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uruky
簡介:不留文字,如是我聞
有的影片,可能開演于主創(chuàng)名單之后,片名之后,甚至到全片最后10分鐘才進入正題……而本片可謂是“粗制濫造”(沒有足夠人力財力)中最為敬業(yè)者,字幕打出之時,正片即已上演。只可惜,1小時21分36秒“中場休息”的出現(xiàn),并沒能將本片的壽命再續(xù)一半,最多還撐8分鐘畫面便已掐斷,即使黑屏,也仍讓主題曲空蕩3分鐘,努力為觀眾延展愉悅。與其說它是一段未竟之喜劇,倒不如將它視為一部紀錄片——講述影片制作過程的艱辛與歡樂。
![]()
1時21分36秒處|打出“中場休息”的字幕,并伴有影片主題曲
導(dǎo)演(雖是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與特瑞·瓊斯(Terry Jones)兩人,但為方便下文均以單數(shù)稱呼)對片名的詮釋,已從字幕開始。片名下打出世界語版的翻譯,似是高端全球化。接著卻是以英語為基礎(chǔ)瞎編的語言,not、holiday換o為?成n?t、h?liday(一是形似,二是照國際音標來讀的話,實是強調(diào)英式讀法,拼音類似wò,即nuò te、huò le dei),why換hy為i成wi、try換y為ei成trei(一是音同,二也是強調(diào)英式讀法,結(jié)尾這個音的完整發(fā)聲,拼音類似ǎi,即wǎi、chuǎi),year換ea為ё成yёr(頭上加兩點分音符號的e,拼音類似yì,是把重音放在正中的英式讀法year,即yì er)等等……
然后演職員表繼續(xù),字幕員卻講起今年想去瑞典度假一事,那風光多么美好、通訊多么優(yōu)良(電話發(fā)明伊始到本片拍攝的六十年代,瑞典電話系統(tǒng)都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可又想到了討厭的巨大駝鹿、表妹被駝鹿咬傷等等。因為錯誤頻出,負責字幕的人員被撤掉,負責撤掉字幕人員的人員也被撤掉……
巨蟒莫比烏斯的自吞之環(huán)開啟,對世界語達及語言圣杯的妄圖(仍囿于其取眾長的各源語言)、瑞典度假達及生活圣杯的妄圖(有美即有壞,總在二分對立中)也作了一番戲謔。
![]()
59秒處|字幕基于英語改變了書寫系統(tǒng),但仍是英語的讀音
亞瑟王帶一仆人騎一“椰馬”千辛萬苦,一士難尋,百姓窮困巴不得早日扛出家中的瀕死人丁。兩階的極端落差,是電影開篇即拋出的主題之一,圣與俗的對比隨處可見。
尋士的第一個場景,亞瑟王第一次要求見某城堡主人時,堡中士兵不予理睬,全心爭執(zhí)著亞瑟所騎“椰子”能否被一只燕子遠載至此的問題(此時他無意聽到的知識,后來巧作通過死亡之橋的鑰匙)。
尋士的第二個場景,路過尸車與送尸出來的百姓,這次換作亞瑟全不理睬,一言不發(fā)而過,他們過得如何,亞瑟毫不在意(即使他們悄聲談?wù)?,認他為王)。
尋士的第三個場景,亞瑟再次詢問遠處的城堡之主是誰,兩位“好婦人”(片中有意混淆男女,用意在抹去性征對人思考的界限)只是一味談?wù)摢毑门c自治的政治問題,搞得亞瑟頭大、意欲施暴。好玩的是,那宏大的問題被導(dǎo)演如此簡單地現(xiàn)身說法,要解決它只需兩個圍觀者——信息透明化。
尋士的第四個場景,好不容易見到英勇的攔路武士,亞瑟邀他入伍不成倒被攔了路,且不管他是國王還是螻蟻。
迫不得已斬其四肢后(顯示武藝),亞瑟來到尋士的第五個場景,“歪解”了女巫的問題(顯示智慧),終于求得一位智慧之士貝德維爾爵士。這里的“歪解”,其實就觸及到了??滤缘闹R型,簡概即一種話語的歷史積累導(dǎo)致人們在某一時代某一地域內(nèi)考慮問題的普遍框架,或說基本邏輯準則。
回看尋士的整個段落,前四次雙方都互相沒有承認對方身份的意愿,唯有這次亞瑟的“智慧”、妝容與舉止令貝德維爾信服??杀扔诖螂娫?,兩者終于連通方才建立起交流。
![]()
17分22秒處|貝德維爾正在模擬“燕子與椰子的載移問題”
尋士這段還有一趣,場景一里堡中士兵提及的問題,在場景五里由貝德維爾實踐起來。
一則,可見此問并非單單是兩個士兵的興趣所在,他們會傳播,特定的人會接收(貝德維爾正在研究它,村民們卻送來女巫請求判決);二則,如何傳播,椰子如果作為一種信息,怎樣能從溫帶傳達到寒帶,其載重與時速幾何?這也是人類自馴養(yǎng)動植物、群居囤積應(yīng)對環(huán)境之后,要面臨的下一步:物的運載與言的傳達——人類(物質(zhì)與精神)活動疆域的開拓。
對應(yīng)到片中,駐地不移之人有兩種,被壓迫的無力百姓(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農(nóng)民為求安全,將土地交予地主再領(lǐng)回耕種;地主從國王那里得到特恩權(quán)統(tǒng)治農(nóng)民,使得農(nóng)奴化加速)與守株待兔的有實力者(攔路武士、炭疽堡修女、“涅”騎士、沼澤城主、黑暗之獸、死亡之橋守橋人等等)。他們皆因固與其仰仗之物,處于凝滯狀態(tài),而易被變動不居的信息流摧垮(更厲害的武藝、對貞潔的維護、詞語魔力的較量、愛情與錢權(quán)的對抗、創(chuàng)作者與媒介的共生、問題對問題的消解等等)。這且歸為信息的問題,它的冗余與殘缺是幽默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也是本片的主題之一。
目前找到一位智慧之士,往下該繼續(xù)尋了吧?一本精美的拍攝手稿擺上桌面后,導(dǎo)演直言道出拍攝計劃。
卡米洛特一場戲,實在難拍。亞瑟仆人在片中透露,預(yù)算拮據(jù)只能搞個模型城堡。一眾演員也載歌載舞,抗議該幕劇的無趣。電影創(chuàng)作到原計劃的十分之一(若照“中場休息”字幕打出后,再正常延續(xù)一半時間來算的話)就遇瓶頸,也只好讓全能的上帝顯靈了(生活里或電影中)。這位上帝不要跪拜不要致歉也不要被罵,要圓桌騎士們直視他,因為聚集圓桌的本義正是平等與世界。但這要如何達成呢?那就是尋找圣杯了。
在傳說中,圣杯出現(xiàn)于某次圓桌聚會上,為眾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歡愉。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召喚,那并非是肉體上的沉溺享樂,而應(yīng)是精神上的大喜。
![]()
24分38秒處|上帝給予亞瑟在黑暗時代尋找圣杯的光明重任
其實想來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如把萬元大鈔放在一只螞蟻身旁,它只會馱著自己的食物繼續(xù)前行,對此無感無念。換作人也一樣,一切物質(zhì)(作為信源)的滿足(通過人類感受的信道)若非其精神所需(達到精神需求的信宿),縱使他能呼風喚雨,也只是一具軀體和其他物體恰好在共同地動來扭去而已,令人很是尷尬——精神的信宿沒有獲取任何意義。
亞瑟自始至終稱己為王,一路看來他也并沒施行什么王的權(quán)利,其實仍如路人一般,他是在趕往自己的心靈終站。這個角色正是導(dǎo)演本人的寫照,他無意硬要這部電影成為什么樣,只是說有什么能用,就拍什么,怎么能將現(xiàn)有的資源用好,就怎么拍——這也是他的圣杯之路。
可接下來要怎么拍,他又產(chǎn)生了疑惑。從劇情上講,到此已偏離/改編歷史較多,要么打住,要么繼續(xù)編下去。當然,他是沒有輕易放棄的,在片中他找來“著名歷史學家”作證,以期讓故事更有信服力??烧l曉得,歷史學家被自己證明的歷史人物給抹殺掉了。這是什么意思?
歷史作為書寫/講述的歷史,只是一堆文物古跡里漂浮的信息。誰來講,講什么,為什么這樣講,才組構(gòu)成了一條信息的通道,讓一個故事成形。宇宙的確沒有固定的方向,可通道作為一個向量,它是有指向、有目的的。導(dǎo)演察覺到了不妥,故事不能再繼續(xù)單線(單義)下去,因而接下來,各騎士分頭行動,現(xiàn)實(警探尋找殺死歷史學家的兇手之探案過程)與歷史(圓桌騎士仍在進行的圣杯尋覓之旅)也交織起來(在他們通過死亡之橋后,現(xiàn)實與歷史人物再匯合)。
![]()
1時22分13秒處|第一個通過死亡之橋的蘭斯洛特被警察逮到
不如勇敢之士蘭斯洛特爵士那么勇敢的、勇敢的羅賓爵士,首中語言之迷。吟游詩人唱他好,他歡欣雀躍;吟游詩人字面反義但仍唱他好,他卻皺眉拉臉起來。這是非常典型的一例。
信息,作為人觸手可及的材料,需要經(jīng)過大量挑篩過濾。這還只是第一步,過濾組構(gòu)后,成為新的信息,其意義要指向何處?新的信息再組構(gòu)成為更新的信息,其意義又將指向何處?簡言之,單詞作為原料,詞句段的組合聚合雙向構(gòu)作半成品,語言系統(tǒng)之外的其他系統(tǒng)附加處理(聲音符號系統(tǒng)、姿勢符號系統(tǒng)等等)終得成品,這其中已蘊藏多層次多向度的意指。事物的征兆也同理,非是看到好或看到壞即可,實需雙向構(gòu)取,再附加當下從其他符號系統(tǒng)獲得的認知(即整個生命狀態(tài)),才能盡量去感味到一事一物一景。
當然,這過程并非像這樣明確的流水線式,而應(yīng)當是即時綜合的。類似幾位騎士分頭尋找圣杯,亦是從多方面多層次同時逼近,我們看他們,在于一個整體的感知。這些都應(yīng)當作提喻來看待,它們都處于各自系統(tǒng)中流變分配的一定位置,互相給予意義——我坐這里,你站那里,我們共同建筑了一個意義場,這個意義場同時又反過來為我們各自所在及我們的關(guān)系分配意義。好比說,“涅”騎士作為神喻的守護者,“涅”(Ni)的力量來自語言,那消滅它的力量自然也在語言之中,在片中即是“它”(It)。因為詞語的意義在于互相解釋,其本質(zhì)是空。這里可能是導(dǎo)演隨意編的一對咒語,不過中間系以相同的元音,一個以輔音開頭,一個以輔音收尾,也似作巨蟒自吞之勢。
![]()
1時4分7秒處|亞瑟與貝德維爾偶遇帶來“It”的羅賓,過了關(guān)
亞瑟一行人終于匯合。我猜,導(dǎo)演此時終于拉到了一些資金。因為他讓巫師在與亞瑟交流的180秒里幾乎句句話都伴隨著施法至少一次,大概使用了爆炸瞬移1次,大火球之術(shù)11次(其中帶禮花的約4次),小火球之術(shù)1次,噴火術(shù)1次,噴射術(shù)1次,估計法力值已經(jīng)空瓶。(不過估計這些火藥也不怎么費錢)之后去到卡納巴諾格的洞口,他一次法也沒施,將魯莽的圓桌騎士嘲笑一番便離。
或許是我多慮,不過仿佛他嘲笑的是那些純粹愛爆炸炫特效的電影,因而導(dǎo)演不惜將這段尷尬保留下來。當他們想用神圣手榴彈、詢問操作指南時,梅納德教友抱著《裝備手冊》念起來,一堆冗余雜言;當他們?nèi)サ蕉粗小l(fā)現(xiàn)墻上的阿拉米語石刻時,梅納德教友翻譯到最后,最重要的信息又竟殘缺。
冗余,如之前亞瑟遭遇“涅”騎士,要了一根灌木,后續(xù)又來更多奇怪要求,完全不知道對方想干嘛;殘缺,如之前蘭斯洛特得到沼澤城主之子的飛信,語焉不詳,導(dǎo)致他以為對方是公主,意欲英雄救美,繼而沖進城中誤殺一通。這都是溝通上表意不明導(dǎo)致的。不過現(xiàn)下,梅納德教友已被黑暗之獸吃掉,劇情非常明確地要干掉只會莽沖(“Charge!”)與疾退(“Run Away!”)的圓桌騎士,沒得商量。電影若到此就斷,那真是無甚可觀。
![]()
1時17分27秒處|在卡納巴諾格洞中,黑暗之獸正追殺圓桌騎士
這里不得不先贊嘆本片動畫制作的奇趣與精美?;蛟S也正因如此,動畫師在影片即將完結(jié)之時,(才被安排)興奮過度導(dǎo)致心臟病突發(fā)而死,解了圓桌騎士的圍。
本片其實很多暗箱都藏得自然到位,實在難行時的救兵(上帝、動畫師、警察等等)也在整部片的情理之中。最后,你可以相信警察是真的來逮捕劇組中的殺人犯,也可以相信是導(dǎo)演安排這整個劇情作為他想講的故事,還可以相信故事只有圓桌騎士尋圣杯一事而其他是作為惡搞打岔的部分。
這都無妨,因為電影既是整體感受之無限開放,也是信息組構(gòu)之雙環(huán)聯(lián)結(jié)“∞”。
![]()
1時29分8秒處|警察逮捕圣杯之旅僅剩的兩位主角后打壞攝影機
《巨蟒與圣杯》這部紀錄片從敘事的角度與維度上動手,給了我們一個將意義敞開的示范。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它更像一塊一次性電池,用智性來儲以一定能量(好在它還能儲一些可看),類似可儲能之物有特效、情感、顏值、美景、美食等等。
這樣的電影,屬于看一次,耗一管能量;看兩次,耗更多……其能量呈級數(shù)衰減,它缺少的是一個藝術(shù)媒介應(yīng)有的生成之力。
或許它也能建筑一個精神世界,但那個世界不是一座圣杯,它只求人將其享受殆盡化作廢墟,卻難要人參與構(gòu)建新的意義。
第15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第9個競賽日為大家?guī)怼毒掾c圣杯》,下面請看前線蹩腳眾生們滑稽搞笑的評價了!
果樹:
初看有趣,久了很疲。
莫扎特侖蘇:
沙雕喜劇,智障但不低幼。
三島行于海上:
讓我們一起快樂地消解中世紀吧。
松野空松:
出乎意料的驚喜,要素太多,而且契合歷史。
子夜無人:
恍惚間以為在看《坎特伯雷故事集》,導(dǎo)演玩得很開心,演員也都玩得很開心,可是我不開心。
Pincent:
惡搞歷史故事的極致,典型的故意粗糙的質(zhì)感,不斷告訴我們有種電影就是故意懼怯而因此極為有趣的“爛片”。
我們敏熙:
對于我來說,更大的意義在于游戲?qū)す?,《輻?》中的神圣手榴彈,守橋人的三個問題,《黑暗之魂》中太陽騎士索拉爾的滑稽太陽圖案衣服。
米米:
無厘頭鼻祖不是吹出來的。第一遍,我笑得不行了,越到后面越不知道他講個什么。第二遍,徹底笑不出來,卻越來越清楚他講了個什么。其實就是“亞瑟王”風騷走位“大不列顛國”,尋找“圣杯”故事。這片可以說,能用錢定義的東西,都相當相當?shù)摹傲淤|(zhì)”,都能看到他們把錢省到什么地方,又用到什么地方了。(雙關(guān))真正的智慧確實是四兩撥千斤啊,強!
DAY9的主競賽場刊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1970年冬,在《花花公子》倫敦辦大佬Victor Lownes資助下,剛錄完《飛行馬戲團》季二的Monty Python小組拍攝了電影處女作《And Now For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目的不外有二:進軍美國市場,盡情享用玩伴。最終結(jié)果有違初衷——片子在英國市場賣得還成,大洋彼岸卻連滴水花都沒見著。電影只是把前兩季小品摘選出來炒了炒冷飯,沒有原創(chuàng)內(nèi)容;拍片過程中,兩個一心想做導(dǎo)演的Terry與酒鬼導(dǎo)演Ian MacNaughton的沖突也愈加頻繁,這一切都讓小組下定決心,要在下一部作品獲取完全自主權(quán)。
時間到了1974年,隨著劇集熱播、衍生品熱賣和舞臺巡演的轟動,Python小組在島國人氣日隆,策劃新電影的時機已然成熟。John Cleese盡管聲明退出劇集季四攝制,但對電影計劃還是欣然同意。按老規(guī)矩,六個成員坐到一起開始拋磚引玉,Michael Palin的亞瑟王與仆人以椰作馬創(chuàng)意博得了一致贊賞,就此觸發(fā)并確定以亞瑟王冒險為藍本構(gòu)筑電影劇本,《巨蟒與圣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就此誕生。
六個從沒寫過電影劇本的Python保留了電視劇的寫作方式——各自累積小品段子,再將段子整合到一起理條主線出來,劇本完稿以亞瑟王召集眾人尋找圣杯的主線和眾騎士分頭冒險的副線交織而成。選角分配大體依循了劇集的傳統(tǒng)——誰寫的段子就讓誰來演;天生有著一張高貴直男臉和受難圣徒表情的Graham Chapman成了扮演亞瑟王的不二人選。落實到導(dǎo)演時,很顯然感興趣的只有Terry Jones和Terry Gilliam這兩位,重擔自然落到了他倆肩上。
劇本有了,錢卻成了麻煩。一聽是兩個菜鳥自己導(dǎo),電影公司全給嚇跑了。最后多虧了愛冒險的制片人Michael White出手相助:他從National Film Finance Corporation籌得了十萬英鎊,再加上Python唱片東家Charisma Records從旗下樂隊Led Zeppelin、Pink Floyd、Genesis等拉來的十萬投資,電影終于啟動。錢少也有好處——以椰作馬的創(chuàng)意得以自動保留,時至今日椰殼已經(jīng)成了圣杯粉絲的最佳藏品。
錢一到位,兩個導(dǎo)演Terry開始了為期兩周的環(huán)英之旅,給電影尋找外景地,最后敲定了幾座蘇格蘭古堡。就在開拍前一周,蘇格蘭環(huán)境署發(fā)來禁令,稱電影內(nèi)容與這些建筑的高貴不相稱。兩個Terry被迫再次出行,趕在開工前最后一刻選定了另兩座蘇格蘭城堡:Doune Castle和Castle Stalker。
4月底,拍攝工作正式啟動。頭一天麻煩就接踵而至:那天拍的是死亡峽谷戲,劇組找當?shù)貙<掖盍藱M跨峽谷的木橋,看似危險,實際很牢靠。大家本仰仗登山健將Graham Chapman起帶頭作用,可到了拍攝現(xiàn)場,宿醉后的亞瑟王站在峽谷邊全身發(fā)顫,死活不敢過橋(照Chapman本人的說法,這是他為拍片強行戒酒導(dǎo)致的震顛性譫妄)。John Cleese同樣不敢過橋,理由是皮革做的鎖甲鞋底天潮太滑。不得已,這倆位的鏡頭用了替身。更大的麻煩在后頭:兩個Terry才拍了導(dǎo)演生涯第一個鏡頭,唯一那臺同期聲錄音的主攝影機就歇火了,一打開齒輪全掉了下來。峽谷這頭的戲是沒法拍了,只能到另一頭拍點近景。可大家伙又都不敢直接從橋過,結(jié)果費好大勁繞圈子才到對岸拍了幾個特寫鏡頭。
這樣的不順貫穿了整個攝制期,蘇格蘭陰冷潮濕的天氣、簡陋不適的服裝道具、記不住幾句臺詞的酒鬼亞瑟王,所有這一切都讓大家吃盡苦頭。劇組入住的賓館只能供應(yīng)六成人的熱水,每天十幾個鐘頭拍攝過后,一大幫人還得搶車回賓館洗熱水澡。Cleese和Idle終于忍受不住,搬進了另一家賓館,正趕上拍攝“炭疽城堡”戲的美女集體入住,黑暗的隧道里終于現(xiàn)了一絲亮光。
作為導(dǎo)演,兩個Terry美學理念相近,都是帕索里尼的粉絲,想拍出一部骯臟瘋克、環(huán)境可信的中世紀電影,而不是好萊塢那種極盡華美的超真實古典片。現(xiàn)場指導(dǎo)時二人各有長處,演員出身的Jones對喜劇拿捏更有經(jīng)驗,做了幾年動畫師的Gilliam視覺感官更強,龍骨船向亞瑟王駛近的鏡頭就是典型的Gilliam式魔幻筆觸,理論上說這是一對互補的組合。拍攝時,兩人合作緊密,并在日程表上按天劃分話事權(quán),調(diào)度還算和諧有效。隨著Gilliam的完美主義與劇組有限的時間、預(yù)算矛盾逐漸加劇,趕快工的Jones開始在Gilliam日爭奪主控權(quán),兩人之間裂痕漸顯。
Terry Gilliam做動畫時和剪紙、照片打慣了交道,一切可以任他擺布直到完全滿意;當他把這種完美主義照搬到電影拍攝時,卻遭致了python同胞的強烈抵觸:拍那場家禽守城戰(zhàn)時,被指揮著左右反復(fù)移動的Cleese當場開罵,“我們可不是幾片剪紙”,把Gilliam氣得獨自窩墻角生了幾個鐘頭的悶氣; 拍“Bring out the dead”這一場時,收尸車經(jīng)過的村莊泥濘不堪,Michael Palin演了個背景中滿地爬滾啃泥巴的村民。即便是群眾角色,Gilliam也毫不放松,爬地的段落直拍了八條。第七條演完,Palin滿以為熬到頭了,聽到的卻是,“再來一遍,剛才那條里Michael背露出來了…” 公認脾氣最好的Palin也終于發(fā)飆,亂蹦亂跳怒吼了足足五秒鐘,引來Cleese和Graham一片熱烈掌聲。終于要啃泥巴了,道具師安慰Palin啃的會是巧克力,等Palin反問如何區(qū)分巧克力與泥巴時,立馬沒人應(yīng)聲了。等最后拍完,Palin啃進去的多是巧克力,但也雜了不少泥巴在。穿了破布爛衫、滿身泥巴的Michael Palin跑去打破傷風針,把蘇格蘭赤腳醫(yī)生嚇了個不輕。悲劇的高潮在晚上:一幫人聚在一起看樣片,整場戲里壓根就見不到Palin人影子! 隨著Gilliam和同事們矛盾的加劇,兩個導(dǎo)演干脆做了分工:Jones負責管python幫,Gilliam只和技術(shù)組打交道。
除了兩個處子導(dǎo)演的毛手毛腳,獨立制作的不專業(yè)也給拍攝帶來不少麻煩:為了拍蘭斯洛特大鬧婚禮那場戲,藝術(shù)指導(dǎo)(production designer)在城堡內(nèi)精心設(shè)計了一整套樓梯,兩個Terry看了交口稱贊。第二天進堡準備開機了,兩人一下就傻眼了,整座城堡內(nèi)空空蕩蕩,除了樓梯啥都沒有。回頭質(zhì)問藝術(shù)指導(dǎo),對方說裝飾內(nèi)景是置景人員(set dresser)的活。沒法子,兩個導(dǎo)演只得自己搬桌子貼彩旗,做完了全套置景的工作。面對混亂不堪的拍攝現(xiàn)場,Terry Jones給自己立了個座右銘:“Don’t Panic”——這可遠在《銀河系漫游指南》這部奇書(廣播劇)誕生之前。
經(jīng)過六個禮拜的艱苦奮斗,《巨蟒與圣杯》終于殺青。電影結(jié)尾是Eric Idle的神來之筆:亞瑟大軍由一幫大學生群眾演員組成,一天下來報酬只有四鎊,人數(shù)也很有限,編排大戰(zhàn)是不可能的事情。Python們拍了所有能拍到的角度,然后用警察闖入怒遮攝影機的后現(xiàn)代方式結(jié)束了全片,這也完美沿襲了《飛行馬戲團》時期沒有壓軸笑話(punchline)的Monty Python標簽。
到了剪輯室里,兩個Terry分歧再現(xiàn):Gilliam認為Jones在選擇時注入了太多實地拍攝的情感回憶,缺乏客觀性。爭論不過時,Gilliam干脆晚上偷偷溜回剪輯室再作修改。
10月1日,在一百多名投資商、親友團面前,《巨蟒與圣杯》作了第一場試映。結(jié)果是災(zāi)難性的,開場前五分鐘現(xiàn)場還笑聲不斷,慢慢就變得無聲無息,直到放映結(jié)束?;煲糇龅锰鎸崱⒐?jié)奏不夠緊湊外加放映質(zhì)量差是失敗的主要原因。Python們并未氣餒,Terry Jones回頭重做了音軌,把對話時的背景聲逐一抹除,讓笑話更清晰無擾;過場戲添上了氣勢宏偉的資料配樂,嘲諷史詩味出來了;通過接連十三場免費試映的反饋修改,片子的節(jié)奏也被一緊再緊。在洛杉磯電影節(jié)參展時,面對買了票的觀眾,《巨蟒與圣杯》終于有了第一次成功放映。
1975年1月10日,《巨蟒與圣杯》在倫敦舉辦了盛大的首映式。沒把握的Python們心情緊張,亞瑟王Chapman被嚇得當場犯迷糊了。好在首映一炮打響,片子火遍了英國,哪怕影評還是一貫的苛刻。五個月后,電影在紐約、洛城作了北美首映,當時正值《飛行馬戲團》在PBS電視網(wǎng)熱播,蜂擁而至的老美把影院門口堵得滿滿當當,排隊入場的觀眾里不乏Chevy Chase、Jim Belushi這樣的未來明星。
Monty Python突然間成了美國人眼中的喜劇之神,一段新的“英國入侵”神話就此鑄成。
大量幕后圖片請到這里觀賞
http://ethermetic.com/archives/2699
最后警察不得不出來阻止鬧劇,神來之筆??!
惡搞片的經(jīng)典,可惜今時今日那些笑料橋段都太古老無法令人發(fā)笑了。
無厘頭鼻祖,后現(xiàn)代先驅(qū)。1.解構(gòu),戲仿,拼貼,自指,間離,惡搞,不僅形式豐富,爆笑指數(shù)亦登峰造極。2.錯字幕解雇職員開場,笑死人不償命,城管阻拍收尾恰如其分。3.最愛貧嘴守衛(wèi),ni騎士與死橋問答場景。4.猝死動畫師與遇刺歷史學家,及各種打破第四堵墻。5.砍四肢,食人兔,神圣手榴彈。6.女巫與修女。(9.5/10)
#重看#@大光明;大不列顛版西游記,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絕妙無厘頭,段子大集合,想象力爆棚,諷喻性大贊,說古道今穿越時空,戲說歷史真實,打破第四堵墻;“對方不想和你說話并向你扔了只?!敝亲?,全場爆笑。
HAHAHAHAHAHAHAHAHHAHAH!!!!! 時間錯亂的農(nóng)民掌握了某種政治話語(并陷在這種cliche當中)將亞瑟王惹怒... 亞瑟王傳奇的烏托邦色彩(一種英國性,以區(qū)別于北歐與法國)?Sir Robin和他的minstrels哈哈哈一種自我敘述的內(nèi)在掙扎。在敘述上來自于中世紀文學(satire)傳統(tǒng),從一系列荒誕故事中編織出一種moral(而不是沒有moral)對古典文學元素的喜劇化引用(木馬、殺人兔)。動畫作者/字幕翻譯之死的梗也來自中世紀傳統(tǒng)。
"The airspeed velocity of an unladen swallow is roughly 11 meters per second, or 24 miles per hour, beating its wings 7-9 times per second rather than 43. And a 5 ounce bird cannot carry a one pound coconut."
這片子實在是受不了,一開始有點想睡著,到后來還算是被若干個無厘頭給笑到,特別是守橋人那個……可這片除了黑一黑之外就沒內(nèi)容了啊……無愛這樣的風格,和十二猴子和Brazil差太多了的感覺
神作。與其叫它中二沙雕電影,不如說它是一個文化解構(gòu)文本。覺得福田雄一的《勇者義彥與魔王城》借鑒了本片。了解亞瑟王的話大概能接住更多梗,但當年許多笑料放到現(xiàn)在依然不過時。片頭的字幕已經(jīng)開始了表演,而后動畫介入、民謠新編、打破第四面墻、乃至對電影形式的調(diào)侃(Intermission出現(xiàn)在快結(jié)尾),資金的捉襟見肘使戰(zhàn)斗場面另成一種簡陋但有趣的風格,在電影意義上絕不敷衍了事。Monty Python小組的創(chuàng)作力和想象力讓人大開眼界,想法突破成本的局限而成為電影藝術(shù)最耀眼的圣杯。
70年代的導(dǎo)演真任性啊,感覺是不是呼完葉子也不看劇本了就直接胡逼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能俺讀亞瑟王、納尼亞以及司各特作品的時候太早,到如今對指環(huán)王乃至哈利波特之類中古世紀題材都提不起興趣了。連惡搞版本也是如此。本片雖然笑點多多,就是不能暢懷笑出來。這算是文化隔閡吧
反類型 從片頭字幕開始全程笑得我累死了 肆無忌憚?wù){(diào)戲觀眾 兔子燕子鴨子等深深躺槍 警察出沒真是神來之筆 想把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找來看
音樂劇版還真是把電影里所有的gag都抄走了??![巨蟒與圣杯]里最成功的笑話都建立在虛擬和現(xiàn)實的沖突地帶:一部分人在努力無視自己的情節(jié)是虛構(gòu),另一部分人則在孜孜不倦地瓦解這層虛構(gòu)性。電影的結(jié)尾于是帶有必要性,而且令人敬佩,它的政治宣言就是:沒有什么可看的了,我拒絕繼續(xù)給你們娛樂。影片的最佳gag是它開頭的字幕。
看上去很無聊,但是忽然又很喜歡,很仔細用心看完,多少也理解了屬于他們的幽默,模擬馬蹄聲,做騎馬狀,還有各種無聊的問題,很多的無厘頭,各種解構(gòu)和去中心化,看似浮夸卻也自有其題中之義,懲罰女巫處有點烏合之眾的味道,各種妖魔讓人不禁想起搞笑版西游記,而最后鬧劇警察出來收場,導(dǎo)演意味明顯
一部誤打誤撞成為經(jīng)典的英倫喜劇,大膽的構(gòu)思以及對亞瑟王故事的顛覆是其成功的關(guān)鍵。
都說1980年的《空前絕后滿天飛》是無厘頭鼻祖,但這部1975年的《巨蟒與圣杯》明明已經(jīng)把無厘頭做到了一個極致,還進入了IMDb250。有人說這是英國版的《東成西就》,很貼切,但準確的說《東成西就》才是香港版的《巨蟒與圣杯》。特瑞·吉列姆演了這么多角色,我居然只看出了兩個,暈。
1.反類型、形式主義、無厘頭惡搞;2.各種吐槽也就各種贊美;3.滑稽、荒誕、亂七八糟...
果真是個天馬行空肆意風流,結(jié)局可列入影史最佳候選
我看不懂 這就是無厘頭 沒有頭緒。不過蘭斯洛特]爵士蕩秋千從Swamp城堡勇救小王子的那段還挺搞的。還有回答問題才能過橋的那段。非洲燕子和歐洲燕子。哈哈。And now! At Last! Another film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some of the other films which aren't quite the same as this one is
笑瘋.....劇組集體忘帶藥23333大家玩的真開心!!!!!還是英國人會玩啊段子一個接一個腦洞停不下來......
絕頂無厘頭,無厘頭到完全不能理解。需要理解?不用理解!妙趣橫生的段子,尤其是最后的結(jié)尾,我在想,要是在電影院看到最后的結(jié)尾,一定會很多人吼出“WTF?!” “這哪跟哪就這么結(jié)束?!” 瘋子和天才真是看起來差不多,這些可愛又極品的人,徹底把觀眾與電影之間的墻拆掉了,跟面對面交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