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田中幸惠 飾)、櫻子(菊池葉月 飾)、芙美(三原麻衣子 飾)和純(川村莉拉 飾)是非常好的朋友,一有空,四人便會結伴出游,彼此之間友情十分堅實。阿明是一名護士,至今未婚,雖然身邊并不缺乏追求者,但她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走進一段穩(wěn)定的關系之中。櫻子是一名家庭主婦,和婆婆 一起生活,兒子進入青春期,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令她有些措手不及,忙碌的丈夫又總是缺席孩子的教育問題。
芙美和身為藝術家的丈夫即是戀人又是工作伙伴,兩人雖然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彼此之間卻又一種無法言喻的疏離感。純正在和丈夫打一場離婚的官司,這段失敗的婚姻里,純是過錯方,但丈夫顯然并不愿意放棄他們的婚姻。
1.在愉快中迷失。郊游、咖啡廳的聚會、溫泉之旅、夜店、慶功宴所有松弛的場合之下,都可能在對話深入的某個方向驚現(xiàn)生活里的刺。
2.在動態(tài)中修正。朗讀會上鵜飼的逃走,也暗示著鵜飼與能勢之間的明顯差異。在Workshop里就展示了自己是一個不斷追求修正的鵜飼,能夠從靜滯中發(fā)現(xiàn)危機因素,打破現(xiàn)狀,直視平靜的表殼下內在的混亂與變動。鵜飼對動態(tài)的覺悟,對互動的重視,對平衡的敏銳,與擅于捕捉一瞬而過的生活片段并圍繞著自我感受理解生活的作家能勢相比,有更上一層次的生活理解。或許正如公平在慶功宴上所說,能勢對生活的理解還處在涉世未深的階段,尚未認識到社會的復雜和險惡。能勢作為片中尚未成家、似乎尚未涉足于任何一段關系的女性之一,相比四位主角女性,她確實不必去面對寡淡的婚后生活、棘手的育兒問題,以及婚外戀、情人等帶來的難題。Workshop之后,四位女性圍繞著家庭、友情、工作等關系逐步揭開各自的困境,她們搖搖晃晃開始尋找周圍人的中心,而純的逃走成為最終所有人背反原來的生活秩序的那只雨林里的蝴蝶,她們逐漸意識到在數(shù)次校對后,仍然無法對準那些本應是最親近或最信任的人。因此,在修正關系、生活之前,必須先將此刻的凝滯打破。
“歡樂時光”講述了四個中年女性的婚姻起伏。
電影的名字“歡樂時光”是指四人作為好友一起參加活動一起旅行的歡樂時光,似乎只有在遠離各自日常生活的短暫相聚中,才能忘卻一切煩惱,短暫歡樂。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絕對的避風港,即使是和朋友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也會偶爾被日常生活中的風暴侵襲,在友誼中生出刺來。電影很巧妙,通過四人相聚延展出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及各自要面臨的困境與煩惱,并在每一次相聚中,讓暗流涌動的各自生活沖突不斷。
四人的婚姻可以說代表了婚姻的幾種標準形態(tài)。
櫻子的婚姻看起來美滿幸福,實際上只是從眾而已——扮演一個賢妻良母(“扮演”的說法也不準確,櫻子從來沒想過是在扮演,她沒有任何想法,婚姻對她來說,可能跟活著類同,沒有必要去思考深層的意義。她整個人始終處在混沌中。最后出軌回到家里也是——她對丈夫說,我不打算道歉,也不要求原諒,也沒想過離開這個家)。
純的婚姻處在崩潰中,她與丈夫已經打了近一年的離婚官司。她的婚姻完全是另一個極端,她試圖在婚姻中尋求愛的抽象意義。她尋求愛的溝通而不得。她認為與丈夫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她聽不懂丈夫說的話,丈夫也聽不懂她說的話,所以,她異常堅定地要離婚??墒聦嵣希@個世界不存在絕對有效的溝通,所以,純的追求必然會以失敗告終。有意思的是,純的丈夫也執(zhí)著于自己認為的愛的抽象意義,所以,堅決不肯離婚。超級感性與超級理性的人似乎都不適合婚姻,他們太執(zhí)著于尋求絕對。
芙美的婚姻與其說是婚姻不如說是同一屋檐下的相互陪伴者。兩個人雖然是夫妻,但有絕對的界限意識,給予對方充分的個體自由,絕不對對方重要的事給予自己的意見。這更像是合住的兩個朋友,而非夫妻。坦白講,這是我所認為比較理想的婚姻狀態(tài)。但在電影中,這段婚姻也失敗了?;橐鍪瞧胶獾乃囆g,有一方失衡,婚姻就要倒塌。顯然,芙美對于兩人相敬如賓的夫妻狀態(tài)已經日漸不滿,她需要那種較為親密的夫妻關系,甚至在很多時候有所暗示。所以,最后介入的都不能算是第三者的第三者,成為壓垮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在電影開始,已經離異,因為丈夫出軌。電影對明之前的婚姻并未著墨太多,所以,我們無法得知她所經歷過的婚姻形態(tài)。但從明的性格來看,她是個過于自尊的人。我相信,她的前夫出軌而她堅決不容忍有出軌的婚姻繼續(xù),都跟她強烈的自尊心有關。事實上,他跟前夫沒有太大的矛盾,兩人離婚后也一直有聯(lián)系,而且最后似乎還滾過一次床單。然而,讓一個人改變性格是很難的。所以,明未來的感情之路應該也不會一帆風順。
寫到這里,大家可以看出,雖然叫“歡樂時光”,可實際上,全是婚姻生活的不堪。我雖未經歷過婚姻生活,但基于有限的觀察,也確信婚姻并非易事。
電影中,櫻子的婆婆說了很智慧的話——“婚姻啊,過也是地獄,離也是地獄,那不如繼續(xù)過好了”。然而,每個人都很自私,都會想,為什么我要忍受,于是,婚姻崩潰就不可避免了。
婚姻是平衡的藝術,有失衡的傾向發(fā)生,一定要努力糾正,而不是等到失衡無法挽回。雖然道理都懂,可生活不是道理。所以,看完電影,無限唏噓,也只是無奈。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高慢慢(來自豆瓣)
來源://www.douban.com/note/640359534/
《歡樂時光》觀影筆記
作者:高慢慢(首發(fā)于公眾號“MOVIE木衛(wèi)”)
據(jù)說,日本女人的大半生都在“忍”,從少女時期開始,到成少婦(陳希我《真日本》)。隱忍個人自由成為妻,“妾本蘿絲,依托喬木”,依附丈夫一輩子,妻再熬成婆,家庭就是女人的終身歸宿。日本一度流行的“賢妻良母主義”傳到中國,五四時期被一眾主張婦女解放者批判。
日本傳統(tǒng)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二戰(zhàn)之后,國家鼓勵男人為企業(yè)奉獻,丈夫是工薪族,妻子是專職太太。一個標準家庭里,女人承擔育兒、家務、伺候丈夫的全部責任,而男人承擔家庭經濟來源(養(yǎng)一家子)。這種觀念一直延續(xù)至今,我的一位日本朋友說,在老一輩人眼中,女人婚后仍應該放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不管情愿與否,有相當一部分的女性也確實這么做。但其實,也有越來越多70后、80后女性開始不滿現(xiàn)狀,她們追求自我,未必把婚姻當作人生的唯一選擇,或者不婚、或者離婚。
日本社會對晚婚或不婚的寬容度似乎比國內高,2010年,日本35歲男性的未婚率是41%,女性是29%,十幾年之后,30歲女性未婚比例從30%增長到50%,已婚男女婚后出軌的比例也不小。
電視劇《晝顏》的余熱還沒過去,2017年上映了電影版,人妻不倫的話題在少女少婦心里撒下小火花。早前熟知的林真理子的《三十歲的女人》、渡邊淳一的《失樂園》、電視劇《不愉快的果實》《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家族的形式》,各種形態(tài)的婚姻一直是電影文學作品的寵兒。
2015年這部長達5個小時的馬拉松電影《歡樂時光》就像一部長篇小說,用近乎真實的方式,敘述四個三十歲女人的感情生活。和初戀結婚,當了十幾年專職主婦的櫻子;渴望從無愛婚姻中解脫的純;離婚后不乏追求者卻一直獨身一人的阿明;和丈夫總有疏離感的芙美。5個小時下來一點不覺得乏味,反而是秋天看過最舒服的電影,溫度恰好,日影獨有淡淡哀感讓時間流逝都變得美妙了,四個女人的生活也微火慢燉一樣走進觀影者的生命體驗里。
“研習會”是電影一個重要的引子,隱喻后文要鋪展開的現(xiàn)代婚姻關系。兩個人背靠背融為對方的一部分再互相依靠站立起來;找到對方的中心線,保持兩人間的平衡;額頭和皮膚接觸;傾聽對方的身體,從最原始的觸碰和傾聽來看,語言反而成了交流的障礙。研習會的目的就是“修復溝通”,修復從表層對話到深層情感的交流。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夫妻、子女之間都保持的相當距離感,禮貌、克制在這里打破了。
女人是需要被長久注視的動物,《晝顏》里出軌的主婦利佳子說“僅僅是一點微不足道的刺激,就能體會到活著的感受,如果沒有關注著我的人,我都不知道是為了什么而活?!薄稓g樂時光》里櫻子也說,“獲得關注的感覺真好”“只要是一直觸碰就覺得很幸福了”。
其實是情感需求,純子們的情感需求被另一半漠視了,這是她們覺得婚姻難以忍受的原因。 長久地和不存在的另一半生活在一起的孤獨,比起獨身一人更是精神折磨。也因為情感需求總是被漠視,櫻子覺得空虛,失去一部分自我存在的價值感。《晝顏》中,利佳子也是因空虛而出軌,《歡樂時光》里,純子和櫻子的出軌不是玩感情游戲,也不是為了尋找刺激,就是不愿意忍受而做了反叛。
櫻子問婆婆她的婚姻是怎么走過來的,婆婆說“一起生活著實不易”“只要忍一忍就行了”。但是,她們怎么能再接受父輩的那種忍耐過來的婚姻,縫縫補補過一輩子需要犧牲多少自我價值,現(xiàn)代人對幸福的期待越來越高,人生可以追求的東西、愛與被愛的機會又那么多。
誰想委曲求全呢,阿明和芙美就不想。芙美和丈夫表面和諧,其實疏離。兩人結婚紀念日,丈夫說“我們兩真是無趣啊”。芙美的丈夫沒有行為上實質的出軌,然而熱情不在自己身上,精神出軌的丈夫還是把芙美刺傷了。他們之間的對話只停留在表面,兩人之間深層的疏離感,旁人也能看出來。
離婚后阿明一直單身,她坦白自己需要男人,有男人存在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女人。阿明有強烈的感情需求,“并不是為了找刺激才約炮,總之就是想求安慰?!?但另一方面又抱著矛盾的心態(tài),“上床的門檻是很高的”,對方必須是“能讓自己完全信任,能讓自己無所顧忌完全放得開的人,否則就沒有意義。”
這也是一部分當代女性情感的共性,就算經歷過一次婚姻也還是迷茫。婚姻對她來說不僅僅是找個陪著的伴,也不是找一個經濟共同體。明是一種女性的典型,有自己的事業(yè),經濟獨立的生活,婚姻不是剛需,性和感情的標準沒有一個可以妥協(xié)。
如果對感情的需求魯鈍一點點,如果對愛、性和婚姻的感受不那么敏銳,她們是不是可以不那么艱難。
從表面看,電影獨特在于漫漫5個小時的對談、獨白。當人物傾訴的時候,往往正面直視鏡頭,導演試圖逼近她們的內心(芙美看到瀑布時的恍惚已然是人物內心特寫)。獨白、對談是用來推動電影情節(jié)和人物內心最多的動作,在大段談話中,是日本人禮貌的距離,隱忍、克制,沒有戲劇性的情緒爆發(fā),娓娓道來(即便是丈夫聲討出軌的妻子時也沒有歇斯底里)。
向內看,夫妻間的每一次對話又顯得那么干扁、蒼白——“沒有實質性對話”,夫妻生活被沒有意義的對話填滿了,“親密”超不出對天氣怎么樣、吃了沒的談論,內心的聲音欲言又止,瑣碎閑談又心不在焉。在一次次對話中,導演對她們婚姻隱取挖掘相當細膩,可以代表一部分三十歲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
純子的丈夫在婚姻中是缺席的,離婚時的庭審是她八年婚姻中僅有的一次與丈夫“對話”,丈夫意識到這點的時候為時已晚,純子在如同喪偶的婚姻中被扼殺了。純子遭受到的精神暴力是丈夫幾乎不跟她說話,即便說話也沒有實質交談,不走心的對話如同沒有對話?!白x書會”上的告白,又表明他不是一個沒有溫度的人,他只是忘了,或者根本沒意識到要去理解朝夕相處的妻子的情緒了。
在離婚成本如此之高的今天,純子的離婚不計代價。夫妻的社會關系交叉在一起,出軌的純子立刻被共同的朋友譴責,耗時耗精力打沒有勝算的離婚官司。更重要的是,劇中純子是極有知性氣質的女性,多年專職主婦的生活中,使她在職場上不具有競爭力。電影有一個細節(jié),純子只能做一些清潔和生產的零工。經濟上常年依賴丈夫,離婚后也只能住在條件簡陋的小房子。
導演并沒有在譴責什么,只是鋪展一種人生常態(tài)——沒有情感滋養(yǎng)的婚姻,自然而然、不可自拔的枯竭了??墒遣还芑榍皭叟c不愛,婚姻都可能是愛情的墳墓。呂思勉先生在《中國通史》里說,人之性,本是多婚的,男女皆然,所以愛情很難持之永久。雖然作為理想主義者抗拒這種冷冰冰的論調,但是不能否認“婚姻制度和人性的內在緊張關系?!?/p>
李銀河老師在《奇葩說》里說過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婚姻不適合現(xiàn)代社會融合。然而盡管離婚和不婚的人持續(xù)走高,但是至少這幾輩人中,這樣的事情不會發(fā)生。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愛情的幸福想象和婚姻仍然是捆綁在一起的。看《歡樂時光》的婚姻之后,大家也無需自感悲涼。電影和生活有一千種面孔,結婚也會后悔,不結婚也會后悔,不如都試試吧。
《歡樂時光》里三十歲的女性的生活。或者獨身或者離婚,都不是衰颯的吧,像電影開頭的基調那樣——小提琴、田園式的林蔭隧道,坐在電車上的四個人穿過隧道,陽光也灑在她們臉上。逃離丈夫的純說的“自己的人生翻開了新篇章”,結婚也好,獨身也好,離婚也好,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的女性還可以有的選擇也不少,人生就是不斷嘗試、后悔、再嘗試的過程,在不愿意再忍耐中痛苦過,又走出來了,保持再生的能力,一覺醒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一開始,“四姐妹坐登山鐵軌上山旅游時,我以為這會是一部中年版的《海街日記》,看到最后我才意識到這是一部把所有人命運交織在一起的“神戶女子圖鑒”。故事的表敘事圍繞“四姐妹”的幾次聚會和背后的沖突、和解展開,而里敘事則是討論了被社會吞沒在各自家庭中缺乏溝通的生活現(xiàn)實。“女子圖鑒”不僅僅包含主角“四姐妹”,還包含藝術家的妹妹、年輕作家能勢、櫻子的婆婆、櫻子兒子的女友、醫(yī)院的小護士柚月、藝術工作坊上出現(xiàn)的另一位女性……每一個人的命運在影片中都值得被觀察和思考。有特殊能力、敏感且極度不自信的藝術家和極度木訥又極度執(zhí)著的生物學家分數(shù)男性群體的兩個極端,其他男性大多都是深陷工作并在生活中缺乏情趣的社畜。導演的文本能力非常強大,各段雙人對話、聚會暢談、慶功宴上的討論都真實而抓人。視覺表現(xiàn)層面則依然體現(xiàn)其再現(xiàn)正常人觀察世界的狀態(tài),比如觀看地鐵的視覺動線、觀察瀑布眼神會隨著水流下降、拍完照片手機鏡頭朝下的瞬間等等。片中的兩場活動都非常重要,第一場是藝術家的體驗工作坊,讓參與者用直覺去感知彼此,直擊之后現(xiàn)實中彼此缺乏體會和溝通的主旨。第二場是作家的新作朗讀會,寫作手法充滿個人感官描寫,朗讀則是不帶任何感情讓聽者自己去“偶遇”的方式,是導演自己表現(xiàn)手法的表述,屬于夾帶私貨。
其實從神戶到有馬溫泉并不遠,但對以“四姐妹”為代表的普通人來說,似乎挺遙遠,更不用說那些忙著上班的社畜們。
317分鐘的《歡樂時光》并沒有多少快樂,日本人際交往風格讓本來就平緩的敘事手法顯得更為壓抑,看完以后覺得悶悶的。 四位女主角,似乎都在尋找一個出口,她們的婚姻有的已經破碎了,有的還在撕扯,有的看似平淡安穩(wěn),有的維持著易碎的平衡,但四個人的內心都有著相同的彷徨,渴望被傾聽被理解,但生活中的光芒卻慢慢地消失了,好像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才會發(fā)自內心地笑。 純的離婚官司,像是第一塊多米諾。一句"他什么都沒做,但是把我消磨完了",有的時候錯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什么都沒做。公平明明可以很健談,卻和純無法溝通,直至庭審才"愛上她"。純在和朋友一起甚至道別的時候笑地那么開心,以前她也是一位經常擁有燦爛笑容的女孩子吧。 明結束了上一段的感情,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身上帶著一些刺,或許是想保護自己柔軟的內心。 櫻子的婚姻看似幸福,但在日常夫妻溝通中總能透露出一種拘束,對于孩子的錯誤丈夫的逃避也只能默默承受,有一天突然跳上了風間的列車,在面對丈夫的質問時,淡淡說出不會道歉也不想離開,接著井井有條地收衣服,丈夫壓抑著情感最終也只說出了“你們對我很重要”。仿佛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突然絕望地吶喊,很快又被平靜淹沒。 芙美夫婦客氣地像兩位工作上的伙伴,“相敬如賓”的相處模式隱藏的是問題也是對彼此的愛,如果能在醒著的時候聽聽丈夫的腸氣會不會不一樣呢?站在丈夫身后的芙美,只能看到丈夫望著別人,始終沒有等來一個回頭關心的眼神。內心的失望往往是日積月累,當最后一根稻草出現(xiàn),所有的平衡在一瞬間瓦解了,就像被海風吹倒的平衡藝術品。 電影拋出了很多問題,卻沒有給出答案。常被問到,那你覺得我該怎么做,其實很多問題自己也沒有答案,要靠彼此來尋找,就像背靠背站起來只靠一個人是做不到的。不要讓溝通真的成了年久失修的吊橋,加油!
這根本就是“PASSION-2008”的悠長版。尤其前四個多小時是非常舒服的,看她們聚會、聊天、打麻將,坐各種交通工具會覺得日本人的生活真是干凈舒適。濱口竜介把劇情沖突留到最后一小時,而且和“激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渣男、徹夜、攤牌、兩兩交心。像普魯斯特,路人都不是路人,而是時光,歡樂時光。2020.11.21 大銀幕度過這段時光,既是愉快,又筋疲力盡。尤其喜歡前半段,像是一些未知的戲劇探索,后半段則是瓜熟蒂落,或許不一定符合每個觀眾的預想。想到這里突然覺得應該去重溫里維特的OUT了。
不是日影,而是日劇,還是最好的那種。濱口龍介的鏡頭帶著生活的溫度,所有日?,嵥楹蛢尚躁P系的巧妙疊加,像有吸力般將觀眾帶入四位女性的人生。雖然膀胱忍得快爆了,可是五個半小時實在太短了,真的太短了,為什么會這么短?。?!
鵜飼景的課確立了“找中線”的法則,而后一旦出現(xiàn)180度正反打,就必有大事發(fā)生。高級。
屬於日常的機械式演進,卻又有屬於日常的洶湧餘味,排演的方式也許意味了某種新影像的形成,在虛構和記錄的邊界中尋找到重心。workshop后的酒桌對話突然切到Jun正面半身的類似記錄片模式的近景,還有Jun被送走以後鏡頭停在那個空的汽車副座位,這兩段調度印象深刻。Happy hour一點也不快樂
愛是層層累積成失望,在一起的時間都變得漫長,連同昔日歡愉被瓦解與埋葬。
siff2016#4。三星半。這是一部反剪輯的電影,將那些被傳統(tǒng)劇情片中認為較為瑣碎、缺乏敘事功能從而一般被省略處理的場景的全過程(培訓課、喝酒聊天等)全部保留,組成了生活最真實的時光。我承認這種美學手法的價值,然而想問一個問題,片長五個小時的必要性在哪里?邊際價值極低。
目前看過的最長電影。因為長,所以哪怕是一次修習,一個飯局,都能提供足本,而足本提供了更強的在場感。日野評述能勢小說,作者、主角與聽眾/觀眾,在盡量不帶感情的講述中,形成一體。而在一個即便鋒芒處處卻又坦率得禮貌的氛圍里,其實對錯早已讓位給自我。有很多共情,叫人檢視出判斷的準頭,其實要比尋找對方身上的中線要難得多。櫻子的婆婆說,婚姻前后都是地獄,既然如此,不如前行。可前行,未必只有啞忍這一條路。四個女人的自我意識開始成長,或者說,終于肯去,敢去成長。不管抉擇如何,死水里掙出的一點點波瀾,都是壯麗。@虞社,濱口龍介作品展映。導演說前半部并無劇本,主要是演員在他的大綱下創(chuàng)作初稿,再行碰撞,最終兩個半小時的預想翻了一倍不止。電影寫的是日常,卻是災后的日常,是虛構的日常。想看宣萱黎姿佘詩曼蔡少芬演一版。
為甚麼要有四個女主角?明明說的好像是同一件事。相識廿五年的四分之一、湯氣小說的四肢異想、以至麻雀戰(zhàn)局。因為四重奏,高低快慢,方為一體。
拍得很長,卻想一直跟著看完,都是日常生活,卻綿里藏針,耐心,細致,井井有條,娓娓而來,細節(jié)捕捉寬厚有趣,漫長卻不失分寸,應該是2017年看過的最好的日本電影(真人)了,拍這樣一部生活化的電影,寫這樣一個日?;膭”荆瑧摽梢猿蔀槊總€熱愛生活的創(chuàng)作者的目標。
形式上是利維特加卡薩維蒂加小津,故事上更借助結構對應主題,但問題係,形式的呆滯,長鏡頭的多餘(這些鏡頭下的日本人是從未見過的咁誠實,誠實到像諗對白),導演對於「時間」的處理,角色的建成由對白形成,但慢慢走向木偶化,最後更變成一場遊戲,一切都是和觀眾玩的遊戲,但來得笨笨的玩法。
渴望有人傾聽、渴望有人理解、渴望一份心靈契合的愛情...只是相敬如賓、恪守秘密的自己,又哪能走進彼此的內心呢?這在當下的社會多么的普遍啊。內心的焦灼最終也只能在陌生人身上尋找慰藉,短暫的歡愉讓自己麻木與遺忘。哪有什么歡樂時光啊?只是暫時離煩惱的現(xiàn)實生活遠一些而已。
Masterpiece. 是濱口龍介的《一一》,用力完全不著痕跡。創(chuàng)作方法和最終成片共同構筑了日常的奇跡,工作坊和朗誦會兩場大戲精妙至極。上一次看到這么令人心曠神怡的素人表演,是在沖田修一的《去見瀑布》里。普通人的臉也是生動的,關鍵是要捕捉到冰山下的情緒,因此那些正面鏡頭充滿了力量。濱口龍介沒把片名寫全,應該叫“歡樂時光總是短暫”,比《家族之苦》更苦上百倍。生活就是電影,電影就是生活,生活不是電影,電影不是生活——用一部電影,說盡生活和電影的辯證法,這就是濱口龍介的境界。并不是透徹了人性,而是坦誠了困惑——沒有人知道該怎樣生活。人生啊,充滿了煎熬和諷刺,最后一刻峰回路轉了嗎?不,只是一個停頓,等生活的戲劇發(fā)生,也等一個失蹤的人。
#SIFF# 5小時17分鐘,像洗了一個盆浴。四個女人的日常,漸漸蒸餾出濃度。讀書會這段也很巧妙,構成一個自反式的結構。結尾也很妙。
四人的出行是happy, 其余只是hour: 芙美的報復,櫻子得不到回音的忠誠,明的自我拷問,純的不停的告別(貢獻了全片最動人的幾個段落)。選擇花五個半小時看這部電影就好像開頭四人參加鵜飼的重力課程,你滿心懷疑,但你最終dive in.
4.5;片長驗證承載日常容器必要性,正如被時光侵蝕和惰性磨損而失去溫度的婚姻一樣,沉浸于時間波紋滌蕩的我們,與被在婚姻中浸染庸常的千張面孔一般被推到“前亦地獄后亦地獄”的境地——“遲早要出亂子,遲早要決裂?!彼姆N家庭模式和「交流」的無效性,「言語」和“文本性的人”在其他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現(xiàn),而本片要說的是“身體比起言語更誠實地反映著人的內心。很多年后想到去看瀑布的路上新綠滿眼,也會覺得那是最完美的歡樂時光,涓涓細流里蘊藏的隱秘轉折(“潛文本會賦予角色們的行為合理性”),我們終將被日常稀釋、被打敗,終于在放棄偽飾和努力之后還能直面下個地獄;去戲劇化的劇本和表演真是令人驚嘆。無數(shù)“中線”的建立,無數(shù)過肩鏡頭中前景的虛焦或特寫,賦予攝影機和攝影對象之間的“對話”,即為“未來的他者的無窮目光”。
十星。屬于上一年代最好的那批電影,其出世就宛如一個奇跡,在每一位素人的面容里都久違地目睹了在職業(yè)演員臉上缺席已久,又或夸張失真的表情:它們的微妙和準確讓我們忘記自己坐在熒幕以前。四位主角是面前的朋友,而我們見證的是這條她們從受害者自覺地走向健全人的漫長隧道。濱口龍介獨一家就足以召回整個日本的黃金年代,既有楊德昌一樣的敘事效率和畫卷式繁而不亂的人物志,又有侯麥-洪尚秀一派對場景氛圍精準的重現(xiàn),又深得小津-是枝一脈將情緒隱入凡常間,反使情緒無所不在的技藝,還時不時現(xiàn)出拉皮德般震悚的鏡頭運動,再加以黑澤清般不可言說,又無可奈何的瞬間。他說的是在職場熱血,夏日治愈背后日本的隱語,這個掩飾至死的國家從未被展示和討論的實相,這些殘破沒有戲劇的外表,未見血肉,恰因它們早已撕扯入骨,無處可逃。
【上海電影節(jié)展映】被這部317分鐘的神作徹底征服!四個30多歲的女閨蜜,四種性格與婚姻狀況。全片靠大段臺詞推動,尤其是兩段紀錄片般的群戲。不僅不覺拖沓冗長,竟然引人入勝金句頻出!從小清新游玩吃飯到面對各自婚姻危機,女權主義逐漸顯現(xiàn)。結尾神走向,戛然而止。劇本牛逼!非職業(yè)演員也很出色
「五小時的電影?太長了吧,我才不要看呢?!埂干底?,若你連坐在舒服的椅背上聽五個小時音響講話都作不到,又要怎麼面對現(xiàn)實中排山倒海的話鋒與爭議?」形式本身的意義大概是如此吧,我猜。
5小時17分鐘,看到了很多熟悉的神戶街景,也感受到了很多身邊的事。這五小時的映像或許略顯乏長,但這種完全“日?;保ㄈ菢I(yè)余演員)的手法就好像把電影時間轉換成“生活時間”那樣,給你帶去了<Happy Hour>。何為電影,何為演技,何為幸福,看完這部作品后確實會得到新的答案
317分鐘,沒吃飯的從下午看到晚上,不覺得累也不覺得乏味。全片幾乎都是業(yè)余演員出演,幾乎都是通過坐著對話展開劇情。動作極度受到抑制,而情緒掌控極好。片中沒有一個壞人或者好人,主觀的價值判斷是回避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實的客觀呈現(xiàn),呈現(xiàn)每一個人都在努力逃離卻又逃離不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