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為父尋仇:貌似重口味,實則小清新
電影看完之后我產生了兩個疑問:1、既然西恩潘那么喜歡化妝,為什么不化的好一點?2、這部電影的意義所在,或者說,電影究竟在講些什么?
即使我承認潘叔沒什么色相,但我也必須承認這部電影中他的造型很犧牲。無論電影成功失敗,我想這造型都會被人記住很久很久。當然,你也可以把這些理解成為噱頭,畢竟沒有這樣的造型有多少人會對片名感興趣呢?
但西恩潘不是花瓶(當然這也不可能),作為一個60后,他已經拿下了兩座奧斯卡影帝獎杯,想想都有哪些人做到,馬龍白蘭度、達斯汀霍夫曼、杰克尼克爾森、湯姆漢克斯······但似乎潘叔在我心中總是沒有那些人那么搶眼。后來經過總結我發(fā)現(xiàn),其實西恩潘是一個實用型的人才,他可以扮演各種角色——他可以很有喜感,沉下臉也可以變成一個大壞蛋;他可以是慈父,過一會你又發(fā)現(xiàn)他又和男朋友沒羞沒臊地攪在一起;他懦弱但也能復仇;他時而文藝又間或瘋狂,種種這些,我想在《為父尋仇》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梢姙榱宋鞫髋说慕巧?,導演索倫蒂諾沒少下功夫。除此之外,《為父尋仇》還提供給觀眾一個從沒有如此重口味的西恩潘。
還請千萬不要被電影海報和一些周邊影評劇透所欺騙。其實這部電影的毒性沒有西恩潘的化妝那么大,你甚至可以把它歸類為一種小清新,聽到電影配樂就會發(fā)現(xiàn)索倫蒂諾是一個多么有愛的人。輕快的音樂搭配明麗的畫面,劇情卻向著復仇的B級片之路展開,加上很有個性的長鏡頭,《為父尋仇》散發(fā)出一種非常獨特的味道。這也很好地貼近了人物,縱使西恩潘的外形再浮夸但也難掩心中的空虛落寞。
如果說一部電影很獨特,那就表示這部電影并非所有人能夠接受。電影前半部分是我可以接受的范圍,氣氛烘托地非常好,但是后面感覺導演有些亂了陣腳,敘事不夠流暢,疲勞感也出現(xiàn)了。這也導致了電影主題的分裂——原本故事想通過一段為父尋仇的旅程展現(xiàn)出對種族屠殺的反思,不過反思這東西在腦海里轉啊轉就跑到了別處,最后西恩潘更多的是在思考生活如何枯燥乏味。結果,反思不深刻,思考也沒答案。這部貌似重口味,實則小清新的電影還是足夠酷的,即使算不上佳作。
2 ) 《為父尋仇》:佛將不佛
保羅·索倫蒂諾這個意大利學院派,
在此片里更是把他嫻熟的攝影和配樂技巧融會貫通,
連那些不適的MTV橋段都被剪的這么悶騷;
以人物特寫為本的風格太突顯他調度的匠氣,
雖然故事講的支離破碎,
而字字珠璣情緒化的臺詞絕對讓人流連忘返;
記得夏安和那個失去父親的單親小孩一起,
用那些簡單的和弦彈唱多溫暖,
傻瓜和天才可能也就一線之間。
估計他也不是故意要把公路片楞是拍的如此華而不實,
因為這里面有個“妖孽”西恩·潘。
據說《 大牌明星 》上市的當年,
他就很喜歡保羅·索倫蒂諾塑造人物的手法,
保羅·索倫蒂諾也很想為西恩·潘量身定做一個人物,
可見這個劇本也是蓄謀已久。
可兩人真正到了合作的時候,
西恩·潘夸張的表演完全讓保羅·索倫蒂諾“崩潰”了,
他必須給這個人物更多的維度去發(fā)揮,
還不如說給西恩·潘加更多的情緒戲鋪墊,
于是在路上之前那些個局促感情戲讓人覺得犀利的不行,
我真的看不慣,
你要是真這么做作,
為什么不下來一起打個太極?
即使懷著如此矛盾的心情,
我還是看的很愉悅,
把焦慮拋在了腦后,
個人評分:7.8分。
這就是兩個牛人的火花,
對,一定是這樣了。
3 ) 搖滾憤青的2戰(zhàn)噪音——為父尋仇
約瑟夫·K
夏嘎半個女婿--
如果要追根溯源,《為父尋仇》算是半個夏嘎女婿,那是2008年,38歲的保羅。索倫蒂帶著《大牌明星》出席,評審主席哦,還就是酷爹西恩啊潘,我們可以腹黑的想像他在《大牌明星》折桂道上晃點了什么,反正證據確實的是,狡滑的美麗啃人在之后主動約了索倫,提出希望出演他下部作品的意愿。有奧斯卡影帝主動丟橄欖枝,臉生的新科夏嘎系索導自然是有點の受寵若驚啦。。
這之后是索倫P顛P顛的加速了一個搖滾明星視角反思2戰(zhàn)的劇本,把男主夏安打造成一個偏哥特的后朋克歌手,為豐滿30年前奧斯威辛慘案的歷史背景,索倫大膽的用公路片的形式來訴說故事,這一切無疑深得文藝范爹西恩啊潘的歡心,按意大利人的說法是:“哦豁,愛叨嘴皮子的美國佬,這次腦袋不打鐵了耶”。
意大利制造
作為名氣與實力兼具的大牌,西恩。潘兌現(xiàn)了3年前的踐約。對《為父尋仇》來說,絕對是件毋庸置疑的好事の。初次執(zhí)導英語片的索導可否為自己掙張好萊塢長期飯票全取決于他本人的臨場發(fā)揮啦。
與滿地神人的好萊塢不同,索倫蒂諾的成長過程缺乏足夠的戲劇性,基本上是真人演繹版“一步一個腳印”盡管他的成名路踏實,但他的長片作品不夠撐滿一巴掌。優(yōu)缺點很明顯,他是難得的學院派導演,鏡頭設計。美工布景都很匠氣。尤其是配樂的甄選上,敏銳度堪比音樂制作人,但在扎實的導演技法之外,他講故事的能力實在令人汗顏。。以《大牌明星》為例,鋪墊不齊的狀態(tài)下,密集人物出場扎實把直接我們晃暈。按他那意思,安德烈奧蒂就是意大利版的切。格瓦拉,我們就得對他有所了解。不了,就是您自個的事了。
《為父尋仇》不是《大牌明星》式傳記片,在看完這片時。我真的很欣賞他的立意搖滾+政治+公路片表抒。遺憾嘛,嗯,就是他索式的表達方式蠻坑爹的。。
妖饒西恩。潘
《為父尋仇》的風評不是很秀逸,但西恩。潘的表演絕對值得大家期待,眾所周知,雖然西恩爹還沒像阿諾那樣去選州長,但沒人懷疑,要是有一天他想從政,會干得比那頭滿身雞肉的家伙差,最近他的杰作就是在《米の克》里把政治+同性這涼八輩子混不到一起的名詞打包裝一起了。加上之前的《翻譯風波》《刺殺尼克松》等。。西恩爹攢下的政治斗爭經驗值絕對5星
但在《為父尋仇》里,西恩爹真值得贊嘆的演技是政治之外的搖滾部分,絕對是驚喜,這部分的演繹真的是以毛孔為單位無限散發(fā),特別是他的搖滾范{煙熏妝+大煙嗓}會讓人忘了他的本姓。盡管索倫蒂諾有自己的硬傷,但他的思路還是清醒《為父尋仇》明線搖滾明星尋仇,暗線才是政治表達,不管片子怎么折騰,西恩。潘的夏安得讓人信服,這才雷爹們打不動的充要條件。目前奧斯卡季已燃起前哨煙,西恩。潘已攜夏安成為目前各大煤體前期預測中,影帝逐戰(zhàn)營里的領跑者。。
搖滾派
索導深知搖滾迷的龜毛情節(jié),所以在在這部片里各種細枝末節(jié)都一一掃過。西恩爹片中的樂隊叫夏安與男妖{CheyenneAndthfellows}這個名對不太懂搖滾的西恩粉來說這名很Cool,很真實。在搖滾迷看來這個仿SiouxsieAndtheBanshees樂隊的名很彩蛋,很Nice.如果說SiouxsieAndtheBanshees樂隊的名不過是被借鑒,那么對自己心水樂隊TheCure,索倫直接改成致敬,在這電影中,西恩爹的造型靈感就來自這個樂隊靈魂人物RobertSmith。當然除了這兩個樂隊外,負責這片OST的是大牌后朋克樂隊傳聲頭像的主腦DavidByrne。如你是這樂隊的粉,你會發(fā)現(xiàn)《為父尋仇》的片名是來自他們樂隊1983專輯<SpeakingInTongues>中的一首歌,恩,最后想說的是西恩爹的唱功真的是比我想像里Nice哦,這算是個很大的驚喜吧..
政治圖
刨除處處NB閃閃的搖滾因素《為父尋仇》的另個話題是歐州人最愛的政治,與根正苗紅的好萊塢價值觀不同的是,人文積淀更悠久深厚的歐州思考是嚴肅的,這顯然無法讓美麗啃人共鳴。索倫力圖呈現(xiàn)另個角度的美國,在這片孕育了奧巴馬和希思。佩林的土地上,意大利人為了證明2戰(zhàn)中發(fā)生在奧斯威辛的大屠殺對現(xiàn)代人的輻射影響,在片中加入了具狹隘價值觀的歷史老師和在戰(zhàn)爭中失去丈夫的寡婦等角色,通過他們的存在,來說明那段歷史時期的悲劇。
對戲劇性不強的公路片來說,這種帶強烈設計目地的人設并不是大礙,不受美麗啃人待見的價值觀也不是問題,但索倫讓夏安作為一雙眼,用遇見與尋找的方式去為“奧斯威辛對當代人們的影響”這個龐大命題解套,這就有點眼高手低啦,夏安本人跟大屠殺沒半毛錢關系,只因父親緣故才去探尋這種牽強的“無聲勝有聲”的藝術表現(xiàn),或多或少都有隔靴搔氧的不爽啦,不過,好在有影帝的演技彌補這一切,好吧,為了西恩爹,我們也得給這片加點油!!
4 ) 充滿童趣
充滿童趣、想象且不受拘束的電影。以抑郁為名停留于內心荒漠的哥特樂手在三十年未見的父親去世后上路,尋找并向納粹時期侮辱過父親的德國軍官復仇,實際尋求的是自我同世界的和解。片內樂隊致敬的是早期哥特樂隊蘇可西與女妖(主命題是生命與愛欲的荒涼和對現(xiàn)實狀態(tài)的厭棄),但因為實際操刀片內歌曲的是進駐美國搖滾名人堂的傳聲頭樂隊主唱大衛(wèi)·拜恩,影片里夾帶的私貨就比較多了,英國出生的拜恩為了藝術少年離家赴美學習(與格斯·范·桑特是同學并一起廝混),他的現(xiàn)場風格坊間概括即為:神經質,主人公深得精髓,片名This Must Be the Place出自拜恩的第五張專輯Speaking in Tongues里同名歌曲,影片把一個靈魂極富趣味卻又活在內心世界的人物及其歌詞里的情感傳達到位。
重要臺詞
1搖滾明星不能有孩子,因為很有可能他們長大了會奇裝異服
2孤獨是憤怒的溫床
3人生總是充滿美好
4恐懼每次都能拯救我們
5 ) 小煙熏加老朋克都對不住追尋納粹罪惡及猶太人恥辱的調調啊
電影的光色影音質感都太好了,臺詞棒。就是西恩潘這種朋克造型和怪異扭曲以為受過性虐及性倒錯的樣子,和追尋前納粹復仇、反思猶太人遭受的恥辱罪孽太不搭配了。
這樣沉重的主題,實在不需要西恩潘折騰如此花俏的形式,奪了主題的美。濃重的煙熏妝,刺激人胃口的紅唇,爆炸發(fā)型,各種苦逼特寫,哦也,每一張面部特寫都有異裝癖嫌疑,但全身還是那重金屬搖滾的皮夾克和小褲子,有什么東西欲說還休呢?西恩潘,令人白白喜歡你多年。
這幾天正好在看鮑曼的《現(xiàn)代性與大屠殺》,加之以前讀了一點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的起源》,可謂兩股戰(zhàn)戰(zhàn)汗不能出。看了這里的主題和素材,以為是一盤好菜,結果,還是壞了胃口。
最后的幾個鏡頭震撼到底,冰天雪地,孤絕人世,是任誰也逃不了世紀末審判的絕地,是美國式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可惜不是“孤舟蓑笠翁”,而是全裸的皺皮的老者,在天地之間被審判者,無處可逃。
這樣如鏡之新開、冷光乍出的調調,最后轉到“你父親很愛你”之類的噱頭,最后回歸到西恩潘洗凈鉛華粉黛的樣子,感覺兜兜轉轉,想起《瘋狂的石頭》里,黃渤一口山東話的譏諷來————費那事干嘛????
6 ) 關于抑郁癥和一些故事線索
保羅索倫蒂諾的電影處處都有線索和寓意。
夏安確實是抑郁癥,他20年前就不再唱搖滾了,但是還保持著20年前的裝束,抑郁癥患者不都是這樣嗎,察覺不到自己心理的問題已經反應到外表上,只是覺得自己不高興。
他妻子是消防隊員,說他愛她愛了35年……夏安十五歲開始涂脂抹粉,被父親怒斥,一怒之下從美國跑到了英國,15歲認識的妻子,愛了35年,妻子像是救火隊員一樣破滅了他生活中種種麻煩,至今還是這樣。
他的股票經紀人,或者是一起理財的客戶吧,夏安說你肥的像豬,滿身汗臭,一無是處,為啥還這么有吸引力,那人說,一個是時間,一個是好奇心,只要對女人花時間,女人就會好奇自己為什么值得那個那人用那么長時間來追?然后夏安就在街頭碰到了自己的老婆,恍然大悟自己已經成了廢柴,為毛妻子還是那么愛他,因為他一直沒變心啊。
跟著她的小姑娘,要么是他的粉絲,要么是他的朋友。小姑娘的哥哥應該是夏安的粉絲,或者是好朋友,三個月前失蹤了,叫托尼吧,托尼的媽媽很傷心,小姑娘瑪麗安也很傷心,但是我不知道為什么夏安覺得自己有責任。
夏安雖然抑郁了,但是智商還是在線的,找起人來一點都不兜圈子,先是根據父親留下的畫找到了仇人的老婆,然后假扮她的學生套出來他家有個跑到香港去的兒子,兒子有個女兒叫瑞秋。半夜又冒險潛入老太太家里找線索,找到了那個曾外孫寄回來的畫,背后就是曾外孫的地址。
然后他就直接到那個地方找到了瑞秋,臺詞很好,瑞秋說,我不是那種女孩,夏安說相信我,我也不是那種男孩。
瑞秋不知道夏安在找他的爺爺,但是因為他和兒子相談甚歡,就說了很多掏心窩子的話,其中就有爺爺居住的小鎮(zhèn)名字。第二天閑聊的時候,瑞秋透露附近有個空軍基地,很多士兵。而她兒子的姓跟了爺爺的姓,并不是另外的姓,所以應該沒有結婚,是和基地士兵生的私生子。兒子雖然很小,但是很有心計,瑞秋留宿外人,他故意把父親的照片放在客廳,瞪著夏安,但是因為夏安陪他唱歌,他判斷夏安是個好人,所以臨走的時候把照片帶走了,等于認可了母親和夏安在一起。他父親究竟是死了還是被長期派駐外國戰(zhàn)場,不好判斷,但是瑞秋的日子一定不好過,夏安剛剛開車進入猶他州的時候,就有瑞秋哭著從家里出來的鏡頭,這是在控訴戰(zhàn)爭給美國人民帶來的傷痛嗎?孤兒寡母?
夏安根據瑞秋提供的線索,到了那個小鎮(zhèn),然后遇到了發(fā)明輪子行李箱的老人,這一段在暗示什么。反正一開頭,夏安每次出門就跟強迫癥一樣拉著一個四輪的行李車,去旅行也總是帶著旅行箱,說明他始終惶恐不安,不把自己居住的都柏林當作家。最后,他減掉了長發(fā),洗掉了濃妝,以真面目出現(xiàn)在托尼媽媽的面前,身邊沒有行李箱了。說明他真正的到家了。
夏安的父親很執(zhí)著,他就是因為在集中營嚇尿了褲子,被看守的德國人嘲笑,一輩子才念念不忘要報仇。德國看守有罪,但是在夏安父親這件事兒上罪不至死,夏安就按照他父親的方法以牙還牙,報了這個仇,沒有使用那支槍。德國看守的兒子應該是因為父親的歷史而無法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才不回家的,夏安也想到了自己 他第一次沒找到德國看守,應該是妻子報的信兒,而不是瑞秋。
游泳池的寓意,也有點意思,夏安應該是不會游泳,或者懼怕游泳,所以家里的泳池才不放水,只用來打壁球。他看到瑞秋的孩子在水邊躍躍欲試卻又恐懼的樣子,就自掏腰包修了一座泳池,讓孩子健康成長。
牙弟的段落,那個皮卡車沒看明白什么意思。飯店吃飯認識的金融經紀人,本來要開自己心愛的皮卡車回家的,但是中途接到老板電話要出差一個月,車怎么辦,不放心那種公司,于是夏安主動提出幫他開回家?牙弟說,這是一種很古老很古老的習俗,叫信任。后來呢,他應該是買了輛紅色皮卡,最后走的時候沒有這個車,應該是給了牙弟的老婆?
夏安其實什么都懂,只是一直沒長大??恐缒瓿陌娑愡^著豪華的生活也不錯啊,好過大部分人。
夏安在納粹看守妻子家里問了個問題,為什么德國人要屠殺猶太人,妻子說,因為錢,夏安說,但是很多猶太人并不富裕啊,妻子說,但是他們總有點什么東西。這個問題直到槍店買槍,槍店老板才告訴他,用槍殺人而不用負責任,是人類認知上最大的轉折,如果被授權成為惡魔,那么人類最終的愿望就是成為真正的惡魔。這就是夏安最終沒有槍殺納粹看守的原因吧。他不想成為惡魔。
這個電影到處都是寓意,所有有點凹造型的嫌疑。小小的故事承載不了太大的意義吧。
攝影很美,音樂很贊!海報上看上去,給人感覺此片似乎很哥特很重口味,其實完全不沾邊,是個小清新的片。通過搖滾歌手裝扮的西恩潘,用公路片形式來講述反戰(zhàn)和自我救贖。
我盡力了。。
真心無法阻止西恩潘了,他對角色的詮釋出神入化,細微到嘴角的一點顫抖,爆發(fā)如受傷猛獸般的嘶吼,收斂自如震撼十足。影片攝影調度和配樂也是絕對的享受級別。不過索倫蒂諾的這個公路故事講到最后亂了陣腳,格局和主題都嫌平淡,更像一部美國獨立制作。
保羅·索倫蒂諾骨子里總有些奇怪的冷幽默,不過都被壓在他的文藝腔里了。他總喜歡用很多時間去營造氛圍,包括流暢的鏡頭和好聽的配樂。故事則不那么緊實,再加上文藝范兒的情緒,很多人不會喜歡吧。西恩·潘的角色好像一個抽空靈魂的干尸,重新尋找他的方向,尋不尋仇的顯然只是個借口。
有《我是山姆》的角色打底,出演《為父尋仇》這樣的烈焰紅唇角色對西恩潘來說并不算是多么有難度的事情。用網上的話來說:“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西恩潘了”。本片的另一大彩點在于配樂。這部電影的原聲帶足以讓二文青年們心馳蕩漾!
最大的亮點其實是片尾的老納粹。
影片的配樂和西恩潘神一般的一樣精彩,攝影時不時的也會亮一下,但是影片的節(jié)奏就像西恩潘的臺詞一樣綿軟,主題最后升華為納粹大屠殺對于活著的人的影響顯得過于牽強了,倒是父子關系的探討更深得人心。命題很宏大,結果只能用不溫不火來形容?!铩铩?/p>
告訴大家一個秘訣:把男主角想象成樸樹甚至竇唯來看的話,會覺得妙趣橫生
想當作公路片來看,不知不覺笑成喜劇片了。其他忽略不計。
我要下載下來從新看一遍,太可愛了吧...
比起劇情更喜歡里面的音樂
隱隱約約覺得沒怎么看懂。。。。。但是還是給你四星喲~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ie, the worst is live還有我的槽點太奇怪了,改了兩次圖一次嶗山道士西潘叔一次剪刀手西潘叔。。。笑抽了看不太進去了就。算了只要他演得盡興就行了。。。還有影片中途的命題開始升華太怪異太牽強了沒有必要搞成這樣。好吧,其實ost還是不錯的
給個前題“這是關于過氣的搖滾樂手的故事”,觀眾就可以從任何片段開始看起。這么說其實也反映了這實在是一部故事性不強的電影。觀看時注意力很容易游離于電影之外,但如果采用代入式觀影法效果就會好很多,西恩潘在Glam Metal裝束下卻如孩子般總是不知所措。最后復仇的雪景讓人想起了親切的金子,不過
#我的電影節(jié)# 很簡單的電影,看完之后就記住西恩潘的剪刀手造型了。用不著太復雜深刻,就是一個五十多歲的搖滾大叔,游美國,從別扭到自在的過程。嗯,還可以。
無聊
1感謝電影節(jié),讓我在大銀幕上看到這個電影,這也是電影節(jié)的意義,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好電影2西恩潘自己出演的反向的荒野生存3被治愈4對我來說,這是看完就死掉也很開心的電影5R?E說"某種意義上,我們也成為了這些電影,它們變成了我們"
音樂不錯
和保羅·索倫蒂諾前作差不太多感覺,非常的重視人物固定狀態(tài)和視覺層次氛圍。不過更加強烈的形而上的表現(xiàn)形式,甚至開始搞起公路片這檔子事,如果找到符合作者風格的更具價值內核,還是會有噴發(fā)的一天。西恩·潘再次證明了自己無限制的體驗意識,那張越老越有味道的臉不需要整成這個造型同樣適合。
影片看似重口味的包裝下,其實是一顆小清新的心,而我心愛的Sean Penn大叔永遠能在表演上給我驚喜,這次誇張的搖滾造型之外,卻能散發(fā)出聖母般的耀眼光芒!攝影美翻,配樂極度搶戲,散文式敘事方式令影片節(jié)奏頗流暢,但是在形散之外神未夠集中,二戰(zhàn)反思的暗線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