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劇照

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2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3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4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5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6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3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4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5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6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7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8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19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05:13

詳細劇情

卡羅爾(澤比紐·扎馬洲斯基 Zbigniew Zamachowski飾)藏在妻子多明尼(朱麗·德爾比 Julie Delpy飾)的行李箱中,從波蘭偷渡到了法國。天堂般的生活并沒有如愿展開,換來的是卡羅爾心中巨大的生活壓力。他甚至失去了性能力,被多明尼趕出家門。帶著妻子有了外遇的慘痛心情,還有一張美發(fā)師證書??_爾決心回到波蘭經(jīng)營事業(yè),再卷土重來。

 長篇影評

 1 ) “平等”

這個故事講述了報復與救贖,追求平等和平等的不可得,帶有黑色幽默的成分。基耶斯洛夫斯基站在銀幕后面提醒觀眾,所謂“平等”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礎上的,譬如夫妻間的情愛就要以財富和生理條件為前提。當卡洛放棄了祖國、失掉了謀生手段,不論在生理還是在心理上他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于是也就沒有資格和多米尼卡站在同一高度。

卑微者祈求的是什么?是平等嗎?還是高貴者的垂憐? 在這個片子里,我看到的不是對平等的追求,而是卑微者以最極端然而也是最卑微的方式祈求愛的努力,而一切的一切,卻只不過證明了自身的卑微而已。

 2 ) 什么是真正的般配?—— 親密關系中陰影能量的平衡

被這部片子的結尾震撼到了。Dominique最后重新回到Karol的懷抱,是在監(jiān)獄里表達出來的。我感受到的是兩個人陰影部分最終達到匹配。Karol最后懂得了Dominique的欲求,Dominique也滿足于激發(fā)出了Karol內心的陰影,使他成為了完整的男性,兩人在關系中才擁有了真正的滿足與性高潮。

影片開始,法庭上Dominique便挑戰(zhàn)了Karol在關系中的地位。以Karol性能力喪失來表現(xiàn)失去dominance。個人感覺Dominique是女性氣質非常強烈的一個人,她在無意識中挑戰(zhàn)Karol的男性氣質。很顯然,身處異國的Karol沒有經(jīng)受住考驗,在關系中出于劣勢地位,包括Dominique駕車棄他而去的場景。而隨后的那次通話則將Karol徹底擊垮,失衡的關系自然無法維持下去。

回國后,Karol重整旗鼓,重新建立自尊。與其說是報復或懲罰,不如說是重新面對Dominique的挑戰(zhàn),并且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自己。被Dominique的陰影能量擊敗了的Karol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心中的陰影,漸漸地他開始使用自己的陰影力量。成為成為一名老板是陰影發(fā)揮作用的第一個信號。當Karol有了自己的事業(yè)之時,也是陰影輔助Karol成為一個真正具男性氣質的人。Karol感受到了陰影帶來的滿足感,自信與“性能力”也與日俱增。終于有一天,他可以重新面對Dominique,而不是對著白色雕像意淫。此時此刻的Karol不再是一個符合習俗道德的、規(guī)規(guī)矩矩的“好人”理發(fā)師,而是了一個真正平衡了內心light面 and shadow面的男人。一個不能釋放陰暗能量的男人是不完整的,也是無法滿足女人的,象征女性氣質的Dominique是無法接受的,關系自然崩塌。而向自身陰影的回歸,使得Karol經(jīng)受住了Dominique的考驗,盡管手段夸張,但是Karol成功回應了Dominique的陰影部分,男性的陰影成功回應了女性的陰影。在陰影層面上,兩人再次回到關系平衡點,他們又可以在一起了。

所以,成功的關系,應該是陰暗面得以釋放,且雙方的正面和陰影均可以匹配。這樣的關系才可以全面的滿足。當然這是個過于理想的狀態(tài)。不經(jīng)歷苦難與波折就能實現(xiàn)平衡與滿足,就像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表達的那樣,真的是太難了。

她的男人終于給了她回應,有資格滿足她了。最后,Dominique說:“等我出來,再來一次”。

這或許就是真正的般配吧。

P.S. 盡管表面看來,Karol是“贏回”了關系,成為了主導者(dominance)。但全片的中心是Dominique。如果Dominique不再對Karol抱有任何興趣或希望,那么Karol的男性力量是無法發(fā)揮任何作用的。很可能的是,Dominique一直在等Karol懂她,理解她。

 3 ) 沒有平等,消解的只是我們自己

白在"Trois Coleurs"三色系列中,應該對應著平等(égalité)。在這個故事里我們很容易找到平等的影子:Karol從被Dominique拋棄,到成功地實現(xiàn)報復,他成功地證明了他男人的尊嚴。從一個喝口涼水都塞牙的客居異鄉(xiāng)的無能男人(他在各地得到的獎項,決不象征著什么能力,倒是像是一種累贅,甚至是反諷式的映出他的無能),到一個事業(yè)有成,終于將自己和妻子(奇怪的是這場離婚官司打了那么久都沒結束)定位在了高墻內外,這成功的報復,應該說是再好不過地實現(xiàn)他的平等了吧?然而這其中有很多問題。他得到的,不是共時的平等,至多只是歷時的平等。如果我們把這九十分鐘的電影在時間上作個平均,也許他們的位置是大致平等的。然而我們無法抵御的時間之流,卻清楚地告訴我們Karol是在逐漸登上一個世俗所謂成功者的位置,從而可以操縱自己和別人的命運,與Dominique當時需要依賴外物(離婚訴訟里的法律,驅逐Karol時的警察,接到電話時身上的男人)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完全不同。兩個人在達到征服與反征服的目的中,女人采用了適當?shù)牧α?,男人卻選擇了過大的力量,其結果是沒有最終把兩人的關系推到一個平等的穩(wěn)定狀態(tài),而是呈現(xiàn)一種過度,最后的Dominique以一種屈服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窗口,我只能說他們之間將永不會再有真的平等可言。
跳出這個格局再看,卻還有另一層反諷:即使歷時的平等,Karol也一樣沒有實現(xiàn)。我這里講的歷時性,不是前瞻式的評價,而是在這九十分鐘內已經(jīng)如此。使Dominique到達華沙的,不是Karol,而是Karol之死。以自身的消解來追求自身的尊嚴,追求到了又是誰的?Karol在葬禮后的出現(xiàn),不能說明他的存在,這時他的遺產(chǎn)已經(jīng)全都歸Dominique所有,他連自己都沒有了,只剩他的所謂尊嚴。脫離了實體的尊嚴,究竟還有沒有意義,或者說還是否存在?因此那激情的一夜其實徹頭徹尾的將Karol符號化,意圖消解這個符號而換得自身存在的完滿,卻將自己完全符號化,自己跳進自己設下的局,最終全情投入一場能指的狂歡。
也許我們對平等的幻想應該落幕,畢竟說穿了就只剩一些符號的碎片。在這個世界,我們只有真正無根的漂泊,才會跟每一個萍水相逢兩兩平等。

 4 ) 性之于愛情的平等

呃,發(fā)現(xiàn)這篇一不留神竄到第一頁了,那我就說兩句:本篇是05年寫的,當時還很稚嫩,而且停留在劇透式影評的地步?,F(xiàn)在我長大了 - -,略懂一些鏡頭語言了,于是后來又重寫了一篇,感覺比這篇強。由于豆瓣不能發(fā)圖的落后設置,所以那篇無法發(fā)在這里,有興趣的點這里去看吧

“白色”經(jīng)典鏡頭賞析: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194651&highlight=

以下是以前寫的: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執(zhí)導的《紅》、《白》、《藍》三部電影里,《白》可能是故事性最強的一部了。我18歲的時候,曾津津有味地把它當一個傳奇故事來看,壓根沒往深了琢磨。后來有了性經(jīng)驗,and還有過陽萎的經(jīng)歷-_-,這才算看懂這部片子。嗯,我要說的是,這是一部討論性和愛情的關系的片子。

影片主人公卡洛是波蘭小有名氣的美發(fā)師,為了和他年輕漂亮的法國妻子多米尼克在一起,來到了法國。然而在法國,他感到人生地疏,失去了原有的自信和活力,甚至變得陽萎。多米尼克無法忍受他這一點,于是告上法庭,要求離婚。法院判決離婚,并把大部分財產(chǎn)都判給了多米尼克。卡洛走投無路,在地鐵里行乞。行乞時他認識了波蘭人米克拉伊,在他的幫助下,卡洛藏身于一個大行李箱內回到了故鄉(xiāng)華沙。回國后,他不愿再當沒有前途的美發(fā)師,經(jīng)人介紹他投奔一位金融界人士,沒想到工作只是給那個人當警衛(wèi)。一陣子后,轉折點來了:卡洛偷聽到雇主和別人的秘密談話,知道了他們將要買下某片土地,于是搶先與地主作了交涉并買下了那片土地,然后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了他的雇主,從而發(fā)了財,還開了自己的公司,并拉米克拉伊入伙。成功后的卡洛決心報復多米尼克,他假裝身故,然后把遺產(chǎn)留給了多米尼克。多米尼克來到了華沙,參加了他的葬禮。隨后她回到賓館,卻赫然發(fā)現(xiàn)活生生的卡洛躺在她的床上。此時的卡洛表現(xiàn)得充分的自信,并恢復了性功能,于是兩人瘋狂做愛。早上,卡洛悄悄離開后,波蘭警方拘捕了多米尼克,原因是懷疑她策劃謀殺了一向身體健康的卡洛。卡洛忍不住對多米尼克的思念,冒險來到監(jiān)獄窗口,用望遠鏡偷偷看她。多米尼克看見了卡洛,開心地笑了,打手勢對他說:等我出去后,我們再來一次。卡洛放下了望遠鏡,淚流滿面。影片到這里就結束了。

這部片子我看了好幾遍,最初看的時候是從卡洛的角度出發(fā)的,非常討厭多米尼克,對卡洛的遭遇感到同情,為他的發(fā)財揚眉吐氣,對他報復多米尼克覺得無比正確和痛快。后來我的看法改變了,我發(fā)現(xiàn)多米尼克雖然出場鏡頭不多,但她才是影片的核心人物,要想理解這部影片,就要理解多米尼克這個人。就像《仙劍奇?zhèn)b傳》里表面上主人公是李逍遙、但其實趙靈兒才表現(xiàn)了游戲的中心思想一樣(請參看我8.1和8.2的日志我親愛的靈兒?。?。

紅、白、藍是法國國旗的三個顏色,分別代表了博愛、平等和自由。基耶斯洛夫斯基拍這三部片子就是為了探討這三個主題。白色代表平等,那么在《白》這部片子里,平等是指什么呢?我認為,是指愛情中兩個人的地位的平等。而性,是體現(xiàn)愛情中的平等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如果兩個人沒有性愛,比如卡洛陽萎,那么在他和多米尼克的愛情中他就是低她一等的,不平等的愛情是無法走下去的。(別砸我,我說的是我理解到的導演的意思,而且我覺得我理解的沒錯誤哈哈)

在多米尼克的愛情觀念中,性方面是否得到滿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法庭上違心的說出“我不愛他了”,就是因為她不能接受和卡洛沒有性生活。隨后,卡洛給她打電話時,她竟然讓他聽她和另一個男人做愛的聲音,并且她叫得非常大聲。然后,在卡洛的葬禮上,她痛哭失聲。在發(fā)現(xiàn)卡洛在性方面重振雄風后,她發(fā)自內心的歡喜,在和他做愛時叫的聲音比在那次電話里的還大。第二天早上睡醒時,她臉上掛著像小孩子一樣的滿意的笑容。在監(jiān)獄的窗口她看到了卡洛,她沒有如一般人所料那樣或憤怒或懺悔或痛哭,而是滿懷期待的對卡洛比劃著手勢,表示迫切的想和他再干一次。所有這些都說明,她確實是深愛著卡洛的,同時她對愛的要求也是苛刻的。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對愛的要求并不那么苛刻,相反還很簡單呢。她和卡洛是在一個美發(fā)大賽上相識的,當時卡洛獲了大獎。據(jù)卡洛回憶說,那時她凝視著他。在法國的卡洛全無自信,笨手笨腳,多米尼克很狠的拋棄了他。在華沙的賓館里,半躺在床上的卡洛表現(xiàn)得像將軍一樣有威勢有男子氣,這讓多米尼克忍不住屈服于他,在他的身下、在他下身的猛烈沖擊下徹底被他征服。我們能看出,她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找一個強有力的男子,可以讓她有依靠,可以讓她依賴,她愛的就是這樣的男人。

理解了多米尼克,我們再回頭看卡洛的經(jīng)歷,就會明白為什么影片的絕大部分篇幅都用在表現(xiàn)卡洛忽高忽低、令人悲喜交加的起起伏伏上,因為多米尼克是影片內涵所在,卡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于是乎,卡洛潦倒,那就得不到她;興起,他才有可能得到她。他到底能不能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由于這個懸念,影片牽動了觀眾的揪著的心。比如說,片中卡洛在法國說這帶有濃重波蘭口音的發(fā)育,舉止摳摳索索,笨拙可笑;他藏在行李箱里回國,表現(xiàn)出他的命運就像行李一樣身不由己、被人控制、受盡侮辱。梳子本來是他的美發(fā)工具,但在地鐵里他卻用它當樂器來吹奏;唉,理發(fā)這一行業(yè)什么好處都沒有給他帶來,讓他淪為乞丐。這樣的他,怎能滿足她的要求?他發(fā)財后,舉手投足間派頭十足,像國王一樣左顧右盼;他買下了一座大廈中的房產(chǎn),躊躇滿志的說:“華沙在我們腳下?!痹谫e館里的他,說著口音純正的法語。這時的卡洛,才是她想要的人。影片結束時他得到了她的愛情,但他卻淚流滿面。我覺得,這時他們兩個人想的一定不一樣,多米尼克是在想將來的性的快樂,而卡洛是在想以往的艱苦歷程。

影片分析就到這里了。對于我個人來說,我之所以喜歡這部片子,最大的原因是多米尼克這個人物。她就像我喜歡的那類女孩一樣,美貌,冷酷,苛刻,屈服于強者。為了多米尼克這樣的女人,我要變得更強。and……嗯,還是說出來罷,我覺得她在高潮時的叫聲實在太tmd讓我熱血上涌了,聽著她的聲音,我簡直可以閉上眼睛手淫了。

扮演多米尼克的是法國的女演員朱麗黛爾比,在《紅白藍》三部曲的三個女主人公里她是最吸引我的一個。扮演卡洛的是波蘭著名演員扎馬霍夫斯基,不過他以演電視劇為主,極少上電影。導演么,基耶斯洛夫斯基,不用介紹了吧,呵呵。



再寫點,當作是關于《白色》的補遺罷。

片中有一個情節(jié)很有意思:卡洛在地鐵看到了一個酷似多米尼克的雕像,他忍不住偷了它,并把它帶回了波蘭。雕像后來摔壞了,卡洛細心的把它又修補好了,只是上面還是有裂痕??宄3?粗@雕像,有一次還情不自禁的閉上眼睛吻了它的嘴唇。這暗示著卡洛的愛情觀,他認為愛情即使有了裂痕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他不會因為這裂痕而減少對多米尼克的愛。多米尼克在卡洛心中的形象在法國被摧毀了,卡洛要在波蘭重塑。領會了這個情節(jié)之后,我覺得在愛情方面,卡洛真的很堅強,我非常欣賞他這一點。同時,片中卡洛和多米尼克在一起的時候不多,雕像成為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他們兩個人的工具。

米克拉伊這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襯托了卡洛的形象。他很有錢,而且有深愛他的妻兒,可謂相當成功;但他卻想自殺,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勇氣下手,于是請卡洛代他動手??鍥_他開了槍,一聲震耳欲聾的槍響后,米克拉伊心旌搖馳,軟倒在卡洛懷里。然而這一槍是空包彈,米克拉伊沒有死。在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后,他再也不想死了。他獲得了新生。這暗示著回到波蘭后的卡洛也獲得了新生。

在法國,卡洛受盡侮辱,多米尼克處處掌握著主動權;回到波蘭后,卡洛占了上風,多米尼克處處受制,不但無法把握卡洛,甚至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并且入了獄。看到這一幕幕我無比郁悶:難道在愛情中,總是要一方控制另一方嗎?愛情是否真的只是控制和反抗控制的游戲?我不敢再想下去,我也不敢再寫下去。

只有在兩個場景里,卡洛和多米尼克在愛情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一個是在他們的婚禮上,畫面籠罩著不易覺察的白色,多米尼克身著白色婚紗走出教堂,回過頭來和卡洛深深接吻,然后畫面被一片純白色充斥,再沒有其他。還有一個是他們在酒店做愛時,多米尼克接近高潮,叫聲越來越響,在她最高潮的一剎那,她的呻吟變成了呼喊,此時畫面同樣被一片純白色充斥了。

也許愛情就是這樣的罷,雙方都在努力追求平等的地位。《白色》為我們展示了平等嚴重失衡后兩個愛人的遭遇。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本片發(fā)行于1993年),我認為它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完全可以被稱為經(jīng)典了。

p.s.: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分析這部片子,也是挺有意思的。那時波蘭剛從社會主義演變成資本主義,波蘭人仇視社會主義,因此當強盜們從卡洛手腕上搶下手表后發(fā)現(xiàn)是前蘇聯(lián)生產(chǎn)的,立刻罵著臟話把表扔的遠遠的。獲得新生的波蘭發(fā)展迅速,涌現(xiàn)出了向卡洛這樣的一批新興起的資本家。在波蘭,只要有錢,什么都能買到,所以卡洛可以用錢鋪路,很容易就制造了自己身故的假相。

 5 ) 波蘭草

重溫《白》,覺得比第一次看時更喜歡了。

影片第一個鏡頭:一個大大的行李箱在傳輸帶上緩緩移動,富含寓意的一個場景,一下就抓住了我。(箱子的色澤以及拴在一邊便箋紙之類的小細節(jié)也是喜歡Kieslowski的一個原因)接著是主人公的腳,步履匆忙而猶豫。然后鏡頭上搖,出現(xiàn)了一張不那么英俊的臉。法庭這場戲在法語和波蘭語的切換中進行。導演Kieslowski借男主人公之口申訴:“難道就因為語言,我被拒絕了嗎?”(雖然和法國演員合作成功,Kieslowski在自傳中說一直覺得語言是個障礙。)當法官問Dominique是否還愛丈夫時,她回答:“Avant oui;maintenant, non plus.”從丈夫的眼神中,除了絕望,我讀出一種決心,求證愛的決心。

隨后是銀行卡被凍結,此時我們才知道主人公的全名:Karol Karol。當時一下就想到Lolita里的Humbert Humbert。名和姓是同一個詞,在西方作品中無一例外地象征了一種身世不明、無根的狀態(tài),(no issue, no continuity)。去Dominique的美容院,失敗而落魄逃走。晚上打電話到她的住處,聽到的卻是她與別人交歡的呻吟,每一聲都叫得Karol心寒、窒息。無能的Karol不知道怎么辦,只好說了一句:“Dominique, je t’aime!”掛斷了(這也許是他唯一說得溜的一句法語)那一刻的痛苦,以及語言的束縛所帶來的尷尬與無望,和性無能之間有著某種相似。Karol愛著Dominique,但他無法用語言、用身體表達自己。

Karol在地鐵站認識了同是波蘭人的Mikolaj,求他把自己裝在箱子內運回華沙。Karol真是倒霉透頂,呆在箱子里竟然還遭劫。那幫匪徒撬開箱子,自然免不了痛打他一頓。同情Karol之余,那個場景想來就讓我哭笑不得:165鎊重的大皮箱里,不幸的Karol憨憨地抱著一尊象征Dominique的極易破碎的半身石膏像。舉目四望,白色的雪地、白色的飛鳥,anyway回家了?。ㄤ撉冁I入,蒼勁有力但又撫慰人心。之前一直以為和Karol在地鐵吹的哀傷的歌一樣是波蘭的曲子,后來才知道是探戈。)

回到自己的理發(fā)店,Karol重振旗鼓。(那個兄弟出來我才想起,男主角和他聯(lián)袂演過Decalogue中的第十誡,話說那是我覺得十誡中最有意思的一個故事了,那個片里兩人也是演兄弟。)

新生活的轉折點是Karol“射殺”了好友Mikolaj。(Tirer à blanc,呵呵。)自此,Karol的生活蒸蒸日上,他和好友一同去滑冰,兩人仿佛回到了孩童時一樣。那段探戈的旋律再次出現(xiàn),歡快而清冷。(覺得Mikolaj這個人物也挺有意思,有愛他的妻兒,有體面的生活,在別人看來真沒什么好抱怨的了,可就是他不想活了。也許他的內心有我們不知的巨大悲痛或絕望吧。他的職業(yè)是打橋牌,bridge,橋梁,暗示了一種聯(lián)系,至少是他籌辦了葬禮,促成了Dominique到華沙同Karol重逢。但正如他說的,好記性是打橋牌的首要本領。我牽強附會的解讀是“不會遺忘,生活沒法繼續(xù)”)

片中還有一個Karol學法語的細節(jié),Kieslowski對語言真是敏感啊,特意挑選了dormir(睡覺), plaire(取悅,使愉悅), partir(離開)這幾個詞的動詞變位,竟然還是虛擬式,意味深長阿,佩服佩服!

一年時間內,Karol已搖身變成了體面人。是時候策劃葬禮了。感覺Karol的策劃(虛假的葬禮、旅店的激情、悄然離去)對Dominique來說更像是一種懲罰。(因為我自始認為Karol并沒有要復仇才詐死的,他是深愛著妻子的,那個石膏像就是佐證。)但至少,當Dominique打電話給Micolaj說“Je l’aime”時,Karol的求證成功了——Dominique還是愛他的。Dominique在旅店被警方盤問時,波蘭語同法語切換的場景正好與影片開頭巴黎法庭那場戲相呼應,所不同的是這次,Dominique處于下手。

印象中上一次看,之后電影閃回到結婚的白色場景就結束了,多少有些殘酷,但想來符合斯拉夫人的品味。可這次看不知怎么多出來一個監(jiān)獄片斷的結尾,莫名阿。。。

 6 ) 憂傷里無法擺脫的孤獨宿命——《藍》、《白》、《紅》[

如果把一般的電影看成是趣味盎然的小說的話,那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便是富滿詩情的散文,彌漫期間的,是一份無法抹去的憂傷和感性的人文關懷。象征著自由、平等、博愛的《藍》、《白》、《紅》三色,讓我看到一份古老而沒落的歐洲氣息,所謂的自由、平等、博愛,何等的冠冕堂皇,又何等的脆弱無力。個體在社會,何其慌亂?何其孤單?普瑞斯納優(yōu)美的弦樂合奏,如天籟般的女聲,更像是一曲優(yōu)美的心靈慨嘆,淡淡的孤寂,淺淺的憂郁和毫無來由的迷?!?

《藍色情挑》:死亡邊緣的幽嘆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帶走了丈夫與女兒,偏偏留下女人獨自一個悲傷苦痛。面對無常,脆弱的生命,竟如殘花零落,一夢醒來,全歸寂靜,呆呆地面對潔白的床單,失魂落魄……

  佛曰:人生而苦?;蛘咦鋈吮旧砭妥⒍ㄒ柺芗灏?,由始而終快樂者,能有幾個呢?那么,死去吧!當茱莉含著滿口的藥時,她卻猶豫了,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呢?在瀕臨死亡的那一刻,生存的欲望油然而起,或許生命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再苦也需走完,因此即使獨自一人,孤苦伶仃;即使強顏歡笑,為奴為娼,或者老邁無依,飄零無助,依舊茍延殘喘,見證著這個世界的滄海桑田。

  在生死的邊緣,一個人淺淺的幽嘆。藍色,憂郁里夾雜著累累的傷痕,從高高的云端上跌落下來的痛,透徹心扉。過去的曼妙,竟成了今日無法釋懷的苦痛,一次次的懷戀,一次次的受傷。親情、友情、愛情,一切美好的過去,霎時間變成無法承受的重負。生活雖然繼續(xù),悲痛卻無法擺脫,最終茱莉選擇離去,只身一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公寓、陌生的人,一切就能重新開始么?每個人都喜歡自欺欺人,然而又有誰能欺騙得了自己的內心?茱莉雖然毀去了許多過去的東西,樂譜、照片、家具等等,但最終還是帶走了那盞掛滿著藍色寶石的吊燈,斬斷與過去的聯(lián)系,談何容易!

  獨自一個人的自由,還叫自由么?環(huán)繞其間的,是揮之不去的孤寂,當茱莉一次次的跳進藍色游泳池,把頭深深地埋進水里,淚與水相互交融,繼而抬頭,深深地喘氣,是解脫還是執(zhí)著?我們不得而知。

  基耶斯洛夫斯基象征著自由的《藍色情挑》,卻充滿著對自由殞滅的慨嘆,為了自己的潔白清高,公寓里的人準備聯(lián)名趕走身為妓女的露西耶,最后茱莉拒絕簽名,保住了露西耶的立足之地,然而這是多么諷刺的一件事,為了自由,卻要限制別人的自由,那自由還存在么?妓女又如何了?人們各自的悲痛,外人又豈能理解?露西耶喜歡自己的職業(yè),然而當某天在舞臺的第一排見到父親時,她卻慌亂無助了,那一刻,她還感到自由么?

  那么漠視一切吧!街角那個被群毆的男人于我何干?垃圾桶前那個身材矮小,無法把瓶子扔進桶中的老人又關我啥事?甚至那一窩被貓吃了的老鼠,更無足輕重了,那一刻自由了嗎?我很懷疑,茱莉滿臉的淚痕,分明寫滿著愛憐和譴責。

  也許我們可以把這部片當作自由的挽歌,而詠嘆者,便是茱莉這位走在死亡邊緣的人,唯有她,才能傳達出自由殞滅的悲傷,茱莉最后選擇了回歸原來的生活,又接受了丈夫助手安東的愛意,而且完成了尚未填完的樂曲,這是回歸過去么?不是。悲嘆過后,生活仍需繼續(xù),沒有太多因由,一切依舊茫然,響起的音樂里,滿面淚痕的茱莉,依舊一臉迷茫,那是一種毫無來由的希望,不管如何,人還是要活下去的。

《白色情迷》:為自尊而自虐的宿命

  那個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波蘭人,在法庭上因語言不通而陳述被法官打斷,他無奈的抗議道:“平等何在?”這里面道出了平等的名存實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么諷刺的口號,金錢、地位、種族甚至男女都毫無平等可言。

  卡洛在法國喪失了一切,財產(chǎn)、妻子、住房,甚至連象征著男性尊嚴的性能力也喪失了,落魄街頭,更四處被通緝。可謂了無生趣,然而最終他還是活下來了,或許因為那一份不屈的自尊,讓他幾經(jīng)磨難,回到了祖國波蘭,戲劇化地成了富翁,并恢復了性能力,唯有波蘭,他才如魚得水。

  但是又如何呢?法國的那一次屈辱,成了此生無法抹去的污點,對于前妻的思念與憤恨,依舊久久難平。耳邊時時回響著電話里多明尼在床上欲仙欲死的呻吟。痛苦還在,輾轉難眠,睡夢中的言語,竟一次次地把伊人的名字喚起。

  或者,愛之深,恨之切。如果男女雙方各自代表著生命一半的話,那么卡洛對多明尼的愛恨交加,又何嘗不是在對自己愛恨交加呢?毫無來由的愛,揮之不去;傷透自尊的恨,也無法釋懷。他最終詐死,把多明尼騙到波蘭,讓多明尼在依稀之間與他享受了一次魚水之歡,表達了自尊,又讓多明尼受了牢獄之災。

  然而卡洛為何卻高興不起來呢?當初離婚時對自己不平等,今日多明尼的牢獄之苦,對她又何嘗平等呢?報復過后,一切平等了么?似乎沒有??鍦I流滿面的臉上,分明滿是失落愧疚,你扎我一刀,我再扎回你一刀,受傷只是由一個人擴展到兩個人,傷口依舊在汩汩流血,而心靈的痛楚卻仍在不斷加深,愛恨依舊交加,只是對象換了位。

  或許愛之可貴,必須在痛之深沉里得到印證,正如同米科拉伊在卡洛虛開一槍之后,突然不想再死,生之美妙竟要再死之恐懼里得到印證。卡洛在報復之時,對多明尼的愛意不減,甚至日日加深,然而他仍然行動了,自尊的極致,竟演繹著如自虐般的傷害,明知痛苦,卻為何一意孤行?

  基耶斯洛夫斯基用一種單純寫實的方式描述著這一則故事,沒有《藍色情挑》中那種憂傷曼妙的表現(xiàn)主義,卻傳達出一種別具一格的孤獨。在法國流落街頭的困苦,在波蘭日日奔忙的貧乏,時時困擾著卡洛的心情,做人竟是這般渺小可憐,身邊所有的人,即使再親近,也只不過時人生旅途里與自己擦身而過的路人而已,內心里的空虛,唯有靠那一份不切實際的愛意來填補。因此不管多明尼如何狠心絕情,都無法讓卡洛把相思忘卻。不被所愛的人認同,那一份畸形的自尊,只能走向報復與自虐,這里面,平等只能淪為空談。

《紅色情深》:孤單里獨自找尋的慰藉

  人,何等卑微可憐的生物。天生群居,卻又彼此分離,獨自穿行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感受著一份不屬于自己的熱鬧與嘈雜,漂泊、忙碌、猜忌乃至一次次的受傷,彌漫心底的,永遠是一份不著邊際的孤獨。

  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里,每個人卻似乎毫無聯(lián)系,窗外哪個見習法官正與一個金發(fā)女郎陷入熱戀,瓦倫蒂娜卻奔忙于求學與工作之間,笑容僵硬的時裝表演,滿臉憂郁的香口膠廣告,獨自一人的夜里,卻只有摟著男友送的紅色夾克安然入睡。孤寂的城市之中,竟找不到一個人袒露心扉。

  電話,現(xiàn)代社會最方便的溝通工具,熟悉的聲音卻開始變得陌生,即使親密如情侶,也猜不透對方的心思,電話的兩端之間,隔膜是一堵永遠無法推倒的高墻。掩蔽著每個人的背叛與猜疑。即使如瓦倫蒂娜和男友之間,一次次地說著那句老調的我愛你,仍然無法填補內心里的空虛,這個世界,有誰能真正了解自己?

  曼妙的音樂嘎然而止,車子停了,一只可憐的牧羊犬倒落在地,這一場意外,卻拉近了兩個空虛人兒的距離,一個退休老法官出場了,冷漠而孤獨,淡然地竊聽著鄰居的底細。瓦倫蒂娜表示了她的不屑與反感,然而又能如何呢?對于窮困、偷情、販毒,我們無能為力,正如老法官所說的,幫助街邊那可憐的老太太,也無非只是為了換得心理的安寧,這個世界,我們能改變什么呢?人的本性是善是惡,還重要么?我無法否認瓦倫蒂娜的純真和善良,與男友分手,弟弟吸毒,母親是妓女,卻依舊能充滿希望的過日子,對于別人的困境,她伸出援手,前面兩部片中,那個佝僂著身子,無法把瓶子投入垃圾桶的老人,終于在瓦倫蒂娜的幫助之下,把瓶子扔了進去。但這又能代表什么呢?愛么?我很懷疑。

  老法官的冷漠與絕情,在于他對這個世界的失望,美好的年輕時期,卻無法承受女友的背叛,這與見習法官奧古斯特和電話氣象服務員卡琳之間的戀情何其相似?或者奧古斯特只不過是老法官年輕時的寫照,為他與瓦倫蒂娜這段錯過了幾十年的緣分,安上一絲難得的慰藉。不管是瓦倫蒂娜對世界的愛意猶在,抑或是老法官對世界的恨意未消,都無非來自于那份無法排解的孤獨。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相互之間的理解和認同,甚至只是別人的憐憫。老法官最終轉變了,不再竊聽,并把自己送上法庭,當那輛久被塵封的汽車重新啟動時,優(yōu)美的音樂流轉而出,與其說老法官良心發(fā)現(xiàn),不如說是他在瓦倫蒂娜那里得到久違的認同,孤獨的心靈得到慰藉。

  博愛,在這里是多么虛弱的詞語。歸根結底,每個人愛的只是自己?;艁y無助地經(jīng)營著內心里那份孤獨的情感,急切渴求認同和安慰,哪怕僅僅是出于憐憫,都可以心安理得。

  一場無名的浩劫發(fā)生了,橫穿英吉利海峽的船翻了,只有七個人得救,其中五個是《藍》、《白》中的主角,唯有瓦倫蒂娜和奧古斯特是這集的人物。有人說,這是一個希望的開始,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一場痛苦的延續(xù),它給予的希望,就如同影片中落日的最后一絲余暉,雖然美妙,卻注定落去?!都t色情深》的這個結局,給我留下的,更多是悲傷與茫然,孤獨的人繼續(xù)孤獨,困苦的人繼續(xù)困苦。輪回么?也許是!

 短評

好像愛情里付出的比較多的總像是失敗者。披著愛情的幌子,我們都做了太多的荒唐事。他的愛多么卑微和落魄,像乞討一樣祈求妻子的一點愛意,以至于用死亡換來一次會面。一旦傷害開始,便陷入了互相摧毀的深淵。白色的婚禮那么圣潔,可這樁婚姻卻是灰色的。

7分鐘前
  • 后自愈
  • 推薦

“卑微者祈求的是什么? 我看到的不是對平等的追求,而是卑微者以最極端然而也是最卑微的方式祈求愛的努力,而一切的一切,卻只不過證明了自身的卑微而已?!逼鋵嵾@也是你一直和我說的,我只是把自己覺得最好的給你,卻不能給你愛,即使離開,你依舊覺得愛得卑微。我只能說抱歉,我受不了讓我窒息的愛

11分鐘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薦

基耶的電影不要求理解,但要求接受。一個致命的邏輯是:不理解怎么接受?于是在電影放映的每一秒,我的眼睛都在規(guī)勸我的大腦。我不知道他用了什么魔法,讓那些不可理喻的行為在電影世界里通通自洽,通通不需要解釋。當我在現(xiàn)實中愈發(fā)小心翼翼地給予我的愛,他讓我置身愛的狂潮、愛的激流,讓我目瞪口呆,讓我難以自拔,讓我不愿再循規(guī)蹈矩地生活下去。他還有一種能力:讓自己的女主角在鏡頭下容光煥發(fā)。我無法不相信朱莉·德爾佩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而為了她男人可以做出任何事。

13分鐘前
  • 晚不安
  • 推薦

Julie Delpy年輕的時候真美。PS,最后的啞語是:等我出獄后,我們一起離開,或者我留下,我們結婚。

16分鐘前
  • Eudemonia
  • 還行

三部曲里,我更喜歡這部

21分鐘前
  • 扭腰客
  • 力薦

一個一無所有的中年男人的奮鬥史與復仇記。三部曲中我最不喜歡這一部,雖然我不能否認世上的確有這種男人的存在,但也不能讓我接受他那無聊的做法。因為復仇以後,結果是什麼?換來兩行熱淚?

23分鐘前
  • StevenTong
  • 推薦

心里面裝著一個人,人往往就有了目標。在愛情上,兩個人都輸了,也都贏了。

27分鐘前
  • 有心打擾
  • 推薦

比藍有趣

30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記仇的小男人真可怕。

33分鐘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推薦

金錢讓男人堅挺,高潮喚回愛?

38分鐘前
  • blur
  • 還行

于是,卡羅爾決定用一場陰險的計謀,狠狠給妻子一個報復。然而當卡羅爾得逞后,他又能換來什么呢

40分鐘前
  • (????д????)
  • 推薦

導演用該片表現(xiàn)法國國旗三種顏色中象征“平等”的白色,他的精巧構思令人感嘆,片中也多次出現(xiàn)主人公身著白色服裝出現(xiàn)的場景。

41分鐘前
  • 愛吃烤鵝
  • 推薦

①探討愛情上的地位嬗變與平等,間或有政治隱喻。②法國-失語-貧窮-陽痿-匱乏,波蘭-暴富-假死-滿足-復仇。③白色彌漫的婚禮閃回,雪地,頭梳,鴿子,女神雕像,高潮時的純白色尖叫。④困頓中瞅見的戈達爾[蔑視]海報。⑤聽錄音學法語挑的詞真是絕配。⑥空槍后的膨脹時間,體驗過死亡方知生的可貴。(9.0/10)

45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玩得挺開心,還挺好笑。地域阻隔帶來人的困境和東西歐的關系寓言性強,后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拿到今天一看還有預言性……單看愛情的話,實在有點感同身受,如果說忘掉舊愛一靠時間二靠新歡,那么證明舊愛則一靠金錢二靠死亡。以上都是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47分鐘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薦

《藍》《白》相比,我更喜歡《白》的故事,當然,《藍》的配樂比《白》更勝一籌!—— 今天才偶然發(fā)現(xiàn)《藍白紅三部曲》的豆瓣電影條目都是「阿北」于「2005-05-07-15點多」創(chuàng)建的,不過創(chuàng)建條目的先后順序則是《紅》《藍》《白》。-2017.11.15

48分鐘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薦

真糟糕,心都涼透了,三部曲里最不喜歡這一部,都不給一點活路走。

49分鐘前
  • 沉歌
  • 還行

三色里最喜歡的就是白了

54分鐘前
  • 九尾黑貓
  • 力薦

基老師的喜劇,故事很離奇(所以不奇怪后來的[天堂]),寓言性很強(還有比東歐丈夫西歐妻子這種故事更強的么,“死亡”之于冷戰(zhàn)終結之類)。音樂很好,普萊斯納有點模仿皮亞佐拉的調調。確實不及[藍色]。

58分鐘前
  • 胤祥
  • 推薦

雖然三部曲里面最喜歡的不是這部,但不得不說這部的劇情沖突是最強的。白色是空白,白色是圣潔,白色是平等。男主復仇一系列舉動,本質還是因為愛的太卑微,愛情是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才能長久下去。人活著如果太卑微,就會變得狹隘自私,感覺怎么樣都是為了卑微而活。

60分鐘前
  • 櫻花飛舞時
  • 推薦

卑微者祈求的是什么?是平等嗎?還是高貴者的垂憐?在這個片子里,我看到的不是對平等的追求,而是卑微者以最極端然而也是最卑微的方式祈求愛的努力,而一切的一切,卻只不過證明了自身的卑微而已。

1小時前
  • 沙礫于飛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