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記者深入伊朗最神圣的城市馬什哈德,追蹤調(diào)查連環(huán)兇手“蜘蛛殺手”以“清洗街頭罪惡”為名殘害女性性工作者,但隨著死亡人數(shù)的劇增,以及真相的接近,記者發(fā)現(xiàn)整個社會開始奉“蜘蛛殺手”為英雄,這使得她追尋正義的機會變得渺茫。
扎拉·阿米爾演技太好了,以身犯險在殺人犯家?guī)鶞蕚滗浺粼O(shè)備、刀的時候又緊張又害怕地呼吸錯亂,臉部肌肉不受控的抖動太真實了,屏幕外的我都不敢大聲喘氣,就憑這一幕戛納影后實至名歸。
以神的旨意“清理街道”而殺害16名女性,極端殘酷極端恐怖極端男權(quán)。
可笑的是罪犯被抓是因為女調(diào)查記者的堅持努力,兇手囂張到每次拋尸后打電話給報社都沒人重視。女記者不放棄,但男同事、男警察、男政客都勸阻過她,新聞發(fā)布會上倒是有臉說警察的苦勞,干啥啥不行搶功第一名,擱全球都適用。因為殺妓女兇手贏得了全社區(qū)的支持,作惡反成英雄真是諷刺至極,連兇手妻子都認為丈夫做的是正義之舉,鮮明展示什么是系統(tǒng)犯罪什么是制度鐵拳什么是倀鬼橫行。而兒子從不敢相信父親犯罪到英雄之子的心態(tài)變化更能看出比犯罪更可怕無解的是造神、洗腦,父親不一定希望兒子成為下一個自己,但是父權(quán)不允許,英雄要有繼任者,尤其是曇花一現(xiàn)且有爭議的英雄,男權(quán)之造夢可見一斑。
我對影片里最驚訝的安排是明明男主已經(jīng)被會見說最后會放走他,一切都是走個流程,但最后竟然真的把他處死了。從官方各處對此案的敷衍、偏向,我很信服他最后會被偷偷放走,畢竟男男相互而且還扯上了神意,所以片中從密談到假施鞭刑的橋段完全是意料之中,最后結(jié)結(jié)實實被吊死反而出乎意料。看完思考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準備要暗箱操作沒料到女主去到現(xiàn)場觀刑,即使沒能進到刑場但從二樓的玻璃也能看到?jīng)]法做假所以只能真死;二是影片所說的政府換屆,從男主被神化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被當作政治籌碼擺上了棋盤,他死他活全看宗教與政府的博弈,而此刻他需要死。
影片中有很多情節(jié)都能看出女性作為第二性是如何被忽視被輕看的:例如圍繞女主的性騷擾,再例如女主在酒店辦入住因為是單女即使有預約也不行直到拿出記者證,還被提醒要帶好頭巾。而頭巾正是罪犯殺人的工具,也是女性被束縛、壓制的象征。第三個被殺的妓女,進到男主家門先去洗手間脫掉長袍脫掉頭巾,言語輕佻并不像前幾位那樣沉默拘謹,這使得男主有些慌張不知怎么應(yīng)對挑逗也不知要拿什么殺她,在廚房找刀找錘子感覺都不對,決定空手掐死她,卻因為對方豐滿的體型沒有一擊成功,甚至還被反擊了幾下。
頭巾是女人的枷鎖,當女人沒了枷鎖男人會手足無措會無從下手,而這個枷鎖只能靠女人自己摘下。男凝視角下瘦弱的審美標準也是徹徹底底地謊言,引導女性自我弱化,在本就有差距的體型上進一步拉大使男人力量上實現(xiàn)輕松壓制進一步鞏固第一性地位,而認同服從男凝標準則是另一重心理精神統(tǒng)治。瘦弱的身軀在性命攸關(guān)時刻有多不堪一擊,看梨泰院踩踏事件里的女性占比看社會新聞里的女受害人再看本片女性被殺的場景就足以讓人毛骨悚然。
很多人評價本片社會意義大于影片,什么都是直給沒有懸疑恐怖的氛圍,關(guān)注的影視博甚至給了兩星,這閉著眼說歲月靜好的催眠能力我佩服。個人覺得影片用去懸疑的手法營造了更恐怖的氛圍,它是一部像紀錄片的類型片,演員扎實的表演及電影鏡頭的切換方式,我甚至以為我在見證現(xiàn)實,前半段一直秉著呼吸因為每次殺人的場景都太真實了,總會有被殺女性的臉部特寫好像是兇手殺完人后接著拍了段視頻,太恐怖了。后半段法庭、女主采訪、牢房密談及最后放出的阿里訪談視頻都太像紀錄片的呈現(xiàn)方式,由此帶來的真實感使電影驚悚加加倍。
更不用說伊朗現(xiàn)實遠超電影的恐怖,本片給伊朗女性帶來的意義給世界女性帶來的意義又怎么能是幾顆星的評價系統(tǒng)所能衡量的呢。
這個世界會好嗎?我不知道,但這并不意味著每一次的反抗,沒有意義。政治、法律、宗教壓在人身上,壓在一個女人,一個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下的女人身上,給人的感覺就不只是無力感了,那是一種窒息之后的虛無感。生命何其縹緲,何其虛無。在這種感覺下,所謂的反抗還有意義嗎?即便是窒息前的掙扎,也是生命的力量。一次反抗的“成功”可能改變不了任何事,人們還是會前赴后繼地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追尋自己的真理。黑暗中的蠟燭,照亮不了黑夜,但可以讓我們看清光。這道光很快會被黑暗吞噬吧,不要緊,這短暫燃燒的瞬間,有人看見了,看見了這黑暗中不止一個世界。
身為新世代備受矚目導演之一的阿里阿巴西,絕對是眾多導演之中,敘事風格最為扭曲、獵奇的。 擅于透過驚悚、懸疑、犯罪等元素洞悉人性的他,2016 年完成首部劇情長片《Shelley》即入選柏林影展全景單元,隨后在 2018 年靠著《邊境奇譚》一舉拿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 新作《圣蛛》是其醞釀多年的第三部長片,最后順利入選戛納影展主競賽單元,拿下最佳女主角獎的殊榮。
《圣蛛》改編自伊朗 2000 年間發(fā)生的「蜘蛛殺手連續(xù)殺人案」,劇情描述一名記者拉希米(查赫拉阿米爾易卜拉希米飾)深入伊朗圣城馬什哈德,調(diào)查「蜘蛛殺手」薩伊德(邁赫迪巴赫斯塔尼飾)對性工作者的連環(huán)殺戮。 隨著受害者不斷增加,政府相關(guān)單位非但無任何作為,整座城市陷入一陣詭譎。
《圣蛛》取材自 2000 年間發(fā)生于伊朗的真實事件,當時導演還在德黑蘭讀書,他對于當時社會稱贊殺手扎伊爾是英雄,而感到困惑。 在看了Maziar Bahari導演于2002年拍攝的紀錄片《一切要從一只蜘蛛說起》后,其開始構(gòu)思電影劇本。 他表示:
「在薩伊德身上,可以看出其心靈與價值觀十分扭曲,但同時從他談吐中也可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一種莫名的無辜感。 因此我不打算拍攝一部連環(huán)殺手電影,我希望能透過電影展現(xiàn)他所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blockquote>原先劇本初稿保留諸多原案件內(nèi)容,但最后導演選擇跳脫框架,加入了一個關(guān)鍵角色——女記者。 他表示:
「與其我們再拍一部電影介紹薩伊德如何用不同方式殘殺女性,不如強調(diào)案件背后的社會復雜性,從宗教、政治、文化等方向,來闡述這些利害方是如何形塑出伊朗社會的厭女文化?!?/blockquote>戲里戲外皆反應(yīng)伊朗女性窘境
憑《圣蛛》榮獲 2022 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查赫拉阿米爾易卜拉希米,得獎其實別具另種特別意義。 原先她在伊朗影視圈可說是十分活躍,曾執(zhí)導過短片,參演過諸多伊朗導演作品,甚至也有于德黑蘭城市劇院中演出,在伊朗可說是家喻戶曉的演員。 而后來卻因私人性愛影片外流事件,在社會輿論壓力下,被迫離開伊朗,至歐洲等地轉(zhuǎn)為幕后工作。
因本片涉及議題較具爭議性,伊朗當局曾發(fā)表聲明,批評坎城影展頒發(fā)最佳女主角獎給查赫拉,此行為具有侮辱性且?guī)в姓蝿訖C,并警告參與拍攝的伊朗人將會受到伊朗電影局的懲罰,因此飾演男女主角的兩位演員可說是冒了極大風險來參與。
原先查赫拉是以選角導演身分加入《圣蛛》劇組,但隨后飾演女主角的演員退出,最后由她演出女記者一角。 雖查赫拉在本片沒有過于驚人的演出,但其戲里戲外皆扮演著仍受父權(quán)體制壓迫的伊朗女性,是這些女性正義的化身。
頭巾下的美麗與哀愁
《圣蛛》導演阿里阿巴西利用其擅長的敘事風格,體現(xiàn)蜘蛛殺手薩依德的犯案手法,諸多令人不忍直視的勒喉畫面,每一張痛苦的臉孔都代表著每一位受迫害的伊朗女性。
《圣蛛》不僅描繪這些可怕的犯案場景,本片更高明之處在于導演加入女記者一角,成為正義的化身、不公不義的吹哨者,由自由、堅毅的女性形象爭取女性自由,而非單單描繪伊朗社會與文化如何造就這樣的殺手,而是以受父權(quán)壓迫的女性,成為女性自己的救贖。
而《圣蛛》最后一幕,當拉希米在看著薩伊德青少年兒子的訪問影片,清楚地示范他的父親如何殺害這些女性,談到父親的行為,流露出崇拜景仰的眼神,像是導演透過電影表示,盡管薩伊德因罪刑而被處決了,仍有千千萬萬個小小薩伊德想要完成以神知名的殺戮,罪惡仍持續(xù)進行著。 而當被哥哥作為示范的的妹妹懵懂無知地說:
「我死了!」似乎也代表著伊朗女性的迫害仍正發(fā)生著。
身為新世代備受矚目導演之一的阿里阿巴西,絕對是眾多導演之中,敘事風格最為扭曲、獵奇的。 擅于透過驚悚、懸疑、犯罪等元素洞悉人性的他,2016 年完成首部劇情長片《Shelley》即入選柏林影展全景單元,隨后在 2018 年靠著《邊境奇譚》一舉拿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 新作《圣蛛》是其醞釀多年的第三部長片,最后順利入選戛納影展主競賽單元,拿下最佳女主角獎的殊榮。
《圣蛛》改編自伊朗 2000 年間發(fā)生的「蜘蛛殺手連續(xù)殺人案」,劇情描述一名記者拉希米(查赫拉阿米爾易卜拉希米飾)深入伊朗圣城馬什哈德,調(diào)查「蜘蛛殺手」薩伊德(邁赫迪巴赫斯塔尼飾)對性工作者的連環(huán)殺戮。 隨著受害者不斷增加,政府相關(guān)單位非但無任何作為,整座城市陷入一陣詭譎。
《圣蛛》以一樁真實的連環(huán)殺人案,諷刺深根蒂固伊朗的父權(quán)結(jié)構(gòu)
《圣蛛》取材自 2000 年間發(fā)生于伊朗的真實事件,當時導演還在德黑蘭讀書,他對于當時社會稱贊殺手扎伊爾是英雄,而感到困惑。 在看了Maziar Bahari導演于2002年拍攝的紀錄片《一切要從一只蜘蛛說起》后,其開始構(gòu)思電影劇本。 他表示:
「在薩伊德身上,可以看出其心靈與價值觀十分扭曲,但同時從他談吐中也可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一種莫名的無辜感。 因此我不打算拍攝一部連環(huán)殺手電影,我希望能透過電影展現(xiàn)他所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blockquote>原先劇本初稿保留諸多原案件內(nèi)容,但最后導演選擇跳脫框架,加入了一個關(guān)鍵角色——女記者。 他表示:
「與其我們再拍一部電影介紹薩伊德如何用不同方式殘殺女性,不如強調(diào)案件背后的社會復雜性,從宗教、政治、文化等方向,來闡述這些利害方是如何形塑出伊朗社會的厭女文化。」戲里戲外皆反應(yīng)伊朗女性窘境
憑《圣蛛》榮獲 2022 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查赫拉阿米爾易卜拉希米,得獎其實別具另種特別意義。 原先她在伊朗影視圈可說是十分活躍,曾執(zhí)導過短片,參演過諸多伊朗導演作品,甚至也有于德黑蘭城市劇院中演出,在伊朗可說是家喻戶曉的演員。 而后來卻因私人性愛影片外流事件,在社會輿論壓力下,被迫離開伊朗,至歐洲等地轉(zhuǎn)為幕后工作。
因本片涉及議題較具爭議性,伊朗當局曾發(fā)表聲明,批評坎城影展頒發(fā)最佳女主角獎給查赫拉,此行為具有侮辱性且?guī)в姓蝿訖C,并警告參與拍攝的伊朗人將會受到伊朗電影局的懲罰,因此飾演男女主角的兩位演員可說是冒了極大風險來參與。
原先查赫拉是以選角導演身分加入《圣蛛》劇組,但隨后飾演女主角的演員退出,最后由她演出女記者一角。 雖查赫拉在本片沒有過于驚人的演出,但其戲里戲外皆扮演著仍受父權(quán)體制壓迫的伊朗女性,是這些女性正義的化身。
頭巾下的美麗與哀愁
《圣蛛》導演阿里阿巴西利用其擅長的敘事風格,體現(xiàn)蜘蛛殺手薩依德的犯案手法,諸多令人不忍直視的勒喉畫面,每一張痛苦的臉孔都代表著每一位受迫害的伊朗女性。
《圣蛛》不僅描繪這些可怕的犯案場景,本片更高明之處在于導演加入女記者一角,成為正義的化身、不公不義的吹哨者,由自由、堅毅的女性形象爭取女性自由,而非單單描繪伊朗社會與文化如何造就這樣的殺手,而是以受父權(quán)壓迫的女性,成為女性自己的救贖。
而《圣蛛》最后一幕,當拉希米在看著薩伊德青少年兒子的訪問影片,清楚地示范他的父親如何殺害這些女性,談到父親的行為,流露出崇拜景仰的眼神,像是導演透過電影表示,盡管薩伊德因罪刑而被處決了,仍有千千萬萬個小小薩伊德想要完成以神之名的殺戮,罪惡仍持續(xù)進行著。 而當被哥哥作為示范的的妹妹懵懂無知地說:
「我死了!」似乎也代表著伊朗女性的迫害仍正發(fā)生著。
之所以稱其為伊朗電影,因為導演是伊朗人、主演是伊朗人、題材源自伊朗發(fā)生的真實案件、揭開的也是伊朗自身之問題與隱痛。
但事實上,此片出品方是丹麥,取景在約旦,導演長居歐洲,女主演流亡法國,電影本身則揚名于戛納—扎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今年就是憑此片擊敗湯唯奪得金棕櫚影后。
它獲獎后,伊朗文化部公開刊文譴責,甚至有機構(gòu)發(fā)出了死亡追殺令。
藝術(shù)永遠都是讓權(quán)力最感恐懼的東西。
豈有文章傾社稷,從來佞幸覆乾坤。
“原教旨主義”,大致可解釋為:某些宗教或政治見解群體,試圖回歸其原初信仰、遵守和維護其基本權(quán)威立場,從而表現(xiàn)出與現(xiàn)代社會日常生活之間堅決對立的保守性、對抗性、排他性、攻擊性的極端行為。
原教旨之所以可怕,就因為它能不由分說地定義善與惡,然后不由分說地用善的名義懲罰惡。
而且這個過程往往并不摻雜任何的自我懷疑,定義權(quán)與懲罰權(quán)的來源與合法性都顯得天經(jīng)地義。
本片就是一場對原教旨心態(tài)與行為的靜觀:從一個行兇者起始,到他的家庭,再到他的族群。
殘忍屠戮十六名妓女的變態(tài),在圣城馬什哈德被尊奉為英雄。
“清洗街頭罪惡”,以信仰的名義,宣布一些人背離神祇、玷污宇宙,然后,以之為祭品,替天行道。
這場單向的誅戮過于簡潔明快,以至于如此受到愚眾和群氓的偏愛,仿佛只要在周遭圍觀和吶喊,就等同于代行了上帝與真主的權(quán)柄,從生殺予奪里反證了自身的圣潔、虔誠和純粹。
針對性工作者的神秘連環(huán)殺手,這是諸多老派“奇案片”所偏愛的元素,何以這次在主動剔除了懸疑色彩(兇手一上來就被公布給觀眾)后,仍顯得食髓知味般驚悚,全因那背后藏著滿滿一個國度的“人民的意愿”,和滿滿一個民族的群體暴力。
那些老百姓,明明如此善良溫順,卻會為一個殺人犯的價值觀鼓吹叫好,因為他們自幼生活在原教旨里,原教旨就是他們的圣旨、主旨、宗旨和存在之要旨。
那些執(zhí)法部門、暴力機關(guān)、政府公務(wù)員,他們都在主動或被動地參與破案,他們名義上都迫切想要把兇犯繩之以法,他們在功能屬性上都是一個社會治理邏輯的構(gòu)成部分,都是政治理性和法制理性的終端責任人,但很遺憾,他們又在信仰屬性和道德屬性上,一次次不自覺地倒向原教旨,于是,他們不時會流露出對惡的辯護、容讓、同情甚至縱容。
這是伊朗乃至整個中東世界,同時作為一個世俗國家和一個教權(quán)國家的分裂。
順便說一句大約是無關(guān)緊要的話:剛過去的一個月里,中國網(wǎng)友們最大的愛好之一,是拿著各色頭巾cos卡塔爾小王子。
至于女記者的角色,本就比較復合——視點人物、追蹤者、動機的提供者和破局者,既是旁觀人又是當事人(她的女性身份所導向的對受害者的心理卷入,她自身之前所背負的性構(gòu)陷,她在查案過程中先后遭遇的潛在的性訛詐與性威脅,以及她將自己作為釣餌誘捕嫌犯的勇敢行為,使之甚至具備了半個受害者的身份),但最關(guān)鍵的是,她提供了故事里幾乎唯一一個真正的現(xiàn)代文明視角,一個正常人類價值的視角。
她想要處死的,終于被處死了,但她想釘上恥辱柱的,卻被裝進了神龕。
人類價值和現(xiàn)代文明在她結(jié)尾的離去畫面里,四面楚歌。
伴隨著手機里正在播放的那個、由孩子們來完成的死亡場景再現(xiàn),像一部“家用殺人手冊”和“請你們像我這樣做”的教學視頻,充分暗示了那些東西還在嬗遞下去,隨時準備生產(chǎn)更大的血腥——伊朗電影里好像總會有那么一些“兒童視角”,只是這次實在過于冰涼徹骨、過于恐怖。
這倒也能解釋,為什么那幾個手眼通天的內(nèi)線,沒有像許諾好的那樣營救和釋放兇手?也許僅僅是,一個被處死的圣戰(zhàn)勇士,更適合充當豐碑與旗幟,更能呼應(yīng)并喚起更多的原教旨。
圍繞著殺手本身,有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明明有道德潔癖,厭惡每個風塵女子與自己產(chǎn)生的親密觸碰(哪怕只是誘殺之計,可是仍要去衛(wèi)生間反復擦洗),可當他匍匐在妻子身上聳動交媾時,眼睛卻無法自拔地盯向走廊上那具遺骸露出的腳趾,那一刻他得到的,是一種近似奸尸的報復性宣泄?
明明一直宣稱自己與正義同在、問心無愧斬邪除惡,明明拒不懺悔認罪、在庭上布道講經(jīng)求仁得仁,卻到真正面臨被處死的絕境時失控,爆發(fā)出歇斯底里的恐懼,和“伊瑪目幫幫我”的可憐蟲般的喃喃禱告。
鋪開這些場景的,是大量近距離、不規(guī)則的局部特寫,感覺就好像,有人在身側(cè),把視線一直一直地,看入你靈魂里,藏的最深的那個角落。
作者信息:
微信公眾號:邵邵的私人書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1. 那個妓女的孩子最慘。
2. 公平對待女性,這是全世界必須做到的。
3. 為信仰而殺人,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毒害源頭。
4. 當殺害女人都能成為一種英雄主義,英雄這兩個字便承受了最大的侮辱。
5. 當警察侮辱一個女人,那個女人便越發(fā)覺得自己投告無門。
6. 為什么有的信仰里會建立排斥女性的條款?
7. 女主能拿下戛納影后,完全是因為影片對女性的尊重。
8. 優(yōu)秀和頹廢是永遠的對立,努力改變頹廢,只會提高優(yōu)秀的底線,而試圖消除頹廢,則只會創(chuàng)造罪惡。
9. 當他的兒子為他感到驕傲時,真的讓人毛骨悚然。當他的妻子則更懂世態(tài)炎涼,知道所有的沖動都是一時的。
10.我有女兒,有母親,所以希望全世界對女性善良。
2017 年戛納電影節(jié),一部大尺度的奇幻電影《邊境》擊敗了畢贛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以黑馬姿態(tài)拿下“一種關(guān)注”單元最佳影片獎,讓全世界的影迷見識了這位移民到丹麥的伊朗年輕導演——阿里·阿巴西。五年之后,他的新作《圣蛛》再次來到戛納,成功躋身競賽單元,并為片中女演員摘下戛納影后的桂冠。
阿里·阿巴西無疑是戛納悉心栽培的又一位嫡系導演,他的傲人之處相當顯眼,首先是他的伊朗移民身份,從極端保守的中東國度,移居到幸福指數(shù)最高的北歐發(fā)達國家,使得他擁有兩種文化融合的背景;而這種特殊的身份自然也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移民、種族、社會邊緣人這幾個要素貫穿他迄今為止的三部長片。而他作品另一個鮮明的標簽則是對不同類型的融合實驗,由此引出政治、社會、道德批判的主題。
新片《圣蛛》回到了阿巴西最為熟悉的國度——伊朗,同樣采用前后兩種不同類型嫁接的手法,大膽地訴說出在這片土地上,女性遭受壓迫與傷害的殘酷現(xiàn)實,也鞭笞了伊朗宗教、政府腐敗現(xiàn)象、社會普遍的厭女癥,直指男尊女卑的根源思考。開場 10 分鐘便清晰展示了一位女性性工作者遇害的情節(jié),一個犯罪類型的敘事輪廓逐漸呈現(xiàn)。情節(jié)專注于“蜘蛛殺手”挑選受害者、殺人拋尸的手段,令人不寒而栗;同時也塑造出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傳統(tǒng)男人形象,與太太與小孩過著溫馨的家庭生活。兩種形象的反差勾勒出一幅連環(huán)殺人狂的肖像。另一邊廂,一名女記者想方設(shè)法接近真相的調(diào)查過程,從發(fā)現(xiàn)警察腐敗無能、敷衍了事,到最后以身犯險,主動誘捕殺人狂。
導演在類型情節(jié)里有力地渲染驚悚懸疑的氛圍:漆黑午夜、荒郊野外、千回百轉(zhuǎn)的小路,雖回避了不少直觀殘忍的殺人場面,卻透過受害者的肢體特寫營造毛骨悚然的效果。這些歐美連環(huán)殺狂類型片里常見的套路一并俱全,除了背景發(fā)生在伊朗之外,似乎沒有太大不同。阿巴西對類型元素的嫻熟程度令這部作品產(chǎn)生了一些誤導性,實際上這并不(僅僅)是一部連環(huán)殺人狂的類型片。
當殺手被捕后,敘事轉(zhuǎn)向法庭審判與更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描寫,從風格化的驚悚情節(jié)回到現(xiàn)實批判的主題,正如《邊境》前后兩種類型過渡銜接一樣。不少觀眾對此大感迷惑,殊不知這才逐漸揭開創(chuàng)作者的真實用意?!爸┲霘⑹帧敝苑赶氯绱寺柸寺犅劦难刃袕?,完全有其家庭與社會原因,而后半段便是抽絲剝繭地闡述這個冷血殺手誕生的現(xiàn)實根源。
事實上,后半段的懸疑感并沒有完全消散,導演成功將觀眾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兇手究竟會否被定罪,以及他最后會否被執(zhí)行死刑的懸念上,由此歸結(jié)到伊朗宗教、政治、傳統(tǒng)批判的主題。影片刻畫出一個深受原教旨主義荼毒的伊朗男人,他以清洗之名犯下殘害女性之事,其暴力行為罪不可赦,他最后的下場固然大快人心。然而,法庭內(nèi)外對殺害妓女行為的支持者卻叫人心寒,廣泛民眾(包括殺手的家人)這種狂熱扭曲的支持是不正常的,導演暗中揭示了整個伊朗社會受到極端保守思想的洗腦,而宗教與統(tǒng)治階級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與殺手平行的女記者的線索,透過她的目光角度,不斷反映出伊朗社會普遍對女性的不尊重(酒店不讓單身女性入住、警察頭目企圖對她性侵犯、法官對女性自由散漫態(tài)度的不屑等等),直指男尊女卑現(xiàn)象的根源。這種根深蒂固的厭女思想并沒有隨著“蜘蛛殺手”被處決而消失,反而擴散開去,甚至遺傳給殺手的下一代。最后錄像展示兒子和小女兒在家中重演父親殺害妓女的一幕(妹妹躺在哥哥身下任由擺布)尤為令人震驚,將伊朗女性從屬于男性的地位刻畫得入木三分。
幸好,還有女記者這個角色,她代表著開明進步的思想,她不畏強權(quán),勇敢反抗不平等現(xiàn)象,一心為女性的生命與福祉奔走努力。這角色的戲份與厚度顯然不如殺手,但是戛納評審一致同意將最佳女演員獎頒給扎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一方面是表彰這位伊朗女演員的出色演技,另一方面相信也是對勇敢的伊朗女性的支持,因其在現(xiàn)實中同樣遭受伊朗政府的無理指控,而離鄉(xiāng)別井遠赴歐洲;再聯(lián)系上近日伊朗女孩因沒戴頭巾而被拘留后死亡所引發(fā)的“摘頭巾抗議”運動,這個獎項的意義殊不簡單。
據(jù)說:扎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原是伊朗有名氣的女演員,后來,因為一段她與前男友的性愛視頻在網(wǎng)絡(luò)上泄露傳播,給她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她被警方逮捕,被法院判處鞭刑90鞭、禁演10年,被稱為“伊朗國恥”……后來移居到法國……她參演《圣蛛》并憑借此片獲得第75屆戛納電影節(jié) 主競賽單元 最佳女演員。
為編輯提供素材,替警察清理道路,在前線是扛槍的士兵,在圣城是徒手的魔鬼。屠殺堪比毒品成癮,假借宗教之名滿足不可告人的性癖。街頭有通往地獄的邀約,賓館亦能闖進披著制服的怪獸,黑夜里有伺機尾隨的倀鬼,白日下有人鬼不分的愚民。男孩已熟練掌握了屠戮之法,窗外沒有一滴落雨可以洗去滿手罪眚。
陳舊的類型樣式,但對伊朗來說實屬罕見。罪犯從開始就為人所知,用記者(女性視角)和罪犯(男性視角)切換,一邊是搜尋證據(jù)+性別歧視無處不在;另一邊是犯罪細節(jié)+家庭生活人性面孔,所有卡片都是開放的。前面與我們熟悉的謀殺類型片區(qū)別不大,但當兩線匯于一點后,便上升到社會層面,以民眾(尤其是下一代)的反應(yīng)反諷社會文化背景下人性的扭曲,與普遍的認知存在著一道鴻溝。它的社會價值遠比類型突破大得多。
只能說太可惜了,明明具備了這么多可以無限放大的議題,明明有這些勇敢的女人做好了扮演那些禁忌角色的準備,結(jié)果就是這樣,海報也是欺詐,女記者作為主角也是欺詐,最有“戲”的竟然是男主(假如還拿到影帝那真是極大的諷刺)。第一場戲很喜歡,氛圍拉滿,結(jié)果謎題揭示得過早也顯得毫無力量。最后的拉扯也只看到了鏡頭對準男主,完全偏離了關(guān)注女性受害者們的主旨
#戛納2022#罕見的伊朗片里漏點 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 整個故事很抓人 有點90年代香港的奇案的意思 摩托車 性工作者 最終兇手還是繩之以法...女主扎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個人故事也是個傳奇 ...
人家在拍地獄之火。內(nèi)娛明星在cos卡塔爾小王子。這就是我們的福報。
蜘蛛結(jié)網(wǎng)狩獵,兇手弒殺成癮,打著神圣名號縱惡欲。嘲諷的片名映襯于網(wǎng)狀的都市夜景,喻意宗教洗腦百姓,世俗根深蒂固編織成網(wǎng),短見鄙俗釀造可怖社會。今年戛納的表演獎都不限于作品的效果,更多表彰演員自身的立意,宋康昊算是終身成就,這位影后則基于戲里戲外的切身遭遇。再觀時局伊朗女性頭巾抗議,本片恰成今年最重要的作品。
最開始打了很多字想分析導演在本片中采用的“更換敘述角度”的獨特手法,卻寫著寫著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字全部都是徒勞,因為就像結(jié)尾處呈現(xiàn)的那樣,這種深入骨髓卻被他們認為是真理的“惡”就是會這樣一代代傳下去?!吧袷ァ钡闹┲霑r刻不停編制著的這張大網(wǎng),不僅網(wǎng)住了本片中的所有無辜女子,更是網(wǎng)住了每一個應(yīng)在波斯土地上肆意生長卻變得愚昧無知的人。而你更應(yīng)該知道,終有一天,我們也將被這張網(wǎng)纏繞,無處可逃。
莎依拉還不夠,還要用卡多爾像裹尸布般將女性的“圣潔”藏好。社會規(guī)范出的“道德”成了殺人者的免死金牌,把個人行為變成集體共識。事件本身的討論空間一定程度幫助了這部電影。預期過高,和導演前作差風格有些差距,只是對于身體細節(jié)的呈現(xiàn)依舊驚悚。
這才是今年最令人恐懼的恐怖片吧,而且是完全沒有一點懸疑色彩的恐怖片。感受到無力感、絕望感讓人心如死灰,無比切合當下都生活。
美國大片,或伊朗版《新蝙蝠俠》
備受奉俊昊期許的阿巴西,交出了自己的《殺人回憶》,縱然這其中有時代、議題乃至水平的差異,但在好萊塢時下從傳統(tǒng)類型到超級英雄無不在極力營造的性別政治的理想泡影外,我們理應(yīng)在這些更加慘痛卻總被忽視的土地上所孕育出的驚悚影像中窺見何謂真實的悲劇和憤怒。
制片地區(qū)沒有伊朗,但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伊朗人拍的伊朗故事
3.4 有獎相
圣蛛殺手對16位妓女的殺戮,是如此殘忍、肆無忌憚。手法無限粗糙,卻一次次得手??蛇@樣的罪行,在馬什哈德,竟能傳為英雄頌歌。影片在有限表達空間中完整展現(xiàn)了中東地區(qū)對女性的嚴重蔑視與迫害,戰(zhàn)爭和宗教對人性的扭曲。阿里·阿巴西用流暢的視聽語言,為女性撰下不可磨滅的悲鳴與勇氣。尤其是影片末尾的一段,是應(yīng)令整個社會深省的恐怖寫實。影片中的每一位女演員的付出都很偉大。
算是限制級了,開頭部分有生殖器暴露部分(毫無必要),電影前面講的很好,后面部分太含糊,甚至有點兒急轉(zhuǎn)直下,細節(jié)太差,感覺像是草草了事的樣子??傮w上,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2022戛納最佳女演員。賽前算是最期待的之一,看了之后也不能說是差,就是太失望了。劇本大有問題是真的,開場視點人物五分鐘就死了這個就有點……核心創(chuàng)意(女記者那條線)執(zhí)行得還行,但是實在是除了女主和兇手之外全員工具人;另外劇作重點也在犯罪驚悚片和社會劇之間反復橫跳。無論是勒死還是絞刑,都是會尿的(不說《殺人短片》了,看看人家《無邪》),導演應(yīng)該不是不懂,可能是回避了……?總之可信度就讓人覺得不太行。另外,導演可能外賓當久了(當然這不是個伊朗片因此還是能拍床戲嘛),最后居然讓女主角跟一個男人行了個貼面禮,我滴媽這是要鞭刑的啊大哥!
3.5,啞火了。前半用力過度,后半拖拖拉拉,音美攝剪給足了氣氛也補不了被節(jié)奏拖垮的缺陷。不要被梗概給騙了,女主非常優(yōu)秀但這是個大男主戲,Mehdi Bajestani的精湛演技令人想起《無恥混蛋》里的瓦叔,變態(tài)又充滿危險的魅力??赡苓€是會有獎吧,畢竟制作這么精良,只是主競賽三分之一過去,連這部都不上不下,真是太可惜了。
#Cannes75# 可怕的是這種性別暴力不會是孤例,涌上街頭要求釋放殺人犯的人,寫信給其子要求他繼承父親事業(yè)的人也還是會生生不息。這部其實應(yīng)該給一個創(chuàng)傷預警,暴力鏡頭太過有壓迫感了。
4/5 其社會價值大于藝術(shù)價值。這也許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電影,但是這一定是我們需要看到的電影。阿巴西對這部作品有著更高的期望,不想僅僅將其拍成一部懸疑驚悚片,在片尾,我們會看到更加驚悚的是伊朗的現(xiàn)實。在電影當中,阿巴西更是直接地指出伊朗根深蒂固的厭女癥結(jié)。這也許是一個人、一代人無法解決的病癥。但是意識到問題是改變的開始,這一過程常常伴隨著痛苦。另外想說一句,戛納電影節(jié)能有今日之矚目,需要歸功于人類的虛榮心。我們不僅需要審慎地對待這份虛榮,也需要用它來做一些助益人類的事情。讓這部電影通過主競賽獲得世界影迷的關(guān)注,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