍害一個地球還不夠?還要把這種毀滅性的物種發(fā)送到別的星球上去?萬一成功了,讓別的星球上的土著生命體也無路可走?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異形也好,變異尸怪也罷,都是潛意識里對人類這個物種極度自私行為的一種懲罰。再怎么掙扎,命都是定數(shù),越折騰只能完蛋的越早。
3星,未來太空高科技版的活埋,跟活埋比起來,這個版本同樣是全程躺著就演完了。但棺材換成了醫(yī)療艙,背景也是外太空,一下子就洋氣了不少,整體故事非常高大上,有懸疑,有科學,有環(huán)保,有愛情,有人生,有人性,有自救,有反思人類在未來社會里科技高度發(fā)達的同時,也要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窘迫生存問題。雖說是小成本電影,但深刻體會到了幽閉空間的感受。
作為純法國制作的小成本電影完成度非常高;恐怖氣氛在前兩幕非常足,第三幕轉為純科幻被科幻影迷罵慘覺得俗,但恐怖影迷爽到了;Melanie在基本所有鏡頭懟臉甚至懟眼球的情況下演的超級好,重新營業(yè)??了;某蒙太奇和某轉圈拍攝鏡頭很亮;最大的問題就是閃回太多,劇本并不是《降臨》一樣時間非線性,也不是《星際穿越》一樣有五維空間,照著《地心引力》拍就完了,中間老鼠+轉轉草閃回沒必要…老鼠可以留一部分,轉轉草可以都刪了
擱在奈飛的那些網大科幻片里,這部的完成度算是出類拔萃了,密閉空間執(zhí)行的很徹底,阿嘉導演的節(jié)奏感一如既往的穩(wěn),至于故事本身,情節(jié)一路反轉解開真相之后,也就那么回事了。
整合了多部科幻片的情節(jié),但閃回太多,空間不封閉,所以沒有《活埋》的壓抑,陣列的太空艙有點《黑客帝國》母體的意思,但創(chuàng)新性還是不夠。
就很史蒂芬金的故事,身處危險之中不忘深入記憶自我剖析,不如《活埋》的極致也不如《月球》的極簡,其實差不多拍個短片就行了,整到100分鐘確實總讓人走神,而阿加標志性的血腥場面和極具緊張感的氛圍營造都蕩然無存。
看評論里那些吹毛求疵,莫名想到生活中要是跟這些人生活在一起得多鬧心。這是一個驚悚片,竟然還有差評出現(xiàn)嚇人畫面和女主尖叫的,我服了。神經病真特么多。
活埋看過就沒太多新意了
曾經紅火過的密閉空間獨角戲電影放到現(xiàn)在來看,有點像近年流行到令人反感的桌面電影反轉后的形態(tài),只是不再由觀眾注視屏幕,而是由屏幕注視觀眾。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些保守了,走向“扎實”的阿嘉正在失去那些本屬于他自己的珍貴特質。
這人工智能設計的太反人類了,畢竟這最后給出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只是從其他損壞的低溫倉中調度氧氣就行了,這大概是科幻電影中最蠢的人工智能了
還OK啊,上半段科幻《活埋》新壺裝舊酒,后面的克隆概念稍有驚喜吧,節(jié)奏也還不錯,低成本拍成這樣不算驚艷但也說得過去
一個演員撐下了整場戲碼,卻并不覺得枯燥,厲害厲害!
3.5星?!短者\輸》版《活埋》
memory is just a lie, love is just a fantasy,
活埋+地心引力+月球……科幻感做得還是不錯的,女主角不容易,閃回太多了,挺影響觀感和氣氛
看來這片是真沒制作費,片中的男演員長得實在是太沒說服力了。
莫名看到了開篇就猜到了結尾… 硬著頭皮看下去??
鼠群怨靈飄浮殘尸,拔管插管電擊療法,電話求助名副其實自己救自己,論一次太空翅果殖民計劃;片尾字幕大贊,導演 Alexandre Aja 這幾年事業(yè)第二春了,可喜可賀
中規(guī)中矩,鏡頭旋轉跳躍暈暈乎乎,但也不難看~女主在3分鐘慢慢憋死和10秒爆死做選擇的時候我也是思考了好久……還有把醫(yī)用臍環(huán)扎回去的時候好痛……
補一下阿嘉。狹小空間內情緒調度的能力簡直爆炸??上羁帐浀谋咀犹嗔司头崔D來說較乏善。這么大的計劃由一個人工智障來領航你們居然能活著抵達真是不容易。
6.6/10 在極端條件下從本能自救到探尋自我身份的轉折算是一大驚喜,但是這種廉價的太空末日設定實在過于草率,不過放在今年,還算是一部佳片。
一如導演前作《巨鱷風暴》一般,在一片叫罵聲中,我不以為意。目前詬病該片的說辭中不乏因本片有太多別的影片的影子而直接斷定本片陳陳相因的言論。確實,《活埋》、《罪人》、《127小時》、《饑餓》、《地心引力》甚至還有幾部一說就嚴重劇透的影片,在觀看本片的過程中我們都能或多或少聯(lián)想到這些片子,可是然后呢,這算是什么根本性的問題嗎?我仍是那個觀點,只要不是抄襲,創(chuàng)作者們不要去畏懼有高山在前的同類型佳作,經典從來不是樹立在那里讓人敬而遠之的,經典就是用來超越的。人人都去繞道而行沒甚趣味,敢去直面挑戰(zhàn)才有意思。成不成功有什么關系,何況這個所謂的成功本也不是全由他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