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飾)是匈奴族的年輕首領(lǐng),在27歲那一年,他殺死了叔叔羅阿斯(安德魯·普利文 Andrew Pleavin 飾)登上了王座,成為了匈奴王。阿提拉生性暴躁好斗,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為了穩(wěn)固王位,他甚至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布萊達(湯米·弗拉納根 Tommy Flanagan 飾)。
在向羅馬帝國提出想要聯(lián)姻遭到拒絕之后,阿提拉名正言順的向羅馬帝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彼時的羅馬皇帝沉迷于酒色之中,不事朝政,泱泱大國眼看著就要淪陷在匈奴人的鐵蹄之下。無可奈何之中,皇太后將被打入死牢的前軍隊統(tǒng)帥艾迪厄斯(鮑沃斯·布斯 Powers Boothe 飾)放了出來,要求他領(lǐng)軍對抗阿提拉。
元朝時期,蒙古人被稱作“匈奴人”;二戰(zhàn)時,德國人被稱作“匈奴人”。似乎“匈奴”一詞,已然成了驍勇和殘暴的代名詞,而“成就”這些的,正是匈奴王阿提拉。 史書上對阿提拉外貌的記載是:“身材矮小,胸膛廣闊,頭大眼小,胡須稀疏而呈灰色,鼻子扁平,體形長等不太均稱。這些都是匈人常見的特征之一?!? 很顯然,這是一個典型的東方人形象,中國人的眼睛就普遍比歐洲人小,也往往沒有西方人的高大鼻。然而電影《匈奴王》卻由英國演員杰勒德·巴特勒來飾演阿提拉,部落里的居民也大多由西方人扮演,再配上東方風格的服飾,未免有些古怪。 當然,杰勒德·巴特勒的演技還不錯,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我的別扭感。個人覺得片中阿提拉的哥哥似乎更東方一些,單從外表來看,他似乎更接近上邊的那段匈奴人的外貌描述。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分數(shù)雖然偏低,但我個人覺得還算不錯,3小時的內(nèi)容一口氣看下去并不覺累,只是略嫌音樂不夠民風,缺乏一種大草原的感覺。 影片以阿提拉唯一的一場敗仗——夏隆之戰(zhàn)告終。在這場戰(zhàn)役中,匈奴軍遭遇了慘敗,而羅馬軍則是慘勝,羅馬的同盟軍領(lǐng)袖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還在此戰(zhàn)中被擊斃(電影中則是被埃提烏斯害死)。 不過,歷史上雙方的戰(zhàn)爭還沒完,就在次年,阿提拉重整旗鼓再次進軍羅馬,這次阿提拉吸取了之前失敗的教訓,重挫了羅馬軍隊,許多名城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此之后,阿提拉才突然辭世。西方人認為阿提拉是上帝派來懲罰文明國度的,是對文明人的一次重大考驗,因此稱阿提拉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后,匈奴內(nèi)部又鬧起了內(nèi)訌(重復了他們在東方時的覆轍,人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的話,那是很可怕的),匈奴帝國的輝煌從此一去不復返(至少在歐洲是這樣,中國境內(nèi)的匈奴還沒鬧完)。 雖然這部電影叫《匈奴王阿提拉》,實際上卻有兩個一號主角。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講,另一個主角埃提烏斯的形象更鮮明些。歷史上埃提烏斯正如影片所講述的那樣,在為羅馬立下大功后就被皇帝瓦倫提尼安殺死了,時人評價“皇帝用左手砍斷了自己的右手”,用我們中國的話來說,就是“自毀長城”,羅馬果然從此走向了消亡。 但這位殺害功臣的羅馬皇帝也沒有好下場,后來被兩個匈奴人暗殺,在場的士兵并不少,但沒有一人上前搭救,因為他們都是埃提烏斯的擁護者。 幾年前科學家們分析了一下歐洲匈奴人的骨骸,再次確認了該地區(qū)的匈奴人擁有類似蒙古或突厥的血統(tǒng),至此已經(jīng)可以肯定歐洲匈奴確實是來自于東方的某支游牧民族,但究竟是哪一支就很難確定了,有些學者推論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北匈奴,即漢朝時中國西北一帶的匈奴民族。這一說法目前還未能得到徹底的結(jié)論,但還是很有可能的。 網(wǎng)上常有言論認為,北匈奴的西遷,是漢武帝對匈作戰(zhàn)造成的,不過這種說法誤導性非常大。匈奴的分裂,那是西漢末東漢初的事了,也與漢武帝沒有直接關(guān)系。 漢武帝和匈奴的交戰(zhàn),可以說是前期捷報不斷,后期屢屢吃虧,甚至大將李陵和李廣利都被俘了,就連漢武帝本人也覺得這是非常丟臉的事兒。有些學者將這一現(xiàn)象解釋為前期有衛(wèi)青、霍去病等名將,而后期卻只有李廣利這種庸才。這種說法有失偏頗,過度強調(diào)將領(lǐng)一人的作用,將領(lǐng)當然很重要,但戰(zhàn)爭打的首先是國力,說白點就是誰錢多誰占優(yōu)勢(即便叫軍隊整天待在原處什么都不干,那錢也有得你燒的),而名將往往只是在強大國力的推動下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要是國家的實力太差,將領(lǐng)再能干也沒有多大用處,就像戰(zhàn)國后期楚國的項燕將軍(項羽的爺爺),他老人家多牛逼,打得秦將李信落荒而逃,然而事實證明了,這戰(zhàn)爭資源楚國可是耗不起啊,項燕將軍也獨木難撐整個腐敗落后的楚國,結(jié)果王剪雄糾糾的60萬大軍前來時,楚國也得滅亡了(當然,楚國在這種不利的局面下還是對抗了很久)。至于李廣利,雖然算不得什么一等一的名將,但人家要是沒那么一點三腳貓功夫,漢武帝也不會蠢到屢屢啟用他為大將。 所以導致漢武帝后期對匈作戰(zhàn)不占優(yōu)勢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國力過度的消耗,沒有他老爺子和老頭子留下的巨大財產(chǎn),又哪里經(jīng)得起他數(shù)十年的折騰?有些人士將漢武帝視作漢朝衰落的轉(zhuǎn)折點,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的。 不少天朝網(wǎng)友對匈奴把羅馬帝國搞得一團糟的事跡頗感自豪,認為天朝的手下敗將,收拾起歐洲人也綽綽有余。 各位最好不要持有這種“自豪感”。首先阿提拉大單于戰(zhàn)翻羅馬的事兒,發(fā)生在5世紀,此時中國處在南北朝時期,距離漢朝已過去了幾百年,而國家不可能永遠強盛,當時的羅馬處在衰落期,不可與漢武帝時代的漢朝相提并論,換成衰落期的漢朝,也不見得會比羅馬更好。 再者,羅馬是被歐洲匈奴打得雞飛狗跳不假,但同一時期天朝這邊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們都知道三國是被晉朝統(tǒng)一了的,卻不知道晉朝的“大一統(tǒng)”還沒維持上幾年,就被匈奴給滅掉了(諷刺的是,那幫匈奴人姓“劉”,國號為“漢”),接著就是連續(xù)幾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所以這段時期被稱作“南北朝”(同期的羅馬則是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 阿提拉死后,人們往往就加上了一句“至此匈奴從歷史上消失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對歐洲人來說是的,但漢人還得被匈奴人再抽一頓。這里不得不提到南北朝后期的一個超級大國“北周”,該國的開創(chuàng)者宇文泰經(jīng)常被說成是“鮮卑人”,但實際上宇文部是溶合了鮮卑血統(tǒng)的匈奴人,由他們開創(chuàng)的北周王朝還差點把整個中國給統(tǒng)一了,“還好”就在統(tǒng)一的前夕,北周皇室被漢人楊堅篡奪了江山,改國號“隋”(隋朝就是這么建立起來的),之后漢人統(tǒng)治的陳朝終于亡于“自己人”,而不是亡于“夷狄”之手,總算是保住了一點“面子”。 總之,公元4-5世紀這段期間,可謂匈奴人大顯神威之時,在這段最后的輝煌時光里,匈奴人既狠狠地抽了羅馬人一頓,也把漢人修理得差點四腳朝天,而這些,簡直可以使當年的漢武帝也相形見拙了…… 說了這么多,核心還只是一點:不要嘲笑歐洲人,因為我們跟他們一樣衰,而且還是同一時期一起撲街。 當然,我說這些絕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不過無聊之際扯淡扯淡罷了,無任何褒貶之意。況且所謂的“漢人”也不是“天生”的民族,而是從秦漢以來,由多個民族融合起來的大民族,秦漢之前的楚人、齊人、燕人等等就不必說了,之后隨著時間的演變,尤其是在經(jīng)過三國兩晉南北朝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后,已經(jīng)很少有純粹的“漢朝人”了?,F(xiàn)在的北方很少有哪些漢人不流著匈奴和鮮卑的血統(tǒng),而南方則不乏有山越和南蠻的后代。
————————————————————
注:本文寫于十年前(2010年),當時網(wǎng)上的黃納并不像現(xiàn)在這么泛濫,文章的內(nèi)容主要是調(diào)侃,這在十年前并不是什么事兒。而我的很多觀點,在這十年間已經(jīng)有了變化(比如歐洲匈奴和中國匈奴,現(xiàn)在基本上可以確定不是同一個民族。而北周對第二代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大于破壞,是現(xiàn)代漢人的祖先)。之所以沒刪掉這篇不再代表自己觀點的文章,只是為了回顧自己以前有過什么想法,僅此而已。
看完了這部三個小時的《匈奴大帝》,還不錯,給四星!整體格局太小,過于兒女情長,戰(zhàn)爭場面不夠宏大!最關(guān)鍵的是作為一個久經(jīng)沙場,驍勇善戰(zhàn),令西方世界聞風喪膽的上帝之鞭匈奴大帝阿提拉最后并不是死在了戰(zhàn)場上,而是作為一個情種死在了洞房花燭夜,死在了曾經(jīng)被自己征服的女人手中,讓人唏噓不已!至于歷史真相到底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一切的恩怨情仇都將交掩埋在歷史的漫天黃沙里,留給后人一幕幕浮生若夢! 沒有人可以阻擋歷史的進程,沒有人可以逆轉(zhuǎn)歷史的潮流,逆天改命終究還是逃不過命中注定!不早也不晚,只有剛剛好,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就是如此,任何一個看似偶然的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有他的必然性,獨裁專制終究會被歷史的車輪碾壓地尸骨無存,個人英雄主義再牛逼你也敵不過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人定還真勝不過天! 該劇以羅馬帝國為背景展開,揭示了一支撼動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重要軍事力量。公元400年,羅馬帝國在世界上的統(tǒng)治雖日趨衰弱,但仍是最強盛的國家。這期間一支來自東方的匈奴族軍隊由阿提拉帶領(lǐng)橫掃歐亞大陸,開始挑戰(zhàn)羅馬帝國的霸主地位。
對帝王傳記類的都比較感冒
又是一部忘了評的片子。戰(zhàn)爭場面不算太好,這類片子一般我會稍稍給高一點的分,也許我更向往戰(zhàn)場吧。
澡堂子不是建好了嗎?你跟你12個老婆鴛鴦戲水不是正經(jīng)事???何必非要強求一個和卡妮拉長得像的?嘎蘭說女人只要不是瞎子都會愛上你,那女的也動心了啊, 可哪個女人受得了這種被當做替身的羞辱?卡妮拉又會怎么想?你老人家最后也算死得其所了……不過還是得說一句:真男人!?。?!
竟然是杰拉德巴特勒的 以前竟然不知道
這5星是給杰拉德.巴特勒的。他的扮相真是顛倒眾生。
誰能告訴我土豆上在線的那個版本是什么語種配音的?
電影頻道上看過的。。
電影中,“上帝之鞭”阿提拉大帝新婚之夜死在一個家破人亡的紅發(fā)羅馬女人手上,羅馬帝國繼續(xù)茍延殘券,橫掃歐亞的匈奴帝國翻過它最輝煌的一頁。
一流歷史三流電影
匈奴人真勇猛
對于橫掃歐亞的上帝之鞭最后被一個女人玩死,縱然披著癡情(真的是么我不確定)這層外衣也隱藏不了其中的蛋疼。(五星純粹是因為杰拉德巴特勒那時美不勝收)
上帝之鞭
一位游戲戰(zhàn)友用這個名字,一直讓我誤認他是女生,可能因為誤會的人太多,直到某天他在公共頻道掃盲了大家對這個貌似女名的歷史上著名好漢首領(lǐng)的無知,還大力推薦此片,文字之間充滿崇拜,我便興沖沖找這個電影來看,覺得,好差勁喲,這不又是一位小規(guī)模的成吉思汗嗎?所過之處片甲不留,頭顱削得再鏗鏘也只是個草莽,歷史上這般窮兵黷武的貨色太多,拼掉萬千白骨換一個鮮血淋漓的垂名,我可去你的吧……電影拍得也不怎么樣,不必浪費時間,太閑可以看看《亞歷山大大帝》,或可稍補希臘野史,演員顏色也更賞心悅目。
你個傻缺最后被娘們給殺了,整個電影我就記住這極度恥辱的一幕了
情種一個。
死在初戀情節(jié)上的男人
太男人了,喜歡啊。。。。
還不錯的電影,只可惜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有限。
歷史片領(lǐng)域
又臭又長...