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腔在內(nèi)陸火不起來不僅是因為開頭的十八jin,更是因為我們對泰國人妖還是不能很理解,當然這些人里也包括我。我一直都接受不了有人對“姐姐們”只是愛情的一見鐘情(我的jj學長嗚嗚嗚),如果問我為什么我一定會扯一頓什么男子氣概之類的。但我依然覺得無論如何我們都還是要尊重別人的選擇,尊重每個人的愛情,讓每個人都有自由戀愛的權利。如今的彩虹行動就像很多年前的年輕人們反對父母媒妁之命一樣,應當被時代尊重和選擇。這部劇雖然劇內(nèi)有不少露骨的話,但這正反應了“同志”們的現(xiàn)狀。劇中的三位gay在不同場合被不同的人歧視白眼,同志們只能到gay吧或路邊窯子里滿足自己,不能擁有自己的愛情,甚至得不到性伴的尊重不去采取保護措施......這就是現(xiàn)在同志的狀態(tài)。不過還好,如今的青年群體已經(jīng)開始接受這個群體,支持他(她)們,讓不少人感受到世界的溫柔。相信中國總會有一天會通過相關法律,讓同志們不用再躲在陰影里,給他們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多日劇慌的我,機緣巧合下打開這部重口味18禁泰國人妖gay片,然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可能是我從未看過如此清新脫俗,溫暖魔性,三觀又正的泰劇吧。 說說劇中的幾條感情線吧: 首先要提的肯定是帥氣時尚,膚白貌美的小受gus與撩"妹"高手,清新陽光的年下攻top的故事。兩人初相遇之時,gus正在在失戀后頹唐的沉寂中,而top卻在慢慢的覺醒。不得不說,當top小哥的那句"我們可以成為情侶了嗎"出來的時候,彈幕炸了,我也粉了。之后的發(fā)展趨勢是毋庸置疑的,兩人順其自然地在一起了。可由于"婆婆"的阻攔,兩人的愛情將飽受考驗。(虐呀) 其次再說一下另外三位主角:kim(據(jù)說是泰版"王凱")從golf手里搶到的帥氣男在云雨之時卻發(fā)現(xiàn)對方是少年時代的娘炮而心如死灰;而golf在失戀后約炮買男人卻因為沒有戴套染上了HIV病毒,感情生活也是一片狼藉;而nei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心水的姐姐卻在第一次見面時被對方的狐臭給嚇暈過去…… 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這個失戀陣線聯(lián)盟沒有太多的哭哭啼啼,他們自信美好,不急不躁,相信總會遇到更好的。 golf懷疑被炮友偷走了項鏈,朋友們深夜出動幫其尋回;就算golf感染了病毒,朋友們也會不離不棄。golf失戀,一個電話打過去,朋友就會立刻出現(xiàn)在面前陪著你一起哭一起放肆一起唱歌甚至出現(xiàn)幻覺……可是朋友也會和你搶男人,朋友也會見證你最羞慘的"拉屎"瞬間,朋友之間更會互懟互相傷害……可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傷心難過的時候你就在我的身邊。 這部泰劇真是太魔性了,有笑有淚,重口味的外衣之下實則是純愛小清新,不信不能治愈你!
我是被宣傳語“勁爆的性愛喜劇故事”騙進來的!說好的“十八禁”呢!
你們有本事說,你們有本事拍出來呀!褲子都脫了,就給我看這個!
看了兩集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明明就是披著《Sex and the City》皮的《Friends》!于是我默默地穿起了褲子,繼續(xù)追劇。
這部劇真的是很走心的喜劇,它不是段子式的搞笑,不是單憑幾句臺詞就引發(fā)笑點,它是故事式的搞笑,要從開始到高潮然后再到結尾連貫起來看。有好幾集我都想跑到知乎“有哪些劇情反轉的有趣故事?”底下去回答。
1.閨蜜四人團在酒吧喝酒,Golf 和 Kim 為了搶夜店小王子Champ Bei,使出渾身解數(shù)黑對方,最后Kim用淋病K.O掉了Golf,成功地獲得了Champ 一夜的使用權。第二天,“不炫耀就會死”星人的Kim來找Gus訴苦,講了一些不可描述的細節(jié)(這就是本劇唯一的肉渣),神轉折是Kim通過紋身認出Champ 是中學時代撕過胯的同學,由于都整過容所以沒有認出來。此事后來成為了Kim 的人生陰影。
2.Gus 前男友給他打電話要求見面,攪得Gus 芳心大亂,結果在咖啡廳15.5的前男友拿出一本金融產(chǎn)品手冊。Gus的旁白是:“前男友來找你,不是來找你復合,而是來把你發(fā)展成為下線的?!?/p>
3.Gus 在咖啡廳買咖啡,在收銀小哥的迷魂計下,稀里糊涂買了一大堆蛋糕。Golf 不信邪,結果跑過來被迷得直接辦了個會員卡。他們兩個人不約而同來泡收銀小哥,發(fā)現(xiàn)他和泡咖啡的小哥是一對,人生真是何處不尷尬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去咖啡廳就買咖啡,不要不淡定的去買甜點、杯子、會員或是別人的老公?!?/p>
4.Gus在餐廳采訪攝影師。身后一桌的小男孩,時不時用筷子戳他,又說他是妖,最過分的是用嘴里的飯去噴他,結果反而把自己嗆到了。小男孩的媽媽在追《來自星星的你》,塞著耳機,沒有看到小孩的情況,Gus 立馬抱起小孩給他拍背,終于把飯給吐了出來。這時候,小孩的媽媽看到了,不分青紅皂白就罵Gus,小男孩也撒謊說Gus 欺負他。果然,熊孩子背后一般都有熊家長出沒。Gus 就要和她吵起來的時候,旁邊桌的小女孩說出事實,小男孩的媽媽牽著他就想溜走,Gus 叫住她,給她劇透說《星你》的結局是男主回去他自己的星球了。
5.Gus在Top母親的要求下,單方面與他分手,閨蜜帶他出門旅游散心。他們?nèi)ニ聫R上香的時候,都祈求找到好對象,Gus跟著說了一樣的愿望,結果被閨蜜團指出說他應該祈求找到一個好婆婆,他就立馬改口。
這部劇的恥度比不上《不一樣的的美男》,但是治愈度絕對更勝一籌。
這部劇也告訴我們,他們不僅只有大濃妝撕逼,走起心來連他們自己都害怕。
近幾年的泰劇,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在數(shù)量上,都讓人不敢小覷,隱隱有一些要超車的架勢。希望我們的編劇、演員和導演們也要加油!加油!加油!
作者:重木
因為前段時間看到泰國去年拍的《娘娘腔的日記》大電影,依舊黃暴屎尿、插科打諢,無所不能地延續(xù)著兩季劇的特色,大概會讓許多劇迷們再次想到2016、17兩年時看這部喜劇時笑得花枝亂顫的快樂。
根據(jù)我有限的了解,這部劇似乎改編自現(xiàn)實中的真實故事(在第一季Golf確診感染HIV那集最后,現(xiàn)實生活中的Golf還出現(xiàn)說自己并未感染)。而根據(jù)泰國數(shù)量龐大的耽美劇,也會發(fā)現(xiàn),像《娘娘腔的日記》中這三個娘娘腔形象在泰國或許并不少見,至少在影視作品中十分常見。并且這部劇本身帶有一定的現(xiàn)實向度,并非那么無厘頭的虛構,所以也能從中管窺當下泰國社會中他們的生活、形象以及其他人對其的看法等等。
當然,這些都不是這部劇主要討論的,它最主要關注的還是四個死黨之間親密的友情,并且由于其中三個都是男同志,且很娘,所以在笑料百出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在生活中那些“主流”人們不知道或忽視掉的精彩和可能,以及他們每個人在家庭、生活和感情中遭遇的種種挫折或喜悅。一些與他們作為同志和娘娘腔這點有關,另一些則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而這也就是此劇能夠在讓人噴飯的同時不由被感動,甚至憂傷的原因。
《娘娘腔的日記》中三個娘炮男同,一個女同的配置在歐美情景喜劇或相類似的同志劇中也十分常見。2000年改編自英版的美版《同志亦凡人》中,艾美特就是那個最典型的娘炮同志形象:從舉止、行為到造型等都十分陰柔,表現(xiàn)、說話和性格也浮夸,時常咋咋呼呼,頗為感性,以及最典型的對同志歷史上的眾多女神icon有著如數(shù)家珍的本領。
異性戀世界對于娘炮同志的所有想象,艾美特至少從外在看來都十分符合。除此之外,2004年講述四個生活在LA的非裔美國男同志的《諾亞方舟》里,黑人男同志娘起來,也毫不遜色……娘娘腔這個角色其實不僅僅在此類的同志劇中總會出現(xiàn),他最早出現(xiàn)的地方似乎還是在主流劇中,作為一個小丑/丑角形象,提供笑料和揶揄。
但是此類主流劇——或稱作異性戀劇——總是會弄混娘娘腔和同志。他們似乎沒有能力或是有意地把兩者混為一談,但在現(xiàn)實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娘娘腔都一定是同志,反過來,也并非所有男同志都是娘娘腔,女同都是男人婆。這種簡單且粗鄙的二元劃分體現(xiàn)的還是主流異性戀性別制度在這一方面的有限想象力,或更準確地說是它在強制性地排斥和打壓任何無法被它整合進這個體制中的其他性傾向、性別氣質與性別(gender)。
因此,主流劇中出現(xiàn)的娘娘腔便成了越軌者,由此因種種刻板印象和污名所帶來的笑料,便成了異性戀觀眾消遣的對象;與此同時,它也再次鞏固和再生產(chǎn)了這一主流性別氣質及其意識形態(tài)。關于在好萊塢電影中的此類小丑形象,美國紀錄片《賽璐璐壁柜》做了很好的梳理。
而這一過程在中國影視劇中同樣有出現(xiàn)過,在2008年的《丑女無敵》中,王凱不就扮演了一個典型的娘娘腔嗎?并且應該有很多人就據(jù)此認為那個角色是個男同吧!而在同一年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中,馮遠征飾演的就是個娘娘腔同志,或說是陰柔型男同志。除此之外,在2016年王小帥導演的《闖入者》中,秦昊飾演的角色雖然并未說明,但我們都知道他是同志,并且也表現(xiàn)陰柔……以上只是我粗略關注到的幾個形象(顧長衛(wèi)在2005年拍的《孔雀》中,似乎也有此刻角色,但我不大確定),而他們也就如我在上面說的,都符合主流印象中的同志形象。
從而引起同志群體中一部分人的批評和憤怒,因為無論是“娘娘腔”還是“娘炮”這些形象,本身的來源和滲入其中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始終都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
因為性少數(shù)群體并不是橡皮泥,只能任人揉捏,自從1969年在美國紐約興起了石墻暴動,象征著美國性少數(shù)運動正式從曾經(jīng)的“暗地里”低調(diào)行事轉向臺面,從而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中方方面面在性少數(shù)群體中的各種建構和表現(xiàn),而影視劇也是其中很重要一部分。
在日裔美國法學家吉野賢治所寫的關于同志群體的抗爭歷史的《掩飾》中,他說可以把石墻運動看作是同志群體的一次集體出柜,向主流的、異性戀的社會和世界展示他們的存在。而如果我們把石墻運動看作是這一現(xiàn)代“起源”故事,就會發(fā)現(xiàn)當初促成這一起源發(fā)生的并不是那些平日里西裝革履、看著和異性戀男性毫無差別的男同志,而是那些流落在格林威治街頭、因自己的性向而被父母趕出家門的(黑人)青年同志,以及變裝皇后。
在《娘娘腔的日記》里,變裝(drag)也是三個娘炮們生活甚至工作中最重要和有趣的部分。例如一直寫著“娘娘腔日記”的Gus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叫Cha的變裝皇后形象,不僅作為他的另一個自我,并且還是他工作里的重要部分。除了Gus,Golf和Kim也都有女裝,并且當他們穿上女裝后,會變得妖嬈萬分,甚至比女人還女人。而這里也再次涉及一個主流異性戀對于變裝和同志的迷思,即變裝的皇后(queen)們并不一定認同自己是女性。
就如我們在當下最著名的《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中看到的,許多變裝皇后都是自我認同為男同志,但也有一些變裝皇后認同自己是女性,參與著這樣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在《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UK》版中,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一個年輕的變裝皇后自我認同為異性戀,并且他女朋友也參與變裝(變裝表演一開始并不限定性別,即使到如今亦存在許多女性參與到變裝表演中)。
變裝(drag)這一活動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別麻煩》最后被給予了很高的厚望,即巴特勒通過對變裝這一活動的討論,指出兩性性別氣質本身的建構性以及模仿性。意思是說,我們原本認為每個人/性別天生所具有的性別氣質——男性氣質/女性氣質——并非自然而然的,反而是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所建構而成的。
在變裝中,這一點表現(xiàn)的很鮮明。當男同志(以及其他參與這項活動的人)開始給自己的臉上涂脂抹粉、戴上巨大的假發(fā),墊上屁股、勒緊腰,穿上高跟鞋,妖嬈萬千地出現(xiàn)在舞臺上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女人”,且是一個“過分女人的女人”。就如巴特勒所指出的,變裝通過各種過分、夸張和bigger的妝容、服裝、道具、性格展示以及各種表現(xiàn),來彰顯一種過分的女性形象和氣質。而也正是在這過分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女性氣質本身的可模仿性,以及它的虛構。
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變裝手段,來讓自己“變成”女人(波伏娃的名言,“一個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變成的”),甚至可以“比女人更像女人”。
巴特勒在此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即認為性別/氣質本身就是一種模仿,而當我們通過這樣的模仿去回溯性地追究那個被模仿之原初版本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更大的秘密,即那個所謂的“原初模板”同樣只是個贗品。根本不存在某種先天的、自然且本質的性別/氣質,有的只是我們在社會、歷史、文化和權力等種種因素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各種贗品,只不過當這一切被回溯性地建構時,通過倒因為果的手段建構出了那個“原初模板”。這便是巴特勒的述行性(performativity)理論。
所以在《娘娘腔日記》中,三個娘炮變裝后便會變得更娘,更女性化,比女人還女人。在這背后,曾經(jīng)在二元性別制度中被奉為圭皋的標準遭到揶揄、模仿和解構,最終被摧毀和重造,從而出現(xiàn)更為多元的可能性。而劇中的三個娘炮們雖然對此并無明確的目的導向,但他們對于自身的表現(xiàn)以及變裝的這個行為卻意識清晰。
在第一季有一集他們到一個活動表演,穿著緊身衣,跳著妖嬈的舞,事后遭到了公司老總(即Top的媽媽)批評;另外在一集Top和Gus見面時,一個頑劣的小孩就問Gus“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沒等到Gus回答,小孩就說“哦,你是人妖”(注:天府泰劇翻譯為“人妖”,但大概也就是娘炮的意思;其實人妖、娘炮和同志之間也存在差異),并且當小孩媽媽和Gus吵架時,也稱Gus是個想成為女人卻成不了的人……面對這些主流中最常見的誤解和污名,他們都一清二楚,并且都有著足夠的自信和(理論)知識來反駁這些人的狹隘、無知與偏見。
這一點便與整個性少數(shù)群體的權利爭取有關,伴隨著透明度的增強、關于他們生活、故事和經(jīng)歷的展現(xiàn)以及最重要的是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一過程中,而使得自我認同這個曾經(jīng)讓無數(shù)性少數(shù)個體日夜難眠的問題漸漸消失。在早期關于性少數(shù)的影視劇中,自我認同是其中最常見的主題,并且一直延續(xù)至今(如《愛你、西蒙》等)。我一直喜歡以一部改編自同名舞臺劇的電影《樂隊男孩》(1970)做例子,它幾乎全面地展現(xiàn)了作為一個性少數(shù)在強勢的異性戀社會及其意識形態(tài)中所遭遇的重重危機。
電影中的邁克爾是個自我認同很好的男同,生活快樂,但伴隨著故事發(fā)展我們卻發(fā)現(xiàn)隱藏在他內(nèi)心深處的恐慌,不僅是對自己的性傾向,還有對主流生活(異性戀婚姻)的向往。邁克爾的遭遇便是此類關于自我認同主題中最典型的模式,即使當你有著堅強的自我認同和驕傲,卻依舊難以逃離外界以及那些被我們內(nèi)化進自己的“心靈”而成為我們自己一部分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觀念,因此天人交戰(zhàn),折磨著自己。
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美劇《當我們崛起》中,處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性少數(shù)群體不僅要面對主流社會的各種污名和偏見,還得面對來自醫(yī)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等無良專家學者們的各種以科學名義所進行的誹謗與毒理論。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個體就算再強大,或許都難以抵抗整個社會的洪流,因此被碾壓和摧毀就成為這個時期的故事中的最可悲的結局。
但往事已逝,如今的性少數(shù)群體已經(jīng)擺脫了曾經(jīng)的種種污名,并且開始創(chuàng)造自己想過的生活和想活成什么樣子。因此在《同志亦凡人》中,艾美特娘的天經(jīng)地義且理直氣壯,“你不喜歡?suck it!”并且我們最終會發(fā)現(xiàn)——就如上面所說的——真正勇敢的并不是那些看著像主流的、異性戀的性別氣質的同志,真正勇敢且可能對主流性別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形成真實威脅與破壞的正是這些僭越、無法分類和指認的娘娘腔、娘炮和各種奇怪的queer們。也正因此,他們才會遭到來自主流社會在方方面面上的污名、攻擊和壓迫。
諸如學校中排擠陰柔的男生,娘娘腔和娘成為罵和羞辱一個男性的詞語,娘炮成了同志群體的污名標簽,以及各種變裝都被認為是心理或是性別認同障礙……當主流性別制度與其意識形態(tài)的有限框架無法容納這些多元且花樣百出的性/性別和性別氣質與表現(xiàn)時,它的反應不是反思自身的問題,而是借助它與各種權力的緊密結盟來打擊和希望抹除這些出格。
但我們看到,今時不同往日了,娘娘腔們已經(jīng)大搖大擺地走上街頭,生活在我們的身邊,是我們認識的人、朋友、家人甚至是親密伴侶。
當蔡康永在《奇葩說》說出“我們不是妖怪”時,我們都理解他的意思。但如今,對于一個我們所希望生活在其中的社會而言,更重要的或許是就算是妖怪,難道就沒有生活和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嗎?就如漢娜.阿倫特所指出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復數(shù)性的人的社會之中,而這一復數(shù)性中蘊含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其絕對的差異性。
如果人人相似,那就不是復數(shù),而只不過是一的自我復制,而建基在這一基礎上的社會是充滿危險和壓迫的。因為任何“非一”的不同都會遭到抹除,無論是符號性滅絕,還是如納粹那般通過肉體滅絕來達到回歸“純潔”的目的。
《娘娘腔的日記》里的娘娘腔們在如其他所有人為了每天的遭遇或苦惱或無奈或感到幸福時,他們是通過自己覺得最舒服的方式來表現(xiàn)和生活的,而非對主流性別制度及其意識形態(tài)對其強制要求的屈服。而這樣的一個現(xiàn)實最終也離不開整個環(huán)境對于多元的意識和追求。就如我們在泰國其它耽美劇中管窺到的現(xiàn)象,校園里、工作中以及社會其他領域都生活著形形色色和我們不同的人,比如娘娘腔、比如同志、比如娘炮同志,而周圍的同學、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對此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彼此尊重。
而遭遇著這些壓迫的遠不僅僅只是性少數(shù)群體,許多直男因為不符合主流男性氣質同樣會遭到娘娘腔和娘的標簽污名,從而成為男性群體內(nèi)部遭到剝削的受害者。而許多(直)男性為了防止自己遭遇到娘的指責,往往會選擇壓制自己的個性而進行強制扭轉,這一情況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對自身的傷害;而除此之外,另一些人則會變成倀鬼,幫助主流男性氣質以及原本可能壓迫他的性別制度去嘲諷、傷害那些更加邊緣的群體。這樣的事情我們在現(xiàn)實/網(wǎng)絡生活中都時常見到。
相比于《同志亦凡人》中的艾美特(他曾對自己的男同朋友說:“男人一輩子都穿西裝沒什么了不起的,真正勇敢的是穿上女裝的男人,即使只是一分鐘”)、《諾亞方舟》里的黑人男同志以及《娘娘腔的日記》中的娘娘腔們,誰更勇敢呢?
因此,這場關于娘娘腔/娘以及性少數(shù)權益的戰(zhàn)爭遠遠不僅僅只是一小群人的,而是關涉到所有可能在這一等級制度中被貶斥和驅逐的廣大群體。并且為了徹底摧毀這樣令人殫精竭慮且危害十足的性別/氣質等級制度,或許每個人都應該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個體的思考和行動所帶來的改變是客觀且重要的,而也只有在這樣的實踐中,我們才能去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多元且精彩的社會和世界。
在其中,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模樣向他人展現(xiàn)自我,選擇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甚至結婚或創(chuàng)造另一種相處模式等等。這些看似日常且基礎的權益,在當下看似屬于每個人,實則它們始終只是有限——即使這一群體在數(shù)量上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群體的特權。
就像在看似溫和的《威爾與格蕾絲》之后,其實隱藏著強大的改變力量一樣。在《娘娘腔的日記》中,除了那些插科打諢、放屁拉屎等三俗且爆笑的段子之外,其中那些愛而不得、與家人之間的和解、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以及在生活里、人生中遇到的大小事情,都有人愿意扶持與陪在身邊的故事會給人力量。而作為社會中的越軌者,就像自由的那般活出自己想過的人生和生活,在這其中的堅持和勇氣,會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因而感動,學著去了解、尊重與行動。
說實話,不論是國產(chǎn)日劇還是泰劇我能二刷都不多了,更不用說三刷或者還有四刷。這部劇怎么說呢,我也是是從第一集就開始追的粉了,當時看的時候就是隨便找找的,以為就那樣吧,但這劇我不得不說太搞笑了,一個反轉又一個反轉,特別是三個人抱頭痛哭,妹紙在一邊說可憐他們的時候我真的沒忍住,果然是好gay蜜,然后就是小攻真的挺帥的,放下頭發(fā)梳起頭發(fā)完全兩個氣場啊,我當時是嚇了一跳來著,口怕。結局非要停在虐受的點,哎呀,寶寶不開心,坐等第二部
比不一樣的美男子還6。。。天府泰劇翻譯更上一層樓。
演技顏值都逆天!我快笑出屎了哈哈哈!
哈哈哈浮夸騷浪有毒!想起了當年SHAB大街放蕩撕逼的日子~愛情雖然會讓人痛,不過人活著還是要愛的,不然生命還有什么波瀾,單身的時候也不必著急,或許不經(jīng)意之間就會遇見,有緣天注定,人哪猜得著
又黃又沒下限,鬧騰+走腎又走心。導演算得上同類里的良心,加分不少。三個娘娘腔和一個蕾絲“相愛相殺”的故事,那種彼此抹黑又互相守護的微妙之處把握得太好了。雖然想說有這樣的基友在身邊人生還有何求,但還是請把top在第二季里吐出來!結尾fb那段虐,我要看后面的聊天記錄!求原班人馬保持水準。
黃暴重口好笑!能把娘娘腔拍得這么理所當然卻又能感人肺腑的大概只有泰國一家別無分號了!
劇情緊湊,很搞笑。
這才是接地氣的同志喜劇,好喜歡那個胖子!
無節(jié)操卻有人情
辣眼睛!辣耳朵!辣腦子!
拍的不錯
不是我說,在翻白眼這方面,在座各位,都不如Gus。(Gus和Top小哥甜到爆炸ˊ_>ˋ
TOP真的很像T.O.P
鬧騰但走心,小孩噎住那段好棒,金發(fā)小哥好像大野,bank學弟笑容治愈//簡直太走心了,大象得病媽媽來,金毛小哥和top分手,金毛他爸開始理解他的身份,都是大哭點,~~~~(>_<)~~~~ 也好希望我爹娘能理解我,但幾乎不可能!
第一二集只覺得“mmp什么鬼好尷尬好吵”,后面就越來越好笑了,第六第十集是高潮。騷浪賤加屎尿屁,獨屬于泰劇的無節(jié)操神展開低級趣味,開心又解壓,我們絕對沒法拍。
好浮夸,但可愛,很好笑。
Top5555555 (第六集笑尿)
好看到爆 已經(jīng)愛上top無法自拔
連夜補完,有幾集真的好笑到拍大腿,拍完了還要倒回去再看再拍。男主長得好像李弘基哦!
編劇答應我第二季讓top和gus在一起好嗎!
意料外的好看,jaylerr弟弟實在太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