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承諾男人出征歸來后便以身相許,但男人卻沒想到...男人要出去打仗了,出征前女人為他倒了杯送行酒祝他馬到成功,男人承諾待他踏平西涼回來之日,便是娶她之時。女人依依不舍的看著男人“墨淵,我等你回來!”戰(zhàn)場上,男人為了早日回去盡全力的戰(zhàn)斗,手下突然來報,軍隊三十萬大軍遭到伏擊,無一幸免,男人說完便暈了過去。眼看敵軍就要壓上來了,主帥要男人離開,可男人怎能讓自己的爺爺?shù)詈?,他求爺爺趕緊走,爺爺用自己最后的力氣將男人扔出了城墻。乾元三十二年,神州統(tǒng)帥葉昆侖被西涼三十六戰(zhàn)神埋伏,三十萬昆侖軍盡皆覆沒,主帥葉昆侖戰(zhàn)死,少帥林墨淵叛逃...
《繡春刀2》在我這里是5.0分(兩星半),低于上一部的分?jǐn)?shù)。當(dāng)時《繡春刀》第一部在我這是6.7分(三星半)。
首先這部我不覺得這是部武俠片,在我眼里,《繡春刀2》最多算是部古裝武打片,或者說是古裝動作片。因為只有武,沒有俠。
這是我看完《繡春刀2》點映之后和朋友聊天說的第一句話。
2014年看完《繡春刀》第一部安利了身邊的很多朋友去看,那時候?qū)σ粋€新導(dǎo)演的處女作來講是有驚喜的。
《繡春刀》第一部好在——
1、首先有一個不錯的主題,即個體在時代浪潮中的掙扎;
2、然后有不錯的人物關(guān)系和人物性格,三位兄弟的情義和每個人單獨而又完整的故事線;
3、影片前半部分有想法的調(diào)度和熱血兄弟情;
4、有些許俠義和不錯的動作設(shè)計
5、也是我比較欣賞的,把錦衣衛(wèi)寫成了一個普通人,有情感訴求和生存壓力的普通人。
但最近看完《繡春刀2》之后,卻有點喜歡不起來。
它首先絕對不是一部爛片,但遠(yuǎn)不如第一部優(yōu)秀。
看完一部電影我一般都會先說喜歡的地方,但這部卻要先說不喜歡的,理由就是我對第一部是有好感的。
國內(nèi)(甚至國外)的系列電影有個魔咒,就是第二部相比第一部撲街的概率有90%,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他們在創(chuàng)作第一部的時候本沒有想過第二部第三部的,直到第一部口碑抑或票房爆了之后,第二部也就順勢立項了,而誕生的過程卻不再和第一部創(chuàng)作的初衷相似,更像是為了第二部而去寫第二部,所以寫壞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繡春刀2》就屬于第一部口碑叫好之后誕生的這種。
路陽和烏爾善不一樣,《繡春刀》和《尋龍訣》相似的地方在于這都是一部獨立的電影,誕生之初就沒有要拍成系列電影的想法。烏爾善在開發(fā)《尋龍訣》時就沒有計劃去拍第二部,票房豐收之后也沒有動搖,而是去開發(fā)了《封神》系列。
官方說《繡春刀2》是《繡春刀》的前傳,一般情況比如《星球大戰(zhàn)》等等,都是在三部曲之后才開始寫前傳,這樣的好處在于,三部曲已經(jīng)架構(gòu)起比較完整的世界觀和人物關(guān)系,前傳寫起來會更容易,所以看之前我就擔(dān)心《繡春刀2》如何在僅有第一部的基礎(chǔ)就寫前傳,看完果然擔(dān)心是對的。
這不算是《繡春刀》前傳,更不是《繡春刀2》,我覺得更像是《繡春刀外傳:沈煉傳》,因為你里面的人物除了沈煉和大歷史的主要人物,第一部里其他角色全部消失,如果你作為《繡春刀2》,最起碼王千源飾演的盧劍星在錦衣衛(wèi)里不應(yīng)該完全消失不見,這是一個形象已經(jīng)比較完整的角色了,且和第一部的聯(lián)系也蠻重要,彩蛋這種和劇情沒有任何關(guān)系強行加的丁修也乏善可陳。
關(guān)于沈煉的形象和性格,在《繡春刀》這兩部里基本沒啥變化和區(qū)別的,這一部迷茫而又身不由己的在亂世中飄著,第一部也依然是迷茫而又身不由己的在亂世中飄著。
在這部的結(jié)尾,沈煉喊出了:“如果活著只為了活著,還有什么意義?!贝笠饩褪撬X醒了,所以理應(yīng)在第一部里有不一樣的形象,但回到第一部看,他的人物形象并不是一個已經(jīng)覺醒的人,依然在官場中渾渾噩噩,甚至這部的人物形象還沒有第一部刻畫的完整,這點不管作為外傳還是前傳來說都是Bug。
而第一部里那些有靈氣的調(diào)度和滿滿的熱血在這一部基本消失殆盡,首先是調(diào)度,變得更加工業(yè)化,也就是說視聽語言變“工整”了,一場動作戲的調(diào)度基本都是按套路來的,唯一不錯的是快到結(jié)局的一場騎馬追逐戲,事實上那場戲還是加了特效的。
如果說第一部能沾點武俠的邊,那這部和武俠是隔了一層窗戶紙的,這部主要是講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換屆之時發(fā)生的政治斗爭所牽連的人和事。
這部里的人物形象并沒有像第一部那樣把這些主角塑造成一個普通人,除了沈煉和裴侖基本上都是把人物類型化了,也就是說符號化了,當(dāng)然這有他的局限性,就是這些人每個人都是有目的性的活著。
不得不說的愛情戲,上一部是劉詩詩,這一部是楊冪,且不論演員,先說劇本,上一部劉詩詩最后給了揭示就是對沈煉有兒時的心里陰影怕他所以才遷就他,最后沈煉肯替她檔長槍才愿意和他去蘇州。這部他和楊冪的關(guān)系倒是處理的有點玄妙,也非愛情,最多算是沈煉對仰慕者的英雄救美吧。
楊冪演的倒是還行,但她講臺詞的氣不足導(dǎo)致整體感覺差強人意。雷佳音倒是真是驚喜,本以為他會比較快掛掉,結(jié)果卻死撐到最后,越往后他的人物形象才逐漸豐滿起來,這也是這部里讓我驚喜了一下的人物,張震的形象其實和上一部基本沒什么變化,上一部他的人物形象就是完整的,這部自然不會出問題;張譯飾演的陸文昭就是一個費盡心思想改變自己命運最后卻成為政斗犧牲品的棋子;其他人物更加是比較單一的標(biāo)簽式人物了。
和第一部不一樣的是這部到了后面沒有高潮,只有個偽高潮。第一部前面對三個主角的刻畫層層推進到最后每個人不同的命運和結(jié)局,到了片尾交叉剪輯在一起有種莫名的悲憫之感,第一部有一個明確的反派就是趙靖忠,而這部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反派,所以到了片尾呢基本就是強行推進,只能用一場經(jīng)不起仔細(xì)推敲的偽高潮來終結(jié)。而且最后并沒有交代丁白纓的結(jié)局。
為什么說是強行推進呢,如果說信王殺陸文昭是政治斗爭的必經(jīng)之步,殺北齋就不是必須要做的,因為最后他赦免了沈煉也許是因為他救了北齋。說明崇禎對北齋是一直有好感的,他當(dāng)時在魏忠賢面前所做的事就矛盾了,反之亦然。
類型上是動作片,那動作設(shè)計怎么樣,說實在的,相比上一部這部在動作的視覺呈現(xiàn)上有所提高,但在動作設(shè)計本身卻有所退步,上一部有好幾場不錯的動作戲,而在這部唯一給我留下印象的一場是沈煉和那位鄭太監(jiān)流星錘繡春刀的動作戲,流星錘作為這一部太監(jiān)的新武器,其實還象征了太監(jiān)本身身體上缺少的東西。
每個朝代的末期其實都是很有意思的時期,說到故事本身,這部本質(zhì)上是一部政變戲,呈現(xiàn)其實還是帶著“電視劇”向的,為啥這么講,上文講過,就是這些角色還是偏符號化了些,影像呢,對待景深的處理大多數(shù)是電視劇式的;相比《大明王朝1566》這部真正的電視劇,這部片子在內(nèi)容和人物上還是差很多的。
話說回來,還是那句,這部絕對不算爛片,從成片來看創(chuàng)作者和制作者都是在用心和認(rèn)真的在做事,這部片子呢,整體是一部標(biāo)準(zhǔn)的類型片,相比很多國內(nèi)同類片子要好很多,但一對比他自己的第一部,便敗下來了。
反復(fù)在想,這兩部都是路陽寫的為啥會這樣呢?想來想去,想起路陽多次說起過,自己的劇本重新寫過三到四次,為啥重寫呢?是給寧浩看,寧浩不滿意說重寫吧。我在想著到底是路陽的片子還是寧浩的片子,作為一個第一部有想法的片子,到了第二部寫一部讓寧浩滿意的劇本這意味著什么?是不是可以說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妥協(xié)呢?
就像上篇文章講的,導(dǎo)演也分作者類導(dǎo)演,也分匠人類導(dǎo)演。而我最喜歡的是在此基礎(chǔ)上有想象力的導(dǎo)演,在《繡春刀》第一部里,隱隱約約能看到些創(chuàng)作者的靈氣和想象力,而到了這部創(chuàng)作者似乎是像被市場打磨過一樣,少了鋒芒,多了套路,唯一守得住的依然是和第一部一模一樣的主題和服化道的考究。雖然這樣的導(dǎo)演注定不會失業(yè),但我還是不希望若干年過去,大家評價這位導(dǎo)演的時候一致認(rèn)為他的第一部就是他生涯的巔峰。
這不,陳凱歌帶著投資10億人民幣的《妖貓傳》又一次準(zhǔn)備沖擊自己的巔峰之作了。
打6分吧。片子里出來北齋兩個字,我還以為是葛飾北齋呢。
缺點:一是類型駁雜不純,你要想拍政治驚悚,那就不能這么起范兒,往高了說,大明王朝那種追求歷史感的,你夠不上,往下說俠女忠烈圖那種通俗的,你也不成,你看喬宏演的明朝官員怎么說話,首先這官腔就不像。等于這個政治格局,還是武俠小說里的政治。如果按照武俠的路子拍,其實也很好,這片子很多地方學(xué)徐克的狄仁杰,狄仁杰就完全是武俠的路子,人物隨便起范兒,但是繡春刀為了照顧他這個政治腔調(diào),無形當(dāng)中收斂了很多,只有到了武打的段落,才能放開,一到文戲就特別瘟,好像拼命想往里加現(xiàn)實意義,這兩樣多矛盾???政治驚悚不就是反武俠的么?這就兩頭不討好。另外,如果只是這兩種路線作斗爭,其實還可以找到一種平衡,只要劇本夠巧妙的話,但是你在這里頭又加了這么一段不倫不類的愛情戲,把結(jié)構(gòu)整個打得七零八落,那就不可能平衡了。
二是劇情上的漏洞數(shù)不過來。一開始躲起來的堂倌沒交代。和尚沒交代。為什么非得派楊冪約郭公公,沒交代。楊冪怎么就跑到張震家里去了,還讓那么精明的裴大人當(dāng)成了“大嫂”,沒交代。既然郭公公已經(jīng)死了,死無對證了,怎么這本紀(jì)事就成了關(guān)鍵證物了?既然紀(jì)事這么牛逼,那殺郭公公的意義何在?為什么東廠進庫查了一白天,愣是沒看見這本紀(jì)事,反而張震一下子就找到了?郭公公案、凌總旗案、鏈子錘公公案全是大案,怎么處理得如此草率?朱由檢蒙魏忠賢那個演技,騙得了誰?魏忠賢是傻逼嗎?等等吧,太多了,當(dāng)然了,沒必要較真。
三是制作水平比較低。服化道太low了。那骷髏,我就沒見過那么干凈的骷髏,還有張震家里的字畫,你這片子的人設(shè),張震起碼是一書畫愛好者吧,家里就掛一“寧靜致遠(yuǎn)”,一“惠風(fēng)和暢”,這得多沒文化一人,才能在家里掛這個?還有作為重要道具的那本紀(jì)事,那些書,折子啊,都太糟糕了,一言難盡。服裝、建筑、配飾、化妝,都太浮夸,還是電視劇標(biāo)準(zhǔn),離電影質(zhì)感差的太遠(yuǎn)。什么叫錦衣衛(wèi),我建議大家看看4k修復(fù)的俠女,那里頭的官衣才叫一好看,田鵬大紅的官衣白護領(lǐng)一腆肚子,那叫一氣派。你看苗天的扮相,那叫一錦衣夜行。
優(yōu)點,首先還是武打。武打整體上比狄仁杰差了好幾個檔次,但是有亮點。走線銅錘點火這個不錯,使錘的公公身法不錯。片子里幾處使暗器的地方不錯。雷佳音最后使棍不錯,武俠片里常見刀劍,棍不常見,黃飛鴻里拍過棍戰(zhàn)很好看,繡春刀里露了一下,沒好好展示,最后還是從棍里拔出刀來,又成奇技淫巧了,泄勁了,很可惜。最后張震對陣丁老師,有一手打著打著換手使刀非常精彩!但是這種好東西太少了。
二是人設(shè)上的亮點。這個導(dǎo)演很喜歡從配角上找俏頭,上一集有個搖滾范兒的殺手,這一集朱由檢的死誓們造型也都挺別致。雷佳音這個配角很搶戲,導(dǎo)演給他設(shè)計了很多東西,讓他對觀眾有了吸引力,但是這個角色本身有問題,前后矛盾,一開始是深藏不漏笑面虎的形象,做事比較老辣,到后來加進去太多插科打諢、玩世不恭的東西,讓這個角色變得滑稽。猛一看呢,好像這個角色最復(fù)雜,最有變化,反而比張震、張譯的角色有說服力。但這應(yīng)該不是導(dǎo)演的本意。
三年前,《繡春刀》以一種近乎驚艷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國內(nèi)院線中。說其“驚艷”倒不是當(dāng)年的這部電影完成得有多優(yōu)秀,而是電影從頭帶尾所透露的一股“誠意”,足夠讓所有觀眾感受到。
我們總說,這是國產(chǎn)電影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好在日漸壯大的電影市場,引得香港、日本、韓國、好萊塢都迫不及待地要來分一杯羹,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也要對接我們?nèi)绱瞬怀墒斓碾娪肮I(yè)體系;
至于壞也同樣如此,市場從來都是盲目的,水漲船高、爛片橫行、票房至上。至于是電影創(chuàng)造者還是觀眾導(dǎo)致這樣的現(xiàn)狀的,早已說不清楚了。買櫝還珠的觀眾大有人在,魚目混珠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也著實不少。
而回過頭來說電影《繡春刀》的誠意所在。一部電影的好壞與否,或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口味喜好不同,評價也自然有所不同;但是誠意是能夠非常明顯地看出來的。
就像一個廚師給你做菜,好不好吃在于火候、刀工、用料上;而誠意則體現(xiàn)在至少不像《武林外傳》中的李大嘴那樣,給你做紅燒胖大海、酒釀蘿卜皮、麻辣魚鱗、冰糖肥腸。這大概是每個人都能看出來的吧。
所以說,《繡春刀》的誠意在于它符合歷史細(xì)節(jié)的情節(jié)設(shè)置、精益求精的道具服裝、個性鮮明的主角人物、正兒八經(jīng)的對白臺詞。這些全部放在一起,再配上合理的視聽技術(shù)、鏡頭語言,才算得上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
這樣的電影,用豆瓣的評分體系來說,至少也該在三星以上。
而同樣的“誠意”也體現(xiàn)在三年后的這部續(xù)集《繡春刀2:修羅戰(zhàn)場》上。
修羅戰(zhàn)場意指阿修羅與帝釋天大戰(zhàn)的地方,是一個善惡界限比較模糊,是非曲直也會有另一番理解的地方。電影前后一共出現(xiàn)兩次這句臺詞,第一次在片頭的戰(zhàn)場,第二次在片尾的大戰(zhàn)。
最初淺的理解,“修羅戰(zhàn)場”指的自然是這兩場血腥殘酷的大戰(zhàn),前者橫尸萬里,后者英雄埋骨;但往深一點說,整個大明朝何不也是一個“修羅戰(zhàn)場”呢?以士大夫為主的東林黨與權(quán)傾朝野的魏忠賢之間的朋黨之爭,大興文字獄,殺人不見血。
前后兩部《繡春刀》皆以大明朝的錦衣衛(wèi)為敘事主角,在歷史的細(xì)節(jié)中挖掘合理的敘事,一方面既不是毫無來由的“戲說”歷史、調(diào)笑史實,另一方面也不會像讀史書般晦澀枯燥。
第一部的主線是錦衣衛(wèi)三兄弟奉命前去追殺魏忠賢,在阜城客棧成功“處死”了魏忠賢,從而陷入了皇帝、東廠、閹黨之間的權(quán)力斗爭之中,三個各有所有求的“中層公務(wù)員”最后成為各大勢力的棋子。
而真實的歷史是:天啟七年(1627年),崇禎即位,素來厭惡魏忠賢等閹黨惡政的崇禎,貶斥了大量閹黨官僚,當(dāng)眾宣讀魏忠賢十宗罪,貶其前往鳳陽看顧皇室祖墳。魏忠賢在前往鳳陽途中,仍豢養(yǎng)一批亡命之徒,崇禎聞后大怒,命錦衣衛(wèi)前去逮捕,押回京師審判。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在阜城南關(guān)尤氏旅店痛飲至四更,最后懸梁自盡。
劃重點:前往鳳陽、亡命之徒、錦衣衛(wèi)、阜城、自盡;電影情節(jié)與史實基本上一一對應(yīng),絲絲入扣。
而第二部中的主線則前推了一個皇帝,整個案件全部圍繞著明熹宗落水重病一案,從而延伸出來多個勢力之間的爾虞我詐、權(quán)力斗爭。幾位主角同樣身處其中,成為各大勢力的棋子。
真實歷史上也正是如此: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前往西苑深水處泛舟游玩,卻因風(fēng)強,小舟翻覆,皇帝落水,雖然隨即被救,但從此驚豫不堪,逐漸病重。幾個月后病情加劇,渾身浮腫,八月十一日,召見信王朱由檢,即行駕崩,時年23歲,廟號熹宗。
再劃一次重點:西苑、泛舟、落水、病重、駕崩。同樣又是在真實歷史下的一次完美“發(fā)揮”和想象。
雖然真實歷史上這起簡單的落水事件背后未必有如此多的陰謀,但電影的情節(jié)設(shè)置和發(fā)散性的想法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不僅精彩,而且真實。
除此之外,電影的最后一段,明熹宗對著信王說:吾弟當(dāng)為堯舜,也是歷史上確有的記載;電影中的飛魚服、繡春刀、倭刀術(shù),皆為有史可尋,可見導(dǎo)演編劇是真的下過功夫,讀過史書的。
但就兩部《繡春刀》本身來說,后一部相對而言較前一部稍差遜色一些。一方面是因為第一部的出現(xiàn)實在過于驚喜,另一方面則在于第二部的敘事相對混亂拖沓了一些。
第一部的勢力斗爭非常明顯,皇帝要閹黨全死,趙公公想魏忠賢死以自保,魏忠賢想活下去;而三兄弟就是這三支勢力之間的棋子,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煩惱所在。整體條理清晰,人物的動機也非常充足。
而第二部中,各方勢力非?;靵y,前后訴求有變化多端、搖擺不定。更別提,張震飾演的主角沈煉三觀不正,立足點不夠,從頭到尾只換回一個“鬼迷心竅”,實在有些無力。
不過兩部《繡春刀》大背景選得如此恰當(dāng),不得不佩服導(dǎo)演和編劇的眼光獨到。
大明朝的錦衣衛(wèi)、東西廠的太監(jiān),有足夠的傳奇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錦衣衛(wèi),強化自己的皇權(quán);明成祖朱棣有靠著宦官篡位成功;300年后,宦官又為李自成打開了城門,滅了大明。
“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廠衛(wèi)”。
而對于武俠電影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座歷史寶庫。從胡金銓到徐克,從《俠女》《龍門客棧》到《新龍門客?!贰洱堥T飛甲》,無一不是借著這段歷史創(chuàng)作出來的精彩故事。
胡金銓無疑是新武俠電影的開山宗師。胡金銓具有濃郁的文人氣質(zhì),他不希望他的電影只停留于炫耀功夫,而要給成人童話注入史實,讓武俠與歷史虛實互應(yīng)、互補、互爭。所以他的電影又被研究者譽為“文史武俠”。
比如身著飛魚服,腰配狹長略彎的繡春刀,這種錦衣衛(wèi)的標(biāo)準(zhǔn)行頭都還是從胡金銓的電影中研究出來的。這些服飾道具都是胡金銓根據(jù)明史與服志、明朝宮廷畫等史料親自研究考證,并親手挑選上等布料縫制樣本的。可以說,胡金銓電影中的道具和服裝,其精確考究至今難有影片望其項背。
而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李仁港執(zhí)導(dǎo),甄子丹主演的電影《錦衣衛(wèi)》。同樣都是講述明朝錦衣衛(wèi)的故事,但其花哨奇怪的武器,統(tǒng)一的“飛碟帽”,毫無邏輯的敘事,與史實相去甚遠(yuǎn)。
兩相對比,足以看出前后兩部《繡春刀》的誠意所在。姑且斗膽說一句,如果僅僅只從“讓武俠與歷史虛實互應(yīng)、互補、互爭”的角度來說,兩部《繡春刀》足以與大師胡金銓相提并論了。
當(dāng)然從電影本身的敘事節(jié)奏、鏡頭語言上來說,差胡金銓大概得有一百個徐克吧。但不管怎么說,這兩部《繡春刀》依舊可以稱得上是國產(chǎn)電影的希望之光。再多的溢美之詞,它都配得上。
p.s.標(biāo)題當(dāng)屬夸張用法。事實上,個人對于胡金銓、徐克都是極為推崇的。
本文首發(fā)巴塞電影APP,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巴塞電影(MovieBase)。
沈煉比別人高明一分,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條狗。
連孫悟空都是一條狗,一個小小的錦衣衛(wèi)百戶,算得上什么……
北齋不知道,她覺得信王會殺郭真,不會殺自己。
陸文昭也不知道,他覺得信王會殺郭真,會殺北齋,但不會殺自己。
自信的來源,無非是以為自己是不一樣的。
天地不仁,你憑什么覺得自己是不一樣的芻狗?
沈煉獨特在,他看得通透,
北齋心里有父母,陸文昭心里有變革,信王心里有皇位,裴綸心里有殷澄,沈煉心里,只有活著,沒什么執(zhí)念和妄想。
雖然也并沒什么用。
沈煉這個主角是疏離的,有些哀戚,有些茫茫然 ,還有點也許是因為經(jīng)歷生死生出來的灰心,他不信自己能擁有愛情,也不信能掌握自己命運,一切都是極遠(yuǎn)的東西,所以也生不出什么強烈的愛憎。
他的戀情,始終是苦戀,有點自虐的傾向。是徹底灰心的人試圖在茫茫世間給自己尋找一點微弱火光般的希望,是抗?fàn)幍囊馑肌?/p>
然而他的抗?fàn)?,始終像是放棄。從本心里,他從不相信自己能贏。
他被命運一步步推向不可知的所在,是這個劇本最殘忍也最精彩的設(shè)定。
本片里沒有反派,也沒有無辜者。
最后的大戰(zhàn),于他,于他們,是徹底放棄后的放手一搏。
輸了卻好像是贏了,因為每個人的執(zhí)念都破滅了,所以陸文昭、丁白纓肯陪著自己的的執(zhí)念一起死。
沈煉還能活下來,是因為他本沒執(zhí)念,
當(dāng)然,也因為還有《繡春刀1》。
有時候,我挺懷念90年代的武俠片,那里有隨心所欲、有心想事成,有命自由我不由天的盲目樂觀。
再說點題外話。
《繡春刀2》的劇本寫得極扎實,單是張震救楊冪,至少就有五步心理推進,合理可信。
1.好奇北齋是誰。但沒想救他。
2.見到北齋是那傘下姑娘,不忍,但還是沒想救她。
3.凌云凱要侮辱北齋,不忍加上不屑,只是要阻止凌云凱施暴。但還是不反對殺了北齋。
4.凌云凱寫“無常簿”,恐懼,要毀掉簿子,然而并不想對付凌云凱。
5.凌云凱搬出魏忠賢,嚇得一時手軟,放脫了凌云凱,凌云凱暴起,情急之下來不及細(xì)想,這才錯手殺了。
從未見過如此合情合理的“英雄救美”。
情節(jié)塑造人物,至此,沈煉這個主角,立起來了。
看完點映了。雷佳音的裴綸是大亮點 ,張譯辛芷蕾師兄妹也好評,這三個演員都在有限的戲份里非常精準(zhǔn)抓住了各自人物的特點。張震維持了第一部的演繹水準(zhǔn),重頭戲的眼神把握得很好,但是在一群亮眼的配角包圍下臺詞還是弱了。楊冪的北齋在電影里是個線索式的花瓶角色,只能說不功不過吧劇本給的發(fā)揮空間也不大,她和張震一樣在配角強大演技的包圍下臺詞顯得很弱氣。
還有我想說楊冪的儀態(tài)真心差的很明顯了請問駝背含胸縮脖還有得救嗎,她出場那身衣服沒腰加上她的大胸和儀態(tài)差鏡頭一拉全身我的媽啊一點都不像清麗動人的畫師好嗎。不過最后的逃亡的男裝+馬尾還是好看的。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劇情設(shè)定還是蠻迎合市場的,數(shù)場打戲都看的很過癮。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劇情,沈煉莫名其妙的戀愛腦我是理解無能的,在雨中追企圖逃跑的北齋突然就把關(guān)鍵的證據(jù)給她了,exm?你和裴綸的命都不要了嗎?憐愛一把裴大人。
最后為了給北齋一條生路,把橋給砍斷了我又想說exm??替后面打打殺殺的裴綸港句老子也是日了狗了。再次憐愛一把裴大人。
微信公眾號:moviesss 首發(fā)于 MOViE木衛(wèi)
早年看過路陽的《盲人電影院》和《房車奇遇》。
加起來,大概可以給到一顆星。
到《繡春刀》時代,許多驚呼又一個新銳導(dǎo)演橫空出世了,我不以為然。所以得承認(rèn),我是帶著偏見去看的《繡春刀II:修羅戰(zhàn)場》。沒想到啊,竟然還挺好看。
這套前傳,深化了張震飾演的沈煉這個人物,還有崇禎登基上位前的明末亂世。一堆體制內(nèi)的大小補丁破綻們,捕獲到系統(tǒng)的升級信號。為求存活,開始了糾纏死斗。
尤其令人驚喜的是,整套戲的演員表演,大多及格在線,好幾個竟然都有優(yōu)良的水平發(fā)揮(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哪怕是亮個相、秀個style都過目不忘。
《繡春刀II:修羅戰(zhàn)場》始于薩爾滸之戰(zhàn),從死人堆爬出來的沈煉,救下了兩個同袍,其中一個是陸文昭??粗鴻M尸遍野的人間慘像,陸文昭大吼:是該換個活法了。
然后,沈煉和陸文昭都成了朝廷鷹犬,抓亂黨,殺人辦案,手到擒來。許多評論者從這個角度切入,認(rèn)為《繡春刀》壓根就不是武俠片,更像徐克的《狄仁杰》系列,接受皇帝領(lǐng)導(dǎo),扶正極權(quán)專制。領(lǐng)俸祿的沈煉,俠義之風(fēng)范不多,只是每天上班干事,下班吸貓玩畫。至于跟北齋的套路迂回,倒更像色迷心竅。
《修羅戰(zhàn)場》完美解決了張震在第一集為何不求上進,蒙混過日,但卻還是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他很快就忘掉了楊冪,愛上了劉詩詩。
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女人不愛張震?豆瓣短評里,類似天問難題,好像根本無法作答。
可原因好簡單,張震就是個活死人唄。
所以,他死不了,戰(zhàn)斗力頑強的活死人,隨波逐流,生存與毀滅都不太在意。因為他本質(zhì)上已經(jīng)死了。
所以,他無法跟女人發(fā)生親密關(guān)系,連個拉手和接吻都沒有,更不要說上床那種事了。只有殘留精神上的渴慕,見異思遷。
也只有活死人的活法,才能解釋張震為什么會怎么打都打不死,戰(zhàn)斗力又會迅速提升(與辛芷蕾前后一役對比)。換一種活法的疾呼,他顯然領(lǐng)悟得比張譯要透徹。
不少人還驚訝于張震的高人氣是怎么回事,那不過是《一代宗師》《繡春刀》《刺客聶隱娘》幾套時代古裝戲的瘋狂漲粉。輪到討論演員演技這個事情時,表彰他演技的,并沒有多少。只有一個字:帥。
尷尬來了,如果他只需要負(fù)責(zé)深沉帥,那跟楊冪只需要負(fù)責(zé)票房帶動話題,不一個道理么。有人替大冪冪喊冤,說這樣中看不中用的角色,換了誰來演,都不會有好下場。
我也認(rèn)為,黑楊冪不在于她酥軟的口條,柔弱的羊羔,更不在投水一次,換來千里淚奔。楊冪這個人物的線索,完全是亂掉的。如果她是個明辨是非,內(nèi)心戲很足的奇女子,不可能在張震一身制服時還上去打傘。這個問題源頭,可能是張震為什么那么高調(diào)去買畫,是否錦衣衛(wèi)買畫有打折。
稍微理一下幾個人物的操守和立場,就會發(fā)現(xiàn),《繡春刀》的殺死同僚,搗亂破壞,欺君犯上,其實是一直讓張震和楊冪兩個人物,強行發(fā)生關(guān)系。無奈兩個人始終不來電,那就一拍兩散吧。突然冒出來在家里下面條,突然雨中要挾,丟書相送,仔細(xì)一琢磨,就發(fā)現(xiàn)人物情感和邏輯立場都是混亂的。
張震接了這么個九命貓角色,確實不討好。他沒有親人屬性,獨來獨往。至于有個照顧他的上級,不過是東北撿回來的戰(zhàn)友情。
與之相比,又是吃又是抽的雷佳音,居然拿捏很有腔調(diào)。他是活在了人情味當(dāng)中,完好解釋了他與張震作對,又跟張震走上了一條逃亡路。
雷佳音這個角色,用一個無常簿,做出了人物內(nèi)心的百變花樣。如果說,他還占得角色戲份便宜,那英氣的辛芷蕾,確實一掃之前苦悶藝術(shù)片的晦暗人設(shè),過目難忘。戚家軍不斷背黑鍋,可是,她的不茍言笑和打斗戲,都是攝人心魄。
更厲害的角色,當(dāng)屬年度最佳男配角候選張譯。他這個陸文昭角色,小人嘴臉和機關(guān)眼神,放大并提升了《我不是潘金蓮》的小官僚形象。左右逢源,上下開弓,打得一手好算盤,堪稱一絕。
此外,無論是玩溜溜球的公公,那一招平沙托馬斯全旋,與辛芷蕾聽聲辨位一招致勝,都是本片最大亮點。我對電影的好感,多來自于類型片的必要招數(shù)。也有人盛贊了表情復(fù)雜詭計多疑的崇禎,就連明朝那些小事兒版的神奇女俠,好像畫風(fēng)都是耐人尋味的。
當(dāng)然最后,電影還有每個人都看得出來的索橋大破綻。人橋俱滅的完美方案,終歸是個玩笑。但讓張震慢鏡頭瘋狂劈橋,楊冪啼啼叫叫,想要觀眾忘掉這樣的大破綻,真的好難。
《繡春刀II:修羅戰(zhàn)場》后半程到結(jié)尾部分的空有宣泄實則無力,并非沒有原因。英雄氣概,戰(zhàn)斗到死可能是多數(shù)電影的需要,對于《繡春刀》,它的升華與拔高,與活死人的活法,任人擺布的棋子命運,擱在了一起,總是尷尬的。如果說,張譯只是聰明算盡聰明誤,張震所為之戰(zhàn)斗的情誼,實際上如同楊冪的演繹,或這條鏈索本身。甘灑熱血,本質(zhì)上真是不成立的。
為什么殷澄那么害怕去詔獄?因為平行時空里他的分身嚴(yán)峻斌在那里面被折騰得死去活來、藥不能停。為什么沈煉喜歡的女生名字里都帶“妙”?看他養(yǎng)什么寵物就知道了。妙玄倒過來是玄喵,所以這一部他養(yǎng)黑貓,以此推斷,第一部他應(yīng)該養(yǎng)只紅貓。
“西路軍全軍覆沒……”戲全在配角身上??吹浇鹗拷芫蜔?,用同一種套路同一條聲線演無數(shù)不同角色的“演技派”。
我從心理到生理都無法接受張震為了楊冪搞這么大一個局 為什么要用楊冪!為什么要用楊冪!為什么要用楊冪!沒有楊冪我可以打四顆星啊!
為什么大家不一起過吊橋再把吊橋砍斷?????????
最愛的男演員和最討厭的女演員同時出現(xiàn)在一部電影里演對手戲是什么感受?答:提心吊膽地盯著屏幕,生怕他們親上。楊冪啊楊冪,說她點什么好呢,硬是把北齋這個有才華、有骨氣的奇女子演成了嬌滴滴的等待男人去拯救的青樓小妹,要不是看重她的人氣,片中隨便一個女配都比她更適合這個角色。
“由于經(jīng)費用完,所以只能自己做了”
張震就天生的古龍風(fēng)格的主角啊,什么蕭十一郎,傅紅雪完美契合??!
你們可以都過去再把橋砍斷的吧
還是第一部的疑問: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女人不愛張震?
張震小時候就長了一張“長大了殺人不眨眼(但很善良)”的臉,現(xiàn)在長大了,證明了確實是。
他們直接一起過了吊橋然后把吊橋砍了不就完了嗎?哦那張震就跟楊冪去了杭州快活,沒后面劉詩詩的事了……
繡春刀系列應(yīng)該改名叫,《這個世界為什么有女人不愛張震?》
如果沒有張震,我就愛上張譯和雷佳音了。張震和楊冪從頭到尾的感情線,末了還不如最后張譯抬手欲撫辛芷蕾那一個鏡頭。
雷佳音在《白鹿原》里把面還沒吃夠;楊冪努力證明她的演技不如劉詩詩;北京城又到了江南的雨季,市民們很享受濕身奔跑。
哪有什么天長地久的愛情,三個月后,沈煉這個渣男就愛上了劉詩詩。
和上一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女主如雞肋,情戲是軟肋。按照導(dǎo)演選擇女主的眼光來判斷,估計下一部的女主應(yīng)該是楊穎,或者景甜。
1、張譯、雷佳音完全演技炸裂!2、導(dǎo)演是真愛張震啊,仿佛在用鏡頭和張震談戀愛。3、個人覺得沈煉夜闖案牘庫這場打戲是繼《一代宗師》之后最精彩的動作戲。
北齋被拖入水時我想,要是沈煉不救她,就是神作了。
路陽真是愛張震,也真的是怕他的角色太完美,所以沈煉除了對女人品味差以外真的好完美。
北齋說,我夢想有一天不再是閹黨當(dāng)?shù)?,而英文則是would have the freedom of speech。這個人物和歷史車輪下的知識分子實在相似,都不過是時代的裝點和魚肉。創(chuàng)作者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