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第一次執(zhí)行任務就被人下藥,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殺竟無意闖進別人的房間。正好一個美女洗完澡出來,還沒等美女反應過來就被男人一把捂住嘴巴,請求美女幫他解毒。但女人卻拼了命的反抗:你放心,我會對你負責。就這樣兩人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第二天小伙穿好衣服準備離開,這才發(fā)現美女留下了她最寶貴的東西。
小伙為此深感愧疚,發(fā)誓一定會回來娶她為妻,對不起。待我報完滅族之仇便回來娶你。五年時間一晃而過,男人終于大仇已報,成為了威震一方的龍帥。
與此同時男人的女兒卻遭受著同學媽媽的毒打,原因竟是同學一直都在學校欺負女孩,嘲笑他是個沒有爸爸的野孩子,沒爸爸的可憐蟲。周程程我有爸爸,他是個保家衛(wèi)國的大英雄。在很遠的地方還沒有回來,芯兒沒爸爸可憐蟲。你個沒爸爸的小可愛也敢打我,你不準說我爸爸。
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1988年舉辦,由沈殿霞、鐘保羅擔任司儀。
1988年,雖然英雄片的時代已來臨,但是金像獎的天平卻倒向了一部文藝電影——《秋天的童話》。這部由張婉婷導演的愛情電影以情動人,也是香港影史上的經典名片之一。
其實這一年還有一部同樣是與愛情有關的電影在香港掀起一股風潮,那就是由徐克監(jiān)制、程小東導演的《倩女幽魂》,寧采臣、聶小倩也留在每個熱愛電影的人心里。
林嶺東的《監(jiān)獄風云》與《龍虎風云》同獲最佳導演提名,最終他憑借《龍虎風云》擊敗了張婉婷與程小東,拿到這個最佳導演獎項。此外,達式常是第一個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內地男演員。
1988年的第七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周潤發(fā)史無前例的同時以《龍虎風云》,《秋天的童話》以及《監(jiān)獄風云》三部影片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終憑借《龍虎風云》勝出,可謂空前絕后。
而最佳電影歌曲的競爭,詞曲有盧冠廷、泰迪羅賓、黃沾,演唱有葉倩文、許冠杰、瑪莉亞(Maria Cordero)、張國榮,也是諸神之戰(zhàn)。
值得一提,倩女幽魂的插曲《道》雖然是午馬飾演的燕赤霞舞劍時唱,但實則是黃沾演唱的。
而《黎明不要來》本不是為《倩女幽魂》量身打造,機緣巧合之下被徐克拿來做了電影插曲,竟然無懈可擊,最后《黎明不要來》獲得最佳電影歌曲,令人嘆服。
電影《龍虎風云》主題曲《要爭取快樂》,由瑪莉亞演唱,也越聽越有味道。
如果阿秋和阿虎不是在黑道結緣,而是在某個微醺的酒館,阿秋仍然拿出錢包指著自己女朋友的照片說“這我女朋友,靚吧”??删褪菢O富戲劇性的一正一邪的對立,臥底沒有回頭路,犯罪沒有回頭路,命運的變幻莫測,最后的“啊秋”令人惋惜,阿秋拿著愛人的照片離去,她的愛人可能會一直等待著阿秋,也可能會恨他的不辭而別。因為這部電影愛上了李修賢
林嶺東-“最香港”的香港導演
記得是幾年前在豆瓣看到影友這么說。
2018年尾,貼吧刷到林嶺東導演猝死于家中的新聞,還是覺得太突然。
每一個經歷過錄像帶、盜版VCD時代的港片粉都難以忘懷那個時代港片的欣欣向榮。如今的港片似乎已消沉好久,近幾年,即便是巨星影后云集的《無雙》、《黃金花》都很難在北方廣大中小城市看到粵語版。港片的內容題材對很多觀眾而言也顯得單一又缺乏吸引力。
在曾經港片最輝煌的年代,在香港處于一種獨特的狀態(tài)下,港影為我們呈現了主流文化形態(tài)下難以窺測的林林總總。僵尸片中富有嶺南色彩的鬼怪元素,王家衛(wèi)電影里的舊上海式小資情調,胡金銓、李翰祥等南下的老北京們帶給我們的文人眼中的舊中國故事,在這個傳統(tǒng)與現代重裝下的南國自由港,我們能看到無數時代變遷中追風逐浪抑或無所適從的藝人們帶給我們的視聽盛宴—可以是國仇家恨,可以是每個人無常命運中的喜怒哀樂。
林嶺東導演有個做編劇的哥哥林嶺南,原籍廣東潮州。潮汕地區(qū)雖屬廣東省,但粵東地區(qū)同閩南泉漳地區(qū)語言文化上的聯系密不可分。林姓為閩南大姓,華南地區(qū)本為閩粵客多民系交織的社會環(huán)境,開埠后的香港也是以華南廣東、福建移民占據絕對數量優(yōu)勢。了解這些后,似乎更容易理解我們記憶中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的文化基因。
林嶺東的作品中,我尤為喜歡風云三部曲,比起酣暢淋漓廣為人知的《監(jiān)獄風云》,更是對《龍虎風云》、《學校風云》情有獨鐘。
比起同時期臺灣閩南語影視樂題材作品中那種甚至有點悲情意味的草根世界,8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的背景下也形成了獨特的市民文化。70末至90年代,那種富有嶺南民系文化底色,又結合當時香港的時代特色的港片造就了港影黃金時代的標識氣息。
風云系列中隨處可見的80年代工業(yè)化建設背景、中英雙重語境下的社會形態(tài)、香港特色的棚戶區(qū)街巷、地狹人稠的港口夜生活。故事本質還是處于傳統(tǒng)宗族社會在向現代工業(yè)社會轉型中無所適從的底層人物的掙扎,叢林與文明交織下小人物的悲哀。
天烏落雨的金融港
香港之夜
棚戶區(qū)與現代建筑共存
爵士樂、舞廳
嶺南風俗人情
農耕與海洋文化交織下,東南沿海/閩南潮汕地區(qū)的兄弟時強悍剛猛
比起吳宇森那種浪漫富于設計感的男性情誼,林嶺東鏡頭下的兄弟情顯于平實甚至瑣碎中
老生常談的落水狗梗
無論演正反派都很“橫”的張耀揚
除了這些外,冷調光、警匪邊緣人題材、港市街景、動作追逐戲、冷峻基調不僅使得電影具有類型片特征,還具有個人標簽。
后來的林嶺東電影我看過的并不多,看過的《目露兇光》、《高度戒備》也總覺得缺少以往的點睛處,但永遠是在關注香港人的生存境遇。
文章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微信公眾平臺 宿夜花
1,林嶺東說,因為主要片酬都給了周潤發(fā)和李修賢,所以女演員片酬有限,只能用新人。吳佳麗那時候是電視劇演員,林嶺東一看,性感,風塵,好,就是她了。
2、張耀揚就更是新人了。林嶺東說,張耀揚揚起下巴,用眼睛看人是從上往下看的,那個樣子實在是說不出來的討人厭,我不需要他做什么表演,只要他擺出這個pose就好了……(這也太擠兌人了,呵呵)
3、有這部電影是因為林嶺東去聽一個法庭的庭審,真實打劫案例,他發(fā)現劫匪瘦瘦小小,其貌不揚,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江洋大盜或者說是悍匪的樣子。于是他就構思了這樣一個劇本,小劫匪,但是有情有義……
4、林嶺東非常感謝攝影劉偉強,他的機位把控給全片加分很多。比如周潤發(fā)在街上狂奔試圖甩掉跟梢警察那場戲,劉偉強的攝影機就在一輛小貨上。發(fā)哥也是狠角色,知道怎么調控機位面對鏡頭,那場戲他越跑越快,機位(小貨)就越快,然后發(fā)哥就得再跑得更快……最后拍完所有人都在慶祝,唯獨不見發(fā)哥,因為發(fā)哥一個人在街邊狂吐……這是全片令我印象最深的鏡頭之一,還有一個是發(fā)哥和吳佳麗在沙發(fā)調情,拍的真美。
30出頭的小馬哥~那身行頭簡直了!張耀揚演過多少欠揍角兒啊……
雖然林嶺東常以寫實風格被視為風格化、寫意的吳宇森的反題,但這部片從很多方面都啟發(fā)了《喋血雙雄》。林嶺東作品中充滿了對警察/國家機器作為至高暴力的悲憤凝視,這一暴力在《監(jiān)獄風云》和《龍虎風云》中都構成情節(jié)發(fā)展的核心動力。這一點也與中后期的銀河想通。
周潤發(fā)臥底扮混混,李修賢演繹生涯第一次演悍匪,張耀揚卻演了警察。泰迪羅賓做的音樂,林嶺東的“風云系列”的第一部,香港電影史上傳奇之作。7年以后,昆汀塔倫蒂諾把這個改編成了《落水狗》;15年以后,《無間道》受此啟發(fā)誕生了。。。
周潤發(fā)飾演的風流混蛋真是一絕,橄欖綠風衣翻白毛搭藍圍巾,銜牙簽壞笑,在街上攀爬追打,讓一個生不如死的鬼角色生出王者氣概。
周潤發(fā)的角色就是奔影帝寫的嘛,內外兼顧,又令人惋惜。
不知道是不是間諜片的鼻祖。小時候就知道他叫高秋,兄弟情義,轟轟烈烈。臥底上升到兄弟情節(jié)在這里成為一種經典演繹,風格上是熾熱而鼓動性的,直到《無間道》以后才改變 。7.8
張耀揚演警,李修賢演匪,光這點就夠新鮮了。優(yōu)點還是玩命拍動作,發(fā)哥穿著大馬靴滿城狂奔,警匪槍戰(zhàn)把房子打成篩子,爽;眾生亦正亦邪,警匪兄弟情深,人物都很豐滿。有發(fā)哥背面全裸哦。金像導演、男主
《落水狗》的原型??!難怪昆汀會喜歡,港片這種浮夸的腎上腺素刺激方法,別個地方的人大概學不來。所以張耀揚就算橫了大半部片子還是免不了挨磚咯?[doge]
背部全裸的發(fā)哥, 性感之極的吳家麗, 最囂張的張耀揚, 義薄雲天的李修賢, 戲院看2次, 地鐵大滑梯滑下去現在誰做得??
有點囧;李修賢演打劫悍匪,陽光正氣的發(fā)哥演臥底混混,黃光亮演盯著發(fā)哥的警察,只有張耀揚沒變、劉江沒變,何家駒沒變
竟然在一向粗放的香港電影環(huán)境中加入了一段那么細膩、正邪難辨的人物關系,驚喜。
第一次看《龍虎風雲》只知道看周潤發(fā)帥,如今再看多了很多感觸。這部戲細節(jié)好看過大綱,整部戲美術很出色,泛著冷冽的藍,結合殘酷與浪漫。林嶺東拍勻港九新界,從工業(yè)大廈到繁華鬧市再到殖民政府時期的重要符號,這些元素頻繁出現但又不覺刻意,(尖東夜景幾乎已成異星之景)。當然還有好戲的孫越,他的表演是影帝級。林對「散場」和「完結」的拍攝是他的master touch. 比如警車爆炸匪徒離開之後一群人怎麼拿著滅火器去滅火,比如在鬧市殺完人後在攤檔的塑料布上擦手抹刀,看似只不過roll多了一分鐘半分鐘,實則自有節(jié)奏和視野。場景和事件是重要的戲劇元素之餘,它們與牽扯其中的人有活生生的關聯,這些細節(jié)讓電影中的城市活著,也讓攝影機之後的人長此活下去。
高秋指著照片對光叔說:這是我女朋友,是個大學生,不抽煙不喝酒,還會燒幾手好菜。實際上阿紅是個陪酒女,煙酒不離手。所謂的不抽煙不喝酒只是高秋對于女朋友的美好幻想,也是對于自己臥底身份的美好幻想
李修賢跟周潤發(fā)的男性情誼是全片核心,以比較高的標準來看,說服力沒有很足,導致末段有點突兀。性格謹慎、見多識廣的李,為何那麼信任周呢?似乎也沒有逐漸信任的鋪敘?墳場戲提供的「英雄惜英雄」、玩樂過程的男孩行徑,都無法完全說明。
昨天驚聞林嶺東去世,今天補龍虎風云,現在看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但是這可是30年前的電影啊,香港那個時代很喜歡講兄弟情,李修賢少有的演了個反派,年輕的發(fā)哥真的帥。新藝城出品,麥嘉監(jiān)制,沒想到泰迪羅賓還會作曲,很有才啊。昆汀的落水狗對這部電影參考了很多。7分
【新藝城】唉~臥底人生最苦逼。結尾最后的鏡頭冰冷得瘆人。(音樂:泰迪羅賓。張耀揚即使演警察都叫人切齒啊!好演員!
三星半。亮點一,李修賢和周潤發(fā)角色互換,警匪身份對換。亮點二,李修賢和周潤發(fā)一如既往的基。那一聲秋……真是基入骨髓啊……
即使拋開臥底道德困境所造成角色優(yōu)勢,高飛也要比英雄本色的小馬強在一點:有情。不是兄弟情義,而是兩性情感。但從表演風格上看,周潤發(fā)起伏劇烈的外放演法是否搭配林嶺東市井地氣,尚在兩說。比如酒吧怒懟富家公子、與吳家麗浴室激情兩場戲,特別是后者的粗鄙嬉鬧,固然充分展現了發(fā)哥的個人魅力與表演跨度,但問題一個不堪忍受萌生去意的基層臥底的性格有必要塑造的如此諧趣盎然讓人隱隱看到了八星報喜大丈夫日記嗎?夸張渲染,始終是港影特色,但此處恰恰需要內斂和心理。對比之下,吳宇森干脆砍掉情事集中表“義”的角塑策略,或許更能達成與影片整體風格的統(tǒng)一。
【百老匯香港影展】警察、臥底、犯罪,香港警匪片不變的元素。一面是懦弱老偵探與惡狠新警官善中有惡,一面是臥底與罪犯的假戲真情。玩世不恭亦追求真愛,殺人搶劫也擁有常人情感。周潤發(fā)表演拿捏自如不過不失,幾場耍機靈的戲的俏皮勁恰到好處。吳家麗無聲落淚的鏡頭很動人。孫越沒太發(fā)揮,倒是奠定了張耀揚的經典惡人形象。差強人意,尚可一看
劇情太松散而且兄弟情誼刻畫的太過單薄以至于本該是個相當凄慘的結局結果卻煽情失敗,怪不得當年沒火。如果剪的更緊湊,動作更火爆可能會成為經典片吧,當然如果這樣拍的話就是吳宇森而不是林嶺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