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名可能不知道講的什么,了解了片名的意義后,講述殯葬行業(yè)的吧??吹阶詈蟀l(fā)現(xiàn)并不是行業(yè)劇,而是試圖講述這個行業(yè)背后的故事哲理。
作為打著與殯葬行業(yè)有關的劇名,全劇并沒有詳細認真地介紹過殯葬行業(yè)的禮儀師究竟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做什么,沒有給觀眾一個明確的答案,導致對這個職稱一直是模糊的概念。關于殯葬的流程啊,相關的工作,也只是鏡頭大概帶過,并沒有產生一個大的框架的概念,對于行業(yè)闡述不明。作為職場劇吧,刻畫了新手菜鳥們的成長過程,老板上司之間的關系相處經歷,但是刻畫的太美好太純善,沒有現(xiàn)實的困苦磨難,總是一群人其樂融融的,大家都喜歡這樣的職場,但是理想化有時候是雙刃劍。
雖然選擇敘事視角獨特,工種具有獵奇效果,但是沒有走出俗套。愛情戲份太多了,同性戀話題也摻雜了很大一部分,想要講很多東西,最后人物刻畫的不詳實豐滿立體,沒有很好的效果。臺風天或許是臺劇逃不掉的高潮矛盾激化營造天氣。還有一些劇情邏輯和細節(jié)處理不到位,存在錯誤。
大主題是以禮儀師處理喪葬過程中遇到的百態(tài)人間,講述面對死亡的過程以及不同態(tài)度。雖然需要詳略得當,但是中等長度劇集刻畫的有些不足,案例較少,大部分是主人公身邊的人,跟多的這要人物的感受而不是旁觀者的視角。
以輕快略帶搞笑的節(jié)奏講述了本來十分悲傷猶豫的行業(yè),塑造了性格完全不同的4個人以及金牌長輩,弄到最后是上司與菜鳥的愛情故事。旁白到時輸出了不少心靈雞湯以及生命觀,對于死亡的態(tài)度。
因為是客家人,所以里面的客家話理解起來毫無壓力,營造一個較為輕松但絕不輕佻浮夸的氛圍去講述人生的重要課題,生與死。我一直以為生死不過是自己的一瞬間選擇而已,可講的不過就是說服大家不要輕易去死。但看了這部劇后發(fā)現(xiàn),哦,原來死是一個那么大的話題,它牽扯了太多情感與選擇,有時間死確實比生更適合那個場景時刻。劇里,吳慷仁的演技不用說,依舊非常出彩,他為了這部劇特地學了客家話,也算是拍劇攢技能點了。這劇是和《麻醉風暴》同時開拍,但是他能把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都詮釋得非常非常棒,好演員。
文:汽水小七
職業(yè)劇的發(fā)展在這兩年完全可以用“風生水起”來形容,職業(yè)的種類走出了最為常見的“醫(yī)療系統(tǒng)”、“司法系統(tǒng)”、“交通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翻譯官、危機處理專家、節(jié)目PD、媒人等新鮮的職業(yè)。雖然有不少漏洞為觀眾所詬病,但相較于曾經的生疏與不嚴謹,如今的職業(yè)劇在講好一個故事方面是相對可以的。
電視劇主角們的職業(yè)種類不斷變多,仍有一些職業(yè)是鮮少出現(xiàn)的,甚至是從未有過的,喪葬禮儀師就是其中之一。臺灣電視劇《處境事務所》,就大膽地挑戰(zhàn)了“殯葬行業(yè)”這個有些小眾、有些敏感的題材。
“禮儀師”這個稱呼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陌生,但如果換成“入殮師”,相信多少都會有些熟悉感。無論是口碑和品質都極高的日本電影《入殮師》,還是講述入殮師與漸凍人的愛情故事的韓國電影《我的愛在我身邊》,都曾詳細地為我們介紹了這個有些“忌諱”的職業(yè)。但是,作為電影,往往篇幅有限,影像的呈現(xiàn)也往往側重于敘事本身,很難對職業(yè)刻畫做到“面面俱到”,而電視劇就有了更能發(fā)揮的寬廣空間。
中國人向來忌諱明擺著說“死”,生活里也向來對“殯葬行業(yè)”的態(tài)度是“唯恐避之不及”。電影講究“戲劇感”,以極大的沖突矛盾建構、鋪敘著劇情,觀眾對于“禮儀師”這樣敏感的職業(yè)話題,也能夠較為輕松地接受,但以“陪伴性”為主的電視劇,要讓觀眾接納這個特殊的題材,顯然是有些困難的,所以手法上要稍微委婉一些。在臺灣,用“出境”來代表著一個人的去世,《出境事務所》也起名于此,講述發(fā)生在殯葬服務公司里那些“禮儀師”們的故事。
記得曾經看過一則采訪入殮師的報道,由于長期面對死去的人,又在十分壓抑的環(huán)境中生活,禮儀師們要定期接受心理輔導,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患上了抑郁癥……劇中的角色,一開始也像常人一樣“抗拒”著這份工作。新人麥笑跟隨自己的師傅為一位老爺爺“辦出境”,到了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老爺爺已經去世了很久,甚至身上已經生出了蛆,麥笑事后拼命地喝酒來麻醉自己,回到公司后還是搞得人仰馬翻。但職業(yè)的信仰是,這些問題終究會在熟悉的重復里被克服,電視劇更多地想要展現(xiàn)的,是人在面對生死時的狀態(tài)與對生活應有的態(tài)度。
女主角羅曉恩,談不上單純和善良,初出社會,面對著復雜的人際關系與有些艱難的生活,她選擇了用“自私”來偽裝自己,她看似強大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脆弱且需要被小心呵護的心。
一開始的新人培訓,需要四位“菜鳥”單獨與尸體相處,即使是看起來身強力壯的男生也忍不住嘔吐,曉恩因為大大咧咧的性格最被前輩們看好,但曉恩卻成為了唯一一個沒有堅持到底的新人,因為她面對的尸體,正是自己男友的妻子。曉恩知道自己作為“第三者”的身份,也曾沉溺于這種有失道德的戀情之中。那時的她,眼里只有那個男人,或者換一種說法, 她眼里只有自己的幸福,她是自私的,甚至像個幼稚的、只會霸占的孩子。
因此在看到他的妻子時,她像是五雷轟頂一般,盡管妻子的死和自己沒有多少關系,完完全全是疾病造成,但曉恩此時已經無法再坦然地面對昔日形影不離的愛人。甚至這個愛人,成為了她的陰影。
與此同時,這樣的打擊,也同時促進了曉恩走出不成熟的戀情,迎來自己的成長。
成長需要導師,而曉恩的導師就是業(yè)界紅人“阿圣”。阿圣是同公司的“業(yè)績王”,他總是用紳士般的態(tài)度服務每一位往生者,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
曉恩第一位服務的往生者是一條狗,她無法認同給狗送終這件事情,甚至認為狗主人是瘋子。阿圣教著曉恩試著去體會狗主人的痛苦,曉恩才慢慢懂得無論是人與人,還是人與動物,都會有至深至真的感情。
似強大的阿圣,也有著自己的痛苦,縱使是模范員工,當面對作為植物人的母親時,他還是無法克制自己,他需要去面對自己成長的問題,解開與母親的心結,送走母親。兩個年輕人,迎來送往每一位逝者,彼此都獲得了對職業(yè)的認知,也在不經意間治愈著對方。
去面對一個人的死亡,就是面對這個人一輩子的故事,可能是無法原諒的怨結、可能是為時已晚的道歉、也可能是依依不舍的感情……因此劇集所傳達的,不僅是幾個小人物成長的奮斗史,也不是喪葬業(yè)的內幕,而是明白“在時請珍惜”的意義。
由于本片以“客家話”為主,演員的選擇上多少有些限制,但男主角吳慷仁絕對是不得不提的。作為臺灣這幾年炙手可熱的男演員,他憑借電影《白蟻》捧回了臺北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兩度在金鐘獎上有所斬獲。吳慷仁口碑質量皆優(yōu)的好作品——《一把青》、《麻醉風暴》、《戀愛沙塵暴》,包括這部《出境事務所》,在豆瓣上的評分全部都超過了8.5。他曾經在《謊言游戲》中,為了完成落水戲,綁著鉛塊沉入了大海,直接導致水進入了腦中,鼻腔噴血;拍電影《白蟻》, 72公斤的吳慷仁暴瘦到了55公斤。扮演女主角羅曉恩的黃姵嘉曾憑借電影《寶米恰恰》,得到了當年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的提名。
好劇作成就演員,好演員也同樣能夠成就作品,相信這好劇本加好演員的搭配,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下面我想表達的,不是影評,只是我的一些觀劇感受。
用了兩天的時間一口氣追完了這部戲,這幾天劇中的某些片段會偶爾從腦海中浮現(xiàn)。這是很久不曾發(fā)生過的事了。是的,這部劇觸動了我。因為它和觀眾主要探討和交流的是死亡。一件我原本覺得離我似乎有些遙遠的事情。
片名本身很有臺灣特色,最初我還以為是講的是旅行社的故事。不過仔細想想,人生不就是一場旅行嗎?并且所有人的目的地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區(qū)別在于何時到達。
當我們要去度假時,我們精心準備:訂機位、預定旅館房間、打包行李等等。如果我們要去運動或滑雪,我們會開始做些運動暖身。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為了一天或幾天的假期。然而,我們卻對準備自己的死亡這件最重要的事情無動于衷……
我們?yōu)槭裁磳Φ仍谖覀兦懊娴淖钪匾贸倘绱寺唤浶??我們將要離開這個身體,然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卻沒為這段無法避免的旅程做好準備。
就像劇中的禮儀師,一直忙于為亡者與家屬準備告別事宜。然而,其中的一個年輕男孩,突然遭遇一場爆炸事故并往生。這對他的家人、同事、朋友,都是很大的心理沖擊。
人生真的是太短暫了,無常隨時可能到來。哪怕活到100歲也不過才37000天罷了。
算算看,我們還剩下多少天?細思極恐。
胡言亂語,有感而發(fā)。珍惜當下,做好準備。
看到第五集,真的堅持不下去了,真的get不到吳慷仁是真的很帥,女主在里頭也是真的很難看
就題材而言,今天才發(fā)現(xiàn),臺劇都走在韓劇前面了,只有國劇還在資本喂的屎里面沉醉!本劇最大敗筆_女主,實在接受無力!
三星半,作為客家人,由于演員的口音實在很糟糕,所以觀感挺不適的。用戲謔的方式看生死,深入挖掘殯葬業(yè),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但是說教的形式感太重了,而且并沒有從中看到更多人性探討的閃光點,幾乎都是流于表面,人物的刻畫也很臉譜化。前半段女主的智障帶來鬧劇的效果,到了后半段女主回歸正常,劇集才走上正軌漸入佳境。主題曲倒是相當催淚。
“道愛,道謝,道歉,道別,本來就是人生最難的四樁功課”喜歡客家話,喜歡片頭曲,喜歡這家事務所…又哭又笑看完了最后一集…“生與死不是對立面,可以想要用什么方式延續(xù)下去”“入境好好活 出境好好走”…你應該明白。(我好喜歡吳慷仁啊?。?/p>
客臺真是大驚喜。從開頭就給人一種“日劇”的質感,每一個角色都非常飽滿——每一個配角都是!性格各異人生包袱不同的主角團隊維持著主軸,每一個單元又實現(xiàn)以配角為中心。以殯儀館禮儀師的冷門題材切入生死,串起來小三、男同志、移工、受家暴者、做工的人、不想淪為無用的老頭等人生百態(tài)。太治愈。
喜歡吳慷仁,戲好看,值得看
人生四道,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沒什么好害怕沒什么好眷戀(走音)明明不希望有師徒發(fā)生感情這種俗套走向,結果兩個人的偶像劇情節(jié)還是看得我津津有味(?)分不清到底愛的是圣鼻還是吳慷仁了~秋老大好颯喔,神經質數(shù)學又很差的樣子,肚子里懷的是蔡環(huán)真吧XD整體看得比較辛苦,剛開始白目的菜鳥們很趕客,散亂吵鬧,第七集開始好一點?!溉俗呔妥吡?,反而是活著的人要去思考,為什么自己可以做得這么少;所以活著的時候,有話就要說?!沟览矶际侵仔须y的吧,就像主題曲雖然很明快,但每次聽到那幾句心里還是酸酸的,假使你想我,假使我想你,讓我們記在心里吧,后會有期。
道愛 道歉 道謝 道別??人世便是個國度,入境就好好活,出境就好好走。四星半 慷仁加半星
沒有臺式偶像劇的矯揉造作,題材切入點又很特別,同時配上每集開頭結尾女主角輕聲吟誦的獨白和時不時出現(xiàn)的吉他或口琴背景樂又不失臺式小清新。算是這幾年能堅持看下去的臺灣偶像劇,我覺得可以推薦。
全片最后還是把所有的高潮/焦點都在周圍人身上 親情/愛情/友情的積累和爆發(fā) 看完蠻難過的 但結局好棒 愛打敗一切。ps 如果只剩下最后一天 怎么過?早起吃飯 和心愛的人對視 努力做好喜歡的工作 和朋友打鬧 最后躺在床上 和神說 謝謝。20151102開始 20151115看過
沉迷吳慷仁無法自拔X3
“道愛、道謝、道歉、道別,本來就是人生最難的四樁功課?!?/p>
算是比較難得。非常強勁的主題,但前半部分展開太淺太亂。其實更好的做法是做成單元劇,每一集講一個人生故事,在這之上再張開作為線索的禮儀師的個人成長,整部劇的凝聚力會更強。
「道愛,道謝,道歉,道別,本來就是人生最難的四樁功課。」一部描繪生死殯葬的臺灣劇,難免舉重若輕,交織戀愛、出柜、插科打諢,但依然給出力量,講述創(chuàng)傷與原諒,放下與再見,已經難得。英譯名更好,Long Day's Journey into Light,漫長旅程化作永遠的光。那些故去的人,真的希望去了更美的地方。
因為喜歡吳糠仁而追的劇…把殯葬業(yè)服務稱為出境事務所…人生終點的喜怒哀樂…我們都會有告別的一天,學會告別學會更好的生活下去…喜歡片頭曲所唱“這一次準許你不告而別,我知道你去了很美的地方,不再有眼淚也不再有悲傷,我的微笑是你喜歡的模樣,我會盡量的一如往常,終究會翻越心里的那一道墻”
吳慷仁真是太可愛了
5集還是6集,實在受不了黃姵嘉的演法只能棄。
我是真的受不了那個羅曉恩了好吧。
殯葬業(yè)主題的客家話電視劇。吳慷仁一直在各種類型的劇集里跳來跳去磨礪演技,看到了他十足的用心和努力,真真是個有想法的男演員。劇情里的深沉悲慟和對人生無言的探尋很值得看,不失為臺灣電視劇的一種新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